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3.4 温度及其他因素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3.4.1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所有反应的平衡常数都是温度的函数,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其平衡常数不相同,即反应限度不一样。由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知:

θ

?r G m α() θ

?H ]=-r m

[p

αT T 2

又∵

θ

?r G m α() θ

?r G m α nk θθ]p =-R () p =-R nk p 则定p 下[T αT αT

θ

?r H m α nk θ

) p = ∴(

RT 2αT

θ

此即任意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的微分形式,式中?r H m 是各物质均处于标准态,反应进度为1mol 的焓变值。即反应在定压条件下的标准摩尔反应热。

讨论:①若?r H m >0 即为吸热反应时,温度升高,k 增大,有利于正向反应的进行。

②若?r H m <0 即为放热反应时,温度升高,k 减小,不利于正向反应进行。③通过对上式积分,可定量计算k 随温度的改变。④ 当温度变化范围不大,即?r H m 可看作常数。

3.4.1.1

θ

?r H m

可看作常数,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θ

θ

θ

θ

θ

θ

(1)不定积分,,则

θ

?r H m 1

即 nk 对作图为一直线由直线的斜率- R T

θ

计算产物平均摩尔反应热。

(2)定积分:

θ

?r H m

?k θp d nk θ=?T 2RT 2 k θp T 2

θk θ2?r H m 11

(-) 即: n θ=

k 1R T 1T 2

已知?r H m 可根据某一温度时的标准平衡常数计算另一温度的标准平衡常数。

3.4.1.2 若温度变化范围较大,即?r H m 是温度的函数,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由基耳霍夫方程d (?r H m ) =?C p dT ,(其中?C p =

θ

θ

∑v

B

B

c RB 产物—反应物)

1213

可得?r H m =?H 0+?aT +?bT +?cT

23

θ

θ

?r H m α nk θ

) p =则:(αT RT 2

?H 0?a ?b ?c

=+++T 2

RT RT 2R 3R

?H 01?a ?b ?c 2

) + nT +T ++I R T R 2R 6R

移项积分得:

nk θ=(-

θ

此即 nk 又∵

=f (T ) 的普遍形式,I 为积分常数。

θ

?r G m =-RT nk θ

∴ ?r G m =?H 0+?aT nT

θ

-

?b 2?c 3

--IRT 26

θ

积分常数I 由298.15K 时反应的?r G m 值求得,从而可求得一定温度范围内任何温度时的

θθ

?r G m 或k 。

3.4.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θ

?G θr m

⒈对理想气体∵ nk p =-

RT

又∵

n i

RT

p

k θ=∏(i θ) v i =∏() v i p

p p θc i c θRT v i c i RT v i

=∏(θ) =∏(θ?θ)

c p p

=k θc (=k x (

cRT ?v

) θp p ?v

) θp

α nk θp α nk θc

) T =0 () T =0 ∴ (αp αp

定温下,k p 、k c 均与压力无关。又∵

θp

k x =k θ() Λv p

p

θθ

∴ nk x = nk p +?v np ∴ (

θθ

-?v np

α nk x ?v ?v

) T =-=-m

αp p RT

θ

可见,k x 随压力而改变,即定温下k p ,k c 与压力虽无关,但压力改变,k x 改变,即平衡点要发生移动。①当?v >0、(

θ

α nk x

) T

②当?v

若凝聚相彼此无混合,均处于纯态,

*αu B

) T =v m (B *) (αp

**

α nk a α?u B α?u B **

) T =?v m (∵?u B =-RT nk a 、() T =-RT () T ∴ (αp αp αT

①若?v m >0 ②若?v m

但一般而言,?v m 的数值一般不大,压力改变不大,对其影响较小,故k a 可看作与压力无关。若压力改变很大时,压力的影响不能忽略。

*

**

3.4.3 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惰性气体是指存在于系统中但未参加反应(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的气体。对气相而言,因k p 只与温度有关,故惰性气体的存在并不影响平衡常数。但k p

θ

θ

=k x (p (

p

θ

) ?v

n G g n H h

) ()

(p ) ?v

=p θn D d n E e

() () n n =k n ?(

p ?v

) θp n

θ

一定系统压力P ,充入惰性气体,即增大了n

①若?v >0,n 增大,k p 保持不变,则k n 必随之增大,即平衡右移。②若?v

③若?v =0,n 的改变对k n 无影响,即惰性气体存在不会系统的平衡组成,平衡不移动,可见,惰性气体的充入对平衡系统的影响与减小系统的总压力效果相同。

例题1:固态HgO 在298 K的标准生成热为-90.21 kJ·mol -1,固态HgO 、液态Hg 和气态O 2在298 K的标准熵分别为73.22、77.41、205.03 J·mol -1·K -1。假设?r H m 和?r S m 不随温度而变化,求固态HgO 在标准压强下分解为Hg(l)和O 2(g)的温度。解:分解反应:HgO(s) ==== Hg(l) +0.5O2(g)

Θ

?r H m = -(-90.21) = 90.21 kJ·mol -1

Θ?r S m =0.5×205.02 + 77.41 - 73.22 = 106.7 J·mol -1·K -1 Θ

?r G m = 90210 - 106.7T ≤ 0

Θ

Θ

θ

在标准压强下, 可认为?r G m =?r G m = 90210 -106.7T

当?r G m ≤0时,反应有可能发生。

所以:T≥ 90210 ÷106.7= 845.6K

例题2 :甲醇合成反应:CO +2H 2==== CH 3OH ,?r G m =(-90642+

221.3T )J·mol -1,同时存在一个重要的副反应:CH 3OH +H 2== CH 4+H 2O ?r G m =(-115508-6.7T )J·mol -1。若无

ΘΘ

Θ

高选择性催化剂存在,在700 K进行上述反应,此体系平衡时产物是什么? 提高反应

体系的压强,对此体系有何影响? 解:在700K 时:

(1): CO +2H 2 ==== CH3OH

Θ-1

?r G m ,1=(-90642) +221. 3?700=64268J ?mol Θ?r G m,1>0,所以产生CH 3OH 趋势较小

(2) :CH 3OH +H 2== CH4+H 2O

Θ?r G m,2=(-115508) -6. 7?700=-120198J ?mol -1

(1) + (2) = (3): CO +3H 2=== CH4+H 2O

ΘΘΘ-1?r G m ,3=?r G m ,1+?r G m ,2=64268-120198=-55930J ?mol

所以反应平衡时产物是CH 4和H 2O

K p =K y p ∑νB

反应(3)的∑ν B =-2,所以在一定温度下,K p 为定值。故增大反应体系的总压p , Ky 即增大,即有利于CH 4和H 2O 的生成。

3.4.4 化学反应的耦合

设系统中发生两个化学反应,若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另一个反应中的反应物之一,则叫

这两个反应是耦合的。在耦合反应中某一反应可以影响另一个反应的平衡位置,甚至使原

来不能进行的反应得以通过另外的途径而进行。

意义:用容易进行的反应带动难以进行的反应例题 3 生化反应中的耦合

生物能力学:热力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系统中的能量关系含H +溶液化学势标准态: c +=10-7mol ?L -1 (pH=7)

H

标准态Gibbs 能符号:?G ⊕

m

生物体内存在大量反应偶合例子,如37 ?C 时,葡萄糖 + pi(磷酸盐)= 6–磷酸葡萄糖

⊕-1

?r G m =13. 4 kJ ?mol

ATP →ADP + pi + H+ ?r G m =-30. 5 kJ ?mol -1两者偶合⊕?r G m =-17. 2 kJ ?mol -1

使反应能容易进行

(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魏县第五中学王校磊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背景】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发生很大的转变,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到“想学”再到“会学”,“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依据上述新课程理念,本人在本学期教研活动中尝试着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讲了《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案例】 一、课前活动: (一)、分析教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高中新课改选修4教材《化学平衡的移动》中的一部分。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中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本节在掌握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平衡状态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为下节归纳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奠定基础。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对解决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析学生 在《化学平衡》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可逆过程(反应)及其特征,了解任何可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都是有限度的,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了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特征,对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以有正确认识——化学平衡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下的,当条件改变是平衡也将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学习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机成熟,但结合本班学生(理科普通班)的实际情况和《外界条件对平衡影响》内容的知识量本节学习其中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通过浓度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先利用已掌握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对本节教材设定的实验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可能会出现的实验现象进行科学猜想,再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去验证科学猜想是否成立,从而得到浓度的改变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然后通过对速率-时间的图象分析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具体原因,最后可以联系实际生产让学生理解学习该理论的意义,使学生了解理论学习对生产实际有指导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化学理论解决一些相应的化工问题的同时,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浓度改变引起平衡移动的原因 (五)、确定教学思路

平衡常数与溶度积资料

平衡常数与溶度积

平衡常数 1.利用Q与K的大小关系,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v(正)与v(逆) 的大小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练习:1.反应CO(g)+H 2O(g) CO2(g)+H2(g) ΔH=-41.2kJ·mol-1,在800℃时的化学平衡常数K=1.0。某时刻测得该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CO H 2O CO 2 H 2 0.5 mol 8.5 mol 2.0 mol 2.0 mol 此时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式是() A.v(正)>v(逆) B.v(正)<v(逆) C.v(正)=v(逆) D.无法判断 2.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 2转化为SO 3 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关键步骤。 已知:SO 2(g)+1/2O2(g) SO3(g)△H=-98 kJ·mol-1。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3,若在此温度下,向10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3.0 mol SO2(g)、16.0 mol O 2(g)和3.0 mol SO 3 (g),则反应开始时v(正)v(逆)(填“<”、“>”或 “=”)。 3.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治理尾气的方法之一是在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发生如下反应:2NO(g)+2CO(g)N2(g)+2CO2(g);△H<0。 (1)若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NO、1molCO充入1L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则从开始到达到平衡状态的过程中,平均反应速率 v(CO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若保持温度不变,20min时向容器中充入CO、N2各0.6mol, 平衡将__________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20min 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导致N2浓度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 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 ①加入催化剂②降低温度③缩小容器体积④增加CO 2 的物质的量 A.只有①B.①和②C.只有③D.只有④ 2.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相互换算 练习:某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2.0 mol CO和1.0mol H2O,发生反 应:CO(g)+H 2O(g) CO2(g)+H2(g)。CO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若t2时刻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1.0 mol H2O(g),请在原坐标图中将改 变这一条件后CO的转化率的变化结果表示出来。 (4)氨气是制取硝酸的重要原料,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N2(g) + 3H2(g) 2NH3(g) ΔH=-92 kJ/mol ①温度为T℃时,将2a mol H2和a mol N2放入0.5 L 密闭容器中, 充分反应后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为。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 1.设C + CO22CO△H>0,反应速率为v1;N2 + 3H22NH3△H<0,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小C.v1增大,v2减小D.v1减小,v2增大 2.一定温度下,某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CO(g) + H2O(g) CO2(g) + H2(g)△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均为n mol.欲使H2的平衡浓度增大一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中可采用的是 A.升高温度B.增大压强 C.再通入n mol CO和n mol H2O(g)D.再通入n mol CO和2n mol H2O(g) 3.某温度时有以下反应:S2Cl2(l、无色)+Cl2(g)2SCl2(l、红色)△H<0,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而压强不变,液体颜色变浅 B.温度不变,而缩小容器体积,液体颜色加深 C.温度不变,而增大容器体积,S2Cl2的转化率降低 D.温度降低,而体积不变,Cl2的转化率降低 4.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 N2+3H22NH3△H<0,达到化学平衡后给体系降温,下列变化正确的是 A.反应混和物中NH3的含量增多B.N2的转化率降低 C.NH3的产率降低 D.混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多 5.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 O2(g)+2NO(g);△H>0,达到平衡。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Y随X的变化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A.当X表示反应时间时,Y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B.当X表示压强时,Y表示NO的产率 C.当X表示温度时,Y表示NO2的物质的量 D.当X表示NO2的物质的量时,Y表示O2的物质的量 6.在一定条件下,发生CO + NO2CO2+ NO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降低温度,混合物的颜色变浅。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一吸热反应B.该反应为一放热反应 C.降温后CO的浓度增大D.降温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7.下列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加压和降温使平衡移动的方向不一致的是 A.2NO2N2O4;△H<0B.C(s) + CO22CO;△H>0 C.N2 + 3H22NH3;△H<0D.2O33O2;△H<0 8.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B(g)C(g),达到化学平衡后给容器升高温度,结果混和气体中A的含量降低,则△H A.△H > 0 B.△H < 0 C.△H = 0 D.无法判断 9.反应2X(g)+Y(g) 2Z(g)(正反应放热),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 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2—24所示,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T1<T2,p1<p2B.T1<T2,p1>p2 C.T1>T2,p1>p2D.T1>T2,p1<p2

第二章 第二节 第4课时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第4课时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从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平衡的移动,即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温度、催化剂改变,平衡将会发生移动而建立新的平衡。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实验论证说明温度、催化剂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构建分析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思维模型(勒夏特列原理)。 一、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按表中实验步骤要求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实验原理 2NO2(g) (红棕色)N2O4(g) (无色) ΔH=-56.9 kJ·mol-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热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冰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实验结论混合气体受热颜色加深,说明NO2浓度增大,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被冷却时颜色变浅,说明NO2浓度减小,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①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放热或吸热),所以任意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都受温度的影响。 ②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用v—t图像分析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已知反应:m A(g)+n B(g)p C(g)ΔH<0,当反应达平衡后,若温度改变,其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分别如下图所示。 t1时刻,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但吸热反应方向的v′逆增大幅度大,则v′逆>v′正,平衡逆向移动。 t1时刻,降低温度,v′正、v′逆均减小,但吸热反应方向的v′逆减小幅度大。则v′正>v′逆,平衡正向移动。 2.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但是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 (2)用v—t图像分析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下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 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C. 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D. 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II时浓度不相等 2、在下列平衡2C r O42-(黄色)+2H+Cr2O72—(橙红色)+H2O中,溶液颜色介于黄和橙红色之间,今欲使溶液的橙红色加深,则要在溶液中加入 A、H+ B、OH-C、K+ D、H2O 3、在碳酸钙悬浊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CaCO3(固) Ca2++CO32-。欲使悬浊液中固体的量减少,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碳酸钠溶液(B)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加碳酸氢钙溶液(D)加氯水 4、在一定条件下将1mol的CO和水蒸气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O(g)+H2O(g)CO2(g)+H2(g),达到平衡时测得CO2为0.6mol,再通入4mol水蒸气,达到平衡后,CO2的物质的量为 A、0.6mol B、1mol C、大于0.6mol D、大于1mol 5、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升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A,发生如下反应并建立平衡:A(g)=2B(g),2B(g)=C(g)+2D(g)测得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是,c(A)=0.3mol/L, c(B)=0.2mol/L, c(C)=0.05mol/L最初向容器里加入A的物质的量是 A 0.5mol B 0.8mol C 0.9mol D1.2mol 6、在一密闭容器中,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A(g)+2B(g)2C(g),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 的转化率是 A.40%B.50%C.60%D.70% 7、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2Z(g)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Y的转化率为37.5%,X的转化率为25%。则反应开始时,充入容器中的X和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3B.3:1C.1:2D.2:1 8、在4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6 mol A气体和5 mol 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3A(g)+ B(g)2C(g)+ x D (g)。达到平衡时,生成了2 mol C,经测定D的浓度为0.5 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平衡时B的浓度为1.5 mol·L-1 B. A的转化率为50 % C. x = 3 D. 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温度下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95% 9、增大压强对下列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没有影响的是() A.2SO2+O22SO3(g) B.Fe3O4+4H23Fe+4H2O(g) C.NO2+CO CO2+NO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 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 K=c p?C?·c q?D? c m?A?·c n?B?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3.意义及影响因素 (1)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4.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2)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化学反应a A(g)+b B(g)c C(g)+d 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 c=c c?C?·c d?D? c a?A?·c b?B? 。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 (2)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也能改变平衡常数() (3)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4)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5)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6)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取决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2.书写下列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1)Cl2+H2O HCl+HClO (2)C(s)+H2O(g)CO(g)+H2(g) (3)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4)CO2-3+H2O HCO-3+OH- (5)CaCO3(s)CaO(s)+CO2(g) 3.一定温度下,分析下列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关系 ①N2(g)+3H2(g)2NH3(g)K1 ②1 2N2(g)+ 3 2H2(g)NH3(g)K2 ③2NH3(g)N2(g)+3H2(g)K3 (1)K1和K2,K1=K22。 (2)K1和K3,K1=1 K3。 题组一平衡常数的含义 1.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2NO2(g)+NaCl(s)NaNO3(s)+ClNO(g)K1

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说明: ①任意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放热或吸热)。在可逆反应里,一个反应为放(吸)热反应,另一个反应必为吸(放)热反应,吸收的热量与放出的热量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 ②任意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都能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发生移动。 ③由于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即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但是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例1】对于合成氨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和采用高压,对这两项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能提髙反应速率,对平衡无影响 B.都不能缩短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但对平衡有影响 C.都能缩短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只有压强对平衡有影响 D.催化剂能缩短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而压强不能 变式探究1 在密闭容器中下列反应达平衡时,若降低温度可使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的是() A. 4NH3(g)+5O2(g)4NO(g)+6H2O(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N2(g)+3H2(g)2NH3(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2SO3(g)2SO2(g)+O2(g)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H2(g)+I2(g)2HI(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变式探究2 如图中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M (g)+N(s),进行过程 中X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 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 D.增大体积 变式探究3 对于可逆反应mA(g)+nB(s)pC(g)+qD(g)来说,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C的物质的量均增大,则可推知()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p+q 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p+q D.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0,下列反应有利于生成C的是() A.低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高温低压 变式探究5 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进行如下反应: NO(g)+CO(g) 1/2N2(g)+CO2(g) △H=-373.2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 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变式探究6 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①已达到平衡的反应C(s)+H2O(l)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已达到平衡的反应N2(g)+3H2(g)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移动 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后,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二节 化学平衡第4课时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学案

第二节 化学平衡第4课时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 的影响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从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平衡的移动,即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温度、催化剂改变,平衡将会发生移动而建立新的平衡。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实验论证说明温度、催化剂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构建分析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思维模型(勒夏特列原理)。 知识梳理 一、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按表中实验步骤要求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实验原理 2NO 2(g )(红棕色) N 2O 4(g )(无色) ΔH =-56.9 kJ·mol - 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热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冰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实验结论 混合气体受热颜色加深,说明NO 2浓度增大,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被冷却时颜色变浅,说明NO 2浓度减小,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①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放热或吸热),所以任意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都受温度的影响。 ②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用v —t 图像分析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已知反应:m A(g)+n B(g) p C(g) ΔH <0,当反应达平衡后,若温度改变,其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分别如下图所示。

t1时刻,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但吸热反应方向的v′逆增大幅度大,则v′逆>v′ 正,平衡逆向移动。 t1时刻,降低温度,v′正、v′逆均减小,但吸热反应方向的v′逆减小幅度大。则v′正>v′ 逆,平衡正向移动。 2.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但是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达到化 学平衡所需的时间。 (2)用v—t图像分析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t1时刻,加入催化剂,v′正、v′逆同等倍数增大,则v′正=v′逆,平衡不移动。 提醒①一般说的催化剂都是指的正催化剂,即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特殊情况下,也使用负催化剂,减慢反应速率。 ②用速率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思路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练习题20141110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一、选择题 1.()设C + CO22CO ;△H>0,反应速率为v1;N2 + 3H22NH3 ;△H<0,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小C.v1增大,v2减小D.v1减小,v2增大 2.()一定温度下,某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CO(g) + H2O(g) CO2(g) + H2(g) △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均为n mol.欲使H2的平衡浓度增大一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中可采用的是 A.升高温度B.增大压强 C.再通入n mol CO和n mol H2O(g) D.再通入n mol CO和2n mol H2O(g) 3.()某温度时有以下反应:S2Cl2(l、无色)+Cl2(g) 2SCl2(l、红色)△H<0,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而压强不变,液体颜色变浅 B.温度不变,而缩小容器体积,液体颜色加深C.温度不变,而增大容器体积,S2Cl2的转化率降低D.温度降低,而体积不变,Cl2的转化率降低4.()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 N2+3H22NH3△H<0,达到化学平衡后给体系降温,下列变化正确的是 A.反应混和物中NH3的含量增多B.N2的转化率降低 C.NH3的产率降低D.混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多 5.()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NO 2(g) O2(g)+2NO(g);△H>0,达到平衡。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Y随X的变化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A.当X表示反应时间时,Y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B.当X表示压强时,Y表示NO2的转化率 C.当X表示温度时,Y表示NO2的物质的量 D.当X表示NO2的物质的量时,Y表示O2的物质的量 6.()在一定条件下,发生CO + NO2CO2 + NO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降低温度,混合物的颜色变浅。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一吸热反应B.该反应为一放热反应 C.降温后CO的浓度增大D.降温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7.()下列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加压和降温使平衡移动的方向不一致的是 A.2NO2N2O4;△H<0 B.C(s) + CO22CO;△H>0 C.N2 + 3H22NH3;△H<0 D.2O33O2;△H<0 8.()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B(g)C(g),达到化学平衡后给容器升高温度,结果混和 气体中A的含量降低,则△H A.△H > 0 B.△H < 0 C.△H = 0 D.无法判断 9.()反应2X(g)+Y(g) 2Z(g)(正反应放热),在不同温度 (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如图2—24所示,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T1<T2,p1<p2 B.T1<T2,p1>p2 C.T1>T2,p1>p2 D.T1>T2,p1<p2 10.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影响因素

关于化学平衡的浅析 摘要:化学平衡是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如一个已达平衡的系统被改变,该系统会随之改变来抗衡该改变。本文拟就化学平衡及其移动的本质、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化学平衡的应用作几点讨论。 关键字:化学平衡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常数等温方程应用 1.化学平衡及其移动的本质 化学平衡及其移动,是经典热力学阐释化学反应限度与反应推动力关系的重要表达方式。经典热力学从物质的宏观状态变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关系,并将化学反应式两边看作化学变化前、后的两种热力学状态。通过反应前、后的状态变化,即反应的温度T、焓变ΔH和熵变ΔS阐明了反应进行的推动力,即ΔG=ΔH-T×ΔS(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从而为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提供了判断的依据。当然,该推动力仅仅是建立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互不混合的纯态基础上。对一个实际的反应系统,即使反应的ΔG<0,反应能自发进行,系统的实际反应推动力还要包括反应物、生成物相互混合过程对吉布斯自由能的影响。因此,一个反应系统的反应推动力实际是:ΔG=ΔG纯态+ΔG混合影响=[(1-ξ)ΔG反应物+ξΔG生成物]+RT[(1-ξ)ln(1-ξ)+ξlnξ]ξ——反应进度 经典热力学的研究建立了反应系统的推动力与反应限度(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为ΔrGm○一=-RTLnK○一。从而确立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反应限度之间的关系。 从经典热力学有关化学反应平衡理论的概述可以看出:化学平衡是反应系统的热力学状态变化的结果和体现;平衡常数与反应体系温度息息相关;反应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由平衡常数所决定,但其又以系数的幂次方关系对平衡体系产生影响;反应的推动力或平衡常数可以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由反应物的转化率间接地表达,但平衡体系变化,必然伴随转化率的变化;经典反应热力学仅从反应前、后状态的能量变化的角度出发,去探讨反应的可能性与限度问题,始终都未涉及反应从始态到终态之间的过程问题,也就是说,热力学基础上建立的对化学反应问题的结论,与反应速率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 经典热力学有关平衡移动的理论,为化学反应的应用,提供了反应的状态条件(如

(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高中新课程教学案例 (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案例主题】 “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新课改革教学中应用 【教学背景】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发生很大的转变,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到“想学”再到“会学”,“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依据上述新课程理念,本人在本学期的第三周教研活动中尝试着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讲了《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一节。 【案例】 一、课前活动: (一)、分析教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高中新课改必修4教材第二单元第二节《化学平衡》中的一部分。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中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本节在掌握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平衡状态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为下节归纳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奠定基础。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对解决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析学生(学习需要分析) 在《化学平衡》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可逆过程(反应)及其特征,了解任何可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都是有限度的,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了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特征,对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以有正确认识——化学平衡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下的,当条件改变是平衡也将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学习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机成熟,但结合本班学生(理科普通班)的实际情况和《外界条件对平衡影响》内容的知识量本节只学习其中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平衡常数真的只与温度有关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114496848.html, 化学平衡常数真的只与温度有关么 作者:闵云泽 来源:《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02期 摘要:阐述化学平衡常数随计算方法的不同而影响因素也不同,说明平衡常数不单单与温度有关系,从而解决了中学化学教师在平衡常数教学中的一大困惑. 关键词:化学平衡常数;温度;量纲 在中学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遇到了这样的困扰. 例1 某温度下,在1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2 (g)+ 3H2 (g)2NH3(g),开始时,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此条件下,N2的转化率为30%,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1)求反应的平衡常数. (2)保持温度不变,若将平衡时反应混合物的体积缩小1倍或者扩大一倍,平衡将如何移动?平衡常数为多少? 解析:(1)平衡常数K=0.056 L2/mol2;(2)气体体积缩小1倍时,各组分的浓度均增大1倍,此时Qc 经过简单的思考,就会提出疑问:这里的平衡常数真的就等于0.056 L2/mol2,真的就只是与温度有关么? 既然当气体体积缩小1倍时,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发生了移动,由此可知,在新的条件下,N2的转化率提高了,平衡常数K值必然增大;反之则K值减小.而题目解析中说的由于体系的温度保持不变,平衡常数不发生变化.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 笔者查阅众多资料方才明白. 平衡常数有标准平衡常数和非标准平衡常数之分.标准平衡常数是根据标准热力学函数算 得的平衡常数,记作K,又称之为热力学平衡常数;非标准平衡常数是用平衡时生成物对反应物的压力商或浓度商表示的平衡常数(Kp或Kc),也称作是经验平衡常数.中学教材中涉及的平衡常数是经验平衡常数.对于反应物计量系数之和等于生成物计量系数之和的反应,其经验 平衡常数是无量纲的纯数,与压力、浓度所用的单位无关,而且也等于标准平衡常数之值.笔 者认为: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的例子无一例外地讨论计量数相等的问题,就是基于这一点. 而对于反应物计量系数之和不等于生成物计量系数之和的反应,则其经验平衡常数是有量纲的量,其数值就与压力、浓度所用的单位有关,其计算值也随着压力、浓度等的不同而受到影响.因此例题中后来的平衡常数K若按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进行计算,则肯定不为0.056 L2/mol2.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训练5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基础过关] 一、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光照新制的氯水时,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 C.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D.增大压强,有利于SO2与O2反应生成SO3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打开汽水瓶时,有大量气泡溢出 B.在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往往要加入一定量铁粉 C.氨水应密闭保存于低温处 D.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二、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平衡体系,采取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加入一种反应物B.增大体系的压强 C.升高温度D.使用催化剂 4.如图所示的直型石英玻璃封管中充有CO气体,左端放置不纯的镍(Ni)粉。在一定条件 Ni(CO)4(g),但Ni粉中的下,Ni可以与CO(g)发生如下反应:Ni(s)+4CO(g)323~353 K 453~473 K 杂质不与CO(g)发生反应。玻璃管内左右两端的温度分别稳定在350 K和470 K,经过足够长时间后,右端的主要物质是() A.纯Ni(s)和Ni(CO)4(g) B.纯Ni(s)和CO(g) C.不纯Ni(s)和CO(g) D.不纯Ni(s)和Ni(CO)4(g) 5.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O2气体并分别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烧杯内有水)中:在(1)中加入CaO,在(2)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在(3)中加入NH4Cl晶体,发现(1)中红棕色变深,(3)中红棕色变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操作方法 在两烧瓶里装入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连接两个烧瓶(用导管和胶管连接),然后用夹子夹住橡皮管,把一个烧瓶放进热水里,把另一个烧瓶放入冰水(或冷水)里,观察烧瓶内混合气体的颜色变化,并与常温下盛有相同混合气体的烧瓶进行颜色对比。 实验现象 放入热水里的烧瓶内气体颜色加深,放在冰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实验结论 对于这个反应,反应是放热的。当温度升高时,颜色加深,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向吸热方向进行。由上述实验可得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实验考点 温度对平衡的影响本质与结果。 经典考题 1、关节炎病因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尿酸钠晶体,尤其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为: ① HUr+ H2O Ur-+ H3O+②Ur-+Na NaUr下列对反应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试题难度:易 2、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加压或降温都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2NO2 N2O4(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C(S)+CO2 2CO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N2+3H2 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H2S H2+S(s)(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试题难度:中 3、对于的平衡体系,当升高温度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从26g/mol变为29g/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试题难度:难 答案 1 答案:BD 解析:温度越低尿酸钠晶体越多,那么当温度降低的时候,反应②应该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 反应。

四大平衡常数的相互关系及判定

高中化学四大平衡常数的相互关系及判定 杨小过 电解质溶液中的电离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水解常数及溶度积常数是在化学平衡常数基础上的延深和拓展,它是定量研究平衡移动的重要手段。在复习时就要以化学平衡原理为指导,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为线索,以勒夏特列原理和相关守恒定律为计算依据,以各平衡常数之间的联系为突破口,联系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串点成线,结线成网,形成完整的认识结构体系. 1.四大平衡常数的比较 HA H++A-,电离 常数K a=c(H+)·c(A-) c(HA) BOH B++OH-, 电离常数K b= c(B+)·c(OH-) c(BOH) A-+H2O OH- +HA,水解常数K h= c(OH-)·c(HA) c(A-) M A的饱和溶液:K 2.四大平衡常数间的关系 (1)CH3COONa、CH3COOH溶液中,K a、K h、K W的关系是K W=K a·K h。 (2)NH4Cl、NH3·H2O溶液中,K b、K h、K W的关系是K W=K b·K h。 (3)M(OH)n悬浊液中K sp、K W、pH间的关系是 K sp=c(M n+)·c n(OH-)=c(OH-) n·c n(OH-)= c n+1(OH-) n= 1 n? ? ? ? K W 10-pH n+1。

3.四大平衡常数的应用 (1)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2)如将NH 3·H 2O 溶液加水稀释,c (OH - )减小,由于电离常数为c (NH + 4)·c (OH - ) c (NH 3·H 2O ) ,此值不 变,故c (NH + 4) c (NH 3·H 2O ) 的值增大。 (3)利用K sp 计算沉淀转化时的平衡常数 如:AgCl +I - AgI +Cl - [已知:K sp (AgCl)=1.8×10 -10 、K sp (AgI)=8.5×10 -17 ]反应的平 衡常数K =c (Cl - )c (I -)=c (Ag + )·c (Cl - )c (Ag +)·c (I -)=K sp (AgCl )K sp (AgI )=1.8×10- 10 8.5×10-17≈2.12×106 。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习题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可确认发生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 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 C.某一条件的改变,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使用了催化剂 2.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3.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H2(g)+Br2(g)2HBr(g) B.N2(g)+3H2(g)2NH3(g) C.2SO2(g)+O2(g)2SO3(g) D.C(s)+CO2(g)2CO(g) 4.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 A(g)b 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大 D.a>b 5.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X(g)b Y(g)+c Z(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容积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物质Y和Z的浓度均是原来的1.8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a>b+c B.压缩容器的容积时,v(正)增大,v(逆)减小 C.达到新平衡时,物质X的转化率减小 D.达到新平衡时,混合物中Z的质量分数增大 6.某温度下,将 2 mol A和 3 mol B充入一密闭的容器中,发生反 应:a A(g)+B(g)C(g)+D(g),5 min后达到平衡。已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关系为c a(A)·c(B)=c(C)·c(D),若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B的转化率为() A.40% B.60% C.24% D.4% 7.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①已达到平衡的反应C(s)+H2O(g)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已达到平衡的反应N2(g)+3H2(g)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对于可逆反应:X(s)+2Y(g)2Z(g),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魏县第五中学王校磊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背景】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发生很大的转变,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到“想学”再到“会学”,“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依据上述新课程理念,本人在本学期教研活动中尝试着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讲了《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案例】 一、课前活动: (一)、分析教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高中新课改选修4教材《化学平衡的移动》中的一部分。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中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本节在掌握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平衡状态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为下节归纳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奠定基础。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对解决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析学生 在《化学平衡》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可逆过程(反应)及其特征,了解任何可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都是有限度的,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了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特征,对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以有正确认识——化学平衡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下的,当条件改变是平衡也将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学习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机成熟,但结合本班学生(理科普通班)的实际情况和《外界条件对平衡影响》内容的知识量本节学习其中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通过浓度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先利用已掌握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对本节教材设定的实验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可能会出现的实验现象进行科学猜想,再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去验证科学猜想是否成立,从而得到浓度的改变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然后通过对速率-时间的图象分析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具体原因,最后可以联系实际生产让学生理解学习该理论的意义,使学生了解理论学习对生产实际有指导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化学理论解决一些相应的化工问题的同时,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一、课程学习目标: 1.了解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深度对平衡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3.在理论纷杂的平衡移动方向的过程中,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课前预习 1. 称为化学平衡移动。 2.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移动,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是通过实现的。 3.一定温度下的某一平衡体系,当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时浓度商(Q)会发生改变而化学平衡常数(K)不变,所以平衡体系被破坏,从而发生移动。 (1)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时Q K(填“<”“>”或“=”),平衡状态被破坏。此时,只有或,平衡向的方向移动,即平衡,才能使。 (2)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加生成物浓度时Q K(填“<”“>”或“一”),化学平衡向的方向移动,即平衡,才能使Q=K,反应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三、合作探究 探究1.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已知二氧化氮在密闭的烧瓶中会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四氧化二氮 这是一个可逆反应,一定时间后可以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请你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对该化学平衡的影响。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讨论: 1.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与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有关吗?请你描述其中的关系? 2.温度变化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会改变吗?如何改变?

探究2.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请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讨论: 1.增大反应物浓度时,化学平衡将怎样移动?为什么?减小反应物浓度呢? 2.增大或减小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将怎样移动?为什么? 3.改变物质的物质的量,化学平衡一定移动吗? 4.在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提高反应物转化率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