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山简介
七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凯里四中七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第一课时黔东南概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黔东南州概况。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地域区分各县市。
3、情感目标:感受黔东南州地理概况,体会生活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黔东南州概况及民族文化,体会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导入法等。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资料等。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黔东南州宣传片,欣赏美丽风情。
师总结:看了宣传片后,是不是觉得我们黔东南很美丽,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黔东南州地域文化。
(二)讲授新课:1、概况: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的苗岭山脉向湘桂丘陵过度地段,东邻湖南省,南接广西,西与黔南布依族自治州接壤,北与遵义铜仁地区相连,全州现辖凯里、雷山、剑河、台江、丹寨、麻江、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榕江、从江等16个县市.总面积30300多平方公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黔东南州境内最高峰是什么山峰吗?最低点又是哪里?(学生思考并回答)师总结:州境内最高峰雷公山主峰--"别勒"(苗语),海拔2179米,最低点黎平县水口河出口处的地坪乡井郎村,海拔137米.全州地势西高东低,峰峦叠嶂,河流纵横,瀑布众多,森林茂密,到处山清水秀,鸟唱鱼欢。
2、地貌及农作物:州内山多田少,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等,境内水系发达,水利资源丰富,在众多的山溪中,还有国家级稀有动物娃娃鱼(大鲵)、雷公山的云雾茶,天麻茶居于全国上乘之列,锦屏的杉木内外闻名,榕江的西瓜畅销省内外。
3、主要交通要道:州内交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原有的国道和省道的基础上,达到了县县通高速,一部分县通高铁,为黔东南的交通旅游经济等开通了通往寻找机会的大路,还有湘黔,黔桂铁路横穿州内,高铁出行也十分方便。
4、民族简介:全州总人口441.72万人,有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 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总数的81.87%,其中苗族人口占42.09%,侗族人口占31.86%。
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县白帮短裙苗简介

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县白帮短裙苗简介白帮地处雷公山腹地,南宫国家森林公园拥党村,海拔810米,自然风光独特,生物种类多,秀丽迷人,有山皆绿,有水皆青,座落在半山腰上的“摇篮”,犹如世外桃源,是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最后家园。
距南宫乡驻地东南方向22公里,距台江县城74公里。
白帮有3个自然寨、4个村民小组123户538人,纯是苗族人家,素有“白帮短裙苗”民族之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歌舞独特。
房屋都是木质结构吊脚楼,依顺山势,次第登高,错落有致。
全村总面积5080亩,其中耕地面积365亩,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植被丰富,森林茂密。
目前,是台江原始森林保护最完好的村寨,寨子周围是一片茂密的大森林,有数以万计千年古树。
这些千年古树就像妈妈的双手把短裙苗牢牢拥抱怀里,让他们渐渐长大,茁壮成长。
白帮短裙苗民族风情浓郁、古朴典雅,人文景观神奇,一年四季大大小小节日数百个,以二月二“敬桥节”、六月六节、祭祖节、牯藏节、苗年节最为热闹。
每年的苗年节都吸引注很多中外游客。
斗牛、斗鸟、芦笙舞、情歌对唱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每逢苗年节寨上、斗牛场上就是人山人海热闹极了。
屋前屋后、寨旁、斗牛场边那高吭悠扬动听的飞歌牵动少儿少女之心,那整齐而又节奏感极强的芦笙声带动男女老少在芦笙场上翩翩起舞,那精彩的斗牛迎来人们一阵阵喝彩声。
而十二年的祭祖节、牯藏节(弄降牛)那就别说了,热闹极了,一过就是5天至7天。
白帮短裙苗是雷公山脉苗族中比较古老的一支,它在天下苗族第一县的台江县的范围内是绝无仅有,其风俗服饰与其他苗族区别较大,尤其是女性的短裙服饰传承已久,50年代国家民委曾组织专家、学者来深入考察过,这些专家、学者都认为白帮短裙苗是苗族支系的一朵“奇葩”。
“短裙苗”名字的由来全在裙子上。
裙子从裙脚到裙腰20厘米左右长,穿后衣服盖去一大半,仅现出不到10厘米的裙脚。
裙子周长1.5米左右,可围身一两周。
裙的样式绉褶似芭蕉叶面,无花纹,穿着时以“裙角越往上翘越美丽”。
黔东南介绍-黔东南简介PPT(经典版)

苗家鸡稀饭
被众多人士誉为“营养粥”。它是用1斤半到两 斤的本地鸡1只(用饲料养的鸡煮起来有腥 味),杀死去毛抠除肠杂洗净后,砍成小块放 入锅中,用五至七两白米倒入锅中用清水煮, 待熟后加入,也可适量盐巴、花椒等作料,即 可食用。
酸笋鸡
贵州特色菜,贵州菜肴的一大特色就是酸。贵 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民谣。依靠 的是酸笋。从贵州大老远运来的细细长长的酸 笋,发挥了土生土长的本色,不仅嫩脆,特殊 的酸味也是一绝。
3、旅游景点
青龙洞古建筑群
镇远古镇的精华区少不了这个青龙洞,它不仅 仅是个“洞”,而一座倚山而建的古建筑群,这 里峭壁悬崖。巨岩、洞穴和为一体。特色是集 道、儒、佛三种宗教的寺庙群,背靠青山,面 临绿水,贴壁临空,翘翼飞檐、雕梁画栋。悬 崖上筑出中元洞、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等 一片阁楼洞天。
4
黔东南
东西相距220公里,南北跨度240公里。地势西高东 低,自西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海拔最高2178 米,最低137米,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 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迭峰,原始生态保 存完好,境内有雷公山、云台山、佛顶山等原始森 林,原始植被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29个,其中雷公 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美食文化
酸汤鱼
是黔东南州的四大名菜之一,扬名省内外。来 麻江作客的好朋友或贵人,麻江多以此菜招待 之。其特点如下:料选用清水江野生活鱼或田 鱼,如角角鱼、鲤鱼、鲑鱼、鲧子鱼、鲶鱼等。
苗家炸辣蟹
非常有特色,初看红色的糯米一块一块的,还 以为是酒糟,据大厨介绍才知,原来是用糯米 粉磨成面,混着遵义的辣椒一起泡在醋坛子里, 腌制2个星期左右才制成的辣椒。用这种辣椒 和螃蟹一起炒,炒出来的味道更香,而且清淡 之中暗香萦绕,丰腴处盈润有韧性,相当有嚼 劲。
雷公山及挖陇沟联合选煤厂原煤可选性的评定

9 2
பைடு நூலகம்中 国 矿 业
第2 卷 1
煤 ,开 采深 度 为 + 1 0 m~ + 6 0 20 0 m。井 田范 围 内 共 有煤 炭 资 源/ 量 为 6 5 0 t 储 8 1 k ,其 中 :2 煤 层 平 均 厚 i 1 m、资 源/ 量 1 0 0 t 煤 层 平 均 厚 .I 储 0 6 k ;5 10 . m、资 源/ 量 9 3 k ;9 储 7 0 t 煤 层平 均 厚 1 9 m, .1
底板 及夹 矸 的混 入 ,使 煤 质 波 动 大 、原 煤 质 量 差 , 矿 井 原 煤 直 接 销 售 ,难 以 满 足 电 厂 用 煤 要 求
( e ,a > 5 0 k a/ g 。 因 此 , 雷 公 山 、 挖 陇 Qn t r 0 0 clk )
储量 :挖 陇 沟矿 井 含 煤 地 层 为二 叠 系 上 统 龙
t vaua i he e l ton,t huss upp tn hec s r to fc a o a e . ori g t on t uc in o o lf r lt r Ke r y wo ds:c a ha a t itc; c a a y i o lc r c ers i o lan l ss;opto ls x v l a i ina e e a u ton
1 6 m,资源 / .9 储量 1 6 0 t 0 6 k 。硫 份 > 3 的 资源 量
收稿 日期 :2 1 —0 —2 O2 2 O 作者 简 介 :李 梅 ( 9 1 ) 1 8 ~ ,女 ,安 徽 淮 北 人 ,工 程 师 , 20 0 3年 毕 业 于 中 国矿 业 大学 矿 物加 工 工程 专 业 ,主 要 从 事 选 煤 厂 设 计 工 作 。
郎德

郎德上寨简介郎德上寨座落在苗岭主峰雷公山麓的丹江河畔,距黔东南州府凯里市27公里,距雷山县城17公里。
公元1855-1872年,清咸丰同治苗民反清,抗暴失败后,因这里是义军将领杨大六的大本营,清军征战了18年才将其平定。
朗德上寨是一个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7公里,属雷山县丹江区报德乡可供游客游览。
郎德上寨系苗语“能兑昂纠”的意译,“能兑”即欧兑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纠”即上寨,郎德上寨因属郎德地片上方,故名。
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为“长裙苗”。
在这里除了可以欣赏到苗族独有的木吊脚楼建筑外,还可以欣赏到寨民表演的拦路酒歌、盛装苗舞、芦笙舞、八抬芦笙舞等等节目,表演一场的费用大约是400元。
郎德镇具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旅游资源,镇内有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朗德上寨和"芦笙之乡"岔河南猛,最近,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郎德上寨四面群山环绕,村前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流入美丽的丹江。
跨溪有风雨木桥,沿溪有石磨碾房,水中群鸭嬉戏,两岸水车成行。
寨子对面有养流坡,坡腰有8亩许平地和一长150米的赛马跑道。
每年农历三月马日,雷山、凯里、麻江、丹寨四县交界的苗族男女青年,在此举行爬坡活动,对歌,赛马,盛极时达万余人。
郎德上寨民居依山而筑,为木质结构吊脚楼。
有五条花街路通向寨中。
东、西、北面置有木柱瓦顶护寨门楼,简称“寨门”。
寨上,吊脚木楼,鳞次节比,错落有致。
寨中道路、院坝及各户门庭,都用鹅卵石或青石镶砌铺就。
寨中有两个铜鼓、芦笙场。
场子模仿古代铜鼓面太阳纹的图案,以青褐色鹅卵石和料石铺砌成十二道光芒,朝着十二个方向伸展。
铜鼓、芦笙场的两头,用鹅卵石、水泥镶嵌成两匹飞奔的骏马。
贵客进郎德上寨得按苗家礼俗喝拦路酒。
从寨脚公路开始,到寨头的进寨门楼,设迎客拦路酒卡,多达12道。
贵州省简介

贵州省简介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辖6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省会贵阳市。
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市。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
贵州秀丽古朴、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省内有“中国避暑之都”贵阳,“江南煤海”六盘水,“中国酒都”仁怀,“世界遗产”赤水丹霞、荔波喀斯特、侗族大歌,有亚洲最大最美的瀑布、溶洞。
省名由来“贵州”名称,始于宋朝。
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 “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
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
废思州宣慰司与思南宣慰司,保留水东土司与水西土司,同属贵州布政司管辖。
清雍正5年(公元1727年),将四川属遵义府,广西属荔波及红水河、南盘江以北地区,湖广属平溪、天柱,划归贵州管理辖。
将贵州属永宁州划为四川历史沿革贵州省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在黔西县的观音洞,发现了原始人使用过的石器,是长江以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
此外,贵州还发现有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桐梓人”、中晚期的“水城人”和晚期的“兴义人”文化遗址。
在普定县发现的“穿洞文化”遗址,提供了1.6万年前人类祖先在此生息的证据,而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
从文献记录来看,贵州的建置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贵州境内部族林立,著名的有牂牁国。
战国后期,夜郎国兴起,从战国后期到西汉初年,夜郎是西南夷各部中最强大的地方割据政权。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派唐盟出使夜郎,经过谈判,夜郎侯同意在其属地设郡县。
公元前126年设置了夜郎县、且兰县。
公元前111年,置牂牁郡。
论基督教在贵州苗族地区的传播及影响

论基督教在贵州苗族地区的传播及影响陈洁内容提要:苗族作为我国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直到今天苗族聚居区仍比较贫困。
鸦片战争后,基督教作为一种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手段,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了苗族居住的地区,对苗族的文化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本文主要写的是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传入贵州的苗族地区的过程及其对苗族教育、文字、医学、生活习性等多方面的影响。
关 键 词:基督教苗族贵州传播影响作者简介:陈洁贵州民院民族文化学院2002级民族学学生苗族是我国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其分布面广,文化丰富多彩的特点。
据研究苗族在古代曾聚居于长江中下游及黄河流域的部分地区。
后来迁徙并聚居于以沅江流域为中心的今湘、黔、川、桂、滇、渝六省、市、区毗邻地带。
而后再由此迁居各地。
贵州省的苗族人口有429.97万(2000年),占全国苗族人口48%。
其中,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最多,也最集中,其余依次为毕节地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铜仁地区、六盘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阳市、遵义地区。
在历史上,历代中央政府采取了变化多端的战略和体制来打造民族关系,整合中心和边缘格局,但最终离不开武力镇压和权威统治。
苗族一次次受战争压力而迁徙,最终被挤压到文明的边缘地区,直到今天苗族聚居区仍然比较贫困。
我的这篇文章主要就是想谈谈,在鸦片战争过后,基督教传入贵州和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苗族文化的影响。
一、 基督教的传播基督教传入贵州是在鸦片战争后。
1844年,道光皇帝下令对天主教准开教禁。
其后,由于基督教各差会要求享受同等权利,清大臣耆英被迫于1854年2月下令准予一体适用,从此基督教各差会传教士纷纷前来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下令,命地方官对进入内地传教者予以保护,更使大批传教士恃约为护,蜂拥而入内地。
最早进入贵州传教的教会主要有两个组织:“内地会”和“循道公会”。
“内地会”是英国传教士戴德生于1865年创建的,戴德生是一个极富宗教热情者,他曾说过:“假使我有千磅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假使我有4条性命,决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
杂话震惊世界的东方马其诺防线 史恩华殉国处草鞋岭革命遗址 岳阳笔架山抗烈英雄名称之异

杂话震惊世界的东方马其诺防线史恩华殉国处草鞋岭革命遗址岳阳笔架山抗烈英雄名称之异欣闻抗烈史恩华英勇殉国处——草鞋岭等战役地,在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的全国革命遗址普查中,由《湖南省革命遗址通览》列为革命遗址,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通过翻阅各种历史资料,深深为之震憾。
在抗日期间,沿新墙河一带,中日双方重兵屯集、殊死拼杀、反复争夺。
中国将士前赴后继、奋勇杀敌,涌现出许多尽忠报国的英雄,他们是中国抗日史上永存的丰碑。
一、独特的地理环璄,殊死拼杀的第一道防线民间抗史专家李宣钊写道:“为什么草鞋岭在湘北抗战史中位置如此重要?我在史料中也找到答案:新墙河上游分为两支,南为沙港,北为油港,草鞋岭居其间,自新墙至桃林及杨林街大道分过其南北,临岳既陷,中国军队据此以制敌,迤东之大云山,跨临岳边境,形势险峻,与草鞋岭势成犄角,我军亊前进据点也。
”新墙河,东起发源于幕阜山脉,向西流入洞庭湖,全长仅108公里。
高不过百米的绵绵山丘,草鞋岭、笔架山、斗蓬山、相公岭、雷公山等,沿新墙河形成天然屏障,中国军队据此作为保护长沙的前沿阵地。
日军向南进犯,必须突破这一战略防线。
但,绵绵山丘到笔架山一带,河水绕山脚而流,过河以后,則一片平原,无险可守。
因此,在此一带发生的殊死博斗,战况之惨烈,反复争夺时间之长,前所未有,其中草鞋岭多次在史料中出现,尤为重要。
二、数次惨烈的争夺战,获得震惊世界的马其诺防线称号1、前哨战,虎将军草鞋岭打出虎威1939年5月19日晨,日军第九师团,突然向草鞋岭进攻,我52师张汉初师长和人称虎将军的黄保德率部迊迎战,激战数日,敌增派飞机轰炸。
敌伤亡惨重,仍未能越雷池半步,形成对歭。
此为日寇后四次进攻长沙之试探性前哨站。
2、草鞋岭誓死不退,史营长名垂千史1939年9月18日,第一次湘北会战打响,覃异之195师史恩华营,在草鞋岭一带阻击敌人。
日寇奈良支队5000余众,出动飞机、大炮狂轰乱炸,坦克骑兵,步兵轮番进攻。
在击溃敌12次进攻后,遭日军四面包围,终于23日晨,全营500官兵英勇殉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公山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非常欢迎你们来到“中国十大最好玩地方”之一“雷山县城”。
很荣幸作为大家这次雷山之旅的讲解员,我叫XXX,大家叫我XX 就行了。
在这里大家将领略到雷山的风土人情,感受到我们的民族文化。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整个雷山县城的风采。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全县总面积为1218平方公里,总人口15.7万,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3.6%,有苗、侗、水、瑶等六个少数民族,被誉为“地球民族村”。
县城距州府凯里37公里,距省府贵阳198公里,是苗族文化的中心,是中国苗族历史上历代大迁徙的集结地。
在2004年,历时7个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体验中国·2004全国最好玩的地方”评选活动,凭借上万名网民的赞许,雷山县与香港、四川九寨沟等十大旅游景区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雷山县现有两个民族广场,分别为“铜鼓广场”和“木鼓广场”,苗族的节日有很多,“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逢年过节,苗族人民都会聚集到广场上来踩芦笙以表欢庆节日。
铜鼓广场后上方那一栋栋精巧别致的小楼房是我们的银饰一条街,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在五彩斑斓的小灯装饰下,宛如苗族姑娘用来装饰腰部的银饰品——银腰带!银饰一条街还有我们的民族博物馆,里面陈列着我们苗族。
铜鼓、木鼓、芦笙是我们苗族的三大乐器之一,鼓是我们苗族先民用来祭祖之物,铜鼓广场是用鹅卵石仿铜鼓面造型铺设的,形如太阳放射出的十二道光芒。
县城的夜晚,宛如苗族姑娘穿上了华丽的盛装,在重大节日时大家聚集到芦笙场上踩芦笙似的白晃晃一片银饰海洋。
雷山苗族文化苗族是一个神秘的民族、能歌善舞的民族,起源于皇帝时期的久黎部落,雷山县是苗族五次大迁徙中第三、四、五次陆续迁徙到这里的集结地,得益于历史与特殊的地理环境,数千年来雷山几乎未受到外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使得多支系的苗族古文化得以一脉相承和完整地保存下来,古朴典雅的服饰、别具一格的建筑、丰富多彩的歌舞、独特的苗族习俗如同一部民俗典宝,铸就了苗族文化的灿烂与辉煌,使雷山成为苗族飞歌、苗族芦笙、苗族锦鸡舞、苗族锦衣银裳与超短等五大艺术的发源和继承地,特别是苗族姑娘只有在苗族隆重节日或姑娘出嫁时才会穿上的银饰盛装,服装的构图内容取材广泛,多彩的图案来自苗民先祖的人文观、自然观、历史观、生命观的代代相传,体现了独特、深厚的美学理念,被历史学家称为是“穿在身上的一部史书”。
雷山苗族的建筑、服饰、习俗、歌舞、乐器、工艺等传统而古老、原汁原味,被文化学者称为“魏晋歌舞”,唐宋服饰,明清建筑芦笙制作技艺、银饰锻造技艺、吊脚楼营造技艺、苗绣、古藏节、苗年、芦笙舞、铜鼓舞、苗族医药、苗族飞歌、苗族织锦等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雷山苗族绚丽的意思殿堂。
在我们的雷山县还有“中国民族之乡”---郎德上寨;“中国第一最大苗寨”---西江“千户苗寨”;“世界超短裙苗第一村”---大塘新桥苗寨;“铜鼓舞故乡”---掌坳苗寨。
接下来呢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这几个景点。
【郎德上寨】位于雷山县北部,距雷山县城16公里,是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民族文物村,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百座特色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名号。
这里也是苗族起义领袖杨大六的诞生地;要进入郎德上寨,首先要经得住“酒精考验”,苗族同胞们将以他们最高的礼仪十二到迎宾拦门酒来迎接贵客。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雷山县东北部,距县府雷山37公里,距州府凯里33公里。
西江是中国仅有,世界无双的千户苗寨,是苗族第三次大迁徙的主要集结地,素有“苗都”之称。
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全省13个保护与建设的民族乡镇,被誉为“中国苗族文化艺术博物馆”,是研究苗族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
【大塘新桥苗寨】距县城13公里,地处大塘乡政府所在地,苗寨寨内妇女身着超短裙,裙长不过膝,仅5寸,脚缠裹布,装饰别具一格,华丽的衣饰映得苗家女子犹如一只只山中锦鸡一般绚丽多姿。
【掌坳苗寨】这里民风纯朴,民性强悍。
逢年过节,寨内均举行跳铜鼓舞活动,邻近村寨苗族来此汇集击鼓狂舞观歌,已成为例定活动。
在我们雷山县境内,苗族村寨以跳舞芦笙舞为主,跳铜鼓舞为辅,而以跳铜鼓为主的仅此一寨,又别具一格,故有“铜鼓舞的发源地”之称。
雷公山景区大门沿途讲解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山,被誉为“物种基因库”“森林疗养院”“天然氧吧”之称的苗族圣山。
是我们黔东南的最高峰,海拔为2178.8米,纵横400余里,是清水江、都柳江流域的主要发祥地,距雷山县城32公里,199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外宣布:雷公山是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是人们追求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的理想王国,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
穿衣树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为雷公山“七特”之一“穿衣树”。
雷公山海拔1600米以上生长着玉兰、杜鹃等树,因常年低温、云雾缭绕,空气湿润,古树虬枝上长满了寄生的苔藓,酷似长胡须,俗称为“穿衣树”,这些形象各异的青苔仿佛一只只活泼的猴子挂在树上一般。
千年古树(七兄弟)各位游客大家请跟随我顺着这条山间小道走,各位请看这株四季常青,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它由同根发出七大分枝,树枝高大挺拔,抱围成簇,硕大无比。
树高40米,胸劲7米,树冠伸展覆盖直径40多米。
人称这棵大树为雷公山上的“七兄弟”。
此树为青冈树,属双子叶植物纲,常绿大乔木,树干直挺,木材为红褐色,生长周期较为缓慢,木材坚硬,不易干裂,耐蚀耐腐,适用性广,主要用于造船、铁路枕木,用青冈烧制的炭更使农家取暖煮饭的理想燃料。
中南林科院的专家们在仔细研究后,得出结论,这颗大青岗的树龄最起码有1000多年了。
大家看见这棵树上挂有很多的红布和钱,这是当地苗族人民祈福的一种方式,或者是一种寄托。
苗族认识很崇拜自然物的,特别是千年古树,相信它能给村寨和人民驱灾并带来吉祥,大家也可站在树前虏诚的一拜,让这集大自然万物精华的神树给您带来平安和幸福。
响水岩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响水岩景区,响水岩座落在900—1400公尺之间,因多级瀑布下泻,哄声如雷,故当地苗民习称为响水岩。
走过着幽静的小道,绕过凉亭小溪,过会一副世外美景便展现于您的眼前。
高达120米的瀑布从海拔1400米的高处分四级倾泻而下。
瀑声震荡山谷,远望犹如银河直泻,气势磅礴;高瀑下坠,溅起水雾浪花,遇上灿烂的阳光,美丽的彩虹便横空出世;瀑下溪潭白浪滚滚,碧波荡漾,蔚为壮观。
·山溪两边岩石实兀,奇花异草遍布。
由于响水岩是高山多级瀑布,落差特高,具备建水利发电站的极好条件,1983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此修建了960千瓦的“响水岩电站”,落差252公尺,为全州第一全省第二。
大塘湾景区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大塘湾,苗语叫做“翁溜”,即大塘之意思,又因为雷公山公路在这里转了一个大弯,所以又叫“大塘湾”,大家看到的这一道宽敞平坦的河床,从雷公山流下来的小溪在这里弯弯曲曲、潺潺而流,环境十分幽静,是春秋季节到这里休闲烧烤的好地方。
相传,白岩苗族先民来到此地开发的当初,就在这里垒石建了一口塘,塘的水面很宽大,因此取名为“翁溜”。
塘建成后,水深不见底,波光粼粼,不仅养有鱼,而且野鸭、天鹅也经常来这里觅食戏水。
后来,从雷公山下来一条龙,由于它的身体又长又大,龙一动身就把塘里的水搅浑,塘里的水族都不得安宁,就把龙告到了雷公那里。
雷公心想:我能管好一座山,为何不能管好一口小山塘呢?有谁在那里胡闹,待我下去看过再说。
于是,雷公下山来观察,见有一条巨龙正在塘里翻滚戏水。
龙对雷公虎视眈眈,不把雷公放在眼里。
龙的傲慢激怒了雷公,雷公要与这条龙决斗。
他举斧劈头时,龙就翘尾巴,砍尾时,龙就抬起头,在水下不断滚动,始终没有伤着龙的一片鳞甲。
由于雷公不善于水战,几次斗下来都失败了,回到雷公山后雷公心想:龙在水中我斗不过它,我一定想办法把它赶走。
于是,雷公站在雷公山顶上,对准这口山塘撒起尿来,龙以为是天上下雨了,就抬起头来观看,结果被雷公尿灌进了眼睛,辣得睁不开眼,难以忍受,只好冲破塘梯顺水而下跑到东海去了。
它在冲破塘梯时,把尾巴猛摆三下,拉成一条大峡谷,就形成了大家前面所看到的响水岩三级瀑布。
龙的尾巴拍击塘水的声音,响彻云霄,震荡山谷。
后来,人们把着一条深山峡谷称为“响水岩”。
矿泉水改革开放以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从翠竹坪深山岩隙流出的山泉,在翠竹坪上建了一座矿泉水厂,该厂生产的抗力天然矿泉水源于雷公山海拔1605米的乌腊核心区原始森林内,独具天然品质,清激恒温,口感回甜,要长期饮用才有明显的健康功效,喝雷公山的矿泉水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
要想发挥矿泉水的健康功效,需要长期坚持喝。
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身体越来越好了。
根据矿泉水的水质成分,一般来说,在界限指标内,所含有益元素对偶尔饮用者是起不到实质性的生理或药理效应。
但如长期饮用矿泉水,对人体确有较明显的营养保健作用。
以中国天然矿泉水含量达标较多的偏硅酸、锂、锶为例,这些元素具有与钙、镁相似的生物学作用,能促进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有利于骨骼钙化,防治骨质疏松;还能预防高血压,保护心脏,降低心脑血管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因此,偏硅酸含量高低,是世界各国评价矿泉水质量最常用、最重要的界限指标之一。
莲花坪景区现在我们位于的就是雷公山海拔1600米处的西南半山腰中,距离县城27公里,瞧:那九座小山峰如莲花瓣展开,中间有一小山,恰如莲花的花蕊,宛如一朵睡莲。
人们把这自然形成的如花地段称之为“莲花坪”。
“莲花坪”中间那一片近百亩宽的坪子,坪子上长着一片茂密的翠竹,所以莲花坪也叫翠竹坪。
坪中有一条清澈透亮的溪水淙淙流淌,在翠竹坪的近处回旋,形成了一个几亩宽的山塘,那就是仙女塘。
翠竹坪的竹子很特别,它的竹篾韧性非常好,陶尧排卡一带的篾匠们所编那用来盛装苗族妇女银饰绣花亦的精巧花篮,用的就是这种竹子划成竹篾精编而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苗族妇女出嫁走客都喜欢提这种花篮盛衣物,特别是在赶集的那天,年轻的妇女们一上集市,都人手一支花篮,与银饰绣衣的婀娜身姿相映,形成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当地苗族把翠竹坪叫做“者和希”,意为造纸的地方。
据老人们说,过去这里曾居住着许多人家,并专门从事造纸业,他们砍下翠竹碾烂,再用石灰浸泡制造成夹纸、冥纸等,供当地老百姓用。
仙女塘的塘头连接着翠竹坪。
塘水不宽,约两亩见方,水不深,最深处仅五六尺而已。
塘水清清,晶莹透亮。
仙女塘的得名,还有一段优美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乌东苗寨有个青年很喜欢打猎,每天天没亮就扛只火药枪爬到雷公山去寻找猎物。
有一天他很早就赶到了翠竹坪,此时正是朝霞满天,太阳的光辉正涂抹在山峰上,当他正在东张西望寻找飞禽走兽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对白鹤在霞光中展翅飞来,投落在翠竹坪边的水塘中,青年猎人悄步隐身追踪至塘边,却未见白鹤,只见两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在塘中嬉戏,青年不知是人是仙是神是鬼,气也不敢出,只好躲在树丛中窥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