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之分型面的选择

注塑模具之分型面的选择
注塑模具之分型面的选择

分型面的选择

分型面为动模与定模的分界面,是取出塑件或浇注系统凝料的面.它的合理选择是塑件能完好成型的条件,不仅关系到塑件的脱模,而且涉及摸具结构与制造成本. 合理的分型面不但能满足制品各方面的性能要求 ,而且使模具结构简单,成本亦会令人中意.选择分型面时有下面一些原则能够遵循:

.分型面应选择在塑件的最大截面处(圖二),否则给脱模和加工带来困难(圖一).此点可讲是选择的首要原则.

图一(無法脫模)图二(順利脫模)

.尽可能地将塑件留在公模侧,因在公模侧设置脱模机构简便易行.

.在安排制件在型腔中方位时,尽量幸免侧向分型或抽芯以利于简化模具结构.

结合以上原则还要综合考虑塑件的尺寸精度、外观质量、使用要求及是否有利于浇注系统特不是浇口的合理安排, 是否有利于排气。

所设计的模具的塑件电话机的

上面板(图示),由图能够看出,不

能将侧面作为分型面,因为那将导

致不合理的模具高度和模腔深度。

关于这一模具,分型面没有太多的选择。它的侧边是有斜度的,

下端面为最大截面,可考虑将整个外观面作为分型面。电话机的上面板外观表面质量的要求专门高,顶杆不能在外观面侧顶出,否则顶出痕迹会阻碍表面质量,因此外观面最好在母模侧成

产品外观图

型。在结构方面,(如图所示)内侧

面有专门多小直径的

BOSS,这些结构宜用顶管(套筒顶

针)成型且便于脱模。那么,这一

部分应在公模侧。如此布置,党制品冷却时,会因收缩作用而包覆在公模仁上,有利于制品滞留在公模一側。依照以上分析,分型面的选择为整个外观面,内部结构在公模侧成型,外观面成型与母模侧(与图二相似)。如此易于脱模,使模具结构相对简化,且分型面有一靠破处可设置浇口亦利于浇注系统的安

内部结构图靠破 BOSS

排。综上,此选择可行。

型腔数目的确定

注射模可设计成一模一腔也可设计成一模多腔。其数目的确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注塑产品的尺寸及结构的复杂性

.塑件的尺寸精度—型腔越多,精度也相对降低。这不仅由于型腔加工精度产差,也由于熔体在模具内流淌不均所致。

.制造难度—多腔模比单腔模的难度大。

.制造成本—多腔模高于单腔模,但不是简单的倍数关系。从塑单件成本中所占的费用比例来看比单腔模低。

.注塑成型的生产效益。从表面上看,多腔模比单腔模高的多,单多腔模所使用的注射极大,每一注射循环期长而维持费用高。

依照以上几方面,一般小尺寸及结构简单的模具适合一模多腔。针对本次所设计的模具,其塑件的外型尺寸为271×217×40(mm)为中型且结构复杂,我选择一模一腔。

注射機的選擇

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指塑料熔体从注射机喷嘴喷出来后达到模腔之前在

模具中所流经的信道,其作用是将熔体从喷嘴平稳快速地引进模腔并在熔体充模和固化定型

过程中将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充分传递到模腔各部它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对制品成型起到决定作用,设计浇系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保证塑料熔体流淌平稳;

②流程尽量短,尽量平直,以减小注射压力和熔体热量的损

失,并缩短充

模时刻;

③防止冲击型芯和崁件;

④防止制品变形翘曲,减轻浇口附近残余应力集中现象;

⑤应与塑料品种相适应;

尽量减少塑料消耗,尽量设置平衡

当塑件上具有於開模方向不同的凸起、凹槽和孔時,模具必須有側向分型或抽芯機構。側抽機構必須在塑件脫模之前完成抽芯動作,還必須在核模過程中讓機構負位。我所設計的模具有三處需要設置側抽機構。

側抽機構的種類专门多,一般分為機動、液動(氣動)以及手動等三大類型。機動式分型與抽芯機構利用注射機的開模運動,並對其方向進行變換後,可將模具側向分型或把側向型芯從製品中抽出。這類機構雖然結構比較複雜,但操作方便,生產效率高,生產中應用最多。液動(氣動)以液壓力或壓縮空氣為動力,適於抽拔側向長型芯,其抽拔力大、抽拔距長,多用於管狀

結構抽芯,但液動或氣動裝置成本較高。鴻準公司大多采纳機動

式。我所設計的模具結構中均采纳機動式側抽機構。下面分別介

紹。

(一)插破側抽機構

此插破處附近有三個小型的

BOSS ,由於他們所在位置的限制,不

能在公模側設置斜銷。這種情況適於

采纳側抽芯機構,而型芯在母模側,在公母模分模之前必須將其抽出,否則將破壞型芯之上的成品部分,這一點公模滑塊是辦不

到的。

因為三板模在脫料板和母模板之間要進行第一次分模,可利用這一相對運動將側芯型抽出,我考慮用母模滑塊來實現。將驅

動桿固圖7.1.1

定在上固定板上,這樣在脫

料板與母模板分離時使滑塊

於驅動桿發生相對運動,將

側芯抽出。

開始考慮采纳較常用的斜撐銷作為驅動桿,但脫料板與母模板分模行程較長且脫料板也有8mm的行程,所設置的驅動軋桿在完成抽芯任務後還要不阻碍分模的繼續進行,與斜撐銷相干涉的模板部分必須逃空(如圖7.1.2示),這樣不僅破壞了模板的強度,而且是斜銷處在較差的受力狀態,另外,由於還必須設置楔緊塊以防止注射是滑塊因受型腔內熔體壓力發生位移及幫

圖7.1.2 圖7.1.3

助滑塊負位,在原設定的模板寬度下難

以設置,因此斜撐銷不可取。改為較適用於這種情況的撥桿作為驅動桿,其形狀如圖 7.1.3 所示。

那麼,此側抽機構由撥桿、滑塊、壓板、固定裝置及定位裝置組成。

1.撥桿的設計

撥桿的抽拔距S

側向型芯從成型位置到不阻碍塑件頂出的脫

模位置的距離為抽拔距。為安全起見,抽拔距應比側孔或側凹的深度大1.5~3mm。此處側孔的深度為5.75 mm,因此抽拔距S=5.75+(1.5~3)=7.25~8.75 mm

撥桿的傾角α

撥桿與開模方向的傾角α是決定撥桿側抽機構工作效率的重要參數,它的大小對撥桿有效工作長度、抽拔距及撥桿的受力情況有決定性的影響。由圖7.1.4 能够看出

L=S/sinα

H=S*ctgα

其中

L—撥桿有效工作長度

圖7.1.4

H—與L對應的有效抽拔高度

從上能够得出,α值越大,L、H值越小,有利於減小注射模的尺寸。

α角的大小不僅影響L、H,還與抽芯時撥桿

所受的彎曲

力、脫模力有關(如圖7.1.5 )

Fw=Ft/cosα

Fk=Ft*tgα

其中

Fw—撥桿所受的彎曲力

Ft—所需的脫模力

Fk—所需的開模力

從以上公式能够看出,α值增大,Fw 、Fk值都隨之增大,對撥桿和塑模的強度與剛度不利。

圖7.1.5

由於注射機可提供的開模力都比較大,因此綜合考慮,

一般為了減小撥桿的受力取α=10°~20°,為了使撥桿處於良好的受力狀態α

最高不超過15°。此處因抽拔距為7.25~8.75 mm,初取α為12°。

根據以上分析,可知撥桿的尺寸由抽拔距S、傾角α及有效工作長度L決定。

若初選S=8 mm,因撥桿與滑塊之間有0.5 mm的間隙,因此要取S=8.5mm,由公式

H=S*ctgα=8*ctg12°=39.989mm 取H=40 mm

L=H/cos12°=40/cos12°=40.89 mm

???初定撥桿的截面尺寸為24×18

撥桿的固定

因注射過程中注射壓力专门大,必須使撥桿牢固定位,否則會因撥桿的位移甚至變形導致製品的不合格,因此撥桿與和滑塊相接觸的兩塊耐模板之間為緊配合。

這樣使撥桿處與良好的受力狀態也使其更好的定位。為方便裝配,在接觸部位撥桿有2°~3°的斜角,此斜角也起到合模複位時的導角作用。另外為減小摩擦使運動過程順暢,在脫料板和母模板上均逃料。而且,為減小應力集中在撥桿的有效抽拔的根部須倒圓角。

2.滑塊和導滑槽

滑塊的設計

滑塊是側抽芯機構中重要的零部件,注射成型和側抽芯的可靠性都需要它的運動精度保證。它上面裝有側向型芯或成型鑲板,它的結構形狀根據具體製品模具結

構設計,能够與型芯作成一個整體,也

可采纳組合裝配結構。整體式在型芯較

小、形狀簡單的情況下比較適用,此處

型芯的截面為13.66mm×13.16mm,且較

長,因此我采纳有加工、修理方便等優點的組合式滑塊。組合式結構把型芯與滑塊分開加工,然後裝配在一起,采纳此結構還能够節省優質鋼材(型芯用鋼比滑塊用鋼要求多)。此處設計的滑塊由滑塊座和側向型芯組成。

設計過程重要注意滑塊的整體高度H不能大於導滑長度L,否則在側抽過程中會產生過大的傾側力距,使導滑面過早磨損。

另外,為幸免沖擊在滑塊座與撥桿接觸的端部倒圓角R=2mm。此

开关按键的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开关按键的注塑模具设 计说明书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目录 绪论 (3) 1.模塑工艺规程的编制 (5) 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5) (5) (6) 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 (6) 塑件注塑工艺参数的确定 (7) 塑料成型设备的选取 (7) 2.注塑模的结构设计 (8) 分型面选择 (8) 确定型腔的数目及排列方式 (9) (9) (11) 浇注系统设计 (11) (11) (12) (13) (13) (14) 抽芯机构设计 (14) (14) (14) (15) (15) 滑块和导滑槽设计 (15) 导柱的设计 (15) 推出机构设计 (16) 成型零件结构设计 (16) (16) 3.外壳注塑模具的有关计算 (18)

4.模具加热和冷却系统的设计 (20) 5.模具闭合高度确定 (20) 计算模具的闭合高度 (21) 校核注塑机的开,合模空间 (21) (21) (21) 6.注塑机有关参数的校核 (21) 模具合模时校核 (21) 模具开模时校核 (22) 7.绘制模具总装图和非标零件工作图 (22) 本模具总装图和非标零件工作图见附图 (22) 本模具的工作原理 (22) 结论 (23) 致谢 (24) 参考文献 (25) 绪论 大学的学习即将结束,毕业设计是其中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对以前所学的知识及所掌握的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采用模具的生产技术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换型不断加快。使模具的需要补断增加。而对模具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模具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显得更为重要。 根据业内专家预测,今年中国塑料模具市场总体规模将增加13%左右,到2005年塑料模具产值将达到460亿元,模具及模具标准件出口将从现在的9000多万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2亿美元左右,产值在增长,也就意味着市场在日渐扩大。 相当多的发达国家塑料模具企业移师中国,是国内塑料模具工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技术人才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劳动力成本低都是吸引外资的优势,所以中国塑模市场的前景一片辉煌,这是塑料模具市场迅速成长的重要因素所在。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模具共分为10大类46个小类,塑料模具是10大类中的l 个大类,共有7个小类:热塑性塑料注塑模、热固性塑料注塑模、热固性塑料压塑

分型面的选择

第二节分型面的选择 一、分型面及其基本形式 为了塑件的脱模和安放嵌件的需要,模具型腔由两部分或更多部分组成,这些可分离部分的接触表面即称为分型面。 一副塑料模具根据需要可能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分型面。分型面可能是垂直于合模方向或倾斜于合模方向,也可能是平行于合模方向。 合模方向通常是指上模与下模、动模与定模闭合的方向。 通常分型面的形状有平面、斜面、阶梯面、曲面几种形式。 二、分型面选择的一般原则 分型面的选择很重要,它对塑件的质量、操作难易、模具结构及制造影响很大。在选择分型面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才能使塑件顺利地脱模。 2. 确定有利的留模方式,便于塑件顺利脱模。在注射成型时,因推出机构一般设置在动模一侧,故分型面应尽量选在能使塑件留在动模内的地方。 3. 当孔间距较小时,却难以设置有效的推出机构,若按图 (b)分型,只需在动模上设置一个简单的推件板作为脱模机构,故较为合理。 4. 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对于同轴度要求高的塑件,在选择分型面时,最好把要求同轴部分放在分型面的同一侧(见右下图),避免由于合模精度的影响而引起形状和尺寸上的偏差。 5.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因为分型面不可避免地要在塑件上留下痕迹,所以分型面最好不要选在塑件光滑的外表面或带圆弧的转角处。 6.便于模具加工制造。 7. 考虑成型面积和锁模力。为了可靠地锁模以避免胀模溢料现象的发生,选择分型面时应尽量减少塑件在合模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8. 对侧向抽芯的影响。一般侧向分型抽芯机构的侧向抽拔距离都较小,故选择分型面时,应将抽芯或分型距离长的一方放在动、定模开模的方向上,而将短的一方作为侧向分型的抽芯。 9. 考虑排气效果。分型面应尽量与型腔充填时塑料熔体的料流末端所在的型腔内壁表面重合,以利于把型腔内的气体排出。

注塑模具之分型面的选

分型面的选择 分型面为动模与定模的分界面,是取出塑件或浇注系统凝料的面.它的合理选择是塑件能完好成型的条件,不仅关系到塑件的脱模,而且涉及摸具结构与制造成本. 合理的分型面不但能满足制品各方面的性能要求 ,而且使模具结构简单,成本亦会令人满意.选择分型面时有下面一些原则可以遵循: .分型面应选择在塑件的最大截面处(圖二),否则给脱模和加工带来困难(圖一). 此点可说是选择的首要原则. 图一(無法脫模)图二(順利脫模) .尽可能地将塑件留在公模侧,因在公模侧设置脱模机构简便易行. .在安排制件在型腔中方位时,尽量避免侧向分型或抽芯以利于简化模具结构. 结合以上原则还要综合考虑塑件的尺寸精度、外观质量、使用要求及是否有利于浇注系统特别是浇口的合理安排, 是否有利于排气。 所设计的模具的塑件电话机的上面板(图示), 由图可以看出,不能将侧面作为分型面,因 为那将导致不合理的模具高度和模腔深度。 对于这一模具,分型面没有太多的选择。它 的侧边是有斜度的,下端面为最大截面,可 考虑将整个外观面作为分型面。电话机的上 面板外观表面质量的要求很高,顶杆不能在 外观面侧顶出,否则顶出痕迹会影响表面质 量,所以外观面最好在母模侧成产 品外观图 型。在结构方面,(如图所示)内侧面有很 多小直径的BOSS,这些结构宜用顶管(套筒 顶针)成型且便于脱模。那么,这一部分应

在公模侧。如此布置,党制品冷却时,会因收缩作用而包覆在公模仁上,有利于制品滞留在公模一側。根据以上分析,分型面的选择为整个外观面,内部结构在公模侧成型,外观面成型与母模侧(与图二相似)。这样易于脱模,使模具结构相对简化,且分型面有一靠破处可设置浇口亦利于浇注系统的安内部结构图靠破 BOSS 排。综上,此选择可行。 型腔数目的确定 注射模可设计成一模一腔也可设计成一模多腔。其数目的确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注塑产品的尺寸及结构的复杂性 .塑件的尺寸精度—型腔越多,精度也相对降低。这不仅由于型腔加工精度产差,也由于熔体在模具内流动不均所致。 .制造难度—多腔模比单腔模的难度大。 .制造成本—多腔模高于单腔模,但不是简单的倍数关系。从塑单件成本中所占的费用比例来看比单腔模低。 .注塑成型的生产效益。从表面上看,多腔模比单腔模高的多,单多腔模所使用的注射极大,每一注射循环期长而维持费用高。 根据以上几方面,一般小尺寸及结构简单的模具适合一模多腔。针对本次所设计的模具,其塑件的外型尺寸为271×217×40(mm)为中型且结构复杂,我选择一模一腔。 注射機的選擇 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指塑料熔体从注射机喷嘴喷出来后达到模腔之前在模具中所流经的信道,其作用是将熔体从喷嘴平稳快速地引进模腔并在熔体充模和固化定型 过程中将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充分传递到模腔各部它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对制品成型起到决定作用,设计浇系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保证塑料熔体流动平稳; ②流程尽量短,尽量平直,以减小注射压力和熔体热量的损失,并缩短充 模时间; ③防止冲击型芯和崁件; ④防止制品变形翘曲,减轻浇口附近残余应力集中现象; ⑤应与塑料品种相适应; 尽量减少塑料消耗,尽量设置平衡

注塑模具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电池舱盖盖注塑模具设计 学生:学号: 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2013年1月 10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背景 近年来,我国塑料模具业发展相当快,目前,塑料模具在整个模具行业中约占30%左右,而在整个塑料模具市场以注塑模具需求量最大。随着模具制造行业的发展,许多企业开始追求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缩短设计周期及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模具制造业的应变能力等目标。新兴的模具CAD技术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企业的愿望。近年来,CAD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和深入,大大缩短了模具设计周期, 提高了制模质量和复杂模具的制造能力。 中国塑料模具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中高档塑料模具每年仍需大量进口。在总量供不应求的同时,一些低档塑料模具却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还有一些技术含量不太高的中档塑料模具也有供过于求的趋势。 国的塑料制品行业在近年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也带动了注塑模的迅速发展, 但是与国际水平却相差很远,主要缺陷明显的表现在精度不高,技术含量底、复杂 程度底等缺点。严重的阻碍着国塑料制品业的发展。设计出好的产品却无法做出是 我模具业最大的不足。因此,注重科技含量,借签了国外的先进理论技术则尤为重要。 1.1.2意义 通过本次设计可以使我掌握注塑模的模具结构的设计,对cad,pro/e等一系列的软件的应用熟练,让我们能更快的适应生产工作,培养自己综合运用所学基础和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测量与控制及它相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方面获得培养与提高。

塑料模具设计实例

塑料模设计实例 塑料注射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是通过设计图1.1所示的防护罩的注射模,全面介绍了从塑料成形工艺分析到确定模具的主要结构,最后绘制出模具的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全过程。 设计任务: 产品名称:防护罩 产品材料:ABS(抗冲) 产品数量:较大批量生产 塑料尺寸:如图1.1所示 塑料质量:15克 塑料颜色:红色 塑料要求:塑料外侧表面光滑,下端外沿不允许有浇口痕迹。塑料允许最大脱模斜度0.5° 图1.1 塑件图 一.注射模塑工艺设计 1.材料性能分析 (1)塑料材料特性 ABS塑料(丙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是在聚苯乙烯分子中导入了 丙烯腈、丁二烯等异种单体后成为的改性共聚物,也可称为改性聚苯乙烯,具有 比聚苯乙烯更好的使用和工艺性能。ABS是一种常用的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 能的工程材料。ABS塑料为无定型料,一般不透明。ABS无毒、无味,成型塑 料的表面有较好的光泽。ABS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特别是抗冲击强度高。ABS 还具有一定的耐磨性、耐寒性、耐水性、耐油性、化学稳定性和电性能。ABS 的缺点是耐热性不高,并且耐气候性较差,在紫外线作用下易变硬发脆。 (2)塑料材料成形性能

使用ABS 注射成形塑料制品时,由于其熔体黏度较高,所需的注射成形压力较高,因此塑料对型芯的包紧力较大,故塑料应采用较大的脱模斜度。另外熔体黏度较高,使ABS 制品易产生熔接痕,所以模具设计时应注意减少浇注系统对料流的阻力。ABS 易吸水,成形加工前应进行干燥处理。在正常的成形条件下,ABS 制品的尺寸稳定性较好。 (3)塑料的成形工艺参数确定 查有关手册得到ABS (抗冲)塑料的成形工艺参数: 密 度 1.01~1.04克/mm3 收 缩 率 0.3%~0.8% 预热温度 80°c~85°c ,预热时间2~3h 料筒温度 后段150°c~170°c ,中段165°C~180°c ,前段180°c~200°c 喷嘴温度 170°c~180°c 模具温度 50°c~80°c 注射压力 60~100MPa 注射时间 注射时间20~90s ,保压时间0~5s ,冷却时间20~150s. 2.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1)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该塑件上未注精度要求的均按照SJ1372中8级精度公差值选取,则其主要尺寸公差标注如下(单位均为mm ): 外形尺寸:26.0040+φ、 1.2050+、12.0045+、94.0025+R 内形尺寸:26.008.36+φ 孔 尺 寸:52.0010+φ 孔心距尺寸:34.015± (2)塑件表面质量分析 该塑件要求外形美观,外表面表面光滑,没有斑点及熔接痕,粗糙度可取Ra0.4μm ,下端外沿不允许有浇口痕迹,允许最大脱模斜度0.5°,而塑件内部没有较高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4)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注塑模具报价方法

1.经验计算法 模具价格=材料费+设计费+加工费与利润+增值税+试模费+包装运输费各项比例通常为: 材料费:材料及标准件占模具总费用的15%-30%; 加工费与利润:30%-50%; 设计费:模具总费用的10%-15%; 试模:大中型模具可控制在3%以内,小型精密模具控制在5%以内; 包装运输费:可按实际计算或按3%计; 增值税:17% 2.材料系数法 根据模具尺寸和材料价格可计算出模具材料费. 模具价格=(6~10)*材料费 锻模,塑料模=6*材料费 压铸模=10*材料费 模具报价估计 1、首先要看客户的要求,因为要求决定材料的选择以及热处理工艺。

2、选择好材料,出一个粗略的模具方案图,从中算出模具的重量(计算出模芯材料和模架材料的价格)和热处理需要的费用。(都是毛胚重量) 3、加工费用,根据模芯的复杂程度,加工费用一般和模芯材料价格是~3:1,模架的加工费用一般是1:1。 4、风险费用是以上总价的10%。 5、税 6、设计费用是模具总价的10%。 模具的报价策略和结算方式 模具的报价与结算是模具估价后的延续和结果。从模具的估价到模具的报价,只是第一步,而模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模具制造交付使用后的结算,形成最终模具的结算价。在这个过程里,人们总是希望,模具估价=模具价格=模具结算价。而在实际操作中,这四个价并不完全相等,有可能出现波动误差值。这就是以下所要讨论的问题。 当模具估价后,需要进行适当处理,整理成模具的报价,为签定模具加工合同做依据。通过反复洽谈商讨,最后形成双方均认可的模具价格,签订了合同。才能正式开始模具的加工。 一、模具估价与报价、报价与模具价格 模具估价后,并不能马上直接作为报价。一般说来,还要根据市场行情、客户心理、竞争对手、状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估价进行适当的整理,在估价的基础上增加10-30%提出第一次报价。经过讨价还价,可根据实际情况调低报价。但是,当模具的商讨报价低于估价的10%时,需重新对模具进行改进细化估算,在保证保本有利的情况下,签订模具加工合同,最后确定模具价格。

卡扣注塑模具说明书

1绪论 1.1我国塑料模具工业的发展现状 塑料模是塑料制品生产的基础之深刻含义,正日益为人们理解和掌握。当塑料制品及其成型设备确定之后,影响塑件质量及生产效益的因素,模具约占80%,大型塑料膜的设计技术与制造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工业化的发展程度。 近年来,我国塑料制造水平已有较大提高。大型塑料模具已能生产单套重量达到50t以上的注射模,精密塑料模具的精度已达到2μm,制件精度很高的小模数齿轮模具及达到高光学要求的车灯模具等也已能生产,多腔塑料模具已能生产一模7800腔的塑封模;高速模具方面已能生产挤出速度达6m/min以上的高速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具及主型材双腔共挤、双色共挤、软硬共挤、后共挤、再生料共挤出和低发泡钢塑共挤等各种模具。在生产手段上,模具企业设备数控化率已有较大提高,CAD/CAE/CAM技术的应用面已大为扩展,高速加工挤RP/RT等先进技术的采用也越来越多,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挤模具商品化率都已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热流道模具的比例也有较大提高。另外,三资企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塑料模具设计制造水平及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些企业已实现信息化管理和全数字化无图纸制造。 中国塑料模具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先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中高档塑料模具每年仍需大量进口。在总量供不应求的同时,一些低档塑料模具却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还有一些技术含量不太高的中档塑料模具也有供过于求的趋势。 1.2我国塑料模具工业和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塑料模具的开发、创新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已显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现综合如下:

注塑模具浇口型式及选择

注塑模具浇口型式及选择 塑料模具的浇口是指连接分流道和性强之间的一段细短流道,是树脂注入型腔的入口。在模具中浇口的形状、数量和尺寸和位置等会对塑料件的质量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浇口的选择是塑料模具设计的关键点之一,下面通过几个方面对于浇口进行介绍。 一、浇口的主要作用有: 1、型腔充满后,熔体在浇口处首先凝结,防止其倒流。 2、易于切除浇口尾料。 3、对于多腔模具,用以控制熔接痕的位置。 二、浇口的型式 浇口一般分为非限制性浇口和限制性浇口两种型式。限制性浇口又分为侧浇口、点浇口和盘环形浇口等3个系列。 2.1非限制性浇口。 非限制性浇口又叫直浇口(如图1所示)。其特点是塑料熔体直接流入型腔,压力损失小进料速度快成型较容易,对各种塑料都适用。具有传递压力好,保压补缩作用强,模具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方便等优点。但去除浇口困难,浇口痕迹明显;浇口附近热量集中冷凝迟缓容易产生较大的内应力,也易于产生缩坑或表面凹缩。适用于大型塑件、厚壁塑件等。 图1直浇口型式

2.2限制浇口。 型腔与分流道之间采用一端距离很短、截面很小的通道相连接,此通道称为限制性浇口,它对浇口的厚度及快速凝固等可以进行限制。限制浇口的主要类型有: 2.2.1 点浇口。 点浇口是一种截面尺寸特小的圆形浇口(如图2所示)。点浇口的特点有:1、浇口位置限制小;2、去除浇口后残留痕迹小,不影响塑件外观;3、开模时浇口可自动拉断,有利于自动化操作;4、浇口附件补料造成的应力小。缺点是:1、压力损失大,模具必须采用三板模结构,模具结构复杂,并且要有顺序分模机构,也可应用于无流道的两板模具结构。 图2 点浇口的型式 2.2.2潜伏式浇口。 潜伏式浇口是由点浇口演变而来,其分流道开设在分型面上,浇口潜入分型面下面,沿斜向进入型腔,潜伏式浇口除了具有点浇口的特点外,其进料浇口一般都在塑件的内表面或侧面隐蔽处,因此不影响塑件外观,塑件和流道分别设置推出机构,开模时浇口即被自动切断,流道凝料自动脱落。 图3 外侧潜伏式浇口

单分型面注射模

第三章单分型面注射模 一、本章基本内容 本章内容包括了塑料注射成型模具的总体结构设计;单分型面注射模各组成机构的功能和设计方法;塑料注射成型模具中塑件的位置;普通浇注系统的设计;成型零部件尺寸计算;简单推出机构设计;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模具结构零部件设计等;单分型面注射模的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 单分型面注射模具组成和工作过程 分型面 单分型面注射模具 浇注系统设计 成形零部件设计 推出机构设计 温度调节系统设计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单分型面注射模的总体结构和浇注系统、推出机构的一般设计过程和方法。 三、本章重点、难点: 单分型面注射模的总体结构和浇注系统、推出机构的一般设计过程和方法,,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1、单分型面注射模的组成 按机构组成,单分型面注射模由模腔、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导向机构、顶出装置、温度调节系统和结构零部件组成。 口 腔 芯 螺纹型芯 螺纹型环 工作尺寸计算 刚度强度校核 推杆推出机构 推管推出机构 推件板推出机构 推出力计算 流动比校核 流道长度计算 浇注系统平衡计算方法单 分 型 面 模 具 模具冷却系统 模具加热系统 冷却回路尺寸计算 结构形式确定 电加热装置总功率计算

(1) 模腔 模具中用于成型塑料制件的空腔部分,由于模腔是直接成型塑料制件的部分,因此模腔的形状应朽塑件的形状一致,模腔一般由型腔、型芯组成。 (2) 成型零部件 构成塑料模具模腔的零件统称为成型零部件,通常包括型芯(成型塑件内部形状)、型腔(成型塑件外部形状)。 (3) 浇注系统 将塑料由注射机喷嘴引向型腔的流道称为浇注系统,浇注系统分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穴四个部分,是由浇口套、拉料杆和定模板上的流道组成。 (4) 导向机构 为确保动模与定模合模时准确对中而设导向零件。通常有导向柱、导向孔或在动模定模上分别设置互相吻合的内外锥面组成。 (5) 推出装置 在开模过程中,将塑件从模具中推出的装置。有的注射模具的推出装置为避免在顶出过程中推出板歪斜,还设有导向零件,使推板保持水平运动。由推杆、推板、推杆固定板、复位杆、主流道拉料杆、支承钉、推板导柱及推板导套组成。 (6) 温度调节和排气系统 为了满足注射工艺对模具温度的要求,模具设有冷却或加热系统,冷却系统一般在模具内开设冷却水道,冷却系统是由冷却水道和水嘴组成。加热则在模具内部或周围安装加热元件,如电加热元件。在注射成型过程中,为了将型腔内的气体排除模外,常常需要开设排气系统。 (7) 结构零部件 用来安装固定或支承成型零部件及前述的各部分机构的零部件。支承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可以构成注射模具的基本骨架。 2、单分型面注射模的工作原理 单分型面注射模的工作原理:模具合模时,在导柱和导套的导向定位下,动模和定模闭合。型腔由定

单分型面模具

分型面形式 设计原则 型腔数目 第三章 单分型面注射模 一、本章基本内容 本章内容包括了塑料注射成型模具的总体结构设计;单分型面注射模各组成机构的功能和设计方法;塑料注射成型模具中塑件的位置;普通浇注系统的设计;成型零部件尺寸计算;简单推出机构设计;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模具结构零部件设计等;单分型面注射模的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 单分型面注射模具组成和工作过程 分型面 单分型面注射模具 # 浇注系统设计 | 成形零部件设计 推出机构设计 主流道 分流道 浇 口 平衡问题 型 腔 型 芯 螺纹型芯 螺纹型环 工作尺寸计算 刚度强度校核 推杆推出机构 推管推出机构 推件板推出机构 推出力计算 ` 流动比校核 流道长度计算 浇注系统平衡计算方法 单 分 型 面 模 具 > 模具冷却系统 模具加热系统 冷却回路尺寸计算 结构形式确定 电加热装置总功率计算

温度调节系统设计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单分型面注射模的总体结构和浇注系统、推出机构的一般设计过程和方法。 三、本章重点、难点: 单分型面注射模的总体结构和浇注系统、推出机构的一般设计过程和方法,,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1、单分型面注射模的组成 按机构组成,单分型面注射模由模腔、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导向机构、顶出装置、温度调节系统和结构零部件组成。 (1) 模腔

模具中用于成型塑料制件的空腔部分,由于模腔是直接成型塑料制件的部分,因此模腔的形状应朽塑件的形状一致,模腔一般由型腔、型芯组成。 (2) 成型零部件 《 构成塑料模具模腔的零件统称为成型零部件,通常包括型芯(成型塑件内部形状)、型腔(成型塑件外部形状)。 (3) 浇注系统 将塑料由注射机喷嘴引向型腔的流道称为浇注系统,浇注系统分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穴四个部分,是由浇口套、拉料杆和定模板上的流道组成。 (4) 导向机构 为确保动模与定模合模时准确对中而设导向零件。通常有导向柱、导向孔或在动模定模上分别设置互相吻合的内外锥面组成。 (5) 推出装置 在开模过程中,将塑件从模具中推出的装置。有的注射模具的推出装置为避免在顶出过程中推出板歪斜,还设有导向零件,使推板保持水平运动。由推杆、推板、推杆固定板、复位杆、主流道拉料杆、支承钉、推板导柱及推板导套组成。 (6) 温度调节和排气系统 为了满足注射工艺对模具温度的要求,模具设有冷却或加热系统,冷却系统一般在模具内开设冷却水道,冷却系统是由冷却水道和水嘴组成。加热则在模具内部或周围安装加热元件,如电加热元件。在注射成型过程中,为了将型腔内的气体排除模外,常常需要开设排气系统。 (7) 结构零部件 . 用来安装固定或支承成型零部件及前述的各部分机构的零部件。支承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可以构成注射模具的基本骨架。 2、单分型面注射模的工作原理 单分型面注射模的工作原理:模具合模时,在导柱和导套的导向定位下,动模和定模闭合。型腔由定模板上的型腔与固定在动模板上型芯组成,并由注射机合模系

分型面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分型面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1) 分型面选择的总体原则 分型面的选取不仅关系到塑件的成型和脱模,而且涉及模具结构和制造成本,因此,必须重视选择分型面。一般来说,分型面选择的总体原则主要有三: 1)保证塑件质量。这是最基本的一条,必须使塑件质量符合预定要求。 2)便于塑件脱模。易于脱模,可使生产率提高,塑件不易变形,提高正品率。 3)简化模具结构。同样一个塑件,因为分型面选择的不同,使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很大不同,合理地选择,即可简化模具结构。 (2) 怎样选择分型面 型腔与模具的关系基本上可分三类:型腔完全处于动模中;型腔完全处于定模中;型腔分别处于动、定模中。由于塑件的形状繁多,分型面选择的变化也很多,为了使大家对分型面的选择有个基本了解,下面介绍一些典型分型面的选择。 1)长型构件的分型,如图1所示。若塑件的长度较长,如管形、柱形、杆形塑件,如把型腔放在一块模板中,会使脱模斜度过大(图a),若把型腔分别安排在动、定模中(图b),可减小脱模斜度,使塑件两端的尺寸差异不致过大。 图1- 长型构件的分型 a)脱模斜度过大的分型 b)减小脱模斜度的分型 2)将塑件留在动模侧的分型,如图2所示。将塑件留在动模侧,可易于设置和制造结构简单的脱模机构。因此,要尽量将塑件留在动模侧。如对盖形塑件,分型面按图a的选取较为合理;如对带嵌件塑件,因嵌件不会收縮而包紧型芯,分型面可按图b选取;若塑件的型芯对称分布,应按图。分型,迫使塑件留在动模上;若是带有侧孔的塑件,应按图d分型,避免定模抽芯。

图2- 将塑件留在动模侧的分型 a)盖形塑件 b)带嵌件塑件 c)型芯对称塑件 d)有侧孔塑件 3)保证塑件外观质量的分型,如图3所示。塑件的外观质量是需要保证的,在选择分型面时认真考虑,如在平滑的表面或圆弧曲面上应尽量不设置分型面.图a是保持曲面光滑的分型,图b是可减少飞边的分型,图c是可减少溢料的分型。 图3- 保证塑件外观质量的分型 a)使曲面光滑的分型 b)减少飞边的分型 c)减少溢料的分型 4)有利于排气的分型,如图4所示。在注塑模中常把分型面用作排气通道,为了排气的顺畅,应将分型面设在熔体流料的末端,注意在其末端不应有所阻挡。图b, d的结构就比图a、c合理。 图4- 有利于排气的分型 5)保证同轴度的分型,如图5所示。很多塑件都有同轴度要求,在模具设计中应当保证这个要求,一般应使塑件中有同轴度要求的部分设计在同一动模板内,以满足精度要求。图a可满足同轴度要求,而图b合模不准确,难以满足同轴度要求。

模具设计实例解析

模具设计实例1——相机外壳模具设计 本单元讲解的实例为按摩器上盖模具设计,按相机外壳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相机外壳模型 1具体设计步骤 1.1启动PRO/E4.0,建立模具文件 (1)启动PRO/E。选择下拉菜单“文件”,“设置工作目录”命令,选择一个合适的工作目录。 (2)选择下拉菜单中“文件”,“新建”命令,弹出1-1所示的“新建”对话框,在“类型”选项组中选择“制造”选项,在“子类型”选项组中选择“模具型腔”选项,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文件名“anmo”,取消“使用缺省模板”,单击“确定”按钮,弹出”新文件选项“对话框。

图1-1 “新建”对话框 (3)在“新文件选项”对话框中选择“mmns_mfg_mold”,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则进入PRO/MOLDDESIGN设计模式。 (4)单击“模具制造”工具栏上的“模具型腔布局”按钮,弹出“打开”对话框,同时弹出“布局”对话框,如图1-2所示。 (5)在“打开”对话框中选择“anmo.prt”零件后,单击“打开”按钮,弹出“创建参照模型”对话框,如图1-3所示。在“创建参照模型”对话框中选择“按参照合并”单选框,单击“确定”按钮接受默认的参照模型名称。 图1-2“布局”对话框图1-3“创建参考模型”对话框(6)单击“布局”对话框中的“参照模型起点与定向”选项区域中的拾取箭头,出现浮动参照模型窗口,同时出现“坐标系类型”菜单管理器,如图1-4 所示

图1-4浮动参照模型窗口和“坐标系类型”菜单 (7)在“坐标系类型”菜单中选择“动态”命令,进入“参照模型方向”对话框如图1-5所示,选择“坐标系移动/定向”按钮,选择“轴”输入数值90。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布局”对话框,单击“确定”完成参照模型的加载,如图1-6所示。 图1-5 参照模型方向菜单图1-6 参照零件布局结果 1.2设置收缩率 (1)单击“模具制造”工具栏上的“按比例收缩”按钮,弹出“选取”对话框,按照提示单击任何一个参照模型,选中的模型变成红色。

模具使用说明书

(三)模具使用注意事项 1.总则: 为使模具正确、合理使用,确保模具使用精度,模具有如下注意事项: 2.内容 2.1生产前的准备 2.1.1生产前首先察看《模具安装说明》核对注射设备是否与设计相符。核对模具周界、厚度、定位圈、浇口套、顶出孔距和模具其他数据是否符合所用设备。并熟悉模具结构及注意事项,确认模具吊装向上标志。 2.1.2核对所用塑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2上模 2.2.1上模人员办理出库手续后,对领用模具完好性进行全面验证,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领出模具 2.2.2模具吊装时,必须使用吊环,严禁将水管接头和螺栓当作吊装挂具使用,吊环尺寸必须正确、吊环必须拧紧。深度应大于螺纹直径的1.5倍,吊装过程中人不能位于模具下方。 2.2.3模具吊装时,动静模连接紧固板必须连接可靠。 2.2.4上模人员根据模具和设备特点,选择压板、螺栓及垫块、助力器、定位圈、扳手等按定臵管理要求分类放臵在专用工具车上,推至规定区域。 2.2.5工艺人员应检查并清理注塑机动、静模座板及导轨的灰垢使之清洁、干净,将注塑机动、静板磕、碰伤处理光洁,并根据模具形状检查注塑机顶出杆排列,应优先按长方形四根顶杆排列且与模具顶杆孔位臵相符。调节注塑机顶出杆高度使其一致并固定可靠,高度差控制在±0.1mm范围内。以保证制品被顶出时受力均匀一致。 2.2.6上模人员在模具起吊时确认吊装平衡,安全可靠,方可起吊,起吊过程要注意确保人身、设备、模具安全。 2.2.7将模具吊入注塑机动、静板之间,使定位圈与塑机定位孔以及模具顶出孔对正,调节模具使模具与螺栓间隔均匀一致平衡后,用手动将模具夹紧。 2.2.8模具安装到注射机上,紧固力要足够,模具不能错位;如用压板紧固应加垫片,紧固螺钉的旋入位臵应以靠近模体为宜,紧固螺钉数量要足够且布臵的位臵应使模具受力均匀,垫块应与模具前后固定板厚度保证一致,强度可靠,且按杠杆原理放在压板另一端下部,使压模力最大,即s

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cad图

摘要 模具的生产技术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水平的产品制造商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模具决心很大程度上质量、效率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目前,中国的工业生产的特点是产品的多样性、更新快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光阴似梭,大学三年的学习一晃而过,为具体的检验这三年来的学习效果,综合检测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除了平时的考试、实验测试外,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即此次设计的课题为笔筒的注塑模具。本次设计以笔筒模具为主线,综合了成型工艺分析,模具结构设计,最后到模具零件的加工方法,模具总的装配等一系列模具生产的所有过程。在设计该模具的同时总结了以往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模具设计中常用的公式、数据、模具结构及零部件。把以前学过的基础课程融汇到综合应用本次设计当中来,所谓学以致用。在设计中除使用传统方法外,同时引用了CAD、Pro/E等电脑软件,使用Office工具等现代化的电脑手段,力求达到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本次设计中得到了诸位老师的指点,非常感机械学院各位老师的精心教诲。 由于实际经验和理论技术有限,本设计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关键词:笔筒、点浇口、注塑模

ABSTRACT Here to enter the need to turn over a source of plastic materials, low pric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it is in computers and mobile phones, cars and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instruments, appliance and products manufacturing is an alternative to the rol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an injection is a thermoplastic - concrete shape of the main metho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is very large. Been shaping the plastic materials in rolls of the material being heated, which has become a highly fluid bolts, or as the pressure of tools, the melted by regulated by a high pressure injection mould of form, after a cooling and solidify, and then die from the adjustment, as of plastic. The product is of daily use of plastic bottle, and with high practicability. the product design for mass production, the design molds to have high molding efficiency, the system can automatically release, in addition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surface forms a side gate and therefore use single cent for the injection, the side gate automatically release the structure of the type. the machine mold is a choice of a module four chambers structure, the system uses the side gate to push out of shape, form a board with the agency to complete the forms of the launch of the process. Key words:injection;side gate;a core.

塑料注塑模分型面的确定

塑料注塑模分型面的确定 摘要:针对塑料注塑模分型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不同的角度,论述确定分型面时应该遵循的原则,为塑料模具加工工艺提供参考。 关键词:塑料模具分型面脱模 引言: 在塑料注射模制造过程中,总会遇到分型面的确定问题。分型面是决定模具结构形式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与模具的整体结构、浇注系统的设计、塑料件的脱模和模具的制造工艺等有关,因此分型面的选择是注射模设计的一个关键步骤。它是一个很复杂的间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常常是顾此失彼。所以在选择分型面时应抓住主要因素,放弃次要因素。不同的设计人员有时对主要因素的认识也不尽一致,这与自身的工作经验有关。有些塑件的分型面的选择简单明确并且唯一;有些塑件则有许多方案可供选择。一般说来,可以按以下原则来确定: 一、保证塑料制品能够脱模。 这是一个首要原则,因为我们设置分型面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顺利从型腔中脱出制品。根据这个原则,分型面应首选在塑料制品最大的轮廓线上,最好在一个平面上,而且此平面与开模方向垂直。分型的整个廓形应呈缩小趋势,不应有影响脱模的凹凸形状,以免影响脱模。 图1的塑件可以选择Ⅰ、Ⅱ、Ⅲ三个分型面,如果模具按Ⅰ-Ⅰ位置分型时,塑件无法从模具型腔中取出;如果模具按Ⅱ-Ⅱ位置分型时,则必需设有两个侧向型芯,依靠模具分开时,带动两个侧向型芯,塑件才能脱模;如果按Ⅲ-Ⅲ位置分型时,即可顺利取出塑件,是一个合理的分型面,因此依照这个原则,确定此塑件的分型面位置在Ⅲ—Ⅲ处。

1、目前模具型腔的加工多采用电火花成型加工,型腔越深加工时间越长,影响模具生产周期,同时增加生产成本。 2、模具型腔深度影响着模具的厚度。型腔越深,动、定模越厚。一方面加工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各种注射机对模具的最大厚度都有一定的限制,故型腔深度不宜过大。 3、型腔深度越深,在相同起模斜度时,同一尺寸上下两端实际尺寸差值越大,如图2。若要控制规定的尺寸公差,就要减小脱模斜度,而导致塑件脱模困难。因此在选择分型面时应尽可能使型腔深度最浅。

注塑模具浇口位置的选择

注塑模具浇口位置的选择 浇口位置与数目对注塑加工件质盈有极大影响,在选择浇口位景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避免制件上产生喷射等缺陷浇口的尺寸比较小,如果正对着一个宽度和厚度都比较大的充填空间,则高速的塑料熔体通过浇口注人型腔时,将受到很高的剪切应力,会产生喷射和蠕动(蛇形流)等现象,形成塑料制品内部和表面的缺陷。同时喷射还会使型腔内空气难以排除,造成注塑加工件内有空气泡,甚至在某角落出现焦痕。避免喷射有两种方法,一是加大浇口截面尺寸,降低熔体流速;二是采用冲击型浇口,改善塑料熔体流动状况。 (2)浇口应开设在注塑加工件截面最厚处当注塑加工件壁厚相差较大时,在避免喷射的前提下,浇口开设在注塑加工件截面最厚处,以利于熔体流动、排气和补料,避免产生缩孔或表面凹陷。 (3)有利于塑料熔体流动当注塑加工件上有加强筋时,可利用加强筋作为改普流动的通道(沿加强筋方向流动),防止注不满。 (4)有利于型腔排气在浇口位置确定后,应在型腔最后充填处或远离浇口的部位,开设排气槽;或利用分型面、推杆间隙等模内的活动部分排气。图6-19为一盖形注塑加工件,四周壁厚,顶部壁薄,若采用侧浇口,则顶部最后填完,易形成封闭气囊,如图6-19 (a)所示,留下明显的熔接痕或焦痕,改进的办法有增加制品顶部的厚度图6-19 (b),改变浇口的位v图6-19 (c)。 (5)考虑塑件使用时的载荷状况(受力状况)通常浇口位置不能设置在塑件承受弯曲载荷或受冲击力的部位,原因在于塑件浇口附近残余应力大、强度差,一般能承受拉应力,不能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力。 (6)减少或避免塑件的熔接痕,增加熔接牢度塑料熔体流动前沿的汇合处常会形成熔接痕,导致该处强度降低。浇口位置和数量决定着熔接痕的数量及位置,一般说来,浇口数增多,熔接痕增多。当流程不长时,不必开设多个浇口。将轮辐式浇口改为盘形浇口,可以消除熔接痕。此外.还应重视熔接痕的方位,图6-20 (a)中,熔接线与小孔在一个方位,大大降低了制品的强度,相比之下,图6-20 (b)浇口位置较为合理。 (7)考虑分子取向对塑件性能的影响塑料熔体在型腔内流动产生流动取向,并有一部分保留在塑件内,使塑件具有各向异性,设计时应考虑分子取向的影响。图6-21是一个口部带有金属嵌件的聚苯乙烯杯子。当浇口开设在A处时,分子取向方向与周向应力方向垂直,杯子容易产生应力裂纹;当浇口开设在B处时,分子定向方向与周向应力方向一致,则应力开裂现象大大减少。在特殊悄况下,如聚丙烯铰链盒,铰链处要经受住几千万次的弯折.则要求该处要充分利用分子取向。 (8)考虑浇口位里和数目.对塑件成型尺寸的影响平板形塑件翘曲变形的原因在于垂直和平形于流动方向上的收缩率不同而致。如改用多点浇口或平缝式浇口,则可有效地克服这种翘曲变形。 对于大型圆盘形或箱式壳体塑件,通常采用多点浇口,以减少翘曲变形。如用30%玻璃纤维增强的PBTP

注塑模具分型面的选择

注塑模具分型面的选择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分型面的选择 分型面为动模与定模的分界面,是取出塑件或浇注系统凝料的面.它的合理选择是塑件能完好成型的条件,不仅关系到塑件的脱模,而且涉及摸具结构与制造成本. 合理的分型面不但能满足制品各方面的性能要求 ,而且使模具结构简单,成本亦会令人满意.选择分型面时有下面一些原则可以遵循: .分型面应选择在塑件的最大截面处(图二),否则给脱模和加工带来困难(图一). 此点可说是选择的首要原则. 图一(无法脱模)图二(顺利脱模) .尽可能地将塑件留在公模侧,因在公模侧设置脱模机构简便易行. .在安排制件在型腔中方位时,尽量避免侧向分型或抽芯以利于简化模具结构. 结合以上原则还要综合考虑塑件的尺寸精度、外观质量、使用要求及是否有利于浇注系统特别是浇口的合理安排, 是否有利于排气。 所设计的模具的塑件电话机的上面板 (图示),由图可以看出,不能将侧面作 为分型面,因为那将导致不合理的模具高 度和模腔深度。对于这一模具,分型面没 有太多的选择。它的侧边是有斜度的,下 端面为最大截面,可考虑将整个外观面作 为分型面。电话机的上面板外观表面质量 的要求很高,顶杆不能在外观面侧顶出, 否则顶出痕迹会影响表面质量,所以外观面最好在母模侧成产品外观图 型。在结构方面,(如图所示)内侧面有 很多小直径的BOSS,这些结构 宜用顶管(套筒顶针)成型且便于脱模。 那么,这一部分应在公模侧。如此布置, 党制品冷却时,会因收缩作用而包覆在公 模仁上,有利于制品滞留在公模一侧。根 据以上分析,分型面的选择为整个外观 面,内部结构在公模侧成型,外观面成型 与母模侧(与图二相似)。这样易于脱 模,使模具结构相对简化,且分型面有一靠破处可设置浇口亦利于浇注系统的安 内部结构图靠破 BOSS 排。综上,此选择可行。 型腔数目的确定

注塑模具的分类

注塑模具的分类 (一)单分型面注塑模 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开,从而取出塑件,称单分型面模具,又称双板式模。它是注塑模具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形式,它根据需要可以设计成单型腔注塑模,也可以设计成多型腔注塑模,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注塑模。 (二)双分型面注塑模 双分型面注塑模有两个分型面,与单分型面注塑模具相比较,双分型面注塑模具在定模部分增加了一块可以局部移动的中间板(又叫活动浇口板,其上设有浇口、流道及定模所需要的其它零件和部件),所以也叫三板式(动模板,中间板,定模板)注塑模具,它常用于点浇口进料的单型腔或多型腔的注塑模具,开模时,中间板在定模的导柱上与定模板作定距离分离,以便在这两个模板之间取出浇注系统凝料。双分型面注塑模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零部件加工困难,一般不用于大型或特大型塑料制品的成型。 (三)带有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注塑模 当塑件有侧孔或侧凹时,需采用可侧向移动的型芯或滑块成型。注塑成型后,动模首先向下移动一段距离,然后固定于定模板上的弯销的斜面段迫使滑块向外移动,与此同时脱模机构的推杆推动推件板使塑件自型芯上脱下。 (四)带有活动成型零部件的注塑模 由于塑件的某些特殊结构,要求注塑模设置可活动的成型零部件,如活动凸模、活动凹模、活动镶件、活动螺纹型芯或型环等,在脱模时可与塑件一起移出模外,然后与塑件分离。 (五)自动卸螺纹注塑模

对带有螺纹的塑件,当要求自动脱模时,可在模具上设置能够转动的螺纹型芯或型环,利用开模动作或注塑机的旋转机构,或设置专门的传动装置,带动螺纹型芯或螺纹型环转动,从而脱出塑件。 (六)无流道注塑模 无流道注塑模是指采用对流道进行绝热加热的方法,保持从注塑机喷嘴一型腔之间的塑料呈熔融状态,使开模取出塑件时无浇注系统凝料。前者称绝热流道注塑模,后者称热流道注塑模。 (七)直角式注塑模 直角式注塑模具仅适用于角式注塑机,与其他注塑模截然不同的是该类模具在成型时进料的方向与开合模方向垂直。他的主流道开设在动、定模分型面的两侧,且它的截面积通常是不变的,这与其他注塑机用的模具有区别的,主流道的端部,为了防止注塑机喷嘴与主流道进口端的磨损和变形,可设置可更换的流道镶块。 (八)脱模机构在定模上的注塑模 在大多数注塑模中,其脱模装置均是安装在动模一侧,这样有利于注塑机开合模系统中顶出装置的工作。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某些塑件受形状的限制,将塑件留在定模一侧对成型更好一些,这了使塑件从模具中脱出,就必须在定模一侧设置脱模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