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我和祖父的园子

第19课我和祖父的园子
第19课我和祖父的园子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9 我和祖父的园子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读准翘舌音“铲”、平舌音“穗”及三拼音“瞎”,并借助图片认识一些农作物,理解如“土窝、溜平”等地方土语,积累表示色彩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透过对平实、质朴、自然的语言的品读,感知萧红作品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这一特点,并运用合并段意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

3.从作者在园子中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以及浓浓的祖孙情,感受童年生活的“趣”,进而体会作者到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4.领悟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并展开想象填补空白,进一步深化对萧红作品语言朴实、平和、率真之美的感悟,激发学生阅读她的其它作品的欲望。

二、重点难点

重点:紧扣3-12自然段反复品读,从作者在园子中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的以及浓浓的祖孙情,感悟童年生活的“趣”,从中体会作者到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难点:领悟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并展开想象填补空白,进一步深化对萧红作品语言朴实、自然、率真之美的感悟,激发学生阅读她的其它作品的欲望。

三、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查看预习单,检查学生对生字词及课文的朗读情况,掌握学情。

2.通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考察和引导学生运用“合并段意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补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

4.对文本素材的拓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亲人的怀念之情这一中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设计预习单

2.制作教学课件

3.课前查看预习单,了解学情

4.调整教案

学生准备:完成预习单。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谈童年趣事,初识萧红

1.导言:在你的童年生活中,哪一件趣事还深深地烙在你的脑海中,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吗?(学生自主思考,指名讲,及时评价)

2.读作品,识萧红

有一位作家,在记录她的童年生活时,这样写道“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读了这段文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发现这位作家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文字朴实无华,自然,字字流露出“我”的调皮。

你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你对她有哪些了解?(自由读作家卡片及搜集到的资料交流)

出示: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人,著名作品《呼兰河传》,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鲁迅称她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同时,她也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只可惜她在31岁时,就离开了人世。

你从名家巨匠对萧红及作品的评价中,读出了什么?

现在,我们走进从萧红的《呼兰河传》中节选的一篇文章《我和祖父的园子》

3.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预设两种读法:①我和祖父的/园子②我和/祖父的园子

不管怎么读,祖父,园子,我,三者是密不可分,可一个园子到底有什么神奇的魔力与魅力,让作者久久难以释怀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在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预习情况。

(1)识读生字词

——指名分行读,重点强调“铲”是翘舌音、“穗”是平舌音。另外再强调“瞎”是三拼音,注意与“割”字的区别,“溜平”中的“溜”读liù——再指名读,你会有什么发现?

(第一组是写园子里的昆虫,第二组是描写园子里的农作物,第三组是描写园子里的劳作,第四组属于方言土语。)

——你对文中的方言理解吗?

土窝:下种留下的土坑。

溜平:指用泥土将下过种子的土窝抹平。

——你对文中的哪些词语还有疑问?

预设:谎花,由《神奇的克隆》引导理解,指“不会结果的雌花。”

芒针,由“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进行理解。

(2)指导书写。除了“韭”属于上下结构,写时注意上大下小,其他6个生字属于左右结构,且都是左窄右宽。指导后,学生描红,再规范书写两个。

3.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每个自然段各写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归纳板书:充满生机。

祖孙情

自由

(2)各段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你能根据教师的板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学生交流后,汇报)

(3)学生理清各段的内容后,再追问学生,作者写在祖父的园子里劳动的

情形,体现一个“趣”字,为什么还要写园子里的小昆虫的活动情况和庄稼的自由生长的情形?

4.品读课文,你发现课文与其他的课文在语言表达有什么不同?能举例子说一说吗?

预设1:语言比较朴实无华,如“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这句话,作者只用了一个“拼尽”,一个“一扬”,两个极普通的词语把我的淘气、调皮体现的淋漓尽致。

象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多处,你还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如“一抬头看见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吃完,从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预设2:真情流露自然,不牵强,极富生活气息,如“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读了这些句子,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能用名人巨匠的一句话谈自己的感受吗?

出示:茅盾说:萧红的作品就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赏园中美景,识“趣”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园子中出现了哪些我们比较熟悉的景物?

(1)指名回答

再次出示:

蜂子蝴蝶蜻蜓蚂蚱倭瓜黄瓜玉米谷穗栽花拔草下种铲地

(2)这些昆虫在作者的笔下是怎样的?(指名回答,读第二自然段)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指名回答:一幅多彩的画/生机勃勃的图画)

(3)标画并品读表示颜色的词语,你从中读出了什么?(点缀园子的美丽)

你能通过这些词语,想象园子的美丽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吗?

(小组交流后,再汇报展示,师生相机进行激励性评价)

(4)同学们,你看,有了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祖父的园子在同学们的脑海

中就有了生机,还真不能忽视了它们的存在,请你想一想,还积累了哪些关于颜色的词语,请与大家分享一下。

相机积累:黑里透红、黑白分明、洁白无瑕、白眉赤眼、姹紫嫣红、碧波万顷、碧血丹心、碧落黄泉、山青水碧、橙黄桔绿

2.指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作者怎样描写它的?

点拨:颜色、形态

点拨:“蜂子”实际上就是“蜜蜂”,领会作者笔底的风土气息。

3.小结:昆虫们在园子里嬉戏,玩耍,这真是一个充满了的园子。

(生机勃勃、色彩绚丽、多姿多彩、充满生机、美丽迷人的、有各种动物的、样样都有的……)

4.小练笔:你能象作者那样,从昆虫的颜色和形态两个方面描写你喜欢的一种昆虫吗?

预设:“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也许把蚂蚱腿绑掉,线头上只捡了一只腿,而不见蚂蚱了。”

第二课时

(四)复习导入

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来吗?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五)再赏园中美景,识“自由”

1.自由读第13节。

读了这些文字,漫步在这个大园子中,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你认为哪些词语最能表达你的感觉。(无拘无束,悠闲,自由,随心所欲)

(引读)你的感觉和文中的“我”的感觉相通了。读着读着,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

2.老师读这一段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文中一连用了十个“就”,读起来是不是觉得特啰嗦?

(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读起来觉得很灵动,很清新,字里行间扑腾着两个字——自由。)

3.让我们把这种自由的感受带进这一段中,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配乐朗读。)

4.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花鸟、蔬菜、昆虫这一切都是自由的?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看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了。)

5.领悟写法---借物抒情

像作者这样把人物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借物抒情,作者写园子的自由实际上是要写“我”童年生活的自由。

(六)品读童年自由生活

1.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让我们继续漫步于园中,默读课文3-12节,注意那些最有趣、最好笑的细节,读一读,划一划,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

2.交流讨论。

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读着读着,脸上就笑微微的了。你看到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那么,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使你看着看着就想笑了?

交流时说、议、读相结合。

预设:(1)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

(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和祖父很亲密……)

——“我”就像祖父的什么?(影子、跟屁虫、小尾巴……)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预设:(2)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反而被我踢飞了。

——你能用一个词形容我的表现吗?(淘气、调皮、瞎闹……)

——你从这句话的字里行间里读出了什么?

——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和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3)祖父铲地,我也铲地……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你知道“狗尾草”与“谷穗”的异同点吗?

——抓住这段中的某个词或某句话想开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把这幅画面读出来吧。

预设:(4)玩腻了,……下雨了!”

作者在这段话中描写的景象,你熟悉吗?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这次再读书,提高一下要求,读书不仅要读出作者的情感,还要联想起了自己的经历,从书中读出自己。

再读句子。

预设:(5)祖父虽然教我……跑了几步又去做别的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读出“有趣”的同时你还读出了“自由”,真会思考!把这样的感受放进去,读一读。

3.在引说中小结:

我们可以发现,(引说)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和做这些事儿一样,也是(生: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生:瞎闹),铲地,我是在(生:乱勾),浇菜,我是在(生:乱闹),我要做什么,(生:就做什么),想怎么做,(生:就怎么做),这就是所谓的(板书:自由)

(七)想像,悟祖孙情

1.过渡:其实,在《呼兰河传》中描写的“我”在园中做过有趣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如“我”曾经捉来一只大蚂蚱,把腿用线绑上,过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栓了一只腿,而蚂蚱不见了;“我”曾经在祖父拔草时,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盛开的玫瑰,红通通足有二三十朵,祖父还以为那年春天雨水大,玫瑰香气传得远呢!

2.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祖父的态度又

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再默读3—12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预设:

①我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②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很耐心,很形象。

③祖父笑了。

——自由读这三句话,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展开想象,填补空白:

祖父见我拿不动锄头杆,就告诉我说:“”

祖父见我分不清狗尾草和谷穗,就慢慢把我叫过去,耐心而又形象地给我说:“”

(课件呈现课文插图)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还在笑,笑声中,他仿佛在说什么呢?他仿佛在说:“______ _______________。”

“我”在园子里,一次次的胡闹,一次次的闯祸,可祖父总是面带微笑,耐心地面对我的一切,你从祖父的一次次的微笑中读出了什么?

师:祖父的笑是疼爱,是呵护,是宽容,这就是“爱”。(板书:爱)。

祖父的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填一填:

当我的时候,祖父笑了!

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正因为有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能在园子里自由自在,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三、总结回顾——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七)回顾全文,总结拓展

1.回归整体,渴望自由。

正是因为有了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觉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生:花睡醒了似的)。

我看到鸟飞了,就像鸟——,(生:鸟上天了似的)。

我听到虫子叫了,就像——(生:虫子在说话似的)。

我就变成了那倭瓜,愿意爬上架,——(生:就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生:就爬上房),

我就变成了那黄瓜,愿意开一谎花,——(生:就开一谎花),

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生:就结一个黄瓜),

我就是成了那玉米,我若愿意长上天去,——(生:也没人管)。

我要做什么,——(生:就做什么?),要怎么样,——(生:就怎么样),都是--(生:自由的)。

2.你发现这段话运用了相同的句式,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愿意……就……想……就……)

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如果我有这样的一个园子,我就变成了,愿意,就,想,就;我还想变成了,愿意,就,想,就。

3.总结延伸。

(1)总结悟情。

同学们,此时,在你的脑海中,在“我”的记忆里,“我”、“祖父”、“园子”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的祖父,用他,浸润着“我”这个的孩子,不仅仅让我我感受到了园子充满着,更让我感受到、、这三样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是不可缺少的。

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想一想,当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这个园子时,她心中是什么感觉?(快乐、幸福、回味、眷恋、对祖父怀念)(2)延伸,激发阅读欲望。

——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萧红出生与一个地主家庭,父亲对她十分冷漠,母亲也不喜欢她,只有祖父疼爱她,祖父是萧红一生最重要的人。在萧红眼里,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

子,而是萧红童年生活的乐园,这个园子只属于“我”和最亲爱的祖父)就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课题。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生齐答:阅读《呼兰河传》这本书)

是的,同学们,如果你读了《呼兰河传》的尾声部分,相信你会更难舍此书(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

而今不见了。

老主人死了,

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

忘却不了,

难以忘却……

结束语: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也是我们所难以忘却的,随着你们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希望同学们课下找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19 我和祖父的园子

充满生机

祖孙情爱

自由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反复朗读,品味感受

这篇文章,文字优美,是一篇值得反复读的美文,因此在教学中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变换多种形式如:自读、默读、引读、合作读等来让学生反复读文,理解文本,丰富感受。通过读文,学生对我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祖父对我的疼宠呵护,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2.寻找文眼,形散神聚

首先,在教学中要立足文本的特点,要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从学生阅读的前理解出发,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以此来推进教学流程。文中“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可谓文眼,扣住此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体会园中景物的自由,“我”的自由自在,是祖父的爱给予“我”自由,以及心中有自由,看什么都是自由的,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步深刻与丰满,使教学如同一篇散文,形散神聚。其次,在教学中始终抓住文题,通过“的我,的祖父,的园子”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园子不仅是“我”的乐园,更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是我心目中美好的家园。

3.激发想象,体会温暖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学生想象情境的方法,来让学生体会祖父对我的爱,以激发朗读的兴趣,在学习课文3至12自然段时,让学生想象填补空白,“祖父在我瞎闹时,总会笑,他会说什么呢?”这一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眼前仿佛一次又一次地浮现了祖父的笑,笑中的温暖洋溢在课堂中。

4.本文教学中,文章中所带的淡淡哀愁是学生很难理解与体会的,因此在收尾处我采用了配乐诗朗诵的形式,这时,教师不需多言,只需让生静静感受。简单渗透了淡淡的哀伤情绪,从反馈中,感受到效果较好,这也成为我本文教学的亮点之一。

不足之处:课堂容量较大,想面面俱到,但反而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教学建议:本文是一篇美文,在教学中让生多读,读中悟情。

预习单:

1.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我能做到正确、规范。

2.读一读

(1)自由朗读课文,我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写一写:我会运用“合并段意”来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

3.想一想,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让我最难忘?

4.搜集关于萧红的资料做名人卡片

5.记录心中的疑惑: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材解读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材解读 在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考虑的情况下,读了一遍《我和祖父的园子》,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一个“趣”字。由此我想,这个“趣”也许就是全文的题旨所在。 当然,作为老师,读教材不能没有目的,没有章法,因为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感受。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这无疑要求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不能停留在感性层面,进行理性分析和探究是教师钻研教材所必须具备的理念。 为此,我又反复地朗读了这篇课文,查看了一些资料,写出如下收获: 一、关于文题 题目是“我和祖父的园子”,一个“和”字把“我”和“祖父的园子”并列地排在一起,那么,文章除了写我,写祖父的园子,毫无疑问,更要写我和祖父的园子之间发生的事。 再看“祖父的园子”,自然说明园子是祖父的。如果我爱着园子,我又怎能不爱着祖父?如果在园子里的我是自由的,而这份自由又怎能说只是园子给予了我呢?因为园子就是祖父的呀!这样一来,与其说给我自由、给我乐趣、给我爱是园子,毋宁说是祖父。祖父就是园子,园子就是祖父。 二、关于内容: 1、梳理一下文章的写作思路与内容: 课文第一节:点出祖父的居住地点和年龄。 课文第二节:单纯地写了园子。 课文三到十二节:写祖父在园子里劳动、而我则在里面边学边干边玩耍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课文第十三、十四节:写我眼中的园子以及园子中玩累了的我。 2、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描写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活动,表现了“我”的好奇和贪玩,以及触景生情的自由想象,充满童真童趣。 3、关注一下文章的语言特色:语言简单平实,清新流畅,读来轻松自在有趣。用这样的语言描写这样的童趣,感觉实在是妙。偶特喜欢! 三、结合单元课文简析: 基于苏教版主题单元编排特点看,本单元安排了《爱如茉莉》、《月光启蒙》、《我和祖父的园子》、《谈礼貌》四篇课文,基调明朗,是人文情感类,是人与人关系篇。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第_ 十__册_语文_(科目)教案设计课题19我和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认读8个生字,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能力目标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借景抒情的写法以及“园子”对我蕴含的精神意义。 课时安排 1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开篇的第一个问题也正是顺应了学生当时有话要说的心理,而且,对整体把握全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A.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部编版(2018)九年级历史上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案

部编版(2019)历史九年级上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内容、性质和意义等; 2.通过自主学习,法国大革命的过程和影响;了解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 3.通过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人物功过的分析,培养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通过对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的分析,明确战争的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重点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法典 难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 导入新课出示《艾菲尔铁塔》图片。右图是法国的著名建筑——艾菲尔大鉄塔,它是法 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它 建于1889年。那么为什么要建这座塔呢?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而建。法国大革命是世界上最深刻、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讲授新课 一、旧制度的危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8页,完成下列问题: 1.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性质和意义; 2.了解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思想。 1.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18世纪开始,法国的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国王路易十五通过加重税收等方式阻碍 资本主义的发展。 2.内容: 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 黑暗。这场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旧制度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 3.影响: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4.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思想解放运动。 5.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和旗手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 孟德斯鸠:是最博学的启蒙学者,他提倡分权制衡的政治模式。美国 卢梭:主张最大限度地让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二、法国大革命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9-91页,了解下列史实: 1.法国大革命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人权宣言》的内容影响; 3.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一)法国大革命的原因 1.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2.18世纪时,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全体社会成员分成三个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和农民 在内的第三等级,政治上无权,却要供养生活腐朽的上层等级。王室挥霍无度,国家财政陷 于破产,阶级矛盾激化。 3.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二)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1.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1789.5) 三级会议是法国封建社会等级代表会议,由教士、贵族和平民三个等级代表参加,故

我和祖父的园子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说:“家园是人类诗意的栖居地”。“祖父的园子”就是作家萧红精神的栖息地。《我和祖父的园子》讲述的是作者童年的故事,那份在祖父的园子里随心所欲,想做什么便做什么的自由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我试图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感觉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了解先辈的一段生活历史,初步感觉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在对教材的多次研读后,我们发现整篇课文的第13自然段概括了主题。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快乐。教学时,我紧扣情感线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在朗朗的书声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整节课以自由、快乐为线索,“四读”13自然段,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学生的认知得以升华:一读13自然段,初步感受园子里的一切是自由、快乐的;二读13自然段,学生感知园子里的一切的快乐是因为我是快乐的,引导孩子们在字里行间中徜徉,感受“我”的快乐;三读13自然段,学生懂得了“我”的快乐是因为有祖父的疼爱,重点品读对话,感悟浓浓的祖孙情;四读13自然段,体悟写作技巧,掌握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了解作者生平,升华对作者的情感认识,感悟作者追寻精神家园的那份执著。 教学这堂课,我感觉思路是清晰的,教材的把握是准确的,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激情碰撞,学生灵动、智慧的语言,声情并茂的朗读充分展示了我们东台实小孩子厚实的语文素养。课堂节奏的把握也比较到位,开课的欢快,课尾的伤感,感染着孩子。如果把这样一篇课文仅仅解读为自由、快乐,那肯定是片面的,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出作者对自由、快乐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资料的呈现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再三推敲,最终选择了课中的简短介绍,却字字给学生以引导和启示,因此学生的感悟是深刻的,也是水到渠成的。这堂课留给我很多的思考:一切设计应由学情出发,并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做作者的知音,真正走进作者的心,才能正确把握文本。面对丰富的课程资源,教者如何取舍、选择,从而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到最优。教学中,一节课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怎么去指导孩子们乐学乐思,并学有所获。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19*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篇文章生动有趣,描写了一个小男孩的成长经历,他的成长过程正是男子汉的成长过程。本文按照人物性格特征来组织材料,在行文过程中我们徜徉在幽默的语言中,感受着一个男孩的男子汉魅力。在一课时内,引导学生学会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与概括,同时理解男子汉的含义,培养争做男子汉的信心、勇气和敢于面对挑战的意识。教学理念既体现《语文课程标准》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小组讨论等手段充分实现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目标,又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课件(挂图、幻灯片等)。 2.生字、多音字、新词卡片。 学生准备:搜集作者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1.学会生字新词,结合小标题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小“男子汉”形象,体会作者对其深深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趣阅读 1.(板书:男子汉)你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是怎样的? 生1:顶天立地,敢做敢当。 生2:正直无私,心胸宽广。 2.看来每个人心中的男子汉都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王安忆笔下的男子汉又是什么样子的吧! 3.师补全课题,生齐读。了解作者笔下的男子汉是作者姐姐家的小男孩。 4.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谁愿意介绍一下作者? (生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对“男子汉”的理解,词典中的表述较为抽象,对已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应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从学生的交流中,初步掌握学生的情感起点,为下面对文本的解读做铺垫。介绍作者王安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她是上海人,以及她在文坛的地位,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并为学生感受王安忆对姐姐的孩子的殷切期盼做铺垫。 二、借助标题,把握内容 1.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接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篇课文有三个小标题, 进一步了解小标题的作用。 (有小标题) 3.教师相机板书3个小标题。那么小标题的作用是什么?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小标题的文章,想一想。 4.师小结:作者运用3个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眉目分明。小标题具有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的作用,便于读者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作家根据人物性格特点列小标题的形式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标题的作用(即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让学生了解通过列小标题来组织材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

(完整版)我和祖父的园子(获奖教学设计)

精心整理 和祖父的园子详细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中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作者对祖父的怀念。 学习过程: 课前板书:我和祖父的园子 课前活动:和学生聊关于童年的趣事。(要有趣) 同学们,还没到上课时间,我们来聊会儿吧!小孩子身上都会有许多有趣的事发生,有的甚至会逗上课! (生: 12、交流 这就是这一节的中心句,谁愿意来读? (评语:读得真准确,如果读得再自由一些就更好了。) 谁还想来读? 生读(评:多么自由、有活力的声音啊!) 师:一切都活了,哪些事物活了?(花、鸟、虫子) 师:花活了,是什么样子的? 指名一生读: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出示句子)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师:说花开了,就说——睡醒了。这花在作者眼里仅仅是花吗?(人、伙伴)对呀,花像人一样会睡醒呢!不是叫醒的,也不是惊醒的,而是自然而然地睡醒的,这就是自由呀!谁愿意来读出这份自由?

生读(评:这花真醒了,够精神。这花还有点睡眼蒙眬呢!还没完全醒来) 师:鸟活了怎么样? 生读句子,出示: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师:飞得多高啊!它若是不想回来,有没有人怪它?(没有)因为它是——自由的。谁来读? 生读(好的评语:真高啊!不好的评语:还可以飞得再高些!) 师:虫子活了怎么样? 生读句子,出示: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如果你是虫子,你会说什么呢?(园子真美啊!在园子里真自由啊!) 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虫子的心情。 生读。(多自由啊!多快乐啊!) 的美! 齐读。 指名读 师: 朵花——(生接)就长多高,蝴蝶愿意飞到哪儿——(生接)就飞到哪儿。 师:师: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段内容有些“重复”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都很自由,很开心。 生:我觉得一切都是无忧无虑的,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生:我觉得院子里的动物、植物生命力很旺盛。 师:是啊,读这一段话,我们感觉到园子里的一切是那样自由由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 出示: 同学们,这就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园子啊!(指名说) 这是一个的园子。 (出示中心句)花儿,鸟儿,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这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引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精品教案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教学目标; 1.认识“囊、露”等13个生字,会写“念、级”13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好“级、堂、改、亏“这几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3.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教学重点: 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仿照写一写。 教学难点: 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仿写一段心理活动,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说说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下面这幅图片中的老虎(PPT出示)。作者又是用的哪个词语来描绘的呢? 看到这个词语,你一定觉得很奇怪,“窝囊”的老虎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2.作者简介 二、字词乐园。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开火车读。 náng jílòu juéxiàn yīn huō 窝囊班级露脸角色羡慕殷切豁出去 piěméi kuīhōng zhuōzá 撇嘴倒霉吃亏哄闹笨拙砸锅 2.我会给下列生字组词。 念级段俩练裤改逃亏挖堂砸锅 3.多音字组词。 露角 三、指导写字。 1.出示几个要求会写的大字。

(念、级、段、俩、练、裤、改、逃、亏、挖、堂、砸、锅) 2.动画演示“级”、“逃”“堂”“段”“锅“的笔顺。注意“段”的第一笔是撇,提醒学生不要连写。 3.“堂”上面要和“学”上边区分。“改”左边第三笔是提。“亏”字下面是竖折钩,不要和“专”字下面混淆。形近字比较:级极枪抢亏专练炼4.每个字认真写三遍,同桌互相检查纠错。 四、当堂检测。 1.用“√”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窝囊.(lāng nāng)露.(lù lòu)脸角.(jiǎo jué)色殷.(yīn yīng)切撇.(piě piè)嘴想念.(liàn niàn)哄.(hōng hǒng)闹砸.(zá zhá)锅 2.给下列字加上偏旁再组词。 及____()两____()兆____()共____()路____()谷____()每____()出____()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了下作家叶至善笔下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谁能说说这只“大老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吗? 二、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请同学们边读边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三、自主学习 1.请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演出前后“我”的几次心理变化。

小学五年级语文19.《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案例

19.《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案例 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意境,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在读中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情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认识园子。 1.自由朗读第一段,边读边想: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把描写色彩的有关词语画出来。 蝴蝶:白黄大红 蜻蜓:金 蚂蚱:绿 2.是呀,园子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像园中情景。 3.指名读——齐读。 ●二、交流趣事,想象朗读。

1.自由读课文3—12自然段,想一想:我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事?你觉得哪一件最有趣?画出有关的句子,用心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 ①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 ②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使你看着看着就想笑了? 3.全班交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①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我就像祖父的“影子”,走到哪里,跟到哪里。) ②祖父做什么,我就跟着模仿,小姑娘太好奇、天真、可爱了。 (2)种小白菜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①想像当时的情景,读好这两句话。 ②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我很贪玩、自由;也说明了祖父对我很疼爱) (3)铲地。(第4自然段) ①我是怎样铲地的?(爬上地上,乱勾一阵) ②如果是你这么做,会招来什么的后果?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法国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1)旧制度的危机(2)启蒙运动的影响(3)三级会议的召开 根本原因:法国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 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了巴士底狱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代表人物:罗伯斯庇尔 《人权宣言》的制定与发表(1)时间1789年(2)机构:制宪议会(3)内容: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4)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5)地位: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大革命高潮的标志:雅各宾派执政 大革命高潮结束的标志: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 起止时间:1789年---1794年(高潮过去)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影响、作用):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1793年,国王路易十六被以叛国罪送上断头台 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上台:1799年11月 拿破仑的统治(1)十分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2)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3)在战场上,拿破仑再次大败反法联盟(4)拿破仑大军所向披靡,几乎横扫欧洲大陆,在废除各地封建特权的同时,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 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建立的时间:1804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灭亡的时间:1815年 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1)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最初具有捍卫法国大革命果实,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性,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2)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也有侵略扩张的一面,对被占领区的压榨和掠夺,引起当地人民的反抗,他的战争还具有争霸性质。 课后活动:为什么欧洲的国王们害怕法国大革命?答:随着法国革命的推进,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对欧洲旧制度的冲击愈演愈烈,特别是对被废黜的国王进行审判、执行死刑等措施,引起欧洲各国的极大震惊,欧洲君主害怕革命烈火烧到自己的宝座,所以,联合起来进攻法国。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教案范文

《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学生分析】 这篇文章重点写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的情景,洋溢着童真童趣,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可以感受到“我”童年生活的有趣、快乐。但文章字里行间祖父的爱,景物描写清新隽永的意境,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欢乐的文字背后淡淡的哀愁,是学生较难理解与感悟的。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想像体验,平等对话,从而触摸文字的温度,体会文字的意蕴,感悟文字的新鲜、自然之美。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通、读顺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在朗读过程中,初步感受园子里景物的自由和“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读准字词,书写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在朗读过程中,初步感受园子里景物的自由和“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 【教学准备】 毛笔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播放《童年》,我们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都经历过许多童年的趣事,说到童年,你的心中会跳出哪些词? 一、导入,走近萧红

1、板书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看老师板书课题,坐在底下的你们也不要闲着,可以用手比划比划,也可以和老师一起书空。“我”字要写紧凑一点,和字的禾左右结构字的部首时,第四笔捺要变成点,要学会谦让。父字的一撇一捺要写得舒展一点才好看,子字是三笔写成,第二笔竖钩,钩要出。)指导读题 好,请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事情发生在园子里。 师:请同学们读出事情发生的地点,齐读——(手指课题) 生:我知道了是“我和祖父”的故事。 师:请同学们读出事情中的人物,齐读——(手指课题) 2、介绍萧红以及《呼兰河传》。 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 生:萧红。 你们在预习中知道有关萧红的哪些资料呢?(生读课后作家卡片上的内容) 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关于萧红的资料,请同学们默读。开始! 《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写家里的园子。她为什么会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萦的园子吧。 (请打开课文,自由读课文,在读之前,请看自读要求)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2’ 1.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开始—— 2. 查字词4’ 师:下面的几组词你会读吗? ▲词组一: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师:这组词,谁来读一读?(指名,指出蚂蚱的读音) ▲词组二:韭菜谷穗倭瓜黄瓜 师:知道倭瓜吗?(南瓜) ▲词组三:拔草铲地下种栽花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读句子,用“√”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1.我盼望着能够得到一个角.(jué jiǎo)色,在文艺表演的舞台上露.(lù lòu)个脸,让观众们为我欢呼、鼓掌。 2.我藏在纸糊的老虎头里,不知道台下为什么乱哄.(hǒng hōng)哄的。 3.这棵小树有着奇特的五角.(jué jiǎo)形的绿叶,偶尔有晶莹透亮的露.(lù lòu)珠落下,就像是小树在哭泣。 二、看拼音,写生字。 1.有duàn()时间,我们liǎ()一起liàn()习跆拳道。 2.他穿上画着黑道道的黄布连衣kù(),戴着wā()了两个洞的老虎头,嘴里啊呜啊呜地叫着上了舞台,惹得大家哄táng()大笑。 3.剧中的两个人在餐馆中大打出手,把桌子、凳子、酒瓶、大guō()都zá()破了,其他人都慌忙táo()了出去。 三、读句子,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 ①指因获得荣誉或受到赞扬,脸上有光彩。②露面。 1.小华在校园歌曲大奖赛上拿了头奖,真给我们班露脸 ..了。() 2.我还以为扮老虎是最容易不过的了,不用说话,不用露脸 ..,没想到

也这么难。() ①因受委屈而烦闷。②无能,怯儒。 3.为了这件事,你可没少受窝囊 ..气。() 4.扮演哥哥的小朋友说我这只老虎太窝囊 ..,连豁虎跳也不会。()四、选词填空。 栽跟头闭门羹(gēng)砸锅 1.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了。 2.今天去姥姥家,事先没有打电话,结果吃了个()。 3.怎么说,你也不听,()就记住了。 五、请结合课文内容,为下列三句话作批注,写出“我”的心情。 1.“不会豁虎跳算什么老虎。”他撇了撇嘴。 2.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话可多了。他说我这只老虎太窝囊,连豁虎跳也不会,只会在地上爬。还说他从没见过不会豁虎跳的老虎。 3.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唉声叹气地对我说“你一出场就豁几个虎跳,那就强多了。” 六、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 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文

919.我和祖父的园子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两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他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9课《我们家的男子汉》优秀教案

19*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学目标 1.认识“徽、谜”等15个生字,读准“强、济”2个多音字。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小标题理解课文内容。 3.从作者刻画的活灵活现、纯真可爱的小“男子汉”形象中,体会作者对其深深的喜爱之情。1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结合小标题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小“男子汉”形象,体会作者对其深深的喜爱之情。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根据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意。重点指导“唇、嘱”的读音,结合具体的语境引导学习多音字“强、济”。 2.阅读理解 运用“先读通,再读懂”的策略,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自读自悟。让学生画出课文中细腻描写人物的有关句子,体会其精彩之处。 3.表达运用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技巧,并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徽、谜”等13个生字,读准“强、济”2个多音字。 2.结合小标题,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揭题,提出问题 1.导入新课。

(1)理解“男子汉”的含义。 ①板书“男子汉”。 ②课件出示“男子汉”在词典中的含义。 男子汉:指男人,强调男性的健壮或刚强。 ③师引导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过的知识理解“男子汉”。 a.师引导:想一想,你认为男子汉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b.示例:刚强、沉着、独立、果敢、顶天立地、正直无私、胸怀宽广…… (2)师指导读好“男子汉”这个词语。 ①师指导:看来“男子汉”是个褒义词,一般用于称呼那些顶天立地、光明磊落的男性。你能读好“男子汉”这个词语吗? ②师指名读;全班齐读。 2.揭示课题。 (1)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里的小男孩具备男子汉的品质了吗?他能不能被称为“男子汉”呢?让我们一起学习《我们家的男子汉》。 (2)课件出示:我们家的男子汉。 (3)师引读课题。 3.作者简介。 (1)课件出示作者相关资料。 (2)师读简介;生齐读。 【设计意图】词典中对“男子汉”的解释较为抽象,因此,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联系生活经验去理解它。通过引出课题,提出问题,强调课文解读过程中的焦点所在,为下面解读课文做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能用准确的词语或短语概括小男孩的特征。 ●结合小标题,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我们家的男子汉”的。 (2)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字词预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案

第 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原因、进程及意义,知道《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的意义,罗伯斯庇尔专制统治的原因、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归纳总结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能够客观评价拿破仑在法国历史上的贡献。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宣传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等思想,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开始标志、《人权宣言》内容与意义 难点: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图片:卢浮宫、巴黎圣母院、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等。 设问: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建筑吗? (二)、讲授新课: 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1、背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史实: ①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18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进入腐朽没落的时期。国王路易十五通过加重税收等方式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路易十五 2、法国启蒙思想: 18世纪开始,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__旧制度__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宣传__自由__、__平等__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场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它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二、法国大革命 1、根本原因:法国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 ①革命的导火线:三级会议的重新召开。支持美国独立战争使法国政府债台高筑,财政危机更加严重。为此,国王路易十六于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征税问题; ②开始标志——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 ③发展——《人权宣言》的颁布: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__人权宣言__》,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1789年8月;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第三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意境,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在读中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情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认识园子。 1.自由朗读第一段,边读边想: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把描写色彩的有关词语画出来。 蝴蝶:白黄大红 蜻蜓:金 蚂蚱:绿 2.是呀,园子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像园中情景。 3.指名读——齐读。 二、交流趣事,想象朗读。 1.自由读课文3—12自然段,想一想:我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事?你觉得哪一件最有趣?画出有关的句子,用心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 ①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 ②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使你看着看着就想笑了? 3.全班交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①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我就像祖父的“影子”,走到哪里,跟到哪里。) ②祖父做什么,我就跟着模仿,小姑娘太好奇、天真、可爱了。 (2)种小白菜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①想像当时的情景,读好这两句话。 ②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我很贪玩、自由;也说明了祖父对我很疼爱) (3)铲地。(第4自然段) ①我是怎样铲地的?(爬上地上,乱勾一阵) ②如果是你这么做,会招来什么的后果? 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0自然段,注意描写祖父的一个细节,用笔画下来。(笑) ④祖父不但没有责怪我,而且还耐心地教“我”区别狗尾草和谷子。你觉得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宽容、和蔼、慈爱、爽朗) (4)读第11自然段。 边读边想:一连串的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我和祖父的园子 作业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字词。 hú dié mào zi xiā zi chǎn chú ( ) ( ) ( ) ( ) mài suì pāo qì róng máo jiǔ cài ( ) ( ) ( ) ( ) 二、给带点字注音。 嗡嗡溜平倭瓜玩腻了水瓢 三、辨析形近字。 蜓()拔()锄 ( ) 割() 蜒()拨 ( ) 铲 ( ) 豁() 四、理解课文填空。 1.《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章通过对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对______________的眷念和对亲人的___________。 2. 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出自回忆性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这句话通过描写蜻蜓、蚂蚱、蜂子表现祖父园子里______________。描写蜻蜓蚂蚱时,侧重写昆虫的__________,而写蜂子时则侧重写昆虫的

________________。 五、、仿句练习。 六、仿句练习。 童年就像一幅画,色彩鲜艳,线条柔美; 童年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年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①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②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1.文中“我”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 2.“祖父就把锄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句中“头”上的因好哦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选取的两个片段中共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件事,其中_____________这件事写得最详细。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权宣言》;拿破仑帝国 教学难点:雅各宾派专政的特点与作用;对拿破仑的评价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也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双城记》《双城记》描写的是法国大革命前后发生在巴黎和伦敦的故事,它展现了法国大革命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同时也反映出法国大革命的进程是激进的,很多无辜的人受到伤害。历史真如《双城记》描述的那样纷繁复杂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去探寻它的真相,看看法国大革命究竟是一场怎样的革命?它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1.革命背景分析: (1)革命前尖锐的阶级对立——政治原因 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比英国革命要晚大约一百五十年,当英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法国还处于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时期,阶级关系处于十分尖锐的对立状态。它表现为:法国社会被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他们占人口总数不到1%,但却占有全国土地数量的2/3,并不承担任何纳税义务。而广大的第三等级却承担着国家的赋税和其他封建义务,尤其是工人、城市平民和广大农民,生活困苦不堪,他们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状况。尖锐对立的阶级关系,使法国社会如同到处堆满了干柴,随时都有爆发革命的可能。 (2)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的矛盾——经济原因(根本原因) 18世纪下半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很大发展,纺织业、冶金业和采矿业的发展最为迅速,其发达程度居欧洲大陆首位。对外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但封建专制统治却成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其表现为:封建政府不断提高税收;全国各地关卡林立;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对此,资产阶级十分不满,他们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取消封建特权,反对专制统治。

小学五年级语文我和祖父的园子(原文)

我和祖父的园子(原文) 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

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可是白云一来了的时候,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洒了花的白银似的,从祖父的头上经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二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 “你看天空飞个家雀。” 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 “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 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 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放在同一的地方,总是放在袖口和衣襟下。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了似的:“我就放在这块,你来找吧!”

19.我和祖父的园子(相关资料)

19.《我和祖父的园子》相关资料 作者生平 一、早年生活 1911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五),萧红出生于呼兰县城一封建地主家庭。远祖张岱,于乾隆年间从山东省东昌府莘县逃来东北,到萧红祖父张维祯一代才从阿城县福昌号屯迁到呼兰。 萧红父亲张廷举,早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立优级师范学堂,长期担任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统治阶级思想。他对萧红冷漠无情,促使萧红最终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母亲姜玉兰,生一女三子,萧红是第一个孩子。1919年8月母亲病故。 同年12月,父亲张廷举续娶,继母梁亚兰对萧红姐弟感情一般。 萧红乳名荣华,学名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乃莹。她深得祖父张维祯的喜爱,经常带她到后花园玩耍。由于受到祖父以古诗为主的启蒙教育,使萧红从小就打下较好的文学基础。 1920年萧红进入呼兰县立第二小学女生部读书,1924年升入县立第一初高两级小学。她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作文尤其突出。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呼兰县也掀起反帝爱国热潮,萧红第一次参加学生运动,上街游行、示威,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爱国斗争。 在萧红上小学期间,由父亲包办把她许配给呼兰县驻军邦统王廷兰之子王恩甲。 1926年萧红小学毕业,因父亲阻挠、逼婚,没能继续上中学,辍学在家。经过一年的顽强抗争,父亲被迫妥协。

二、求学 1927年秋季,萧红考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 在第一女中,萧红除喜欢绘画外,还广泛阅读中外文学作品,校刊上发表过她署名悄吟的抒情诗。1927年冬,哈尔滨学生联合会组织反对日本在东北修筑铁路的游行,学生们情绪高昂,纷纷请愿。萧红在这一抗日爱国运动中表现得坚定勇敢,一直站在斗争的最前面。 1929年祖父去世,萧红十分悲痛,因为祖父是她最亲的人。祖父去世后,她对家庭已没有感情和留恋。 1930年秋,萧红初中毕业。她不顾父亲反对,毅然背叛家庭,逃婚来到北平,并进入女师大附中读书。 1931年2月初,因无经济供给,生活困难,萧红只好离开北平返回呼兰。春节后她随家搬到阿城县福昌号屯,被迫与外界隔绝。在福昌号屯的这段生活,为萧红后来进行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她的一些小说、散文就是以这里为背景写的。 三、结识萧军 1931年10月,萧红从阿城逃到哈尔滨。在走投无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违心地与王恩甲一起住进道外十六道街东兴旅馆同居。半年后,萧红怀孕,临产期近,王恩甲却不知去向。 萧红困居旅馆,处境艰难,只好写信向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编辑裴馨园求助,并因此结识青年作家萧军。两人一见钟情,互相爱慕。裴馨园、萧军等人给了萧红很大的帮助。 1932年8月,松花江决堤,洪水泛滥市区,萧红得以离开旅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