趣味数学教案1

趣味数学教案1
趣味数学教案1

趣味数学教案

第一节“捷克的公主柳布莎”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尝试学会用逆推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发现、欣赏并学习同伴身上的优点。

4.提高加减乘除的口算能力。

教学重点: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1.老师考勤学生,点名。

2.认识新同学,每个同学进行1分钟介绍自己。

3.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座位。

4.讲解解决“捷克的公主柳布莎”的问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李子,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个给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李子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李子多少个?

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⑵小组内交流

⑶反馈交流,老师引导启发思维。

⑷小结策略:逆推的解题策略就是从结果倒着推回去,在逆推过程中总数是不变的,我们要能找出关键条件,即最后得到的数量入手分析。

5.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对应例题的反馈练习:一只篮子里有若干李子,取他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余下李子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二个人;最后只剩下2个李子。问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李子?最后集体交流反馈。

6.进行扑克牌“24点”小游戏。

7.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第二节趣味练习(1)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

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

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

有( )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第三节趣味练习(2)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二、出示趣味题

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

(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

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

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 )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

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 )枪?打中了哪几

格?( )

二、分析

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汇报

五、小结

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

第四节神奇的扑克

教学内容: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找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

生:......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小王=月亮红=白天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

三、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五节估算黄豆粒数

教学目标:学会估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利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豆,杯子,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黄豆。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黄豆有多少粒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黄豆有多少粒。

二、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师:你们可以用课桌上的工具。

(杯子,天平等)

三、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四、汇报交流

方案一:

先数一杯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二:

先测一把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三:

先测100粒黄豆的重量,算出一粒的重量,再称出总重量,再用除法计

算即可。

五、小结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都要做留心观察的人。

第六节购物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

现在问题是: 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事实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元。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节移多补少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进行比较多与少及多(少)几个。

2、通过各种联系使学生学会用画图或计算的方法来进行移多补少。

3、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画图的方法进行移多补少。

教学难点:用计算的方法进行移多补少。

教学过程:

一、数学故事吧——聪明的阿凡提

一天,阿凡提与皇帝的侍卫官开玩笑,说:“你过两天就要死。”事正凑巧,两天后,那位侍卫官真的从马上摔下来死了。皇帝听了大怒,认为阿凡提说了不吉利的话侍卫官才死的,于是要把阿凡提处死。

行刑前,皇帝问阿凡提:“你既然知道侍卫官什么时候死,那么,你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吗?”

阿凡提想了想,斩钉截铁地告诉皇帝:“尊敬的陛下,我昨夜看了星象,我要比陛下早死两天。”

皇帝听了,害怕了,心想:既然他的话那么灵验,我把他处死了,那两天后我岂不也要归天了?于是愚蠢的皇帝只好把阿凡提放了。

二、名题典中典

例1、比一比,哪一行的★多?怎样移,两行的★一样多?

★★★★★★★★

★★★★

1、全班读题,并尝试自己理解题意。

2、学生尝试独立移动★,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步骤做题:

a.先运用:一一对应“得出哪行多,多多少。

.把多出的4颗★用画图的方式用箭头代替★的移动路线,把多余的4颗b

1

★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在两行。或把多出的4颗星按顺序一颗一颗地分,直到分

完为止。得出第一行要分2个给第二行。

.用计算的方法,由4可以分成2和2 ,得出第一行要把多出的4颗★分b

2

2颗给第二行。最后得出每行都是6颗★。

4、学生总结回顾方法。

例2、从第一行拿走1个苹果放到第二行,两行的个数同样多,第二行应摆

几个?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

三、小组讨论

四、结论汇报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节钟表大探秘

教学目标:认识钟表,通过认识钟表学会辨方向。

教学重点:能用简单的图表示特定的时间点。

教学难点:时针的指向。

教学过程:

一、钟面上有哪些你认识的角?

1、90°有几个?平角有几个?分别是什么时候?

(学生通过拨手表谈论研究)

2、给出一些时间,提问:属于什么角?你知道多少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怎样在野外使用手表和太阳确定方向?

1、介绍方法:地球24小时自转360度,一小时转15度,而手表的时针总比太阳转得快一倍,依此原理,可用手表和太阳概略测定方位。

早晨6时太阳在东方,影子指向西方,这时,将手表上的时针指向太阳,表盘上的“12”字便指向西方,如果表盘转动90度,即将6时折半,使表盘上的“3”字对向太阳,“12”字便指向北方;中午12时,太阳位于南方,将12折半,使表盘上的“6”字对向太阳,则“12”字仍指北方。

有个简单的口诀:时间减半对太阳,12点钟指北方.就是说将当时时间见半后的刻度对着太阳,这个时候12点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2、手表测定:带领学生上操场进行实地演练。

三、数学趣闻

【米兰芬算灯】

李汝珍,清代人,是个“学无所不窥”的才子,可能是学问钻研多了,所以官场上却甚不得意。他写了好几本书,《镜花缘》是流传最广的一本。此书中描写了一位精通算学的才女“矶花仙子”名叫米兰芬。

米兰芬和众姐妹在宗伯府聚会,来到小鳌山楼上观灯。楼上的灯形状有两种,一种灯是上面三个大球,下缀六个小球,一种灯是上面三个大球下面十八个小球。楼下的灯也有两种,一种是一个大球缀二个小球,一种是一大球缀四个小球。知道楼上有大灯球396个,小灯球1440个,楼下有大灯球360个,小灯球1200个。

才女们要米兰芬计算,楼上楼下的四种灯各有多少盏?

米兰芬说:“以楼下论,将小灯球数折半,得600,减去大灯球数360,即得缀四个小灯球的灯数为240,用360减240得120,即得缀二个小灯球的灯数为120。此用‘鸡兔同笼’之法。”用同样的方法算楼上灯数:“以1440折半,得720,720-396=324,324÷6=54。得缀十八个小灯球的灯数为54。用396-54×3=234,234÷3=78。即缀六个小灯球的灯数为78。”

这里说的“鸡兔同笼”法,是指的我国古代的一种类型题目,比如在一个笼中关有鸡与兔,数头有100个,数脚有240只。问鸡、兔各有多少?

对此题,有一个简单巧妙的算法,就是:如果让鸡都缩起一只脚,“金鸡独立”站着;让兔子全部抬起二只前腿,只用二只后腿站着,这时,再数脚数,就应是240除以2,得120只脚。

如笼中全是鸡,由于此时数鸡时,每只鸡都是一头一脚(另一脚缩起来了)。故100只鸡应只有100只脚,现在却有120只脚,多的20只脚是那儿来的呢?原来每只兔子都要多数1只脚,这就说明兔子数是20,而鸡数则是80。

现在你明白了米兰芬的算法了吧!比如说楼下的灯,一大球下缀二小球,就相当于“一只鸡有二只脚”,一大球下缀四小球就相当于“一只兔有四只脚”。所以,用“鸡兔同笼”之法就算清楚了。

至于楼上的灯,小球数折半,就相当于把灯改制成“每灯三个大球,下缀三个小球”和“每灯三个大球,下缀九个小球”这两种。如果都是前一种灯,则大小灯球数应相等。现小球数为720(=1440÷2),大球数396,多出324个小球。是因为每盏第二种灯小灯球多出6个的原因,从而用324÷6=54,即其中有54盏第二种灯,第二种灯共用大灯球162个,故第一种灯用大灯球234个,除以3得78,就是第一种灯数了。

朋友,如果换了你来解决这道题,你又会怎么做呢?

注:1、PPT完成表面的认识,学生带手表;

2、鸡兔同笼等趣味故事用算式讲解说明。

四、小组讨论

五、小组汇报

六、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第九节生活中的角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并研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生活中长见事物的角度。

教学难点:角度为什么的时候滚的远。

教学过程:

一、你了解它们的角度吗?

1、五角星:正五角星的角尖是36度,凹进去的角是108度。因为连接正五角星的角尖必定会得到一个正五边形,找出它的中心点,连接它与各个角尖,会得到五个一样的四边形。这些四边形都分别有两条边与这个正五边形对齐,所以正五角星凹进去的角度数与正五边形的内角度数相同,是108度,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师帮助计算说明)

2、红领巾:150度、15度、15度。

3、丹顶鹤它们在飞行时也是成群结队,排成整齐的“人”字形。而且这个“人”字形的角度始终保持不变,为110度。更有趣的是,“人”字夹角的一半(指每边与鹤群前进的方向的夹角度数)是55度44分8秒,正好与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完全一致。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大自然的某种默契?令人叫绝。

4、蜂房:它是一个标准的六角柱状体,其中的一端为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则是封闭的六角棱锥形的底,由3个一样的棱形组成。测量结果表明,组成底盘的棱形的所有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是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壁的厚度为0.073毫米,误差非常小。

5、折角:你能折出多少度数的角?

学生准备纸张,同桌互相折一折、猜一猜、量一量。

二、实践活动

“怎样滚得远?”

注:学生准备相应的活动用品。

三、小组讨论

四、小组汇报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第十节神秘的7

教学目标:了解“7”这个数字特殊的地方。

教学重、难点:如何理解故事中的“7”。

教学过程

人说:七是一个轮回。想想的确如此:一周七天、世界有七大洲、古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算完毕……“7”果真是个很神秘的数字,神秘得让人不由得想去探寻一番。

七天造人

“7”实在是个异常神秘的数字。如果你看过圣经的旧约,那么你一定知道:上帝用七天造亚当,取出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个头的火龙,共有七名堕落天使被称为撒旦。到16世纪后,基督教更直接用撒旦的七个恶魔的形象来代表七种罪恶,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七宗罪,分别是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饕餮以及贪欲。相对于七宗罪,还有七德行,分别是谦卑、温纯、善施、贞洁、适度、热心及慷慨。美国导演曾拍摄过一部电影《七宗罪》,在电影里,七罪、七罚、七次下雨、故事发生在七天,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7时,七无处不在。不过这样的探究也无法说得清楚,为什么是七宗罪而不是八宗罪,看来也只有上帝他老人家知道了。

巧合的是,佛教也对七这个数字十分偏爱。我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里面浮屠是梵语Stupa的略音,即佛塔,这塔原来是用来埋葬圣贤的身骨或藏佛经的,造塔的功德很大。但是为什么这浮屠要说“七级”,而不说“六级”、“八级”呢?确实难以说得清楚。

七大洲

地球上有七大洲四大洋,估计只要上过小学地理的人都知道。当上到中学地理的时候,我们又知道,这七大洲原来是并在一起的,后来因为地壳运动,慢慢分裂成七块。如果注意一下世界地图,就会发现南美洲的东海岸与非洲的西海岸是彼此吻合的,好像是一块大陆分裂后、两边的陆地越漂越远。奥地利人魏格纳在1915年出版的《海陆的起源》一书中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用科学来解释这个现像。他认为,全世界实际上只有一块大陆,称泛大陆。由于地下的硅铝层比硅镁层轻,就像大冰山浮在水面上一样,又因为地球由西向东自转,南、北

美洲相对非洲大陆是后退的,而印度和澳大利亚则向东漂移了。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化,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至于为什么会正好分成七个大洲呢?嗯……也许是巧合吧。

世界七大奇迹

说到世界七大奇迹,可能是最让中国人伤心的事,秦始皇兵马俑只是被后人成为“世界第八奇迹”,万里长城如此宏伟的建筑居然连奇迹的边都没擦上。这世界七大奇迹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据考证,在古代尼罗河流域和底格里斯一幼发拉底两河流域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祥地,这里曾经出现过诸多宏伟的建筑和高超的建筑作品。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菲伦的拜占庭科学家将这些古迹赞为“世界七大奇迹”,分别为:亚历山大灯塔、罗得岛太阳神巨像、哈利卡纳苏斯的摩索拉斯陵墓、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以弗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埃及金字塔。至于为什么只评选了这七个建筑呢,已经没有办法考证了,不过有传说表明菲伦是个超级大路痴,经常在旅行中迷路,多次依靠北斗七星确定方位,后来为了纪念这七颗星星,就把迷路中发现的七个建筑物冠以“七大奇迹”之称。

七窍(可找出此段相声片段:视频、录音皆可)

马季老师去了,但是留下来一段脍炙人口的佳作。那可是经典的群口相声,说的是一个相声演员的口、耳、眼、鼻突然成了人形,纷纷走上舞台争抢功劳的故事。这段子取名《五官争功》,可其中的主角加起来一共得有7孔,俗称七窍。《庄子》曰:“人皆有七窍,以食、听、视、息。”相声里它们相互抬杠闹独立,结果成了闹剧。人之七窍,谁也离不开谁,现在我们就好好团结它们来发现那些我们离不开的7,这几个7天生自然,没有为什么。

七天

首当其冲的是鼻子,因为它老顶在最前面。七窍当中,两个鼻孔打出生以来就没休息过,除了练就水中芭蕾花样游泳的技术,才能用个鼻夹,强制鼻子暂时休息。所以鼻子时常抱怨,要是它也有星期天就好了。一周七天轮回,对它来说可望而不可及。

由此,我们想到了一周七天。现在世界各国通用一星期七天的制度最早由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theGreat)制定。他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

宣布7天为一周,随后一直沿用至今。一周七天的英文名称是Sunday,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 day,Saturday。这些个名称虽然也经历了不同的变迁,但依然具有惟一的共同点——它们都是神的名字。

这些名称最早起源于古巴比伦(Babylon)。公元前7至6世纪,巴比伦人便有了星期制。他们把一个月分为4周,每周有7天,即一个星期。古巴比伦人建造七星坛祭祀星神。七星坛分7层,每层有一个星神,从上到下依此为日、月、火、水、木、金、土7个神。也就是Sun\'s-day(太阳神日),Moon\'s-day(月亮神日),Mars\'s-day(火星神日),Mercury\'s-day(水星神日),Jupiter\'s-day(木星神日),Venus\'-day(金星神日),Saturn\'s-day(土星神日)。7神每周各主管一天,因此每天祭祀一个神,每天都以一个神来命名。

七音

接下来,用耳朵听听,高高低低的声音统统被归纳在1-7这七个数字当中。虽然也有五线谱,但简谱自从传入了我国,立即得到了广泛的流传。从最初的宫、商、角、徵、羽的音阶发展成为与国际接轨的7音阶。我们就该带着耳朵飞向北京,去听听“高音C之王”帕瓦罗蒂的“告别舞台世界巡演”。那个“高音C”,是从人们日常说话音高所处的“中央C”开始,向上升高两个八度的C 音,其实也就是1上面加两点。这已经是人类发声的极限音域,况且还要在这个音高上唱出通透、漂亮的音色,简直是太难了。

1967年,帕瓦罗蒂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萨瑟兰在英国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第一次演出《军中女郎》。在排练时,萨瑟兰和她担任指挥的丈夫波宁吉一起竭力怂恿帕瓦罗蒂用原调演唱,帕瓦罗蒂虽然觉得这是疯狂的举动,但还是答应试一下。不过他一再强调,如果唱不出来就移到B调演唱。结果,帕瓦罗蒂平生第一次被自己的嗓音吓了一跳,他完美地唱出了9个高音C,并且通畅、圆润,极富艺术感染力!担任伴奏的乐队演奏员们都激动得全体起立鼓掌,那次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1972年,帕瓦罗蒂和萨瑟兰一起在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再次演唱了《军中女郎》,这次演出引起了世界性的巨大轰动,评论界极力渲染那9个神奇的“HighC”,自此,人们就把“高音C之王”的桂冠戴在了帕瓦罗蒂的头上。

pH7

然后轮到嘴巴了。除了发声之外,嘴巴还能吃东西尝味道。为了准确度量味道,人们创造了一个和7紧密结合的味道标准——PH值。先来科普一下,PH是拉丁语“Pondushydrogenii”一词的缩写(Pondus=压强hydrogenium=氢),所以也叫称氢离子浓度负对数。它是溶液中氢离子(H)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通常pH值是一个介于0和14之间的数,当pH<7时溶液呈酸性,当pH>7时溶液呈碱性,当pH=7时溶液呈中性。很奇怪,7作为酸碱分界线,可是这个7不是凭空指定的,因为理想纯水的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正好是7。可以想像么?我们的油盐酱醋,我们的烹饪调味,原来都是在千万分之一数量级上毫厘之间的变化。这足以证明,嘴巴相比较耳朵鼻子要挑剔得多。

素数7

就剩眼睛了。最宝贵的眼睛,如果让你只能保留七窍中的一样,你会选择眼睛的吧?可今天我们不是带着眼睛看花花世界的,要去发现的是最朴素简单的数字7。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那个会跳舞的777录像机广告么?在数学家的眼里,这个带着锐角桀骜不驯也不对称的家伙真的是会跳舞的,而且还最擅长旋转的华尔兹。

作为素数,7创造了许多数字游戏,比如7的倒数,0.142857循环,已经成了众所周知的好玩的数字。因为拿142857乘以1-6的任何数字,所得结果依然是由142857组合起来的数字,就像6个小人轮换着转圈一样。严谨的数学家给这样的数字命名为循环数。100以内能产生这样的数字还有8个。比如1/17=0.0588235294117647循环,你自己试试看,乘以1-16的任何数字它也会旋转着跳舞的。

该闻该听该尝该看的都有了,我们的发现7之旅也圆满了。所有这些7都是没有原因的原本就存在那里,我们人类只是发现了它们。

注:一定要给出相应的图片资料。

三、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第十一节把比例解成倍数关系

教学目标:

1、将常规的解题方法升华成新的解题思路,能正确的分析题目;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解题思路,准确理解题目用意;

教学过程:

出示题目:

配制一种农药,药液与水的重量比是1:500。现在用26克药液配制这种农药,需要加多少千克的水?

分析:让学生说出在题目中哪个量发生了变化,哪个量没有发生变化,题目知道的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问题;应用解比例的方法怎样去解答?

解:设需加水X克。

1:500=26:X

X=500×26

X=13000

13000克=13千克

答:需加水13千克。

问:药液与水的重量比是1:500,即在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水的重量是药液的多少倍?

师:所以,知道了药液与水的倍数关系,只要用药液的重量乘500就能求出水的重量了。算式是什么呢?

26×500=13000(克)=13(千克)。”

【强化练习】

配制一种盐水,盐与水的重量比是1∶300。现在用25克盐配制这种盐水,需要加水多少千克?

同桌互相讨论,和例题做出对比,找出解题的不同方法;

【提高练习】

配制一种药水,药粉与药水的重量比是1∶100,现在药粉20克,需要加水多少克才能配制成这样的药水?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时让学生说清思路;注意题目中的量是否能理解?

总结:解答时理清思路,问题和条件之间是否为直接关系呢?

【作业布置】

建筑工地要用水泥、黄沙、石子配制一种混凝土,三种材料的用量比是1∶2∶3,现在工地上已有2吨水泥,那么还需购买黄沙、石子各多少吨?

4、一杯糖水中糖与水的比是1∶10,那么有10克糖,可以调成多少克这样的糖水?

第十二节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常规分析,得出解题思路,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解题办法;

【教学难点】

找出题目中的可有可无的已知条件,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认为

【教学过程】

问:以前学过的有关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你能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出示例题:甲、乙两地公路全长352千米。汽车原来从甲地到乙地要11小时,建成高速公路后,汽车每小时速度是原来的2.5倍。现在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小时?

分析:要求现在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小时,那么先要求出汽车现在的速度,而汽车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2.5倍,那么还得先求出汽车原来的速度。根据`甲乙两地公路全长352千米。汽车原来从甲地到乙要11小时',可以求出汽车原来的速度。

学生写出解答过程:汽车原来的速度:352÷1=32(千米);

汽车现在的速度:32×2.5=80(千米)

现在的时间:352÷80=4.4(小时)

问:用比例的思路该怎么样理解这道题目呢?

分析:甲、乙两地的公路长度一定,汽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成反比例。因为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2.5倍,所以原来的时间是现在的2.5倍。即:11÷2.5=4.4(小时)。

这样解答使得`甲乙两地公路全长352千米'成了多余条件,但是又不影响解答问题。

【我们来探索】

一批零件有240个,王师傅单独做需要6小时,李师傅的工作效率是王师傅的1.5倍,那么如果让李师傅单独做这批零件,需要几小时?

【总结】

在解答应用题时要善于应用不同的思路和技巧,巧解问题

【作业】

丁阿姨打一份稿件需4小时,王阿姨的速度是丁阿姨的,那么如果由王阿

姨打这份稿件,需要几小时?

丁阿姨打一份稿件需要4小时,王阿姨的速度与丁阿姨的速度比是4:5,那么如果由王阿姨打这份稿件,需要几小时?

第十三节麦田的实际面积

【教学目标】

用比例解答问题中需要学生注意的问题,并巧解给出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体会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本质区别;

【教学过程】

右图是按1∶4000的比例画成的三角形麦田的Array平面图。请算出这块麦田的实际面积。”

分析:有的同学以为先算出图上面积,再乘4000

就求到了实际面积,算式是1×3÷2×4000=6000(平

方厘米)=0.6(平方米),但实际上倍数关系4000指的是长度,不是面积,认真分析一下题目我们不难看出

先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的底和高,再求出实际面积。

实际的底:3×4000=12000(厘米)=120(米)

实际的高:1×4000=4000(厘米)=40(米)

120×40÷2=2400(平方米)

【强化练习】

1、在一幅1∶10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块平行四边形地的底是4厘米,高是3厘米,那么这块平行四边形的地是多少平方米?

2、在一幅1∶10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块圆形的半径是5厘米,那么这块圆形地是多少平方米?

3、在一幅1∶20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块三角形地的底是2厘米,高是3厘米,那么这块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总结】

在这个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设计 快乐运算 青岛华侨国际小学袁蓉蓉 活动目标: 1、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维能力。 2、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智 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3、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 乐趣。 活动重点与难点: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活动过程: 一、数学故事: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听吗?生:想?! 出示《小狐狸的故事》:从前,山上住着一只粗心的小狐狸。这一天,妈妈让它背着8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去。一接到这个任务,小狐狸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马上背起马铃薯出发了。一路上,它哼着歌往前走。可是,走着走着,小狐狸觉得有点不对劲,怎么越背越轻了。它赶紧停下脚步,打开袋子一看,怎么只剩下3块

马铃薯了?原来,小狐狸背的袋子破了一个洞,马铃薯就从这个破洞掉下去的。后来,小狐狸到了外婆家。小朋友,你能猜猜看,小狐狸可能背了几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呢? 生:0块,小狐狸很粗心继续往前走,马铃薯都丢光了。 生:3块,小狐狸绑好破洞,带着剩下的马铃薯到了外婆家。生:8块,小狐狸绑好了破洞,又回去捡丢掉的5块马铃薯。生:6块,小狐狸捡回3块,还有2块被小兔捡走了。 生:5块,小狐狸在路上碰到一只饿了的小狗,就送给它3块。师:刚才几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其实如果从不同角度去想,用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还可以说出更多、更精彩的原因。同学们,你们认为像这样从多种角度来想问题,有趣吗?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都来开动脑筋,从多种角度去想问题(板书课题)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想要对二年级的同学进行趣味的数学教学,那么应该如何准备关于趣味数学的教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 2)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讲一个 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火柴游戏,层层导入: 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数学更多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一起玩一个与数学有关的趣味游戏好吗? 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 1、下图是用24根火柴杆排成1大1小两个正方形,只能移动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变成3个正方形,你会吗? 2、六角星变菱形用18根火柴摆1个六角星。请你移动

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变成6个面积相等的菱形。你知道应该怎么移动吗? 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求: 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恢复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并进行分析,然后逐渐深入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此环节分为四个小部分: 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4、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具体如下: 数学谜语: 1.一加一不是二。 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 谜底是:王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和差问题 活动内容:和差问题 活动目标: 1、了解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研究和差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并准确解答。 2、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理解用假设法将和差问题转化,完整口述思路。 3、优选方法,体会和差问题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作用。(拓展) 4、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探求问题特征与解答方法。(情感) 活动重点: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能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和差问题"。 活动难点: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活动过程: 一、课前游戏 (意图:感知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大数与小数) 写数猜数: 学生选择1-9中的任何一个数,写在卡片上,算出与同桌卡片上数的和与差。 填入统计表中。(同桌学生报数,全班猜数,教师输入,指导学生验证) 教师填写后两列的和与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提出质疑:当和与差比较大时,还能猜吗?有必要去寻找方法. 揭示课题: 共同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找到大数和小数。我们把这类题型称为和差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和差问题。 二、创境新授 (意图:借助线段图,通过小组探究,理解假设法进行转化的三种方法) 1.情景研究: 理解画形结合图的意思,明确大数是苹果,小数是桔子。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PPT三种方法配合进行分析与汇报。体会三种假设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 方法一:假设拿去了4个苹果,还有10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就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小数桔子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个数。 方法二:假设再拿来4个桔子,就有了18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也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大数苹果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苹果的个数。 启发: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是和+差,第二种方法是和—差;相同点是都用了假设转化的方法,最后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将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然后将总数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苹果个数,用7-2算出桔子个数。这也是巧妙运用假设,将平均数运用到和差问

二年级趣味数学活动教案

趣味数学活动教案 教学内容:快乐运算 活动目标: 1、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维能力。 2、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3、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重点与难点: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活动过程: 一、数学故事: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生:想! 出示《小狐狸的故事》:从前,山上住着一只粗心的小狐狸。这一天,妈妈让它背着8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去。一接到这个任务,小狐狸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马上背起马铃薯出发了。一路上,它哼着歌往前走。可是,走着走着,小狐狸觉得有点不对劲,怎么越背越轻了。它赶紧停下脚步,打开袋子一看,怎么只剩下3块马铃薯了?原来,小狐狸背的袋子破了一个洞,马铃薯就从这个破洞掉下去的。后来,小狐狸到了外婆家。小朋友,你能猜猜看,小狐狸可能背了几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呢? 生:0块,小狐狸很粗心继续往前走,马铃薯都丢光了。 生:3块,小狐狸绑好破洞,带着剩下的马铃薯到了外婆家。 生:8块,小狐狸绑好了破洞,又回去捡丢掉的5块马铃薯。 生:6块,小狐狸捡回3块,还有2块被小兔捡走了。 生:5块,小狐狸在路上碰到一只饿了的小狗,就送给它3块。 师:刚才几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其实如果从不同角度去想,用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还可以说出更多、更精彩的原因。同学们,你们认为像这样从多种角度来想问题,有趣吗?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都来开动脑筋,从多种角度去想问题(板书课题) 二、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灰太狼抓羊:灰太狼又来羊村抓羊了!灰太狼开始的时候抓了35只,被喜羊羊救回来16只,然后灰太狼又抓了24只羊,问灰太狼总共抓了几只羊? 2、数台阶:每层楼有6级台阶,我们走到第五层,总共要走()级台阶呢? 3、“猫捉老鼠”的游戏:有12个小朋友一起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已经捉住了7人,还要捉()人。 4、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服装厂做一件男士上衣要用3米布料,现有18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士上衣? ②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小林说:“家里来了6个客人,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三人合用一个大酒碗。所以碗就多了。”你知道一共用了多少个碗吗? 菜碗:6÷3=2(个) 酒碗:6÷3=2(个) 6+2+2=10(个) 5、5只小鸟和5只小白兔共有()只脚。 三、总结。

三年级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三年级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篇一:2013--2014学年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2013-2014学年 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中原区须水镇第七小学 郝慧敏 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拓宽他们的思维,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2、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5、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二、社团计划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极大兴趣。 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动手操作、实地考察、亲自测量??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学习,把他们的学习意识变被动为主动。 2.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兴趣小组中我将输入更多数学的知识并且更多的是讲述一些数学的相关知识,让更多同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其他各科的功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3.增加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4.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更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 三、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周四下午 2.活动地点:三年级一班教室 3.活动课题:趣味数学 4.活动形式:动手操作、课外搜集、综合实践、讲授等。 四、活动措施 数学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并且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富有吸引力。 ,.乐学——数学游戏和趣味数学 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奇的特点。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生特别感兴趣,能主动积极参与。如图形的拼摆、数学游戏等。学生在数学活动课中,学习趣味数学,既巩固所学的旧知识,更能学到新知识。同时也能训练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今天我主要来讲一讲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的几个趣味问题: 缪勒--莱耶错觉 看看上面的带箭头的两条直线,猜猜看哪条更长? 是上面那条吗? 错了!其实它们一样长. 这就是有名的缪勒--莱耶错觉,也叫箭形错觉。它是指两条长度相等的直线,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端加上向外的两条斜线,另一条直线的两端加上向内的两条斜线,则前者会显得比后者长得多。现在明白了吗? 大金字塔之谜 墨西哥、希腊、苏丹等国都有金字塔,但名声最为显赫的是埃及的金字塔。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国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金字塔,阿拉伯文意为"方锥体",它是一种方底,尖顶的石砌建筑物,是古代埃及埋葬国王、王后或王室其他成员的陵墓。它既不是金子做的,也不是我们通常所见的宝塔形。是由于它规模宏大,从四面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汉语中的"金"字,故中文形象地把它译为"金字塔"。埃及迄今发现的金字塔共约八十座,其中最大的是以高耸巍峨而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胡夫大金字塔。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落成前的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胡夫大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据一位名叫彼得的英国考古学者估计,胡夫大金字塔大约由230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115000块,平均每块重2.5吨,像一辆小汽车那样大,而大的甚至超过15吨。假如把这些石块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块,把它们沿赤道排成一行,其长度相当于赤道周长的三分之二。1789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时,于当年7月21日在金字塔地区与土耳其和埃及军队发生了一次激战,战后他观察了胡夫金字塔。据说他对塔的规模之大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估算,如果把胡夫金字塔和与它相距不远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和孙子孟卡乌拉的金字塔的石块加在一起,可以砌一条三米高、一米厚的石墙沿着国界把整个法国围成一圈。在四千多年前生产工具很落后的中古时代,埃及人是怎样采集、搬运数量如此之多,每块又如此之重的巨石垒成如此宏伟的大金字塔,仍是十分难解的谜。 胡夫大金字塔底边原长230米,由于塔的外层石灰石脱落,现在底边减短为227米。塔原高146.5米,经风化腐蚀,现降至137米。塔的底角为51°51′。整个金字塔建筑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52900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它的四边正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英国《伦敦观察家报》有一位编辑名叫约翰·泰勒,是天文学和数学的业余爱好者。他曾根据文献资料中提供的数据对大金字塔进行了研究。经过计算,他发现胡夫大金字塔令人难以置信地包含着许多数学上的原理。他首先注意到胡夫大金字塔底角不是60°而是51°51′,从而发现每壁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其高度的平方。另外,塔高与塔基周长的比就是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因而,用塔高来除底边的2倍,即可求得圆周率。泰勒认为这个比例绝不是偶然的,它证明了古埃及人已经知道地球是圆形的,还知道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泰勒还借助文献资料中的数据研究古埃及人建金字塔时使用何种长度单位。当他把塔基的周长以英寸为单位时,由此他想到:英制长度单位与古埃及人使用的长度单位是否有一定关系?泰勒的观念受到了英国数学家查尔斯·皮奇·史密斯教授的支持。1864年史密斯实地考查胡夫大金字塔后声称他发现了大金字塔更多的数学上的奥秘。例如,塔高乘以109就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大金字塔不仅包含着长度的单位,还包含着计算时间的单位:塔

二年级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趣味数学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一是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二是填补了我们课改中的弱项。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习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习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 三、活动目标 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 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教师适当穿针引线,把单调的数学过程变为艺术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收获。 3. 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4.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5.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活动措施 1. 结合教材,精选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一步学习的需要。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解题思路方程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2. 教学内容的选编体现教与学的辨证统一。教学内容呈现以心理学的知识为基础,符合儿童认知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使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儿童思维发展能力相一致。 3. 教学内容形式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赋予启发性,趣味性和全面性,可以扩大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 每次数学思维训练课都有中心,有讨论有交流有准备。可后有总结反思。 三、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每双周三下午第三节课 2.活动地点:二年级教室 3.活动课题:口算、速算;思维开发;动手摆一摆、剪一剪,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训练 4.活动形式:课题授课式、交流座谈式、演讲式、竞赛式、课外活动等 5.活动分组: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小组 四、活动内容

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案—巧用数学 一教学目标: 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的: 1、掌握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熟悉数学的图形结构和运用未知数的技巧等数学方法 三、教学重点: (一)情景引入篇——趣味小故事 从前有一位老年人,在他临终时,三个儿子围在床前。 他对儿子们说:“我有十七匹马,留给你们,三个人分。分马的时候,老大呢,出力最多,得总数的二分之一;老二嘛,得总数的三分之一;老三最小,你呀,就拿总数的九分之一。”勉强说完这几句,老人就去世了。三兄弟执行遗嘱时,一致认为这些马是父亲生前心爱之物,决不能将其中任何一匹劈成几块瓜分。但是遗嘱又要完全照办,如何是好呢?正巧,这时他们的老娘舅骑马赶来了,听完事由,眉毛一扬,说:“我来分。” 猜猜看,老娘舅怎样分马? 因为希望每人得到的马都是整数匹,所以根据遗嘱,在分马的时候,马的匹数应该是三个分母的公倍数。分母2、3、9的最小公倍数是18,因而在分马时的马匹总数最好能成为18的倍数。老人留给儿子们的马是17匹,老娘舅把自己带来的一匹马临时借出来凑数,共有18匹马参加分配。准备就绪,老娘舅开始宣读和执行遗嘱:“……分马的时候,老大呢,出力多,得总数的二分之一……”宣读到这里,老娘舅数出9匹马,让老大领过去:老二嘛,得总数的三分之一……”读到这里,老娘舅数出6匹马,让老二领过去:“老三最小,你呀,就拿总数的九分之一。”读完最后这一句,老娘舅数出2匹马,让老三领过去:三位晚辈分到手的马总和恰好是父亲留下的17匹: 9+6+2=17。分马场地上的18匹马,现在剩下最后一匹,这当然就是老娘舅自己带来临时借用的那匹,依然物归原主。

北京课改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导学案教学设计(全册)

北京课改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体现新课标思想: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增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他们能够学数学,爱数学,创造条件,引导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3、在解决生活实际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积极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改力度。在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上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研究。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共有十二个单元:(1)乘法;(2)实际问题;(3)实践活动1;(4)年、月、日;(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6)实践活动2;(7)平移、旋转和对称;(8)分数的初步认识;(9)小数的初步认识;(10)方向与路线;(11)统计初步知识;(12)总复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10和两个整十数相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会用两步计算解答连乘、先除后乘(或再除)与先乘后除等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调查租车价钱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租车的价钱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考虑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去想。 5、运用所学的乘法计算租车要用的钱数和购买饮料要用的钱数。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每月各有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7、鼓励学生借助网络、书籍等方式,搜集有关平年、闰年、大月、小月、季度、世纪等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8、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趣味数学教案

趣味数学教案 (该课程为二、三年级同学所准备) 第一课时 一、课程主题快乐运算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维能力。 2、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3、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生:想! (二)出示数学故事 出示《小狐狸的故事》:从前,山上住着一只粗心的小狐狸。这一天,妈妈让它背着8 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去。一接到这个任务,小狐狸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马上背起马铃薯出发了。一路上,它哼着歌往前走。可是,走着走着,小狐狸觉得有点不对劲,怎么越背越轻了。它赶紧停下脚步,打开袋子一看,怎么只剩下3 块马铃薯了?原来,小狐狸背的袋子破了一个洞,马铃薯就从这个破洞掉下去的。后来, 小狐狸到了外婆家。同学们,你能猜猜看,小狐狸可能背了几块马铃薯到外

婆家呢? 生:0 块,小狐狸很粗心继续往前走,马铃薯都丢光了。 生:3 块,小狐狸绑好破洞,带着剩下的马铃薯到了外婆家。 生:8块,小狐狸绑好了破洞,又回去捡丢掉的5 块马铃薯。 生:6块,小狐狸捡回3块,还有2 块被小兔捡走了。 生:5 块,小狐狸在路上碰到一只饿了的小狗,就送给它3块。 师:刚才几位同学说的都很有道理,其实如果从不同角度去想,用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还可以说出更多、更精彩的原因。大家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问题,不妨也换个角度去思考,也许问题就会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三)出示趣味题: 1、灰太狼抓羊了: 灰太狼又来羊村抓羊了!灰太狼开始的时候抓了35 只,被喜 羊羊救回来16 只,然后灰太狼又抓了24 只羊,问灰太狼总共抓了几只羊? 2、数台阶:每层楼有6 级台阶,我们走到第五层,总共要走几级台阶呢? 3、村长让懒羊羊去锯木头锻炼身体。懒羊羊在一根木头上锯下1 段木料需要3 分钟,要把这根木头锯成6 段,那懒羊羊需要几分钟才能完成任务呢? 提示:首先要知道这根木头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四)结束部分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有趣的数学智力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一些数学解题中的趣味性的题目。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中的发散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另类的思维性。 教学难点:开拓学生是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想不想使自己变得更聪明?要使自己更聪明,就要经常训练自己的头脑,在多观察、多思考问题中使思路灵活,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愿这一节课能使你的头脑更灵活。 二、探究新课: 1、猜猜“我”是谁?(谁先猜对奖5分) (1)、我是一个数,但我什么也没有,成千上万的数,都离不了我。我是谁?() (2)、我是由四个不同的数组成的最小的数,(但首位不是0),你猜我是谁?() (3)、3个我相加等于12,你猜我是谁?() (4)、2个我相加,刚好等于4辆车的轮子数,你猜我是谁?() 2、想一想:接下去是谁?

苹果、香蕉、桔子、梨、香蕉、桔子、梨、苹果、香蕉、桔子、 3、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做一做。 有6个杯子排成一行,左边的3个是空了,右边的3个是满的,现在要将空杯子和满杯子间隔,只能动一个杯子,你能做到吗? 三、礼物大派送。(说对的同学可以自己选一件礼物。) 1、一串幸运星5颗一数,正好数尽,7颗一数,余5颗,这一串有几颗? 2、小军站在河边,这时游来了8条小鱼,其中有一条死了,这时河里有几条鱼? 3、父亲今年45岁,小明今年15岁,10年前父亲比小明大几岁? 学生先读题目,独立尝试练习。 4、你能用一张纸自己设计一个图案,并剪下来吗?试一试。 四、教学小结: 我们一定要多动脑筋,这样我们才能变更聪明,解答题目时我们才会更灵活。

五、教学后记: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对数学学习的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在教学中,1、我注意了以情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2、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了竞争意识。学生乐学之下无负担。

三年级趣味数学计划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趣味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三年级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等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丰富的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的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三、教学措施 1.精选教学内容,力求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解题思路方程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2.教学形式多样化,赋予启发性,趣味性和全面性,扩大学

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每次趣味数学课都有中心,有准备,课后有总结反思。 4.对于学生不要急于求成,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循序渐进四、具体安排 周次内容 第1周趣味数学题 第2周平均数问题(一) 第3周平均数问题(二) 第4周数字谜 第5周年龄问题 第6周和倍问题 第7周差倍问题 第8周乘除法巧算 第9周还原问题 第 10 周巧算周长 第 11 周巧算面积 第 12 周推理能力 第 13 周找规律 第 14 周检测与评价 第 15 周讲评检测题并发奖 三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教学内容:三年级趣味数学题

一年级趣味数学活动教案 (精选范文)

一年级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曹旭敏 一、指导思想: 展示数学的神奇智慧和艺术般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奇妙的数学世界之中。 二、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拓宽他们的思维,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三、实施措施: 1、认真备课,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内容展开教学活动,数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2、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通过多种形式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4、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进生活学 数学。 四、活动内容及安排:

活动一:数字小儿歌(1课时) 活动二:数字连线(1课时) 活动三:几与第几(1课时) 活动四:认识图形(2课时) 活动五:巧移小棒(1课时) 活动六:按规律填数(2课时) 活动七:按规律填图(1课时) 活动八:趣谈间隔(2课时) 活动九:移多补少(2课时) 活动十:单数和双数(1课时) 活动十一:活动总结,表彰优秀(1课时)

附具体活动内容: 活动一:数字小儿歌 资料1:数字小儿歌《数青蛙》 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五只青蛙五张嘴,十只眼睛二十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小朋友,你还能接着数再数下去吗? 资料2:数字小儿歌《数字歌》: 我说一,一一一,一张纸来一只笔,学习数学做练习,都要用到纸和笔。我说二,二二二,身上长着多少二,左右右边数一数,眼睛、手脚和耳朵。我说三,三三三,鲜红领巾胸前戴,三个角,三条边,我们人人都喜爱。我说四,四四四,眼前一张 长桌子,四个角,四条边,用它读书和写字。我说五,五五五,五角星,亮晶晶,国旗上有 五颗星,我是那颗小星星。我说六,六六六,六一节啊真快乐,唱歌跳舞做游戏,祖国花朵 真幸福。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设计(1)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设计 快乐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维能力。 2、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智 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 考能力。 3、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 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教学过程: 一、数学故事: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听吗?生:想?! 出示《小狐狸的故事》:从前,山上住着一只粗心的小狐狸。这一天,妈妈让它背着8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去。一接到这个任务,小狐狸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马上背起马铃薯出发了。一路上,它哼着歌往前走。可是,走着走着,小狐狸觉得有点不对劲,怎么

越背越轻了。它赶紧停下脚步,打开袋子一看,怎么只剩下3块马铃薯了?原来,小狐狸背的袋子破了一个洞,马铃薯就从这个破洞掉下去的。后来,小狐狸到了外婆家。小朋友,你能猜猜看,小狐狸可能背了几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呢? 生:0块,小狐狸很粗心继续往前走,马铃薯都丢光了。 生:3块,小狐狸绑好破洞,带着剩下的马铃薯到了外婆家。生:8块,小狐狸绑好了破洞,又回去捡丢掉的5块马铃薯。生:6块,小狐狸捡回3块,还有2块被小兔捡走了。 生:5块,小狐狸在路上碰到一只饿了的小狗,就送给它3块。师:刚才几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其实如果从不同角度去想,用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还可以说出更多、更精彩的原因。同学们,你们认为像这样从多种角度来想问题,有趣吗?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都来开动脑筋,从多种角度去想问题(板书课题) 二、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灰太狼抓羊: 灰太狼又来羊村抓羊了!灰太狼开始的时候抓了35只,被喜羊羊救回来16只,然后灰太狼又抓了24只羊,问灰太狼总共抓了几只羊? 2、数台阶: 每层楼有6级台阶,我们走到第五层,总共要走()级台阶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教 案设计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二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设计 快乐运算 青岛华侨国际小学袁蓉蓉 活动目标: 1、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维能力。 2、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 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3、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重点与难点: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活动过程: 一、数学故事: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生:想! 出示《小狐狸的故事》:从前,山上住着一只粗心的小狐狸。这一天,妈妈让它背着8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去。一接到这个任务,小狐狸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马上背起马铃薯出发了。一路上,它哼着歌往前走。可是,走着走着,小狐狸觉得有点不对劲,怎么越背越轻了。它赶紧停下脚步,打开袋子一看,怎么只剩下3块马铃薯了原来,小狐狸背的袋子破了一个洞,马铃薯就从这个破洞掉

下去的。后来,小狐狸到了外婆家。小朋友,你能猜猜看,小狐狸可能背了几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呢? 生:0块,小狐狸很粗心继续往前走,马铃薯都丢光了。 生:3块,小狐狸绑好破洞,带着剩下的马铃薯到了外婆家。 生:8块,小狐狸绑好了破洞,又回去捡丢掉的5块马铃薯。 生:6块,小狐狸捡回3块,还有2块被小兔捡走了。 生:5块,小狐狸在路上碰到一只饿了的小狗,就送给它3块。 师:刚才几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其实如果从不同角度去想,用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还可以说出更多、更精彩的原因。同学们,你们认为像这样从多种角度来想问题,有趣吗?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都来开动脑筋,从多种角度去想问题(板书课题) 二、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灰太狼抓羊: 灰太狼又来羊村抓羊了!灰太狼开始的时候抓了35只,被喜羊羊救回来 16只,然后灰太狼又抓了 24只羊,问灰太狼总共抓了几只羊 2、数台阶: 每层楼有6级台阶,我们走到第五层,总共要走()级台阶呢 3、“猫捉老鼠”的游戏: 有12个小朋友一起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已经捉住了7人,还要捉()人。 12 — 7 — 1 — 1 = 3 (个)

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导语:教育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的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学期通过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趣味数学》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系列数学故事、益智问题和数学游戏。这些问题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向往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

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理想。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知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并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1.选好人才 先初步设定趣味数学兴趣小组人数,各班主任利用班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自由报名,再根据各班的报名人数从中选出具有一定爱好数学的学生作为学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学好数学,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活动中,通过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题目,逐步培养大家的“数感”,引导大家喜爱数学,以至于达到自觉学习数

三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计划

三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童年是培养思维的最佳时期。数学思维训练,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破常规,灵活思考,给学生以知识的更新、智慧的成长,让学生收获无穷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发现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 、首先要求学生做到“五会”即“会看、会听、会说、会想、会做”,在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动一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分析、判断等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观察、动手操作、创新等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训练重点: 以数学思维训练为途径,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本学期重点让学生在观察、想象等多项活动中,多角度,多层次地看看,做做,想想,试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训练、去思考、去探索,并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四、主要措施: 1 、以新课程的理念和当下的习惯特色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2 、学习内容以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为主。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 3 、课前教师认真准备好课堂内容,学生认真准备好学具等学习材料,课上共同配合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 4 、在课堂已有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强化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

二年级趣味数学故事

二年级趣味数学故事 二年级趣味数学故事:“二年级趣味数学故事”交给了东海龙王,东海龙王请来了南海龙王.西海龙王.北海龙王,和他的大将们一起看管四件宝贝,并告诉哪吒,想取回宝贝,就得闯过一道道难关.哪吒为了拿回自己的宝贝,独自一人闯水晶宫.此故事就是哪吒在取宝过程中发生的. 哪吒告别了父母,采用“避水法”,向水晶宫游去,来到海底,见到一座雄伟的宫殿,上面悬挂着一块水晶牌,上面用珍珠镶嵌着三个字“水晶宫”,哪吒刚想进入宫中,忽然从四面八方跳出来许多虾兵蟹将,排成一列,为首是就是巡海大将“夜叉”,只见夜叉手持“戟枪”恶狠狠的说:“哪吒,哪里去?”哪吒回道:“我到水晶宫取拿回我的宝贝.”夜叉一听哈哈大笑道:“想进水晶宫,得先过我第一关,不过今天我不用武力,出道题目考考你,如果你答对了,就让你进宫.答不出来,就别想进入宫中.” 哪吒也不想和他打仗说道:“行!你问吧.”夜叉:“现在连我在里面共有54个人,每个人手里都有武器,而且顺序都是按戟.斧.弓.刀.枪.剑排列的,你说说,排在最后一位的人手里拿的兵器是什么?” 哪吒无法看到排在最后一位手里拿的兵器,想了想说:“剑!”夜叉:“你看不到,是怎么知道的?”哪吒笑着说:“这难不住我,

你们一共有6种兵器,而且是按戟.斧.弓.刀.枪.剑的顺序排列的,因为6×9=54,说明你们按戟.斧.弓.刀.枪.剑正好排列了9次,那最后一位一定是剑.”夜叉听后,只能乖乖让开道路让哪吒进入了水晶宫. 二年级趣味数学:开门密码 20:09

哪吒闯过了巡海大将“夜叉”这一关,刚想进入水晶宫,突然从宫门里射出许多暗器,哪吒急忙后退几大步,灵活的躲过了暗器,再想进入宫中时,却发现宫门已关上了,哪吒愤怒的责问夜叉:“为什么关门?钥匙在哪里?不然我砸碎大门!”夜叉冷笑道:“此宫门用最硬的钻石做成的,就是用孙悟空的金箍棒.太上老君的金钢圈也休想击破此门,唯一开启的方法是正确输入开门密码.”说完夜叉带着他的虾兵蟹将走了.哪吒果真在宫门上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算式:码 密码 门密码 +开门密码 2 0 0 0 “开”表示( );“门”表示( );“密”表示();“码”表示( ) 哪吒想了想,很有信心的在“开”后面写下“1”;在“门”后面写下“4”;在“密”后面写下“6”;在“码”后面写下“5”. 哪吒刚写完,只见宫门缓缓的打开了. 二年级趣味数学:龟丞相的问题 20:08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第一次(3课时) 教学目的: 1、检测学生乘法初步认识的掌握情况,并进行课外延伸。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1、点名 2、了解各班级教学进度 3、谈话:你为什么要参加趣味数学班?你喜欢数学吗?今天开始老师来帮助你学好数学,希望每个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 二、基础练习:(完成第一单元测试卷) 教师巡回批阅。 三、表扬做题认真仔细的同学。 四、重点讲解四、五两题。 五、补充智力题:1、根据给你的三个数编出两道乘法算式。 7 3 21 4 5 20 ——————————— ——————————— 2、3×6=2×()2×()=3×4 4×()=6×6 6×4=8×()3×()=1×63×3=1×() 3、一个数在50和70之间,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差2,这个数是()。 4、0、10、30、()、100。

100、90、70、()、0。 7、10、14、19、()、()、()、( 第二次(3课时) 教学目的: 1、检测学生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并进行课外延伸。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组织教学 1、点名 2、表扬上次课堂学习认真的同学。提出本节要求。 二、基础练习:(完成第二单元测试卷A) 教师巡回批阅。 三、表扬做题认真仔细的同学。 四、重点讲解第七题。 五、补充智力题: 1 2 3 5 8 9 4 7 4 2 3、每条边上画的 (1(2) 一共有( 412,从右数我排第7 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教案 一、活动内容:模拟购物。

人教版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趣味数学 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三年级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1、一头牛(猜一字:生) 2、一斗米(猜一字:料) 3、一月七日(猜一字:脂) 4、五个手指(猜一成语:三长两短) 5.七除以二(打一成语)——不三不四 6.七分之八(打一成语)——七上八下 7.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8.灭火(打一数字)——一 9.舌头(打一数字)——千 10.添一笔,增百倍;减一笔,少九成(打一数字)——十 11.双杠(打一数学符号)——等号 12.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数学名词)——相等 13.不转弯的路(打一数学名词)——直线 (二)、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14.一根绳子两个头,三根半绳子有几个头? 解:8个头,(半根绳子也是两个头) 15.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再第三次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 解:9段 16.一栋住宅楼,爷爷从一楼走到三楼要6分钟,现在要到6楼,要走多少分钟? 答:15分钟 17.桌子上原来有12支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3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2根,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呢 解答:5根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第一课你热爱数学吗? 教学内容:《购物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的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一百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4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只好还给街坊100元。 现在问题是: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究竟损失了多少元? 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实际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元。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有()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