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教育或生活经验谈谈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 作业1

结合教育或生活经验谈谈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  作业1
结合教育或生活经验谈谈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  作业1

结合教育或生活经验谈谈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

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显得极其重要的,它随时都会影响到每个个体的一生,而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原因又是什呢?这些原因又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哪些启示呢?有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来源。所以家庭的重要性首先表现

在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在我们的成长之中,青少年时期接触的最多的也莫过于自己的父母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作为父母的一举一动、文化素质、个性品格、对子女的教育模式以及兄弟姐妹的关系,都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一个在父母文化素质较高、物质生活丰裕的家庭长大的独生子女和一个在父母没什么文化、物质生活贫乏和有较多兄弟姐妹的农民家庭长大的孩子,由于父母的教育模式,期望程度和家庭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心理发展会因此呈现差异。

此外,家庭的环境也对青少年有着深刻的影响。试想,一个不完整或不和睦的家庭,

又怎么会培养出青少年的良好心理呢?父母的分

居或离异,或家长们经常性的争吵不休,这类家庭的家长往往忽视对子女的照顾,而

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对生活都普遍缺乏安全感,长期以往都会造成孩子的恐惧、迷茫,甚至孤僻、厌世的心理。所以我觉得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也是较深的。

二、学校的影响

学校也是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一个重要的场所,因为在学校中不仅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而且传递着社会精神和世界观,所以学校教育也不容忽视。首先,在学校中,教师与青少年教育有很大的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导中无论是民主,还是专制、放任都会造成学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此外在学校的教学与课程中应针对学生的能力、兴趣而丰富学生的课程,

从而发挥学生的潜能、智力和个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大多学校一味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在这样的学校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又缺乏兴趣和活动的培养,从而造成“高分低能”的普遍现象,也使学生产生恐惧、焦虑、厌学、逃学的情绪,这些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消极影响。因此开展心理教育专题讲座和心理教育辅导活动课,对多数学生可能碰到的共同的心理问题,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教育,如新生适应讲座,考试心理讲座等是非常必要的。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学生在信息交流和相互模仿中,让学生了解和接纳自我,学习人际关系技巧,就有利于学生认识自身和心理健康发展。

三、社会的影响

1、传播媒体的影响,主要包括有图书、电视、互联网等。

一本好的书可以让我们受益一生。随着青少年的成长,对于知识的渴望则会变得越来越强烈,书则成为他们首选的目标。然而书中也有很多不健康的内容,例如色情、暴力的读物往往会毒害青少年,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和催化剂。电视,是我们现代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也是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最直接途径。在今天的电视中播放的不再是有关六、七十年代的励志影片,其中逐渐出现了一些光怪陆离、暴力的影片,导致青少年的模仿行为,像上一段时间的新闻报道,两个孩子因为看了穿越剧,想穿越到清朝去,结果相约一起跳入池塘双双而亡。而且过多的看电视还会让青少年沉迷于电视中这些都会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变得越来越贴近青少年的生活,网络的出现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但由于网络上很多信息的不限制,加上青少年的好奇和缺乏自制力的心理,所以很容易造成他们在网络中迷失方向,这些都是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

2、同伴与社交。

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开始跟自己同辈的朋友越走越近,从而开始慢慢地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其实交朋友并非一件坏事,因为这是青少年开始更多的接触外界的一个途径。此外在与朋友交往的环境下,逐渐学习到了生活中的许多知识和经验。而且在自己的朋友增加的情况下,青少年会选择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使青少年增强好奇心、丰富自生的兴趣,使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些影响都是积极的。

当然,什么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青少年交了不良的朋友或参加了不好的活动,其影响就会变成消极的了。

3、社会文化。

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中总会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特别是在我们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由于社会选择的多样性、关系的复杂性,从而导致青少年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在积极的文化影响下,消极文化也无时无刻不存在。例如当今社会的拜金主义、攀比心理,“游戏人生”、“吃喝玩乐”的思想不断地在青少年的思想中渗透,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变化。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家庭都任重而道远,同时也有赖社会各方的努力和配合,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撑出一片蓝天。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本章提示 本章是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及相关理论的内容介绍,是发展心理学内容板块又一出题重点,考生首先要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个宏观的了解,如青少年心理发展分那几个阶段,分哪几方面,各个阶段主要发展的内容有哪些基本的特征,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在此基础上还要掌握相关的重要概念及理论,同时还要与儿童心理发展对比起来复习,形成知识脉络,便于理解和记忆。 第一节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概述 青少年期一般指11、12岁至17、18岁,相当于中学阶段的中学生,中学阶段又分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约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历时6年左右的时间。 初中阶段又称为少年期。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三年时间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初中生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其心理的各个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相对生理发育速度来说则相对平稳,由此而造成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种种特殊矛盾和表现,使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 高中阶段又称青年初期。从14、15岁到17、18岁,高中生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在生理发育上已达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 (二)一般特点 总的来说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表现为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动荡性。 ?过渡性,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的童年期向成熟的成人期的过渡时期,在这过程中,有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也有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矛盾特点。 ?闭锁性,内心世界逐步复杂,从开放转向闭锁,开始谨慎地表露自己的内心活动。 ?社会性,比起儿童来说,青少年期的心理带有较大的社会性,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更多的依赖于生理的成熟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及其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 ?动荡性,青少年思想敏感,叛逆,容易走极端,打架、斗殴等不良品行容易出现在这一阶段。 这些一般特点具体说来可以从青少年的思维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及情绪发展上体现出来。 首先,思维的发展,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及形式逻辑思维的出现,能用假设、逻辑推理及逻辑法则解决问题;高中生阶段形式逻辑迅速发展,个体各种思维能力已经接近成人,尤其是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已占优势地位。 其次,个性发展,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发展的飞跃时期,个体自我意识高涨,到了高中阶段,自我意识呈现独立、成分分化等特点,关注自己个性,有较强的自尊心和道德意识。 再次,社会性发展,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再度进入“自我中心”,同时产生了学多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躁,交友范围缩小,同时,由于独立意识的增强,与老师、父母等成人关系矛盾加大。

生活老师心得体会

生活老师心得体会 作为的一名生活老师,在生活上对学生们要富有爱心,老师要学会要用爱去感受孩子们的内心情感。下面是WTT小雅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生活老师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来到东莞市南城中学当生活老师已经两个月了。在这里,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收获。收获是一种快乐;收获是一种团结;收获是一种自强自立!加入学校的生活部后,天天与学生在一起,自己都感觉年轻了很多,在与人交往能力、工作组织能力上,也让我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多学校都是全封闭的,这样就有了我们这个群体--生活老师。如何做一名好的生活老师,这是个值得我思考的问题,一个好的生活老师是需要不断进步的,过去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不进将会很快被淘汰,昨天做得好,不代表今天一定做得好,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生活老师,由于面对的是学生,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虽然我们的岗位不是在讲台上,但是作为一名生活老师,也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做好宿舍内务工作检查的同时渗透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爱学生是老师的天性,虽然学生有时候也会犯错,但是批评了,改正了,就还是老师的学生,我们

要去关心她,不断缩短学生的情感距离,生活老师的对象是学生,她们远离父母来到学校住宿,特别是初一的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有些同学甚至连衣服都不会自己洗,她们需要我们的爱和关心,更需要我们像父母一样在生活上关怀备至。平时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这是作为生活老师很重要的一点,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与她们成为好朋友,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以心换心,与她们沟通情感,成为她们的好朋友,这样将更有助于我们的工作开展,得到她们的支持,从心里接受我们,使自己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我相信,以我的细心、耐心、热心和爱心,一定能在这个岗位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一个受学生尊敬的生活老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主动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生、生活和思想状况,随时保持“一张微笑的面孔,一双敏锐的眼睛,一颗关爱的心”,让学生那种根深蒂固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对立情绪消失,同学们与生活老师之间建立一种水乳交融的亲情关系,让学生们越来越喜欢学校这个大家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温暖、团结、信任的大家庭! 生活老师心得体会篇2 8月,我换了新工作,因为具备所有招聘条件,面试顺利通过,有幸成为南城中学的一名生活老师。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内容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克已内省、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也对现代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的教育改革中,有不少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基础的。目前国际上针对特殊教育所提出的全纳教育、个别化教育等教育理念,都可以在孔子的思想中找到影子。可见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影响之大。 [关键字]:孔子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影响及启示 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理论政治家,还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曾经被评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形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虽历经两千多年历史的冲刷和淘洗仍然拥有其勃勃的生命力。可以说,中国文化发展所有的本质和精髓,都可以在孔子这里寻找到根源。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实践(特别是素质教育)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对现代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现在就让我们了解孔子一些主要的教育思想,顺便谈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孔子的教育思想很多,这里主要讲的是现代教育中比较提倡的,得到实践,并产生重要影响的。)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站在教育者的角度: 1、有教无类:即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第一课时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若干年来的变化,并试图了解产生该变化的原因。 学生给出的调查结论可能有:身高增加了,体重增加了,喉结有了,长了小胡子,变声了…… 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活动二:归纳总结青春期的年龄阶段:12-23岁。 活动三:归纳总结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原因: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使骨骼尤其是下肢骨细胞分裂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重量增加,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 3、性器官迅速发育:女:月经;男:遗精。 4、第二性征出现。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 男:喉结突起,嗓音变粗,发音低气,固声带长而宽,出现小胡须,阴毛、腋毛相继出现。 女:嗓音高而尖,声带比男孩长,乳腺发育,骨盆宽大,臂部增宽变圆。 小结: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 第二课时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点,并对照自身的心理发育阶段,做到有的放矢地加以说明,使学生能顺利地度过人生心理发育这一黄金时期。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导学生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进而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否发现自己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七嘴八舌,经充分思虑后,说出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感受,教师适时地加以小结。如: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顶撞父母的事逐渐多了,不少人在这里开始写日记,对《日记》倾诉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日记。 活动二: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的意见后,教师及时小结。 1、少年朋友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向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自己意识到不是小孩,于是要求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而这种成人感,其实只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成熟的看法,而做父母的此时最担心的

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第一篇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就好比一条蜿蜒的长河,时而激起奔腾的波涛,时而静静地流逝。人的发展也会有起有伏,有激流勇进,有平静流淌;循环往复,循规变化。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自身的发展,只有了解了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才能健康成长。心理的发展,就是我们人格的发展,只有健康的人格发展,才能塑造出健康的自我成长。 在这一章,我们将引用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对一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为大家介绍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任务。 第一节各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一、婴儿期(0—1)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这个阶段的婴儿最为孤弱,因而对成人的依赖性最大,如果护理者能以慈爱的方式来满足婴儿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的信任感。如果他们的母亲拒绝他们的需要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婴儿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婴儿出生后会有种种的生理需求,要吃、要抱、要有人逗他说话,当他的这些需求获得了满足,就会对周围的人,尤其是照料他最多的母亲产生一种信任感,感到世界是可靠的,人是可靠的。如果得不到满足,得不到成人应有的照料,婴儿一涉世就会对人和世界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这一阶段要求培养婴儿的信任感,并不等于说不能有不信任感,而是说信任感要超过不信任感。 如果这一阶段发展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美德,相反失败就会形成惧怕。 二、儿童期(1—3)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在这个阶段中。儿童迅速形成许许多多的技能。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控制儿童行为的精心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换言之,父母必须具有理智的忍耐精神,但仍然必须坚定地保证儿童的社会许可行为的发展。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父母鼓励、允许儿童做力所能及的行为,如吃饭、走路,儿童可以发展自主性;如果父母对幼儿尿床或尿裤子批评过多,就会使儿童产生羞耻感。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4篇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4篇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4篇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篇1 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月____日,我参加了全省中学教师培训。透过_______天的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这次中学教师培训的资料十分丰富,理论上包括对“教学规章制度、教学常规、师德、中学教育的常识和特点”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实践上包括观摩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教学示范课和新教师的现场教学示范课。透过认真的培训和自我的学习,获得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透过对几种教育法规的学习,我了解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义务——教书育人。教师应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自我的学生,维护自我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我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应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就应用加倍的爱去帮忙他们进步,这不仅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教育不仅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只有透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在培训期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谈到职业道德,其实每一项职业都要求具备必须的职业道德。但是对于

教师这个职业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具有必须的特殊性。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某种年龄阶段,教师的形象之高大甚至超过他们的父母。所以,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品德发展。教师务必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一点十分重要。 我觉得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体此刻教育职责感,关爱学生和工作效率上。教育事业关系着下一代的身心发展,关系着祖国建设的明天,是中国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教师的工作职责感就应是极其强烈的,只有强烈的职责感才能带动起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才能真正意识到自我职业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的精力。教师要时刻注意自我的言行并留意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改正不良的习惯都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如果缺乏对学生负责的心态,又如何将工作热情融入自我的工作中呢?更别谈兢兢业业地为学生服务了。 光有职责感还是不够的,教师不应只成为学生的导师和帮手,更就应是学生的朋友。所以关心、爱护学生是一个好教师最起码的道德,是强烈职责感的体现和升华。关爱学生首先应当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以公平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不能以偏见、片面的态度对待他们。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以外,还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向着用心、乐观、上进的方向发展。除了关心他们在校的行为,还应了解他们课堂以外的生活,以便及时、适当、全面地帮忙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的职业道德还体此刻工作效率上。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教

关于生活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关于生活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生活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辛苦的,但却又是快乐的、充实的。开学到现在,加上暑期补课,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虽然有苦,却也收获了许多快乐,现将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我所负责年级的组里,有4位不同的生活老师分别对应负责不 同的级部,对于不同的生活老师,根据不同的个体需采取不同的方法。每一位生活老师都会有各自的特点,需要充分的了解他们的长、短处,在开展工作时以便更好的发挥出他们的特点,灵活配合好他们的工作,以便工作更顺利,例如与某位老师在管理过程中一刚一柔的配合,更能让学生听教。 对于学生的教育必须因人、因年级能而异,不能一刀切,更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今的学生思维性较独立、自尊、骄傲、爱争强好胜,不服管教。对于这些学生的教育工作,我们不可采取强制性的高压手段,更需要灵活变通,针对不同的个性特征,采取“怀柔”班策,即把道理与情感沟通结合在一起,多给学生改正的空间,而我们生活老师则需充分发挥好指导的作用,用更多的鼓励给学生走出误区,指明方向。也许我们的工作不会很顺利,多少会碰到少部份顽固份子,但我们作为一名生活教师,必须要有足够多的耐心和一定的技巧去包容、化解矛盾。冷静思索、善于总结、平易近人、努力扮演好生活教师的角色,毕竟工作是复杂多变的,作为生活教师还需从以下入手: 一、注重个人修养,严以律己

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注意了解新事物新思想,在与学生接触中做到用言举止说服学生,让他们钦佩我们。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要时刻紧记自己的位置,区分事情的可为与不可为,在学生中建立个人的榜样作用,同时更要建立起个人威信,以自己的行为让学生们信服。 二、关爱学生,从根源解决问题 学生期实就是一朵在温室中成长的幼苗,他们的成长,除了知识的灌溉,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呵护,悉心照料,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情,对顽固不化的学生,要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必须坚守原则,掌握好他们的性格特点,有张有弛地进行教育。对于工作中发生的问题,我们不能用强压表象上解决,学生住在学校里,我们就要让他们感受到安全、安心,这才能让他们更好的休息以迎接第二天的学习。所以当遇到问题时,我们首先自问、自查,对事情深入了解,把事情从根源上解决,绝不能推卸责任。 三、加强沟通、交流 对话是思想交流的桥梁,对话是思想碰撞引导,对话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时代会变,学生思想也一样。我们需紧跟时代的步伐,多接触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掌握整个学生层面的情况,这对我们的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莫大影响。对于问题学生,更要多与其家长、班主任沟通,分析背后原因,深挖问题根源。我们生活教师也要定期组织交流会,加强教师间的交流,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分享大家的经验。我们还需加强与学校领

86佛教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佛教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张爱林(作者为重庆西南大学副教授)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因素,使中华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佛教本着“法赖人弘”的基本信念,注重培养人才,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仍可为当前中国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佛教是教育的宗教 与西方宗教相比,佛教的教育性十分明显。从词源上看,西语中Religion与汉语概念的“宗教”截然不同,Relgion是从拉丁词“religio”词根发展而来,含有尊敬神、履行神的义务,反复默想神,重新与神修好等含义,称为Relgion的宗教至少包含三个特征:崇拜独一的至上神;信奉独一的神圣经典;具有统一规范的神圣宗教组织与宗教仪轨。汉语“宗教”是一个合成词,“宗”是宗旨,即所尊崇的学说,“教”是教化、教育、教导。“宗教”作为一个词的连用首先出现在佛教中,南朝梁代的袁昂(450-540)说:“仰寻圣典,既显言不无;但应宗教,归依其有。”(《弘明集》卷十)因为尊崇某一学说、人物或经典,于是依宗立派,由此“宗”也有了“派”的含义,而“教”便用来指代佛陀的整体教化,“宗”变成了“教”的分支,是依照不同的言教、经典、修行方法等形成的佛教派别,如印度的中观宗、唯识宗,或称中观学派、瑜伽行派,再如中国的禅宗、天台宗等等。每一宗都有自己核心主张,称为“宗见”,如中观宗的宗见为“诸法无自性”,因此又称“空宗”;唯识宗的宗见为“万法唯识”,主张唯识无境,识有境无,因此称“有宗”。“宗”不能违背“教”,但宗派可以有自己特别遵奉的经典和师承,宗派之间不同的修行风格称为“宗风”。因此,佛教作为宗教,更多的意义上是依于其宗旨的教化,即便是如净土宗信仰的极乐世界,也跟享乐的天堂有天壤之别,极乐世界只是阿弥陀佛为了教化众生而创建的教育培训基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喜欢去那里的人们好好修行,修行成佛了还要出来教化众生。 二、追求真理的教育理念:觉悟实相 中国当前的教育,存在着诸多误区,我们虽然在追求教育理念创新、方法创新、知识创新、人才创新,但一直没有真正地创新出来。高校中行政化的教育管理体制下,行政权威凌驾于学术之上,不科学的目标培养管理模式,使许多大学生如大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标件,泯灭了自由的创造性,难怪每年一度的诺贝尔奖与我们无缘。中小学中问题也很大,以考试为指挥棒,培养了学生的奴性思维和功利性价值观,绩效工资让更多的教师向钱看,等等。诸多问题使中国教育创新空间非常狭小,虽然我们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嫁接过来,但所结的果子却不太理想。 中国教育的致病因素很多,诸如教育管理和评价机制不合理、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教材内容陈旧、教育腐败等等,但其中最根本的还是教育理念的偏离。而这种教育理念的偏差并不在于陈旧还是先进,而是某种功利性的文化惯性造成的。急功近利让人们忘了追求真理,或者仅仅把真理当作口号。 普遍必然性真理在中国的老子那里称之为“道”,由道而有德,德是万物得之于道的内在本质,但尊道而贵德的人并不多,人们多是闻道而弗顾,大笑而去。中国的世俗文化教育,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青少年正处在人生旅途中特殊的时期,不仅生理上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且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要思考在新的形势下的教育应如何办?近几年,我们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点,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青少年在教育者的心中历来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他们成人后才智的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青少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故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人民对青少年投入的最多,希望也最大,学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会亦如此。然而,长期以来,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青少年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而对时下青少年问题日益增多,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都还很不够,其中潜在着许多容易让人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抓好思想上重视、认识上对头、专业人员训练有素等方面的工作,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保证,也就不可能会健康全面的成长,因此,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对策 目前,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对学生、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评价一个学生往往以成绩的好坏为标准,繁重的课业任务、激烈的社会竞争、家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部分青少年的性格内向,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缺乏开放性,社会又处于转型期,一些浮躁偏激的社会情绪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很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之后,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实施途径、师资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组织领导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要求,同年还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委员会,委托有关省市和高校进行研究与实验。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再次强烈“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年9月,教育部又在贵阳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制定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上述种种迹象表明,青少年学生的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答案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教育有何启示? 心理发展阶段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个体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确定时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1)针对稳定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措施。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措施不能成人化和模式化。 2)针对可变性:教育不应消极适应年龄特征,应积极创造条件,走在发展的前面,以促进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向更高层次发展。 2.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成果,会为哲学和心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提供实际的材料和丰富的例证。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各项成果,将为相关学科提供各种有用的材料。 2.实践意义: 一方面,可以为初、高中教师提供根据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组织教学、开展课内活动的理论依据,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为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师德,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帮助。 3.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分析:“揠苗助长”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青少年心理发展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稳定性表现: 1)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的水平同年龄之间的对应关系;心理的发展有一个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2)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 可变性的表现: 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特殊的条件提前或延迟。(发展速度有变化)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否则,欲速则不达。 4.试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在品德教育中,为什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道德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且可以改变。他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等实验研究儿童品德的形成,指出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因素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与强化作用等,认为通过奖励儿童的适当行为,有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还认为通过榜样的影响可以抗拒外界的多种诱惑。 理论的启示: 这一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和训练道德行为提供有益的启示。在品德教育中,教育者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老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老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老师教育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的阅读。 老师教育的心得体会一教师专业是动态发展的、终身持续的过程,现代教学应是建立在教师学习基础上的。必须在加强和发展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终身化学习的需要。由此通过对教师专业观发展历程的回顾,通过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时代内涵以及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改革原则的论证和阐述,探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创新的机制,明确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的发展性是一种不断演进、不断超越的创造发展历程。因此,努力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面临新形势的需要,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需要,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教育夯实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

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

生活老师工作总结报告

生活老师工作总结报告 学校是德育的重要场所,在生活区这一块,生活指导老师责任重大。学生管理主要是 做人的工作,而人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这项工作极其复杂,极为艰辛,具有很深的学问。 学生管理这项复杂、艰辛的工作,同时也是创造性极强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方面;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国家是这样,现在是法治社会,学校同样也需要是这样,学 校也有他的规章制度,不仅对学生也针对老师,只有这样学校才有起生命力、才有活力、 才能够不断的前进。 二:团结协作方面 学生管理工作不是哪一个人、哪一方面能够独立完成的事。爱护学校荣誉,自觉维护 集体团结,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协调各方面关系,发挥互补效应,发扬团队精神,这是对我们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关心他人,乐于助人,这有利于在日 常生活中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也有利于形成一个相互尊重、紧密配合的教师群体。 有人把塑造学生的工作比喻为塑造一块大理石,认为有六个雕塑家共同雕着这块大理石,其中主要的两个就是家长和教师,而第一位则是家长。因为学生除了学校生活外,家 庭生活时间是最长的。学生的健康成长除了学校特别是班主任的思想教育之外,家长的熏 陶与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老师是暂时的,家长却是 终身的。家长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态度上,完全能反映时代的要求。现在,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与家长“联手”教育学生,已经成为教育学生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成功的“联手”能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品德的进步,使学校教 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互补关系,保持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生活老师在 教育学生的时候应处理好这几种关系:与级组学校之间的关系、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与 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几种关系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必需条件。以前的教育工作,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处理好这三种关系,从而没形成教育的合力,使自己的工 作处于被动。在下一步的新生管理工作中,我要加强和班主任、家长的沟通,不仅要了解 学生在课室和家庭的情况,并且及时的将学生在生活区的表现反映给班主任和家长,共同 研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形成教育合力,使学生健康成长。 初三下学期后,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一定的难度,学生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最严重 的是破坏公物,出现抽烟的现象。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预防和落实相关工作,同时,出现问题后,及时处理,及时调查,及时的和班主任、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如 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好,就可能引起很多的后患。 三:勤于深入学生的生活,勤于观察,多与学生谈心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心得体会5篇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心得体会5篇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心得体会(一)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 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 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 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 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 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 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 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 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 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 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 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 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 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 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 有关老师教育心得体会锦集六篇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动物的生存与人的生活都是生命活动的存在方式,但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生活是一种不断地创造新的意义 和价值的高级生命活动。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 现课堂教学的重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要求我们必须关 注教育主体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和意义,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 师与学生进行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在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去展 示个体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创新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 享受和感官享乐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汪洋恣意的绽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自我实现最高的 表现形式。教育作为人道主义的事业,理所当然应该关注个人生命 质量的提升。” (一)课堂教学是教师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讲授和传递,就像是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教师就变 成了知识的“搬运工”,他们的职业活动变成了一种单调乏味、简 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沦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机械运行、缺乏 创新意识的“教书匠”。在这种单调乏味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 体验不到自己职业生活的快乐、幸福,更感受不到自己的生命价值 和生命意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 进行创造。”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来讲是教师不断进 行创新和超越、体验生命律动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实现从“教书匠”向发展型、反思型和创新型教师 的转变,把研究和反思作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式,通

生活老师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精心挑选的工作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生活老师工作总结篇一 本学期,我担任住宿三楼生活老师,主要承担学生寝室的常规管理、常规检查、晚自习辅导、学生心理辅导等工作。现将本期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常规管理。 生活老师,首先必须先从寝室的常规管理做起。所以我每天保证下寝室至少3次,尤其是晚自习结束以后,我都会去寝室值班,希望能多了解学生一点。寝室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只有抓好寝室的卫生和纪律等常规,才能让学生有一个安静,整洁的休息环境。所以每天我都会看政教处公布的常规检查结果,把每天的扣分情况做一个记录和对比。对于相对扣分比较严重的寝室和个人,我都会与班主任及时进行沟通,大部分寝室表现比较好,相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就是“混合寝室”,也就是所谓的“真空地带”,这些寝室里的学生是来自几个班级的,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就特别关注的多一点,比如下寝室的次数就特别多一点,利用中午静校和晚上静校的时间,多和学生聊天,也多强调一些学校的制度和要求。为了搞好寝室工作,我们制定了“寝室日常行为规范”、“寝室卫生安排”、等制度。对学生进行“遵规守纪”、“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等方面的教育。同时严格规范学生请假制

度,做到学生该在寝室里的时候,一个也不少;不该在寝室里时,一个也不多,并及时与班主作联系。同时学校也设立了奖励制度,每月都设有优秀寝室的评比,获奖寝室在每月的德育考核中都能有加分。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寝室文化活动。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动手,布置寝室,简单大方,又充满创意,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果,使学生的小家更加融洽,迸发出勃勃生机。经过学校政教处的一系列活动,今年的寝室氛围变得更加整洁,融洽,是一个可以使学生们身心得到放松的休息的好地方。 二、做好了常规检查,保证寝室外在环境。 我想和学生的沟通,做好一些力所能及的心理辅导工作,也应该是生活老师的职责所在。为此,我觉得学生在正确处理考试压力和与同学之间的交往能力可能会相对比较薄弱一点,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同时在这两方面做了比较多的工作。由于生活老师工作的对象是全体_围较大,所以我就和各班主任以及寝室楼层的管理老师加强联系,了解了最需要帮助的对象,对他们给予额外的关注。六年级考试频繁,课业负担较重,学生一直生活在高压地带,如何对待考试分数和名次,如何定位自己显得特别重要。给孩子以特别的指导。帮助该学生正确定位自己,建立良好的心态成功迎接各种考试。 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心理辅导工作。 在走访寝室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交往能力比较欠缺,因此这方面的工作我也略微多下了一点功夫。我觉得让学生明确处理好人际关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符丽军 10级特教班 2010213636 [内容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克已内省、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也对现代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的教育改革中,有不少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基础的。目前国际上针对特殊教育所提出的全纳教育、个别化教育等教育理念,都可以在孔子的思想中找到影子。可见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影响之大。 [关键字]:孔子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影响及启示 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理论政治家,还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曾经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形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虽历经两千多年历史的冲刷和淘洗仍然拥有其勃勃的生命力。可以说,中国文化发展所有的本质和精髓,都可以在孔子这里寻找到根源。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实践(特别是素质教育)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对现代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现在就让我们了解孔子一些主要的教育思想,顺便谈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孔子的教育思想很多,这里主要讲的是现代教育中比较提倡的,得到实践,并产生重要影响的。)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站在教育者的角度: 1、有教无类:即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2、因材施教:即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3、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即在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二)、站在学习者的角度: 1、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即认真学习,对于不明白和靠不住的事情要存疑,不盲目去做,只是谨慎地说已经明白的道理,做已经明白的事情,就可以减少怨尤和造成遗憾。 2、学而温故知新:学习了,然后再经常温习、练习、实习,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获得了成果,内心感到快乐与满足,不也令人喜悦么? 3、学思并重,以羊为重:离开学习而去思考是空无所得,必须脚踏实地去学习才成,说明思考要以学习为基础。 4、学以致用:言行相符;即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5、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即孔子认为知识问题来不得虚伪和骄傲,要虚心求教,奋发图强 6、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认定掌握知识、形成道德观念,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领会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他特别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7、此外还有立志有恒、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等。 (三)、站在德育、素质教育的角度: 1、孝弟忠信,礼义廉耻。 2、“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二、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从三个方面谈论):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 从儿童发展到成人,其心理发展大致可分为六个年龄阶段。除了乳儿期与婴儿期外,从3岁至6-7岁为幼儿期,6-7岁至11-12岁为儿童期,11-12岁至14-15岁为少年期,14-15岁至17-18岁为青年初期。按学习阶段来分,幼儿期是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期是小学阶段,少年期是初中阶段、青年初期是高中阶段,各个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区别。人是有个性差异的,所以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年龄心理特征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但就其每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最基本方面而言,应该是大致相似的,作为教育来说,必须掌握这些特征的个别性与一般性,典型性与多样性。 国外一些心理学者把儿童的年龄心理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运动反应阶段,第二阶段是知觉行动阶段,第三阶段为个性社会化阶段,第四阶段为初级智力行为阶段。小学阶段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往往是让别人承认自己,希望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接着是性成熟的少年期(即初中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个性发展不平衡,出现明显的心理矛盾,表现出爱和恨、自信和怀疑、尊重和轻蔑的感情,同时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有了发展,理想在其行为中产生了明显的效力。此后是青年初期(即高中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可以说只是机能的变化,巩固和完善少年时期已形成的心理特征。高中生已处于独立生活的前奏,也是考虑自身前途的关键时刻。因此在他们面前,有作出自决的必要性。这时他们已把生活道路的选择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因此择业(包括升学中对专业的选择)成为高中生心理活动的中心。他们已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立立场,并从这一立场出发对社会、政治、生活都具有初步的观点,他们已能从社会需要和自我需要出发来确定自己学习的目标、任务。 这里特别要指出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处于身体成熟的阶段,也是性成熟的完成阶段。但性成熟并不意味着人的社会成熟。所谓青春期,是从纯生理成熟向社会成熟的过渡。社会成熟的主要内容是参与"成年人"的活动,掌握社会的一般规范与准则,一般地说,一个人的社会成熟(与此相应的是心理成熟)是比较迟的,因为要受到必要的相对完整的教育需要较多的时间,还要看这种教育与社会联系的程度和对学生在各方面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激发程度。 青少年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都具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而且各个阶段的发展顺序先后不能颠倒和超越。但由于教育在各人身上所起的作用程度不一,所以各人在心理发展的速度上,彼此可能会出现差异,甚至是很大的差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资料为网络流传经典笔记,并非勤思考研辅导的内部讲义。如果需要详细的资料,和完整的解答,以及在复习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咨询我们在线的各专业在线老师!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少年时期:少年时期是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三四年的时间,这一时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又一显著的加速时期,个体身体的各个方面都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但是心理发展的速度却远远赶不上其生理的发展,这就造成少年在身心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和特殊表现,使其面临一些心理危机,这阶段的儿童是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 2)青年期:这一阶段是14,15岁到18,19岁这段时间,这段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都已基本成熟,当此阶段结束的时候,个体已都满18岁,可以获得公民资格,开始考虑如何选择未来的学业和生活道路;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个体的身心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但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