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7 大学化学A各章小结+计算题

20111207 大学化学A各章小结+计算题
20111207 大学化学A各章小结+计算题

《大学化学A 》各章小结

补充热力学部分与平衡部分

1、本章以热力学第一、二定律为基础,重点讲授热力学状态函数即热力学能(内能)

(U )、焓(H )、熵(S )、自由能(G )的概念及其变化值的计算,解决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问题及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问题。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为:

△U=Q+W

△U 为热力学能变、Q 为热,W 为功。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应注意各物理量的正负号和单位。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体系上的应用。

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焓变。

H 和U 一样,其绝对量是无法测定的,但当体系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系的焓变可以通过测量定压热效应而求得。

吸热反应△H >0,放热反应,则△H <0。

如果有气体参与反应,在定温定压下的热效应:

式中: 为气体产物的物质的量与气体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差。 2.反应进度与反应的摩尔焓变

对于化学反应可表示为

,反应进度定义为: 反应进度的SI 单位为moL

注意:反应进度是与反应方程式直接联系的,离开方程式该反应进度是没有意义的。反应的摩尔焓变为反应时的焓变除以反应进度ξ:

△rHm=△H/ξ

3.化学反应焓变

三、熵

熵是量度体系混乱度的状态函数。

在标准状态下物质的摩尔熵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熵。由物质的S m θ

可计算化学反应的△r S m θ

四、化学反应的方向

1.自由能与标准生成自由能 自由能G 的定义:G=H-TS

RT

g V

U H B

B

m r m r )(∑+?=?)

(g V B B

=B

B B ν0B

B

n νξ?=∑?=

?B

m

f

B m r H H θ

θ

ν

θ

θν

m

B

B m r S S ∑=

?

在定温定压且体系不作非体积功的条件下,利用△r G m 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r G m <0,反应自发进行(正向自发); △r G m =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r G m >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逆向自发)

应当指出,在定温定压下的正常相变,两相是相互平衡的。如H 20在373K 、101.3KP a

下汽化;冰在273K,101.3KP a 下融化,两相是相互平衡的,因此其△G=0。

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是指298K 、P θ

下,由元素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mol 物质时的自由能变化。根据定义,元素稳定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在任何温度时均为零。由物质的△f G m

θ

可计算反应的θ

m r G ?

2.Gibbs-Helmholts 方程式的应用

△r G m =△r H m -T △r S m

标准状态时:θθθm r m r m r S T H G ?-?=?

实际应用时,因反应的△r H m θ和△r S m θ

随温度变化不大,故可作近似计算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根据△r G m =△r H m -T △r S m 可知,温度对反应方向的影响分四种情况:

Δr Hm Δr Sm Δr Gm=Δr Hm-T Δr Sm 自发反应方向

(1) - + 任何温度 - 正向 (2) + - 任何温度 + 逆向 (3) + +

低温 + 高温 - 逆向 正向 (4) - -

低温 –

高温 +

正向 逆向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r G m 和θ

m r G ?的意义不同。△r G m 是指反应体系中各物质处于任意状

态(分压或溶液浓度不加规定)反应的进度ξ=1mol 时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它表示实际条件下体系自发变化的趋势;而△r G m θ

指反应体系中各物质都处于标准状态下,反应进度ξ=1mol 时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它只表示标准状态时反应自发进行的趋势。

另外,△r G m <0只是从热力学角度说明反应在定温定压下有自发进行的可能性,但有的反应尽管△r G m <0 实际上并不发生。如298K 下H 2(g)与02(g) 化合成H 2O(l)的反应,

118.237-?-=?mol kJ G m r θ

.若要此类反应实现,

往往需要加热以提供能量或采用催化剂以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化学反应在热力学上有进行的可能性与动力学上能否实现,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298298θθθm

r m r m r S T H T G ??-?=?()()

()()

TK S K S TK H K H m r m r m r m r θ

θθ

θ

?≈??≈?298298∑?

=

?B

m

f

B m r G v G θ

θ

化学平衡

本章讨论标准平衡常数的意义,化学反应等温式,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重点掌握化学平衡原理及有关计算。

一、标准平衡常数

1.标准平衡常数θ

K 的表达式

二、平衡常数与自由能变化的关系

定温定压下,对于任意的气体反应: aA (g )+bB (g )

eE (g )+fF (g )

则有:nQ RT G G m r m r 1+?=?θ

式中Q 称为反应商 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

代入前式可得: 此式称为化学反应等温式,可用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当θ

K Q <时,0

当θ

K Q =时,0=?m r G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当θ

K Q >时,0>?m r G ,逆反应自发进行

三、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浓度及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改变任一反应物或产物的浓度,则θ

K Q ≠,必然引起平衡的移动,达到新的平衡时,Q 重新等于θ

K (温度不变时)

压力对没有气体参入反应的平衡体系无影响;对于反应前各气体分子数相等

()∑=B

B g v 0

)的反应,改变体系的总压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在气体反应物分子数和产

物分子数不相等的反应中,增加体系的总压平衡向

()∑

B g v 0

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改变会导致平衡常数改变,从而使平衡发生移动。 该式为范特霍夫(J.H.V an’t Hoff )公式。

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

四、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1.通过计算标准状态平衡时各物质的组成,浓度或分压求算θ

K : 2.由热力学函数计算θ

K :

θθgK RT G m r 1303.2-=?;

3.利用Van’t Hoff 式计算θ

K : ;

(4)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则利用标准电动势和电子转移数计算θ

K :(见氧化还原反应与

θ

K Q n RT G m r 1=?

???? ??--?=121222

303.21T T T T R H K K g m r θθθ

???? ??-?=121212303.21T T T T R H K K g m r θθθ

0592

.01θθ

nE gK =

θθ

θ

nK RT G K Q G m r eq m r 10-=?==?

电化学)

(5)利用多重平衡原理求平衡常数θ

K 。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一、基本概念

波函数、原子轨道、概率密度、能级、电子云、电子层、电子亚层、简并轨道等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二、四个量子数

1. 取值范围:2

1,±=≥>s m m l n 2. 物理意义

三、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 能级高低顺序(鲍林轨道能级图) 1s 2s 2p 3s 3p 4s 3d

2. 电子排布三原则

①能量最低原理;②泡利不相容原理;③洪特规则;特殊规则 3. 会写30号之前元素的电子排布式 4. 惰性气体一族的核外电子排布

四、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 根据原子的电子排布情况判断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族、分区

2. 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以及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第二章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一、离子键的形成、本质和特点 二、共价键理论

1. 价键理论

理论的基本要点;共价键的本质、特点和分类 2. 杂化轨道理论 ①理论的基本要点

②sp 、sp 2、sp 3、不等性sp 3杂化形成分子的分子构型,会判断典型化合物的杂化类型。 书上有例子,自己看。 3. 分子的极性

会判断常见分子的极性: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分子构型对称)的为非极性分子,不重合(分子构型不对称)的为极性分子。 自己找一些分子,学会判断。

三、分子间力和氢键

1. 分子间力的分类及产生原因

2. 会判断分子间力的类型:

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诱导力、色散力

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色散力

3.氢键

①氢键的形成:X—H Y (X、Y=N、O或F)

②氢键的特点:方向性和饱和性

③氢键的类型: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

4. 分子间力和氢键对于物质结构的影响

第三章定量分析的过程

一、分析方法的分类

二、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固体试样常用质量分数ωB表示,液体试样常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

三、滴定分析法概述

1.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2.滴定方式: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间接滴定法、置换滴定法(示例应用)

3.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①基准物质应符合的条件(分清哪些是基准物,四大滴定法)

②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

③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

4. 滴定分析法的计算

第五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一、定量分析误差

1. 误差的分类及产生原因: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2. 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

3.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条件。

4.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①消除系统误差:对照试验、空白试验、校正仪器、校正方法

②减小偶然误差: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

二、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1. 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2. 可疑数据的取舍—Q检验法

三、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1. 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

2. 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3.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第六章 酸碱反应和酸碱滴定法

一、酸碱质子理论

1. 酸碱的定义和共轭酸碱对

2. 酸碱反应的实质

二、酸碱平衡

1. 水的解离和溶液的pH

K W =[H +][OH -],25°C 时,K w =1×10-14 2.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K a 、K b

共轭酸碱对:

w b a )A ()HA (K K K =?-

3. 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 ①稀释定律:c

K =α

②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三、质子平衡方程的书写 四、酸碱溶液pH 的计算

①强酸强碱溶液:完全电离 ②一元弱酸溶液:θa [H ]K c +=

③一元弱碱溶液:θb [OH ]K c -=

④缓冲溶液:A HA

lg

a c pH pK c -=+

五、缓冲溶液

①缓冲溶液的定义、组成和缓冲原理

②有关计算

③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④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六、酸碱滴定法

①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②酸碱滴定曲线:

指示剂的选择原则:使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内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c 、K a 或K b

准确(直接)滴定的条件:8b 81010--≥?≥?K c K c a 或

③HCl 和NaOH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均采用间接法配制;常用无水碳酸钠作为基准物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标定盐酸标准溶液;常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作为基准物质,酚酞作为指示剂标定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④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含量(课后习题)

第七章 配位反应和配位滴定法

一、配位化合物

1. 配合物的组成

2. 配合物的命名

3. 螯合物

二、配位解离平衡

1. 配合物的平衡常数:稳定常数

2. 配位反应的酸效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

lg lg lg H Y MY MY K K α-=

3. 配位平衡与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影响(计算)

三、配位滴定法

1. 金属指示剂:变色原理、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指示剂的封闭和僵化现象

2. 配位滴定曲线中滴定突跃的影响因素:c M 、'

MY K 3. 单一离子准确滴定的条件:6)lg('

≥?MY M K c 4. 配位滴定中的酸度控制: 5. 最高酸度(最低pH ):

8

lg lg )(-≤MY H Y K α(联系滴定突越)

最低酸度(最高pH ):n

M

sp c K OH ≤-

][

6.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①控制酸度进行分步滴定:5lg ≥?K ②掩蔽和解蔽:5lg

配位掩蔽、沉淀掩蔽、氧化还原掩蔽 7. EDTA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间接法配制,常用Zn 作为基准物质,铬黑T 作为指示剂进行标定。

8. 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课后习题)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基本概念

氧化数、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还原电对及半反应等,比较氧化还原能力的强弱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此处与应用部分联系上。 三、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1. 原电池

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②原电池的表示方法 2. 电极电势

①电极电势的产生和测定 ②标准电极电势表 3. 能斯特方程

b a R

O R O R O n bR

ne aO ][][lg

0592.0//+===+θ

??

4.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程度 1. 方向

电对的电势越高,其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电对的电势越低,其还原态的还原能力越强。电极电势高的电对中的氧化态可以氧化电极电势低的电对中的还原态。 E>0 正向自发 E=0 平衡状态 E<0 逆向自发 2. 程度

059

.0)

(059.0lg θ

θθ??-+-==n nE K 五、氧化还原滴定法

1. 基本原理 ①滴定曲线

计量点点位:2

1'2

2'11n n n n sp ++=θθ???

滴定突跃的影响因素:两点对的条件电极电位之差,差值越大,突跃越大 ②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自身指示剂、专属指示剂 2. 高锰酸钾法

①基本原理:MnO 4-+8H ++5e=Mn 2++4H 2O ②特点

③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间接法配制,用草酸钠做基准物质,高锰酸钾自身指示剂

进行标定;标定时应注意“三度一点”。

MnO4-+H++5e=Mn2++4H2O

3.重铬酸钾法

①基本原理:Cr2O72-+14H++6e=2Cr3++7H2O

②特点

③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直接法

④应用:铁矿石中全铁的测定

4.碘量法

(1)直接碘量法(碘滴定法)

①基本原理:I2+2e=2I-

?小的还原型物质

②测定范围:电极电势比

-

I/2

I

(2)间接碘量法(滴定碘法)

①基本原理:2I- - 2e=I2I2+S2O32-=2I-+S4O62-

?大的氧化型物质

②测定范围:电极电势比

-

I

I/2

③碘量法应用过程中注意点及产生误差的消除

④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间接法配制,常采用重铬酸钾作为基准物质,淀粉作为指示剂进行标定

(3)应用:铜的测定

2Cu2++4I-=2CuI↓+I2I2+S2O32-=2I-+S4O62-

第九章沉淀反应和沉淀滴定法

一、溶度积

1. 溶度积

2.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二、溶度积规则

三、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1. 沉淀的生成

2. 沉淀的溶解

①利用生成弱电解质溶解

②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溶解

③利用生成配合物溶解,有关计算

3.沉淀的转化

4.分步沉淀

5.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

四、沉淀滴定法

1.莫尔法:基本原理、指示剂

2.佛尔哈德法:基本原理、指示剂

3.法扬司法:基本原理、指示剂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一、吸光度和透光度

T A I I

T I I A t t lg ,,lg

0-=== 二、吸收曲线

1. 定义: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

2. 作用:定性分析、选择测定波长

三、朗伯比尔定律

abc A =

a — 吸光系数(单位:L·g -1·cm -1)

b — 吸收层厚度(单位:cm )

c — 浓度(单位:g·L -1) 或 bc A ε=

ε — 吸光系数(单位:L·mol -1·cm -1) b — 吸收层厚度(单位:cm ) c — 浓度(单位:mol·L -1)

四、标准曲线

1. 定义: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

2. 作用: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未知样浓度

3. 标准曲线法

五、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系统、控制与信号处理系统

六、显色反应与显色条件

1. 光度法灵敏度表示,光度法的参比选择与波长选择

七、吸光光度法的应用(课后习题)

一.已知:25°时, Ag + + I - = AgI (s ) Δf H m 104.5 -55.19 -61.9 kJ . mol -1 S .

m 72.8 111 116 J . mol -1. K

又知Φ°Ag +/Ag=0.799v 求:① K °sp (AgI )

②25°时,AgI 在水中溶解度S 和在0.1mol/L KI 溶液中的溶解度S

③AgI (s) + e - = Ag (s) + I - 的Φ°AgI/Ag ④已知 Ag + + 2 CN - = Ag(CN)2 的K °=1.3×1021

求 AgI (s) + 2 CN - = Ag(CN)2- + I - 的K °=?

解: ① Ag + + I - = AgI (s )

?H °=Δf H °m(AgI) -Δf H °m(Ag +

) -Δf H °m(I -

)

=-61.9-(-55.19)-105.4=-112.11 kJ . mol -1

?S °=S °m(AgI) - S °m(Ag +

) -S °m(I -

)

=116-72.8-111=-67.8 J . mol -1.

K

?G °=?H °-T .

?S=-112.11-298×(-67.8)

×10-3=-132.31 kJ . mol -1

∵?G °=-RT . lnK ° ∴

RT G k ?-

=?ln =298

10314.831

.1323-??--=53.4

∴K °=e 53.4=1.56×1023 ∵K °=

[][]

sp

K I Ag 。1

1

=

-

+

∴Ksp=2423104.610

56.111-?=?=。K ②

⑴纯水中 S 1=L mol sp K /1053.212-?=。

⑵在0.1mol/L KI 中

S 2=[]

L

mol I sp K /104.61

.0104.623

24---?=?=。 ③0592

.0)

(0592.0lg //Ag AgI Ag Ag n E n K 。。。。

ΦΦ-=?=

+

Ag AgI /。Φ=Ag

Ag /+。

Φ-

K n lg 0592.0

=0.799 - )1053.1lg(1

0592

.023? =- 0.574 v ④

⑴ Ag + + I - = AgI (s ) K 1=1.56×1023 ⑵ Ag + + 2 CN - = Ag(CN)2 K 2=1.3×

1021

∴⑵-⑴得⑶:

AgI (s ) + 2 CN -

= Ag(CN)2-

+ I -

K 3

K 3°=223

21

12103.810

56.1103.1-?=??=K K

反应工程题库

绪论. 1、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的科学。(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 2.()和()一起,构成了化学反应工程的核心。〔三传;反应动力学〕 3.不论是设计、放大或控制,都需要对研究对象作出定量的描述,也就要用数学式来表达个参数间的关系,简称( )。(数学模型) 4.化学反应和反应器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反应系统涉及的相态分类,分为:()和()。 5.化学反应和反应器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操作方法分为()操作、()操作和()操作。 6.化学反应和反应器的分类方法很多,按传热条件分为()、()和()。 选择1. ( ) “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其中所谓的一反是指。 A 化学反应 B 反应工程 C 反应热力学 D 反应动力学, 2. ( ) “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下列不属于三传的是。A能量传递B质量传连C 热量传递D 动量传递 3. ()按反应器的型式来分类,高径比大于30的为 A.管式反应器B槽式反应器C塔式反应器D釜式反应器 三、判断 1.物理过程不会改变化学反应过程的动力学规律,即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之间的关系并不因为物理过程的存在而发生变化。() 2.流体流动、传质、传热过程不会影响实际反应的温度和参与反应的各组分浓度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最终影响反应结果。() 四、简答 1.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化学反应工程问题的步骤? 第一章均相单一反应动力学和理想反应器 1.均相反应是指()。

2.如果反应体系中多于一个反应物,在定义转化率时,关键组分A 的选取原则是( )。 3. 当计量方程中计算系数的代数和等于零时,这种反应称为( ) ,否则称为( ) . 4.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β αB A C A C C K r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P K 则 C K =( )P K . 5. 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 )对温度的敏感程度. 6.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有多种形式。对于均相反应,方程多数可以写成( )或( )。 7.对于反应器的开发根据( )来选择合适的反应器,结合( )和( )两方面特性来确定操作方式和优化操作条件。 8.物料在反应器的混合,依据停留时间分为( )( )。 9.按返混情况的不同,理想流动反应器可分为( )、( )、( )。 10.在设计和分析反应器时,经常涉及( )、( )、( )、( )四个量。其中定义为反应器有效容积V R 与流体特征体积流率V 0之比值为( )。 二、选择 1.其定义为反应器有效容积V R 与流体特征体积流率V 0之比值的量为( ) A 反应时间t r B 停留时间t C 空间时间τ D 空间速度S V 2. 下列那一项不属于间歇反应器中的非反应时间( ) A 投料时间 B 放料时间 C 清洗时间 D 搅拌时间 3.化学反应222222NO H N H O +?+,其中化学反应计量系数为+2的是哪种物质( ) A.NO B.H2 C.N2 D.H2O 4对于一非恒容均相化学反应B A B A αα?,反应组分A 的化学反应速率 A r -= ( ) A .Vdt dn r A A -=- B. Vdt dn r A A =- C. dt dC r A A =- D.dt dC r B A =- 5.对于反应aA + bB 一pP +sS ,则=p r ( )(-A r )

浮力经典计算题带答案

计算题(本题包含26小题) 50.(04吉林)边长均为2cm实心正方体的木块和铁块,木块密度为0.6×103kg/m3. 将它们放入水中,待其静止时,分别求出木块和铁块受到的浮力(g=10N/kg) 51.(04长春)弹簧测力计下吊着一重为1.47N的石块,当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98N。 求:(1)石块受到的浮力; (2)石块的体积;(3)石块的密度 52.(03辽宁省)如图所示,在空气中称木块重6N;当该木块的3/5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恰好为零. 求:(1) 木块的密度多大? (2) 若把木块从测力计上取下,并轻轻放入水里,那么在木块上加多大竖直向下的压力,才能使木块刚好全部浸入水中?(g=10N/kg) 53.(05毕节地区)如图所示,边长为10 cm的实心正方体木块,密度为0.6×103kg/m,静止在装有足量水的容器中,且上下底面与水面平行,求: (1)木块的质量; (2木块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木块浸在水中的体积; (4)水对木块下底面的压强。(取g=10 N/kg) 54.一个圆柱形物体悬浮在密度为1.2×103kg/m3的盐水中如图,已知圆柱体的横截面积是10cm2,长度为15cm,物体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为5cm,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多大?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大?(g=10N/kg) 55.(05自贡市)一个体积为80cm3的物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36cm3的体积露出水面,试问: (l)物块所受浮力为多少? (2)物块的密度为多少?(ρ水=1.0×1O3kg/m3, g=10N/kg)

56.(03四川中考)在"抗洪抢险"中,几位同学找到了一张总体积为0.3m3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塑料泡膜床垫,将其放入水中时,床垫有1/5的体积浸没在水中,若g取10N/kg,求: (1) 此时床垫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2) 床垫的密度是多少? (3)若被救的人的平均质量为50kg,要保证安全,该床垫上一次最多能承载多少个人? 57.一实心塑料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排开水的体积是300厘米3。问:塑料块的质量是多大?当在塑料块上放置一个重为2牛的砝码后,塑料块刚好没入水中,问此时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塑料块的密度是多大?( g=10 牛/千克) 58.一个均匀的正方体木块,浮在水面上时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若用10牛竖直向下的力压着木块,木块刚好能被淹没,求木块的质量是多少?( g=10 牛/千克) 59.将一重为2牛的金属圆筒容器,开口向上放入水中,圆筒有1/3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在圆筒内再装入100厘米3的某种液体后,金属圆筒有14/15的体积浸没在水中,(g=10N/kg)求:(1)金属圆筒的容积为多少米3?(筒壁厚度不计) (2)金属圆筒内所装液体的密度为多少? 60.(05南宁市)"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典故。某校兴趣小组模仿这一现象,制作了一把"浮力秤"。将厚底直筒形状的玻璃杯浸入水中,如图所示。已知玻璃杯的质量为200g,底面积为30cm2,高度为15cm。(水的密度ρ水=1×103kg/m3) 求: ⑴将杯子开口向上竖直放入水中时(注:水未进入杯内),杯子受到的浮力。 ⑵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即为该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 ⑶此浮力秤的最大称量(即量程)。 61.(04重庆)把一个外观体积为17.8cm3的空心铜球放入水中,它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已知铜的密度是8.9× 103kg/m3,g取10N/kg。求: (1)空心铜球的重力;(2)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62.一个空心球重60牛,它的空心部分占整个球体积的1/5.将它放入水中,露出水面的体积是整个体积的1/4.如果在它的中空部分装满某种液体,此球悬浮在水中(g=10N/kg)求:(1)此球在水中漂浮和悬浮时,所受的浮力各是多少? (2)球的空心部分所充液体的密度是多大?

大学化学后7章答案

5.2 习题及详解 一.判断题 1.铝、铬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具有连续结构并有高度热稳定性,故可做耐高温的合金元素。 (√) 2.在Δr G -T图中,直线位置越低,Δf G 越负,则反应速率越快。 (×) 3.Mg 是活泼金属,但由于常温下不与冷水反应,所以不容易腐蚀。 (×) 4.Na 与H 2O 反应时,水是氧化剂。 (√) 5.298K 时,钛可与氧、氮、硫、氧等非金属生成稳定化合物,故在炼钢时加入钛以除去 这些杂质。 (×) 6.某溶液中可同时含有Na +、[Al(OH)4]- 和Cr 2O 72–。 (×) 7.MnO 4–的还原产物只与还原剂有关。 (×) 8.反应Zn(s)+Cu 2+(aq)→Zn 2+(aq)+Cu(s)的发生可用电离能说明。 (×) 二.选择题 1.下列元素在常温时不能与氧气(空气)作用的是 (B ) A . Li B . Sn C . Sc D .Mn 2.常温下,在水中能稳定存在的金属是 (D ) A .Ce B . Ca C . Cr D .Ni 3.下列金属中,能与水蒸气作用生成相应氧化物的是 (B ) A .Ba B .Fe C .Hg D . Pb 4.过渡元素的下列性质中错误的是(A ) A .过渡元素的水合离子都有颜色 B . 过渡元素的离子易形成配离子 C .过渡元素有可变的氧化数 D . 过渡元素的价电子包括ns 和(n-1)d 电子 5.第一过渡系元素的单质比第二、第三过渡系活泼,是因为 (D ) A .第一过渡系元素的原子半径比第二、第三过渡系小 B .第二、第三过渡系元素的单质的外层电子数比第一过渡系多 C .第一过渡系元素的离子最外层d轨道屏蔽作用比第二、第三过渡系的小 D .第二、第三过渡系比第一过渡系元素原子的核电荷增加较多,且半径相近 6.易于形成配离子的金属元素位于周期系中的(D ) A .p 区 B .s 区和p 区 C .s 区和f 区 D .d 区和 ds 区 7.钢铁厂炼钢时,在钢水中加入少量钛铁,是因为 (A ) A .钛铁可除去钢中的非金属杂质 B . 钛铁具有抗腐蚀性 C . 钛铁密度小 D .钛铁机械强度大 8.在酸性溶液中,下列各对物质能共存的是 (C ) A .SO 32- 、 MnO 4- B . CrO 2- 、 Sc 3+ C .MnO 4- 、 Cr 2O 72- D . CrO 3 、 C 2H 5OH 9.贮氢合金是两种特定金属的合金,其中一种可大量吸进氢气的金属是 (D ) A . s 区金属 B .d 区金属 C .ds 区金属 D .稀土金属 10.需要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是 (A ) (A )Ce (B) Ca (C) Al (D) Hg θm θm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集

化学反应工程考试总结 一、填空题: 1.所谓“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基础,其中“三传”是指质量传递、热量传递 和动量传递,“一反”是指反应动力学。 2.各种操作因素对于复杂反应的影响虽然各不相同,但通常温度升高有利于活化能高 的反应的选择性,反应物浓度升高有利于反应级数大的反应的选择性。 3.测定非理想流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时,两种最常见的示踪物输入方法为脉冲示踪法 和阶跃示踪法。 4.在均相反应动力学中,利用实验数据求取化学反应速度方程式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为 积分法和微分法。 5.多级混合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串联的全混区的个数N ,轴向扩散模型的唯一模 型参数为Pe(或Ez / uL)。 6.工业催化剂性能优劣的三种最主要的性质是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7.平推流反应器的E函数表达式为 , () 0, t t E t t t ?∞= ? =? ≠ ?? ,其无因次方差2θσ= 0 ,而全混流反应器的无因次方差2θσ= 1 。 8.某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为m3 / (mol? hr ),该反应为 2 级反应。 9.对于反应22 A B R +→,各物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为(-r A):(-r B):r R=1:2:2 。 10.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中平推流更适合于目的产物是中间产物的串联反 应。 11.某反应的计量方程为A R S →+,则其反应速率表达式不能确定。 12.物质A按一级不可逆反应在一间歇反应器中分解,在67℃时转化50%需要30 min, 而 在80 ℃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20秒,该反应的活化能为 3.46×105(J / mol ) 。 13.反应级数不可能(可能/不可能)大于3。 14.对于单一反应,在相同的处理量和最终转化率条件下,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反应器 的大小;而对于复合反应,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的则是目的产物的收率;15.完全混合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内物料的温度和浓度均一,并且等于 (大于/小于/等于)反应器出口物料的温度和浓度。

六年级经典数学计算题及答案

六年级经典数学计算题及答案 “/ 5 5 2、11 5 7 4 1 12 +( 十+)--+X8 —(1 — X 4) 13 26 5 18 4 18 5 6 2、解下列方程或比例。(共36分3分/个) 2X + 18X 2 = 104 5 —0.6X —0.2 1 5 X —X= —(1 —15% )X —3— 48 6 8 2 1 X: —0.6: 0.6:36% —0.8:X 3 200 3X —20%= 1.21 ^X+ - X= 38 6 7 9 —1.6X —9.8X —22 1 X + 2 —16X 50% 5 2X 1 —2.5 0.75 —X 3 0.5 1.5 6 学校: 班级姓名: 得分: 1、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共36分3 分/个) 25 X 1.25 X 32 3.5 X 3.75 + 6.25 X 3.5 99 X 45 1 X 36+ 2 2 X 3.6 + 25 X 0.36 + 9 (4+ 8) X 25 104 X 25 17 —) 19 X 19X 17 3.04 —1.78 —0.22 29 27 + 28 28

3、列式计算。(共28分第9小题4分,其它3分/小题) (1) 0.6与2.25的积去除3.2与1.85的差,商是多少? (2) —与它的倒数的积减去0.125所得的差乘8,积是多少? 12 5 1 (3) 28个加上24的,和是多少? 7 6 (4) 14.2与15.3的和,减去10.5与2.4的积,差是多少? (5) 10减去它的20%再除以2,结果是多少? (6) —个数除以417,商208余107,这个数是多少? 5 2 2 (7) —个数比三的1三倍少土,求这个数。 6 5 3 3 (8) —个数的—比30的25%多1.5,求这个数是多少? 5

合工大反应工程期末考试计算题部分

(0)今有变摩尔气相反应A +B →C ,求膨胀因子δA 。另,假如进行等压反应,初始物料中A 与B 的摩尔比为1:2,试计算,当A 物质的转化率达到60%时,反应体系的体积变为初始体积的多少倍? 解:δA =1-(1+1)=-1 由公式00(1)A A A V V y x δ=+可知: 00111(1)0.6=0.812 A A A V y x V δ=+=+?-?+ 即,变为初始体积的0.8倍。

(1)某反应 2A=B+C ,测得的实验结果如下: 时间 /min 9.82 59.60 93.18 142.9 294.8 589.4 1000 2000 B 生成量 4.2 23.64 34.8 49.08 80.64 106.68 120 120 求该反应的反应级数及速率常数。 解:将数据加以处理如下表,从而可作0()A A ln C /C ~t 图,如下图。 图中得到一条直线,可见,该反应为1级不可逆。 时间/min 9.82 59.60 93.18 142.9 294.8 589.4 0()A A C /C /% 96.5 80.3 71.0 59.1 32.8 11.1 0()A A ln C /C -0.0356 -0.2194 -0.3425 -0.5259 -1.1147 -2.1982 从图中可以求得其斜率为:230 612 .- 于是,0230 =612 A A C .ln t C -? 可见:31230 = 37610()612 .k .min --=?

(2)在某反应器中进行等温恒容一级不可逆反应,脉冲实验数据如下: 1,用表格的形式给出E(t) 及F(t); 2,求停留时间介于10min ~15min 之间的物料所占的分率; 3,试求平均停留时间t 、空时、空速、及方差2σt 、2θσ。 4,假设在同样的空时下,用全混流反应器,转化率可达0.8,试用多级模型计算该反应器能达到的转化率。 解:1 1 () ()()?¥ = ? i i i i C t E t C t t =()()(03554210)5100 i i C t C t =+++++++?(min -1) 1 1 1 () ()()20 () i i t t i i i C t C t F t C t ¥ ==邋? 数据计算结果如下: 2、0.65-0.4=0.25 3、平均停留时间: ()15(min)() tC t t C t = =? ? 方差及无因次方差分别为: 2 222 ()47.5(min )() t t C t t C t σ= -=?? 2 2 2 0.211t t θσσ= =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七章试题及答案教学资料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七章试题及答案

第十八章 氢 稀有气体 总体目标: 1.掌握氢及氢化物的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稀有气体单质的性质及用途 3.了解稀有气体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特点 各节目标: 第一节 氢 1.掌握氢的三种成键方式 2.掌握氢的性质、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及用途 3.了解离子型氢化物、分子型氢化物和金属性氢化物的主要性质 第二节 稀有气体 1.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空间构型 习题 一 选择题 1.稀有气体不易液化是因为( ) A.它们的原子半径大 B.它们不是偶极分子 C.它们仅仅存在较小的色散力而使之凝聚 D.它们价电子层已充满 2.用VSEPR 理论判断,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的电子对数为3的是( ) A .PF 3 B.NH 3 C.-34PO D.-3NO 3.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中心原子周围的电子对数为3的是(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SCl 2 B.SO 3 C .XeF 4 D. PF 5 4.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的电子对数为6的是( )

A.SO2 B. SF6 C. 3 AsO D. BF3 4 5. XeF2的空间构型是() A.三角双锥 B.角形 C. T形 D.直线型 6.下列稀有气体的沸点最高的是()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氪 B.氡 C.氦 D.氙 7.能与氢形成离子型氢化物的是()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活泼的非金属 B.大多数元素 C.不活泼金属 D.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8.稀有气体原名惰性气体,这是因为() A.它们完全不与其它单质或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B.它们的原子结构很稳定,电离势很大,电子亲合势很小,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C.它们的价电子已全部成对 D.它们的原子半径大 9.下列各对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Be 与Mg B.Mg与Al C Li与Be D.Be与Al 10.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Li B.Be C. Na D.Mg 11.下列化合物中,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NaF B.KF C.CaF2 D.BaF2 1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LiH B.NaH C.KH D.RbH

电功率经典计算题含答案

电功率经典计算题 1.如图45所示,灯炮L正常发光时,求:(1)通过灯泡的电流强度是多少? (2)安培表示数是多少? 2.如图46所示,电源电压为10伏,电灯L的电压为9伏特,它的电阻为12欧姆.安培表示数I=1.2安培,求: (1)电阻R是多少欧姆?1(2)若将R换成36欧姆的电阻R2,然后调节变阻器使安培表示数变为I'=0.8安培,这1时电灯上的电流强度是多少? 3.在图47所示的电路中,AB是滑动变阻器,P是滑片,小灯泡L上标有“2.5V 1W”字样,电源电压为4.5伏特,电路中串接一只量程为0~0.6安培的电流表。 (1)当K、K都打开时,滑片P应在滑动变阻器的哪一端?(2)当闭合K,调节滑动变阻121器,使电流表中的读数多大时,小灯泡才能正常发光?这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多少 (3)若此时将开关K闭合,问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会不会超过量程?2 4.现有两个小灯泡A和B。A灯标有“6V 1.2w”的字样,B灯标有“12V 6W”字样,试求:(1)

两个小灯泡的额定电流;(2)如果把它们串联起来,为了使其中一个灯泡能够持续地正常发光,加在串联灯泡两端的总电压不得超过多少伏特?(设灯丝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 5.如图48所示,L为标为“3V 0.15W”的一只灯泡,R的阻值为120欧姆。 (1)当开关K闭合,K断开时,L恰好正常发光,此时安培表和伏特表的示数各是多少?(2)12当开关K闭合,K断开时,安培表和伏特表的示数各是多少?21 6.图49中的A是标有“24V 60W”的用电器,E是电压为32伏特电源,K是电键,B是滑动变阻器,若确保用电器正常工作,请在图中把电路连接起来,并求出滑动变阻器B中通过电流的那段电阻值和它消耗的电功率。 7.在图50中,灯泡L与电阻R并联,已知R的电阻值是L灯泡电阻值的4倍,此时安培表的读数I=2.5安培,若将灯泡L与电阻R串联如图51所示,则灯泡L的功率P=0.64瓦特,21设电源电压不变,求(1)灯泡L与电阻R串联时安培表的读数I是多少?(2)灯泡L的电阻R2是多少? 8.今有“6V 3W”的小灯泡一个,18伏特的电源一个。要使灯泡正常发光,应在电路中连入一个多大的电阻?应怎样连接?这个电阻功率至少应为多大? 9.为调整直流电动机的转速,往往串联一个可变电阻器,在图52电路中,M为小型直流电动机,上面标有“12V、24W”字样,电源电压为20伏特,当电动机正常工作时, (1)可变电阻的阻值是多少?(2)电源供电的总功率和可变电阻上消耗的功率各是多少? 10.如图53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伏特表读数为10伏特时,变阻器的电功率为10瓦特,调节滑动变阻器到另一位置时,伏特表的读数为5伏特,此时变阻器的电功率为7.5瓦特,求电源电压U和定值电阻R的大小。0 11.如图54所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压是9伏特,小灯泡是“6V 3W”,滑动变阻器滑动片P从M 移到N时,连入电路的变阻器的电阻值从0变到12欧姆。 (1)当滑片P停在N端时,小灯泡正常发光,伏特表的读数是4.5伏特,这时安培表的读数应是多少?(2)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应是多少?

化学反应工程计算题

---------------------------------------------------------精品 文档--------------------------------------------------------------------- 71.应用脉冲示踪法测定一容积为12 l 的反应装置,进入此反应器的流体流速0v =0.8(l/min ),在定常态下脉冲的输入80克的示踪剂A ,并同时测其出口物料中A 的浓度C A 随时间的变化,实测数据如下: t (min ) 0 5 10 15 20 25 30 35 C A (g/l ) 3 5 5 4 2 1 试根据实验数据确定E (t )曲线的方差2t σ和2 θσ。 解:首先对实验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此时应满足: 100 8.080000====?∞C v M dt C A 100 )]0253(4)145(20[35 =+++++++=? ∞ dt C A ∴实验数据的一致性检验是满足的。 ∵ 2 22)(t dt t E t t -=?∞ σ 其中 (min)158.0120=== v V t 由数据计算得如下表: t (min ) 0 5 10 15 20 25 30 35 E (t )=C A /C 0 0 0.03 0.05 0.05 0.04 0.02 0.01 0 t 2 E (t ) 0.75 5 11.25 16 12.5 9 263 )]05.1225.1175.0(4)9165(20[35 )(0 2=+++++++=? ∞ dt t E t ∴38)15(2632 2=-=t σ 169.01538 2 22 2 == = t t σσθ 72.有一管式反应装置经脉冲示踪法实验测得如下表所示的数: 0v =0.8 m 3/min ;m=80kg ;∴0C =80/0.8=100 t(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C A (kg/m 3 ) 0 6.5 12.5 12.5 10 5.0 2.5 1.0 试根据表列数据确定该装置的有效容积V 、平均停留时间t 、方差2 t σ和2 θσ。 解:首先对实验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 10000 ===?∞C v M dt C A

大学无机化学第七章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七章 酸碱解离平衡 本章总目标: 1:了解酸碱理论发展的概况 2:了解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解离平衡的影响。 3:掌握酸、碱、盐以及缓冲溶液的pH 值的相关计算。 4:了解离子活度、活度因子、离子强度等概念。 5: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作用原理;缓冲溶液的性质。 各小节的目标: 第一节: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 1:掌握一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常数的意义、用途和计算。2 a H K c θ +????= 2;掌握一元弱碱的解离平衡常数的意义、用途和计算。2 0b OH K c OH θ - - ????=??-?? 当 0400b c K θ>时,OH -??=?? 3:解离度概念——平衡时已经解离的浓度与起始浓度之比。 4: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国,加入与其具有相同离子的强 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左移,从而降低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5:掌握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的计算。 6: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溶液的pH 等基本概念。 7:熟练掌握缓冲溶液pH 值的计算: lg a pH pK θ=-(c 酸/c 盐);lg b pOH pK θ =-(C 碱/C 盐) 8:可以解释缓冲溶液可以达到缓冲目的的原因。 第二节:盐的水解

1:掌握水解平衡常数的计算:1.弱酸强碱盐:W h a K K K θθ θ=;2.强酸弱碱盐: W h b K K K θθ θ=;3.弱酸弱碱盐:W h a b K K K K θθ θθ= 2:可以运用公式——2112 11 ln ()K H K R T T θ θ?=-来解释升温促进水解的原因。 3:掌握单水解过程的计算— —OH - ??== ?? ,H +??== ?? 4;掌握双水解pH 值的计算:H + ??= ??第三节:电解质溶液理论和酸碱理论的发展 1:掌握离子强度、活度的概念和离子强度的计算21 2 i i I b z =∑。 2:理解盐效应对弱电解质解离度的影响。 3:了解酸碱质子理论、酸碱溶剂体系理论和酸碱电子理论。 Ⅱ习题 一 选择题 1.某弱酸HA 的Ka= 2.0×10-5,若需配制pH=5.00的缓冲溶液,与100ml ,1.0mol/L 的NaAc 相混合的1.0mol/LHA 体积应为( ) A. 200ml B.50ml C.100ml D.150ml 2.已知相同浓度的盐NaA ,NaB,,NaC ,NaD 的水溶液的pH 依次增大,则

六年级经典数学计算题及答案

六年级经典数学计算题及答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得分: 1、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共36分 3分/个) 25×1.25×32 3.5×3.75+6.25×3.5 99×45 4 1×36+221×3.6+25×0.36+9 (4+8)×25 104×25 ( 173×194)×19×17 3.04-1.78-0.22 29×2827+281 12÷(135÷265+52) 1811÷45+187×54 8÷(1-61×4) 2、解下列方程或比例。(共36分 3分/个) 2X +18×2=104 5-0.6X =0.2 3X -20﹪=1.21 61X +72X =38 X - 61X =85 (1-15﹪)X -3=48 9-1.6X =9.8X -252 X 1+2=16×50﹪ X: 32=0.6: 2001 0.6:36%=0.8:X 312 X = 5 .05.2 5.175.0=6X

3、列式计算。(共28分 第9小题4分,其它3分/小题) (1)0.6与2.25的积去除3.2 与1.85的差,商是多少? (2) 127与它的倒数的积减去0.125所得的差乘8,积是多少? (3)28个 75加上24的61,和是多少? (4)14.2与15.3的和,减去10.5与2.4的积,差是多少? (5)10减去它的20%,再除以2,结果是多少? (6)一个数除以417,商208余107,这个数是多少? (7)一个数比 65的152倍少32,求这个数。 (8)一个数的4 3比30的25%多1.5,求这个数是多少?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

《化工设备设计基础》综合复习资料化工设备设计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 容器按照壁厚大小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 双鞍座支承的卧式容器可简化为受均布载荷的算时则简化为梁。或。直径为 D 的圆形截梁;而直立的塔设备进行校核计 3. 矩形截面(长=b、宽=h)对 Z 轴的惯性矩公式为面对其对称轴的惯性矩为。 4. 计算内压操作塔设备筒体壁厚的依据是其对其应力。 应力,而进行直立设备校核计算时主要是针 5. 我国压力容器设计必须遵循的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为和。 6. 立式容器的支座有腿式支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四种。 7. 对与封头相连的外压容器筒体而言,其计算长度应计入封头的直边高度及凸形封头 ____的凸面高度。 二、判断题 1.下列直立薄壁容器,受均匀气体内压力作用。哪些能用薄膜理论求解壁内应力?哪些不能?(1)横截面为正六角形的柱壳。(2)横截面为圆的轴对称柱壳。(3)横截面为椭圆的柱壳。(4)横截面为半圆的柱壳。(5)横截面为圆的锥形壳。 2.在承受内压的圆筒形容器上开椭圆孔,应使椭圆的长轴与筒体轴线平行。 3.薄壁回转壳体中任一点,只要该点的两个曲率半径 R1=R2,则该点的两向应力相等。 4.因为内压薄壁容器圆筒的两向应力与壁厚成反比,当材质与介质压力一定时,则壁厚大的容 器,壁内的应力总小于壁厚小的容器。 5.按无力矩理论求得的应力成为薄膜应力, 薄膜应力沿壁厚均匀分布的。 三、简答题 1. 写出下类钢材牌号的含义 09MnNiDR 和 1Cr18Ni9Ti(符号和数字)。 2. 二力平衡条 件是什么?什么叫二力杆? 3. 内压壁厚设计公式中为何引入焊缝系数?焊缝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4. 什么叫长圆筒?什么叫短圆筒?用什么参数界定的? 5. 法兰公称压力的确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为什么公称压力 PN 为 1.0MPa 的法兰,其最大允许操作压力比有时 1.0MPa 高而有时又比 1.0MPa 低? 6.设置加强圈的目的是什么?加强圈的类型有哪些? 7. 什么叫失稳?外压容器的稳定性条件是什么? 8. 用抗拉强度规定只下限为σb=620 MPa 材料制造的容器为几类容器?依据是什么? 9. 试确定塔卧置做水压试验时的试验压力 PT 。塔的设计压力为 P,水重度γ,塔高H。 10. 有一管线法兰,已知设计压力为 0.2MPa,设计温度为 300℃,试问在此管线上能 否使用公称压力为 0.25MPa 的碳钢平焊法兰?为什么? 11. 焊缝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若一容器为双面对接焊缝,局部无损探伤,焊缝系数为多少? 12. 封头有哪几种形式?各适用于什么场所?

智慧树知到 《大学化学》2019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大学化学》2019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判断题】(20分) 气体常数R等于8.314 J·mol·K-1 。(错) 2、【判断题】(20分) 在低温高压下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偏差较大。(对) 3、【判断题】(20分) 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对) 4、【判断题】(20分) 只要压力足够大,在任何温度都可以使气体液化(错) 5、【判断题】(20分) 任何电离气体都是等离子体。(错) 第二章 1、【单选题】(20分) 某气缸中有气体1.20 L,在197.3 kPa下,气体从环境吸收了8.00×102 J的热量,在等温等压下体积膨胀到1.50 L。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体积功W和系统的热力学能变化△U分别是(-59.2 J和741 J) 2、【单选题】(20分) (571.66,-481.8) 3、【单选题】(20分) (1110.4 K和571.6 K之间) 4、【单选题】(20分) (37.8 kJ·mol-1,Kθ = 1.2 )

5、【单选题】(20分) (Kθ = 3.25;不利于反应向右进行) 第三章 1、【单选题】(20分) 反应3A+ B→2C+3D在10L的密闭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当反应进行了1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 mol,这个反应的平均速率表达正确的是( v(D)=0.0015 mol?L-1?s-1) 2、【单选题】(20分) 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是mol?L-1?s-1,该反应的级数是(0 ) 3、【单选题】(20分) 关于零级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对零级反应,其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与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同) 4、【单选题】(20分) 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变大。 5、【单选题】(20分) 关于活化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同一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大) 第四章 1、【单选题】(20分) 实验测得体温为37 oC时血液的渗透压为775 kPa,则血液的凝固点为(272.44 K )。已知纯水的凝固点为273.00 K,Kf = 1.86 K·kg·mol–1,假设c ≈ bB。 2、【单选题】(20分) 相同质量摩尔浓度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蒸气压最高的是(C6H12O6 )。 3、【单选题】(20分) 下列混合溶液属于缓冲溶液的是(50g 0.2 mol·kg–1乙酸溶液与50g 0.1 mol·kg–1 NaOH

统计经典例题及答案

统计专题训练 1、为了解小学生的体能情况,抽取了某校一个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测试,将取得数据整理后, 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已知图中从左到右前三个小组频率分别为0.1,0.3,0.4,第一小组的频数为 5. (1)求第四小组的频率;(2)参加这次测试的学生有多少人; (3)若次数在75次以上(含75次)为达标,试估计该年级学生跳绳测试的达标率是多少. 解(1)由累积频率为1知,第四小组的频率为1-0.1-0.3-0.4=0.2. (2)设参加这次测试的学生有x人,则0.1x=5,∴x=50.即参加这次测试的学生有50人. (3)达标率为0.3+0.4+0.2=90%,所以估计该年级学生跳绳测试的达标率为90%. 2、对某400件元件进行寿命追踪调查情况频率分布如下: 寿命 (1) (3)估计元件寿命在700 h以上的频率. 解(1)寿命与频数对应表: (3)估计该元件寿命在700 h以上的频率为0.40+0.20+0.15=0.75. 3、两台机床同时生产一种零件,在10天中,两台机床每天的次品数如下: 甲1,0,2,0,2,3,0,4,1,2 乙1,3,2,1,0,2,1,1,0,1 (1)哪台机床次品数的平均数较小?(2)哪台机床的生产状况比较稳定? 解(1)x甲=(1+0+2+0+2+3+0+4+1+2)×1 10=1.5,

x 乙=(1+3+2+1+0+2+1+1+0+1)×1 10=1.2. ∵x 甲>x 乙, ∴乙车床次品数的平均数较小. (2)s 2甲=110 [(1-1.5)2+(0-1.5)2+(2-1.5)2+(0-1.5)2+(2-1.5)2+(3-1.5)2+(0-1.5)2+(4-1.5)2+(1-1.5)2 +(2-1.5)2]=1.65,同理s 2乙=0.76, ∵s 2甲>s 2乙, ∴乙车床的生产状况比较稳定. 4、某良种培育基地正在培育一种小麦新品种A .将其与原有的一个优良品种B 进行对照试验.两种小麦各种植了25亩,所得亩产数据(单位:千克)如下: 品种A :357,359,367,368,375,388,392,399,400,405,412,414,415,421,423,423,427,430,430,434,443,445, 445,451,454 品种B :363,371,374,383,385,386,391,392,394,394,395,397,397,400,401,401,403,406,407,410,412,415, 416,422,430 (1)完成数据的茎叶图;(2)用茎叶图处理现有的数据,有什么优点? (3)通过观察茎叶图,对品种A 与B 的亩产量及其稳定性进行比较,写出统计结论. 解 (1) (2)由于每个品种的数据都只有25个,样本不大,画茎叶图很方便;此时茎叶图不仅清晰明了地展示了数据的分布情况,便于比较,没有任何信息损失,而且还可以随时记录新的数据. (3)通过观察茎叶图可以看出:①品种A 的亩产平均数(或均值)比品种B 高;②品种A 的亩产标准差(或方差)比品种B 大,故品种A 的亩产量稳定性较差. 5、某个体服装店经营各种服装,在某周内获纯利润y (元)与该周每天销售这种服装件数x 之间的一组数据关系如下表: 已知:∑ i =17 x 2 i =280,∑ i =1 7 x i y i =3487. (1)求x ,y ; (2)画出散点图; (3)观察散点图,若y 与x 线性相关,请求纯利润y 与每天销售件数x 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

(完整版)化学反应工程习题

化学反应工程习题 第一部分:均相反应器基本理论 1、试分别写出N 2+3H 2=2NH 3中用N 2、H 2、NH 3的浓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来表示的该反应的速率;并写出这三种反应速率表达式之间的关系。 2、已知某化学计量式为 S R B A 2 121+=+的反应,其反应速率表达式为B A A C C r 5 .02=,试求反应速率B r =?;若反应的化学计量式写成S R B A +=+22,则此时反应速率A r =?为什么? 3、某气相反应在400 o K 时的反应速率方程式为2 21061.3A A P d dP -?=- τ h kPa /,问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是什么?若将反应速率方程改写为2 1A A A kC d dn V r =?-=τ h l mol ./,该反应速率常数k 的数值、单位如何? 4、在973 o K 和294.3×103Pa 恒压下发生下列反应:C 4H 10→2C 2H 4+H 2 。反应开始时,系统中含丁烷为116kg ,当反应完成50%时,丁烷分压以235.4×103Pa /s 的速率发生变化, 试求下列项次的变化速率:(1)乙烯分压;(2)H 2的摩尔数;(3)丁烷的摩尔分率。 5、某溶液反应:A+B →C ,开始时A 与B 摩尔数相等,没有C ,1小时后A 的转化率为75%,当在下列三种情况下,2小时后反应物A 尚有百分之几未反应掉? (1)对A 为一级、B 为零级反应; (2)对A 、B 皆为一级反应; (3)对A 、B 皆为零级反应。 6、在一间歇反应器中进行下列液相反应: A + B = R A + R = S 已知原料组成为C A0 = 2 kmol/m 3,C B0 = 4 kmol/m 3,C R0 = C S0 = 0。反应混合物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C A = 0 .3 kmol/m 3,C R = 1.5 kmol/m 3。计算这时B 和S 的浓度,并确定A 的转化率、生成R 的选择性和收率。 7、一级可逆反应A = R 在等温下进行。已知C A0 = 500mol/m 3,C R0 = 0。若该反应在一间歇反应器中进行,且在反应温度下667.0=Ae x 。经480 s 后测得333.0=A x 。(1)试确定此反应的动力学方程;(2)计算A x 分别达到0.6和0.65所需的反应时间;(3)比较计算结果,你有什么体会?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作业05参考答案(第7章)

《分析化学》作业-5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1 7-1 简单答下列问题 a. 稀HCl 介质中用KMnO 4滴定Fe 2+为什么会产生误差?可如何防止? 答:KMnO 4氧化Fe 2+的反应会诱导KMnO 4氧化Cl -,因此产生正误差。可加入防止溶液:MnSO 4-H 3PO 4-H 2SO 4抑制诱导反应。 b. 标定KMnO 4溶液浓度时,为什么要控温度在70~80?C ?滴定过程中KMnO 4红色褪去先慢后快的原因是什么? 答:KMnO 4氧化草酸的反应较慢,提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度,但温度过高会导致草酸分解而使标定结果偏高,需控制温度在70~80?C 。KMnO 4氧化草酸属自催化反应,产物Mn 2+可催化该反应加速。刚开始滴定时反应较慢,KMnO 4褪色较慢;随着反应进行,不断产生的催化剂Mn 2+使反应速度逐渐加快,KMnO 4褪色也变快。 c. 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K 2Cr 2O 7为氧化剂滴定Fe 2+时,需在H 3PO 4-H 2SO 4介质中进行。H 3PO 4的作用是什么? 答:H 3PO 4可与Fe 3+配位,一方面降低了电对Fe 3+/Fe 2+的电极电位,使二苯胺磺酸钠变色时的电位落在滴定突跃之内,满足了对终点误差的要求;另一方面配合物无色,避免了滴定产物Fe 3+的黄色对终点观察的影响。 d. 若Na 2S 2O 3标准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CO 2,则用此标液标定I 2溶液浓度时会产生何 种误差?应如何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相关反应:↓++=+---S HCO HSO CO H O S 3332232 +- -++=++H 2I 2HSO O H I HSO -4223(Na 2S 2O 3滴定I 2) 答:若Na 2S 2O 3标准溶液在保存的过程中吸收了CO 2,在酸性条件下会有部分Na 2S 2O 3发生 歧化反应:S SO H H 2O S 32232+=++-,所产生的H 2SO 3与I 2的反应为1:1关系,因此这 部分Na 2S 2O 3与I 2反应的计量关系为1:1,而其余Na 2S 2O 3与I 2反应的计量关系为2:1,由此可知一定量的I 2溶液所消耗Na 2S 2O 3标准溶液体积比正常情况下偏少,因此所测I 2浓度比其实际浓度偏低。在配制好的Na 2S 2O 3溶液中加入少量Na 2CO 3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f. 间接碘量法中淀粉指示剂为什么要在接近终点时才能加入?

内能经典计算题集锦(含答案)

内能经典计算题集锦 一、计算题 1、小明的爸爸从商店买回一只电磁炉,并赠送一只可放在上面加热的水壶,该水壶的质量0.8kg,正常使用最多可盛2.5L水,底面积2dm2。 求:(1)该水壶最多可以盛多少kg的水? (2)该水壶盛最多的水放在电磁炉上烧,水壶对电磁炉的压强是多少? (3)通常情况下,将一壶水从20℃加热到沸腾需要吸收热量多少?(g=10N/kg,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2、一容器中装有40kg温度是10℃的冷水,若用某一热水器把它加热到温度为60℃时,共用了0.6m3的天然气,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2.8×107J/m3,水的比热容4.2×103J/(kg·℃)。 (1)这次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该热水器的实际效率是多少? (3)如果不用热水器加热,而是先往容器中倒入少量温度未知的温水后,再往容器中倒入热水,当往容器中倒入一小桶质量是m的热水时,发现冷水的温度升高了5℃,当往容器中再倒入同样的一小桶热水时,水的温度又升高了3℃,若不停向容器内倒入同样的热水,则容器中的水温度最后将升高多少℃(容器足够大,水不会溢出)?

3、小彤家使用的是瓶装液化气,每瓶中装入的液化气质量为。液化气的热值取,水的比热容为。(1)的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多少? (2)若整瓶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60%被利用,那么散失的热量是多少? (3)小彤想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若将上述散失的热量全部利用起来,可以把多少千克初温为的水加热到。 4、百公里油耗指的是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是汽车耗油量的一个衡量指标。由于多数车辆在90公里/小时接近经济车速,因此大多对外公布的理论油耗通常为90公里/小时的百公里匀速油耗。经出厂测试,某品牌汽车百公里理论油耗为8L,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23kw(已知汽油的密度为0.75×103kg/m3,热值为4.6×107J/kg).试求: ⑴8L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⑵测试时间内发动机所做的功; ⑶该品牌汽车发动机的热机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