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液及其分泌调节
家兔胃液分泌的调节

家兔胃液分泌的 调节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麻醉状态下家兔灌流方法,测定 胃酸排除量,观察各种因素对胃酸分泌的影 响并掌握其作用途径。
实验原理
胃上皮和胃底腺立体模式图
胃底腺 (泌酸腺)
•胃底腺由壁 细胞、主细 胞、颈粘液 细胞、内分 泌细胞和干 细胞组成。
胃液分泌的神经调节机制
副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
实验步骤
•用手指轻轻触摸 胃,检查胃内是否 有食物残渣,若胃 内有固体物,则要 在胃大弯侧切开胃 体,取出胃内食物 团,并用蘸有温热 生理盐水的棉签将 胃内食物残渣清除 干净,然后缝合胃 切口。 •用少许37℃生理 盐水从食管插管注 入胃内,用手指轻 压胃体,观察幽门 插管出口是否通畅、 流出液有无食物残 渣和血液,如出口 通畅即手术成功。 •分离腹腔神经节和 迷走神经,分离后 分别在各神经节下 方穿不同颜色的线 以备用。 将家兔体位由仰卧 位改为侧卧位,在 手术后20~30min 后开始测定胃酸分 泌情况
( +)
Ach
壁细胞M3受体
胃酸分泌
( +)
促进释放组胺、 促胃泌素分泌
交感神经 (腹腔神经节)
NE
(-)
胃酸分泌
α受体
实验对象
• 取经12h禁食不禁水的家兔一只,体重 2.0~3.0kg,雌雄不拘。
实验器材和药品
• 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1套,食管插 管,气管插管,幽门插管,静脉插管,三 通管,输液架,输液瓶及输液管,微量滴 管,三角瓶,棉签,缝合针及缝合线,有 色丝线,注射器(20ml)及针头,一次性 使用外周神经丛刺激针,生理盐水,1g/L阿 托品,10g/L酚妥拉明,20%乌拉坦, 0.01mol/ L NaOH溶液,1%酚红。
胃液的分泌记忆技巧

胃液的分泌记忆技巧
胃液的分泌
单胃动物的胃黏膜贲门腺区的腺细胞分泌碱性的黏液,保护近⾷管处的黏膜免受胃酸的损伤。
胃底腺区位于胃底部,由主细胞、壁细胞和黏液细胞组成。
主细胞分泌胃蛋⽩酶原,壁细胞分泌盐酸,黏液细胞分泌黏液。
此外,壁细胞还分泌内因⼦。
幽门腺区的腺细胞分泌碱性黏液,还有散在的“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总结⼀句话:煮蛋必拿盐、鸡胃黏⼜黏
解释:
煮蛋:主细胞分泌胃蛋⽩酶
必拿盐(煮鸡蛋啊,必须得搁盐,不然没味⼉啊):壁细胞分泌内因⼦和盐酸
鸡胃: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黏⼜黏:黏液细胞分泌黏液。
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头期胃液分泌:这⼀期胃液分泌由进⾷动作引起,其传⼊冲动均来⾃头部感受器包括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迷⾛神经是这些反射共同的传出神经。
迷⾛神经除了释放⼄酰胆碱直接作⽤于壁细胞刺激其分泌外,还可作⽤于胃窦部的G细胞。
条件反射由和⾷物的形象、⽓味、声⾳等刺激相应感受器引起,⾮条件反射是咀嚼吞咽⾷物时,刺激⼝腔和咽喉等处的化学和机械感受器引起的。
胃期胃液分泌:主要途径为:①扩张刺激胃底、胃体部的感受器,通过迷⾛-迷⾛神经长反射和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直接或间接通过胃泌素引起胃液分泌;②扩张刺激胃幽门部,通过壁内神经丛,作⽤于G细胞引起胃泌素的释放;③⾷物的化学成分直接作⽤于G细胞,引起胃泌素的释放。
肠期胃液分泌: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机制实现的。
⼗⼆指肠释放的胃泌素是肠期胃液分泌的体液因素之⼀。
⼩肠粘膜还可能释放⼀种叫“肠泌酸素”的激素刺激胃液分泌。
三期胃泌胃液特点⽐较头期分泌量⼤酸度⾼,胃蛋⽩酶尤其⾼。
胃期:酸度⾼,胃蛋⽩酶不⾼。
肠期:分泌量⼩。
胃液中H的分泌方式

胃液中H的分泌方式
胃液是由胃黏膜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盐酸和胃蛋白酶。
而盐酸的分泌是由胃壁的壁细胞分泌的。
那么,胃液中的H 是如何分泌的呢?
盐酸的分泌途径主要有两种:神经调节和荷尔蒙调节。
其中,神经调节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荷尔蒙调节则主要由甲状腺激素和增生素所控制。
交感神经会通过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并刺激壁细胞中的
H+/K+ ATP酶复合物。
该复合物能够将细胞内的氢离子(H+)和钾离子(K+)交换,从而使得氢离子自胃壁细胞的细胞质中泵出,并进入胃腔中。
同时,胃腔内的氯离子(Cl-)也会通过胃壁的Cl-通道,进入胃腔,并和氢离子结合成为盐酸。
副交感神经则通过释放乙酰胆碱和胆碱能受体的激活,调节壁细胞的氢离子的分泌。
另外,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也会影响壁细胞中的H+/K+ ATP酶复合物的活性,进而影响盐酸的分泌量。
增生素则促进胃壁的H+/K+ ATP 酶复合物的合成,增加盐酸的分泌。
综上,胃液中的H是通过神经调节和荷尔蒙调节共同作用调节分泌的。
而盐酸的分泌不仅仅是为了消化食物,还具有杀菌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生理学┃胃内消化(一)胃液的分泌

生理学┃胃内消化(一)胃液的分泌展开全文生理学· 消化和吸收第三节胃内消化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成年人胃的容量为1~2L,具有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
食物入胃后,经过胃的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食团逐渐被胃液水解和胃运动研磨,形成食糜(chyme)。
胃的运动还使食糜逐次、少量地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一、胃液的分泌胃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是通过胃黏膜中多种外分泌腺细胞分泌的胃液来实现的。
胃黏膜中有三种外分泌腺:①贲门腺,为黏液腺,位于胃与食管连接处宽1~4cm的环状区;②泌酸腺,为混合腺,存在于胃底的大部及胃体的全部,包括壁细胞(parietal cell)、主细胞(chief cell)和颈黏液细胞(neck mucous cell);③幽门腺,分泌碱性黏液,分布于幽门部。
另外,胃黏膜内还含有多种内分泌细胞,通过分泌胃肠激素来调节消化道和消化腺的活动;常见的内分泌细胞有:①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样物质,分布于胃窦;②δ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对促胃液素和胃酸的分泌起调节作用,分布于胃底、胃体和胃窦;③肠嗜铬样细胞(enterochromaffin-like cell,ECL cell),合成和释放组胺,分布于胃泌酸区内。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纯净的胃液(gastric juice)是一种无色的酸性液体,pH 0.9~1.5,正常成年人每日分泌1.5~2.5L,其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其余为水、HCO3-、Na+、K+等无机物。
1.盐酸:胃液中的盐酸(hydrochloric acid,HCl)也称胃酸(gastric acid),由壁细胞(parietalcell)分泌。
胃酸有游离酸和结合酸两种形式,两者在胃液中的总浓度称为胃液的总酸度。
空腹6小时后,在无任何食物刺激的情况下,胃酸也有少量分泌,称为基础胃酸分泌。
基础胃酸分泌在不同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间也有所不同,平均0~5mmol/h,且有昼夜节律性,即早晨5~11时分泌率最低,下午6时至次晨1时分泌率最高。
简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简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胃液是由胃腺细胞分泌的一种消化液体,它在胃内起着消化食物和杀灭病菌的重要作用。
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胃酸、粘液、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原等。
胃酸是胃液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由胃壁中的壁细胞分泌。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它的主要生理作用有三个方面。
首先,盐酸能够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较小的肽链,为后续的消化作用提供条件。
其次,盐酸能够杀灭食物中的细菌和寄生虫,保证消化道的卫生。
最后,盐酸还能够促进胃蛋白酶原的转化为胃蛋白酶,从而增强胃液的消化能力。
粘液是胃液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由胃壁上皮细胞分泌。
粘液具有黏附、润滑和保护胃壁的作用。
它能够黏附在胃壁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胃酸对胃壁的损伤;同时,粘液还能够润滑胃壁,使食物在胃内更加顺利地消化和运动;此外,粘液还能够保护胃壁免受胃酸的腐蚀,维护胃黏膜的完整性。
胃蛋白酶是胃液中的一类酶,主要由胃壁中的主细胞分泌。
胃蛋白酶能够将蛋白质分解为较小的肽链,为后续的消化作用提供条件。
胃蛋白酶主要分为胃蛋白酶A、胃蛋白酶B和胃蛋白酶C三种。
它们在不同的pH值下具有不同的活性,从而实现对不同类型蛋白质的分解。
胃蛋白酶原是胃液中的一种酶前体,它由胃壁中的壁细胞分泌,并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化为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原的转化是一个自动调控的过程,它能够根据胃内的食物量和酸度水平来调节胃液的分泌量和消化能力。
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胃酸、粘液、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原等。
胃液通过胃酸的作用分解蛋白质、杀灭病菌;通过粘液的作用黏附、润滑和保护胃壁;通过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蛋白质。
胃液的成分和作用相互配合,为胃的消化功能提供了重要支持。
正常的胃液分泌和调节对于人体的消化过程至关重要,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消化胃液13

传出N 迷走N
胃液头期分泌的特点
• 特点:潜伏期5--10分钟,持续4个小时 • 1.持续时间长 • 2.分泌量大 • 3.酸度高 • 4.酶活性强 • 5.消化力强
2.胃期(gastrc phase)
• •
由于食物的硬度、容积等因素刺 激了胃体、胃底扩张感受器引起的 胃液分泌。
胃液胃期分泌的神经-体液调节
• •
胃液分泌总量的动态变化
胃泌素gastrin
• 是胃窦和上段小肠粘膜G细胞释放 的一种肽类激素,活性最强的是G-17, 主要作用是促进胃液的分泌,保护胃粘 膜的生长,促进胃运动的作用。
G细胞
乙酰胆碱
• 是支配胃的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 质以及部分肠壁内在神经末梢释放的递 质,Ach与胃肠粘膜细胞的M受体结合引 起胃液的分泌,它的作用可被胆碱能受 体阻断剂如:阿托品阻断。
同学们好 ¶ Î ¯ ï É ú À í Ñ §¿ Î Ì ³
¬ Ñ Í §Ã Ç º Ã £ ¡
Í ¬ Ñ §Ã Ç º Ã £ ¡
二、胃液分泌 (gastric juice secrete)
• (一)胃粘膜分区 • 与食管相接的无腺区 • 贲门腺区:粘液C • 单胃粘膜 胃底腺区:主C、壁C、粘液C • 幽门腺区:粘液C、GC
2)胃蛋白酶 pepsin
• 由主细胞产生: •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 HCI激活 • 胃蛋白酶(+) • pH2 水解 • 蛋白质 胨----
3)凝乳酶
• 由主细胞产生:
• 凝乳酶原(-)
• HCI激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酪蛋白原
凝乳酶(+)
水解酪蛋白+ Ca2+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具有暂时贮存食物的功能。
成人胃的容量约1~2L。
食物在胃内还将受到胃液的化学消化和胃壁肌肉运动的机械消化。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粘膜是一个含有三种管状外分泌腺(胃腺)和多种内分泌细胞的复杂的分泌器官。
胃腺主要有贲门腺、泌酸腺(位于胃底和胃体)及幽门腺三种。
胃液(gastric juice)是由这三种腺体和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分泌物构成的。
纯净的胃液是一种pH为0.9~1.5的无色液体。
正常人每日分泌量约1.5~2.5L。
胃液的成分除水分外,主要有盐酸、胃蛋白酶、粘液、HCO3-和内因子。
(一)盐酸由泌酸腺中的壁细胞分泌的。
正常人空腹时盐酸排出量(基础酸排出量)为每小时0~5mmol。
在食物或某些药物刺激下,盐酸排出量可明显增加。
正常人的盐酸最大排出量每小时可达20~25mmol。
胃液中H+的最高浓度可达150 mmol/L,比壁细胞胞浆的H+浓度高约300万倍。
因此,壁细胞分泌H+是逆着巨大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过程。
壁细胞胞浆内的水解离生成H+和OH-,H+在位于壁细胞内的分泌小管膜上H+-K+依赖式ATP酶(又称质子泵)的作用下,主动分泌到小管内,OH-留在细胞内有待被中和。
由于壁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碳酸酐酶,它能将从血浆中摄取的和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水化合,形成H2CO3。
H2CO3随即解离成H+和HCO3-。
H+和OH-中和生成水,HCO3-则与血浆中的Cl-进行交换而进入血液,与Na+形成NaHCO3。
而血浆中的Cl-则进入壁细胞,再通过分泌小管膜上特异性的Cl-通道进入小管腔,在小管内与H+形成HCl。
当需要时再由壁细胞分泌入胃腔。
胃酸的作用:1.可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2.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其作用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3.盐酸进入小肠内可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有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的作用;4.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还有利于铁和钙在小肠内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胃液分泌的因素 ━━━━━━━━━━━━━━━━━━━━━━━━━ 促 进 抑 制 ───────────────────────── 食物 蛋白质 糖 盐酸 脂肪 高渗溶液 ────────────────────────激素 胃泌素 糖皮质激素 胰泌素 胰高血糖素 ACTH 胰岛素 生长抑素 抑胃肽 PG 缩胆囊素 肠泌酸素 肠抑胃素 球抑胃素 ────────────────────────药物 ACh 组胺 阿托品 甲氰咪呱 咖啡因 乙醇 奥美拉唑(洛赛克) Ca2+ 毛果云香碱 ────────────────────────神经 迷走N+ 壁内N丛反射 交感N + 肠-胃反射 迷走-迷走反射 情绪 应激状态 恶劣情绪 • ━━━━━━━━━━━━━━━━━━━━━━━━━
三、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人为的划分为头期、 胃期、肠期来分析。 实际上这 3 个时期几 乎同时开始,互相重 叠的。
假饲实验示意图
1、头期(cephalic phase):
(1)特点:
量大、酸高、消化力强
(2)分泌机制: • 条件与非条件反射:迷走神经 为共同传出神经,其末梢递质 Ach引起胃腺分泌;
3、 肠期:主要为体液调节 (intestinal phase) 特点: 分泌量少,约占进食后胃 液分泌总量的10%,酶原 含量也少。 机制: 机械、化学刺激两方面发 挥作用,但以体液调节为 主。
促进胃液分泌的机制
4、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⑴盐酸: ①胃窦pH1.2~1.5→抑制G细胞分泌胃泌素。 →刺激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抑制G细胞 分泌胃泌素和抑制壁细胞分泌胃酸。
Cl-泵
① H+来源于壁细胞浆内的水。
② Cl-的来源于血液。 ③ HCO3-来源于壁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和由血浆中摄 的CO2。 ④在壁细胞底侧膜上HCO3-与Cl-进行交换,HCO3-进入血液, 取
而Cl-进入细胞后又通过分泌小管膜上的Cl-泵主动转运到
小管腔,与H+形成HCl,再进入胃腺管腔。
① 游离酸:绝大部分(与黏液中的有机物结合)
② 结合酸:蛋白质结合 (决定胃液的pH)
(2) 分泌机制:主动分泌(壁细胞逆浓度) •
质子泵(proton pump): H+ -K+ATP酶 胃液H+ :150mmlol/L,血浆中300万倍 胃液Cl- : 170mmlol/L,血浆中1.7倍
H +泵
2、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主细胞、粘液细胞分泌
主细胞
胃蛋白酶原
+
HCL
胃蛋白酶
PH 2.0~3.0
蛋白质
+
眎 、胨和多肽
最适pH值为2.0,pH值大于5.0时酶失活。
3.黏液和HCO3-
⑴来源:
黏液:表面上皮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细胞、泌酸 区的黏液颈细胞; HCO3-:非泌酸细胞,少量由组织间液渗入胃内。
②12指肠pH≤2.5→刺激S细胞分泌胰泌素→抑制胃泌素分
泌和抑制胃液分泌。 →刺激S细胞分泌球抑胃素→抑制胃泌素
分泌和抑制胃液分泌。
⑵脂肪: 脂肪及其消化产物刺激小肠粘膜→“肠抑胃素” →抑制胃 液分泌。
⑶高渗溶液: ①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肠-胃反射→抑制胃液分泌。 ②刺激小肠粘膜→“肠抑胃素”→抑制胃液分泌。 (4)抑制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生长抑素、前列腺素、表皮生长因子等。
一、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贲门腺—粘液 外分泌腺: 幽门腺—碱性粘液 粘液细胞:粘液 胃底腺 壁细胞:盐酸、内因子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内分泌腺: G细胞—促胃液素;D细胞—生长抑素
一、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1、盐酸 (胃酸,gastric acid) -壁细胞分泌 空腹排出量 0~ 5mmol/h 最大排出量 20~25mmol/h (1) 形式:
目录
一、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三、消化期胃液的分泌
一、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 胃液(gastric juice)是胃内分泌物的总称。它包括水、 电解质、脂类、蛋白质和多肽激素。无机物主要为Na+、 K+、H+和Cl-,其中H+和Cl-结合成盐酸,而K+基本稳定。 有机物有胃蛋白酶原、粘液蛋白和“内因子”。 • 纯净的胃液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pH:0.9~1.5。
(3) 生 理 作 用: ① 激活胃蛋白酶原,创造适宜的酸性环境 ② 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 ③ 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 ④ 刺激小肠上段分泌促胰液素、CCK的释放, 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⑤ 促进小肠吸收铁和钙
胃酸分泌过少→腹胀、腹泻→消化不良
胃酸分泌过多→胃、12指肠粘膜受损→ 消化性溃疡
•
迷走-胃泌素:迷走神经的末 梢递质GRP(胃泌素释放肽)引起 胃窦部G细胞分泌胃泌素。
头期胃液的分泌
2、胃期 (1)特点: 酸度也高,但消化力比头期 的弱。 (2)机制: 扩张胃体和胃底→壁内 N丛短反射→胃腺分泌。 扩张胃窦部→壁内N丛 短反 射 → G 细胞释放 胃泌 素; 迷走-迷走长反射→胃 腺分泌。 食物的化学成分→G细 胞释放胃泌素。
⑵成分:可溶性黏液主要成分为可溶性黏蛋白,
不溶性黏液主要成分糖蛋白 粘滞性高,形成凝胶。PH值为中性。 ⑶作用:形成胃黏液-HCO3-屏障,保护胃黏膜。
4.
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 壁细胞,糖蛋白:分子量 60000
※内因子与V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VB12免被消化酶破坏, 促进VB12的吸收。 临床: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可发生巨幼红细 胞性贫血。 特点:分泌能力和刺激因素与激胃液分泌的主要 内源性物质:
乙酰胆碱、促胃液素 (胃泌素)、组胺
M
H2
(1)乙酰胆碱 (acetylcholine,
Ach):
作用于M3受体 →促进胃酸分泌
肠嗜铬细胞 (ECL) →组胺分泌
G细胞→促胃液素
(2)促胃液素:胃窦、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端G(gastrin) cell
胃窦部的机械扩张刺激、蛋白质消化产物
和迷走神经兴奋
促胃液素(胃泌素)的作用 ①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 ②刺激ECL→组胺→ 胃酸↑ ③消化道粘膜的生长和刺激胃、肠、胰的蛋 白质的合成(营养作用) ④加强胃运动和胆囊收缩,促进胰液、胆汁 的分泌
(3)组胺(histamine):由ECL分泌
与H2受体结合→促进胃酸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