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提高) 知识讲解

二力平衡(提高) 知识讲解
二力平衡(提高) 知识讲解

二力平衡(提高)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平衡力,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

3、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平衡状态和平衡力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要点诠释:

1.平衡力与平衡状态的关系: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若受力一定是平衡力。

2.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要点二、二力平衡

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这两个力就叫做一对平衡力。

要点诠释:

1.二力平衡的条件

概括说就是“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1)同物: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2)等大:大小相等。

(3)反向:两个力方向相反。

(4)共线: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

(1)根据平衡力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3

要点三、力与运动的关系

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运动快慢或方向改变)。

要点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要点诠释:

1.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

的方向相同,即。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

方向相同。

2.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础知识

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把小

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1)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

的重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

(2)实验中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目的是使小卡片受到的两个拉

力,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

否平衡。

(3)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1)不考虑

(2)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未校零或两个滑轮的摩擦不同或存在读数误差。

【解析】:(1)实验中选择小卡片,主要为了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

(2)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实验中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目的是使小卡片受到的两个拉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3)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测力计进行测量,由于测力计本身未校零或滑轮的摩擦不同或存在读数误差,会造成实验结果误差。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通过实验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首先要搞清二力平衡的条件,明确实验目的,才能够确定好的方案。

举一反三:

【变式】请判断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的力是否属于一对平衡力,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A图中的力:;B图中的力:;

C图中的力:;D图中的力:。

【答案】A:不是受力物体不同;B:是一对平衡力;C:不是不在同一直线上;D:不是力的大小不等并且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2011?温州)如图是投掷实心球的场景,下列情况中实心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A.实心球在空中上升B.实心球从空中下落

C.实心球在地上越滚越慢D.实心球停在地面上

【答案】D

【解析】球在空中时,由于惯性继续运动,此时球只受重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断变化,受力不平衡。当球落到地面上时,由于惯性继续滚动,但由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所以越滚越慢.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受力不平衡。

当在地面上静止时,受竖直向下重力和地面对它向上的支持力,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所以此时受平衡力。

故选D。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对平衡力的理解。关键是能分清不同情况下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况。举一反三:

【变式1】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我国速滑选手王濛打破世界记录,一人获得三枚金牌。有关王濛运动、领奖瞬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站在领奖台上,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站在领奖台上,受到的支持力与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冲过终点后,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滑行

D.用力向后蹬冰面,会向前滑行,原因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B

【变式2】(2011?宁德)如图所示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哪对力属于平衡力()

A.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B.茶杯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C.桌子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D.茶杯受到的重力与茶杯对桌面的压力

【答案】B

类型二、知识应用

3、(2011?宁波)如图所示“悬空的磁环”活动中,假设甲、乙、丙三个磁环相同,中间塑料管是光滑的。当磁环都处于静止状态时,甲对乙的作用力F1和丙对乙的作用力F2的大小关系是()

A.F1小于F2B.F1等于F2C.F1大于F2D.无法比较

【答案】A

【解析】对乙磁环进行受力分析:

乙磁环受到的向下的力有:竖直向下的重力G、甲对乙的作用力F1;向上的力只有丙对乙的作用力F2。又因为乙磁环处于静止状态属于平衡状态,它受到合力为零,即F2=G+F1。所以F1小于F2。

【总结升华】比较力的大小,就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物体的状态确定力的大小关系。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一个小孩沿水平方向用力推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汽车,但小车仍静止,则

A.小孩对车的推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

B.小孩对车的推力等于车受到的阻力

C.小孩对车的推力小于车受到的阻力

D.小孩对车的推力与车受到的阻力的大小关系

不能确定

【答案】B

4、用钢丝绳系着一个重500N的物体,

①当钢丝绳拉着物体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多少N?

②当钢丝绳拉着物体悬在空中静止不动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多少N?

③当钢丝绳拉着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多少N?

【思路点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所受到的力是平衡力,不用关心运动方向。

【答案与解析】①因为物体做匀速上升时,受到的拉力与重力是平衡力,所以F=G=500N;

②因为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拉力与重力是平衡力,所以F=G=500N;

③因为物体做匀速下降时,受到的拉力与重力是平衡力,所以F=G=500N。

【总结升华】匀速直线运动没有固定的方向,所以只有看到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就可以得出平衡力的结

论。

类型三、实验探究

5、某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一小车,其两端通过细绳悬挂质量相等的两个钩码,物体静止,如图(a)所示,在同样受力的情况下,小车也可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b所示,当小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用手竖直向上托住左侧的钩码后,发现小车将继续向左运动一段距离,如图c所示。

(1)分析比较图__________可得到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分析比较b、c可以得到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1)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2)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答案】(1) a、b (2) 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解析】根据a、b两图可知,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平衡力,在水平方向上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图中物体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但又向左运动了一段路程,表明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

【总结升华】本题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拓展,考查的知识点是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和物体的惯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图中所蕴涵的物理规律。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是一款利用电磁悬浮技术制作的没有“地轴”的地球仪,其原理是:将空心金属球放在通电的线圈上,电磁场在金属球表面产生涡流,涡流与磁场作用形成磁力,从而实现地球仪的悬空静止。地球仪悬空静止的原因是()

A、只受到磁力的作用

B、由于惯性的作用

C、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D、磁场的磁力和重力相互平衡

【答案】D

摩擦力及二力平衡的知识点测试

摩擦力及二力平衡的知识点测试 1、两个相互接触并的物体,当它们发生或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符号: ,单位:。 2、摩擦的分类:分为、及。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表面受到的压力越,摩擦力越;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摩擦力越。 4、减少摩擦的方法有:,,, . 5、当用一个2N的水平推力推物体,物体不动,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类型属于何种摩擦力。 6、一个物体用一个3N的水平推力,物体不动,此后增加推力至6N,物体开始加速滑动,经过一段时间,物体在4N的水平推力下作匀速直线运动,问:在刚才6N的推拉下,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 N。 7、用50N的力将重为20N的物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为_______N ,方向是_______。此时,将压力变为80N,物体仍然静止不动,此时受到的摩擦力的为_______N。 8、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或,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的。 9、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的两个力,如果相等,方向,并作用在,则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 10、判断题 (1)杯子对桌子的压力与桌子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2)杯子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3)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4)当重物被匀速吊起时,重物受到的拉力大于重物所受重力。() (5)当物体在空中加速下落时,重物受到的阻力等于重物所受重力。() 11、如图所示,A、B物体叠放着,当用水平拉力F拉物体B,使物体A随物体B一起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时,试作出A以及B所受力的示意图。

(完整)菱形(提高)知识讲解

菱形 【要点梳理】 要点一、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要点诠释:菱形的定义的两个要素:①是平行四边形.②有一组邻边相等.即菱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增加一对邻边相等这个特殊条件. 要点二、菱形的性质 菱形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外,还有一些特殊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称轴的交点就是对称 中心. 要点诠释:(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过中心的任意直线可将菱形分成完全全等的两部分. (2)菱形的面积由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 另一种是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四个小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和). 实际上,任何一个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都是两条对角线乘 积的一半. (3)菱形可以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平行,垂直及有关计算问题. 要点三、菱形的判定 菱形的判定方法有三种: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要点诠释:前两种方法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外加一个条件来判定菱形,后一种方法是在四边形的基础上加上四条边相等. 【典型例题】 类型一、菱形的性质 1、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B=∠EAF=60°,∠BAE =18°.求∠CEF的度数. 【思路点拨】由已知∠B=60°,∠BAE=18°,则∠AEC=78°.欲求∠CEF的度数,只要求出∠AEF的度数即可,由∠EAF=60°,结合已知条件易证△AEF为等边三角形,从而∠AEF=60°. 【答案与解析】

《二力平衡》知识点总结

二力平衡知识点总结 一、情境导入 二、课堂探究 知识点1:力的平衡 阅读课本第20页,完成下列问题: 1.放在桌面上的花瓶处于_______状态。花瓶受到的力是_______和桌面对花瓶的_______。 2.在平直道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处于___________状态。在竖直方向上,汽车受到的力是_______和_______;在水平方向上,汽车受到的力是_______和_______。3.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受力的情况下,物体有时也会保持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 4.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_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这几个力叫_______力. 5.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_______状态,我们就说这二力平衡。 知识点2:二力平衡(活动3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 ___________。 举例:电梯受_______和向上的_______,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2.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猜想:二力平衡可能与作用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装置,木块与小车的质量相等,如图所示.____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小汽车放在(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向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当两个盘内砝码的质量(填“相等”或“不相等”)时,小车静止。 (3)保持两盘砝码质量相等,把小汽车扭转一个角度后松手,发现小车,这是由于小汽车所受的两个拉力F1和F2 。 (4)如果将小车从中间锯开,小车的两部分______________(能不能)平衡。 总结: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_________的两个力,如果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知识点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力的大小和方向. (1)如图1所示,吊在空中重为5N的电灯,静止不动时,电线对它的拉力是_______N。 (2)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茶杯受到_________与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3)在平直道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汽车受到的重力与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与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不受力或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图1

二力平衡试题,练习题

第六节 二力平衡 [新课导学] 1、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力就彼此平衡。 [例1]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 ) A.肯定是平衡力 B.肯定不是平衡力 C.一定是重力和支持力 D.一定是拉力和摩擦力 解答:B [例2]直升机匀速上升时,受到升力F,重力G和阻力f ,这些力的关系是( ) A.F>G+f B .F=G+f C .F>G-f D .G=F+f 解答:B [例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置着A、B两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物体对A物体的支持力与A物体对B物体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A物体受到的重力与A物体受到B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 C.B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与水平地面对B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 D.B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水平地面对B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答:C [例4] 一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叙述中哪一对力是平衡力( ) A .木块所受的重力和木块对地面的压力 B .木块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 C .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答:B [例5] 如图所示的各物体中,所受的两个力是彼此平衡的有( ) 解答:C [例6] 放在水平桌面上重5N 的书,静止不动时,桌面对它的支持力的大小是多大?方向如何? 解答:支持力是5N ,方向竖直向上。 [基础精练] 1、一个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 B.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 C.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受到的重力 D.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 B A 11F B 1F 2 C F 1F 2D

三角形的内角和(提高)知识讲解

三角形的内角和(提高)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3.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证明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 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 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要点二、三角形的外角 1.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图,∠ACD是△ABC的一个外角. 要点诠释: (1)外角的特征:①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②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边;③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所以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通常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因此,我们常说三角形有三个外角. 2.性质: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要点诠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求角度及与角有关的推理论证明经常使用的理论依据.另外,在证角的不等关系时也常想到外角的性质. 3.三角形的外角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要点诠释:因为三角形的每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邻补角,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推出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和是360°. 【典型例题】 类型一、三角形的内角和 1.在△ABC中,若∠A=1 2 ∠B= 1 3 ∠C,试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 【思路点拨】由∠A=1 2 ∠B= 1 3 ∠C,以及∠A+∠B+∠C=180°,可求出∠A、∠B和 ∠C的度数,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答案与解析】 解:设∠A=x,则∠B=2x,∠C=3x. 由于∠A+∠B+∠C=180°,即有x+2x+3x=180°. 解得x=30°.故∠A=30°.∠B=60°,∠C=90°. 故△ABC是直角三角形. 【总结升华】本题利用设未知数的方法求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解法较为巧妙. 举一反三: 【变式1】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________度. 【答案】60 【变式2】如图,AC⊥BC,CD⊥AB,图中有对互余的角有对相等的锐角 【答案】3,2. 2.在△ABC中,∠ABC=∠C,BD是AC边上的高,∠ABD=30°,则∠C的度数是多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2.会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通过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关系,进一步体会力与运动的密切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2.在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本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对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展开的。它为后面学习测量摩擦力、浮力等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由“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两部分内容组成。教学的重点是二力平衡的条件,关键是让学生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是本专题教学的难点,突破它的关键是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 三、教学策略 学生在本章中已经学习了力、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内容,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力的关系,这些内容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教学时从观察实际现象切入,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进而引申到讨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接着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二力平衡时力的三要素应满足的条件。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衡条件的结论,请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引导学生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四、教学资源准备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二力平衡》提高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2 二力平衡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在如下图所示的情况中,满足二力平衡条件的是() A. B. C. D. 2.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定滑轮,两重物甲、乙通过细绳绕过A、B与手中纸片的两对角相连, 放手后纸片不能保持静止。这样的操作是为了探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的两个力() A.大小是否相等 B.方向是否相反 C.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在下列实例中,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A.正在圆形轨道上运动的过山车 B.匀速前进的火车 C.腾空而起正在加速上升的火箭 D.在高速公路上加速行驶的汽车 4.如图所示,下列四个有关物体运动状态描述的图像中,不能说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 B. C. D. 5.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决定二力平衡的条件有多个,因此实验过程中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B.实验选小卡片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卡片较轻,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C.采用悬挂法进行实验,可以减小摩擦,提高可见度 D.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时,可将卡片翻转一定的角度 6.如图所示,阿宝站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阿宝受到的重力与阿宝对桌面的压力 B.阿宝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阿宝的支持力 C.阿宝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阿宝的支持力 D.阿宝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受到的地面的支持力 7.空中匀速下降的两只降落伞,其总质量相等。甲的速度是3m/s,乙的速度是2m/s,所受阻力F甲、F乙之比是() A.3:2 B.2:5 C.5:3 D.1:1 8.如图,一木块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在F1、F2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撒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为() A.8N,水平向右 B.2N,水平向左 C.10N,水平向右 D.0N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8.2 二力平衡 《板块专题20道—月考真题—解答与计算》无答案

二力平衡 1.一辆汽车总质量为5000kg,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问 (1)汽车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多大? (2)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汽车牵引力为多大? (3)汽车关闭发动机在水平路面上做减速运动,此时汽车受到的阻力是多大?(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并且说明理由,g取10N/kg) 2.质量为2t的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25倍,求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多少N?(g=10N/Kg) 3.一辆小型汽车的质量是1.2t,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大小是汽车总重的0.2倍,g取10N/kg,问: (1)空载时汽车的牵引力大小是多少? (2)这辆汽车装载货物后,牵引力变为3400N,仍然做匀速直线运动,货物的质量是多少? 4重104N的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3倍,则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多少N? 5.质量为6000kg的卡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的重力的0.02倍,求

卡车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大?(g=10N/kg) 6.质量为9吨的卡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的重力的0.02倍,求卡车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大?(g=l0N/kg) 7.我们知道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把其中的一个力称为作用力时,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竖直悬挂的弹簧测力计下吊着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物体对弹簧的拉力,其大小为F (1)请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2)请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和二力平衡的知识证明:物体受到的重力G等于F 8马拉着质量为1000kg的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前进,若行进中马对车的水平拉力400N.(g 取10N/kg)求: (1)车所受的阻力。 (2)车所受的重力 9.一座公路桥头旁立有一块如图所示的标志牌(t表示吨),用来表示对过桥车辆的限制,现有一辆总重为5×104N的卡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已知地面对它的摩擦阻力

压强(提高)知识讲解

压强(提高) 责编:武霞 【学习目标】 1、了解压力,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理解压强的定义、公式及单位,能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要点诠释: 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挤压。例如:静止在地上的篮球和地面间有相互挤压的作用,篮球对地面有压力;静止在竖直墙壁旁的篮球与墙壁之间没有相互挤压,所以没有压力。 2、方向: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垂直,并指向受力面,由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可能是水平面,也可能是竖直面,还可能是角度不同的倾斜面,因此压力的方向没有固定指向,它可能指向任何方向,但始终和受力物体的受力面相垂直。 3、单位:牛顿,符号:N 4 压力重力 施力物体物体地球 受力物体支持物物体 大小决定于相互挤压所发生形变大小G=mg 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并指向受力面竖直向下 作用点在支持面上物体重心 力的性质接触的物体间相互挤压而发生形变产 生的,属于弹力 来源于万有引力,是非接 触力 受力示意图 要点二、压强(高清课堂《压强》388900) 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要点诠释: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和假设: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进行实验: ①照图甲那样,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②再照图乙那样,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③再把小桌翻过来,如图丙,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实验步骤①、②是受力面积一定,改变压力的大小,步骤②、③是压力一定,改变受力面积。 实验结果: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2、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3、计算公式及单位 ①公式:(定义公式) ②单位:国际单位为帕斯卡(Pa),简称帕。 1Pa=1N/m2。表示1m2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是1N,Pa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1Pa。实际应用中常用千帕(kPa) 兆帕(MPa)作单位,气象学中常用百帕(hPa)作单位,换算 =,,。 4、注意:压强大小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共同决定的,不仅仅决定于压力大小。压力F和受力面积S 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压强p和F、S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S一定时,p与F成正比,在F一定时,p与S成反比。 要点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高清课堂《压强》388900)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要增大或减小压强的问题,根据影响压强大的两个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要点诠释: 1、增大压强的方法 2、减小压强的方法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础知识

新人教版物理[总复习: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物理中考总复习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总复习: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基础) 【考纲要求】 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4、知道物体的惯性;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力和运动专题《第三讲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和受力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要点诠释: 对定律的理解: 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完整)初二物理二力平衡练习题及答案.doc

1.文具盒放在水平桌面上,它所受重力为G,对桌面压力为F,桌面对文具盒支持力为N ,则上述的几个力中,互相平衡的两个力是.(题型一) 2.在研究滑动摩擦力时,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______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 ______力的大小.根据 ____ __的条件可知,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 ______的大小相等,因此可间接地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题型二) 3.某工地的起重机要吊装一个工件,该工件重1200N .当起重机以 2m/s 匀速吊着工件上升时,起重机的钢绳受到的拉力为N;当起重机以5m/s 速度匀速吊着工件下降时,钢 绳受到的拉力为N,拉力的方向为;当起重机吊着工件以4m/s 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工件受到的拉力为. 4.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B.灯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C.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D.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5.如图 10-13 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 5kg ,用 10N 的水平拉力使物体向右做匀速 直线运动,下面的说法哪种正确:() A .物体受到向左49N 的摩擦力 B.物体受到向左10N 的摩擦力 C.物体受到向右10N 的摩擦力 D.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零 6.一跳伞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降落伞的质量为5kg。运动员在空中张开伞匀速竖直下降, 在此过程中人和伞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为(取g=10N/kg )() A . 650N B . 65N C. 700N D. 70N 7.如图 10-14 所示,用F=150N 的水平力把重50N 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当物体静止时 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 A . 0N C. 150N B . 50N D . 200N 8.一同学用水平力推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没能推动。此时() A.人推车的力与车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推车的力与车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C.人推车的力的大小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D.人推车的力的大小等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综合提高训练 1.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为 12N。若将拉力增大,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20N 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 小为 ____________N 。(题型一) 2.如图 10-15 所示,水平地面上有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有一大小为10N 的水平向左的拉力 F 作用在乙物体上后,甲、乙两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已知甲物体的质量为4kg ,乙物体的质量为6kg,则物体甲受到的水平作用力为N ;如果当拉力 F 增大到 20 时,物体甲和乙均以相同的速度沿地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甲物体受到的水平作用力为 N。 3.两个相同的物块A、B叠放在一起,受 10N 的水平推力F1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匀速直 线运动(图甲),那么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为 _________N .若将物块B取下与物块A 并列,再让它们一起在地面上匀速前进(图乙),那么需要的水平推力F2为_________N .

电压(提高)知识讲解

电压(提高) 撰稿:肖锋编稿:雒文丽 【学习目标】 1.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单位,并会进行单位换算; 2.理解电压的作用,了解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3.了解常用电源的电压值; 4.知道电压表的符号、使用规则、读数。 【要点梳理】 要点一、电压的作用 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3.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4.电压的单位:国际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换算关系: 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5.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2V,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要点诠释: 1.说电压时,要说“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或“某两点”间的电压。 2.电源的作用是使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压,电压的作用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源将其它形 式的能转化成电能时,使电源的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 要点二、电压的测量——电压表 1.仪器:电压表,符号: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应该使标有“—”号的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另一个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0~3V和0~15V。测量时,先选大量程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之间,可用15V的量程进行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 要点诠释: 1.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异 项目电流表电压表同 异符号 连接串联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不能能 量程0.6A,3A3V,15V 每大格0.2A,1A1V,5V 每小格0.02A,0.1A0.1V,0.5V 内阻很小,几乎为零,相当于短路。很大,相当于开路。

二力平衡(基础) 知识讲解

二力平衡(基础) 责编:冯保国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平衡力,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 3、掌握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要点梳理】 要点一、平衡状态和平衡力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称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叫做平衡力。 要点诠释: 1.平衡力与平衡状态的关系: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若受力一定是平衡力。 2.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要点二、二力平衡 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这两个力就叫做一对平衡力。 要点诠释: 1.二力平衡的条件(高清课堂《二力平衡》) 概括说就是“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1)同物: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2)等大:大小相等。 (3)反向:两个力方向相反。 (4)共线: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 (1)根据平衡力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3 要点三、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要点诠释: 1.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 的方向相同,即。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 方向相同。 即 2.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础知识 1、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答案】(1)相反钩码的数量 (2)不能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能否平衡 (3)把小卡片剪成两半 (4)A 【解析】(1)钩码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对小卡片施加一个拉力的作用,左端的钩码对小卡片施加一个向左的拉力,右端的钩码对小卡片施加了一个向右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 (2)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上受到的两个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是验证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平衡;

初二物理新人教版下册《二力平衡》知识点

初二物理新人教版下册《二力平衡》知识点 定义: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或叫作二力平衡. )两力平衡的条件: ①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②大小相等; ③方向相反; 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两个平衡的力的合力为零. )二力平衡的结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注意: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课后练习 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B.灯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c.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D.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一跳伞运动员的质量为65g,降落伞的质量为5g.运动员在空中张开伞匀速竖直下降,在此过程中人和伞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为 A.650N B.65Nc.700ND.70N 下列情况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静止在桌面上的书,书对桌面的压力和重力 B.苹果下落时所受的重力和苹果对地球的吸引力 c.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运动员与伞的总重力和空气阻力 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的牵引力和重力 体育课上常有爬绳索和爬滑杆两种运动.体重相同的小明和小华两人想比赛看谁爬杆爬的快.两人先后以相同的姿势匀速向上爬,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华爬绳和小明爬杆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 B小华爬绳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c若小华和小明爬杆和爬绳的速度不一样,则速度大的人受到的摩擦力要大些 D小明爬绳时自身的重力和手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D2.c3.c4.A

平方根(提高)知识讲解

平方根(提高) 【学习目标】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开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 根. 【要点梳理】 要点一、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1.算术平方根的定义 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2 x a =,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规定 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a a 的算术平方根”,a 叫做被开方数. 要点诠释: a 0,a ≥0. 2.平方根的定义 如果2x a =,那么x 叫做a 的平方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a (a ≥0) 的平方根的符号表达为0)a ≥, 是a 的算术平方根. 要点二、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1)定义不同;(2 )结果不同: 2.联系:(1)平方根包含算术平方根; (2)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 (3)0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均为0. 要点诠释:(1)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其中正的那个叫它的算术平方 根;负数没有平方根. (2)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根据它的算术平方根可以立即写出它的 另一个平方根.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算术平方根来研究平方根. 要点三、平方根的性质 (0)||0 (0)(0) a a a a a a >??===??-

【典型例题】 类型一、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1、若2m -4与3m -1是同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求m 的值. 【思路点拨】由于同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由此可以得到2m -4=-(3m - 1),解方程即可求解. 【答案与解析】 解:依题意得 2m -4=-(3m -1), 解得m =1; ∴m 的值为1.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2a -1与-a +2是m 的平方根,求m 的值. 【答案】2a -1与-a +2是m 的平方根,所以2a -1与-a +2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解:①当2a -1=-a +2时,a =1,所以m =()()22 212111a -=?-= ②当2a -1+(-a +2)=0时,a =-1, 所以m =()()22221[2(1)1]39a -=?--=-= 2、x 为何值时,下列各式有意义? 2x 4x -11x x +-1x -. 【答案与解析】 解:(1)因为20x ≥,所以当x 2x (2)由题意可知:40x -≥,所以4x ≥4x - (3)由题意可知:1010x x +≥?? -≥?解得:11x -≤≤.所以11x -≤≤11x x +-义. (4)由题意可知:1030 x x -≥??-≠?,解得1x ≥且3x ≠. 所以当1x ≥且3x ≠1x -有意义. 【总结升华】(1)当被开方数不是数字,而是一个含字母的代数式时,一定要讨论,只有当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时,式子才有意义.(2)当分母中含有字母时,只有当分母不为0时,式子才有意义. 举一反三:

上海初二物理上学期 二力平衡 知识点及例题精讲

第十三讲二力平衡 知识要点 知识点1平衡状态 1. 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称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知识点2平衡力 2. 平衡力:如果在几个外力的共同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就说这几个力为平衡力。例如: 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显然它受到重力和水平桌面的支持力的作用。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 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这样的两个力就称为平衡力。在平衡力中,二力平衡是简单的。 知识点3二力平衡条件 3. 作用在同一物体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则两个力就是平 衡的。它们简记为:同体、等值、反向、共线。从力的合成知识可知,二力平衡,就是两个 力的合力为零。 本节学习要求 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二力平衡的概念;认识研究二力平衡的方法;运用二力平衡的条 件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 例题精讲 平衡状态 【例题1】下列物体中,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游戏乐园中匀速转动的摩天轮的座椅 A.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自行车车轮上的气门芯 B. 在航行途中,上海飞往巴黎的飞机 C. 在水中匀速竖直下沉的石块 D. 【分析】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是指运动快慢和方向都不发生改变。摩天轮的座 椅和车轮上的气门芯,运动方向都发生改变,上海飞往巴黎的飞机,运动 快慢和方向都会变化。水中匀速竖直下沉的石块,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 【答案】 D 平衡力 【例题2】将一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并处于静止状态,则() A.金属块所受的重力跟金属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金属块所受的重力跟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弹簧秤所受的重力跟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弹簧秤所受的重力跟金属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分析】金属块处于平衡状态是由于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同体、

压强(提高)知识讲解

压强(提高) 【学习目标】 1、了解压力,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理解压强的定义、公式及单位,能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要点诠释: 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挤压。例如:静止在地上的篮球和地面间有相互挤压的作用,篮球对地面有压力;静止在竖直墙壁旁的篮球与墙壁之间没有相互挤压,所以没有压力。 2、方向: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垂直,并指向受力面,由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可能是水平面,也可能是竖直面,还可能是角度不同的倾斜面,因此压力的方向没有固定指向,它可能指向任何方向,但始终和受力物体的受力面相垂直。 3、单位:牛顿,符号:N 4 要点二、压强 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要点诠释: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和假设: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进行实验: ①照图甲那样,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②再照图乙那样,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③再把小桌翻过来,如图丙,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实验步骤①、②是受力面积一定,改变压力的大小,步骤②、③是压力一定,改变受力面积。

实验结果: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2、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3、计算公式及单位 ①公式:(定义公式) ②单位:国际单位为帕斯卡(Pa),简称帕。 1Pa=1N/m2。表示1m2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是1N,Pa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1Pa。实际应用中常用千帕(kPa) 兆帕(MPa)作单位,气象学中常用百帕(hPa)作单位,换算 =,,。 4、注意:压强大小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共同决定的,不仅仅决定于压力大小。压力F和受力面积S 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压强p和F、S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S一定时,p与F成正比,在F一定时,p与S成反比。 要点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要增大或减小压强的问题,根据影响压强大的两个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要点诠释: 1、增大压强的方法 2、减小压强的方法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础知识 1、如图甲所示,将一块质地均匀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向右缓慢推动木板,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第2节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及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什么是二力平衡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的状态。(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探究能力。 2、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 二、学情分析 二力平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学生对二力平衡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比如静止在课桌上的物理课本,学生都知道物理课本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课桌对它支持力,并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学生在已经学习了第七章力的知识及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学习二力平衡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和经验,为学习本节知识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课“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小组合作探究,然后自己得出结论,我巡视指导,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 难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一、情景导入 1、回顾复习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请思考: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小汽车也受到了力,但为什么还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课题--二力平衡。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 1 ⑴学生仔细阅读教材20—21页,了解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 ⑵小组内交流什么是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一) 二力平衡的条件 学生活动2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然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⑴提出问题: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相互平衡,这两个力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⑵猜想与假设: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上线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加砝码。观察小车在什么条件下会保持运动状态不变? ⑷小组讨论明确探究方案和步骤并在下面设计实验表格 小车在水平方向所受二力的情况 小车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大小方向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不相等 相等 相等 …… ⑸按如图示组装器材 ⑹实验步骤: ①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不相等 ②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 ③保持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 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 …… ⑺把实验条件和现象记录在上面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实验结果,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_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完整word版)二力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二力平衡 基础知识训练 1.文具盒放在水平桌面上,它所受重力为G,对桌面压力为F,桌面对文具盒支持力为N,则上述的几个力中,互相平衡的两个力是. 2.在研究滑动摩擦力时,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______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______力的大小.根据______的条件可知,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______的大小相等,因此可间接地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3.某工地的起重机要吊装一个工件,该工件重1200N.当起重机以2m/s匀速吊着工件上升时,起重机的钢绳受到的拉力为N;当起重机以5m/s速度匀速吊着工件下降时,钢绳受到的拉力为N,拉力的方向为;当起重机吊着工件以4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工件受到的拉力为. 4.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B.灯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C.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D.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5.如图10-13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5kg,用10N的水平拉力使物体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面的说法哪种正确:() A.物体受到向左49N的摩擦力 B.物体受到向左10N的摩擦力 图10-13 C.物体受到向右10N的摩擦力 D.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零

6.一跳伞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 ,降落伞的质量为5kg 。运动员在空中张开伞匀速竖直下降,在此过程中人和伞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为(取g=10N/kg )() A .650N B .65N C .700N D .70N 7.如图10-14所示,用F=150N 的水平力把重50N 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当物体静止时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 A .0N B .50NC .150N D .200N 8.一同学用水平力推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没能推动。此时() A .人推车的力与车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人推车的力与车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C .人推车的力的大小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D .人推车的力的大小等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综合提高训练 1.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一木块在 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 。若 将拉力增大,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20N 时,木块受到的滑 动摩擦力的大 小为____________N 。 3.两个相同的物块A、B叠放在一起,受10N 的水平推力F1作用,在水平地 面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甲),那么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 .若将物块B取下与物块A并列,再让它们一起在地面上匀速前进(图乙),那么需要的水平推力F2为_________N . 4.一个载重气球在空气中匀速上升时,受到的浮力为2000N ,若在所载重物中再加200N 的物体,这时气球就能匀速下降,假设气球上升和下降时所受的浮力和阻力大小不变,则气球的重力为_________N ,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__N 。 F 图10-14 图1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