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自由的人性——弗洛姆的人性论浅析

合集下载

浅析弗洛姆的自由思想

浅析弗洛姆的自由思想

浅析弗洛姆的自由思想摘要:弗洛姆的自由思想主要吸收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成分。

从历史和心理两个维度,探索自由问题的根源和脉络。

由追求自由到逃避自由,弗洛姆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也给出了解救的方案,即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和爱去构建一个健全的社会。

分析弗洛姆的自由思想能够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弗洛姆自由弗洛姆在分析人的存在和生存方式以及人性及其异化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自由思想。

具体阐述了自由的主体、自由的视域、自由的悖论,进而阐释实现自由的途径。

一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基点弗洛姆的自由思想主要来源于马克思的思想和弗洛伊德心理学的综合,但这并不是两者简单的机械组合。

弗洛姆对二者进行了深度分析、思考、糅合、看到人的存在本身的矛盾性。

这个矛盾性表现为两个方面:生存的二分律和历史的二分律。

所谓生存二分律是指,人的存在本身就是其根源。

这也是人性分裂而不得解脱的内在矛盾。

例如,生与死人的潜能与时空限制,人内心孤独与外世界的相关性等等。

所谓历史二分律是指,人在历史条件下,外部的人为设定的合理性与人的自我表现的局限矛盾。

弗洛姆认为人的生存方式的矛盾是“占有的生存方式”和“存在的生存方式”之间的矛盾。

“占有的生存方式”本质根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以强烈的占有欲望为特征,将一切东西都看作是占有物。

而“存在的生存方式”是一种非占有性的关系。

总之,弗洛姆对人的存在于生存方式的考察,表现出了自由诉求即外部世界对个人的塑造要求和个人的内心世界的自我实现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这正是弗洛姆自由思想的一个基点。

人性及其异化是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另一个基点。

弗洛姆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定义,即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理论前提。

同时发挥弗洛伊德思想,认为人的本性应当包含多种因素。

例如:人作为生物人天生固有的本质和欲望,情感、性格等心理,理性的意识,自由自觉的行动。

同样,弗洛姆的异化观也是从人类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出发进行阐释。

弗洛姆自由思想探析(全文)

弗洛姆自由思想探析(全文)

弗洛姆自由思想探析一、现代人自由困境的根源现代社会中人虽然在不断寻找自由,但却在寻找自由的过程中无法承担自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开始躲避自由、放弃自由。

现代人追求自由却又躲避自由的原因是什么?弗洛姆在精神分析的层面对以上问题做出了解答。

首先,他从社会根源上分析,认为人的进展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下,个人主义及孤独感增加是一个无可辩护的事实。

”20世纪中,生产力的大进展,劳资双方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逐步形成了貌似合理的雇佣关系。

人在某些方面得到了自由,但是他们为了适应现存的社会进展,逐渐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性。

因此,人的性格特征在20世纪缺乏独立性,并集中表现为一种顺从的态度。

例如,资本主义制度虽然推动了社会的进展,但是却对人的个性进展造成了阻碍。

工人甘愿受到资本家的压榨,人在这里是一个个消极的个体。

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对人的种种压抑势必会激发人们抵抗。

“天堂永远地失去了,个人孤独地面对着这个世界――像一个陌生人投入一个无边界而危险的世界。

新的自由带来不安、无权利、怀疑、孤独及焦虑的感觉。

”这不是个好现象,这意味着人必须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来求得生存,从而丧失了真正的人的本质。

其次,从人的心理根源上分析,人在适应社会的动态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人的性格结构,它形成的基础是社会现有的体制。

其中最直接的是经济制度对人的性格结构的影响。

在特别的社会体制中形成的性格结构不仅应该对作为生物机体的人有提供生理需求的属性,而且也要对人的性格结构中较灵活的部分,比如爱、欲望、情绪等等,提供进展的条件。

如果人的某些需要长时间得不到满足与进展时,久而久之就会演变成受阻和压抑,即形成人的变态心理和畸形人格。

所以,当异化的社会开始对人的活动产生束缚,人本该灵活进展的性格结构得不到实现,并且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最后便会导致人们因得不到满足而倍感压抑。

因而人开始消极地躲避现实,放弃寻找真正的自由。

二、弗洛姆关于自由的理想形式马克思的自由观与以往自由观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以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为研究基础,并将实践作为人们寻找自由立足点。

论弗洛姆的自由观

论弗洛姆的自由观

1 弗洛姆其人埃里希•弗洛姆,犹太籍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统治时期迁居美国,先后在各个著名大学任教。

他的思想主要有两个来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

他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对于现代人的性格结构和心理机制的异化做出各种解释,被人们称之为“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

对于个体,他提倡精神分析,进行“灵魂的治疗”,使人从奴役达到自由,实现人性的完善;对于政治经济制度,他从人道主义出发,提倡民主和人道主义的健全社会。

由于他对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故有“人类的梦想家”之称。

2 《逃避自由》的写作背景《逃避自由》一书出版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弗洛姆本身是一名德国犹太人又遭到纳粹的迫害,流亡到美国。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肆虐全球,同时法西斯主义对个人价值尊严、社会秩序以及人类文化都造成了严重威胁,促使弗洛姆关注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以及德国纳粹兴起的根源问题。

3 逃避自由与纳粹主义弗洛姆将心理因素视为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一种积极力量,如果忽视了它的作用就不能正确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

同时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不是静止不变的,社会在塑造人的过程中的同时,人也在持续不断的创造社会。

《逃避自由》一书是围绕人的心理因素而展开的。

他认为要考察社会变迁过程,必须先剖析个人的心理动态过程。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有其特定的心理基础,这一心理基础就是现代人的性格结构,而现代人的性格结构又是现代人所处的特殊困境所造成的。

弗洛姆认为逃避孤独是与生理需求同等重要的精神需求,人总是想与自身之外的世界发生关系。

现代人的特有困境就在于资本主义带来的自由,这种自由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它解除了传统社会强加在个人身上的种种束缚,个人获得了独立;另一方面,这种自由又使人感到孤独和不安全。

个人被这种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所包围,使自由的个体产生了逃避自由的倾向,这也是法西斯崛起的心理基础。

弗洛姆

弗洛姆

佛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是廿世纪初杰出的精神分析学家专攻心理分析学,并以心理分析学说来研究文化与社会等问题。

佛洛姆用其精辟的分析和独特的观点,对现代社会作了有系统而强烈的批评。

没有一个作家像他如此热烈关心而谈论自由、正义和爱,他教导人们自由而不致孤独,理智而不找合理化的藉口,自爱而不自私。

这部作品对人类本性和人类处境作精辟的分析,并对当前社会病态找出其历史上的根源,对社会病态给予诊断与处方,他指出正确合理的生活是什么,良好的社会结构又是什么。

三者相互影响的总体探讨了自由对现代人的意义。

作者这样认为,人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中实现个性化,社会历史条件及其环境决定了人的性格结构和特点。

一方面,由于人的个性化日益加强,获得越来越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则由于人们之间的关系日益残酷和敌对,在心理上感到更多的孤独和不安,人们由于忍受不了这种随自由而来的孤独和寂寞,乃至患上精神病,由此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逃避这种社会的自由,对孤独的克制,对世界的憎恨和使个性丧失都是消极的逃避方式结果是失去个人的自我。

他认为最好的逃避方式是自发的爱和工作,从而使个性得以完善的发展。

弗罗姆的人性论观点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的虚假,而他提出人人相爱和沉溺于工作的方式以拯救人性的自由在,也只能是一种乌托邦的幻想。

自由的心理机制弗洛伊德的人性观基本上是恒定不变的,即人性本质上是受其各种生物欲望尤其是自我保存欲望和性欲望所支配的。

弗洛姆则认为人性既有生物性的一面,也有社会文化性的一面。

弗洛姆认为人性中最基本的欲望除了自我保存的欲望外,还有逃避孤独的欲望。

作者写道:“感到完全孤独与孤立会导致精神崩溃,恰如肉体饥饿会导致死亡。

”在弗洛姆看来,自由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自由增强了单个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另一方面,自由也割断了个体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纽带,使每个个体的孤立感和孤独感空前强烈。

作者将自由所带来的孤独感称为“自由的重负”,当这种重负达到一定程度时,人就会选择逃避自由。

弗洛姆的自由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的价值的开题报告

弗洛姆的自由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的价值的开题报告

弗洛姆的自由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的价值的开题报告提纲:一、弗洛姆的自由思想1.1 弗洛姆简介1.2 弗洛姆的自由思想1.3 弗洛姆对人类自由的理解二、弗洛姆对我国当代的价值2.1 自由与权利2.2 民主制度2.3 人文主义精神三、结论3.1 弗洛姆对我国当代的启示3.2 弗洛姆的自由思想对世界的影响正文:一、弗洛姆的自由思想1.1 弗洛姆简介弗洛姆(Fromm, Erich)生于1900年,在德国出生并成长。

他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

他早年在德国学习,并在法国和美国继续深造和工作。

他是20世纪著名的人文主义理论家,从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由、人类尊严、公民社会的重视。

1.2 弗洛姆的自由思想弗洛姆认为自由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权利,而是一个精神和心理上的必需品。

对于弗洛姆来说,自由是个人的存在和自我实现的基础,也是社会自由和公义的必要条件。

弗洛姆的自由思想力求解释自由的本质和条件,以及人类如何通过自由实现自我实现和社会进步。

他认为,自由和爱一个相互关联的,因为自由和个人的意志自由紧密联系,而个人意志自由的实现需要一个个人自由和自我实现的温床。

而爱能够给予个体心灵温床和安全感。

1.3 弗洛姆对人类自由的理解弗洛姆强调,个体的自由是有条件的。

他认为,人们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其自由精神,自由和自我实现的实现需要一个个人自由和自我实现的温床。

他认为,人类自由的实现取决于一个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的条件。

所以他在《自由担当》中提出最佳的社会模式应该是一个个人得到利益的民主和人权保护制度和自由经济制度的混合体。

二、弗洛姆对我国当代的价值2.1 自由与权利从弗洛姆对自由和人类自由实现理解和认识出发,我们可以思考许多中国社会结构和文化的问题,如:“权利”和“自由”等等。

这两个方面是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弗洛姆则倾向于权利与自由的相互制约和保障。

2.2 民主制度弗洛姆对自由民主制度的历史发展做了深度的分析,强调了自由民主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相互依存。

弗洛姆自由理念的三重意蕴

弗洛姆自由理念的三重意蕴

弗洛姆自由理念的三重意蕴摘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自由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人们对于自由问题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弗洛姆将自由分为三个阶段,即:前自由阶段,消极自由阶段以及积极自由阶段。

对个人自身利益的理性追求在他的自由理论中被称为前自由阶段;消极自由是人在获得自由后却要摆脱自由,重新依附于一个权威的心理;积极自由指的是个体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他人、充分开发自身潜能的状态,积极自由是独立于他的学说并且建构建立在人类自由成长过程的假设之上的。

通过比较三者的异同,区分自由不同阶段的涵义,可以为当代人实现“真正的自由”提供参考。

埃里希·弗洛姆(1900-1980)作为人文主义者、宗教心理学家和“侵略本质的研究者”,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一员。

同时他也是少数几个在著作中把自由问题理论化的心理学家之一。

本文将结合柏林关于自由的观点,通过对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区分来阐述弗洛姆的自由思想。

对于伯林来说,这种区分可以用“自由来自”和“由自由到”的语法结构来说明。

而在托马斯·霍布斯看来,自由是一个物质结构:自由就是不受阻碍。

昆汀·斯金纳则表明,在“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理论家之间有一个根本性的分歧:积极自由的理论家认为,自由等同于达到一个确定的道德目的以及个人自由的实现与实现个人自由的社会。

消极自由理论家则认为,自由包括不干涉个人对其目标的追求,不仅包括不干涉,也包括不统治。

一、前自由阶段在讨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前,需要先了解“前自由”概念,因为在弗洛姆的自由理论中,“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都是在“前自由”之后的阶段。

在”前自由“阶段,个体只能意识到自己是社区、种族、政党、公司等的一员,个体的行为不是基于自我实现或自我认同,而是通过原发性的纽带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个体对自我的认知还未进入摆脱自身社会角色的束缚、把自己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的阶段。

这与中世纪的社会十分相似,用雅各布.伯克哈特的话来说就是:“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潜意识和显意识都处在一个共同的”面纱“下沉睡着。

弗洛姆的自由思想及其现代启示(全文)

弗洛姆的自由思想及其现代启示(全文)

弗洛姆的自由思想及其现代启发《躲避自由》一书是作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的成名作,也是其学术思想的源头。

弗洛姆认为,人类进展的历史就是人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而追求自由的过程又是从没有自由到获得自由,从消极自由到积极自由的过程。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处于自由的两难困境之中,既向往、追求自由,又难以忍受由此而产生的精神孤独,想方设法地躲避自由。

在《躲避自由》一书中,弗洛姆这样说道:“自由对许多人来说是一种梦寐以求的目标,可对另一些人来说是一种威胁。

”那么自由究竟是什么?人们为何躲避自由却又追求自由?如何实现积极自由?一、自由的定义“自由”是弗洛姆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借助自由概念,弗洛姆完成了社会批判理论与精神分析学说的结合,即马克思与弗洛伊德的结合。

在这里,自由演化成了两种学说的的纽带。

(一)自由的定义何为自由,通常最基本含义是指没有阻碍的状况。

这里的阻碍,指的是外界的障碍,也就是不受限制和约束。

而弗洛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自由进行了解读。

在弗洛姆看来,自由源自于人的“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是对自然和社会的“单独的我”,意识到自我存在,自我的价值和意义,自我的自由实现。

而自我意识越是强烈,对外在自然和社会,尤其是外在社会认识越多,人越是感觉到孤单和无助。

(二)自由的双重意义一般意义上的“自由”意指不受外在因素的约束与限制,凡事能够自己做主。

但在弗洛姆看来,自由具有双重含义,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予以理解。

首先,自由有积极的一面,这是指“个人自我得以实现,即他的智力、感情和感官方面的潜力得以发挥这一意义上的积极自由。

”这种自由不是不受任何约束,而是获得人性的尊严与个人的力量。

它追求的是人能自由地支配自己,自由地发挥个人的理性与情感,全面地进展自己的个性。

弗洛姆相信,积极自由的实现是完全可能的。

其次,自由有消极的一面,这是一种从束缚中解脱出来的自由。

弗洛姆哲学思想浅析

弗洛姆哲学思想浅析

弗洛姆哲学思想浅析摘要:弗洛姆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以哲学的视域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进行考察,从人性异化的基础得出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病态的结论,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本文在此就弗洛姆对自由、人性两方面的思考进行简述。

关键词:弗洛姆自由人性健全的社会埃里希·弗洛姆毕生都将人的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重点。

他激烈地批判和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和病态,毫不妥协地谴责人类社会中任何形式的邪恶、破坏性和暴力现象,不倦地为争取个人发展的理想———追求积极自由的状态、自我实现、个性发展、理性而奋斗不息。

在弗洛姆众多著述中,如《逃避自由》、《为自己的人》、《健全的社会》、《爱的艺术》、《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希望的革命》、《占有或存在》等等,人的生存、人的整体性以及人的精神生活等问题始终是弗洛姆关注并为之奔走、为之呼吁的目标。

在他的著作里,渗透着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和对人类生存价值的不懈追求,他的社会学批判和政治设想以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为最终旨归。

他最关心的是人的生存意义、人的自我价值的完整实现。

精神分析的博大精深、对千奇百怪的人类行为的令人信服的解释让弗洛姆激动不已。

而精神分析对人类行为的表象背后的动机的深刻洞见以及对精神疾病的成功治疗更让他对精神分析具有了无穷的信心。

不过,弗洛姆很快便发现弗洛伊德理论的不足:过份夸大人的破坏本能和利已本性,把人的本质需要说成是性欲需要使然。

在弗洛姆接触了马克思的学说之后,马克思的哲学和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设想迷住了他。

首先是马克思著作中对人的问题关注吸引了他。

在他看来,马克思的哲学把人放在中心地位,“它的核心问题就是现实的个人的存在问题”,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一贯的基本思想。

他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可以称之为人道主义哲学,马克思本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人道主义者。

其次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影响了他。

马克思把人看作是社会的现实的人,把人的自我实现放到具体社会的经济文化结构中去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的 、 自由的 人 性
— —
继续学 习精神分析 ,随之 于 1 3 9 0年成为一名职业精 神分 析学 家。 与此同时 , 他加入法 兰克福 大学社会研究所 , 以心 理学 的专 长加 入法兰克福学派 的跨学 科研 究 , 成为法兰 并
克 福 学 派 的重 要 成 员 。 13 9 3年 德 国纳 粹 掌 权 后 不 到 两 个
释。作 为一个拥 有终极关怀 的社会人 文学 者 , 他毕 生关 注 当代世界各种社会 制度和文化体系 , 尤其关注西方社会文 化生活中 的各种 现实问题 、 盾 、 矛 危机 , 图为当今 肉欲 、 意 物欲横 流的西方社会 找到病根 , 希冀 能为病态多多 的资本 主义社会开 出一 张有效处方 。 如果 找到了资本 主义社会 的 病 根 ,当然也就 找到 了能够消 除现代人 的缺陷 的治疗办 法 。这样作为社会活 动主体 的人 , 因而也 就 自然而然成为 弗 氏关注 的主要对象之一 。 关注人 的本质 、 人的本性 , 进而
研究工作 。而 弗洛姆则于 13 9 4年移居美 国,入籍美 国国 籍 ,先后就教 于哥 伦比亚大学 ( 3 — 9 1,贝林顿学 院 1 4 1 4) 9 (9 1, 14 ) 密歇根州立 大学 ( 5 — 9 1, 1 7 16 )纽约大学(9 2, 9 16 )以及
墨西 哥国立大学( 9 9 9 5 , 14 —16 )并创 立 了几个精神分析学
阐发 了 自己 的人 性 观 , 自然 也 就 成 为 弗 氏 的 主 要 问 题 。虽
无法枚举 , 此说也 就显示其模糊性 。 事实上 , 对于何谓人性 之界定 , 古今 中外 、 派各 门 , 是众说 纷纭 的 , 有获得 各 也 没

个统一的说法。 儒家有道德人性论 , 道家有人性 自然论 。
社会制度和文化体系 。在这种关 注过程 中, 他阐发了他对 人类 的看法 , 阐释了 自己的人性观 。弗洛姆的人性观是独 特 的, 是一种 文化 的 、 自由的人性观。 它认为面对物欲横流 的商品社会 , 人类应抛 弃商品拜物教 , 学会 放弃 、 解脱物欲
思 主义者 的双重身 分 , 研究 所被 关闭 , 迫迁往瑞士 , 又 被 后 迁 往美 国, 在哥伦 比亚大学 找到它 的栖身 之地 , 继续它 的
有性恶论 , 也有性善论 。 西方则将人性归属于 自然属性 , 而 中国人性 论则拥有 道德属性 之涵 义 。这些 关于人性 的理
论, 虽然有其合理 因素 , 都没有作 出确切的答法 人性作 但
为人 区别 于动物 的本质特征 问题 ,它既有 自然属性 的一 面, 也有道德 的内涵 , 因而人 性论也 就 自然 成为满怀 人文 关怀的知识 分子反复讨论 的焦点。 作 为二战 以来人类 社会 , 目光 最为敏 锐 、 见解最 为深 刻 的思想家之 一 , 弗洛姆 曾在两本 书 中, 在涉 及人性 内容 问题上 , 说到两个 貌似矛 盾的话语 。其 ~是在《 马克思 论
对 自己人性的枷锁 , 以此培育人类 的 自由人性 。 关键词 : 弗洛姆 ; 人性观 ; 自由的人性
中 图分 类 号 : 5 5 B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8 8 (0 0)3 0 0 — 2 10 — 8 12 1 0 — 19 0
和社会心理研究院 。 弗洛姆在执教 、 进行精神分析之余 , 还
埃里希 - 弗洛姆 ( r hF E c mmn 1 0 -18 ) 2 纪 i ,9 ( 9 0 是 0世 0 西方最重要 的思想家之 一 , 一个 以独立 、 理性 而著称 的知
识分子。他 曾是 精神病学一代宗师弗 洛依德 的学生 , 长期 从事精 神分 析和心理治疗工作 , 同时他被认为是 马克思 的 信徒 , 因为在西方 , 曾率先对 马克思 的思想作 了新 的阐 他
然弗 洛姆 并没有 一本专 门阐发人 性的专著 ,但综 观其作 品, 逃避 自由》 《 的艺术》 到《 从《 、爱 , 健全的社会》 《 、马克思 论人》 等等 , 几乎本本都涉及到人 、 的本性 。 人 尤其是 《 马克
思论人》 ,虽然弗 氏说 是马克思 的观点 ,实质就是他的观 点, 是其论人之说 。 细观弗 洛姆相关著作 , 在诸多著作的字 里行间中他 还是 提出了其 自己的人性 观的独 特见解 。 依笔 者之见 , 弗洛姆 的人性观 , 就是 文化 的 、 自由的人性 , 种 一 面对物欲横 流的商 品社 会 , 人类应 抛弃商 品拜物 教 、 会 学 放弃 、 脱物欲对 自己人性 的枷锁 , 育人类 的本性 的 自 解人性这样的东西是没 有。人在出 “ 生 的时候是一张 白纸 , 文化就在这张 白纸上作 文章。” 其二 是 在《 全的社会 》 健 一书 ,虽 然说人能 够适应 任何一种 环 “ 境, 但他并 不是一 张 白纸 , 以任凭 文化来描 写 。对 于幸 可 福、 和谐 、 以及 自由的欲求 , 爱 乃是 人的天性 , 它们也是 历
参与有关 的学 术团体进 行研究 ,并长期 积极参加 和平事
业 。18 9 0年 , 他因心脏病逝于瑞士 。 人性 、 人性化在 当今社会可 谓为一热门之词 。何谓人 性?据相关学者所言 , 所谓人性 , 指的是人 的本质属性 , 也 就是在人的种种属性 中 , 使人成 为人 或人有别于其他事物 的那些属性 。可相对 于区别 动物而言 , 人的属性也许多到
弗洛姆的人性论浅析
陈 国威
( 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 育学院 , 广东 湛 江 5 4 3 2 0 7)
月, 由于该社会研究所 的大部分成员具有 的犹太人 和马克
摘要 : 弗洛姆 作为 2 纪西 方最重要 的思想家之一 , 0世 一个 拥有终极关怀的社会人文学 者 , 他毕生关 注当代世界各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