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的情绪依存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第6期2002年12月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f Shandong U n iversity of T echno logy (Social Sciences )V o l .18,N o .6D ec .2002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的情绪依存性

王大伟1 刘永芳2

(11山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山东济南250014;21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上海200062)

[摘 要] 情绪和记忆的关系一直是记忆心理学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记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文章介绍了认知心理学和情绪记忆的关系,回顾了情绪依存性理论和迁移恰当加工说,加深了对场合依存性

记忆的理解,对情绪依存性记忆的本质是内隐的还是外显的作了进一步探讨,并运用情绪理论揭示了认知和

主观情绪经验关系的本质。

[关键词] 情绪依存性;内隐记忆;外显记忆;加工说

[中图分类号]B 84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040(2002)0620102204

[收稿日期]2002207220

[作者简介]王大伟(1978-),男,山东诸城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硕士研究生,从事认知心理学研究。

情绪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比如,婴儿的出生或亲人的丧失等这些事情都搀杂着复杂的情感。一生中对某一事件的记忆可能会燃起我们同样的情绪经历。更确切地说,在完全不同的条件下,经历相同的情绪可能会使我们不可预料地回想起某些特殊事件。情绪和记忆的密切关系给我们提出了几个有趣的问题:情绪和记忆怎样互相影响?在什么条件下情绪怎样引发对先前事件的回忆?掺有其他环境线索(比如,特殊的香味)的情绪怎样使我们想起先前的经历?情绪在这里可能作为一种提取线索影响着记忆,这一研究以前主要集中在外显记忆方面,比如回忆和再认等。外显记忆所涉及的只是被试明确地意识到的,并且能够直接提取出来的信息,[1]而近来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即内隐记忆的研究成为热点,这扩大了我们理解情绪和记忆关系的范围。

一、认知心理学和情绪记忆

许多心理学家很早就提出研究认知和情绪的关系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客观的测量工具,使他们的研究陷于了困境。后来Gardner 把情绪作为认知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他们

将其复杂化了。[2]认知心理学家M andler 在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指出情绪首先是一种特殊的内部

状态体验,其次与一种关联信息的特殊情绪装置(包括词汇、语法和概念知识等)相联系。针对这一观点,心理学家用两种方法对此展开研究:一种主要集中在情绪计划的影响上。这一方法主要是指个体倾向于回忆与当前的情绪具有一致性的信息,即情绪一致性记忆。Gilligan 和M on teiro 对此展开了深入地研究,提出了他们的经典实验。在实验中要求两组被试分别阅读两个人的故事,一个是高兴的,另一个是悲伤的。然后用催眠暗示法引导被试在阅读故事时也感到高兴或悲伤。当被试情绪稳定时,让他们自由回忆该故事。阅读故事过程中,感到悲伤的被试会带有悲伤主人公的特征,回忆更多的是关于他们悲伤的事件,而感到高兴的被试更多带有高兴主人公的特性,记住的是他们最高兴的事情;另一研究集中在情绪记忆效果和状态依存性上。在该研究中,个体的记忆主要依赖于当前的情绪,情绪在事件的编码以及

2

01

对过去事件的提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情绪依存性记忆非常明显。

二、情绪依存性记忆是否存在

1970年以前对情绪依存性记忆几乎没有研究。Bow er以后,Gilligan和M on teiro通过催眠暗示法对其进行了研究,表明情绪依存性记忆是一种可靠的现象,并推论情绪生成的特殊场合可能会影响随后信息的提取。在后来的几年里,研究者发现用同样的方法证明情绪的依存性有很大的困难,几乎找不到证据。Bow er和M ayer对此也作了评论,认为虽然这反复无常的现象令人迷惑,但实际上每一个理论家都认为记忆的场合依存效应已预示了情绪依存性的存在。[3]场合依存记忆主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1)研究任务和记忆测验要在场合相关过程中完成,特殊的过程依靠的场合不同。(2)场合可能通过重建过程影响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的成绩,场合依存性在特殊、可靠的记忆线索缺少的条件下更明显。B adde2 ley的关系联想概念、T u lving的编码特殊性原则、M o rris和F rank的迁移恰当加工理论(加工说)都充分预示了情绪依存性记忆的存在。如果情绪依存性记忆真的存在并且不是外显的,那么它会在什么条件下出现呢?

三、相关情绪加工理论

为了充分了解情绪依存性记忆存在的条件,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假设:情绪对记忆的影响同呈现给被试的任务相关。

早在1977年,M o rris就介绍了迁移恰当加工理论(TA P),该理论认为如果记忆测验所要求的加工过程与学习时的编码加工相似或重叠,则可以提高测验成绩,否则成绩会相对较差。[4]这与T u lving的“提取与编码一致性原则”类似。运用TA P理论主要是来理解情绪和记忆的交互作用,尤其是情绪依存性记忆,更重要的是鉴别情绪相关过程或情绪影响的认知操作以及在编码和提取任务中的应用。通过这一描述,情绪依存性效应很明显是指在编码阶段情绪影响了认知操作,同样,情绪在提取阶段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影响该操作。对此有人会问:到底是什么组成了相关情绪的加工过程?[5]一种解释是Bow er在1987年提出的,他认为仅仅情绪和目标事件接近并不能使情绪线索和项目匹配,只有当被试觉察到这一事件时,才能引起当前的情绪状态。随后Fernandez和Glenberg的环境场合记忆或位置依存记忆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在他们的研究中,如果被试没有意识到环境是引发事件的一个线索,那么经历一个特殊环境(比如,教室)的事件是不可能同该线索相匹配的。所以Bow er的解释充分显示了情绪依存记忆存在的合理性;另一种解释是E rich和M etcalfe在1989年提供的,[6]他们认为如果通过内隐操作(比如,推理、想象或解释)生成的事件比由外部资源加工生成的事件与当前的情绪联系更紧密,那么事件的编码和提取场合间情绪的变换就会更有益于对内隐事件的记忆,但不利于对外显事件的记忆。同该观点相联系的词汇联想、叙述性建构和人际关系的评估通常是在情绪一致的条件下完成的,并且依赖内隐生成效应的保持力测验(如,自由回忆)比外部线索测验(如,线索回忆、再认记忆等)更能揭示情绪依存性效应。他们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证实了这一假设,这些研究的过程与Slam ecka和Graf的著名的研究——记忆的生成效应原理相似。即被试要先阅读一个目标项目,并且要与一个类别名相匹配(例如,稀有金属:Silver——go ld),或在事先准备好开头字母的测验中生成相同的项目(例如,稀有金属:Silver——g)。通过这种方式,记忆和相同项目的评定主要同它的资源(内隐——生成条件或外显——阅读条件)相联系。

该实验采取2×2×2×2混合设计,在编码阶段每个被试在经历了愉悦和不愉悦两个维度的情绪状态后,阅读16个目标项目和16个其他项目。在提取阶段,也就是编码的2天后,被试要接受两个保持力的测验:首先是自由回忆,其次是旧—新再认记忆。被试做这些测验都是在同样的情绪中,阅读或生成目标项目。通过实验发现:(1)生成项目的再认机率比阅读项目要高。(2)匹配情绪下的被试要比没有匹配的被试再认的项目多。(3)匹配情绪下生成项目的优点要比没有匹配情绪的阅读项目多。(4)以前对回忆事件的研究,无论在生成或阅读项目的再认中都没发现情绪依存性。其后E rich和M etcalfe做了三个实验,得到的结果同上述实验基本相同。通过以上实验,发现在内隐记忆过程中的生成性事件比来自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