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豆角上的稻飞虱

合集下载

水稻稻飞虱用什么药有用?

水稻稻飞虱用什么药有用?

水稻稻飞虱用什么药有用?稻飞虱是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虫害之一,防治稻飞虱经常让种植户头疼,因为打药防治一次,过不了多久,还需要在防治,但其实是你药剂没用对,那么水稻稻飞虱用什么药有用?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水稻稻飞虱用什么药有用?1、三氟苯嘧三氟苯嘧啶是由杜邦公司研发出的最新嘧啶酮类化合物,是一种新型的杀虫剂,具有广谱、内吸、高效、持效,微毒等特点,对鳞翅目、同翅目等多种害虫均具有很好的防效,用于防治水稻飞虱、叶蝉等效果突出。

防治稻飞虱,在水稻的分蘖期至幼穗分化期,每亩用10%悬浮剂13.3~16.7g,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施叶面,防效达94.55%~99.80%,药后21天,防效仍保持在90.98%以上。

2、烯啶虫胺烯啶虫胺是新型烟碱类杀虫剂,主要是作用虫子的神经系统,会导致虫子麻痹而亡,烯啶虫胺的杀虫谱较广,对稻飞虱、蚜虫、蓟马、白粉虱、叶蝉、梨木虱等刺吸式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用于防治稻飞虱,速效性好,前打后落。

使用烯啶虫胺防治稻飞虱应掌握在若虫初孵高峰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可以每亩用10%烯啶虫胺水剂100毫升,用药时要保持水层在3-5厘米,打药后保持水层5-7天。

由于稻飞虱在水稻植株的中下部,水稻生长中后期打药要用足水量,压低喷头喷雾。

在稻飞虱发生数量多时,可用烯啶虫胺+吡蚜酮或敌敌畏(毒死蜱),吡蚜酮增强持效期,适合在水稻生长中期用,加敌敌畏(毒死蜱)增强速效性,适合在水稻后期稻飞虱严重时用,可快速控制虫量。

3、配药防治(1)建议使用吡蚜酮、呋虫胺、三氟苯嘧啶等药剂来预防,一亩使用25%吡蚜酮30克,80%烯啶·吡蚜酮10克,或10%三氟苯嘧啶10毫升。

(2)水稻还未进入成熟期,可以用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颗粒10-15克或20%呋虫胺20克+10%烯啶虫胺水剂100毫升或20%异丙威水剂100-150毫升。

(3)水稻已经进入黄熟期,可以用20%异丙威100毫升+敌敌畏50毫升+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颗粒10-15克一桶水,尽量田间保水,能增加防控效果,一亩地一亩地打3-4桶水,粗水喷雾。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一种常见的害虫,严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

为了防治水稻稻飞虱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

一、生物防治:1.适当增加稻田的生态环境,使稻田中的天敌数量增加。

例如,增加爬行动物数量、种植鱼类等。

这些生物可以帮助控制稻飞虫的数量。

2.采用抗病、抗虫的品种,例如用不同的水稻品种交叉生产,实现物种多样性。

这样可以帮助降低稻田害虫数量。

3.利用菌剂或者病毒进行杀虫。

例如,水稻稻飞虱可以被特定病毒感染,这些病毒可以在稻田中广泛传播,对稻飞虫的数量产生毒性影响。

同时,一些真菌、细菌等微生物也能够从稻田中生长,对稻飞虫产生杀伤作用。

二、化学防治:1.施播农药是目前最常用的化学防治方法,但是需要非常谨慎,以避免对环境的伤害或者人体健康的危害。

农药应该在稻田中均匀地使用,以便杀死害虫。

最好使用针对稻飞虫的农药。

2.进行防治的时机应该要到稻飞虫的发生高峰期。

这样可以阻止稻飞虫数量进一步上升,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水稻发生损失和减产。

三、其他防治方法:1.适当改善稻田的亚健康环境,例如整地、深耕、灭茬、通水等,可以有效地减少水稻稻飞虱的栖息和生长环境。

同时,这些措施也有利于加强水稻的生存环境,提高收成和质量。

2.促进稻田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例如,适当引入天敌、增加植物多样性等措施,有利于繁衍和繁殖天敌,从而有效地控制稻飞虫的数量。

总之,为了控制水稻稻飞虱对水稻造成的危害,需要运用多种综合手段,调整田间、种植做法等等,同时利用化学、生物等防治措施,这样才能达到更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在实际生产中,应按照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减少稻飞虫对水稻带来的损失,提高稻田的产量和质量。

如何防治稻飞虱

如何防治稻飞虱

皮肤或吸入农药。
避免产生抗药性
轮换使用农药
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会使稻飞虱产生抗药性,因 此应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进行防治。
掌握防治适期
在防治稻飞虱时,应掌握在稻飞虱的若虫期进行 防治,此时防治效果最佳,避免在成虫期防治。
注重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除草等,改善 稻田环境,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稻飞虱的为害症状
水稻症状
稻飞虱主要在水稻茎杆和叶片上为害,刺吸水稻汁液,导致 植株失水出现枯黄,严重时水稻出现死亡,形成“落窝”、 “冒穿”等症状。
产量损失
由于稻飞虱的为害,会导致水稻减产,严重时甚至绝收。
稻飞虱的习性
01
02
03
迁飞性
稻飞虱具有迁飞性,主要 受气候和食料的影响,如 干旱季节会促使稻飞虱迁 入有水源的地区。
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天敌
稻飞虱的天敌有寄生蜂、蜘蛛、瓢虫等,在防治稻飞虱时,应保护好这些天敌,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稻飞虱,如使用苏云杆菌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05
结论
结论
稻飞虱是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 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都 有严重影响。
防治稻飞虱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农业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田间管 理、合理施肥、选用抗虫品种 等。
结论
生物防治措施包括保护和利用天敌 、使用生物农药等。
化学防治措施包括使用化学农药进 行喷雾、熏蒸等。
物理防治措施包括使用灯光诱杀、 色板诱杀等。
在防治稻飞虱时,需要综合考虑各 种因素,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确 保水稻的高产优质。

稻飞虱防治

稻飞虱防治
宣传防治意识
加强宣传培训
增强农民责任感
让农民充分认识到稻飞虱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建立合作机制
鼓励农民之间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参与稻飞虱的防治工作,互相监督、共同进步,提高防治效果。
提高农民防治意识
总结
04
保障粮食安全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高农民收入
稻飞虱防治的意义
评估指标
稻飞虱防治的效果可以从防治效率、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评估防治措施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包括杀虫剂的防治效果、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效果等。
评估防治措施对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包括减少的损失、防治成本等。
评估防治措施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评估防治措施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
及时清除田边杂草,消除稻飞虱的藏匿场所。
合理灌溉
通过合理的灌溉系统,控制水稻田的水位,降低稻飞虱的繁殖环境。
选择抗性品种
选用抗稻飞虱的水稻品种,降低稻飞虱的危害。
农业防治
天敌控制
利用稻飞虱的天敌如蜘蛛、青蛙等,通过保护和增加天敌数量来控制稻飞虱。
微生物防治
使用微生物农药,如Bt等,直接喷洒水稻田,控制稻飞虱的数量。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稻飞虱防治技术和经验,促进稻飞虱防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迁徙习性
稻飞虱有迁徙的习性,可由一个稻田飞到另一个稻田。
稻飞虱的生物学习性
1
稻飞虱的危害
2
3
稻飞虱以刺吸式口器刺入稻株组织吸取养分,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
传播病毒:稻飞虱是水稻病毒病的传播媒介,如水稻矮缩病、黄叶病等。

稻飞虱防治

稻飞虱防治

1 2
合理灌溉
加强稻田的灌溉管理,保持适宜的湿度,减少 稻飞虱的繁殖环境。
清除虫源
及时清除稻田周围的杂草和残留物,减少稻飞 虱的越冬场所和传播途径。
3
选用抗性品种
选用对稻飞虱具有抗性的水稻品种,降低稻飞 虱对水稻的危害。
生物防治
天敌控制
利用稻飞虱的天敌如蜘蛛、青蛙等,通过保护和增加天敌数量来控制稻飞虱的繁 殖。
稻飞虱防治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稻飞虱的简介 • 稻飞虱的防治方法 • 防治稻飞虱的实践建议 • 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
01
稻飞虱的简介
稻飞虱的形态特征
成虫
体小,雌雄异形,雌虫黄褐色 ,雄虫褐色。

长椭圆形,整齐排列成鱼鳞状 ,附着在叶面上。
若虫
初期为灰白色,后期为黄褐色 。
稻飞虱的生物学习性
成功案例二
某农户在防治稻飞虱的过程中,采用了生态调控和物理诱杀 的方法,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和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和生态效益。
防治经验总结与分享
经验总结一
01
注重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灌溉和种植结构调整,提高水稻的
抗性。
经验总结二
02
在防治过程中,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注意使
用方法和剂量,以减少对环境和水稻的影响。
微生物防治
使用微生物农药,如细菌、真菌等,来控制稻飞虱的数量和危害。
化学防治
合理使用农药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吡虫啶、吡 蚜酮等,进行稻飞虱的防治。
防治时间
在稻飞虱的若虫期和成虫期进行防治,此时防治 效果更佳。
交替使用农药
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农药,应交替使用不同 种类的农药,以降低稻飞虱的抗药性。

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稻飞虱是一种常见的稻田害虫,它以稻米为食,会给稻田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科学有效地防治稻飞虱,对于稻田的健康生长和增产至关重要。

下面是针对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的一些简要介绍。

1.合理选择品种选择抗稻飞虱的品种是控制稻飞虱的首要措施。

在东北地区,一些具有较强抗虫能力的稻品种,如东北麦稻系列、红胚系列和青稻1号等,在稻飞虱的防治中有着较好的效果。

2.调整稻田水位调整稻田的水位对于稻飞虱的防治起着重要作用。

在稻飞虱发生期间,保持稻田的适度淹水状态,能够减少稻飞虱的寄生和繁殖。

在虫害高发地区,通过控制稻田的水位,还可以控制稻飞虱的迁飞。

3.定期清理田埂和杂草清理田埂和稻田周围的杂草是稻飞虱防治的重要措施。

田埂和杂草是稻飞虱的寄主和栖息地,定期清理可以减少虫源和寄生环境,有助于稻飞虱的防治。

4.合理施肥和控制氮肥用量合理施肥和控制氮肥用量也是稻飞虱防治的重要措施。

过度施用氮肥会使稻株生长过于旺盛,易受稻飞虱的侵害。

在肥料的使用上,应根据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的实际情况,合理施用肥料,控制氮肥的用量。

5.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无公害的防治稻飞虱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防治措施包括释放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对稻飞虱进行控制,如斜纹夜蛾、寄生蜂和赤眼蜂等。

这些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能有效地降低稻飞虱的繁殖和寄生率,帮助稻田减少虫害发生。

6.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较常用的稻飞虱防治方法,可通过喷洒农药来控制稻飞虱的繁殖。

在使用农药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和施药时间,并遵循安全用药原则,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包括选择抗虫品种、调整稻田水位、清理田埂和杂草、合理施肥、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虫害情况,综合使用多种方法,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的繁殖和侵害,保证稻田的产量和品质。

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之一,但是稻飞虱成为了稻田的重要害虫之一。

稻飞虱主要危害水稻,对水稻叶片进行吸食汁液,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化、干枯、凋萎等现象,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有效防治稻飞虱,东北地区的农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技术措施。

一、生物防治技术在东北地区,生物防治技术是防治稻飞虱的一种重要方式。

农民们通过引入天敌,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天敌昆虫,来控制稻飞虱的数量。

这些天敌昆虫对稻飞虱有天然的天敌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的数量,减少害虫对水稻的危害。

农民们还可以选择使用微生物制剂来防治稻飞虱,比如利用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通过喷施或土壤施用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的数量,减少害虫对水稻的危害。

二、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阻断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减少害虫的数量。

在东北地区,农民们采用的物理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灌水淹田、人工捕杀等方法。

灌水淹田是一种比较经济方便的物理防治技术,可以通过淹水来控制稻飞虱的数量,减少害虫的危害。

农民们还可以通过设置人工捕杀设备,如粘虫板、灯光诱捕器等,来捕捉稻飞虱,减少害虫的数量,达到防治的目的。

三、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稻飞虱的数量,减少害虫对水稻的危害。

在东北地区,农民们会根据稻飞虱的生物特性和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常用的化学农药有乐果、敌敌畏等,可以通过喷洒或施药的方式来控制稻飞虱的数量,减少害虫对水稻的危害。

但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农民们要注意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防止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四、农艺防治技术农艺防治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来减少稻飞虱的数量,保持水稻的健康生长。

在东北地区,农民们会采取一些农艺措施来减少稻飞虱的发生,比如合理密植、间茬种植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稻飞虱的数量,保证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防治稻飞虱是东北地区水稻生产的重要问题。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常见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在断株、死穗和减产等方面。

稻飞虱寄生于稻根部位,吸食水稻体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严重的话会导致植株倒伏,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稻飞虱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稻飞虱主要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断株:稻飞虱大量寄生在水稻体内,会破坏水稻的根系,导致水稻根系薄弱,植株容易折断。

2. 死穗:稻飞虱吸食水稻体液后,导致植株生长迟缓,易发生死穗现象,影响水稻的粒重和产量。

3. 减产:稻飞虱寄生在水稻体内,会导致叶片萎缩、黄化,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水稻的产量。

1. 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稻飞虱的繁殖和传播。

天敌金花虫、红蜘蛛和寄生蜂等可以有效控制稻飞虱的数量。

农民可以利用这些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2. 环境调控:合理调控水田的水位和气温,创建适宜生长和繁殖稻飞虱的环境。

水稻的田间管理要做到及时除草和杂草,保持田间整洁,减少稻飞虱的孳生地。

3. 种植抗虫品种:选用抗稻飞虱的优质稻种进行种植,提高水稻的抗虫能力。

抗虫品种能够减少稻飞虱的侵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4. 农药防治:在水稻生长期间,可以适当使用一些杀虫剂进行防治。

选择合适的农药和使用剂量,注意使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遵循使用规定。

要注意农药的数量和频率,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避免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5. 种植间套灌溉:利用间套灌溉技术,将水稻田相邻的水田灌溉水轮流循环利用,减少稻飞虱的滋生和传播。

利用间套灌溉可以有效减少稻飞虱的数量,达到防治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防治豆角上的稻飞虱
稻飞虱成、若虫刺吸水稻等寄主汁液,引起黄叶或枯死。 形态
特征,长翅型雌虫体长3.3—3.8mm,短翅型体长2.4—2.6mm,浅黄
褐色至灰褐色,头顶稍突出,长度略大于或等于两复眼之间的距离,
额区具黑色纵沟2条,额侧脊呈弧形,那么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
物理机械防治虫害方法有多种,包括光学、电学、声学、力学、放射
物理等各方面,不过农村普通的种植户,最适宜常采用的还是目前国
内已培育筛选出很多有利用价值的高产抗虫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选
用。

2、保护利用天敌
如减少甲胺磷等剧毒并对天敌有杀伤作用的农药,采用选择性
药剂,调整用药时间,减少用药次数,以避免大量杀伤天敌,发挥天
敌控制作用。

3、加强肥水管理
为增强水稻的抗病性,做到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适时进行追肥,但要注意氮肥的施用量,不可过多,以避免稻株徒长、
晚熟。掌控氮、磷、钾的合理搭配,做到促控结合。要实施科学灌水,
做到灌排自如,浅水勤灌,干湿交替,及时晒田,防治稻田长期积水。

4、化学防治
撒种时稻谷用5%锐劲特悬浮剂加水拌种预防稻飞虱的发生。
例如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亩对水37.5公斤喷雾。施药时
要连片联防,必要时要出动机防队进行大面积范围统防统治,降低虫
源,减少施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

以上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