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关于人的异化理论评析_闫方洁

合集下载

专题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异化问题

专题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异化问题

专题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异化问题弗洛姆(心理学家)在很大的篇幅上阐述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就是人的基本感情并不是植根于人的本能需要,而是产生于人类生存的特殊条件......他认为人的异化是深受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种文化的缺陷,正是由于大家都生活在这种文化的底蕴之下,才会对病态的人、病态的社会浑然不觉。

人们越是可以通过工作致富,就越是把工作单纯地当成他们发财和成功的手段,而爱、理性与创造性等人类高贵的品质在这里被全部的淹没。

人类从原始社会到如今所有的文明一文不值,因为异化的人并不需要思考,并不需要哲学,他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机器所“交代”给他的一道简单的工序而已......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己的关系表现为,人无法体验到自己是一个主动体、人类权力的持有者,他所能体验到的是一件在市场上待卖的商品,弗洛姆把这种倾向称之为“交易倾向”......这种待价而沽的异化人格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尊严的丧失,而尊严正是人类所特有的,异化的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自己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实体。

他们不会说“我就是我”,而只会说“我就是你需要的”。

人丧失了万物的尺度的地位,变成了如同商品一般的“物”,而“物”无所谓自己。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同样也存在着异化。

人与他的同胞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相互的理解与友爱,而是两部活着的机器之间的相互利用关系。

“消费行为应当是一种具体的人的行为,其中包括了我们的感觉、身体需要、审美感;这是说,在消费中,我们是具体的、有感觉的、有感情的、有判断力的人,消费行为应当是一种有意义的、有人情味的、创造性的经验”〔〔美〕埃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

然而,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消费不是为了给人以快乐,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而是消费本身成了目的,为了消费而消费。

弗洛姆分析了公开的权威有理性权威和非理性权威之分......20世纪中期,权威的特点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公开的权威,而是无名的、不可见的、异化的权威,这种权威来源于利润、经济需要、市场、常识、舆论等,集体所做、所想、所感受到的一切。

弗洛姆的异化论及现实启示

弗洛姆的异化论及现实启示

收稿日期:2017—10—16作者简介:杨玲(1991—),女,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弗洛姆的异化论及现实启示杨玲(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210000)摘要:异化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一种社会现象,并没有随着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而消除。

实际上,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反而感到内心更加的迷茫,感到被物所控制,这就是异化的表现。

弗洛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与批判,并探寻使人克服异化走向健全的有效路径。

准确理解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对分析与解决我国社会中的一些问题,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化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弗洛姆;异化理论;意义中图分类号:B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8)01—0015—03弗洛姆在《健全的社会》中对异化的概念,异化产生的根源、表现方式以及克服途径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在他看来,人的精神和性格结构的异化是更加深层次的异化问题,也更加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使人走向健全。

现代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物质生产力的不断提升,释放的力量更大,但人的内心更加感到无能为力,更加不知所措。

人被自己所创造的的物所控制,所奴役,失去了自身的内在独特特性。

弗洛姆断言:“实际上,尽管物质繁荣,人们在政治和性方面拥有自由,但在精神上,二十世纪中期的社会比十九世纪病的更重。

”〔1〕(82)可见,物质虽是保障人类生存的前提,但物质的进步并不能代表人就可以幸福的生活,内心得到满足。

准确认识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对我国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协同发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一、弗洛姆异化理论弗洛姆认为异化这种问题并没有在20世纪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的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而消失,反而是更加的深化和普遍化,不仅存在劳动异化,而且还存在技术异化、政治异化,甚至人与人的异化,使人成为机器,被自己所创造物所控制,无法实现真正的幸福与自由。

弗洛姆的消费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弗洛姆的消费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弗洛姆的消费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作者:范成兰来源:《理论观察》2014年第07期[摘要]弗洛姆在《健全的社会》中集中论述消费异化,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消费异化的社会,人与物品失去了真实的直接的联系,走向抽象化;消费由手段变成了目的,人被消费所统治,失去了主动性和创造性。

弗洛姆首先阐述了异化和消费异化的思想;其次,他对消费异化造成的结果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克服异化的途径,他的消费异化理论在当今仍具有现实意义,为我国解决现实中存在的消费问题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弗洛姆;异化;消费异化[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7 — 0054 — 02一、弗洛姆关于异化和消费异化的思想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异化被看作是一种生存状态,而在弗洛姆的理论里,他认为“异化是一种体验方式,在这种体验中,个人感觉自己是陌生人。

或者说,个人在这种体验中变得使自己疏远起来,他感觉不到自己就是他个人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行动的创造者——他只是觉得自己的行动及其结果成了他的主人,他只能服从甚而崇拜它们。

”〔1〕120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存在于人与劳动、消费品、国家、同胞以及自身的各种关系中,消费异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弗洛姆消费异化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人与消费品的关系相异化。

一方面从物品的获取方式看,弗洛姆认为用金钱来获取物品是比较奇怪的方式,金钱代表的是抽象劳动,它不一定代表人们的具体劳动,因为我们可以通过遗产继承,欺骗,偷盗等方式获得。

这样一来,只要一个人有钱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

“如果我有钱,即使我没有一点艺术鉴赏力,我也能买到珍贵的画:即使我没有欣赏音乐的情趣,我也可以买到最好的留声机;即使我为了卖弄才使用图书馆,我也可以买下一个图书馆;〔1〕 131弗洛姆认为人们应该与所消费的物品处于一种真实的本质的联系中,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金钱的出现,人们获取物品的方式同使用物品的方式相脱节,从而导致人与物品的关系走向异化。

从弗洛姆的《健全的社会》研究异化问题

从弗洛姆的《健全的社会》研究异化问题

摘 要 :弗洛姆 在《 健 全的社会》 一书 中, 从 人本主 义立场分析 了现代资本 主义社会 的异化 问题 。 社会 上方方 面面的异化 现 象造 成 了人的异化 , 人 丧失 了他 的主体性 , 没有 了自我感 。 他 的所 思、 所感都是 受控 于被他 创造 出来的物 , 他 与物 、 自我和他
体 性质 , 如一 块 “ 一 百元 的 表” 。这种 抽 象化 还 表现 在商 品
个贫乏 的 ‘ 物’ , 依赖 于 自身 之外 的力量 . 他把 他 的生存状 况
交换 、 人或 者其他 社会 问题上 。人 们在 描述一 个人 时 , 往 往
把 他 当成一 个抽 象 的东 西 , 即金 钱来 衡 量 , 用“ 经济 功能 的 抽 象公 式表 达 一个 人丰 富 、 具 体 的人 生 ” 。如 制鞋 商 、 百 万 富翁 , 等等 。 人 们现 在应 对 的都是 数 字和 抽象 的东 西 , 不 在 人们 的
此 都是疏 离 、 陌生 的 , 因此是麻 木 、 毫无 知觉 的 , 仿 佛人们 的
行 为 都 不 是 自己 的 , 只是在执行命令 , 完成 指令 。 二、 现 代 人与物 、 自己及 他 的同胞 相疏 离 : 异 化 的 主 要
表 征
的主人 。 他服从 这些 客体 。 甚至 对他们 顶礼 膜拜 。这其实 和 马克思对 异化的理解有 异 曲同工之 妙 。
现代企业 中 的原 料 、 机器、 劳动力 成本 和产 品都是 用货 币价值来 表示 的 , 所 有经济 活动都 是严 格量化 的 , 一般 利用 资产负债 表计算 利润 ,这 样商人 才能 处理数 以百万 计 的金
坐 在这儿 , 你 的手 臂 以Y 为半径 移 动x英 寸 , 移 动时 间为. 0 0 0

论弗洛姆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 继承与发展

论弗洛姆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  继承与发展

论弗洛姆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弗洛姆是一位著名的德裔美籍社会心理学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继承和发展。

他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人类心理和社会行为展开的,希望揭示社会结构对个体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他从马克思的理论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人的主体性、社会化以及自由问题,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

弗洛姆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人的工作经验和劳动体验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详细考察了人们在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苦闷,强调了劳动的矛盾性质和对人类个体的压迫性。

他认为,人在劳动中存在自身价值和尊严的追求,但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使得劳动成为简单的交换行为,过程中剥夺了工人对产品的所有权和对过程的掌控权。

这种异化劳动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剥削,更是对人性的摧残和对个体主体性的剥夺。

他的研究揭示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实证基础,为理论提供了具体案例和基础。

弗洛姆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进行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解读。

他认为,劳动的异化不仅是一种经济问题,更是人与自己、环境以及社会关系的一种紧张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劳动成为单一目的的追逐,导致人们的个体性和自我实现受到了限制。

弗洛姆提出了人作为社会动物存在的需求层次理论,将所有生活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人,很难满足对于情感和灵性层面的需求,导致了人的行为偏离了本真的人性。

这一点对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提供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提醒人们思考和关注人在劳动中的心理和社会问题。

弗洛姆也试图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补充,他主张通过建立合适的社会结构和制度来消除劳动的异化。

他对社会结构的设计提出了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机会的平等性原则,认为社会应该致力于实现每个个体的尊严和自由的实现。

他强调劳动的目的应该是赋予人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通过劳动获得对于自身的认可和满足感。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异化问题研究——基于弗洛姆《健全的社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异化问题研究——基于弗洛姆《健全的社
现呢 ?
现代 资本 主 义社 会 中人的异 化 的表现 对 于 生 活 在 资本 主 义 高度 发 达 阶段 的西 方 人 来说 . 人 们 都 有一 个 普 遍 的社 会 共识 : 即 高度 发 达 的物质 文 明会促成 一个 精神 健 全 的社会 . 即使这 个 社会 有个 别 人患有 精 神 障碍症 . 也 只能 说是 此人 不 能 适 应 这个 健 全 的社 会 , 也就 是 说 , 这 是个 人 的病 症, 而不 是社 会 的缺 陷 。“ 任 何 一个 社会 , 只要它 能 运转 。 它就是正常的, 而所 谓 病态 则 只能从 个 人 不
基于弗洛姆《 健全 的社会》 的新思考
李涛声
( 哈 尔 滨 师范 大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 哈尔滨 1 5 0 0 2 5 )
摘 要 : 在 市 场 经 济 突 飞猛 进 的 时代 里 , 人 们 的 物 质 生 活 水 平 得 到 极 大 的提 高 , 工作压力也没有像 1 9世 纪 那 样 深 受 资本 主 义 的 压 榨 与 剥 削。有 人 认 为 , 是 资本 主 义 带给 人 类 技 术 的 进 步 , 是 市场 经 济 带 给 人们 幸福 安 康 , 并 且 资本 主 义社 会 赋 予人 们 自由和 正 义 。 资本 主 义 的到 来预 示 着 “ 历史的终结“ 。然 而 , 情况并非如此, 本 文 主要 依 据 弗 洛础 , 针 对 现 代 西方 资本 主 义社 会 中 , 人们在与他人 、 工作、 自身等 方 面 所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0 3— 1 1
作 者 简介 : 李涛 声 ( 1 9 9 2 一) , 男, 河 北邯郸 人 , 硕 士研 究 生, 研 究方 向 : 科 学社 会 主 义与 国 际共 产主 义运

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

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

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野]张璐约5238 字德裔美籍思想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hFromm)是现代西方著名的新人道主义伦理学家、新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他敏锐地洞察到,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虽有巨大发展,物质财富也不再匮乏,但人们生活得并不幸福,人们孤独、不安、机械化,人们同自己、同他人、同自然日渐分离,人被全面异化。

弗洛姆的目标就是要构建人本主义伦理学,以促成“健全的社会” ,消除其对人的压抑,使人的创造性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身的统一。

一、人与自身相分离的生存现状:人类“生存的两歧”及全面异化自从人类有了自我意识之后,便意识到了自己面对这个强悍世界时的软弱无力,看到了人类永远也无法摆脱的“生存的两歧” :生与死之间的“两歧” ;人的潜能的实现与生命短暂之间的“两歧”;个人化与孤独感之间的“两歧” 。

理性使人陷入“生存的两歧” ,同时理性也驱使人们寻找各种方法以期解决之。

面对人的软弱无力和孤独状态,弗洛姆指出:“摆脱这种状态的道路有两条:一、向‘积极的自由'方向发展,通过爱和工作使自己自发地与世界联系起来,借此表现自己的情感、感性和理性等方面的能力,在不放弃自我尊严和独立性的前提下实现自己、自然、他人三者之间的融合;二、向后倒退、放弃自由,通过填平自我与世界之间已形成的鸿沟来克服孤独感。

”而现实的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及其文明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意识乃至无意识领域的全面操纵,则注定了第一条道路必然是布满荆棘。

弗洛姆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修改、补充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理论,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描述了现代工业社会人与自身、他人、自然相异化的生存状态,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性的全面异化。

在弗洛姆看来异化是一种心理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个人感到自己是陌生人,或者说,个人在这个个体中变得使自己疏远起来。

他感觉不到自己就是他个人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行动的创造者——他只觉得自己的行动及其结果成了他的主人,他只能服从甚至崇拜他们。

人性\异化\健全社会——弗洛姆社会批判理论的三个维度

人性\异化\健全社会——弗洛姆社会批判理论的三个维度

人性\异化\健全社会——弗洛姆社会批判理论的三个维度摘要:弗洛姆社会批判理论是一种以人性论为出发点,异化论为核心,健全社会为落脚点去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

标签:弗洛姆;社会批判;人性;异化;健全社会社会批判就是从社会良知出发,并运用理性知识,反思实践过程中各种无可非议的信念、不证自明的真理,以及实践者常识性的理解,进而揭示出有可能阻碍社会实践进程,而一般人没有考虑过的一些前提性条件,最后提出实践过程的价值目标。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的弗洛姆面对着西方人所面临的普遍的历史与文化困境,以及人的异化被动的存在方式,他高举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旗帜,致力于以人性论为起点,异化论为核心,健全社会为落脚点去研究和批判所谓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批判理论。

一、人性——社会批判理论的出发点弗洛姆认为,评判一个社会是否健全的客观标准只能是人的价值。

这个价值尺度不是由现存社会决定的,而是根植于人类所共有的本质及其生存需要中。

如果我们站在现存社会的价值立场上,我们就无法从人类自由和幸福的角度对现存社会进行批判,也很难找出现存社会的弊病所在。

因此,我们只有真正弄清了人的本质及其生存需要,我们才能依据人性所固有的法则以及人性发展所固有的目标去评判现实存在,最终找到一种更加符合人性需要的生存方式。

因此,确立一种规范的人本主义价值尺度,是进行社会批判的前提条件。

弗洛姆指出,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我们的第一任务就是要确定什么是人性,什么是由人性而来的需要;进而,我们必须细察社会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社会对人类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人性与社会之间不时发生的冲突和这些冲突给社会带来的后果”。

弗洛姆的这段话正好向我们展示了其社会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人的本质及其需要——社会对人的作用——人的本质与社会的冲突——人的异化——扬弃异化。

从这种内在的逻辑我们就可以看出弗洛姆关于人的本质及其需要的思考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出发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