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矩形的概念及性质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矩形的概念及性质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矩形的概念及性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word版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次根式 【知识回顾】 1.二次根式:式子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a )2 =a (a ≥0); (2)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a (a >0) ==a a 2 a -(a <0) 0 (a =0);

ab =a ·b (a≥0,b≥0); b b a a = (b≥0,a>0). (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典型例题】 例3、 在根式1) 222;2) ;3);4)275 x a b x xy abc +-,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1) 2) B .3) 4) C .1) 3) D .1) 4) 例5、已知数a ,b ,若2()a b -=b -a ,则 ( ) A. a>b B. a

八年级数学上册 定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 (由直角三角形得到边的关系)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满足条件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6,8,10);(5,12,13);(8,15,17);(7,24,25);(20,21,29);(9,40,41);……(这些勾股数组的倍数仍是勾股数) 第二章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a才有算术平方根。 ※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平移的基本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这个定点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旋转角。 旋转的性质: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大小和形状相同; 旋转前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度彼此相等。 (例:如图所示,点D、E、F分别为点A、B、C的对应点,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第四章四平边形性质探索 ※平行四边的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矩形练习题

八年级 张老师组稿 姓名 学号 2010.05.15 一、选择题(仔细读题,一定要选择最佳答案哟!) 1.如图1中(1),把一个长为m 、宽为n 的长方形(m n >)沿虚线剪开,拼接成图(2),成为在一角去掉一个小正方形后的一个大正方形,则去掉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 A .2m n - B .m n - C .2 m D .2n 2.如图2.在矩形ABCD 中,1=AB ,3=AD ,AF 平分DAB ∠,过C 点作BD CE ⊥于E ,延长AF 、EC 交于点H ,下列结论中:①FH AF =;②BF BO =;③ CH CA =;④ED BE 3=, 正确的( )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如图3,矩形纸片ABCD 中,AB =4,AD =3,折叠纸片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折痕为DG , 则AG 的长为( ) A .1 B .34 C .23 D .2 4、如图4,EF 过矩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O ,交AB 、CD 于E 、F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矩形面积的 ( )。 A 、51 B 、41 C 、31 D 、103 5、如图5,矩形ABCD 中,AB=8㎝,把矩形沿直线AC 折叠,使点B 落在点E 处,AE 交DC 于F , 若AF=4 25㎝,则AD 长为( )。 A 、4㎝ B 、5㎝ C 、6㎝ D 、7㎝ 6.如图6,长方形ABCD 中,E 点在BC 上,且AE平分∠BAC 。 若BE=4,AC =15,则 AEC 面积为( ) (A ) 15 (B ) 30 (C ) 45 (D ) 60 。 图 1 图 2 图3 O H E F D C A B

最新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分式 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2 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 分式的加减 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3 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二章反比例函数 1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三章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四章四边形

1 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 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 菱形 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八年级数学定理概念

八年级数学概念 三角形: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边边长分别为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 是直角三角形。 3、三角形是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四边形:(一)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5、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定义)。 6、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7、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8、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9、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0、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1、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2、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矩形的性质 14、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15、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四)矩形的判定 16、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也就是长方形。(定义) 17、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18、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五)菱形的性质 19、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0、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六)菱形的判定 2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定义) 2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3、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七)正方形的性质 24、四条边都相等并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25、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 (八)正方形的判定 26、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7、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8、 四条边都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九)等腰梯形的性质 29、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30、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十)梯形的定义 31、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32、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可做判定) 3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十一)等腰梯形的判定 34、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重心: 35、线段的重心是线段的中点。 36、三角形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 37、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38、三角形重心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对边中点距离的二倍。 二次根式 39、一般地,我们把形如()0≥a a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40、二次根式的性质(1)()()000≥≥≥a a ,a a 即是一个非负数。 41、二次根式的性质(2)()()02≥=a a a 。 42、二次根式的性质(3) ()???<-≥==)0(02a a a a a a 。 43、二次根式的乘法)0,0(≥≥=?b a ab b a 。反之可以用于二次根式化简。 44、二次根式的除法)0,0(>≥=b a b a b a 。反之可以用于二次根式化简。 45、最简二次根式:(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方的因数或 因式。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46、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7、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矩形的性质 教材分析: 本节是九年级的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他们喜欢动手,喜欢思考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成果。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有较强的兴趣,具有一定的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活动的经验,逻辑推理能力较强。但大部分学生要把解题的整个过程表述完整、清楚比较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矩形的的定义,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会用矩形的性质定理进行推导证明; (3)会初步运用矩形的定义、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意识; (2)通过灵活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掌握几何思维方法,并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测量、猜想、归纳、推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培养严谨的推理能力,体会逻辑推理的思维价值。

(2) 通过小组合作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习自信心。 (3)从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中,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渗透集合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矩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综合法证明矩形的性质。 课前准备:多媒体,平行四边形教具,矩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1、观察图形,都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说一说他们的特殊之处 2、探究矩形的定义 利用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演示,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变化,让学生注意观察。在演示过程中让学生思考: (1)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吗? (2)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不变的是什么? (3)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改变的是什么? 不变:对边仍保持相等,对边仍分别平行,所以仍然是平行四边形 变:角的大小 (4)角的大小改变过程中有特殊值吗?这时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图形。(矩形)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活动:1.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菱形的性质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经历了矩形概念的探究过程,自然而然地形成矩形的概念。 二、分组讨论,探究新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1)若0a ≥这个条件不成立,则 a 不是二次根式;(2)a 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a ≥0. 2.重要公式:(1))0a (a )a (2≥=,(2) ? ? ?<-≥==)0a (a )0a (a a a 2 ;注意使用)0a ()a (a 2≥=. 3.积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 a ab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注意:本章中的公式,对字母的取值范围一般都有要求.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0b ,0a (ab b a ≥≥=?.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 )0b ,0a (b a b a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 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1) )0b ,0a (b a b a >≥= ; (2))0b ,0a (b a b a >≥÷=÷; (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叫做分母有理化;具体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 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常用分母有理化因式: a a 与 ,b a b a +-与 , b n a m b n a m -+与, 它们也叫互为有理化因式. 9.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①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 是整式,②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公式概念定理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公式概念定理

八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定义、公式归纳 1、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相等,()相等。 3、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对应角的()、对应边上的()相等。 4、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课本P8)、作已知角的平分线(课本P19)、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本P35)、作轴对称图形(课本P40)。 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6、角的()的点到角的()的距离相等。 7、角的()到角的()的距离相等的()在角的平分线上。 8、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这个图形就叫做()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

例如,3和-3是9的平方根,简记为±3是9的平方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去处,叫做开平方。 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24、正数有()个平方根,它们互为()。0的 平方根是()。负数没有() 25、常用平方: 12=122=432=942=1652=2562=36 72=4982=6492=81102=100112=121 122=144 132=169142=196152=225162=256172=289 182=324 192=361202=400 常用立方: 13=123=833=2743=6453=12563=216 73=34383=51293=729 26、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或()。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 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27、正数的立方根是()数。 负数的立方根是()数。 0的立方根是()。 28、一个数a的立方根,用符号“3a”表示,读作“三次根号

八年级数学矩形和菱形练习题拔高

矩形和菱形专题拔高训练 例1:如图,矩形ABCD中,E是AD上一点,F是AB上一点,EF=EC,且EF⊥EC,DE=2cm,矩形ABCD周长为16cm,求AE及CF的长。 分析与解答: 例2:矩形ABCD,E、F分别在BC、AD上,且EF垂直平分AC于O, (1)求证:四边形AECF为菱形; (2)若AD=8,AB=6,求AE的长。 分析与解答: 例3: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在BC的同一侧分别作三个等边三角形,即△ABD、△BCE、△ACF.请回答下列问题:(1)四边形ADEF是什么四边形?(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矩形?(3)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以A、D、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不存在?(不要求证明) 分析与解答: --

-- 例4:如图,矩形ABCG 中,点D是AG 的中点,点E是A B上一点,且BE =BC ,D E⊥DC ,CE 交BD 于F, (1)求证:BD 平分∠CDE ; (2) 求EF EA 的值。 分析与解答: 例5:如图;矩形ABC D中,点H在对角线BD 上,HC ⊥BD,HC 的延长线交∠BAD 的平分线于点E,说明CE 与BD的数量关系。 分析与解答: 例6:如图,在△A BC 中,∠A 、∠B 的平分线交于点D,DE ∥AC 交BC 于点E ,DF ∥BC 交AC于点F 。 (1)点D是△ABC 的________心; (2)求证:四边形DEC F是菱形。 分析与解答:

1.填空题 (1)如图,P是矩形ABCD内一点,PA=3,PD=4,PC=5,则PB=______. (2)若矩形的两邻边之比是3:4,周长为42cm,则它的边长分别是_______. (3)矩形的对角线相交成120角,其较短边长4cm,则对角线长______cm. (4)在矩形ABCD中,点E为AB边的中点,且DE⊥CE,若矩形的周长为30,则AB=_______, AD=_______. (5)从矩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角线引垂线,此垂线分对角线所成的两部分比为1:3,已知两对角线交点到矩形较长边的距离为3.6cm,则矩形的对角线长为____. (6)已知,如图△ABC中,BC=15,E、F分BC为三等分点,AE=13,AF=12,G、H分别为AC、AB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为_____,面积为______. (7)如图,在矩形ABCD中,横向阴影部分是矩形,另一阴影部分是平行四边形,依照图中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其面积是______. 第6题第7题 (8)如图,矩形ABCD面积为5,它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O1,以AB、AO1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1O1,平行四边形ABC1O1,的对角线交于O2,同样以AB、AO2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2O2,……依此类推,则平行四边形ABCnOn的面积为______. (9)如图,将矩形纸ABCD的四个角向内折起,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EFGH,若EH=3,EF=4,则边AD的长为_______. 第8题第9题 (10)如图,矩形纸片ABCD,AB=2,点E在BC上,且AE=EC.若将纸片AE折叠,点B恰好落在AC上,则AC的长为_______. (11)如图,矩形ABCD,AB=2,BC=3,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交AD,BC于E、F,连接CE,则CE长________. 第10题第11题 --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就是自变量,y就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与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k,b就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一次函数中的b为0时,(k为常数,k0)这时,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 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就是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 一次函数的图像就是经过点(0,b)的直线;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就是经过原点 (0,0)的直线。(如下图) 4、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一次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6、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初中(七八年级)数学常用公式和定理大全教学内容

初中(七八年级)数学常用公式和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定理 姓名 班级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 ,0.231,0.737373…,,.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 ,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 ≥0丨a 丨=a ;a ≤0丨a 丨=-a .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 ×10n 的形式(其中1≤a <10,n 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5,0.000043=4.3× 10-5.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 +b )(a -b )=a 2-b 2.②(a ±b )2=a 2±2ab +b 2. a 2+b 2=(a +b )2-2ab ,(a -b )2=(a +b )2-4ab . 6、幂的运算性质:①a m ×a n =a m +n .②a m ÷a n =a m -n .③(a m )n =a mn .④(ab )n =a n b n .⑤()n = . ⑥a -n =1n a ,特别:()-n =()n .⑦a 0=1(a ≠0).如:a 3×a 2=a 5,a 6÷a 2=a 4,(a 3)2=a 6,(3a 3)3=27a 9,(-3)-1=-,5-2==,()-2=(- )2=,(-3.14)o=1,(-)0=1. 7、二次根式:①()2=a (a ≥0),②=丨a 丨,③=×,④=(a >0,b ≥0).如:①(3)2=45.②=6.③a <0时,=-a .④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 2+bx +c =0: ①求根公式是x = 242b b ac a -±-,其中△=b 2-4ac 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 1和x 2,并且二次三项式ax 2+bx +c 可分解为a (x -x 1)(x -x 2). ③以a 和b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 2-(a +b )x +ab =0. 9、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 是直线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 轴上的截距).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 =0时,y =kx (k ≠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 与x 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1、统计初步:(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份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②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③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2、频率与概率: (1)频率=总数 频数,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总数,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各组频率。 (2)概率 ①如果用P 表示一个事件A 发生的概率,则0≤P (A )≤1;P (必然事件)=1;P (不可能事件)=0; 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③大量的重复实验时频率可视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八年级下册数学矩形练习题

矩形练习题 一、基础练习 1.矩形是面积的60,一边长为5,则它的一条对角线长等于 2.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O ,OA =OB =OC = OD ,则它是 形,若∠AOB=60°, 那么AB∶AC= 【变形题】: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一条对角线与短边的和是15cm ,则对角线长为 ,短边长为 3.如图,矩形的周长为24cm ,一边中点与对边两顶点连线成直角,则矩形的两邻边长为 4.平行四边形没有而矩形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线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垂直 C 、对角线互相平分 D 、对角相等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平行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相等。 C.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D.有一个角为90o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和12,则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 7.矩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如果ABC ?的周长比AOB ?的周长大10cm ,则AD 的长是( ) A 、5cm B 、7.5cm C 、10cm D 、12.5cm 8.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矩形 D 、直角三角形 9.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O 点,AE⊥BD,垂足为 E ,若∠DAE=4∠BAE, 则∠EAC= 10.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 是矩形,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A (10,0)、C (0,4),点D 是OA 的中点,点P 在BC 边上运动,当△ODP 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 点P 的坐标为 二、解答题 1.如图,已知矩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 ,?=∠120AOD ,AB=4cm ,求此矩形的面积。 2.如图,□ABCD 中,AE 、BF 、CG 、DH 分别是各内角的平分线,E 、F 、G 、H 为它们的交点, 求证:四边形EFGH 的矩形。 D A C B H G F E A B O C D 3题图 9 题图 y x P D C B A O 10 题图

九年级数学上册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学校:慧方明朗市泉山明镇坝靓小学* *教师:如来风* *班级:飞龙1班* 作品编号:GLK520321119875425963854145698357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应用 【知识盘点】 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_________. 2.如图1所示,在Rt△ABC中,∠ACB=90°,CD是边AB上的中线,若∠ADC=70°,则∠ACD=_______. (1) 3.四边形ABCD是矩形,若已知AB=8㎝,AC=10㎝,则AD= .矩形的周长= ,矩形的面积= . 4.已知矩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和6,则矩形的对角线长为 . 5.已知矩形的对角线长为3cm,一边长为2cm,则另一边长为 . 6.如图2所示,在矩形ABCD中,A C和BD是两条对角线,若AE⊥BD于E,∠DAE=2∠BAE,则∠FA C=________. (2) (3) (4) 【基础过关】 7.如图3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BDC=90°,AB⊥BC于B,E是BC?的中点,?连结AE,DE,则AE与DE的大小关系是() A.AE=DE B.AE>DE C.AE

使得C 点落在矩形ABCD 内部的E 处,FE 平分∠BFG ,则∠GFH 的度数a 满足( ) A .90°<α<180° B .α=90° C .0°<α<90° D .α随着折痕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 7) 【应用拓展】 10.如图8,矩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AOB=60°,AB=4㎝,求矩形对角线的长? 【综合提高】 (8) 11.如图9所示,在矩形ABC D 中,F 是BC 边上一点,AF 的延长线交DC 的延长线于G ,DE ⊥AG 于E ,且DE=DC ,请不添辅助线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之. (9) 答案: 1.斜边的一半 2. 55° 3. 6cm 28cm 48cm 4. 10 5. 6. 30° 7.B 8.D 9.D 10. 解: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 OA=OB. ∵ ∠AOB=60°, ∴ △AOB 是等边三角形. ∴ OA=AB=4(㎝), ∴ 矩形的对角线长 AC=BD=2OA=8(㎝). 11.△ABF ≌△ADE ,证明过程(略) 5cm A D B C O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二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1)若0a ≥这个条件不成立,则 a 不是二次根式;(2)a 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a ≥0. 2.重要公式:(1))0a (a )a (2≥=,(2)? ??<-≥==)0a (a )0a (a a a 2 ; 注意使用)0a ()a (a 2≥=. 3.积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 a ab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注意:本章中的公式,对字母的取值范围一般都有要求.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0b ,0a (ab b a ≥≥=?.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 a b a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1) )0b ,0a (b a b a >≥= ; (2))0b ,0a (b a b a >≥÷=÷; (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叫做分母有理化;具体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 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常用分母有理化因式: a a 与,b a b a +-与, b n a m b n a m -+与,它 们也叫互为有理化因式. 9.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①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八年级数学(下册)定义公式汇总

八年级下册定义公式汇总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一般地,把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 二次根号。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 2、二次根式的性质:(a )2=a (a ≥0), ==a a 2 3、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平方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分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a ×b =ab (a ≥0,b ≥0) 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逆用:ab =a ×b (a ≥0,b ≥0) 5、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b a = b a (a ≥0,b >0) 二次根式的除法法规逆用: b a =b a (a ≥0,b >0) 6、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③分母中不含根 a (a >0) a -(a <0) 0 (a =0);

式。 7、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10、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11、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在⊿ABC 中,∠C=90 o,则c=2 2b a ,a=2 2b -c ,b=22a -c )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命题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3) 教学设计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三)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本学期也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本节前两课时,学生学习了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本课时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矩形知识的综合应用。 在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大量的证明活动,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的相关证明推理,学生已经逐渐体会到了证明的必要性和证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作用,同时,在前面的相关活动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归纳、概括及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大量的活动经验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思想,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了在解题中合理运用方法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课本基于目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本课内容提出了具体的学习任务: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能力,运用综合法证明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和作用,体会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教科书提出的学习任务,重点集中在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上,因为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从认知角度上缺乏挑战性,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能够熟练运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应该把目标上升一个层次,从关注学生是否能证明这些定理提高到关注学生如何找到解题思路,从关注学生是否能顺利证明提高到关注学生是否合理严密的使用数学语言严格证明,从关注学生合作解题提高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证明的过程。能力培养不仅是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近期目标,更是为今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基础的远景目标,能力的培养也必然带动学生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同时,在教学中,还必须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为此,本节课我们要达到的具体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①知识目标:能够运用综合法和严密的数学语言证明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以及其他相关结论;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②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培养学生找到解题思路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以及计算与证明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独立完成证明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是严谨的科 学,增强学生对待科学的严谨治学态度,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堂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成功,培养主动探求、勇于实践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定义公式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定义公式总结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八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定义、公式归纳 1. 2. 3.利用分式基本性质,约去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 4.利用分式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同乘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母不同的分式变成分母相同的分式,这样的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通分一般要找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 5. 6. 7.

8. 9. 10. 11. 12.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3.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叫原命题,另一个叫逆命题。 14.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对边平行且相等 ②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③对角线互相平分 15.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6.矩形的性质: ①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②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17.矩形的判定方法: ①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③三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18.菱形的性质: ①四条边都相等 ②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9.菱形的判定方法: 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0.正方形的性质: ①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平行 ②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2 22c b a =+ (由直角三角形得到边的关系)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满足条件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6,8,10);(5,12,13);(8,15,17);(7,24,25);(20,21,29);(9,40,41);……(这些勾股数组的倍数仍是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0的算术平 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 ≥0时,a 才有算术平方根。 ※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根等于a ,即x 2 =a ,那么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0,0(0,0>≥=≥≥=?b a b a b a b a ab b a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平移的基本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这个定点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旋转角。 旋转的性质: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大小和形状相同; 旋转前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度彼此相等。 (例:如图所示,点D、E、F分别为点A、B、C的对应点,经过旋转,图形上的 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第四章四平边形性质探索 ※平行四边的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