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与无意识记、意义识记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记忆心理学考研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记忆心理学考研名词解释

记忆记忆(memory):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

识记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特点及其相互联系,它的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即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再现则为暂时联系的再活跃。

通过识记和保持可积累知识经验。

通过再现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

各人记忆的快慢和准确、牢固、灵活的程度,可能随其记忆的目的和任务、对记忆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而异;各人记忆的内容则随其观点、兴趣、生活经验而转移,对同一事物的记忆,各人所牢记的广度和深度也往往不同。

识记(memorization):反复认识某一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

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点以及其间的联系,从而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是记忆的开端环节。

从有无预定目的和任务来看,可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从识记材料的性质以及对材料是否理解来看,又可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在一般情况下,识记的主要规律是:(1)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

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

在有意识记中,记忆任务越明确具体,效果越好。

(2)任务的久暂也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识记任务越持久,记忆效果越好。

(3)识记材料变成直接操作或活动对象,效果会更好。

(4)识记所需时间,往往随材料的数量增加而增加,增加的时间量要比材料数量大得多。

识记效果依赖于材料的性质。

一般说来,意义材料优于无意义的材料;形象材料要优于抽象材料;课文优于难句。

随意识记(voluntary memorizing):亦称“有意识记”。

与“不随意识记”相对。

个体在识记目的明确,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并借助一定意志努力的情况下发生的识记。

进行随意识记时,个体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把注意力专注在识记对象上,是一种艰苦的智力劳动。

其效果远优于不随意识记,在个体掌握系统知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不随意识记(involuntary memorizing):亦称“无意识记”。

与“随意识记”相对。

个体在没有识记目的,不使用任何识记方法,也不需要意志努力情况下发生的识记。

普心第六章

普心第六章

第六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记忆1.定义: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或者说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回忆和再认)三个基本过程 (三个环节)。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2. 记忆的作用❶记忆与其它认识过程密切联系人们的一切活动,从简单的感知,到复杂的学习和思维,都必须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

❷记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没有记忆,我们的心理活动永远停留在婴儿的水平。

”记忆联接着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没有记忆,就没有现代的人类文明。

它避免了不必要的探索过程。

二、记忆的分类(一)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1.内隐记忆: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个体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产生影响的记忆,又称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2.外显记忆:是在意识的控制下,个体提取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产生影响的记忆,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补充资料:内隐记忆简介是近30多年来形成的新的记忆研究领域。

20世纪60年代,有人(Warrington & Weiskrantz,1974)发现遗忘病人虽然不能回忆刚学过的词,但利用一些特殊的测验任务却发现这些词仍对病人的测验成绩有影响。

……,这表明,被试存在着一种自动的、不需要意识参与的记忆。

其特点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种记忆,也没有有意识地去提取它,但它却确确实实地在特定的作业中表现出来了。

这就是内隐记忆,即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

(二)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1.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的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也叫事实记忆。

2.程序性记忆: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也叫技能记忆。

(三)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1.情景记忆: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与个人亲身经历分不开,不够稳定,也不够准确。

2.语义记忆: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

也叫词语逻辑记忆。

与特定的时间、地点无关,比较稳定。

(四)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记忆的三个阶段或三个系统)1. 感觉记忆(0.25—4秒)2. 短时记忆(5秒—1分钟)3. 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三、记忆结构及其加工过程记忆结构由三个子系统构成: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记忆_毙考题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记忆_毙考题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记忆第七章记忆一、记忆概述健忘20秒:亨利.古斯塔夫.莫莱森(H.M)(一)记忆的含义记忆是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编码是人类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相当于记忆中记的阶段。

在记忆的过程,编码有不同的层次或水平,主要有视觉的、听觉的和语义的编码,不同的编码方式对记忆有不同的影响。

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的头脑中。

知识的存储有时也叫知识的表征,它可以是实物的图像,也可以是一系列概念或命题。

提取是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后一个阶段,相当于记忆中忆的阶段。

再认和回忆是提取的基本形式。

记忆好坏是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的。

(二)记忆的过程从传统心理学来讲,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环节-记忆过程。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讲,记忆包括编码、储存和提取三个环节-对应心理过程。

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可以表现为回忆,也可以表现为再认。

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叫回忆,又叫再现;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有一种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这个过程叫再认。

记忆过程的这三个环节,也可以说编码、储存和提取这三个环节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记忆的种类1. 记忆按信息保持时间和编码方式分为: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1)情景记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

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容易受到干扰,记忆不够稳定。

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去过的地方。

(2)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不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提取也比较容易。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就是
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编码:人体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存在不同的层次或水平。 存储: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等以
一定的形式保存在人脑中。是编码和提取的中间过程。
(精细复述)
因此需要记忆的参与; 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人的动作技能、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都必须依靠记忆,才会有经验的累计。 人的记忆联系着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学习、工作
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三、记忆的分类
(一)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长短进行的划分。 信息进入感觉记忆,引起个体注意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经过
提取: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回忆和再认是其基 本形式。
记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
①人对外界的信息能主动进行编码; ②人是有选择的接受外部信息; ③记忆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
个体保存经验的方式多种多样。只有在人脑中保存个体经 验的过程才叫记忆。(立传,写日记,写博客)
二、记忆的作用
记忆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关联的: 在知觉、解决复杂问题中,个体的过去经验有重要作用,
语义记忆: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很少收外界因素干 扰,比较稳定。
(三)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 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 影响。
(四)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通常通过语言传 授而一次性获得,提取需要意识的参与。
复述和加工,存储到长时记忆中,以备在需要时被提取出来, 重新进入短时记忆中。

外显与内隐记忆讲解

外显与内隐记忆讲解
• 在内隐记忆测验中,遗忘者患者的 分数与控制组是一致的,内隐记忆 仍然保留,遗忘症病人具有启动效 应。
(三)外显记忆测验
• 外显记忆测验是指要求被试有意识地 回忆在实验的先前阶段所学习过的材 料的测验。
• 主要代表有: 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
(四)内隐记忆测验
• 是完成一些与实验研究中先前经验没有明 确关系也能操作的任务,只专注于完成眼 前作业即可。
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
主要内容
外显与内隐记忆的概念 外显记忆的研究方法 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联系与区别
一、外显与内隐记忆的概念
(一)概念
• 外显记忆是指当个体需要有意识或主 动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 所表现出来的记忆。
• 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参与或有 意识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 对当前认为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 忆。
• 结果:
• 不同定向任务对再认有不同作用(深层加 工优于浅层加工,达到显著水平)。
• 但是不同的呈现方式对再认的作用是类似 的(两种呈现方式的结果无显著差异)。
• 显示了两种测验任务(再认与残词补全) 的非交叉双重分离。
③ 交叉的双重分离
• 指某一自变量对测验任务A和B存在相反方 向的影响。S1和S2是某自变量的2个水平, 若TA(S1)>TB(S2),则TB(S1)<TA(S2)
(二)概念提出
• 1970年,沃灵顿和魏斯克兰茨用不同 方式对遗忘症患者的记忆测验。先让 遗忘症患者和控制组(无脑损伤患者) 学习24个词的词表,然后用不同方式 对他们的记忆情况进行测量。
• 外显的自由回忆、再认测验 • 内隐的残词补全、模糊词辨认测验
实验结果
• 实验结果:
• 外显记忆测验中,遗忘者患者比控 制组被试回忆出的项目要少得多。

研究内隐记忆的存在和和外隐记忆的区别

研究内隐记忆的存在和和外隐记忆的区别

验证内隐记忆的存在和与外显记忆的区别引言:内隐记忆是指我们人在无意识参与的作用下,过去经验对现在当前任务所产生影响的现象。

心理学对于记忆的研究一直以来都依赖于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测验。

这些测验都被认为是测量外显记忆的。

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过去的研究都一直集中于对外显记忆的研究,然而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重视对内隐记忆的研究。

内隐记忆指人们不能回忆其本身但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

其操作定义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或外显的回忆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的信息的无意识提取。

与外显记忆相比,内隐记忆具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它的储存容量很大,研究发现,再认测验的成绩随学习的合成词数目的增加而下降,而知觉辨认成绩不受先前学习项目数的影响。

说明内隐记忆容量大贮存密度高内隐记忆的保存时间长。

目前,研究内隐记忆的实验范式主要有两种:任务分离范式和过程分离范式。

任务分离范式是由心理学家Tulving于1983 年首先提出来的。

任务分离范式通过改变测验指导语,造成两种记忆任务(间接测验与直接测验),通过考察这两种记忆测验成绩间的关系来确定是否出现分离,其目标是通过实验性分离现象来揭示不同记忆任务的底层系统或加工机制。

Schacter等人在1980年进行了一个实验研究。

首先让被试阅读一些单词,例如:assassin,octopus,avocado,mystery,sheriff,climate。

一小时后,再做两次实验:首先是再认测验,被试不会有任何困难;其次是补笔测验,向被试呈现一些有字母残缺的单词,要求尽可能地将残缺字母填补上。

在这次测验中,被试对其中的两个残缺单词很难做出正确解答,即chipmunk和bogeyman;而对其它单词就很容易了。

这是因为在一小时以前见过octopus和climate这两个词。

这种记忆被称为启动效应(primin geffect)。

内隐记忆在以下几个方面与外显记忆有明显的差别

内隐记忆在以下几个方面与外显记忆有明显的差别

内隐记忆在以下几个方面与外显记忆有明显的差别。

1.保持时间。

在保持的时间上,内隐记忆要明显的长于外显记忆。

2.干扰形式。

内隐记忆不容易受外在刺激的干扰,而外显记忆容易在干扰后发生遗忘。

3.记忆负荷。

外显记忆在记忆的项目增多的时候会导致记忆数量和准确性的下降,而内隐记忆不受这种影响。

4.加工深度。

加工深度越深,外显记忆越好。

内隐记忆不存在这种情况。

5.呈现形式。

如果一个项目用听觉的形式呈现,再用视觉的形式施测,被试的内隐记忆成绩会下降。

但外显记忆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内隐学习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外显学习的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它是有机体通过与环境接触,无目的、自动地获得事件或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

本文将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及特征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内隐学习;不知不觉;教学应用儿童无需系统地学习语词和语法规则,就能不知不觉地就学会说母语;一对夫妻会随着相处时间的不断增长,而不自觉地学会对方说话的语气和神态,因此越来越有“夫妻相”;围棋的新手看大量的棋谱,即使不加点拨,棋艺也会有所长进。

以上这些学习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发生于不知不觉中。

这种不同于传统的有意识、有目的获得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近来引起学术界广泛探讨的内隐学习,它普遍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本文将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及特征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内隐学习的概念国际上,第一篇以“内隐学习”为题目的论文,是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于1967年发表的文章——《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 of Artifical Grammar),在这篇文章中,内隐学习的概念被首次提出[1]。

他在研究中要求规则发现组被试寻找字母串的内在结构,而记忆组被试则记忆所呈现的字母串。

结果发现,被试在评价新字母串是否符合语法时,规则发现组反而不如记忆组的表现好。

Reber据此认为记忆组对复杂材料进行了内隐学习,这种无意识获得复杂信息的加工过程至少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优于外显加工。

大学必修课《普通心理学》记忆

大学必修课《普通心理学》记忆

*
*
(四)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和动作 记忆
1.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是指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记忆所保持的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具有鲜明的“直观”性
,它以表象的形式储存。一般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形象记忆 为主,也存在着某些触觉的形象记忆。
*
*
2.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指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并以亲 身感受和深切体验为形式的记忆。
记忆的目的,也是检查记忆效果的指标。
*
*
二、记忆类型
(一)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参与程度) 1.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 亦称自动记忆,指在无意识状态下,个体已有的经验对当
前任务能自动产生影响的记忆。 内隐记忆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无意识性,提取而并不在
意识记忆信息的过程是否有意识的。
的动作等经验在人脑中的保持。
*
*
(二)记忆环节
“记”主要表现在识记和保持上,“忆”主要表现在再认 和回忆上,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1.识记 识记是个体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具有选择性。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又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Fra bibliotek2.保持
保持:个体通过识记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和存 储过程。
实陈述出来,主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内容、状态、事 物的变化发展的原因等。 涉及“是什么”(what)和“为什么”(why)的知识。
*
*
2.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
程序性记忆是指对具有先后顺序活动的记忆。 它是一种对具体事物操作的记忆,包括知觉技能、运动技
能和认知技能等操作过程的信息。它涉及“如何做”( how to do)的知识,需要经过多次尝试和练习才能获得 ,且难用语言描述和言传。 它通常不需要个人意识的参与,当开始知识学习时,将按 一定程序学习,最初比较困难,但经过反复地按程序进行 ,就会逐渐意识不到其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记忆的分类是心理学部分考察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此部分考察形式主要以事例反选或者概念反选的方式出现,由于部分考生对该知识点理解不到位,以至于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会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

本文在此对其在整个心理学中的知识点做出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把握考点第一步之辨概念:
1.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的参与程度,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2.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可以把它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是指事前没有明确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

由于缺乏目的性,因而识记内容带有偶然性和片断性,缺乏系统性。

有意识记是指有意识记是有明确的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在识记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依靠有意识记。

二、把握考点第二步之明规律:
内隐记忆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无意识性,它经常表现为:人在操作某任务时,在不需要对先前经验进行有意识回忆的情况下,已储存在脑中的经验或信息会在提取和操作中自动起作用,从而影响到作业的绩效。

内隐记忆最初是在遗忘症患者身上发现的,表现为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再认等方面的明显缺陷,但是,他们在残词补全的测验中,完成的状况却接近于正常人。

一般在再学时的节省、阈下编码刺激的作用和启动效应等方面能检验到内隐记忆。

正常人也存在内隐记忆现象,比如知觉辨认、偏好判断、语词认知、技能学习、人脸识别等,都能够找到内隐记忆的痕迹。

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相对,指人在意识的控制下,主动地收集某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

外显记忆是对过去经验的有意识检索和提取的过程,其突出的特点是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有意识性,而不是信息识记过程
的有意识性,即个体能意识到自己正在积极地检索或提取记忆中的信息,从而实现回忆或再认。

外显记忆能够用语言进行比较准确的描述,即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再认等形式表现出来。

经典的记忆研究大都是外显记忆研究。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外显记忆中的经验和信息是存储在一个独立的记忆系统中的,它受到个体信息加工水平的重要影响,尤其是语义加工对外显记忆来说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无意识记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尽管在识记时没有自觉的指向和意图,但是其识记内容仍带有明显选择性。

那些与人的需要和兴趣密切联系的事物或对人具有重要含义、能引起较强情绪反应的事物容易被无意识记。

人对自己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绪操作过的动作,当时虽然没有记住的意图,但事后却能够回忆和再认。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也往往通过无意识记对人发生作用即所谓的“潜移默化”。

由于无意识记缺乏明确的目的性,经常带有偶然性和片面性,但仍具有一定选择性,受到人的知识经验和对象本身特点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那些对人的生活意义重大的事件,能引起人的兴趣和激发人的情绪的事物容易被无意识记。

无意识记虽然对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系统掌握科学知识不能仅仅依靠无意识记,而必须依靠有意识记的参与
有意识记是指人们进行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需要学习者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并努力把注意力和艰苦的智力劳动专注在识记对象上,做到这些主要依靠有意识记。

因此,有意识记比无意识记对人来说更为重要。

许多研究表明,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识记的态度愈认真任务愈明确愈具体,方法愈得当效果就愈好,因此有意识记在系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的作用远优于无意识记。

三、把握考点第三步之析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