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种智慧

爱是一种智慧

爱是一种智慧

徐东张文丽

每一个来到父母身边的孩子都是一个天使,那么作为天使的父母,如何对待上天

的恩惠对待来到自己身边的天使,正确的爱孩子呢?如何爱孩子,是一种智慧。

首先:作为父母要了解养育孩子的初衷

世间的每一种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世间的每一种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唯独

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很多父母对孩子非常的爱,从孩子一出生就会给予孩子所有的爱,也给孩子营造了很温馨的家庭环境。比

如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搂抱,亲吻,这在孩子小的时候是很亲密的行为,但是

却没有想到孩子一天天长大,需要同家长有距离了。俗话说儿大避,女大避父,这都是有道理的。

京翰有个学员是家里的宠儿,父母,外公外婆都是非常优秀的人。孩子出

生以后真正享受到了天伦之乐。孩子是位女生,在这种氛围长大了,可是却出

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比如,六年级了,没有穿衣服就出现在父亲的面前,和其他男生一起玩的时候也经常会去搂抱等等。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开始慌了,咨询过专业的心理老师以后才明白,我们爱的临界点没有把握好!所以,我们

父母要了解自己养育孩子的初衷,更要明白,爱是一种分离。

其次:孩子一定要爱父亲

我们这个学员父亲平时是在外地工作,只有周末才会回家。父亲是位很优秀的高管,对家庭也非常负责。但是妈妈这边家庭条件很好,外公外婆是开公司,妈妈是舞蹈演员。换句话说,家里的大人每一个人都很优秀。而母亲这边

的经济实力非常强,所以外公很强势,导致父亲在家里的地位不高。孩子犯错

父亲想要管的时候都会起严重的家庭纠纷。这样的结果就导致孩子对父亲的认

可度不高,在父亲面前无所顾忌。因此做母亲的一定要教会孩子认可父亲,这

样家庭才会和谐。孩子能得到父亲和母亲双方的爱,这样孩子的身心才健康。

最后:孩子一定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虽然孩子是上天派来的天使,但是父母倾尽所有的爱来爱自己。因此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有颗感恩的心。只有这样,孩子父母才能真正融洽相处。孩

子在得到父母足够的爱,才会去追寻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师爱的智慧心得体会文档3篇

师爱的智慧心得体会文档3篇Wisdom and experience of teachers' love 编订:JinTai College

师爱的智慧心得体会文档3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对象是教师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师爱的智慧心得体会文档 2、篇章2:师爱的智慧心得体会文档 3、篇章3:师爱的智慧心得体会文档 谈及教师工作,人们普遍认为“师爱”是关键,认为“爱”学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爱”要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以下小泰为你带来师爱的智慧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章1:师爱的智慧心得体会文档

通过学习《师爱的智慧》一课的学习,不管是听专家讲座还是看书学习,其实我们好多老师往往都有一个同感,别人做过的,我们未必没有做过,但是别人为什么比我们成功?其实原因很简单,别人坚持下来了,而我们自己常常不能,所以说,将简单的事每天认真做到就是不简单,将公认容易的事每天认真做好就是不容易,所以我们除了学习别人的经验,还要坚持不懈,因为持之以恒其实就是最大的成功。孩子在成长中犯错是难免的,如何正确地面对犯错误的孩子?正确的态度是包容,具体的做法是提醒。著名教育专家郑洁也曾说过“如果孩子一生中犯一百个错误,我宁愿让孩子在学校犯下九十九个错误。”可见,老师包容学生,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包容学生的错误,并找准时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要记住:老师手中的两大武器一是宽容,二是等待。 我认为常给孩子微笑,让孩子感知爱,微笑能给学生带来亲切感。灿烂的笑容,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给学生心里留下持久的影响。当我们想激发学生的斗志,当我们想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妨轻轻一展笑容,就胜过千言万语,在教育学生时,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微笑。联系平时的工作实际,工作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刻把学生当小助手,一切与学生有关的事都和他们商量,尽量采纳他们合理的

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兵法 文\李素怀 最近看到李镇西老师写的一篇文《班主任:兵法用来对付谁?》,虽然我没有赏析过万玮老师《班主任兵法》,但我从同事那里听说过这本书。尤其从同事表情里投射出的激动,他们如获至宝的谈兵法,整治学生妙招。就如李镇西老师说的,很多老师误解了万玮的“兵法”他应该是教育学生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是一种爱的智慧。尊重的诠释。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真的把学生看成了对立面,成了你的敌人,有这种思想和观念是很残忍的,因为孩子是成长的,是需要老师用爱和尊重引导和帮助的。耐心和信任和他一起长大。 在当班主任的最初,因为苦恼一个“问题班级”的管理,曾看了一些班主任工作妙招和技巧,也曾研究一些所谓的“兵法”

来应付学生的小错误和坏习惯。当我庆幸终于可以压制这群孩子时,偶尔听到了一段话,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失败者,无意间带给学生的伤害。刚升入初中时,班级都是各地小学调皮的学生,有他们所谓的“四大金刚”,“六小龄童”,这群孩子行为习惯不好,但最重哥们义气,团结的如一家人,每当犯了错误,他们就会联合起来蒙骗老师,并接二连三的犯错误。给我惹来的麻烦让我应接不暇,这件没有处理完,另一件又发生了。 当时很恨这群孩子,也抱怨老天对自己的不公,怎么非让我接手这样的班级,但没有办法,既然接手了就要想对策,来管制他们。当时想出了一个办法,要“拆散”他们,让他们这个小团伙,不再团结。 当时在六个人中先选择一个比较听话的孩子,做他工作。拉拢他,逐渐的让他做我的内奸。当把六个人的“将军”孤立起来,我很庆幸,兵法的功效。可以解决军事,商业,更可以解决教育。可是当那个“将军”失望的对我有了敌意,失去朋友的他选择了转学之后,我才反思,我伤害到了孩子。 “将军”说老师让他失去了人生最珍贵的朋友,因为他从小爸爸妈妈离婚,当妈妈带着两个姐姐离开了他,他成了被遗弃

从_爱智慧_理解教育哲学及其事业

2002年第12期(总第275期) 教育研究 EDU CA T I ONAL RESEARCH N o.12,2002 General,N o.275从“爱智慧”理解教育哲学及其事业 刘文霞 [摘 要] 教育哲学是热爱教育智慧的,它的具体样态是:惊异、怀疑,感受、体悟,博览、沉思,说出、倾听,激情、执着。然而,爱与智慧的危机已成为当代教育的症结,“爱智慧”、“复兴智慧”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文化行动之一”,是哲学和教育的事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爱智慧 样态 危机 [作者简介] 刘文霞,内蒙古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教授、博士 (呼和浩特 010022) 教育哲学是一门科学,亦是一种事业。如何对其界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此本文不予赘述。笔者坚信并不厌其烦地强调的是:应该从“爱智慧”理解教育哲学及其事业。 一、教育哲学是热爱教育智慧的① 当代哲学发展趋势是辩证的“返朴归真”。其“朴”与“真”为何?“爱智慧”也。 教育哲学作为应用哲学或实践哲学,具有追随哲学,继承并弘扬哲学本真的责任和义务。此为教育哲学之根本,亦是教育哲学演绎之根本前提。故曰,教育哲学是热爱教育智慧之学。 何为教育智慧?此概念难以用知性定义确切表达,因“智慧其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广阔的胸怀、渊博的知识、精明的头脑、机智的反应、敏锐的行动、幽默的语言……”②等等。而哲学智慧非一般智慧,非“龙鳞凤尾的组合物,而是把人生作为宇宙运动的一个质点的某种赋形思维,而是在如此无垠而又辉煌的大背景下寻觅自身理想的运动轨迹的总体坐标系,而是在这股恢弘阔野的大度胸怀下,观览、体验世间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生老病死、阴阳圆缺的大试炼!是惟一的地地道道既无望盘剥他人、又不会被他人盘剥的人生专利!”③由此演绎,教育智慧 是教育主体的教育境界,它包括教育理智、教育意识、教育能力、教育艺术、教育机智等诸要素,是教育感性与教育知性、教育理性与教育悟性的统一。 哲学追求智慧是艰难的。西方哲学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不可能绝对占有智慧,但能做到热爱或追求智慧。哲人与哲学就是以这种鲜明个性,以追求智慧为事业,以人类自身“终极关怀”为对象,把追求热爱永恒无限的智慧境界视为生活,进而“担负起为人类文明树立或确定目标及发展方向的重任。”④追随哲学,教育哲学则以教育的“终极关怀”为对象,把追求、启迪人类教育智慧,确立教育价值取向,指点教育“迷津”视为事业与己任,进而服务于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教育智慧是教育主体取得教育成功活的灵魂,是教育决策者、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应有的最重要的教育素质之一。教育决策者富有教育智慧,就会制定出明智、科学的教育决策;教育管理者具有教育智慧,就会正确地理解,创造性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广大教师拥有教育智慧,就会以师生最少的时间、体力和智力的支出取得最大教育效果。这已被古今中外教育史实所证明:孔子一生以他卓越的教育智慧,不但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而且为整个人类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苏霍姆林斯基阐释和论证教育理论的深刻性、精湛性,恪守、实践其教育信念的坚定

爱智慧优秀新人管理办法-南京大学哲学系

南京大学哲学系爱智慧优秀新人基金管理办法 设立爱智慧优秀新人基金旨在培育本科低年级的优秀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积极思考哲学问题,鼓励学生多出成果并参加基础学科论坛。基金评审坚持“依靠专家、注重创新、科学公正、宁缺勿滥”的原则,发现和培养各院系本科生中的优秀哲学人才。为规范基金的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一、资助范围 1. 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对哲学有关学科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研究计划。 2. 学生运用哲学的有关理论、方法处理其他领域现实问题的计划。 二、申请与评审 1. 申请者为在校一、二年级本科生,已经或正在修习1-2门哲学系课程(包括系内课程与全校公选课程),并对所申请领域的基础知识有全面了解。 2. 申请者必须邀请哲学系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在其指导下审慎选题并填写《南京大学哲学系爱智慧优秀新人基金申请书》和项目申请的补充材料(文献综述等)。 3. 哲学系每年12月份集中受理,之后组织专家评审组评议、专家委员会审定,于12月底至1月初公示结果。 三、实施与管理 1、基金每年资助8项研究项目,资助期限一般为半年。 2、资助经费使用与管理须严格执行学校有关财务规定,各单位不得提取管理费、劳务酬金或挪作他用。项目立项后的配套经费分批次进行使用,具体经费报销事宜请按系内相关通知严格执行。 3、成果形式为论文或调研报告。 4、项目成果须参加次年校基础学科论坛的申请和评比。 5、项目负责人原则上不得变动。因自费出国,或未经哲学系批准而自行终止课题研究者,须自筹已支出的资助经费退还哲学系。 6、项目结束后,项目负责人须认真总结,撰写结题报告,并参加系内组织的“本科基金结项报告会”。 7、获得基金资助学生的研究成果须注明“南京大学哲学系爱智慧优秀新人基金资助”字样,英文翻译统一为“Supported by the φιλοσοφ?α Foundation of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of Nanjing University”。 8、本管理办法解释权归哲学系。 南京大学哲学系 2018年11月26日

师爱的智慧心得体会3篇

师爱的智慧心得体会3篇 篇一:师德与师爱心得体会3篇 师德与师爱心得体会3篇 师德是师爱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下面是师德与师爱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师德与师爱心得体会 细细品味《师德与师爱》,感觉就像在炎热的夏季里喝上一口凉凉的冰水,舒服极了。其精彩容无刻不在拨动着我心深处的琴弦。 是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要说到师德。说到师德,就得谈到教师对学生的爱,这种爱就是师爱。师爱,实际上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所在、根本所在,所以我们又把它叫做师魂。简而言之,师爱就是让人崇敬的师德之魂!那么怎样才能让师魂永驻呢? 一、爱事业,体现师爱之美 如果说爱是人类的灵魂,万物的精华,那么对于教师的用心工作来说就是教育事业的命脉。献身教育、教书育人并不是一句抽象的口号,而是包含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容,一个具有献身教育、用心工作的教师,事业上必然表现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师爱之美才会熠熠生辉。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更多呵护、关照、关心、关怀。教育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师生的关系必然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爱是实施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更蕴含生本

教育之涵。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由于社会的环境、家庭结构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必然会在孩子们身上表现出来。如:三人家庭的增多,离婚率的增多,使得一些孩子们变得孤独、冷漠;生活优裕,在家庭中受到过分的宠爱,使得一些孩子心理脆弱、意志力不强;学习生活枯躁,社会竞争激烈,使得一些孩子生厌世心理;信息、经济、商品化的社会发展带来些消极影响,也使得部分孩子变得狭隘、自私等等。为此,在工作中教师应特别注意情感的投入,用师爱浇灌孩子的心田,切实做到以爱育人。正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学生一旦 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无可置疑,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还会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影响到学生健康和发展、个性的形成、职业的选择以至于人生道路的转变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圣的爱。有这种爱,才能够实施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才能把孩子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爱学生,体现人格魅力 热爱学生是做一名教师的天职,也是人格魅力的体现。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一切对教师的要求,都可以集中到教师的人格上。这是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的魅力主要是通过人格来体现出来的。历代教育家所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

爱与智慧读后感

《爱与智慧的教育》读后感 高二地理组刘娜暑假有幸读到《爱与智慧的教育》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身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这本书就如同一盏明灯,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认识,并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与信心。 曾军良校长对教育宗教般的虔诚和热爱,值得我们学习。正如他所说:“既然选择了当老师,那就选择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做一个有价值的老师,做一个学生永远不会忘记的老师。我们的教育就是制造惊喜,制造学生一生难以忘记的记忆。把孩子培养成人,你永远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老师。”曾校长的爱,是智慧之爱,是流入到学生心灵深处的甘泉,他特别反对没有智慧的盲目之爱。 从书中我认识到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不断追求完美的,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理想的教育应该营造朗朗读书声、朗朗歌声,朗朗的校园氛围;理想的教育应该不断引导孩子善于学习,勤于自我反思。理想的教育应该开发适合孩子快速发展的多彩课堂,推动孩子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发展;理想的教育应该尊重、包容、理解、接纳每一个孩子;理想的教育应该为基本国策的落实贡献力量,要让人口意识和环境意识深入人心;理想的教育应该让师生过一种充实的、完整的、有价值的学校生活。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引导并帮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而事实上,理想的教育要想实现,就需要教师的爱与智慧,教育需要心灵之爱、需要激励之爱、需要理性之爱、需要力量之爱、需要文化之爱、需要智慧之爱,无论怎样教育要体现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智慧的交流。 对此我做了以下思想上的改进: 首先,以爱的智慧抚慰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中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作为一个教师,我想着就是一种幸福,一种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幸福。其次,宽容善待学生的不足,我们时常会用一个要求,同一种模式来塑造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没有按照你所设置的轨道去走,因为学生千差万别,他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各有自己的爱好,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我们都知道学生的不良习性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在平时也就表现得反复无常,所以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不能认为只是一次简单的谈心就能有所改变,彻底扭转,老师要有一定的耐心,当然这种耐心不是消极的等待,要作有心人,为后进生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发现每一个人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啬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我们要相信学生,即使他现在不行,他明天,后天就能行,要相信学生,他的潜力一旦开发出来,就会给我们很大的惊喜。我们要经常对他说“你能行!”培养学生自信的方向盘就掌握在我们每个家长和老师的手中。“冰心老人曾经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美

爱与智慧的教育

读《爱与智慧的教育》有感 阅读就是最好的学习。一个个静静的夜晚,伴随着女儿沉睡的呼吸,手捧学校派发的特殊的新年礼物——曾军良老师的《爱与智慧的教育》,细细地品读。墨黑的文字在晕黄的灯光下氤氲,笔者的思想精华充满空气中,漂浮在我周围,让我触手可及。 “没有理想,就没有企盼和期待,也就没有明天;没有信念,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没有情趣和艺术,才情就会逐渐地枯萎,生命之花就不能得到醇美的滋养;没有情趣和艺术,理想、信念、智慧与真情,就缺少了最有力、最动人的表达方式。” 这短短的文字,唤起了我沉睡许久的阅读与写作的冲动,拉近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我被作者那揉合了坦荡、平实的文字打动。该书文字含蕴丰厚、耐人寻味。虽为随笔集,却并不缺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时时闪耀着的思想火花;无论是性情之下的奔放之作,还是沉静思索后的细腻笔触,读来都耐人寻味。 读此书,我很惊叹、也很佩服,同时也有疑惑——作者是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读书、著书的呢?他是如何将繁琐的教学工作变成精致的快乐生活的呢? 勤读、勤思、勤写,才能让平凡的日子绽放别样的光华。我虽有无数的教学奇思妙想,却懒于将所有灵感火花归总收纳;我虽有勤思勤读的良好习惯,却惰于将所思所读之感想记录收藏。 轻轻合上书,静静地想想,细细品味书中的文字,将过往的教学片断一一闪过,不可否认自己的勤奋,自己的钻研,自己的好学,自己的……悄悄地许下新年愿望——做一个优秀的教育者。

班主任(心得)之教育需要爱,更需要智慧

班主任论文之教育需要爱,更需要智慧 一提起教育,太多的教师是手上握着“爱孩子”的牌子,脸上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进行谈话、说教、批评或训斥。殊不知真正的教育是浸润心灵的事情,简单、粗暴的方式是对教育的“简化”和“异化”,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为后续教育设下障碍。对孩子,言传身教,爱而不盲目,严而不苛刻,我们应该做一名智慧爱心型教师。爱,需要智慧。智慧的爱,让我们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智慧的爱,让我们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一、谈心的智慧在师生交往中,运用最多的大概要数“谈心”教育了,只是谈什么,怎么谈,需要我们思考。在谈话过程中,由于师生的心理需求截然不同,所以才会事与愿违。教师呢,常常是喋喋不休地把大道理向学生灌输一通了事,地位上处于主动与强势。而学生呢,对交往有着正常的需求,他们需要一个优秀的听众,更需要谈话双方地位平等。在赢得心理安全、心灵自由的前提下,谈话才能顺利进行,也才能收到实效。师生间的交往决不能仅是学习和成绩,所以,在运用“谈心”教育时,我们不妨把耳朵唤醒,少说多听,让孩子多多表露自己,聊聊家庭琐事,谈谈同学趣闻,叙叙生活烦恼。教师呢,适时地插上几句话,或抛出话题,或简单评论,或幽他一默,调节气氛,于不露声色

中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悄悄暗示、影响学生,从而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批评的智慧学生来到学校就是为接受教育的,有问题很正常,智慧的教师总是润物细无声地唤醒,而不是秋风扫落叶般的无情。一厢情愿的批评、训斥,甚至体罚,除了留给学生心灵的伤害,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还有什么呢?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学生在纸条上写了一句脏话揉成团在教室里随意抛着,捡到的同学个个都很生气,因为纸条上写着:谁看到纸条谁是笨猪!班主任知道了,也写了一张字条,亲自交给了那个学生。等那个学生惶惶不安地打开纸条,却发现上面写着:看到字条的孩子是讲文明的孩子,顿时羞惭万分,当即向老师承认了错误。每一次读到这个案例,我都会为老师的智慧暗暗喝彩。试想,如果教师当时对学生劈头盖脸一顿批评,会收到这样好的效果吗? 三、鼓励的智慧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肯定,每个孩子都渴望获得成就感。因此,即使心中对孩子感到失望时,仍然不忘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爱的语言还有很多,有时甚至可以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因为只要有爱,善意的“谎言”也会美丽,它能唤醒心灵,开启心智,让孩子绽放自信的笑颜,让生命充满活力。有一位老师在上课时向学生提问,发现班里一个学习最差的学生也跟其他孩子一样举起了左手。然而,当他站起来回答时却一个字也答不上来。下课后,老师把这个学生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他哭着

如何理解“哲学是智慧之学”

如何理解“哲学是智慧之学” 从词源考证的角度,哲学本身就是“智慧学”或“爱智之学”。英文“哲学”一词philosophy是由古希腊文philein和sophia这两个词演化而来的,philein 是“爱”的意思,sophia是“智慧”的意思,这两个词组合起来的含义就是“爱智慧”。那么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是智慧。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奴一切的思想。”“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亚里士多德认为:“既然人们研究哲学是为了摆脱无知,那就很明显,人们追求智慧是为了求知。”他还认为,只有哲学才是追求“头等智慧”的。《孔氏传》解释说:“哲。智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根据这些古老的解释,我们可以说,哲学作为智慧之学,从一产生起就是要给人们以智慧,帮助人们获得知识,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一切。哲学就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 所谓“智慧”,是区别于知识或者常识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知道人会生老病死、种子会发芽长大,这是常识;理解生老病死、种子发芽是因为细胞的新陈代谢,这是知识、是科学;而明白任何事物都要经历变化,都是联系和发展着的,就是智慧了。概括的讲,智慧包括三方面的规定:首先是对事物大模样的把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事物本质与规律性的把握。其次,智慧是对事物复杂性的洞察,在常识性思维没有问题的地方,智慧意味着看出和发现问题并寻根问底;在常识性思维看到一个层次的地方,智慧意味着能展开出多个层次;在常识性思维只及一点的地方,智慧意味着能开辟出一个完整的世界。最后,智慧是对事物变化与发展趋势的预见,它能体现出人是“生活在未来而行动在现在的动物”的本性(康芒斯语)。预见是智慧的最高境界。 而智慧从来就不是抽象和确定的,它是活生生的、扎根于现实生活中的。哲学的智慧也不是从哲学家的头脑中产生的。任何智慧都是在人们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关系的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和表现出来的。人类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结底是做着两件事,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人与世界关系的展开,以及由此所创获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都是历史性的,都具有时代的特点。哲学不能脱离特定的时代,因此,它不能不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这就是说,哲学,是智慧之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是爱智之学,启发人的智慧,促使人思考;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给了我思想得以站立的巨人的肩膀;哲学是一种方法,在源远流长的智慧长河中吸取的营养教会我们明智,继而我们会选择正确的方法。 哲学是智慧之学的定义是从哲学的性质这个角度出发来定义的,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哲学绝不是一般的知识,不是通过背诵哲学教材上面的概念和命题就能真正拥有哲学智慧的。当然,拥有智慧并不是只有学习哲学才能达到,真正的智慧通过生活、思考同样可以得到。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会更加刺激人类对获得更多知识和信息的智慧的需求。哲学只有不断地去研究和反映现实的问题,不断地去满足人类对智慧的追求,才能保持自身的活力,体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赢得人们的尊敬。

用智慧之爱引导学生——结合《爱的智慧与教育》与案例谈体会

评价等级:案例: 某校有一个小学四年级女生,因饮食不当,特别爱吃甜食零食,10岁左右,体重达50kg,她参加各项活动动作迟缓,上课经常迟到,课间又爱打架,经常被老师批评。班上同学反感她,给她取绰号“小航母”。这年夏季的某一天,上午第三节上思品课,上课铃响过3分钟,她气喘吁吁地拿着一个冰棍跑到教室门口喊“报告”要求进教室,此时全班同学的目光聚焦她身上,正在上课的教师采取了一个同学们都感意外的方式对她进行了教育,她走到座位上哭了。从此她前后判若两人,不断改错进步,长大后她成了一位舞蹈表演家。 1、请你根据《案例》,假设其他教师对她可能采取哪些教育方式? 答:其他教师可能会采取以下措施: (1)不问缘由,把她手上的冰棍扔出去,当面进行严肃批评责令写出检讨; (2)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嘲笑该学生这么胖还吃这么多,不让她进教室上课,在教室外罚站; (3)认为学生是“惯犯”,批评该学生没有时间观念、不该迟到,并把迟到的事报告家长; (4)老师问明缘由,没有批评学生,让该学生先把冰棍吃完再进教室。 2、请你猜想,这位教师采取了什么教育方式,让她感动的哭了? 答:这位教师可能采取了这样的做法: 老师先问明缘由,温和地叫该学生先在教室外把冰棍吃完再进教室上课,并对班里的学说:“现在天气很热,吃根冰棍解暑是件大快人心的事,这位女同学不是有意捣乱,还没吃完东西就赶着来学习,况且这么热的天气,冰棍一会就会化了,要是叫她把冰棍扔了,就有点可惜了,如果不扔,会把课本弄湿,这样我们大家都会因为这个冰棍受到影响,不如让她吃了放心,我相信她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的。况且我们都知道,这位同学特别喜欢吃甜食,她能为了学习,还没吃完东西就跑着来上学,这种精神非常好, 希望你在各方面都像这样严格要求自己。”

爱与智慧的格言集锦

●爱与慈悲 当别人受苦时,善人的心发生战栗。 个人是关键!如果个人能变得善良和平,这马上就会带给他的家庭(团体、社区)一种正面的气氛。当父母是好心安详的人,一般而言,他们的小孩也会发展出那种态度和行为。 许多人只关心他们的外在环境而忽略内在心态。精神平和需要许多重要的品质,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人性的慈悲与情义--一种关怀的感觉。 你如何能让人们面露微笑?也许如果你有权力或金钱,有些人可能会给你做作的微笑,但真正的微笑只会从慈悲而来。 在受孕时及胎儿期,对我们的发展成长而言,母亲的慈悲平和心态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是个生命的开端!甚至受孕时父母的心灵状态也是重要的。 佛陀的忠告是:“我们愉快地生活,不去恨那些恨我们的人,即使有人在恨我们,我们也不去恨他们。让我们没有烦闷地愉快生活,让我们没有贪婪地愉快生活,在贪欲人海中,让我们没有贪欲地生活。”(法句经) 爱,就要行动LOVE IN ACTION 没有爱,生命将无可能存在;没有爱,生命将会是痛苦,生命将会是一种惩罚。 以爱来奋斗,那就是我们对全体人类的真正贡献。 我们是为爱和宽恕而生而死,而不是为了更多的仇恨和毁灭。 爱,带给我们能力,使我们可以看到没有爱的人看不到的事。 言语中只有原谅,只有希望,只有喜悦。 怀著爱和信心,发出心灵最深的敬意。 真正的领袖,不只是需要长枪巨炮,还须要道德力量,基本的要件是心怀非暴力和慈悲的精神。 如果自己的心灵没有足够的和平,那也没有办法把和平带到他人的心灵。 我们需要在自己身上灌溉和平、喜悦、快乐的种子。 史怀哲医生说:“只有知道如何奉献的人,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德蕾莎修女说:“不管人们怎样,总是要爱他们。” 无尽无边无量无条件的爱。 “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一切幸福都导自善心;所有痛苦都导自恶心。让心回到自己美丽的家。 爱,如果能像清水一样清净、自在,普润一切众生,那该有多好。 慈母十恩(父母恩重难报经) 1、胎守护恩 累劫因缘重,今来托母胎,月逾生五脏,七七六精开。 体重如山岳,动止劫风灾,罗衣都不挂,妆镜惹尘埃。 2、临产受苦恩 怀经十个月,难产将欲临,朝朝如重病,日日似昏沉。 难将惶怖述,愁泪满胸襟,含悲告亲族,惟惧死来侵。 3、生子忘忧恩 慈母生儿日,五脏总开张,身心俱闷绝,血流似屠羊。 生已闻儿健,欢喜倍加常,喜定悲还至,痛苦彻心肠。 4、咽苦吐甘恩

(完整版)师爱的智慧学习心得(精选多篇)

师爱的智慧学习心得(精选多篇) 走出爱的误区,让师爱充满智慧 冰心老师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师爱是学生树立良好品质的奠基石。在学习了《师爱的智慧》之后,我被其中的精彩论述所折服,从而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师爱。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师爱是一种伟大的情感,溺爱是一种过渡的给予,同样会使孩子遭到毁坏。 在以前的教学中,一直认为师爱就是关心、爱护学生,通过学习《师爱的智慧》,我走出师爱的误区,认识到在教育中没有爱是不行的,但光有爱是不够的。不科学的“爱”有时反而会给学生造成伤害。还记得我有一个学生叫雨硕,

父亲经常在外出车,他随母亲一起生活,家境不错,这些情况,是我在一次家长会中了解到的。他在班上的学习成绩属中游。我从内心萌发一个念头,帮帮这个孩子,于是平日里课间与他聊天,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并经常鼓励他。他也知道我在他身上投入的爱。我十分希望我的关爱与呵护能使他懂事,在班上努力地学习和生活。所以有时发现他的一些缺点,我也只是轻淡地说说而已,生怕伤了他的自尊心。于是,他在这样的“关爱”下,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越来越不听话,例如:跟同学打架,跟老师顶撞,学一些坏习惯,成绩明显下降。 此时我也感到有可能是太过于关爱造成的结果,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冷淡他”,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不去找他,看见他,故意视而不见,只是通过别的同学去了解他的情况。谁知我对他的态度一“冷”,他反而“热”了起来,主动跑来找我。我想:好,既然你来找我,就得听我说。经过几番攻坚,他终于说出了他

的心里话。因为他父亲不在家,所以,总怕别人看不起他,所以他就故意表现强悍,结交不良朋友。听了他的话,我告诉他:“一个人要被别人看得起,就得有德行、能力,而不是哥们义气。看看你爸爸,你也应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听了我的话,他流下了眼泪,望着我说:“老师,我知道了。”之后,他变了,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从这一次的事件中,我认识到教师在学生犯错的时候适当地惩罚学生不是害学生,而是爱他们。学生需要成功,同时也需要失败,没有失败哪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需要自信,同时也需要挫折,没有挫折哪能锻炼他们的自信。因此,适当的惩罚是有必要的,我们的出发点是爱学生,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正如课中所说:“教育中没有爱是不行的,但只有爱是不够的,师爱还应该充满智慧。”我们只有关注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会让师爱有科学的方向,

关爱学生需要教育智慧

关爱学生需要教育智慧—听华老师讲座有感 聆听特级教师华林飞老师长达三个小时的讲座,感觉如沐春风。华老师凭借其丰富的教学案例、幽默诙谐的谈吐、独特精妙的智慧,博得济济一堂的老师们阵阵掌声。听其德育之言,悟我德育之道。 一、返璞归真,教育回归生活。 现在的初中学生,都是90后,他们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总让我们吃惊,所以不管教师教学语言多么精彩,教学方式多么新颖,学生对道德品质的掌握都只会是空洞的。教师若能够将学生引向生活,勇敢地为孩子们打开生活的窗户,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去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这样所形成的道德认识将会更加深刻,更加牢固,让学生在生活活动之中,受到道德的熏陶和感染。 二、学会创设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建构。 陶行知先生提倡“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连接。贴近生活的德育既是德育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适应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德育的本质应该是实践的,是生活的,德育需要贴近生活。学校德育应该从关注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指导青少年的交往生活,引导青少年的日常生活方式入手,从贴近少年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生活中寻找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和契机。在我校就提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仅在思想品德课堂,而是在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不仅是学校老师,而是全体人员,包括食堂打饭的阿姨。只有这样才能让德育从高不可及的云端走进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德育可感可悟。然后,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德育会更不着痕迹。例如,开展形式多样的女生节,在趣味十足的内务整理比赛、针线活比赛、礼仪气质的训练,让女生们懂得自尊自强自爱。其次,在各个学科知识中,渗透德育。例如,在一位特级数学老师的课堂上,遇到一道难题时,很多学生都出现畏难情绪,不敢着手解决,这时候,高明的数学老师说了一段相当有德育意义的话语:“这道数学题就是横亘在你人生路上的一座山,你是愿意因此而停滞不前呢?还是想方设法的翻越和战胜呢?遇到困难首先学会积极应对,然后静下心来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思路。”我想,今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一定会再耳边响起这位数学老师的一番话语,这才是德育。 三、学会关爱生命,提升师生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

爱智慧的学科_哲学

哲学(英语:philosophy )是从希腊语(Philosophia )转变而来,是古希腊人在距今2500多年前创造的术语,希腊文Philosophia 是由philo 和sophia 两部分构成的动宾词组,philein 是动词,指爱和追求,sophia 是名词,指智慧。希腊文Philosophia 的含意是爱智慧,爱智慧这个动宾词组表述和界定的事情或事物,就是人类为了提高认识思维能力,为了更有智慧而进行的思想认识活动。 最早使用philosophia (爱智慧)和philosophos (爱智者)这两个词语的是毕达戈拉斯。据蓬托斯的赫拉克利特在《论无生物》中记载,当毕达戈拉斯在同西库翁或弗里阿西亚的僭主勒翁交谈时,第一次使用了philosophia (爱智慧)这个词语,并且把自己称作philosophos (爱智者)。毕达戈拉斯还说,在生活中,一些奴性的人生来是名利的猎手,而philosophos (爱智者)生来寻求真理。爱智慧,“爱”在古希爱智者那里固然有理性、理智的涵义,然而“爱”这个字本身就包含着感性的欲望,“智慧”,则是对于事物的理性把握,去除了表面的、感性的掩盖,而使得事物的本质、本真得以显现出来。 “爱智慧”把“智慧”作为“爱”的目的,把理性作为感性欲求的目标和目的,的确,哲学从出生就带着“爱”和“智慧”———感性和理性,“爱”是关于理性的爱,“智慧”也是在人类把握事物本真面目的追求。“爱”和“智慧”的矛盾,“感性”和“理性”的矛盾,也正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正是由此开启哲学学科的大门。 那么哲学意义之下所指的智慧是什么呢?我们一般说 到智慧,是知识或学科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和工具,通常具有功利性和有用性,而哲学意义下,追求和热爱智慧,为的是智慧本身,是宇宙自然最根本的奥秘,标准至高无上、永恒无限的理想境界。因此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智慧这个词太大了,它只适合神而不适合人,我们只能爱智慧。换一句话说,哲学家应该是谦逊的人,他们知道人最多只能爱智慧而不可能占有智慧,因为智慧是“至高无上、永恒无限的理想境界”,个人和整个人类的有限性是无法占有智慧的无限性的。 到这里,一定有人忍不住要问,我们“爱智慧”有什么用处吗?是的,哲学的确是不能用来吃,不能用来穿,不能用来玩,甚至不能炫耀夸口,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讥讽哲学家是望天者,因为哲学家走路时只注意观察头上的星空不看脚下的路,结果跌进了大坑里。还有一个传说,有一个哲学家去乘船渡河,在船上,哲学家问船夫懂不懂哲学,船夫摇头,哲学家叹息说如果不懂哲学人生将失去大半的意义,过了一会儿,河上扬起了大浪,小船眼看要被掀翻,船夫问哲学家,会不会游泳,哲学家摇头,船夫说道如果不懂游泳生命的意义将要全部没有了。这样看来,哲学家在实际的厉害关头并无“智慧”。 哲学就是一个这样的学科,是一个“爱智慧”的学科。其他科学知识呈直线性发展,知识是积累的过程,当下最新的成果就凝聚在当下的载体当中,我们拿过来就可以学习,比如说我们当今中学生具备的数学知识可以轻轻松松超过几百年前的数学家,今天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所拥有的 收稿日期: 2011-02-29作者简介: 伍佳(1979-),女,云南昆明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哲学与管理研究。爱智慧的学科—哲学 伍 佳 (云南民族大学,昆明 650021) 摘要: 爱智慧,哲学从出生就带着“爱”和“智慧”———感性和理性,“爱”是关于理性的爱,“智慧”也是在人类把握事物本真面目的追求。 “爱”和“智慧”的矛盾,“感性”和“理性”的矛盾,也正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正是由此开启哲学学科的大门。哲学是“爱智慧”的学科,决定了我们在哲学的研究之路上,是要“重新来”、“重头做”而不是“接着来”、“继续做”,哲学的的精神核心是创新,创新同样也是智慧的要求。爱智慧不在于要从此案到达彼岸,爱智慧的快乐在于永恒的探求和研究之中。 关键词:哲学;“爱智慧”;“智慧”中图分类号:B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1—0131—02 Z h e X u e Y a n j i u ☆哲学研究☆ 131

教育的智慧与爱心

教育的智慧与爱心 摘要: 教育的智慧出自简单与闲适,指向宽容与等待,生发快乐与幸福。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和爱心使后进生一步步走向成功,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满足,精神带来安慰,继而在各方面都有转变,让老师和学生都快乐幸福地行走在教育的成长道路上。 关键词: 爱心,教育,智慧,宽容,等待 简介: 教育案例都是发生在学校里的事情,是一个个教育生活中的真实、鲜活的“故事”,而且非常有代表性,是每一位教师经常要碰到、要面对、要处理并感觉很头疼的事情。 正文: 一、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陌生,却有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们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

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将来我们的学生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换位思考将会成我和孩子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应当把阳光洒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田,要化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们、研究他们。一语道出作为一名教师比别人更要用心,不仅对每一个学生用心,更要用心关注“优秀生”、“偏才少年”、“灰色儿童”、“潜能生”,慧眼识金,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助其自主成长。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有所得! 二、教育需要智慧、耐心、学习。 这种智慧不是偶然的,而是经过教育者根据教学对象发生的事例进行有主见性的分析,这个分析也许还离不开调查,在这种有智慧的行动中,也许教育就成功了。有一个男生踢瓶盖,这个游戏在学校是非常危险的。教师并没有当场

师爱的智慧学习笔记

《师爱的智慧》学习笔记 徐敏(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远程教育学院,院长) 一、师爱的误区 在教师的职业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老师怀着爱生的强烈情感,在平凡的职业生涯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甚至加班加点,严格要求,一心为学生。但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老师却苦恼于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这种回报是多方面的,成绩、情感、成长;还有的老师爱愈深,付出愈多,自我愈倦怠,情感的世界就愈贫乏,自怨和学生的抱怨也就越多。 师爱的付出与自我幸福的生活,与学生感受到的爱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年轻一代教师对师爱的结局充满困惑,这到底是为什么? 究其原因,比较复杂,仅从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分析,我们存在着明显的误区。一是认识的 : 表现在三个方面:师爱的极限性、虚无性、功利性 极限性: 例如,在我们所树立的师德典范中,经常宣扬的是教师为了工作拖着病体不看,结果拖到后来变成重症;为了学生舍弃自己的孩子,把生病的孩子放在家中,拖延治病,直至死亡,然后,以所有的学生变成自己的孩子完成崇高的境界; 为了学生中考,无暇去医院照顾生病的母亲,直至母亲临终,都没有看到最后一眼。 这就是师爱和他的结果吗?! 最传统也是最流行的观点是:教师是蜡炬,照亮了别人,燃尽了自己。甚至燃尽的不只是自己,包括自己的孩子和亲人。 以自己和亲人的惨痛的代价和个人悲壮的生活状态成就学生或成就自己的奉献与成功,作为师德的最高境界,这是在以往的师德典型中最经常的“榜样”宣扬,也是最不正常的扭曲了师爱的内涵。 很高尚也很可怕。 带来了两个误区: (一)认识的误区 一是古往今来的道学家们给老师设置的圣人境界,及大地扭曲了师爱的价值,把师爱高悬在“给予”和无条件的付出,以蔑视人性和忽略教师作为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权利为代价,把教师捧上“圣人”的境界; 二是权力者凭借强权为后盾给教师设置了单方给予无私奉献的崇高的道德境界。使师爱无法成就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成长和快乐及个人生活的幸福,也使大多数老师在认识上进入误区,在行动上茫然生畏或错位。 我在对新教师的培训中谈到教师的价值时,许多年轻的教师就此发问:老一代教师的楷模们为学生付出一切,包括健康,甚至放弃家庭,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孩子。爱学生就一定以牺牲个人生活为代价?甚至以顾不上自己的孩子为代价?!只有到了这个境界才能成就“师爱”吗? 这一代年轻的教师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出生,他们对个人价值,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对成就和成功的追求正在形成自己独立的看法,普遍感到那个道德高地高不可

让师爱充满智慧用智慧传递温馨

让师爱充满智慧 ——“温馨教室”建设活动介绍 一、活动背景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总目标是建设和谐社会,强调的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学校教育必须要在充分认识社会发展特点和学生成长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规律,从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出发,研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上海市学校德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把“建设温馨”教室作为“人生指导工程”的重点实施项目之一。 针对教育教学现状中突出的问题:教学负担的加重、学生厌学情绪的增长和教学矛盾的突显。07年以来,我们通过课题研究、理念宣传、活动设计、促进反思等途径和方法,为努力建设平等、公正、真诚、互助的班级人际环境;勤勉、笃学、活泼、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自信、自尊、平和、乐观的自身心理环境;安全、舒心、美观、宜人的教室物质环境。以县级立项课题《中小学“温馨教室”建设实践研究》 为引领,以“温馨教室建设“为载体,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温馨教室”建设系列活动主要分两个阶段三个系列:

二、活动内容和概况: ÷

三、活动特点和体会: 1、分层进行导引全员参与。这次活动在组织上,分层进行、分片联动是一大特色和亮点。分层设计的本意就是提供教师全员参与的时空,分片联动的初衷是为教师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让全体教师在学校和片级组织的活动中学习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经历,亮出自己的爱心奉献和智慧故事,让大家在分享中感动彼此的师爱、感悟彼此的教育智慧。 2、理念宣传影响行为渐进。每个故事背后都有一种理念支撑、用故事诠释理念,让教师爱听易学。如:面对跳不过山羊,希望老师用微笑鼓励自己的学生小张,王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的恐惧和需要,变责怪为鼓励,变严肃为微笑,让学生获得鼓励与自信,终于跳过了山羊。由此可见,我们的教师在努力地改变着自己的教育行为。 3、爱心、奉献诠释教育精神。从教师演讲和撰写的温馨故事的内容来看,每一个故事里充满了教师对学生的深切关爱和默默奉献,让每个当事学生沐浴着如春风般温馨的精神关怀:面对患有自闭症被父母几乎抛弃的学生,小陈老师执着地爱着,精心呵护着,给予的师爱和母爱让其奶奶感动,让其父母感悟,让孩子走出阴影,让学生习得关爱。面对身患肢残的新生,年轻的班主任小樊带领班干部一起家访,让他感受到来自新集体的关怀,学校打破常规特意安排的班级教室位置、班主任智慧给予的适切岗位要求和生活细节的关照,让小诗不失自尊,渐渐走出自卑,赢得阳光般的高中生活。面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诸多问题,一个个温馨故事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师给予的不仅仅是关爱,更有充分的理解和理性宽容,让他们同样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老师们奉献的一个个爱的温馨故事不正是他们建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精神家园的一个个缩影,一个个爱的温馨故事诠释的不正是今天的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