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及该线圈的拆卸方法

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及该线圈的拆卸方法
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及该线圈的拆卸方法

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及该线圈的拆卸方法专利名称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及该线圈的拆卸方法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电机定子绕组线圈拆卸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及使用该装置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方法。

背景技术通常情况下,对电机进行维修时,需要对电机定子的绕组线圈进行拆除。绕组线圈浸漆后在常温下绕组是很硬,不易拆除,若强行拆除则有可能将定子损坏。且如果定子较长,在维修过程中对电机定子线圈的拆卸成为一个技术难题。通常对电机绕组的拆卸有以下几种方法1、冷拆法用錾子从绕组端部沿铁芯面逐槽斩去,然后做一根比线槽截面稍小的钢筋,用铁锤将线圈从线槽中逐个冲打出。但是如果一些比较紧的槽子很难拆,对于较长电机更是无法冷拆,强行拆除会造成定子和外壳损坏。2、火烧加热法用火烧加热定子,将线圈浸漆烧化后取出定子线圈。此种方法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无法控制温度,会损坏定子,且比较费时,拆除绕组后需清除槽内的杂物,修正槽行。要烧至绝缘漆冒烟,流动时,再打就行。

3、电流加热法拆开绕组端部各连线,在一相绕组中通入单项低压电流加热。当绝缘层软化后,绕组端部冒烟时,切断电源,打出槽楔、拆除绕组。因三相绕组接线不同,有时单项通电只能加热部分线圈,操作较繁琐,且使用低压电流对较大电机线圈加热较慢。因此,设计和制造一种辅助拆线的加热装置,以适应安全、高效、环保的现代生产发展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环保的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及使用该装置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其包括加热器和保温箱,所述加热器包括电源,支架,至少一根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长条形的绝缘瓷管,和缠绕在所述

绝缘瓷管上的至少一根的电炉丝;所述保温箱包括保温箱壳体,设置在所述保温箱壳体内的滑轨,能够沿所述滑轨滑动的滑动架。优选地,在所述加热器上或在所述保温箱壳体内安装有能够从外部读出保温箱内温度的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优选地,所述保温箱壳体的外壁上安装有计时器。优选地,所述保温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保温箱壳体外与所述滑轨对接的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与地面接触的调节高度的螺栓,所述滑动架能够沿所述放置架滑入所述滑轨。优选地,所述螺栓有四个,分别安装在所述放置架的四个角上。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两块薄板,所述薄板通过至少一根连接杆进行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绝缘套件。优选地,绝缘瓷管内套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安装在所述薄板之间。另外,也可以优选地使所述加热器与所述滑轨平行地安装在所述保温箱壳体内。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方法,使用上述的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包括第一步骤,将所述加热器插入电机定子中,并放置于所述滑动架上;第二步骤,推动所述滑动架沿所述滑轨或者对接的放置架与滑轨进入到保温箱内;第三步骤,接通所述加热器的电源并启动计时器,并观察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的示数,在达到合适温度一定时间后切断电源;第四步骤,从保温箱中拉出滑动架,拔出加热器,取出定子的绕组线圈。而且,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方法,使用上述的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包括第一步骤,将电机定子放置于所述滑动架上;第二步骤,推动所述滑动架沿所述滑轨或者对接的放置架与滑轨进入到保温箱内,使加热器插入电机定子中;第三步骤,接通所述加热器的电源并启动计时器,并观察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的示数,在达到合适温度一定时间后切断电源;第四步骤,从保温箱中拉出滑动架,取出定子的绕组线圈。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及使用该装置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方法,有如下有益效果能耗低、工作效率高、操作简

单、定子受热均勻、清洁环保,有利于改善环境和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加热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加热器的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保温箱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支架2—绝缘瓷管3—电炉丝

11—薄板12--连接杆13--支撑杆

40-保温箱壳体41--滑轨42--滑动架

43-放置架111---定位孔112--安装孔

113-线孔43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包括加热器和保温箱。如图1所示,加热器包括电源(图未示),支架1,至少一根设置在支架1上的长条形的绝缘瓷管2,每根绝缘瓷管2上缠绕有至少一根电炉丝3。所述保温箱包括保温箱壳体40,设置在所述保温箱壳体内的滑轨41,能够沿所述滑轨滑动的滑动架42。由于在加热器中设置了长条形的绝缘瓷管2,绝缘瓷管2上缠绕有电炉丝3,通电后电炉丝3发热,可对外界物品例如绕组线圈进行加热。长条形的加热器可以设置在绕组线圈的内部或附近对绕组线圈进行加热,达到均勻加热、安全、高效、环保的目的。为了提高加热效率,一根绝缘瓷管2上可以缠绕多根电炉丝3。较佳地,支架1包括至少两块薄板11,薄板11通过至少一根连接杆12进行连接。较佳地,连接杆12为细长的圆钢,连接杆12上套设有绝缘套件,例如也可以使用绝缘瓷管。本实施例中,绝缘瓷管2内优选套装有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安装在薄板11之间。连接杆12可以位于薄板11的中心上;支撑杆13可以有三根,三根支撑杆13均勻地分布在连接杆12的周围。连接杆12也可以安装在薄板11面板的任

何其他位置上,只要能够将两块薄板11连接起来。支撑杆13的数量也可以是两根或三根以上,支撑杆13越多,套设在支撑杆13上的绝缘瓷管2就越多,相应的缠绕在绝缘瓷管2上的电炉丝3就越多,加热器的加热效率就越大。较佳地,如图2所示,多根电炉丝3的尾端通过一根铜丝并联。较佳地,薄板11上设有用于安装连接杆12的定位孔111,用于安装支撑杆13的安装孔112,以及用于安装电炉丝3的线孔113。连接杆12、支撑杆13和电炉丝3分别从各自的孔中穿过,整齐有序地与薄板11安装。本实施例中,薄板11有三块,三块薄板11均勻间隔设置。相比于两块薄板11,中间加设了一块薄板11利于对长条形的绝缘瓷管2的支撑,增加稳定性,避免绝缘瓷管的变形。较佳地,薄板11可为圆形,或三角形,或四方形,或六边形。本实施例中,薄板11 优选为圆盘形,由于绕组线圈的内孔为圆形,因此圆盘形的薄板11利于放置到绕组线圈的内部。其他形状的薄板11只要面积小于绕组线圈的内孔的截面面积,也都可以放入到绕组线圈的内部。较佳地,可以在所述加热器上或在所述保温箱壳体内安装有能够从外部读出保温箱内温度的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在加热器的支架1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这样可以方便地观察箱内的温度。较佳地,在保温箱壳体4的外壁上安装有计时器,用于计算加热的时间。所述保温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保温箱壳体40外与所述滑轨41对接的放置架43,所述放置架43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与地面接触的调节高度的螺栓431,所述滑动架42能够沿所述放置架43滑入所述滑轨41。较佳地,螺栓431有四个,分别安装在放置架43的四个角上。在使用时,加热器与滑轨41平行放置。作为另一种较佳的设置方式,可以将加热器与所述滑轨平行地安装在所述保温箱壳体内。这样,当绕组线圈被推入到保温箱壳体40中时,加热器则正好能插入到绕组线圈

5的内孔中进行加热。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在操作时是以

下过程可将加热器插入电机定子中,然后放置于滑动架42上;然后,推动滑动架42沿滑轨41进入到保温箱内;随后,接通所述加热器的电源并启动计时器,并观察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的示数,在达到合适温度一定时间后切断电源;最后,拉出滑动架42,拔出加热器,取出绕组线圈。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在加热器与所述滑轨平行地安装在所述保温箱壳体内的情况下,在操作时还可以是以下方式将电机定子放置于所述滑动架42上;然后,推动所述滑动架42沿所述滑轨41进入到保温箱内,使加热器插入电机定子中;随后,接通所述加热器的电源并启动计时器,并观察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的示数,在达到合适温度一定时间后切断电源;最后,从保温箱中拉出滑动架42,取出定子的绕组线圈。在上述的两种操作方式中,都还可以利用设置在保温箱壳体40外与滑轨41对接的放置架43,使所述滑动架41沿所述对接的放置架43与滑轨41进入到保温箱内。这样,更便于操作,方便使用。由于加热的过程是在保温箱壳体4中进行的,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节省能源。由于采用电炉丝制作加热器,对电机定子加热后软化绝缘漆,从而方便拆线;机械结构通过在保温箱壳体内外设置对接滑轨实现操作的简易性,并通过计时器、温度计实现对加热过程的控制。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能耗低、工作效率高、操作简单、定子受热均勻、清洁环保的特点,有利于改善环境和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综上,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器和保温箱,所述加热器包括电源,支架,至少一根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长条形的绝缘瓷

管,和缠绕在所述绝缘瓷管上的至少一根的电炉丝;所述保温箱包括保温箱壳体,设置在所述保温箱壳体内的滑轨,能够沿所述滑轨滑动的滑动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器上或在所述保温箱壳体内安装有能够从外部读出保温箱内温度的温度计或温度传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壳体的外壁上安装有计时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保温箱壳体外与所述滑轨对接的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与地面接触的调节高度的螺栓,所述滑动架能够沿所述放置架滑入所述滑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有四个,分别安装在所述放置架的四个角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两块薄板,所述薄板通过至少一根连接杆进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绝缘套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绝缘瓷管内套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安装在所述薄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与所述滑轨平行地安装在所述保温箱壳体内。

10.一种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2-8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包括第一步骤,将所述加热器插入电机定子中,并放置于所述滑动架上;第二步骤,推动所述滑动架沿所述滑轨或者对接的放置架与滑轨进入到保温箱内;第三步骤,接通所述加热器的电源并启动计时器,并观察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的示数,

在达到合适温度一定时间后切断电源;第四步骤,从保温箱中拉出滑动架,拔出加热器,取出定子的绕组线圈。

11.一种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包括第一步骤,将电机定子放置于所述滑动架上;第二步骤,推动所述滑动架沿所述滑轨或者对接的放置架与滑轨进入到保温箱内,使加热器插入电机定子中;第三步骤,接通所述加热器的电源并启动计时器,并观察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的示数,在达到合适温度一定时间后切断电源;第四步骤,从保温箱中拉出滑动架,取出定子的绕组线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拆卸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的装置及该线圈的拆卸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加热器和保温箱,所述加热器包括电源,支架,至少一根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长条形的绝缘瓷管,和缠绕在所述绝缘瓷管上的至少一根的电炉丝;所述保温箱包括保温箱壳体,设置在所述保温箱壳体内的滑轨,能够沿所述滑轨滑动的滑动架。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和方法的优点在于能耗低、工作效率高、操作简单、定子受热均匀、清洁环保,有利于改善环境和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各种线圈电感量的计算

在开关电源电路设计或电路试验过程中,经常要对线圈或导线的电感以及线圈的匝数进行计算,以便对电路参数进行调整和改进。下面仅列出多种线圈电感量的计算方法以供参考,其推导过程这里不准备详细介绍。 在进行电路计算的时候,一般都采用SI国际单位制,即导磁率采用相对导磁率与真空导磁率的乘积,即:μ=μrμ0 ,其中相对导磁率μr是一个没有单位的系数,μ0真空导磁率的单位为H/m。 几种典型电感 1、圆截面直导线的电感 其中: L:圆截面直导线的电感[H] l:导线长度[m] r:导线半径[m] μ0 :真空导磁率,μ0=4π10-7 [H/m] 【说明】这是在l>> r的条件下的计算公式。当圆截面直导线的外部有磁珠时,简称磁珠,磁珠的电感是圆截面直导线的电感的μr倍,μr是磁芯的相对导磁率,μr=μ/μ0 ,μ为磁芯的导磁率,也称绝对导磁率,μr是一个无单位的常数,它很容易通过实际测量来求得。 2、同轴电缆线的电感 同轴电缆线如图2-33所示,其电感为: 其中: L:同轴电缆的电感[H] l:同轴电缆线的长度[m] r1 :同轴电缆内导体外径[m] r2:同轴电缆外导体内径[m] μ0:真空导磁率,μ0=4π10-7 [H/m] 【说明】该公式忽略同轴电缆外导体的厚度。 3、双线制传输线的电感

其中: L:输电线的电感[H] l:输电线的长度[m] D:输电线间的距离[m] r:输电线的半径[m] μ0:真空导磁率,μ0=4π10-7 [H/m] 【说明】该公式的应用条件是:l>> D ,D >> r 。 4、两平行直导线之间的互感 两平行直导线如图2-34所示,其互感为: 其中: M:输电线的互感[H] l :输电线的长度[m] D:输电线间的距离[m] r:输电线的半径[m] μ0:真空导磁率,μ0=4π10-7 [H/m] 【说明】该公式的应用条件是:>> D ,D >> r 。 5、圆环的电感 其中: L:圆环的电感[H]

判断电动机定子绕组首末端的方法

判断电动机定子绕组首末端的方法 一般电动机定子的绕组首.末端均引到出线板上,并采用符号U1.V1.W1表示首端,U2.V2.W2表示末端。电动机定子绕组的六个线头可以按其铭牌上的规定接成"Y"形或"△"形。但实际工作中,常会遇到电动机三组定子绕组引出线的标记遗失或首.末端不明的情况,此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予以判别。 ⒈用小灯泡和电池法 ①先判断电动机同一相绕组的两线端。用两节干电池和一小灯泡串联,一头接在定子绕组引出的任一根线头上,然后将另一头分别与其它五根线头相接触,如果接触某一引出线端时灯泡亮了,则说明与电池和灯泡相连的两根线端属于同一组,按此法再找出另外两相绕组的两根同相线端,并一一做好标记。 ②将任意两相绕组与小灯泡三者串联成一个回路,将第三相绕组的一端串联一电池,另一线与电池的另一极碰触一下,如果灯泡发亮(根据变压器原理,串联两相绕组的瞬间感应电势是相迭加的,所以灯泡发亮),则表明两相绕组是首末串联,即与灯泡相连的两根线端,一根是第一根的首端U1,另一根线端是第二相的末端V2,若灯泡不亮,则说明两相串联绕组所产生的瞬间感应电势是相减的,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得总感应电势为零,故灯泡不亮。这表明与灯泡相连的两根线端都分别是两相绕组的首端U1和V1(或者认为是末瑞U2与V2也可以),并做好首末端的标记。 ③将已判知首末端的一相绕组与第三相绕组串联,再照上述方法判别

出第三相绕组的首末端,最后都做上U1~W2的首末端标记,以便接线。 在上述方法中,应当注意灯泡的额定电压与电池电压要相配合,否则会因电流太小,使灯泡该亮而没有亮,造成误判,所以,应把两相串联绕组的线端对调一下,再测试一次,若两次灯泡均不发亮,则说明感应电流太小,适当增加电池节数(增高电压)或更换一只额定电压更小的灯泡即可。同样道理,也可采用220V或36V的交流电源和白炽灯来代替电池和小灯泡。但为了防止过高的感应电势烧坏灯泡和绕组,应将灯泡和电源对调串入绕组中,即原单相绕组处(串联电地处)接入白炽灯,原两相绕组串联灯泡处换接入交流电源,判别方法与前述相同,但要特别注意安全,同时应注意,换用交流电源后,接通绕组线圈的时间应尽量缩短,以免线圈过热,影响其绝缘。 ⒉用万用表和电池法 ①用万用表电阻挡代替电池与小灯泡,测出各相绕组的两根线端,电阻值最小的两线端为一相绕组的线端。 ②将万用表选择开关切换三测直流电流档(或直流电压档也可以),量程可小些,这样指针偏转自明显。将任意一组绕组的两个线瑞先标上首端U1和末端U2的标记并接到万用表上,并且指定首端U1接万用表的"-"端上,末端U2接天用表的"+"端上。再将另一相绕经的一个线端接电池的负极,另一经端去碰触电池正极,同时注意观察表针的瞬间偏转方向,若表针正向偏移(向右转动),则与电池正极碰期的那根线端为首端,与电池负极往连接的一根线端为末端,做好首末端标记V1和V2。若万用表指针瞬间反向偏移(向左转动)则该相绕组的首末端与上述到别正好相反。 ③万用表与绕组的接线不动,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判别第三相绕组的首

电感计算公式

电感计算公式(转载) 加载其电感量按下式计算:线圈公式 阻抗(ohm) = 2 * 3.14159 * F(工作频率) * 电感量(mH),设定需用360ohm 阻抗,因此: 电感量(mH) = 阻抗(ohm) ÷ (2*3.14159) ÷ F (工作频率) = 360 ÷ (2*3.14159) ÷ 7.06 = 8.116mH 据此可以算出绕线圈数: 圈数= [电感量* { ( 18*圈直径(吋)) + ( 40 * 圈长(吋))}] ÷圈直径(吋) 圈数= [8.116 * {(18*2.047) + (40*3.74)}] ÷ 2.047 = 19 圈 空心电感计算公式 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0.08D.D.N.N)/(3D+9W+10H) D------线圈直径 N------线圈匝数 d-----线径 H----线圈高度 W----线圈宽度 单位分别为毫米和mH。。 空心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 l=(0.01*D*N*N)/(L/D+0.44) 线圈电感量l单位: 微亨 线圈直径D单位: cm 线圈匝数N单位: 匝 线圈长度L单位: cm 频率电感电容计算公式: l=25330.3/[(f0*f0)*c] 工作频率: f0 单位:MHZ 本题f0=125KHZ=0.125 谐振电容: c 单位:PF 本题建义c=500...1000pf 可自行先决定,或由Q 值决定 谐振电感: l 单位: 微亨 线圈电感的计算公式 作者:线圈电感的计算公式转贴自:转载点击数:299 1。针对环行CORE,有以下公式可利用: (IRON) L=N2.AL L= 电感值(H) H-DC=0.4πNI / l N= 线圈匝数(圈) AL= 感应系数 H-DC=直流磁化力I= 通过电流(A) l= 磁路长度(cm) l及AL值大小,可参照Microl对照表。例如: 以T50-52材,线圈5圈半,其L值为T50-52(表示OD为0.5英吋),经查表其AL值约为33nH L=33.(5.5)2=998.25nH≒1μH 当流过10A电流时,其L值变化可由l=3.74(查表) H-DC=0.4πNI / l = 0.4×3.14×5.5×10 / 3.74 = 18.47 (查表后) 即可了解L值下降程度(μi%) 2。介绍一个经验公式 L=(k*μ0*μs*N2*S)/l 其中 μ0 为真空磁导率=4π*10(-7)。(10的负七次方) μs 为线圈内部磁芯的相对磁导率,空心线圈时μs=1

电机拆卸步骤

三相电机一般拆装步骤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 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一般拆卸步骤 1. 切断电源,卸下皮带; 2. 拆去接线盒内的电源接线和接地线; 3. 卸底脚螺母,弹簧垫圈和平垫片; 4. 卸前端盖; 5. 卸风叶罩和风叶. 6. 卸后轴承外盖. 7.卸下后端盖. 8.卸下转子 在抽出转子之前,应在转子下面和定子绕组端部之间垫 上厚纸板,以免抽出转子时碰伤铁心和绕组. 12.最后用拉具拆卸前后轴承. 1应注意的事项: 如果皮带轮或联轴器一时拉不下来,切忌硬卸,可在定位螺 丝孔内注入煤油,等待几小时以后再拉.若还拉不下来,可用喷 灯将皮带轮或联轴器四周加热,加热的温度不宜太高,要防止轴 变形. 拆卸过程中,不能用手锤直接敲出皮带轮或联轴器,以免皮 带轮或联轴器碎裂,轴变形,端盖等受损. (二) 轴承盖和端盖的拆装步骤 1.轴承盖和端盖的拆卸步骤: (1) 拆卸轴承外盖的方法比较简单,只要旋下固定轴承盖的螺丝,就可把外盖取下. 但要注意,前后两个外盖拆下后要标上记号,以免将来安装时前后装错. (a)拆前轴承外盖 (b)拆后轴承外盖 (2) 拆卸端盖前,应在机壳与端盖接缝处做好标记.然后旋下固定端盖的螺丝.通常端盖上都有两个拆卸螺孔,用从端盖上拆下的螺丝旋进拆卸螺孔,就能将端盖逐步顶出来. 若没有拆卸螺孔,可用大小适宜的扁凿,插在端盖突出的耳朵处,按端盖对角线依次向外撬,直至卸下端盖. 但要注意,前后两个端盖拆下后要标上记号,以免将来安装时前后装错. (a) 拆前端盖 (b) 拆后端盖 2.轴承盖和端盖的安装步骤 轴承外盖的安装步骤: (1)装上轴承外盖; (2)插上一颗螺丝,一只手顶住螺丝,另一只手转动转轴,使轴 承的内盖也跟着转动,当转到轴承内外盖的螺丝孔一致时, 把螺丝顶入内盖的螺丝孔里,并旋紧; (3)把其余两个螺丝也装上,旋紧. 端盖的安装步骤: (1)铲去端盖口的脏物; (2)铲去机壳口的脏物,再对准机壳上的螺丝

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线圈的缠绕方法

电动机绕组的结构主要分下列几种型式: 一、以定子绕组形成磁极来区分 定子绕组根据电动机的磁极数与绕组分布形成实际磁极数的关系,可分为显极式与庶极式两种类型。 1.显极式绕组 在显极式绕组中,每个(组)线圈形成一个磁极,绕组的线圈(组)数与磁极数相等。 在显极式绕组中,为了要使磁极的极性N和S相互间隔,相邻两个线圈(组)里的电流方向必须相反,即相邻两个线圈(组)的连接方式必须尾端接尾端,首端接首端(电工术语为“尾接尾、头接头”),也即反接串联方式。 2.庶极式绕组 在庶极式绕组中,每个(组)线圈形成两个磁极,绕组的线圈(组)数为磁极数的一半,因为另半数磁极由线圈(组)产生磁极的磁力线共同形成。 在庶极式绕组中,每个线圈(组)所形成的磁极的极性都相同,因而所有线圈(组)里的电流方向都相同,即相邻两个线圈(组)的连接方式应该是尾端接首端(电工术语为“尾接头”),即顺接串联方式。 二、以定子绕组的形状与嵌装布线方式区分 定子绕组根据线圈绕制的形状与嵌装布线方式不同,可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类。 1.集中式绕组 集中式绕组一般仅有一个或几个矩形框线圈组成。绕制后用纱带包扎定型,再经浸漆烘干处理后嵌装在凸磁极的铁心上。直流电动机、通用电动机的激磁线圈,以及单相罩极电动机的主极绕组都采用这种绕组。 2.分布式绕组 采用分布式绕组的电动机定子没有凸性的极掌,每个磁极都是由一个或几个线圈按照一定的规律嵌装布线组成线圈组。根据嵌装布线排列的形式不同,分布式绕组又可分为同心式、迭式两类。 (1)同心式绕组同心式绕组是同一线圈组的几个大小不同矩形线圈,按同一中心的位置逐个嵌装排列成回字形的型式。同心式绕组又分单层与多层。一般单项电动机和部分小功率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采用这种型式。 (2)迭式绕组迭式绕组是所有线圈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单双圈例外),分别以每槽嵌装一个线圈边,并在槽外端部逐个相迭均匀分布的型式。迭式绕组又分单层迭式和双层迭式两种。在每槽里只嵌一个线圈边的为单层迭式绕组,或称单迭绕组;每槽嵌两个属不同线圈组的线圈边(分上下层)为双层迭式绕组,或称双迭绕组。迭式绕组由于嵌装布线方式的变化不同,又有单双圈交叉布线排列与单双层混合布线排列之分;此外,从绕组端部的嵌装形状称为链形绕组、篮形绕组,实际上均属迭式绕组。一般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较多采用迭式绕组。 三、转子绕组 转子绕组基本上分鼠笼型和绕线型两类。鼠笼型结构较简单,其绕组过去为嵌铜条,目前多数采用浇铸铝,特殊的双鼠笼转子具有两组鼠笼条。绕线型转子绕组与定子绕组相同,也分迭式与另外一种波型绕组。波型绕组的外形与迭式绕组相似,但布线方式不同,它的基本元件不是整个线圈,而是单匝单元线圈,嵌装后需逐个焊接成线圈组。波形绕组一般应用于大型交流电动机的转子绕组或中大型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绕组。

各种电感计算公式

导线线径与电流规格表 绝缘导线(铝芯/铜芯)载流量的估算方法 以下是绝缘导 线(铝芯/铜芯)载流量的估算 方法,这是电工基础,今天把这些知识教给大家,以便计算车上的导线允许通过的电流.(偶原在省供电局从事电能计量工作) 铝芯绝缘导线载流量与截面的倍数关系 导线截面(平方毫米) 1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载流量(A 安培) 9 14 23 32 48 60 90 100 123 150 210 238 300 载流是截面倍数 9 8 7 6 5 4 3.5 3 2.5 估算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看不懂没关系,多数情况只要查上表就行了)。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由表5 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 ,即4×8、6×7、10×6、16×5、25×4。“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 表格为导线在不同温度下的线径与电流规格表。 (请注意:线材规格请依下列表格,方能正常使用)

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重绕工艺

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重绕工艺 第一章定子绕组制作与电机装配 在介绍电动机定子绕组制作之前,先介绍小型三相鼠笼型感应电动机的制造工艺流程。 1.1 小型异步电动机制造工艺流程 定子: 图1.1 定子工艺流程 转子: 图1.2 转子工艺流程 端盖、机座: 图1.3 端盖、机座工艺流程 其它零件; 将所有零部件总装配,再检查试验就可以出厂了。

1.2 电机实习制作工艺流程 图1.4 电机实习的工艺流程 1.3 电机拆卸 既然是定子绕组重绕,那第一步就肯定是电机拆卸了。 1.3.1 结构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主要有:前端盖、前轴承、转子(鼠笼、转子铁心)、后轴承、定子(绕组、定子铁心)、后端盖、风叶、风罩。

1.3.2 拆卸步骤 同学们应不急于动手拆电机,先仔细地看一下以前同学绕的。 1)记录原始数据 包括铭牌数据(型号、功率、转速、绝缘等级、电压、电流和接法等)、铁芯和绕组数据、线圈尺寸。 2)拆卸风罩、风扇 3)拆卸轴承盖和端盖 4)抽出转子 5)拆除旧绕组 先把槽里面的竹签拔出来,然后切割旧绕组的端部绕组,切割后在电机的另一端开始拔线,一直拔完为止。因为绕组嵌的比较紧,这个过程比较费力。 6)清理铁芯 把槽内的残余绝缘清理干净。 1.4 绕制线圈 一、绕线前准备 1.绕线模的制作,定子线圈是在绕线模上绕制而成的。绕线模的尺寸。可按照电机的型号,在电工手册等有关技术资料中查到; 2.细检查电磁线牌号、规格、绝缘厚度公差符合规定,裸线直径允许偏差符合表1-1内规定; 3.将成盘的电磁线放在线轴上往下放,不应直接从原线捆上往下拉着使用; 4.检查绕线机运行情况良好,要放好绕线模,调好记圈器。 二、绕线过程 1.在绕线模上放好卡紧布带,将引线头放在右手边,然后由右边向左边开始绕线; 2.绕线过程中要求拉力适当,使线圈各线匝之间服帖、靠紧。绕完后,留出所需的引线长度,不可以过长以防浪费。 3.检查线圈的尺寸、匝数,均符合要求后,再成批生产。 注意:线圈的两个出头分别在线圈的两侧,我们规定把左侧称为上层边,右侧为下层边。1.5 嵌线 嵌线就是根据绕组设计要求把一个个线圈放进定子槽内,组成整个绕组。嵌线质量的如何直接影响到电机是否能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所以嵌线工序是整个重嵌绕组中最重要的

电机分类 结构和原理

电机知识学习总结 1基本知识介绍 1.1直流、单相交流、三相交流 1.2交流下有“同步和异步”的区别 同步异步指的是转子转速与定子旋转磁场转速是同步(相同)还是异步(滞后),因而只有交流能产生旋转磁场,只有交流电机有同步异步的概念。 同步电机——原理:靠“磁场总是沿着磁路最短的方向上走”实现转子磁极与定子旋转磁场磁极逐一对应,转子磁极转速与旋转磁场转速相同。特点:同步电机无论作为电动机还是发电机使用,其转速与交流电频率之间将严格不变。同步电机转速恒定,不受负载变化影响。 异步电机——原理:靠感应来实现运动,定子旋转磁场切割鼠笼,使鼠笼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受力使转子旋转。转子转速与定子旋转磁场转速必须有转速差才能形成磁场切割鼠笼,产生感应电流。 区别:(1)同步电机可以发出无功功率,也可以吸收;异步电机只能吸收无功。(2)同步电机的转速与交流工频50Hz电源同步,即2极电机3000转、4极1500、6极1000等。异步电机的转速则稍微滞后,即2极2880、4极1440、6极960等。(3)同步电动机的电流在相位上是超前于电压的,即同步电动机是一个容性负载。同步电动机可以用以改进供电系统的功率因素。 同步电机无法直接启动:刚通电一瞬间,通入直流电的转子励磁绕组是静止的,转子磁极静止;定子磁场立即具有高速。假设此瞬间正好定子磁极与转子磁极一一对应吸引,在定子磁极在极短的时间内旋转半周的时间之内,会对转子产生吸引力,半周之后将会产生排斥力。由于转子有转动惯量,转子不会转动起来,而是在接近于0的速度下左右震动。因此同步电机需要鼠笼绕组启动。转速差使其产生感应电流,而感应电流具有减小转速差的特性(四根金属棒搭成井形,内部磁场变密会减小面积,变疏会增加面积,阻止其变化趋势),因而会使转子转动起来,直到感应电流与转速差平衡(没有电流就不会有力,因而不会消除转速差,猜测与旋转阻力有关)。 1.3永磁、电磁、感磁(构成定子、转子) 永磁——永磁铁 电磁——通电线圈 感磁——无电闭合绕组、鼠笼 永磁和电磁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互换,感磁需要有旋转磁场的场合才能用,在三相同步电机中经常作为启动与电磁/永磁共用于转子。 1.4有刷无刷 电机有刷和无刷对电机结构影响很大,刷指的是转子通电时的电刷换向器、或者滑环。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卸与装配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卸与装配 (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卸 电动机在使用过程中因检查、维护等原因,需要经常拆卸、装配。只有掌握正确的拆卸装配技术,才能保证电动机的修理质量。 拆卸电动机之前,必须拆除电动机与外部电气连接的连线,并做好相位标记;准备好拆卸现场及拆卸电动机的常用工具,如图2.1-8所示。 a)拉具 b)油盘 c)活扳手 d)手锤 e)螺钉旋具 f)紫铜棒 g)钢铜棒 h)毛刷 图2.1-8 电动机拆卸常用工具 1、拆卸步骤 参看图2.1-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1)带轮或联轴器;(2)前轴承外盖;(3)前端盖;(4)风罩(5)风扇; (6)后轴承外盖;(7)后端盖;(8)抽出转子;(9)前轴承;(10)前轴承内盖; (11)后轴承;(12)后轴承内盖。 2、主要部件的拆卸方法 皮带轮或联轴器的拆卸: (1)用粉笔标记好带轮的正反面,以免安装时装反。 (2)在带轮(或联轴器)的轴伸端做好标记.如图2.1-9所示。 图2.1-9 带轮或联轴器的拆卸 (3)松下带轮或联轴器上的压紧螺钉或销子。 (4)在螺钉孔内注人煤油。 (5)按图2.1-9所示的方法安装好拉具,拉具螺杆的中心线要对准电动机轴的中心线,转动丝杠,掌握力度,把带轮或联轴器慢慢拉出,切忌硬拆,拉具项端不得损坏转子轴端中心孔。在拆卸过程中,严禁用锤子直接敲击带轮,避免造成带轮或联轴碎裂,使轴变形、端盖受损。 然后拆除风罩、风叶卡环、风叶,拆除卡环时要使用专用的卡环钳,并注意弹出伤人,拆除风叶时最好使用拉具,避免风叶变形损坏。

拆卸端盖、抽转子: 拆卸前,先在机壳与端盖的接缝处(即止口处)作好标记以便复位。均匀拆除轴承盖及端盖螺栓拿下轴承盖,再用两个螺栓旋于端盖上两个项丝孔中,两螺栓均匀用力向里转(较大端盖要用吊绳将端盖先挂上)将端盖拿下。(无顶丝孔时,可用铜棒对称敲打,卸下端盖,但要避免过重敲击,以免损坏端盖)对于小型电动机抽出转子是靠人工进行的,为防手滑或用力不均碰伤绕组,应用纸板垫在绕组端部进行。 轴承的拆卸、清洗: 拆卸轴承应先用适宜的专用拉具。按如图2.1-10所示的方法夹持轴承,拉力应着力于轴承内圈,不能拉外圈,拉具顶端不得损坏转子轴端中心孔(可加些润滑油脂),拉具的丝杆顶点要对准转子轴的中心,缓慢匀速地扳动丝杆。在轴承拆卸前,应将轴承用清洗剂洗干净,检查它是否损坏,有无必要更换。 (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装配 1、装配步骤 (1)用压缩空气吹净电动机内部灰尘,检查各部零件的完整性,清洗油污,并直观检查绕组有无变色、焦化、脱落或擦伤 ;检查线圈是否松动、接头有无脱焊,如有上述现象该电机就需另做处理。 (2)装配异步电动机的步骤与拆卸相反。装配前要检查定子内污物,锈是否清除,止口有无损坏伤,装配时应将各部件按标记复位,轴承应加适量润滑脂并检查轴承盖配合是否合适。 2、主要部件的装配方法 轴承装配可采用热套法和冷装配法。 图2.1-11 轴承的装配a)b) 轴 承不能放在槽底火炉 轴承应吊在油中火炉 (1)冷装配法 在干净的轴颈上抹一层溥溥的全损耗系统用油。把轴承套上,按图2.1-11a 所示方法用一根内径略大于轴颈直径、外径略大于轴承内圈外径的铁管,将铁管的一端顶在轴承的内圈上,用锤子敲打铁管的另一端,将轴承敲进去。最好是用压床压入。 (2)热套法 如轴承配合较紧,为了避免把轴承内环胀裂或损伤配合面,可采用热套法。将轴承放在油锅里(或油槽里)加热,油的温度保持在100℃左右,轴承必须浸没在油中,又不能与锅底接触,可用铁丝将轴承吊起并架空(见图2.1-11b ),要均匀加热,浸入30~40min 后,把轴承取出,趁热迅速将轴承一直推到轴颈。 (三)装配后的检验 1、一般检查 检杳电动机的转子转动是否轻便灵活,如转子转动比较沉重,可用纯铜棒轻敲端盖,同时调整端盖紧固螺栓的松紧程度,使之转动灵活。检查绕线转子电动机的刷握位置是否正确,电刷与集电环接触足否良好,电刷在刷握内是否卡死,弹簧压力是否均匀等。 2、绝缘电阻检查 检杳电动机的绝缘电阻,用兆欧表摇测电动机定子绕组中相与相之间、各相对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对于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还应检查各相转子绕组间及对地间的绝缘电阻。额定电压为 380V 图2.1-10 用拉具拆卸电动机轴承

电感线圈计算公式

加载其电感量按下式计算:线圈公式 阻抗(ohm) = 2 * 3.14159 * F(工作频率) * 电感量(mH),设定需用360ohm 阻抗,因此: 电感量(mH) = 阻抗(ohm) ÷(2*3.14159) ÷F (工作频率) = 360 ÷(2*3.14159) ÷7.06 = 8.116mH 据此可以算出绕线圈数: 圈数= [电感量* { ( 18*圈直径(吋)) + ( 40 * 圈长(吋))}] ÷圈直径(吋) 圈数= [8.116 * {(18*2.047) + (40*3.74)}] ÷2.047 = 19 圈 空心电感计算公式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684 文章录入:zhaizl 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0.08D.D.N.N)/(3D+9W+10H) D------线圈直径 N------线圈匝数 d-----线径 H----线圈高度 W----线圈宽度 单位分别为毫米和mH。。 空心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 l=(0.01*D*N*N)/(L/D+0.44) 线圈电感量l单位: 微亨 线圈直径D单位: cm 线圈匝数N单位: 匝 线圈长度L单位: cm 频率电感电容计算公式: l=25330.3/[(f0*f0)*c] 工作频率: f0 单位:MHZ 本题f0=125KHZ=0.125 谐振电容: c 单位:PF 本题建义c=500...1000pf 可自行先决定,或由Q 值决定 谐振电感: l 单位: 微亨 线圈电感的计算公式 作者:线圈电感的计算公式转贴自:转载点击数:299 1。针对环行CORE,有以下公式可利用: (IRON) L=N2.AL L= 电感值(H) H-DC=0.4πNI / l N= 线圈匝数(圈) AL= 感应系数 H-DC=直流磁化力I= 通过电流(A)

各种电抗器的计算公式

各种电抗器的计算公式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各种电抗器的计算公式 加载其电感量按下式计算:线圈公式 阻抗(ohm) = 2 * * F(工作频率) * 电感量(mH),设定需用 360ohm 阻抗,因此:电感量(mH) = 阻抗 (ohm) ÷ (2* ÷ F (工作频率) = 360 ÷ (2* ÷ = 据此可以算出绕线圈数: 圈数 = [电感量* { ( 18*圈直径(寸)) + ( 40 * 圈长(寸))}] ÷圈直径 (寸) 圈数 = [ * {(18* + (40*}] ÷ = 19 圈 空心电感计算公式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684 文章录入: zhaizl 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 D------线圈直径 N------线圈匝数 d-----线径 H----线圈高度 W----线圈宽度 单位分别为毫米和mH。。 空心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 l=*D*N*N)/(L/D+ 线圈电感量 l单位: 微亨 线圈直径 D单位: cm 线圈匝数 N单位: 匝 线圈长度 L单位: cm 频率电感电容计算公式: l=[(f0*f0)*c] 工作频率: f0 单位:MHZ 本题f0=125KHZ= 谐振电容: c 单位 F 本题建义c=500...1000pf 可自行先决定,或由Q值决定 谐振电感: l 单位: 微亨 线圈电感的计算公式 1。针对环行CORE,有以下公式可利用: (IRON) L=N2.AL L= 电感值(H) H-DC=πNI / l N= 线圈匝数(圈) AL= 感应系数 H-DC=直流磁化力 I= 通过电流(A) l= 磁路长度(cm) l及AL值大小,可参照Micrometal对照表。例如: 以T50-52材,线圈5圈半,其L值为T50-52(表示OD为英寸),经查表其AL值约为33nH L=33.2=≒1μH 当流过10A电流时,其L值变化可由l=(查表) H-DC=πNI / l = ×××10 / = (查表后) 即可了解L值下降程度(μi%) 2。介绍一个经验公式 L=(k*μ0*μs*N2*S)/l 其中

电感线圈匝数的计算公式

电感线圈匝数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N=0.4(l/d)开次方。N一匝数,L一绝对单位,luH=10立方。d-线圈平均直径(Cm) 。 例如,绕制L=0.04uH的电感线圈,取平均直径d= 0.8cm,则匝数N=3匝。在计算取值时匝数N取略大一些。这样制作后的电感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 制作方法:采用并排密绕,选用直径0.5-1.5mm的漆包线,线圈直径根据实际要求取值,最后脱胎而成。 第一批加载其电感量按下式计算:线圈公式 阻抗(ohm) = 2 * 3.14159 * F(工作频率) * 电感量(mH),设定需用360ohm 阻抗,因此: 电感量(mH) = 阻抗(ohm) ÷ (2*3.14159) ÷ F (工作频率) = 360 ÷ (2*3.14159) ÷7.06 = 8.116mH 据此可以算出绕线圈数: 圈数= [电感量* { ( 18*圈直径(吋)) + ( 40 * 圈长(吋))}] ÷圈直径(吋) 圈数= [8.116 * {(18*2.047) + (40*3.74)}] ÷ 2.047 = 19 圈 空心电感计算公式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684 文章录入:zhaizl 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0.08D.D.N.N)/(3D+9W+10H) D------线圈直径 N------线圈匝数 d-----线径 H----线圈高度 W----线圈宽度 单位分别为毫米和mH。。 空心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 l=(0.01*D*N*N)/(L/D+0.44) 线圈电感量l单位: 微亨 线圈直径D单位: cm 线圈匝数N单位: 匝 线圈长度L单位: cm 频率电感电容计算公式: l=25330.3/[(f0*f0)*c] 工作频率: f0 单位:MHZ 本题f0=125KHZ=0.125 谐振电容: c 单位:PF 本题建义c=500...1000pf 可自行先决定,或由Q 值决定

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交流电机分异步电机和同步电机两大类。异步电机一般作电动机使用,拖动各种生产机械作功。同步电机分分为同步发电机和同步电动机两类。根据使用电源不同,异步电机可分为三相和单相两种型式。 一、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 三相异步电动机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因转子结构不同又可分为三相笼型和绕线式电机。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 定子主要由定子铁心、定子绕组和机座三部分组成。定子的作用是通入三相对称交流电后产生旋转磁场以驱动转子旋转。定子铁心是电动机磁路的一部分,为减少铁心损耗,一般由0.35~0.5mm厚的导磁性能较好的硅钢片叠成圆筒形状,安装在机座内。定子绕组是电动机的电路部分,安嵌安在定子铁心的内圆槽内。定子绕组分单层和双层两种。一般小型异步电机采用单层绕组。大中型异步电动机采用双层绕组。机座是电动机的外壳和支架,用来固定和支撑定子铁心和端盖。 电机的定子绕组一般采用漆包线绕制而成,分三组分布在定子铁心槽内(每组间隔120O),构成对称的三相绕组。三相绕组有6个出线端,其首尾分别用U1、U2;V1、V2;W1、W2表示,连接在电机机壳上的接线盒中,一般3KW以下的电机采用星形接法(Y接),3KW以上的电机采用三角形接法(△接)。当通入电机定子的三相交流电相序改变后,因定子的旋转磁场方向改变,所以电机的转子旋转方向也改变。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 转子主要由转子铁心、转子绕组和转轴三部分组成。转子的作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形成电磁转矩,实现机电能量的转换,从而带动负载机械转动。转子铁心和定子、气隙一起构成电动机的磁路部分。转子铁心也用硅钢片叠压而成,压装在转轴上。气隙是电动机磁路的一部分,它是决定电动机运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气隙过大将会使励磁电流增大,功率因数降低,电动机的性能变坏;气隙过小,则会使运行时转子铁心和定子铁心发生碰撞。一般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气隙为0.2~1.0mm,大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气隙为1.0~1.5mm。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绕组结构型式不同,可分为笼型转子和绕线转子两种。笼型转子绕组由嵌在转子铁心槽内的裸导条(铜条或铝条)组成。导条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短接的端环上,形成一个整体。如去掉转子铁心,整个绕组的外形就像一个笼子,由此而得名。中小型电动机的笼型转子一般都采用铸铝转子,即把熔化了的铝浇铸在转子槽内而形成笼型。大型电动机采用铜导条;绕线转子绕组与定子绕组相似,由嵌放在转子铁心槽内的三相对称绕组构成,绕组作星形形联结,三个绕组的尾端连结在一起,三个首端分别接在固定在转轴上且彼此绝缘的三个铜制集电环上,通过电刷与外电路的可变电阻相连,用于起动或调速。 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 每台电动机上都有一块铭牌,上面标注了电动机的额定值和基本技术数据。铭牌上的额定值与有关技术数据是正确选择、使用和检修电动机的依据。下面对铭牌中和各数据加以说明: 型号异步电动机的型号主要包括产品代号、设计序号、规格代号和特

电机的装配过程教学

电机的装配过程教学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①检查轴承质量是否合格,用机油清洗轴承,并加适当润滑脂。安装时标号必须向外,以便以后更换时核查轴承型号。 ②安装时可采用冷套和热套两种方法。 a.冷套法:把轴承套到轴上,用一段铁管,一端对准轴颈,顶在轴承的内圈上,用手锤敲打另一端,缓慢地敲入,方法如图3—21所示。 b.热套法:轴承可放在温度为80°C~100°C的变压器油中,加热20~40min。趁热迅速把轴承一直推到轴肩,冷却后自动收缩套紧。在加热中应注意温度不能太高,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轴承退火;轴承应放在网孔架上,不与油箱底或箱壁接触;轴承受热要均匀。 (3)装配端盖。 ①后端盖的装配。将轴伸端朝下垂直放置,在其端面上垫上木板,将后端盖套在后轴承上,用木锤敲打,如图3—22所示。把后端盖敲进去后,装轴承外盖。注意紧固内外轴承盖螺栓时,要同时拧紧,不能先拧紧一个,再拧紧另一个。 图3—22后端盖的装配 图3—21用冷套法安装轴承 ②前端盖的装配。将前端盖对准机座标记,用木锤均匀敲击端盖四周,不可单边着力。在拧上端盖的紧固螺栓时,也要四周均匀用力,按对角线上下左右逐步拧紧,不能先拧紧一个,再拧紧另一个,不然会造成耳攀断裂和转子同心度不良。在装前轴承外端盖时,先在外轴承盖孔内插入一根螺栓,一只手顶住螺栓,另一只手慢慢转动转轴,轴承内盖也随之转动,当手感觉到外盖螺孔对齐时,就可以将螺栓拧入内轴承盖的螺孔内。方法如图3-23所示。 (4)装配后的机械性能检查。 ①所有紧固螺丝是否拧紧; ②轴承内是否有杂声; ③转子是否灵活,无扫膛、无松动; ④轴伸径向偏摆是否超过允许值。 2.电机装配后的电气检查与试验(学生参与、现 场教学) (1)直流电阻的测定。测量目的是检验定子绕 组在装配过程中是否造成线头断裂、松动、绝缘 不良等现象。具体方法是测三相绕组的直流电阻 是否平衡,要求误差不超过平均值的4%。根据电动机功率大小、绕组的直流电阻可分为高电阻(10Ω以上)和低电阻。高电阻图3—23前端盖的装 配

电机绕组下线

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班级:电气10-2 姓名文鹏 学号:10034020231 指导老师:杨柏松

一实训目的 1.本次实训为电机绕组实训,通过实训能够进一步的了解电动机的结构组成。 2 通过本次的电机实训,能够更深入的了解电机的运行原理,会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 子绕组进行正确的三角形或者星型连接。 3.加深理解三相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并且能够锻炼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4.促进理论学习,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初步的基础知识。 二异步电机的基础理论 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种类很多,但各类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它们都由定子和转子这两大基本部分组成。图2.1.1所示为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结构图。 图2.1.1 封闭式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结构图 1—轴承;2—前端盖;3—转轴;4—接线盒;5—吊环;6—定子铁心; 7—转子;8—定子绕组;9—机座;10—后端盖;11—风罩;12—风扇 (一)定子和转子 (1)转子铁心 是用0.5mm厚的硅钢片叠压而成,套在转轴上,作用和定子铁心相同,一方面作为电动机磁路的一部分,一方面用来安放转子绕组。 (2)转子绕组 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绕组分为绕线形与笼形两种,由此分为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与笼形异步电动机。 ①绕线形绕组 与定子绕组一样也是一个三相绕组,一般接成星形,三相引出线分别接到转轴上的三个与转轴绝缘的集电环上,通过电刷装置与外电路相连,这就有可能在转子电路中串接电阻或电动势以改善电动机的运行性能,见图2.1.2:

1—集电环;2—电刷;3—变阻器 图2.1.2 绕线形转子与外加变阻器的连接 ②笼形绕组 在转子铁心的每一个槽中插入一根铜条,在铜条两端各用一个铜环(称为端环)把导条连接起来,称为铜排转子,如图2.1,3所示。也可用铸铝的方法,把转子导条和端环风扇叶片用铝液一次浇铸而成,称为铸铝转子,如图2.1.4所示。100kW以下的异步电动机一般采用铸铝转子。 2.1.3铜排转子 2.1.4铸铝转子 2)定子。定子是用来产生旋转磁场的部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主要由机座、定子铁芯、定子绕组三部分组成。 机座是由铸铁或铸钢制成,在机座内装有定子铁芯,铁芯是由互相绝缘的硅钢片叠成。铁芯的内圆周表面冲有均匀分布的平行槽,在槽中放置了对称的三相绕组。 ①定子铁芯:定子铁芯是电动机磁路的一部分,由相互绝缘的厚度为0.5mm的硅钢片叠压而成。定子铁芯硅钢片的内圆上冲有均匀分布的槽,槽内嵌放定子绕组,定子铁芯结构和铁芯片形状如图2.1.5所示。 图2.1.5定子铁芯结构和铁芯片形状 ②定子绕组:定子绕组是电动机的电路部分,由三相对称绕组组成。定子绕组一般采用聚酯漆包圆铜线或双玻璃丝包扁铜线绕制,按照一定的空间角度依次嵌入定子铁芯槽内,绕组与铁芯之间垫放绝缘材料,使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共有六个引线端,固定在接线盒内的接线柱上,按现行国家标准规定,U1、V1、W1表示各相绕组的始端(首端),U2、V2、W2表示末端。旧标准

电感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

电感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 电感量按下式计算:线圈公式 阻抗(ohm)=2*3.14159*F(工作频率)*电感量(mH),设定需用360ohm阻抗,因此:电感量(mH)=阻抗(ohm)÷(2*3.14159)÷F(工作频率)=360÷(2*3.14159)÷7.06=8.116mH 据此可以算出绕线圈数: 圈数=[电感量*{(18*圈直径(吋))+(40*圈长(吋))}]÷圈直径(吋) 圈数=[8.116*{(18*2.047)+(40*3.74)}]÷2.047=19圈 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0.08D.D.N.N)/(3D+9W+10H) D------线圈直径 N------线圈匝数 d-----线径 H----线圈高度 W----线圈宽度 单位分别为毫米和mH。。 空心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 l=(0.01*D*N*N)/(L/D+0.44) 线圈电感量l单位:微亨 线圈直径D单位:cm 线圈匝数N单位:匝 线圈长度L单位:cm 频率电感电容计算公式: l=25330.3/[(f0*f0)*c] 工作频率:f0单位:MHZ本题f0=125KHZ=0.125 谐振电容:c单位:PF本题建义c=500...1000pf可自行先决定,或由Q 值决定 谐振电感:l单位:微亨 线圈电感的计算公式 1。针对环行CORE,有以下公式可利用:(IRON) L=N2.ALL=电感值(H) H-DC=0.4πNI/lN=线圈匝数(圈) AL=感应系数 H-DC=直流磁化力I=通过电流(A)

l=磁路长度(cm) l及AL值大小,可参照Microl对照表。例如:以T50-52材,线圈5圈半,其L值为T50-52(表示OD为0.5英吋),经查表其AL值约为33nH L=33.(5.5)2=998.25nH≒1μH 当流过10A电流时,其L值变化可由l=3.74(查表) H-DC=0.4πNI/l=0.4×3.14×5.5×10/3.74=18.47(查表后) 即可了解L值下降程度(μi%) 2。介绍一个经验公式 L=(k*μ0*μs*N2*S)/l 其中 μ0为真空磁导率=4π*10(-7)。(10的负七次方) μs为线圈内部磁芯的相对磁导率,空心线圈时μs=1 N2为线圈圈数的平方 S线圈的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l线圈的长度,单位为米 k系数,取决于线圈的半径(R)与长度(l)的比值。 计算出的电感量的单位为亨利。

电感线圈匝数的计算公式

电感线圈匝数的计算公式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电感线圈匝数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N=(l/d)开次方。N一匝数,L一绝对单位,luH=10立方。d-线圈平均直径(Cm)。 例如,绕制L=的电感线圈,取平均直径d=,则匝数N=3匝。在计算取值时匝数N取略大一些。这样制作后的电感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 制作方法:采用并排密绕,选用直径-的漆包线,线圈直径根据实际要求取值,最后脱胎而成。 第一批加载其电感量按下式计算:线圈公式 阻抗(ohm)=2**F(工作频率)*电感量(mH),设定需用360ohm阻抗,因此: 电感量(mH)=阻抗(ohm)÷(2*÷F(工作频率)=360÷(2*÷= 据此可以算出绕线圈数: 圈数=[电感量*{(18*圈直径(寸))+(40*圈长(寸))}]÷圈直径(寸) 圈数=[*{(18*+(40*}]÷=19圈 空心电感计算公式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684文章录入:zhaizl 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 D------线圈直径 N------线圈匝数 d-----线径 H----线圈高度 W----线圈宽度 单位分别为毫米和mH。。 空心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

l=*D*N*N)/(L/D+ 线圈电感量l单位:微亨 线圈直径D单位:cm 线圈匝数N单位:匝 线圈长度L单位:cm 频率电感电容计算公式: l=[(f0*f0)*c] 工作频率:f0单位:MHZ本题f0=125KHZ= 谐振电容:c单位:PF本题建义c=500...1000pf可自行先决定,或由Q 值决定 谐振电感:l单位:微亨 线圈电感的计算公式 作者:线圈电感的计算公式转贴自:转载点击数:299 1。针对环行CORE,有以下公式可利用:(IRON) L=N2.ALL=电感值(H) H-DC=πNI/lN=线圈匝数(圈) AL=感应系数 H-DC=直流磁化力I=通过电流(A) l=磁路长度(cm) l及AL值大小,可参照Microl对照表。例如:以T50-52材,线圈5圈半,其L值为T50-52(表示OD为英寸),经查表其AL值约为33nH L=33.2=≒1μH 当流过10A电流时,其L值变化可由l=(查表)

电感和电容的计算

当线圈通过电流后,在线圈中形成磁场感应,感应磁场又会产生感应电流来抵制通过线圈中的电流。我们把这种电流与线圈的相互作用关系称其为电的感抗,也就是电感。电容(或电容量,Capacitance)指的是在给定电位差下的电荷储藏量。 加载其电感量按下式计算:线圈公式 阻抗(ohm) = 2 * 3.14159 * F(工作频率) * 电感量(mH),设定需用360ohm 阻抗,因此: 电感量(mH) = 阻抗(ohm) ÷ (2*3.14159) ÷ F (工作频率) = 360 ÷ (2*3.14159) ÷ 7.06 = 8.116mH 据此可以算出绕线圈数: 圈数= [电感量* { ( 18*圈直径(吋)) + ( 40 * 圈长(吋))}] ÷圈直径(吋) 圈数= [8.116 * {(18*2.047) + (40*3.74)}] ÷ 2.047 = 19 圈 电容功率计算公式: P=1/2 * C * V2 * F 电感功率计算公式: P=1/2 * L * I2 * F 电容上携带的能量(焦耳),是二分之一乘以电容量(法拉)再乘以电容电压(伏特)的平方。 硅芯片功率的计算存在一个公式:功率=C(寄生电容)*F(频率)*V2(工作电压的平方)。对于同一种核心而言,C(寄生电容)是一个常数,所以硅芯片功率跟频率成正比,跟工作电压的平方也成正比 1法拉5V的电容携带的能量为12.5焦耳。1焦耳=1瓦每秒 全新1.2伏1.8A时的镍氢充电电池充满后携带的能量为1.2*1.8*3600=7776焦耳。在现在的商业环境条件下,镍氢充电电池和法拉电容的体积能量比为250:1,价格比为1:2。另外电容放电需要特殊的恒压输出调整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