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医院感染病例个案调查表

(疑似)医院感染病例个案调查表
(疑似)医院感染病例个案调查表

(疑似)医院感染病例个案调查表

病例一般情况

病例名字:家长姓名(若是儿童,请填写):。

病例ID:。

性别:□男□女

年龄:岁(月)

病例的发现报告情况

发病序号:。

发生感染时所在科室:。

曾住过科室:。

发病日期:年月日。

发现日期:年月日。

感染诊断及部位:。

病例的发病与就诊经过

入院日期:年月日。

可能的感染原因:。

原发疾病:。

病例的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

临床体征:。

微生物送检结果及日期:。

危因素及暴露情况

室环境:□I类□II类□III类

情况:主管护士。日常护理护士。主管医生:。

次接触患者前后前后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是□否。

者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使用前后□消毒□灭菌。

期环境抽查结果: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

无可疑的静脉注射液体:。批号:。

组共有患者例,本患者为第例,主观判断本患者感染源可能来自:者易感因素。

名称:急诊:□是□否

日期:术者

时间:小时分全麻□硬膜外麻□腰麻□切口类型:清洁□清洁-----污染□污染□感染切口□

免疫缺陷□泌尿道插管□时间()

免疫抑制剂□动静脉插管□时间()

低蛋白血症□引流管部位()时间()

WAC<1.5*10L □激素及使用方法()

化疗□气管切开□是□否时间()上呼吸机□是□否时间

()

冠心病□肾病□

管炎□其他慢性肺部疾病□其它慢性疾病□

患者生活习惯、既往健康史。

前洗手:每次均洗手□偶尔洗手□从不洗手□其它。

本次感染前是是否右其它部位感染□是□否,感染部位:。

者发病前广谱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品种:。药品名称:。天数/使用起止日期。

实验室检查

常规:。

本次感染前是否有其他部位感染□是□否,感染部位:。首发病前广谱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品种:药品名称:天数(使用起止日期)

验室检查

常规:。

清学和病原学检查:

标本类型采样时间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单位结果

注:标本类型包括咽拭子、痰、血、尿、粪便、分泌物等。

归与最终诊断情况。

最终诊断:□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排除:

诊断单位:。

归:□痊愈,出院日期:月日死亡,死亡日期月日查小结。

调查单位:。

调查时间:月日-------- 月日。

调查者签名:。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表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表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个案登记表 一、一般情况: 病人编号科室床号病历号 姓名性别: 男女年龄(岁月天) 诊断 手术是()否()切口类型 I类() II类() III类()IV类() 二、感染情况(包括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 感染:存在()不存在()感染分类:医院感染()社区感染()医院感染部位:病原体: ⑴⑴、、, ⑵⑵、、, ⑶⑶、、, 手术后肺炎:存在()不存在()(仅指调查时段内) 社区感染部位:病原体: ⑴⑴、、, ⑵⑵、、, ⑶⑶、、, 三、细菌耐药情况: 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耐药)(敏感)(未做);头孢西丁(耐药)(敏感)(未做)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苯唑西林(耐药)(敏感)(未做);头孢西丁(耐药)(敏感)(未做) 粪肠球菌氨苄西林(耐药)(敏感)(未做);万古霉素(耐药)(敏感)(未做)屎肠球菌氨苄西林(耐药)(敏感)(未做);万古霉素((耐药)(敏感)(未做)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耐药)(敏感)(未做) 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敏感)(未做);亚胺/美罗培南(耐药)(敏感)(未做); 左氧氟沙星(耐药)(敏感)(未做) 肺炎克雷伯菌头孢他啶(耐药)(敏感)(未做);亚胺/美罗培南(耐药)(敏感)(未做); 左氧氟沙星(耐药)(敏感)(未做) 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耐药)(敏感)(未做);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敏感)(未做);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敏感)(未做);头孢他啶(耐药)(敏感)(未做); 头孢吡肟(耐药)(敏感)(未做);阿米卡星(耐药)(敏感)(未做)

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正宁县人民医院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一.职业暴露者的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工龄:职称/职务: 所在科室:发生时间:发生地点: 科室电话:手机:其他联系方式: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否/不详近1年HBs-Ab≥10mIU/ml :是/否/不详二.暴露源(患者)情况 姓名:病床:住院号:身份证号: 抗HIV:+/-(艾滋病)HBs Ag:+/-(乙肝)抗HCV:+/-(丙肝)梅毒抗体:+/- 其他: 狂犬病:患者/动物HIV危险因素:静脉吸毒/血友病/相关性行为/其他 三.暴露情况 1.暴露类型: (1)锐器伤 锐器类型:针/刀片/玻璃/剃须刀/外科器械/剪刀/其他清洁/污染 关联操作:针帽回套/收集废物/处理治疗盘/处理注射器针头/其他 伤害情况:针刺伤/锐器切割伤/其他 (2)粘膜接触: 接触物质:血/尿/大便/羊水/脑脊液/胸水/腹水/其他 接触部位:鼻/口腔/眼/肛门/其他 接触时从事何种职业活动 (3)其他:表皮擦伤/抓咬伤/其他 2.暴露部位: 3.暴露程度:伤口长度:cm 伤口深度:表皮/真皮/肌层/出血/其他 暴露面积:cm2暴露时间长短:持续/一过性 4.保护措施:手套/口罩/保护性眼罩/面罩/隔离(防护)衣/其他 四.暴露后的处理情况 暴露级别评估:1级/2级/3级HIV暴露源级别评估:轻度/重度/不明 局部清洗消毒:有/无伤口缝合:有/无 预防用药:破伤风抗毒素/HBIG/HB疫苗/HIV预防用药/梅毒预防用药/狂犬病疫苗/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其他 后续处理:休假/复诊/追踪观察/其他 五.暴露后的血清学追踪检测 抗HIV 当日:4周:8周:12周:6个月: HBsAg 当日:3个月:6个月: 抗HCV 当日:3周:3个月:6个月: 梅毒抗体当日:6周:10周: 其他相关检查: 职业暴露者:科室或部门负责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填报时间:填报时间:收报时间:

水痘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水痘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_______市_________区(县)___________乡(镇、街道)___________ 村(居委会) 区(县)国标编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镇、街道)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例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病例调查情况 1. 报告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报告单位:________________ 2. 调查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调查单位:_______________ 3.调查人员:_______________ 4. 病例姓名:_______________ 5. 出生日期: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或年龄(只在无法获得 出生日期时填写): ____岁(月龄换算成岁,留两位小数)□□.□□6. 性别:①男②女□ 7. 职业:①幼托儿童②散居儿童③小学生④中学生 ⑤大学生⑥教师⑦医生⑧其它 □ 如为幼托儿童或 中小学生,则班级为: _______________ 停课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8. 居住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是否失访:①是②否□ 10. 外来人口:①是②否⑨不详□ 如果是,来自省:_______________ □□来京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或来京距离发病时间①三周及以内②三周以上□ 11. 家长姓名:父亲:_________ 母亲:___________ 12.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 二、临床表现

医院感染管理记录本资料

医院感染管理记录本 ⅹⅹⅹ科 2013年 医院感染管理目录 1、ⅹⅹ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ⅹⅹⅹ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3、ⅹⅹⅹ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控制制度 4、ⅹⅹⅹ医务人员职业接触防护制度 5、ⅹⅹⅹ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 6、ⅹⅹⅹ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7、ⅹⅹⅹ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医师职责 8、ⅹⅹⅹ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护士职责 9、ⅹⅹⅹ医院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10、ⅹⅹⅹ科医院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11、ⅹⅹⅹ科医院感染管理例会记录 12、ⅹⅹⅹ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会议记录 13、ⅹⅹ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记录 14、ⅹⅹⅹ科月院感办检查反馈记录 15、ⅹⅹⅹ科月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自查记录 16、ⅹⅹⅹ科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17、ⅹⅹⅹ科抗生素使用登记表 18、ⅹⅹⅹ科职业暴露登记表 19、ⅹⅹⅹ科医院感染信息年汇总表 20、ⅹⅹⅹ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登记表 21、ⅹⅹⅹ科医院感染管理年度工作总结

22、ⅹⅹⅹ医院感染监测流程图 23、ⅹⅹⅹ医院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24、ⅹⅹⅹ医院乙型肝炎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25、ⅹⅹⅹ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SOP) ⅹⅹ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㈠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重要的职责,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 ㈡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部门,配备专(兼)职人员,并认真履行职责,建立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有应急管理程序与措施。 ㈢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㈣将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定期考核与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定期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㈤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㈥医院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㈦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 ㈧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ⅹⅹⅹ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1、各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必须对本科室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掌握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临床医师必须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完善感染病例的病原微生物检测,争取感染病例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达50%以上,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

(疑似)医院感染病例个案调查表

(疑似)医院感染病例个案调查表 病例一般情况 病例名字:家长姓名(若是儿童,请填写):。病例ID:。 性别:□男□女 年龄:岁(月) 病例的发现报告情况 发病序号:。 发生感染时所在科室:。 曾住过科室:。 发病日期:年月日。 发现日期:年月日。 感染诊断及部位:。 病例的发病与就诊经过 入院日期:年月日。 可能的感染原因:。 原发疾病:。 病例的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 临床体征:。 微生物送检结果及日期:。 危因素及暴露情况 室环境:□I类□II类□III类 情况:主管护士。日常护理护士。主管医生:。次接触患者前后前后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是□否。 者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使用前后□消毒□灭菌。 期环境抽查结果: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无可疑的静脉注射液体:。批号:。 组共有患者例,本患者为第例,主观判断本患者感染源可能来自:者易感因素。

名称:急诊:□是□否 日期:术者 时间:小时分全麻□硬膜外麻□腰麻□切口类型:清洁□清洁-----污染□污染□感染切口□ 免疫缺陷□泌尿道插管□时间() 免疫抑制剂□动静脉插管□时间() 低蛋白血症□引流管部位()时间() WAC<1.5*10L □激素及使用方法() 化疗□气管切开□是□否时间()上呼吸机□是□否时间 () 冠心病□肾病□ 管炎□其他慢性肺部疾病□其它慢性疾病□ 患者生活习惯、既往健康史。 前洗手:每次均洗手□偶尔洗手□从不洗手□其它。 本次感染前是是否右其它部位感染□是□否,感染部位:。 者发病前广谱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品种:。药品名称:。天数/使用起止日期。 实验室检查 常规:。 本次感染前是否有其他部位感染□是□否,感染部位:。首发病前广谱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品种:药品名称:天数(使用起止日期) 验室检查 常规:。 清学和病原学检查: 标本类型采样时间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单位结果

个案调查表

附表: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编码□□□□□□□□□□□□□(编码规则附后)1 一般情况 1.1姓名:(14岁以下同时填写家长姓名) 1.2性别:①男②女 1.3民族:①汉族②其他 1.4出生日期:年月日(若无详细日期,填写实足年龄岁) 1.5职业: (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保姆(6)餐饮食品业(7)公共场所服务业(8)商业服务(9)旅游服务业 (10)医务人员(11)干部职员(12)工人(13)民工(14)农民 (15)林业(16)采茶(17)牧民(18)狩猎 (19)销售/加工野生动物(20)离退人员(21)家务待业 (22)不详(23)其他 1.6现住址:省市(地、州)县(市、区) 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组(门牌) 1.7联系电话:联系人:与患者关系: 1.8 身份证号: 2 发病情况 2.1发病时间:年月日 2.3 现住医院入院时间:年月日 2.4住院号: 2.5入院诊断: 2.6是否出院:①是②否□ 如已出院: 2.6.1出院诊断: 2.6.2出院时间:年月日 2.7本次调查时病人情况:①痊愈②好转③恶化④死亡□ 2.8最后转归:①痊愈②死亡③其他

3 临床表现 3.1首发症状: 3.2全身症状、体征: 3.2.1发热①有②无最高:℃□ 3.2.2畏寒①有②无□ 3.2.3头痛①有②无□ 3.2.4乏力①有②无□ 3.2.5全身酸痛①有②无□ 3.2.6眼结膜充血①有②无□ 3.2.7皮肤瘀点或瘀斑①有②无□ 3.2.8牙龈出血①有②无□ 3.2.9食欲减退①轻度②厌食③无□ 3.2.10恶心①有②无□ 3.2.11呕吐①有②无□ 3.2.12呕血①有②无□ 3.2.13腹痛①有②无□ 3.2.14腹胀①有②无□ 3.2.15腹泻①有,次/天②无□ 3.2.16大便性状①血便②黑便③水样便④其他□3.2.17肾区疼痛①有②无□ 3.2.18淋巴结肿大①有②无□ 3.2.18.1若有,肿大部位及大小、是否压痛: 3.3其他: 4血常规检查

医院感染个案调查表

医院感染个案调查表(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医院感染个案调查表 1 一般情况 1.1姓名: (14岁以下同时填写家长姓名 ) 1.2性别:①男②女 1.3出生日期年月日(若无详细日期,填写实足年龄岁) 1.4职业: 1.5工作单位: 1.6现住址:省市(地、州)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组(门牌) 1.7联系电话:联系人:与患者关系: 2 发病情况 2.1发病时间:年月日 2.2就诊情况 2.3 现住医院入院时间:年月日 2.4住院号: 2.5入院诊断: 2.6是否出院:①是②否如已出院:出院诊断: 出院时间:年月日

2.7 本次调查时病人情况:①痊愈②好转③恶化④死亡 2.8 最后转归:①痊愈②死亡③其它 3 临床表现 3.1首发症状、体征: 3.2主要症状、体征: ℃入院时:℃ ①有②无 ①有②无 ①有②无 ①有②无 ①有②无 ①有②无 ①有②无若有,出现时间:年月日 ①有②无 ①有②无(若有出现部位:出现时间年月日 ①有②无(若有,出现部位:出现时间:年月日) ①有②无 ①有②无(若有,出现部位:皮疹性质: 出现时间:年月日) 3.3 呼吸系统症状 ①有②无 ①有②无

①有②无 3.4 消化系统症状 ①轻度②厌食③无 ①有②无 ①有②无 ①有②无 ①有②无(腹痛部位①上腹部②下腹部③其它 腹痛性质①绞痛②灼烧样痛③钝痛④压痛⑤其它)①有②无 ①有(次/天)②无 ①血便②黑便③水样便④其它 ①有②无 3.5 运动系统症状 关节疼痛①有②无(部位: )肌肉疼痛①有②无 (部位: ) 3.6 循环系统症状 ①有②无 ①有②无 ①有②无 ①有②无 3.7 泌尿系统症状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附件1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为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的蔓延和传播,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发现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暴露史; (二)发现病例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三)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对象 (一)留观病例 (二)疑似病例 (三)确诊病例 三、调查内容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附件《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个案调查表》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诊断与转归等。 (一)诊疗情况:通过查阅病历,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获得病例的完整发病就诊经过。医疗机构负责收集病例的临床相关信息。

(二)流行病学史: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情况开展调查,主要调查其发病前接触类似病例、可疑动物和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等的相关情况。要对与病例在症状期时接触的人员进行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相关管理工作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和《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转运及其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开展。 四、组织与实施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所在的辖区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令后, 尽快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根据需要为疫情发生地的流行 病学调查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初步调查后,要及时做好资料的保管和存档工作,并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肺结核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肺结核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 1. 一般情况 1.1姓名:,如为14岁以下儿童,其家长姓名是: 1.2性别(1)男(2)女 1.3年龄(周岁): 1.4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保姆(6)餐饮食品(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 (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休人员 (16)家务待业(17)其他_(注明)(18)不详 1.5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 及以上(7)不详 1.6现在住址: 户口地: 1.7工作(学习)单位: 1.8联系人:联系电话: 2.发病及诊疗情况 2.1肺结核症状(1)有(2)无 如有,症状为(1)咳嗽(2)咳痰(3)胸闷及气短(4)血痰(5)低热(6)盗汗(7)乏力(8)食欲减退(9)其他 2.2就诊情况 2.2.1有症状后是否就诊(1)是(2)否 2.2.2如曾就诊 2.2.2.1有症状至初次就诊的时间共周 2.2.2.2初次就诊单位(1)综合医院(2)结核病防治所(3)中病院(5)乡镇卫生院(6)私人诊所(7)其他 2.2.3包括初次就诊在内的已就诊次数次 2.3未就诊者 2.3.1未就诊原因(1)自已不在乎(2)工作忙,没时间(3)经济困难 (4)交通不便(5)就诊点太远(6)就诊点服务态度不好(7)其他 2.3.2有症状至本次就诊的期间共周 2.4诊断情况 2.4.1已就诊者在本次就诊前的诊断(1)感冒(2)肺炎(3)气管炎 (4)肺核(5)其他 2.4.2肺结核诊断结果是在哪个医疗单位做出的(1)综合医院(2)结核病防治所(3)中医院(4)结核病院(5)乡镇医院(6)私人诊所(7)其他 2.4.3初次就诊至确诊共周 确诊日期:年月日 2.4.4曾接受的检查(治疗前的检查)(1)临床体检(2)查痰次 (3)X检查(4)以上三项都检查过(5)其他 2.5治疗情况 2.5.1已确诊的肺结核病人是杳已接受抗结核治疗(1)已治疗(2)未治疗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个案登记表2016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个案登记表 一、一般情况 科室:床号:病例号 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月天) 基础疾病诊断:(1)(2)(3) 过去24小时内是否有≥3次的腹泻:是否 二、医院感染情况 医院感染:存在不存在 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使用:是否 目的:治疗用药预防用药治疗+预防 联用:一联二联三联四联及以上 治疗用药已送细菌培养:是否 四、手术相关情况 手术:是否 手术前曾应用抗菌药物:是否 手术切口等级:ⅠⅡⅢⅣ无 外科围手术期用药:是否 五、侵袭性操作相关情况 动静脉插管:是否 泌尿道插管:是否 呼吸机:是否 调查者:调查日期:年月日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个案登记表》填写说明 1.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即指病人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亦不处于 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病的感染。 2.病例号:由各医院负责调查实施人员决定。 3.科室:呼吸科、消化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肾病内科、血液科、传染科、神经内科、 中医科、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烧伤科、肿瘤科、妇科、产科、儿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综合ICU等。 4.诊断:指病人当前诊断。 5.医院感染: 1)“存在”指:调查日新发生的医院感染;过去发生的医院感染,在调查日仍未痊愈。 2)“不存在”指:调查日没有发生的新的医院感染;过去发生的医院感染,在调查日 已经痊愈。 6.医院感染部位:各医院可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填写。汇总时归类如下: 1)呼吸系统: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胸膜腔感染。 2)泌尿系统:如肾脏、肾脏周围组织、输尿管、膀胱、尿道等感染。 3)消化系统和腹部:感染性腹泻、胃肠道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毒性肝炎、腹 (盆)腔内组织感染(包括:胆囊、胆道、肝、脾、胰腺、膈下、盆腔、其他组织 或腔隙等部位的感染、腹膜炎)、腹水感染。 4)手术部位: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器官(或腔隙)感染。 5)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颅内脓肿、椎管内感染。 6)血液系统:血管相关性感染、菌血症(败血症)、输血相关感染。 7)皮肤和软组织:皮肤软组织(包括:皮肤感染、软组织感染、褥疮感染、乳腺脓肿 或乳腺炎、脐炎、新生儿脓疱病)、烧伤部位(烧伤感染)。 8)其它:包括心血管系统感染、骨、关节感染、生殖器感染、口腔感染以及以上未包 括的感染。 7.病原体:指医院感染部位的病原体。一个感染部位若为混合感染则有多个病原体。 8.药敏结果:感染部位病原体的药敏试验结果的填写,包括敏感及耐药。 9.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是指调查日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调查日之前的不计。不包括抗 结核治疗药物、抗菌药物的雾化吸入、抗病毒药物(如无环鸟苷、病毒唑等);不包括眼科(抗菌药物滴眼)、耳鼻喉科(耳鼻的滴药)、烧伤科(烧伤部位抗菌药物覆盖)等局部用药。 10.抗菌药物使用目的:单纯用于治疗者归为治疗用药,单纯用于预防者归为预防用药,若 两者兼有则归入预防+治疗。不能确定者可询问病室主管医生。 11.抗菌药物联用:指该调查日中使用了几种抗生素。 12.治疗用药已细菌培养:凡治疗用药者(包括预防+治疗用药者)均必须注明是否送细菌 培养(做细菌培养和未做细菌培养的和等于治疗用药和预防+治疗用药的和,如治疗用药20人,预防+治疗用药5人,那么做细菌培养和未做细菌培养的和为25人)。预防用药和未用抗生药物者不必填写。 13.手术前应用抗生素包括各种情况下应用,只要应用抗生素即选择“有”,否则选“否”。 14.外科围术期用药:当手术切口等级为Ⅰ、Ⅱ时必须填写;为其他等级时则无需填写。 15.围手术期用药根据各手术科室Ⅰ级切口病例具体情况填写。 16.动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呼吸机等侵袭性操作:指该调查日中是否应用了动静脉插管、 泌尿道插管、呼吸机。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现场工作准备 (1)人员准备:中心根据事件性质,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组,确定工作组负责人,明确成员职责和分工。 (2)技术准备:现场工作组根据已经掌握的线索,开展文献检索或处置技术复习,咨询有关专家意见,以及与相关实验室联系现场采样和检测准备事宜。 (3)物资准备:现场工作组领取应急箱、消杀药品和器械,现场警示标识等,清理准备个人防护用品、样本和标本采集、运输设备和工具、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预防药物或疫苗、消杀器械、痕迹记录器材(照相机、录音笔、摄像机)、调查表、参考资料(专业、法律)、宣传资料、通信设备、电脑、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 (4)后勤保障:安排车辆、交通、食宿等。 (5)其他事项:现场工作组与事件发生地取得联系,预约预备会,交流情况、共商现场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 (6)响应时限:派出现场工作组的指令下达后,工作组应在1小时内准备完毕,从中心出发赶赴事件发生所在地。 2、现场工作实施 (1)核实疫情或事件:现场工作组一旦到达现场,应立即与当地有关部门一起核实疫情或事件,召开有关会议,了解情况,交流意见,安排布置有关工作。 主要内容:①听取汇报:了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最新情况;了解当地过去有无类似事件发生;发病地区人群近期与事件相关的生产、生活、娱乐等相关活动情况;共同暴露或接触人群;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周边地区或单位有无类似病例发生。②核实疫情或事件:与参与诊诒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查阅病历记录,核实化验结果,收集临床相关资料;访视部分病例,必要时亲自对现症病例进行体格检查和采样检测。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实验室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疫情或事件性质做出初步判断。 (2)确定现场工作计划:商讨现场工作思路,商议初步的预防控制措施实施计划,根据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已采取的措施效果,形成初步的预防控制方案,列出现场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确定联络人和现场工作例会制度,商议落实实施计划。 (3)设计调查表:根据事件性质,采用现有调查表,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或重新拟订。在病原或流行因素还未明确的情况下,调查表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和详尽。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内容: ①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15岁以下要填家长姓名)、职业、住址、工作单位(学生填学校名称和班级)、联系方式等; ②临床相关信息: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临床症状、体征、就诊和治疗经过、临床检查和化验结果等,以及病情的进展或转归; ③流行病学信息:患者感染、暴露来源及途径等; ④实验室资料:采样、检测情况及结果。 (4)确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病例定义,定义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群范围界限,以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基本内容。病例定义分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在现场调查早期或搜索病例阶段,使用敏感性高的病例定义(也就是“较为宽松”病例定义),以便发现更多可能的病例及线索;如进行病因研究则使用特异性高的病例定义。按照确定的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列出病例信息清单(或一览表),并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除在事件发生地通过医院、社区调查、接触者追踪进行病例搜索处,还需了解周边地区或单

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 1. 一般情况 1.1 姓名 1.2 性别(1)男(2)女口 1.3 年龄(岁)口口 1.4 家长姓名 1.5 职业 (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小学生(4)中学生(5)大学生(6)农民(7)工人(8)干部(9)教师(10)家务或待业(11)饲养员或屠宰工(12)其他 (13)不详口口 1.6 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 学(7)不详口 1.7 住址县(区)乡(镇)村(居委会) 2. 感染途径 2.1 肇事动物种类(1)狗(2)猫(3)鼠(4)其他(5)不详口 2.2 户主姓名 2.3 肇事动物免疫(1)否(2)有_月_日(3)不详口 2.4 肇事动物伤人(1)主动袭击(2)被骚扰后伤人(3)同时咬伤多人口 2.5 肇事动物伤人后(1)如常,未作处理(2)被拴、尚在(3)打死(4)失踪 (5)病死(6)出卖(7)出卖时间(8)不详口 2.6 其他途径 (1)宰杀、饲养时被感染(2)其他口 3. 伤口处理情况 3.1 受伤时间_年_月_日_时 3.2 伤口情况 (1)上下肢、躯干浅表咬伤,出血省,或仅有明显牙痕(2)上下肢、躯干中度咬伤,出血多,或黏膜(眼、口腔、肛门)被动物污染,(3)头颈面、手指咬伤(不论轻重),四肢、躯干大面积深度或多处中度咬伤口 3.3 伤口处理情况 3.31 伤口是否处理(1)无(2)自行处理(3)医生处理口 3.32 伤口处理时间_年_月_日_时 3.33 清洗(1)无(2)清水(3)盐水(4)肥皂水(5)碘酒(6)新洁尔灭 (6)其它口 3.34 消毒(1)无(2)酒精(3)碘酒(4)酒精+碘酒(5)其他口 3.35 清创(1)无(2)有口 3.36 伤口感染(1)无(2)有口 3.37 伤口缝合(1)无(2)有口 3.4 既往史年曾经被狗(猫、鼠或)(1)咬伤(2)舔伤口(3)舔伤口舔肛门(4)经常宰杀(5)吃狗肉口 3.5 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1)无(2)有口 3.6 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时间及针次 3.61 第一针_年_月_日 3.62 第二针_年_月_日

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正宁县人民医院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一.职业暴露者的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工龄:职称/职务: 所在科室:发生时间:发生地点: 科室电话:手机:其他联系方式: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否/不详近1年HBs-Ab≥10mIU/ml:是/否/不详 二.暴露源(患者)情况 姓名:病床:住院号:身份证号: 抗HIV:+/-(艾滋病)HBsAg:+/-(乙肝)抗HCV:+/-(丙肝)梅毒抗体:+/-其他: 狂犬病:患者/动物HIV危险因素:静脉吸毒/血友病/相关性行为/其他 三.暴露情况 1.暴露类型: (1)锐器伤 锐器类型:针/刀片/玻璃/剃须刀/外科器械/剪刀/其他清洁/污染 关联操作:针帽回套/收集废物/处理治疗盘/处理注射器针头/其他 伤害情况:针刺伤/锐器切割伤/其他 (2)粘膜接触: 接触物质:血/尿/大便/羊水/脑脊液/胸水/腹水/其他 接触部位:鼻/口腔/眼/肛门/其他 接触时从事何种职业活动

(3)其他:表皮擦伤/抓咬伤/其他 2.暴露部位: 3.暴露程度:伤口长度:cm 伤口深度:表皮/真皮/肌层/出血/其他 暴露面积:cm2暴露时间长短:持续/一过性 4.保护措施:手套/口罩/保护性眼罩/面罩/隔离(防护)衣/其他 四.暴露后的处理情况 暴露级别评估:1级/2级/3级HIV暴露源级别评估:轻度/重度/不明 局部清洗消毒:有/无伤口缝合:有/无 预防用药:破伤风抗毒素/HBIG/HB疫苗/HIV预防用药/梅毒预防用药/狂犬病疫苗/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其他 后续处理:休假/复诊/追踪观察/其他 五.暴露后的血清学追踪检测 抗HIV当日:4周:8周:12周:6个月: HBsAg当日:3个月:6个月: 抗HCV当日:3周:3个月:6个月: 梅毒抗体当日:6周:10周: 其他相关检查: 职业暴露者:科室或部门负责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填报时间:填报时间:收报时间:

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汇编)

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 1.一般情况 1.1姓名:,若为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1.2性别(1)男(2)女口l.3年龄(岁): 1.4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6)餐饮食品业(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及待业(17)其他:(18)不详口口1.5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 (6)大学及以上(7)不详口1.6现住址: 1.7户口地: 1.8工作(学习)单位: 1.9联系人:联系电话: 2.发病情况 2.1发病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2发病地点: 2.3初诊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4确诊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5诊断医院: 2.6住院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7出院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8转归情况(1)死亡(2)痊愈(3)其他口 3.临床资料 3.1发热持续天口口3.2最高体温℃口口.口3.3有无如下症状 3.3.1发热(1)有(2)无口3.3.2畏寒(1)有(2)无口3.3.3乏力(1)有(2)无口3.3.4咳嗽(1)有(2)无口3.3.5头痛(1)有(2)无口3.3.6腹背酸痛(1)有(2)无口3.3.7四肢酸痛(1)有(2)无口

3.3.8咽痛(1)有(2)无口3.3.9鼻塞(1)有(2)无口3.3.10流鼻涕(1)有(2)无口3.3.n打喷嚏(1)有(2)无口3.3.12恶心(1)有(2)无口3.3.13呕吐(1)有(2)无口3.3.14腹泻(1)有(2)无口 如有腹泻,每日大便次口口3.4有无下列并发症 3.4.1肺炎(1)有(2)无口3.4.2哮喘(1)有(2)无口3.4.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有(2)无口3.4.4流产(1)有(2)无口3. 4.5死胎(1)有(2)无口 4. 疫苗接种情况 4.1有无接种(1)有(2)无口4.2最后一次接种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5.流行病学调查 5.1病前7日内接触流感样病人(1)有(2)无口 接触方式(1)家庭内(2)办公室(3)公共场所(4)同教室(5)其他口5.2病前7日内禽、畜接触史(1)有(2)无口5.2.1接触地点: 5.2.2接触动物名称: 5.2.3 接触方式(1)屠宰(2)饲养(3)玩要(4)经营销售(5)其他口5.2.4动物健康状况(1)健康(2)患病(3)病死口 5.3住宅情况(1)居民楼(2)独立房屋(3)集体宿舍口 5.3.1人均居住面积: m2 口口口.口 5.3.2开窗情况(1)经常(2)偶尔(3)不开口 6. 小结:

2018年上半年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2018年1-6月份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一、目标性监测: 2018年全院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信息汇总表 1、全院留置导尿1007人次,留置导尿总日数为3255日,发生导尿相关泌尿道感染1例,导尿相关人数感染率为0.10%,导尿千日感染率为0.3‰。 2、外科系统:1-6月份共计实施Ⅰ类手术545台次,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病例; 3、使用呼吸机53人,呼吸机辅助呼吸总日数为335日,发生呼吸机相关感染病例0例,呼吸机相关感染率为0%。 4、使用中心静脉置管8人,中心静脉置管总日数75日,未发生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病例,感染率为0。 二、医院感染病例分布表:

2018年1-6月全院院内感染情况汇总分析与反馈 总结与分析:

1、本年内全院发生医院感染36人次/37例次,共发生了5个部位的感染,上呼吸、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42%; 2、医院感染各部位发病率: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0.22%;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0.13%;胃肠道、泌尿道感染发病率为0.03%,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为0.01%。 3、各部位医院感染分布比:上呼吸道感染占51.35%,下呼吸道感染占39.73%,胃肠道、泌尿道感染占8.1%,手术切口感染占2.7%。 三、2018年1-6月份出院人数 2018年1-6月份医院感染发病部位分布表:

上呼吸道感染明显的季节性,3月份多发,切口感染仅6月份1例,下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 2018年第三季度各部位感染例数:

(一)上呼吸道感染19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53%,占出院人数的0.22%。分布在1月份5例、2月份2例、3月份8例、4月份2例,5月份2例、6月份0例 (二)下呼吸道感染11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31%,占出院人数的0.13%。分布在1月份5例、2月份2例、3月份8例、4月份2例,5月份2例、6月份0例 (三)胃肠道感染2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6%,占出院人数的0.02%。分布在2月份、3月份6月份各1例 (四)泌尿道感染3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8%,占出院人数的0.03%,分布在3月份1例、5月份2例 (五)表浅切口感染1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3%,占出院人数的0.01%。分布在6月份1例 四、感染原因分析: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床旁调查表

2012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床旁调查表(15)病室应查病人数实查病人数 注:应查人数是指调查日该病房的住院人数,包括当日出院人数,不包括当日入院人数,实查人数是指实际调查到的人数。感染分类是指:医院感染或社区感染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登记表项目填写说明 (7) 1、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即指病人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亦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病的感染。 社区感染的定义:病人入院时已经存在或处于潜伏期的感染。本次调查社区病毒性肝炎不统计在社区感染中。 手术:患者在手术室接受外科医师至少在其皮肤或黏膜上做一个切口,包括腹腔镜,并在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缝合切口。 2、编号由各医院调查负责人决定,可由系统自动生成或在录入系统前统一编写。 3、科室:可写入本院科室名,也可写入下列标准科室名。在录入系统时科室的录入需本院科室和标准科室都录入,请按照网站的帮助文件执行。需特别注意的是标准科室中“肿瘤科”是指外科的肿瘤科;如为内科肿瘤科,标准科室归类为“其他内科”;如为放射治疗的肿瘤科,标准科室归类为“其他科”。 呼吸科消化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肾病内科血液科传染科神经内科中医科其他内科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烧伤科肿瘤科其他外科妇科产科儿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其他五官科综合ICU(各专科ICU列入各专科统计)其他科 4、诊断:填写病人当前诊断 5、手术:调查对象在入院后的手术,都填是。择期手术填是,急诊手术填否。NNIS评分查看病历中手术风险评估表。 6、切口分类:

I类切口:即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II类切口:即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III类切口:即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IV类切口:即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7、感染包括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 无论社区感染还是医院感染,“存在”包括:1)调查日新发生的感染;2)过去发生的感染,在调查日该感染仍未痊愈的病人或部位。“不存在”指:1)过去发生的感染,在调查日已经痊愈的病人或部位;2)没有感染的病人。 如调查分次完成,则“存在”和“不存在”指各科室相应调查日期内是否存在感染的状态(包括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 8、感染部位:医院感染部位和社区感染部位都按下列分类标准填写;汇总时归类如下: 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包括:感染性腹泻,食道、胃、大小肠、直肠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腹腔内组织(包括:腹膜炎、腹腔积液感染),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血管相关,血液(菌血症、败血症),皮肤软组织(包括:皮肤感染、软组织感染、褥疮感染、乳腺脓肿或乳腺感染、脐炎、新生儿脓疱病、烧伤部位感染),其他[胸膜腔感染,病毒性肝炎(仅指医院感染),细菌性脑膜炎,输血相关感染,非手术后颅内脓肿,无脑膜炎的椎管

36种流行病学调查表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一般疫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设计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必须收集与调查研究内容有关的数据,其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简称流调表)就是准备收集数据的工具之一。一张完善的流调表,最能体现研究的实质内容,也最能反映调查研究计划的完善程度。设想把一张粗制滥造的流调表塞在计划中,事后定需进行修改,造成人、财、物和时间的浪费。 由于调查研究内容各不相同,不可能有一张统一的调查表,因此每一次都应根据本次调查研究项目的内容设计自己的调查表。作为某一种已知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由于疾病已经明确,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表格的基本格式也大都相似,编制一份较为规范或较为完善的某一种疾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是可能的。为此我们以传染病防治法所列的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种类为主,设计了涉及疾病控制范畴内各类主要疾病的调查表格,供基层卫生单位用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基本格式 1.1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的名称、编号。 1.2一般项目: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1.3 主要临床表现:如发病日期、就诊日期、隔离日期、隔离方式、转归及临床表现等。 1.4 流行病学史。 1.4.1预防接种史。 1.4.2居住条件。 1.4.3个人卫生状况。 1.4.4饮食卫生状况。 1.4.5有害因素暴露史(含接触史)。 1.5 小结。 1.6 调查日期、调查人、审查人。 2.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设计原则 2.1在设计某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时,一定要反映出该病的特征,包括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等。 2.2流调表的内容不要盲目贪多。不需要的项目一个不要,需要的项目一个不能少。随意增加不必要的调查项目,不仅增加工作量,更严重的是它会影响必须调查项目的调查质量。 2.3每一个调查项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不是可有可无的,拟表者必须自问,要通过调查得到什么,每一个调查项目能起到什么作用,各个问题能否得到结果。 2.4流调表内所提的问题要明确、简单,尽量避免用专业的术语,便于被调查者理解和回答。要避免模棱两可或可能被误解或多解的问题。尤应注意所提问题不能引起被调查者子便于表格中项目的填写,表中所提的问题最好都采用是非题或选择题的形式。 2.5为了便于表格中项目的填写,表中所提的问题最好都采用是非题或选择题的形式。 2.6尽量用客观的、定量的指标。如用“好、较好、差”这种概念式的问题,调查员难以掌握,被调查者也难以答,如必须要问,表后应加以说明,什么情况下为“好”,什么情况下为“较好”什么情况下为“差”。最理想的是用定量表示,如在吸烟调查中,当问及现在吸多少时,可采用:“完全不吸”;“偶吸1支,不是每天吸”;“每天经常吸烟:少于10支、10~20支、20

2017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

. 2017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的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 年版)》要求,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治疗用抗菌药 物微生物送检率,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实际发生率。院感科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各科主任、护士长、医院感染质控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 2017 年度开展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工作任务,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2017年9月22日住院的所有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但不包括新入院患者。 2.调查方法:在开始调查前4天通过院周会形式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个案登记表项目填写说明》及《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发 至各临床科室,由各科室院感质控管理小组督促本科室医生认真学习。检查人员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和各科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及临床医生 组成,采取床旁逐个调查和病案调查相结合,并结合查阅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检验结果,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 3.诊断标准按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判定。 二、结果 1.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应查429人,实查425人,实查率99.06%, 符合院感病例调查率不低于96%要求。发现医院感染病例5人6例次,

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18%、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为1.41%。感染部位分别为上呼吸道1例、下呼吸道2例、腹腔内组织1例,泌尿道1例,表浅切口1例;社区感染病例180人223例次,社区感染率为42.35%,感染例次率为52.47%。感染部位构成中上呼吸道31例,下呼吸道70例、泌尿系感染11例、胃肠道6例、腹腔内组织3例,表浅切口1例,器官腔隙2例,皮肤软组织41例,其它58例。 调查情况详见以下附表 . . 附表1.本次调查实查率及现患率汇总表 附表2.医院感染部位、分布科室及病原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