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王朝简史

夏王朝简史
夏王朝简史

夏王朝简史

夏朝开国之君,姓姒名启,乃治水英雄大禹之子。

大禹,名文命。据传为黄帝之后。黄帝之妻西陵氏嫘祖生子昌意。昌意居若水一带,娶蜀山氏昌濮,生子韩流;韩流娶淖子氏女枢,生子颛顼,号高阳氏;颛顼有的后代有个叫骆明的,他的儿子被称为鲧,居崇山一带,是有崇氏的首领。鲧娶有莘氏女志,生下大禹。

当时,中原地区建立了一个诸夏联盟,由陶唐氏、有虞氏、少昊氏、有济氏、有崇氏、有莘氏、共工氏、防风氏、有扈氏、有邰氏、有仍氏、有鬲氏等部族组成,盟主从各部落的首领中产生,称为“禅让制”。诸夏盟主,陶唐氏首领尧,对鲧颇为不满,因为他为维护自身利益大修城堡,而且治水不利,于是将他流放到羽山,由大禹继任。

尧年老时,将盟主之位传给有虞氏首领舜,舜充分利用各部族特点,对其首领合理任用,其中大禹仍负责水利。

大禹治水,不辞劳苦,四处奔波,顺势疏导,创立了不朽的功业,为人敬仰。他娶了涂山氏女娇,生下了启,不久又投入治水的大业中去。舜对他十分满意,便将盟主之位禅让给他。

有扈氏首领与陶唐氏首领朱反对大禹继任。大禹命有邰氏首领弃将朱驱逐到丹水一带;自己亲自领兵在甘地大败有

扈氏并将其灭掉。接着,大禹召集诸首领分别在涂山和茅山等地开会,并在茅山之会上,处斩防风氏首领。有苗氏是诸夏的夙敌,在大禹的打击和拉拢下,从而敌对局面有所缓解,通过一系列斗争,使大禹从军事到政治上的权威空前高涨。

大禹老时,表面上仍执行禅让制,计划将盟主之位传给少昊氏首领皋陶,但皋陶提前去世,便改为皋陶之子伯益。大禹退位后,却着手培植启的势力,严重削弱了伯益的盟主权威。大禹巡视茅山,将其改名为会稽山,并在那里去世。伯益与启展开决战,伯益败死,启将少昊氏一分为二:一为鸟俗氏,一为有费氏,分别由伯益的两个儿子担任首领,削弱少昊氏的力量。启又将有扈氏封给自己的宗亲,并举行了钧台之享,正式行使诸夏盟主权力,又在璇台再次会盟诸首领。自此,禅让制被打破,夏王朝建立,因此启又称“夏后”。

启大权在握之后,开始骄奢淫逸,甚至为纪念舞曲《九招》的编制完成,在祖父鲧出生之地天穆之野杀死三个嫔妃祭天。启的小儿子武观反对父亲的荒唐作风,被贬到西河。几年后,武观竟以西河为根基反抗他的父亲。启连忙调彭伯寿前去镇压,迫使武观投降。启在位期间,还曾派身边的大臣孟涂治理巴方。

启崩,长子太康继位,他和启一样的德行,导致边防松懈。有穷氏首领后羿乘虚而入,将有穷氏之都由鉏迁到穷石。有一个人本名叫伯封,是乐正后夔与有仍氏的美女玄妻的儿

子,势力强大,但他贪恶成性,太康也不闻不问,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豕封”。后羿将凭借一支善于射箭的军队,加上武罗、伯困、熊髡、尨圉等贤臣的辅佐,攻灭了伯封,赢得了民心。此后战争势如破竹,直逼夏都。太康被迫逃往宗亲斟寻氏避难,后羿紧随其后,攻下斟寻,杀掉了太康。

太康的弟弟仲康逃往斟灌氏,继续行使夏后权力。为了树立权威,仲康命令胤侯攻灭因贪酒而未能及时预告日食来临,引起社会动荡的天文官羲和氏。

后羿控制了夏朝部分领地后,也变得懒散起来,抛弃了原来的贤臣,转而宠信伯明氏所赶走的家臣寒浞。寒浞十分阴险,他将后羿架空,使他长期打猎在外。等到后羿回家之时,家臣已全变成寒浞的手下。寒浞一声令下,众家臣将后羿烹杀。寒浞强迫后羿众子吃后羿的肉,众子不从,全部被杀。寒浞又霸占了后羿之妻纯狐,生下了浇、豷二子,并将他们封在过、戈二地。夏朝旧臣靡为夏朝的光复,逃到了有鬲氏,寻求帮助。

仲康崩,子相继位。相曾经在帝丘住了一段时间,即位后相继征讨了淮夷、风夷、黄夷,并与于夷建立了友好关系。相的举动引起了寒浞的恐慌,命浇率军攻打斟灌。相兵败而死,其妻后缗带着身孕从狗洞爬出,逃回娘家有仍氏,生子少康。

有仍氏封少康为牧正,这时寒浞已死,浇执掌大权,他

第二册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第二册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单元核心概念: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距今1万年前后,我国远古先民已学会栽培稻、粟,进入农耕时代。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新时期时代的考古发现,揭示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点。夏朝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到商朝,国家形态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特别是精美的青铜器制作技术和成熟的甲骨文字,说明商王朝是当时世界上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 第1课中华文明的摇篮 一. 原始农耕(A) 1、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2、概念: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农业的起源,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3、地位: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4、特点:南稻北粟的格局,(粟类旱地作物、人工栽培的水稻分别同时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意义: (1)是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2)为人类提供了持续稳定的食物来源。 (3)人类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6、典型: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体现了早期的农耕聚落是一种共同生产、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表明当时处在原始社会阶段。 二. 中华文明的起源(A) 1、炎黄传说 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主要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2、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 考古资料表明,最迟至距今5000年—400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A)

中国朝代年历表

夏商周秦汉(西汉,东汉)晋(西晋,东晋)北朝( 前秦,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南朝(宋,齐,梁,陈和后梁)隋唐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先后与辽、金,西夏并存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商约公元16世纪-约公元前1066 周西周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 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汉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 东汉25-220 三国魏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西晋265-316 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十六国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420-479 齐479-502 梁502-557 陈557-589 北朝北魏386-534 东魏534-550 北齐550-577 西魏535-557 北周557-581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后唐923-936 后晋936-946 后汉947-950 后周951-960 十国902-979 宋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辽907-1125 西夏1032-1227 金1115-1234 元1279-1368 明1368-1644 清1644-1911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民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 黄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杼 槐 芒 泄

中国历史朝代详细年份顺序表

中国历史朝代详细年份顺序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出处 中国历史朝代详细年份顺序表 秦: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12年 2、二世胡亥3年 3、子婴l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在两汉之际,还有 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12年。 2、惠帝盈7年。 3、少帝8年。 4、文帝桓23年。 5、景帝启l6年。

6、武帝彻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始元,l3年。 8、宣帝询本始,25年。 9、元帝爽初元,16年。 lo、成帝骜建始,26年。 ll、哀帝欣建平,6年。 12、平帝珩元始,5年。 l3、孺子婴居摄,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l、王莽,始建国,l5年。 2、淮阳王刘玄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建武33年。 2、明帝庄永平l8年。 3、章帝炟建初l3年。 4、和帝肇永元17年。 5、殇帝隆延平1年。 6、安帝佑永初19年。 7、顺帝保永建l9年。 8、冲帝炳永加l年。

9、质帝钻本初l年。 lo、桓帝志建和2l年。 ll、灵帝宏建宁22年。 12、少帝辨光熹1年。 l3、献帝协初平32年。 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 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丕黄初7年。 2、明帝睿太和13年。 3、齐王芳正始14年。 4、高贵乡公髦正元7年。 5、常道乡公奂景元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

中国朝代顺序表、时间表

中国朝代顺序表、时间表 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开国皇帝详细介绍夏约前2070-1600年安邑山西夏县禹夏朝历史>>商①约前1600-1046年亳河南商丘汤商朝历史>>周西周约前1046-771年②镐京陕西西安周文王姬发西周历史>>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东周历史>>春秋前770-476年战国前475-221年战国历史>>秦朝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秦朝历史>>汉西汉前206-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西汉历史>>新③9-23年王莽新朝历史>>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东汉历史>>三国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三国历史>>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晋西晋265-316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历史>>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东晋历史>>五胡十六国④304-439南朝宋420-479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南朝历史>>齐479-502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梁502-557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陈557-589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北朝北魏386-534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北朝历史>>洛阳河南洛阳魏孝文帝拓跋宏东魏534-550邺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北齐550-577邺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隋朝581-618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隋朝历史>>唐朝⑤618-907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唐朝历史>>五代十国⑥后梁907-923汴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后唐923-936洛阳河南洛

2021-2022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2021-2022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从史前时期到 夏商王朝 本资料收集整理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宝山区、长宁区、奉贤区、虹口区、黄浦区、嘉定区、金山区、静安区、闵行区、普陀区、青浦区、松江区、徐汇区、杨浦区、闸北区等16个区xx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而成。 一、选择题 以下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xx·嘉定期末·6)分清历史史实、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义。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 黄帝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祖先 B. 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 C. 姜寨遗址居民过着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理想生活 D. 作为原始先民集体记忆的神话传说史料价值很高 2.(xx·长宁期末·4)“我保证将忠于威廉伯爵,始终不渝以及毫不虚假地向他一个人而不是任何其他人效忠。”。上述材料情景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封建等级制 B.等级君主制 C.君主专制 D.君主立宪制 3.(xx·长宁期末·5)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 D.决策体现原始 民主色彩 4.(xx·奉贤期末·5)“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 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 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里的“活动”是指 A.采集渔猎 B.磨制石器 C.栽培谷物 D.养蚕种桑5.(xx·奉贤期末·6)在商代,“天邑商”与“四土”的关系是 A.“天邑商”是“四土”的共主 B.“天邑商”与“四土”是并存的部族C.“四土”是“天邑商”的诸侯 D.由“天邑商”任命官员管理“四土” 6. (xx·虹口期末·4)某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篇》)。据此推断,所引材料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A.阶级产生 B.王的出现 C.早期国家诞生 D.世袭制确立 7.(xx·金山期末·8)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这样划分依据的角度是 A.社会经济形态B.地方行政组织 C.专制集权的程度 D.生产力的发展阶段 8.(xx·浦东新区期末·4)右图为距今约6000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对此解释比较恰当的是

中国历史朝代歌四种及其解读

中国历史朝代歌(四种)及其解读 歌诀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歌诀二: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歌诀三: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传两晋,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北南宋,元明清后帝王休。 歌诀四: 盘古开天神话传,三皇五帝数千年。 炎帝黄帝华夏祖,尧舜禹王位让贤. 夏商西周奴隶制,东周列国变封建. 秦汉统一开疆域,三国纷争起战乱。 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疆域又扩展。 五代十国闹割据,宋辽夏金归大元。 明朝船队下西洋,清朝锁国被破关。 民国内战加外战,人民共和开新篇。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 朝代起止年代创建人都城 黄帝尧舜禹约170万—4000年前黄帝尧|舜/ 夏朝前2100-1600 启阳城商朝前1600—1100 汤亳→殷 西周前1100-771 武王镐东周前770-256 周平王洛邑 春秋前770-476 /洛邑战国前475—221 // 秦朝前221—206 秦始皇咸阳西汉前202-公元8年汉高祖长安 新朝 8—23 王莽长安东汉 25—220 光武帝洛阳 三国 魏 220-265 曹操洛阳蜀 221-263 刘备成都 吴 229-280 孙权建业西晋 265—316 司马炎洛阳 东晋 317-420 司马睿建康十六国 304—439 // 南北朝 420—581 //隋朝 581—618 杨坚大兴 唐朝 618-907 唐高祖长安五代十国 907-960 // 宋朝北宋 960—1127 赵匡胤开封南宋 1127-1279 高宗临安 辽朝 916-1125 耶律阿宝机上京西夏 1038-1227 李元昊兴庆 金朝 1115—1234 阿骨打中都元朝 1271-1368 忽必烈大都 明朝 1368—1644 朱元璋南京→北京清朝 1644-1911 努尔哈赤北京另附: 历史大事记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 ┃夏 │约前22世纪末至约│安邑 │山西夏县┃ ┃ │前21世纪初—约前├───┼────┨ ┃ │17世纪初 │阳翟 │河南禹县┃ ┠────┼────────┼───┼────┨ ┃ │约前17世纪 │亳 │河南商丘┃ ┃商 │-前11世纪├───┼────┨ ┃ │ │殷 │河南安阳┃ ┠─┬──┼────────┼───┼────┨ ┃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镐京 │陕西西安┃ ┃周├──┼────────┼───┼────┨ ┃ │东周│前770-前256 │洛邑 │河南洛阳┃ ┠─┴──┼────────┼───┼────┨ ┃秦 │前221-前206 │咸阳 │陕西咸阳┃ ┠─┬──┼────────┼───┼────┨ ┃ │西汉│前206-公元25 │长安 │陕西西安┃ ┃汉├──┼────────┼───┼────┨ ┃ │东汉│ 25-220 │洛阳 │河南洛阳┃ ┠─┼──┼────────┼───┼────┨ ┃三│魏 │ 220-265 │洛阳 │河南洛阳┃ ┃├──┼────────┼───┼────┨ ┃ │蜀汉│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国├──┼────────┼───┼────┨ ┃ │吴 │ 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 ┃ │西晋│ 265-317 │洛阳 │河南洛阳┃ ┃晋├──┼────────┼───┼────┨ ┃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 ┃十六国 │ 304-439 │ - │ -┃ ┠─┬──┼────────┼───┼────┨ ┃南│宋 │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上海高中历史第二、三分册梳理

高中历史知识点梳理(第二、三分册) 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单元核心: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距今1万年前后,我国远古先民已学会栽培稻、粟, 进入农耕时代。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揭示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特点。夏朝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到商朝,国家形态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特别是精美的青铜器制作技术和成熟的甲骨文字,说明商王朝是当时世界上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原始农耕:①根据人类制造工具的历程考古学家一般将人类早期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区分依据是根据的使用。②诞生时间: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③标志:学会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④早期先民生存方式:群居。⑤原始渔猎采集的缺点:来源不稳定。⑥意义: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⑦姜寨遗址的特征:聚族定居,共同耕作、平均分配。⑧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格局(南稻北粟),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⑨农耕聚落产生的原因: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⑩早起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的形式:以神话传说的形式口耳相传。 2.八方雄起:①起源特点:最迟至距今5000——4000年前,满天星斗、八方雄起。②核心地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也是部族迁徙、分和、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③墓葬: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财产出现→贫富分化。 二、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1.从“公天下”到“家天下”:①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②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大同之世”到“小康之世”的演变。③国家特征:设官分职;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监狱;制定刑法。 2.二里头文化与夏史探究:①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②遗存内容:宫殿式建筑遗址;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已进入早期青铜时代。③社会特征:国家私有制和阶级分化。 3.二重证据法:①20世纪中国考古学和考据学的重大革新。提出者为王国维。②内容:地下实物与纸上遗文互相释证;异族故书与吾国旧籍互相补正;外来观念与固有材料互相参证。 三、商朝与青铜文化 1.内外服制:①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信使)的王朝,建立于BC16世纪,都城殷,建立者汤。②信使:文献+考古资料+甲骨卜辞。③“内服”(大邑商)是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外服”(四方)是商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④夏商周:三个并列的部落,三个更替的王朝。 2、青铜时代:①司母戊鼎:青铜器的代表。②特征:主要是礼器(兼有炊具);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被赋予了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利的功能。③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④商朝经济:农业(石器木器等农具);耨田(施肥技术进步)。⑤风气:饮酒极盛,致政治腐败。⑥信奉鬼神,卜辞极盛。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及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史重要大事年表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17 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上海高中历史第二册提纲

第二册 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第1课中华文明的摇篮 一. 原始农耕: ⒈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⒉概念:以栽培谷物、驯养牲畜取代采集与渔猎。 ⒊地位: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⒋特点:南稻北粟的格局(粟类旱地作物、人工栽培的水稻分别、同时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⒌意义: ⑴是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⑵为人类提供了持续稳定的食物来源。 ⑶人类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6. 典型: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体现了早期的农耕聚落是一种共同生产、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表明当时处在原始社会阶段。 二. 中华文明的起源: ⒈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主要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⒉考古资料表明,最迟至距今5000年—400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一.文献中的夏文化: ⒈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⒉夏朝处于阶级社会的起点。 ⑴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⑵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⑶国家机器的存在:设官分职,有军队、监狱、刑法。 二. 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文化 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在时间上和地域上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 二重证据法: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提出。用“地下之新材料”证明“纸上之材料”,即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也引申为不同来源史料间的相互印证。 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 青铜时代: ⒈青铜器: ⑴商朝的司母戊鼎为世界青铜文化史上所罕见。 ⑵商朝的青铜器以礼器为主,专用于王室与贵族的礼典、祭祀等活动,被赋予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⒉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人在甲骨上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真实记载了商朝社会各领域的历史状况,是探 索商史的第一手资料。

2020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2020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2020高考即将开战,你准备好了吗?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复习方法,供大家参考阅读! 以下朝代顺序表皆以公元纪年为单位:旧石器时代(约前300-200万年)、新石器时代(约前1万年前)、三皇五帝(约前2100年)、夏(约前1600年)、商(约前1100年)、西周(前770年)、东周在春秋(前403年)战国(前221年)之间、秦(前206年)、西汉(8年)、玄汉(25年)、东汉(220年) 最可谓分崩离析的朝代年段就是以下了,让我们来看一下以下的朝代顺序表吧:公元纪年220年就有了吴、蜀汉、魏这三个朝代的建立;公元纪年265年建立了西晋朝代;公元纪年420年581年更属最为混论的年代,建立了五胡十六国、东晋、北魏、刘宋、萧齐、西魏、东魏、萧梁、北周、北齐、南陈这些诸多朝代,实属动荡不安战火纷争不断。 公元纪年581年,建立了隋朝;公元纪年618年是武周和大唐朝的建立,这在历史上实为意义重大的一个年段,在朝代顺序表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元纪年907年,建立了十国和五代;公元纪年960年,建立了大辽、北宋、金、南宋这些朝代,也是影社拍摄中最常有的拍摄素材;公元纪年1279年,建立了元朝;公元纪年1368年,建立了明朝,此刻我国的古文化也快走到尾声。 公元纪年1644年,建立了清朝,清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都给了人们转变的信号,不夸张的讲这是朝代顺序表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章;公元纪年1912年,已经趋于近代,建立了民国时代,也标志着现代化的进程脚步,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新的文化、新的社会主义、新的人权倡导、新的社会体系。而后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代表着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是朝代顺序表中华丽的一章。

第2分册第1单元练习1

高中历史练习题第2分册第1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一、选择题 1、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其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2、图中所反映的实质是 A、原始时代我国的民居建筑技术基本成熟 B、原始时代人民就已经学会建筑房屋 C、由游牧过渡到农耕定居 D、原始农业出现 半坡居民的房子复原图 3、《白虎通·号篇》:“古之人皆食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根据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原始农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人民众多” B、“天之时” C、“地之利” D、“制耒耜” 4、相对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是 A、筑房定居的出现 B、制作和使用磨制工具 C、原始农业的出现 D、谷物种植和家畜饲养 5、“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起源地之一”。能为这句话提供最有力证据的是 A、《周书》载:“神农耕而作陶” B、关于神农“教民农作”的传说” C、在我国境内的湖南、江西、浙江等地都发现了我国先民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 D、《诗经》中有关我国先民种植谷物的记载 6、农业起源以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其主要的表现是 A、人类采集食物的范围扩大 B、人类已成为食物的生产者 C、人类开始适应了自然环境 D、自然已无法满足人类需要 7、“新石器时代的技术革命,以食物生产取代食物采集,是一种在规模和意义上堪与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相提并论的技术变革。”这场技术革命在我国古代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特色,形成这一特色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差异 B、生活方式的不同 C、耕作技术的区别 D、文化背景的悬殊 8、在远古时期,我国开始种植的农作物有 ①水稻②黍③粟④大豆⑤玉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9、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碳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有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粮食种植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10、近些年在长江流域发现了不少远古时代的文化遗存,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距今 6000年的人工栽培水稻,在十多个探方广达四百多平方米的范围内,普遍发现稻粒、稻壳、稻秆的遗存,有的地方甚至形成20-50厘米厚的堆积层。这告诉我们 A、长江流域是我国最早的农业中心 B、我国人民较早就学会了培育水稻 C、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育水稻的国家 D、我国种植水稻起点就是6000年前

中国历史朝代-时间表(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1、夏:约前22世纪末约至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2、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3、周:A.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B.东周:前770——前256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战国时代:前475——前221① 4、秦:前221——前206 5、汉:A.西汉②:前206——公元25 B.东汉:25——220 6、三国:A.魏:220——265 B.蜀:221——263 C.吴:222——280 7、西晋:265——317 8、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十六国③:304——439 9、南北朝:A.南朝:a.宋:420——479 b.齐:479——502 c.梁:502——557 d.陈:557——589 B.北朝:a.北魏:386——534 b.东魏:534——550 c.北齐:550——577 d.西魏:535——556 e.北周:557——581 10、隋:581——618 11、唐:618——907 12、五代:A.后梁:907——923 B.后唐:923——936 C.后晋:936——947 D.后汉:947——950 E.后周:951——960 13、十国④:902——979 14、宋:A.北宋:960——1127 B.南宋:1127——1279 15、辽:907——1125 16、西夏:1032——1227 17、金:1115——1234 18、元:1206——1368 19、明:1368——1644 20、清:1616——1911

21、中华民国:1912——1949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9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王朝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 凉、后汉(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十六国”。 ④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 吴、前蜀、吴越、楚、闵、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十国”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声明:上面相关信息均来自《智趣多功能学生字典》2001年素质教育版田占山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P762——P763.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到四章知识点整理复习课程

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主题解读: 距今1万年前后,我国远古先民已学会栽培稻、粟,进入农业时代。夏朝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到商朝,国家形态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特别是精美的青铜器制作技术和成熟的甲骨文字,说明商朝时当时世界上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 考点解析: 一、原始农耕:(A) 1.时间一万年前开始原始农耕。 2.标志人类实现第一次伟大经济变革; 3.意义:食物持续供给,定居有了保障。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 4.特征:南稻北粟, 5.典型:姜寨遗址。共同耕作,平均分配。 二、炎黄传说(A) 中华文明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经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而得以保留传承的。在华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有突出地位。近年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 三、特征与核心区域(A) 特点: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核心地区。 知识链接: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表现出中心为公共墓地,周围分布着对称的几十个小房屋。大房屋可能用于聚会,小房屋居住,遗址布局体现出集体生产、共同分配的特点。 考点解析: 一、《礼记.礼运》中的夏朝(A) 文献记载说:夏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夏建立之后是“小康之世”。“大同之世”是“天下为公”的社会,“小康之世”是“天下为家”的社会。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设官分职,有军队、设监狱,制刑法。 二、二里头文化(A) 在时间与地域上与文献记载的夏朝最吻合的考古遗址是二里头文化,宫殿式建筑说明二里头

高一历史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上外附中林镇国 [单元内容分析] 距今1万年前后,中国远古先民已经学会栽培谷物,驯养牲畜,进入农耕时代。经济的变革导致了社会变革,农耕聚落出现,政治实体产生,考古资料表明,最迟至距今5000—4000年,中华大地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及至夏朝,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基本完成。商朝的国家组织形态是以商王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商朝精美的青铜器和成熟的甲骨文字,说明中华文明已发展到相当程度。 学习这段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从考古发现,神话传说,历史文献中归纳,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家庭,私有制,国家产生的经典论述。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①距今1万年前后,中国远古先民已经学会栽培谷物,驯养牲畜,进入农耕时代。②中国早期农业稻作农业与旱作农业同时出现,“南稻北粟”。③早期农耕聚落的典型—姜寨遗址。④神话传说中中华文明的起源。⑤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特征。⑥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⑦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⑧商代的内外服制,以及“内服”“外服”的区分。⑨二重证据法。⑩商周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⑾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我们探究商史的第一手资料 (2)了解:①农业产生与农耕聚落形成的关系。②新石器时代后期遗址的考古发现显示早期社会的原始平等关系已被破坏,凌驾于部落之上的政治实体已经产生。③古代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已具有了国家的基本特征。④夏商周既是三个逐次更替的朝代,又是同时并存的三个部族集团。⑤夏商时期,各地存在着许多不同于夏、商的古文化,夏、商与后来的统一王朝还有很大的差异。⑥商朝的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不但代表器主身份地位,还并被赋予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 (3)理解:①作为早期先民集体记忆的神话传说所反应的历史真实。②二里头文化遗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复习课程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 照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商约公元16世纪-约公元前1066 周西周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 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汉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 东汉 25-220 三国魏 220-265 蜀 221-263 吴 222-280 西晋 265-316 东晋十六国东晋 317-420 十六国 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北朝北魏 386-534 东魏 534-550 北齐 550-577 西魏 535-557 北周 557-581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十国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1-960 十国 902-979 宋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辽 907-1125 西夏 1032-1227 金 1115-1234 元 1279-1368 明 1368-1644 清 1644-1911 中华民国 1912-1949

1、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民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3、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太丁、帝乙、纣 4、周(约前11世纪——前256)[西周、东周]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翳扈)、懿王(姬鞯)、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共和、宣王(姬静)、幽王(姬宫星) 5、东周(前770——前256):平王(姬宜臼)、桓王(姬林)、庄王(姬佗)、禧王(姬胡齐)、惠王(姬阆)、襄王(姬郑)、顷王(姬壬臣)、匡王(姬班)、定王(姬瑜)、简王(姬夷)、灵王(姬泄心)、景王(姬贵)、悼王(姬猛)、敬王(姬丐)、元王(姬仁)、贞定王(姬介)、哀王(姬去疾)思王(姬叔)、考王(姬嵬)、威烈王(姬午)、安王(姬骄)、烈王(姬喜)、显王(姬扁)、慎靓王(姬定)、赧王(姬延) 6、秦[秦帝国(前221——前206)] 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前255)起至秦王政25年己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6年庚辰(前221)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昭襄王(嬴则,又名稷)、孝文王(嬴柱)、庄襄王(嬴子楚)、始皇帝(嬴政)、二世皇帝(嬴胡亥) 7、汉(前206——公元220)[西汉、东汉] 8、西汉(前206——公元25) 包括王莽(公元9——23)和更始帝(23——25)。 高帝(刘邦)、惠帝(刘盈)、高后(吕雉) 文帝(刘恒)——后元 景帝(刘启)——中元、后元 武帝(刘彻)——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昭帝(刘弗陵)——始元、元凤、元平 宣帝(刘询)——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元帝(刘示)——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成帝(刘骜)——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哀帝(刘欣)——建平、元寿 平帝(刘侃)——元始 孺子婴(王莽摄政)——居摄、初始 [新]王莽——始建国、天凤、地皇 更始帝(刘玄)——更始

练习册第二分册习题 第1课中华文明的诞生

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基础练习 1.距今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了农耕生活,标志着原始农业和原始的产生。 2.中华文明的起源最初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保留传承的,被尊奉为华夏族共同的祖先。近年来,一系列考古发掘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征,其中黄河中下游的地区是核心地区。 3.“居住区内有中心广场,周围分布着一百多座房子,分为五群。每个建筑群以一座大房子为主体,还包括十几座或二十几座中小型房屋,门均朝向中心广场。”根据上述对姜寨遗址的介绍可以初步断定,该遗址的特点是( ) A.处于旧石器时代B.建筑技术高明C.呈现聚族定居D.文明程度较高4.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从黄帝说起;另外人们在山东嘉祥县的汉代画像石上也发现了黄帝像。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黄帝其人其事纯属编造不可深信B.黄帝的故事真实可信 C.是否有黄帝其人尚不能完全确定D.黄帝在历史上确有其人5.近50余年来,我国各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遗址,普遍存在着大量精制玉器,墓地和随葬品差别明显。然而这不能说明( ) A.贫富差距日益显现B.私有制得到发展 C.国家机器已经产生D.原始平等被打破 6.以下是我国大汶口文化晚期(相当于新石器时代后期)不同墓葬的示意图,从中你能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二、拓展练习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诸子百家的著作中记录了先民关于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的传说。有巢氏在树木上建造巢穴,以躲避野兽的侵害;燧人氏钻木取火,教民熟食;伏羲氏用绳索结网,从事渔猎;神农氏制作耒耜,教民农耕。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这些传说,反映了远古先民怎样的生产生活状况? (2)你认为神话传说的历史价值如何? 8.以下是我国于1996年发行的一组关于浙江河姆渡遗址的邮票,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依据四枚邮票,概述河姆渡遗址的主要特点。

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第二分册复习资料(参照考纲) 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单元核心概念: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距今1万年前后,我国远古先民已学会栽培稻、粟,进入 农耕时代。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新时期时代的考古发现,揭示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点。夏朝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到商朝,国家形态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特别是精美的青铜器制作技术和成熟的甲骨文字,说明商王朝是当时世界上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 第1 课中华文明的摇篮 一.原始农耕(A) 0.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1.概念:以栽培谷物、驯养牲畜取代采集与渔猎。 2.地位: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3.特点:南稻北粟的格局(粟类旱地作物、人工栽培的水稻分别同时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 中下游地区) 4.意义: (1)是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2)为人类提供了持续稳定的食物来源。(3)人类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5.典型: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体现了早期的农耕聚落是一种共同生产、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表明当时处在原始社会阶段。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 1.炎黄传说(A) 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主要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反 映了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2.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A) 考古资料表明,最迟至距今5000年—400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 雄起。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第2 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一.《礼记·礼运》中的夏朝”(A) 1.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BC21世纪) 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小康之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也历经无数次的改朝换代。每一个朝代都代表着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也可谓是博大精深。每个朝代的建朝君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的朝代册立名号,已流传千古。下面小编带大家看一下历朝历代的朝代顺序表吧。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以下朝代顺序表皆以公元纪年为单位:旧石器时代(约前300-200万年)、新石器时代(约前1万年前)、三皇五帝(约前2100年)、夏(约前1600年)、商(约前1100年)、西周(前770年)、东周在春秋(前403年)战国(前221年)之间、秦(前206年)、西汉(8年)、玄汉(25年)、东汉(220年) 最可谓分崩离析的朝代年段就是以下了,让我们来看一下以下的朝代顺序表吧:公元纪年220年就有了吴、蜀汉、魏这三个朝代的建立;公元纪年265年建立了西晋朝代;公元纪年420年581年更属最为混论的年代,建立了五胡十六国、东晋、北魏、刘宋、萧齐、西魏、东魏、萧梁、北周、北齐、南陈这些诸多朝代,实属动荡不安战火纷争不断。 公元纪年581年,建立了隋朝;公元纪年618年是武周和大唐朝的建立,这在历史上实为意义重大的一个年段,在朝代顺序表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元纪年907年,建立了十国和五代;公元纪年960年,建立了大辽、北宋、金、南宋这些朝代,也是影社拍摄中最常有的拍

摄素材;公元纪年1279年,建立了元朝;公元纪年1368年,建立了明朝,此刻我国的古文化也快走到尾声。 公元纪年1644年,建立了清朝,清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都给了人们转变的信号,不夸张的讲这是朝代顺序表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章;公元纪年1912年,已经趋于近代,建立了民国时代,也标志着现代化的进程脚步,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新的文化、新的社会主义、新的人权倡导、新的社会体系。而后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代表着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是朝代顺序表中华丽的一章。 据小编以上对我国历史的描述,大家是否对我国的朝代顺序表有所了解呢?以下详细朝代顺序表: 附注: ①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也成为殷。 ②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 ③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④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⑤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我国朝代顺序及简介

我国朝代顺序及简介 2010年03月28日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尧 舜 禹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唐朝皇帝的排列顺序 高祖李渊(566-635) 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