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问答题汇集整理

中国现代史问答题汇集整理
中国现代史问答题汇集整理

中国现代史复习题----问答题

杨帆整理编辑

说明

在抄写笔记的过程中有可能遗漏某些内容,我尽量保证没有遗漏的

内容,故在准备复习题答案的过程中,我把有些题加进来,不确定是否

要考,但这样可能会加重复习负担,但从自己的观察来看,大多题还是

不难的,在设计中,我遵循的是宜多不宜少,而答案尽量全。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意义(评价)。

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以及

蔡元培在北大改革。

⑴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⑵评价:

积极:①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②培养了一批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③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④在文学语言方面,开始了伟大的变革,开启了一个新时

代。

⑤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局限:⑴对民主、自由、科学的误读,忽视了对民主思想、观念

的培养,没有把科学作为一种精神传播,对自由的传播很少,把自

由和科学脱离。

⑵虽反对专制,但没有清算特权、皇权思想。

⑶虽然批判了旧道德,但没有将新道德重建,

⑷用形式主义对待文化,部分人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2.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经验教训、评价。(以了解为主)

⑴经验教训:工人阶级要战胜强大敌人,必须要有同盟军,建立广泛

的统一战线;要有军队武装革命,反对反革命(要建立军队,以武装

的革命反对反革命)。

⑵评价:显示中国工人阶级革命的坚定性,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

也显示工人的自我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共的政治影响和威望,鼓舞了

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3.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新三民主义克服了旧三民主义的一些根本性的缺点:

⑴在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只反对满清贵族,未提出反帝要

求,而新三民主义则提出了反帝要求。

⑵在民权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只抽象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实质是要建立欧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实际是资产阶级专政,而新三民主义则是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式共和国。

⑶在民生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只有空洞的平均地权的政纲,未

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新三民主义则是反对资本家、地主操纵国计民生,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并确定“耕者有其田”。

总之,新三民主义是一个较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是国共合作的基础。

4.北伐的条件、战略方针。

⑴条件:①苏联政府援助和共产国际支持。(外部条件)

②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北伐很重要的政治条件。

③在南方,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的壮大;广州国民政府建

立、财政统一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④而北方,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改变了北方政局,为北方

革命形势创造有利条件,北方浙系和皖系衰落,晋系和奉系兴起,总之,北伐前期,北方军政力量显著变化。

注:②③④是内部条件

⑵战略方针:“打到吴佩孚,妥协孙传芳,不理张作霖”;集中兵

力,各个击破。

5.中原大战及其影响。

中原大战概况:

①性质:蒋介石为实现统一的一次战争(传统观点:中国近

现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

②过程:1930年3月,阎、冯、桂三派将领联名通电反蒋,4

月,蒋介石以中央名义,对反蒋联军下讨伐令。于是东起山东,西至襄樊,南到长沙,北达河北的数千里战线上,百万军队展开空前规模的大厮杀。因这次大战以陇海线为主体,津浦、平汉为两翼的中原地区为主战场,故称之为中原大战。9月,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率军入关,助蒋讨伐冯阎联军,11月初,中原大战以反蒋各派失败而告终。

影响:

⑴反蒋各派失败,地方各派失去了和蒋介石一决雌雄的军事力量。

⑵蒋介石取得成功,为其集权统治奠定条件。

⑶中原大战及以前的战争为中共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壮大提供

了良好的时机。

⑷中原大战也为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提供机会,由于张学良将军队调

入关内,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提供有利时机。

⑸中原大战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6.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⑴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业大国,

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国民党内部纷争,为红色政权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前提,而中国是一个大国也为中国革命提供回旋的余地。

⑵国民革命为中国共产党政权和红军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良好的群众

条件。

⑶全国革命形势是继续向前发展的,中国红色政权也必然会继续发

展。

⑷中国红色政权能否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相当数量的正

规红军的存在和壮大。

⑸中国红色政权长期存在、发展的最关键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不出

错以及党组织的发展。

7.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表述:

中共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紧密结合。(这一句最为重要,后面的内容自己能记住划线部分内容就可以了)土地革命是这一思想的中心内容。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红军和革命战争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建立革命武装,才能保卫根据地和土地革命的成果。没有红军战争的胜利,根据地就不能得到发展壮大,土地革命也没有保障。

建立相对巩固的根据地,是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战略依托;没有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就会成为流寇主义,土地革命也无法深入开展。

8.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内涵:把中共(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

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最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9.土地革命路线的内涵: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

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和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分配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和抽肥补廋原则。

10.九一八事变后民族资产阶级态度的变化。

⑴政治上:①反对妥协投降,主张坚决抵抗;②反对依赖列强,主张

积极外交;③反对军阀纷争,主张一致对外;④反对剿共战争,要求共同抗日;⑤反对专制独裁,要求民主宪政;总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⑵行动上:①参加民主抗日运动、民主宪政运动,民权保障运动及抵

制日货运动;②积极声援支持国民党内的抗日运动,通过报刊宣传抗日运动,还通过组织募捐、捐款等活动支持抗日运动。

11.一二·九运动的特点。

⑴中共领导下的大规模有组织的爱国反日运动。

⑵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组织南下宣传团,为抗日作了宣传动员。

⑶在运动后期出现了“左”的错误。

12.根据《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说明红军长征的必然性?

(论述题)

⑴军阀混战结束后,蒋介石可以集中全力,对付红军。

⑵中共的政策出现错误,六届四中全会以后,王明的“左”倾思想在

中共党内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一系列问题上出现重大失误,特别是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利,直接导致红军战略转移。

⑶中国是一个大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东方不亮西方亮,使中国

革命又回旋余地,为红军长征提供了现实可能。

⑷九一八事变后,大势所趋,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而国共

两党逆大势,必然导致失败,因而国民党出现政治危机,中共面临失败。

⑸中央苏区的外部形式决定战略大转移,蒋、共力量悬殊,其他根据

地也纷纷向西部转移,中央苏区陷入孤立,而中共在国际关系上强调保护苏联以及福建事变的背信弃义,导致人心丧失。

⑹中央苏区的内部形势也决定了战略转移,王明“左”倾思想泛滥,

实行下层统一战线,打击中间势力,在税收政策和劳动政策上,伤害中小手工业者,剥夺了包括资本家在内的一切剥削阶级的选举权,而长期战争使得苏区日益贫困,资源消耗殆尽。

注:我们可以看出前三点是基本的要点,而后面的主要是对前面的补充和拓展,希望重点把握,毕竟论述题不多,且分值高,若有更多更好的答题要点,不妨自己加上,我做这个仅供参考,并不代表答案就很全很详尽。

13.中共对国民党政策调整的特点。

⑴先有莫斯科共产国际政策的调整,再有陕北中央政策的调整。

⑵经历了“反蒋抗日”和“联蒋抗日”两个阶段。

14.(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共合作的条件。

⑴取消红军名目,将其置于南京国民政府统一编制和号令之下。

⑵取消苏维埃政府和其他一切破坏统一的组织。

⑶停止赤化宣传。

⑷停止阶级斗争。

15.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这段材料可能会出现一个材料分析题,因此大家有必要记住一点,蒋介石的谈话指出了团结御悔的重要性,实际上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或事实上承认了中共的政治地位),不妨再记住一句中共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16.列举题: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大家可按分值列举,一般记住5个)

随枣战役、枣宜战役、三次长沙会战、中条山战役、上高战役、豫南战役、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昆仑关战役

17.抗战时期国统区政治制度发展的两种倾向。

⑴一种是专制倾向,国民党党政军大权日益集中,表现为:

①抗战开始后,国民党授权军事委员会处理战时事物,蒋为其委员

长。

②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推举蒋介石为总裁,代行

总理之权。

③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设立“国防最高委员会”,蒋

介石任委员长,实际从法律上保证和确立了国民党党政军的统

一。

④1941年12月,国民党五届九中全会,授予总裁全权处理国事,实

际上标志国民党开始确立领袖制度。

⑤1943年8月,林森逝世蒋介石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国统区大权集

于蒋之手。

⑵另一种是民主倾向,表现为:

①承认中共和其他党派的合法地位,共同抗日。

②国民政府任命周恩来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

③1937年9月国防参议会邀请各党各派人士参加,以备咨询。

④1938年夏,国民参政会成立,被认为是中国民主化的开端。

⑤民间要求民主宪政等运动。

18.两种倾向(特指17题中所指的两种倾向)的关系。

⑴两种倾向中以专制倾向为主,当两者之间发生冲突时牺牲民主成全专制。

⑵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随着战争的继续和深入,必须加强集权,实行专制,以适应战争需要,另一方面,为了动员民众参战,又必须实行民主,从这个角度看,这二者又是相成的;当民主逐渐强大后,执政者又压制民主,当专制过于强化时,民众对民主的呼声就高涨,特别是在政府出现重大失误的时候,总之,又是相互制约的。 这一题,大多是个人见解,不具有权威性,请慎重参考

19.中共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的原因。(论述)

⑴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其原因是:①这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和国民党反动派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为了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的积极性,因而实行这样的政策。②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农民迫切需要土地。

⑵在抗战时期中共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要求地主、债主减租减息,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同时要求农民交租交息,承认地主、债主对土地的所有权。其原因是: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团结地主,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调动地主抗日的积极性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⑶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实行消灭封建半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其原因是:①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主要矛盾,实行土改是由这一主要矛盾决定的。②国共双方由合作走向内战,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废除封建剥削制度,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

20.(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方针、方式。

⑴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最主要的(中心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⑵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⑶方式:以批评求团结,团结—批评—团结

21.延安整风的原因,条件。

原因:

⑴整风以前,中共党内的王明“左”倾错误遗留,没有得到彻底清算。

⑵抗战爆发后,产生了一批新党员,而这些党员大多出身于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还未入党。

条件:

⑴处于抗日相持阶段,形势较为稳定。

⑵中共党内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路线处于主导地位,且毛泽东思想已达到成熟。

⑶中共领导人做了大量理论上的准备和研究。

22.(七大)中共新党章的特点。

⑴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其最大特点。

⑵强调群众路线。

⑶强调民主集中制。

23.国民党六大的中心议题:⑴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拒绝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⑵如何处置中共。(反共问题)

24评价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重大作用。

⑴中国抗战开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牺牲最大,抗击日本法西斯军队最多。(史实自己列举一些,比如时间、伤亡人数、抗击日军人数)

⑵中国抗战牵制了德意日法西斯的勾结,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德意日战略同盟的真正实现。

⑶中国抗战粉碎了远东慕尼黑阴谋(制止了美英将祸水引向苏联的计划)。

⑷中国的抗战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

⑸中国的抗战也支持了英美,特别是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行动。

注:每一条后面都自己说明一下,否则很难得高分。

25.P523填空题:毛泽东指出,蒋介石对人民是“寸土必夺,寸利必得”,而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26.简答:旧政协的焦点问题:①政权问题:a解放区民主政权问题。b 民主联合政府问题。

②军队问题:先是军队国家化还是先国家(政治)民主化。

27.填空:1946.8.20日美国记者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采访毛泽东时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947.10.10日颁发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

28.五四运动的性质、意义。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五四运动是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宗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揭开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

放和民族振兴伟大斗争的序幕,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②五四运动是在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新的社会力量进一步增

长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已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斗争中起了决定作用。

③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④五四运动中产生了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

知识分子,并对运动起了思想上政治上的指导作用。

⑤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

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29.中共一大和二大纲领的比较,可能是材料分析题,这个自己看看。我没办法作。提示一下,中共一大只制定了一个奋斗目标,中共二大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的理论的了解,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一个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很幸运哥找到了这样的一个题,现在进行举例:

材料一:我们党纲领如下:一、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四、联合第三国际

--《中共第一个纲领》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宣言》

问题:⑴材料一提出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推翻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

⑵材料二提出的奋斗目标是那些?

实现社会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⑶比较两段材料,说明两段材料的不同之处及原因。

不同之处:材料一未能分阶段的提出党的革命纲领,材料二明确规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党的最高纲领。

原因:说明在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已经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革命性质、革命动力。

30.三次决战的历史意义。(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

⑴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使得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主力被消灭。

⑵解放了北京、天津,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基础。

⑶创造了三种解决国民党的方式:天津方式,即以战争消灭;北京

方式,即以和平方式解决;绥远方式,即率军起义的方式。

31.皖南事变后,中共政策的调整。(论述)

⑴中共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

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进步势力是指中共领导下的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基本革命力量;中间势力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而顽固势力是指以蒋介石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⑵中共对顽固派的斗争策略:有理,即自卫原则,是斗争的防御

性;有利,即胜利原则,是斗争的局部性;有节,即休战原则,是斗争的暂时性,这三个原则是抗日统一战线中既团结又斗争的政策的具体运用。

⑶皖南事变后,中共总体上是政治上采取攻势,军事上采取守势。

⑴政治上的攻势:①《新华日报》揭露皖南事变的真相,周恩来

题词,怒斥国民政府的暴行。②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皖南事变的指示》,动员各根据地军民掀起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毛泽东发表讲话,谴责国民党的倒行逆施,提出惩凶、释放叶挺、交换人抢等解决时局的12条办法。③中共参政员拒绝出席国民参政会,以示抗议。

⑵军事上采取守势: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的命令,以陈

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重建新四军的军部军委,全军整编为7师1旅9万余人。

32.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灭的历史必然性。

⑴南京政权的建立缺乏现代国家的起码条件,缺乏必须的全民性的社

会动员。表现在:①在乡村,国民党依靠的是土豪劣绅,而土豪劣绅本身与国民党在税收、土地方面存在严重的矛盾,其合作之处仅仅在于镇压农民反抗,所以,国民党并没有得到土豪劣绅的支持;国民党也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原因在于其压迫农民以及苛捐杂税,而且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土地问题,国民党始终没有能很好解决,因此也没有得到农民的拥护。

②在城市,国民党政权得不到工人阶级的支持,原因在于工会被解散,

工人组织不合法以及领导工运的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被清洗;在城市也没有得到资本家、资产阶级的支持,因为资产阶级需要的是市场秩序、需要放手赚钱的条件以及政府的保护,但国民党却控制原料、矿产,对其收取苛捐杂税,敲诈勒索,特别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对收复区的接受,严重伤害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因而它得不到资产阶级和资本家

的支持。

③在军队方面,南京政权得到了黄埔系的支持,但由于北伐太快,简单收编军阀部队,其对军队的控制力大打折扣,加之,南京政权派系林立,内部矛盾重重,内部腐败,战斗力大大下降。

⑵南京政府虽然勉强建立起来,但其政权运行不正常,中央机构本身就是派系的大杂烩,互相勾心斗角,其次在官僚统治下,整个社会腐败堕落。

⑶日本侵华使国民党政权雪上加霜,加快其崩溃步伐,消耗了国民党的物力、人力、财力,而美国对国民党的援助,使得国民政府更加腐败。

⑷蒋介石为自己树立一个强劲的对手—中共,蒋介石对中共采取消灭的政策,以及蒋介石对自己认识不清,中共因其自身的优势,加之民心的影响,中共逐渐趋于优势。

3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论述)

⑴《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提出,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阐述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5个条件,即:

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业大国,

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国民党内部纷争,为红色政权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前提,而中国是一个大国也为中国革命提供回旋的余地。

②国民革命为中国共产党政权和红军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良好的群

众条件。

③全国革命形势是继续向前发展的,中国红色政权也必然会继续

发展。

④中国红色政权能否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相当数量的

正规红军的存在和壮大。

⑤中国红色政权长期存在、发展的最关键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不

出错以及党组织的发展。

⑵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共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

地建设三者紧密结合。

⑶九月来信:肯定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⑷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这次会议奠定了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的基础。

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正式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思想理论。

⑹《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阐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把对教条主义的批判提到思想路线的高度,为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奠定了哲学基础。

⑺中国革命道路理论表述(内涵):把中共(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最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注: 这道题可适当扩展

34.南京政府初期内政外交政策。

⑴外交政策:

①以妥协、退让换取西方列强承认和支持。

②反对苏联,制造“中东路事件”。

③改订新约,力树自主形象,主要是两个方面: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

⑵内政:

①政治上,一党专政,实施训政。

②军事上,编遣军队,发生蒋桂战争、蒋冯战争,以及中原大

战。

③经济方面,整理财政,颁布土地法规,推动经济发展。

这道题,我的确不知道该要怎样从小的方面论述,这道题也是后面加上的,所以大家可以看看书,然后,结合这个,考到就自己处理。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章节题库(抗日战争)【圣才出品】

第5章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卢沟桥事变中奋起抵抗日军侵略的中国军队是()。 A.第十九路军 B.西北军 C.第二十九军 D.东北军 【答案】C 【解析】自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深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居然擅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谎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中国守军当即严词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立刻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2.抗日战争中,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枣宜会战 D.豫湘桂战役

【答案】C 【解析】张自忠将军,著名抗日英雄,为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殉国前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1940年在枣(阳)宜(城)会战中不幸殉国,是二战中同盟国阵亡的最高将领。 3.下列哪一项不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著作?() A.《论持久战》 B.《关于时局的声明》 C.《论联合政府》 D.《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答案】B 【解析】《关于时局的声明》写于新中国成立之后。 4.1938年5月,毛泽东针对当时的论调、情绪发表的两部军事论著是()。 A.《论持久战》和《论联合政府》 B.《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C.《新民主主义论》和《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D.《共产党人》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答案】B 【解析】在抗战初期,国内“抗战必败”的悲观论调与台儿庄战役后产生的盲目乐观情绪,都严重干扰着人们对战争的残酷性、持久性和必胜性的认识。为此,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中国现代史习题

中国现代史习题 1.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2.祖国统一一直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其中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事件是() a.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胜利 3.美国上将克拉克在签字时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这里所说的“没有取得胜利”的战争发生在() a.朝鲜战场上 b.越南战场上 c.科索沃战场上 d.伊拉克战场上 4.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建国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要调整。其意义有() ①废除的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曾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说:“解放前我们只能制造一些轻工日用品,装备制造业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每一个前进步伐,当时都让人们激动自豪。”他所说的这几个“第一”出现在() a.一战时期 b.一五期间 c.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时期

6.某历史展览厅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中华民族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里所说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实现是通过下列哪一运动完成的() a.五四运动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改革开放 7.“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这幅对联说的是() a.邓稼先 b.黄继光 c.王进喜 d.焦裕禄 8.2004年,人民网评选出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下列口号反应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特征的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以阶级斗争为纲” 9.邓小平评价某会议说:“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该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10.“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所述中国农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进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1.“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的这一席话主要强调了()

中国近代史题库第六章

1[单选题] 1945年8月,毛泽东发表的号召对日本侵略者实行全国规模反攻的文章是 ?A.《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B.《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C.《论持久战》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1945年4月,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 ?A.《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联合国制宪会议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 整风运动中最主要的任务是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党八股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个成语做了新的解释.他认为,“是”主要是指 ?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务 ?B.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C.我们去研究 ?D.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答案:B 5[单选题]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用这副对联形象地讽刺了 ?A.主观主义的学风 ?B.宗派主义的党风 ?C.党八股的文风 ?D.官僚主义的作风 参考答案:A

6[单选题] “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利益服务的。”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参考答案:A 7[单选题] 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C.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D.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概括 参考答案:C 8[单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阶级土地 ? B.征收富农多余财产 ?C.消灭富农 ?D.减租减息 参考答案:D 9[单选题] 1940年,毛泽东发表的比较完整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政策,为各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的文章是 ?A.《论联合政府》 ?B.《新民主主义论》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论人民民主专政》 参考答案:B 10[单选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 ?A.民族资产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D.地方实力派 参考答案:C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

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 (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解析:C 《共同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八二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两者性质并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依法治国”,故B项错误;题干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行,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2.在世界上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97个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宣誓台前,领誓人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在国徽下庄严宣读誓词。全国人大规定这一制度体现了( ) A.人民主权 B.依法治国 C.以史为鉴 D.从严治党 解析:B 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宪法宣誓,表明了宪法的根本大法的地位,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故答案为B项。 3.20世纪60年代中期,蒋介石曾责问日本右翼元老石井道:“日本豢养‘台独’,还允许他们成立临时政府,不是欺人太甚嘛!”之后,他指示台湾当局相关负责人和媒体发表谈话或刊发文章,揭露和谴责日本政府及其右翼政客支持“台独”、制造“两个中国”之行径。这表明蒋介石( ) A.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 B.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 C.承认新中国地位 D.坚持一个中国论 解析:D 材料中无法看出蒋介石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故A项错误;其反对“台独”并不意味着其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看出其承认新中国的地位,故C项错误;蒋介石反对“台独”和“两个中国”都是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反映,故D项正确。 4.(2017·云南昆明质检)江涌在《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剧变》中指出,中国“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突出表现为“走向开放,迈进国际大家庭”。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推行务实外交理念 B.积极建构区域组织 C.突出思想意识形态 D.推行睦邻友好政策 解析:A 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关键信息“从对立到统一”“20世纪70年代”“走向开放,迈进国际大家庭”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同美国、日本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突破了思想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体现了务实的外交理念,A项正确,C项错误;B、D两项是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政策,排除。答案为A。 5.(2017·黑龙江大庆月考)1950年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提出了“六个统一”:财政收支统一、公粮统一、税收统一、编制统一、贸易统一、银行统一。这表明我国( ) A.建立起全面计划经济体制 B.市场调节的作用在加强 C.资源配置走上计划经济轨道 D.“左”倾思想冲击经济领域 解析:C 计划经济体制始于1953年“一五”计划,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六个统一”强调的是国家对经济的指导作用,故B项错误;“六个统一”实质是国家指导分配资源的问题,故答案为C项;“六个统一”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举措,其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故D项错误。 6.1955年底,我国基本建设投资额只完成“一五”计划的51%。1956年1月,全国计划会议将计划投资额由国

中国近代史试题以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在括号内) 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C ) A、魏源 B、龚自珍 C、林则徐 D、李鸿章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 A )。 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B.农民小资产阶级的落后 C.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3、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 C ) A、义和团运动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起义 D、反教会斗争 4、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C )。 A.维护封建经济B.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封建统治 D ..抵抗外国侵略 5、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C ) A、辛亥革命中 B、新文化运动中 C、五四运动中 D、国民革命运动中 6、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 A ) 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7、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C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B )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9、“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D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10、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 )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 ABCDE )

大学 中国近代史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正确答案是:A 2.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D.康乾盛世 正确答案是:D 3.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正确答案是:C 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

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正确答案是:B 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正确答案是:A 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正确答案是:C 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 年年 年年 正确答案是:A 8.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A.永安建制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逝 正确答案是:C 9.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 ) A.冯桂芬 B.马建忠 C.王韬 D.郑观应 正确答案是:A 10.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 ) A.同文馆 B.广方言馆 C.译书局 D.译书馆 正确答案是:A 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正确答案是:C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1 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科目考试范围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专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天安门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北京为首都。54门礼炮齐鸣28响。 历史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巩固政权的措施 2、抗美援朝(1950——1953)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为严守纪律,纹丝不动,最终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意义:1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保卫了中朝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2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专题二、祖国统一、外交成就、科技成就 一国两制:1.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前提。“一国两制”是新时期祖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2、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互相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海基会和海协会,汪辜会谈。 外交成就: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各国的一致好评。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中日建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导弹研制成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本人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现代史 考试重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P5府院之争: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而实权则操纵在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双方进行明争暗斗。1917年关于是否参加一战的问题,黎和段各有企图,段祺瑞想借参战名义扩充自己实力,消灭异己,所以把持内阁提出对德宣战,黎元洪则害怕段祺瑞势力扩张对自己不利,所以利用人民的反段要求进行抵抗,并下令将段免职,这就是所谓的府院之争。 2、P38合作主义: 合作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特别是英国的欧文提倡,五四时期各地出现了一批研究和宣传合作主义的小团体,他们主张通过组织合作社,来消灭剥削,实现社会主义,主张用合作的方法,把工人集合起来,就有了资本,就可摆脱资本家的束缚,自营事业。他们宣称合作主义最适宜中国的社会状况,而不是布尔什维主义,但推行结果失败,这些具有改良色彩的小团体也很快瓦解了。 3、P86北京政变: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之际,直系将领冯玉祥率军回师北京发动政变,监禁了总统曹锟,宣布脱离直系,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这场政变促使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系失败而结束。北京政变结束以后,北京政权仍在军阀官僚手中。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举动,它为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提供了有礼条件。 4、P99整理党务案: 1926年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以改善国共两党关系为幌子,提出整理党务案,对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的任职和活动作出种种限制规定,比如限制共产党担任国民党高级干部的人数,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机关的部长等等,这是蒋介石对共产党发动的新的进攻,蒋介石的权利变得更大,由此打下了他后来实行独裁统治的基础。 5、P162中原大战 1929年,蒋介石为建立独裁统治加紧排除异己,引起各地方军阀强烈不满。1930年3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三派军阀共同反蒋,推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参战双方的兵力各有六、七十万人。5月初,两军在商丘、许昌、济南、长沙一带展开大战。因战线地处中原地区,故又称“中原大战”。蒋采取军事打击和金钱收买的办法,削弱和分化了反蒋力量。9月18日,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派兵入关进取平津。阎、李部队分别败退山西和广西。11月4日,阎、冯通电辞职,所部被收编。这次军阀大战,双方共伤亡三十多万人。 6、P337新县制: 为加强对基层政权的控制,国民政府于1939年9月公布《县各级组织纲要》,实行新县制,规定县为地方自治单位,县下为乡,乡内之编制为保甲,县与乡之间设署,代表县政府督导各乡的行政事务,县长乡长保长名义上是选举产生,实际仍由上级委任,具有很大的权利,而人民毫无民主权利,新县制的推行,是假借地方自治之民,强化国民党政府对地方的统治。 7、P359大生产运动

中国现代史复习题

《中国现代史》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府院之争、护法运动、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北洋军阀、黄埔军校、南昌起义、宁汉合流、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平型关大捷、淞沪会战、中国远征军、正面战场、敌后战场、豫湘桂战役、重庆谈判、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原突围、共同纲领。 简答与论述题 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 、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哪些特点? 2 、试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3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及意义是什么? 4 、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5 、二十年代初资产阶级改良思潮述评。 6、简述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 1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建立的? 2 、北洋军阀势力的演变情况。 3 、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4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5 、简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主要内容 6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破裂的? 7 、试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第三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 1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 容是什么? 2 、简述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3 、简论国民党各派系混战争斗的情况。 4 、中间政派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第四章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

1 、试析“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 2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述评。 3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4 、简述华北事变的影响。 5、遵义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6 、长征的意义是什么? 7 、国民党对日政策转变的表现及原因。 8 、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过程。 9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及其意义。 第五章抗日战争 1 、日本军国主义是如何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和意义。 3 、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 4 、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一场必胜的持久战? 5 、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6 、正面战场抗战概况。 7 、如何评价抗战期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 8 、敌后战场抗战概况。 9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表现。 10 、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1、抗战胜利的原因、历史意义及经验教训是什么? 第六章国民党统治的崩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简述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的形势和各党派的建国主张。 2 、解放战争时期的阶段划分及重要战役。 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4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和经验。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

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8)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8)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 提出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含义:“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意义:“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2.香港、澳门的回归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行使主权。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意义:中国人

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十三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四字构想:即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 2.八字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三不”政策的调整: 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4.“两会”成立: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5.“九二共识”: 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 6.汪辜会谈: 1993年,两会领导人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协议,并就两岸经

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年******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8.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与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国现代史部分材料题专项练习

中国现代史部分材料题 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图1 农民在拔除地主立的界碑图2 农民报名入社图3 凤阳县农民喜庆丰收 请回答: (1)图1情景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该事件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什么制度?(1分) (2)观察图2情景,“入社”的“社”指什么?(1分)“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1分) (3)分析图3情景,凤阳县农民为什么能够喜获丰收?(2分) 8.毛泽东的题词既是大气磅礴的书法作品,又记录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历程。请根据下列题词回答问题。 A B C D (1)请按上题词所反映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写出相应字母即可,1分) (2)题词A体现出当时我党找到了哪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对其执着探索并最终夺取全国政权,又在哪一题词中得到充分反映?(2分) (3)在题词C、D的激励下,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伟大胜利。请选择其一谈谈它的重大历史意义。(两点即可,2分) (4)通过赏读以上题词的内容,你获得了哪些感悟?(2分)

9.图片讲述的历史 下面的图片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坚持不懈的探索历程, 图一中共一大会址图二遵义会议会址图三中共七大毛泽东图四邓小平在十一届 《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的史实对中国革命的主要贡献是什么?(4分) (2)分析图三反映的会议召开的国际背景。它的召开对中华民族的前途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4分) (3)图四反映的会议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什么深远的影响?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思想路线上拨乱反正的两次重要转折,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什么正确的思想路线?(4分) 10.读图回答问题(12分) 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到的反映新旧中国外交活动的几幅照片。 《辛丑条约》签订签署《凡尔赛和约》乔冠华开怀大笑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请回答: (1)图一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对中国社会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4分) (2)根据图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代表为什么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2分)(3)根据图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乔”为什么笑了?(2分) (4)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之所以能实现,在于中国政府提出了什么基本方针?( 2分)(5)观察四幅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2分)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

中国近代史第一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中英鸦片战争 (1)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2)时间:1840—1842年 (3)结果:《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2)侵略者:英法联军、美俄(帮凶) (3)结果:《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顺口溜:东北是2B,西北勘改订(东北:《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西北:《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纪》、《改订条约》)结合课本地图记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除伊犁的新疆地区;(1881年,同俄国签订条约,收复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 5.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年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致远号)、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结果:《马关条约》(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通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办厂: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办厂)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1901年(2)导火线: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运动 (3)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帝国) (4)结果:《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者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籍资料(全)

中国现代史参考书目 资料、回忆录 (1)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集》(全6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2)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全8册),人民出版社1979-1980年版。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全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2年版。 (4)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5)《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下册),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7)万仁元、方庆秋主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机密作战日记》(上、中、下),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版。 (8)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中、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本书编辑部编:《日军侵华暴行实录》(全4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10)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全8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中、下卷),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 (12)中共重庆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及红岩革命纪念馆编:《重庆谈判纪实》,重庆出版社1983年版。 (13)孟广涵主编:《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下卷),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14)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全3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5)(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三联书店1979年版。(16)李维汉著《回忆与研究》(上、下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 专著、论文集 (1)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2)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1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3)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上、中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美)费正清等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5)彭明、程歗主编:《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史全生主编:《中华民国经济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7)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8)朱汉国主编:《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9)黄兴涛主编:《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 (10)王奇生著:《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11)杨云若、杨奎松著:《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2)军事学院《战史简编》编写组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版。 (13)彭明著:《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4)周策纵著:《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年版。 (15)郝斌、欧阳哲生主编:《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80

中国现代史基础知识题

中国现代史基础知识练习题 姓名: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地点)举行,会议通过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领导的的国家,具有的作用。 2.规定新中国的名称始于《》。 3.中国现代史开始的标志是,开始于年。 4.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标志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是;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5.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是年。 2.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1.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采取的措施有:军事上:,经济上:,政治上:。 2.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跨过鸭绿江的这支部队是,总司令是,中国参战的目的是。 4.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于年,结束于年,结束的标志是签订《》,结果是胜利。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代表人物,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用胸膛堵塞敌人机枪,壮烈牺牲的是,宁肯让烈火烧死也始终严守纪律,不暴露目标的是。 5.土地改革运动开始于年,于年基本完成,颁布的文件是 《》,主要适用于(地区)。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我国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完成时期。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即逐步实现国家的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和的社会主义改造。 2.我国开始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开始于年。党和政府为发展国民经济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以发展为主,这期间为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是。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独立的体系,为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年制定,它的制定取代了《》,是我国第一部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 5. 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包括、和。开始于年,于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些进行了。 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于年建立。 4-6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1.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两次失误分别是和。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方针。 3.“大跃进”运动的主要表现是农业中的和工业中的。 4.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模范人物,如,“铁人”,“两弹元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我们应当学习他们热 1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

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注:不能写成北京)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 [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临时:从1949年-1954年]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949,10.1下午2时)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天安门广场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54门礼炮28响(54门:象征五四运动;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史。1921—1949)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 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除港澳台外)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 1、时间:1950--1952年底文件(法律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4.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大学中国近代史试题与答案

大学中国近代史试题与答案 《中国近代史》试题 (第1套)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近代中国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战争中是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少数民族将领。 2、鸦片战争后,————————————的矛盾乃是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3、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除加重捐税,广开捐输外,还实行制度进行搜刮。 4、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获利者。 5、在《校邠庐抗议》中明确提出了“以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思想。 6、洋务派在北洋设立的第一个兵工厂是由崇厚建立的。 7、19世纪70至90年代,以形式举办的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资本 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 8、1885年3月的镇南关大捷,导致了法国内阁的倒台。 9、是19世纪末年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10、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11、风潮在1911年演变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12、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三部分内容。 13、是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战。 14、中国话剧是由留日学生曾孝谷、李淑同、欧阳予倩、陆镜若等人于年开创的。 15、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选多选少均不得分) 1、下面哪些属于“清未新政”的内容?() A、改革官制 B、整顿财政 C、改革学制、奖励工商 D、改革兵制 2、下列事件哪些发生在同一年?() ①清末新政②同盟会的成立③“成都血案” ④《朴次茅斯条约》的签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中法签定的《天津条约》的内容有:() A、公使常驻北京 B、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C、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D、废除公行制度 4、19世纪后半期,中国教育发生了那些历史性变化?() A、新式学堂成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 B、废除科举 C、科学与经学并重 D、开辟多种途径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5、近代中国各派军阀的共同点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