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秧歌的动律特征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州秧歌的动律特征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

作者:吕佳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7期

摘要:胶州秧歌,又名扭断腰、地秧歌、三道弯,主要流传于山东胶州湾一代地区,作为山东三大秧歌之一的胶州秧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丰沛的情感表达,给中国民间舞蹈添加了绚丽的色彩。特别是在当今的舞台艺术创作中,胶州秧歌舞蹈作品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和独特的动律特点,在中国民间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胶州秧歌的动律特征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胶州秧歌;艺术特征;舞蹈作品;中国民间舞蹈

中图分类号:J7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0-0161-01

胶州秧歌,又名扭断腰、地秧歌、三道弯,主要流传于山东胶州湾一带地区,作为山东三大秧歌之一的胶州秧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丰沛的情感表达,给中国民间舞蹈添加了绚丽的色彩。特别是在当今的舞台艺术创作中,胶州秧歌舞蹈作品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和独特的动律特点,在中国民间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胶州秧歌的动律特征

胶州秧歌的动律特征主要表现在拧、碾、扭、韧、抻这五部分。这些特点几乎在所有动作中都有体现,通过不同形式的往复循环,从而使这些动作充满活力,极富感染力,充分体现了胶州秧歌的内在神韵与特点。胶州秧歌的“拧、碾、扭、韧、抻”五大动率特点在舞蹈中从来不是单独表现的,而是全身各部位在舞蹈动作中按照一定次序,向不同方位同时进行的统一和谐的运动,通过一系列有机配合,形成了胶州秧歌收与伸、强与弱、快与慢对比鲜明的动态,使舞蹈演员的动作抬重(抬起来较快)、落轻(脚落地轻)、走飘(扭动运行飘逸),舞动起来扭断腰,舞蹈更加生动细腻,独具魅力。胶州秧歌舞蹈动作中的快发力,慢延伸也极具特色,将动作慢慢的伸展出去,然后快速的闪开,例如:舞蹈动作中速度较慢的抻、推扇以及丁字拧步就非常典型,这就形成了胶州秧歌节奏上轻重缓急不同,呼吸上吸气短快轻,呼气缓稳沉的特点,从而使胶州秧歌具有了对于塑造胶州秧歌中女性形象的性格特点和舞蹈作品中的抒情表现有着独到之处。

与鼓子秧歌的豪迈、海阳秧歌的奔放不同,胶州秧歌大方舒展,婀娜多姿,并以其“三弯九动十八态”的特征闻名九州大地。例如当舞者表演丁字三步和倒丁字碾步时,身体各部位都有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及轨道,形成了特定的“三道弯”体态,非常有内在的韧劲和外在的曲线美感。

二、胶州秧歌动律特点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传统的胶州秧歌也在传承发展中不断创新改变。现在的胶州秧歌舞蹈动作重复率大大降低,富有多样性及多向性,许多舞蹈编导从胶州秧歌的动律特征中提炼创作元素,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发展,使舞蹈语汇和舞台呈现独具特色,富于变化。

近年来,舞蹈编导在创作作品时,充分运用胶州秧歌的动律特征,舞蹈动作幅度明显加大,增加了秧歌的表现力度,使舞蹈本身更加具有时代的特色,更富有艺术性与观赏性。女子舞蹈《春天》就将胶州秧歌的丁字拧步、丁字三步小嫚扭、倒丁字碾步等元素融入进去,很好地表现了清新灵动、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同样,《俺从黄河来》这部作品中采用胶州秧歌中重抬轻落动律特点来表现母亲河的悲伤,舞蹈动作的发强收快,变化迅速和优美的“三道弯”体态将东方女性的柔美含蓄展现的淋漓尽致;充分汲取胶州秧歌中小嫚和扇女等舞蹈语汇的《扇妞》,融入现代女孩子的性格特点,为观众刻画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小姑娘形象,演员表演时因脚下重心的不断移动将动作的原始规则打破,使得动作幅度显著增大,增加了舞蹈的张力和表现力,有助于内心强烈情感的表达和抒发,胶州秧歌“拧、碾、扭、韧、抻”的动律特点和“三道弯”体态贯穿始终,一个活泼俏丽的扇妞形象从胶州秧歌中活脱脱展现而出。

为了使胶州秧歌能够被更广泛的人民群众接受,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近几年来舞蹈编导们以胶州秧歌原有的动律特征为基础,积极向其他舞种借鉴、吸收,使其变得更加精致,更具特色,更加受人民群众欢迎。作品《一片绿叶》在创作元素上,编导以胶州秧歌动作元素为基础,对舞蹈语汇进行创新发展,融入现代舞的创作理念重新构建,使这部作品不仅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的特点,还具有浓郁的现代化气息,将人物的内心变化刻画的入木三分,充分体现了舞蹈的创新之处;在舞蹈动作上,编导将扇子作为飞舞飘摇的绿叶,充分运用胶州秧歌中的推扇、胸前抱扇、八字绕扇及碾步等动作元素,深度刻画了女子的柔弱和叶子的娇嫩,舞蹈中的多次旋转、快速的重心转移以及反复出现的抱扇、划圆、绕扇等动作将女子对未来的期望和对青春流逝的不舍表达的淋漓尽致;在呼吸上,编导很好的加入了现代舞的特色和节奏、力度变化,将其与胶州秧歌融为一体,使舞蹈动作的幅度、力度以及表现力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更加的流畅自如,赋予了舞蹈更加深刻的内涵。

胶州秧歌以其丰富质朴的舞蹈语汇,和别有韵味的动律特征,在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中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如今,随着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舞台化、多样化、现代化,胶州秧歌的表现方式与内容也都推陈出新,新风格、新形式、新内容层出不穷,舞蹈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结合的更为紧密,给中国民间舞蹈添加了更加绚丽多姿的缤纷色彩,使我国民间舞蹈充满浓厚的时代感与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