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霍布斯的人性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 结 论 ,他 们 共 同 的 特 征 都 是 :“富 有 想 象 力”。“想 象”作 为“灵 魂 的眼睛”不仅可以拨开战争的“迷雾”,真正做到“知己知彼”;还能 拓 展 决 策 空 间 ,使 指 挥 者 果 敢 地 实 施 正 确 的 决 策 ;更 能 导 演 制 胜 的 艺 术 ,想 人 所 未 想 ,用 人 所 未 用 ,不 拘 泥 于 一 般 规 则 和 原 则 ,突 出 创 造 性 、创 新 性 ,最 终 克 敌 制 胜 。 想 象 力 始 终 是 军 事 指 挥 艺 术 的 重 要 构 成 ,在 未 来 战 争 中 仍 将 具 有 极 其 重 要 的 特 殊 地 位 。要 想 成 为 出 色 的 指 挥 员 ,必 须 注 重 培 养 想 象 的 能 力 ,让“想 象”提 升 指 挥艺术。
294
斯的意图来说,建立在为永恒的道德作为的新的奠基之中。 前面说讲到的对暴死的恐惧,就其起源而论是先于理性的,就其
作用而言确是理性的;“根据霍布斯的观点,正是这种恐惧,而不是自 我保存的理性原则,才是全部正义以及随之而来的全部道德的根源。” 因为理性自身是软弱无力的,那么如果没有惧怕死亡的激情迫使人意 识到,保存生命的重要,他就不会想到这一点,所以当痛苦的面对死 亡,理性反思告诉人们,生命是我们幸福的条件时,我们才渴望生命; 只有当他通过人身的伤害,自己切身感受到现实对他的抗拒时,他才 能从这个梦幻世界幡然醒悟,返回到他自身,这样人才走向理智。欲 望无穷无尽,他要享有为所欲为的特许,他要求别人尊敬他,给他荣 誉。否则就攻击对方,在这场生死搏斗中,感受到了痛苦,和死亡的威 胁。使他们认识到真正的敌人不是对方,而是那个“自然的劲敌—— 死亡”,死亡作为公敌,迫使他们达成共识,建立信任,实现联合,使他 们为了对付这个公敌,保障尽可能的长治久安,得以有可能完成对国 家的奠基。所以先于理性的恐惧,导致人的和谐共处,从而解释死亡 恐惧适合于人类的根本情况,它是“理性的”。所以,这说明,只有在死 亡恐惧的基础上人类才能和谐;它是勾起人们理性的那一激情,死亡 恐惧是唯一的“自然理性”。
中图分类号:B8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8)04-291-02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自然科学兴起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神学、 神权的影响逐渐缩小,人的地位被提升到一个很高的位置。此时期的 霍布斯同其他早期启蒙思想家一样,摆脱了神学观点的束缚后,用人的 观点观察社会,并企图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社会事物,从理性和 经验中提出某些规律。霍布斯的政治理论也是从他的人性论开始的。
关于人性,霍布斯首先否认古往关于“人是天生适合社会的动物” 的断言。霍布斯把人的自然天赋归为四类:“体力、经验、理性和激 情”。①他认为,人之所以寻求相互为伴不是因为寻求朋友,而是从中 追求荣耀或益处。“这也是社会真正让人取乐的地方,我们为此所吸 引是出于天性,也即出于每一种动物固有的激情。”②然而大规模的或 持久的社会不可能以对荣耀的激情为基础,由于人们自然的平等和彼 此加害的意愿,无法预期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安全或确保自己的安 全,所以人如果没有恐惧,就会更急迫地被支配人所吸引而不是被社 会所吸引。因此大规模持久的社会的起源是不是相互的仁慈而是由 于相互的恐惧。因此他得出两条人性理论假设:一条是人类贪婪的假 设,即人的自然欲望公理,它是人人都极力要把公共财产据为己有。 另一条是自然理性假设,它使人人都把死于暴力作为自然中的至恶, 努力予以回避。霍布斯利用分析、综合的方法,从机械论的情感心理 学去理解认识人性,得出人性恶的结论,这也是他构建其政治原则的 理论基础。
从价值理论的角度看,对霍布斯而言,“价值的基本心理事实是, 每一次刺激对生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要是其效果是有利的,那 么,有机体机会做出适当的反应,以继续获得有利的影响;要是效果不 佳,有机体便退避三舍或采取其他适当的行动,以避免有害的影响。”⑥ 在这一点上讲,霍布斯关于价值的理论跟后来的功利主义者的理论迥 然不同,后者认为价值必须以单位快乐来衡量,霍布斯的“有利”或“不 利”这一价值标准是以基本的心理运动为依据——这种运动能够帮助 还是妨碍“充满活力的运动”。这便使生物总是本能地出于保持或增 强自己生命力的状态。支配这一行为的心理原则就是“自我保护”,目 的就是让个体的生物存在延续。能够导致这一目标的就是善,而产生 相反效果的就是恶。善与恶与使用的人紧密相关,人们用它们来概括 自己的喜好和厌恶,因此善恶开始是由人的欲望产生的,当人们说什 么善时,是他真正的愉悦了自我。“善、恶和可轻视状况等语词的用法 从来就是和使用者相关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单纯地、绝对地是这样。 也不可能从对象本身的本质之中得出任何善恶的共同准则”所以“旧 道德哲学家所说的那种极终的目的和最高的善根本不存在。”
1、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是指挥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是发挥创造能力的 重要因素。指挥者在指挥实践活动中要紧密结合实际、不迷信权威、 不墨守陈规、不人云亦云,要敢问敢想,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要有 自己的独特见解。三国时期的马谡失街亭就是一个墨守陈规、循规 蹈矩、教条主义的典例。所以,注重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提 高创造力的前提。 2、培养超常思维能力 超常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超常思维就是指挥员在 解决问题时要打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势。有时提出的见解看似“荒 谬”,但实质上却是科学的。平津战役中,我军指挥员正是用以立体 思维法、求异思维法为主体的创造性认知能力,提高了作战决策的 有效性,取得了胜利。指挥者的超常思维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超越常 规的思维,它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从指挥的实际出发,注重指 挥理论、原则的指导。 3、培养超强想象能力 美国战略学家约翰·柯林斯对历史上的战略大师研究后得出一
由于人的行为力量是来自于后面的推动——内部的运动的驱动, 而不是人类的目标或情感对象这些可以从前面诱惑和吸引。那么“人 作为一个有感觉的存在,他无时无刻不暴露在多种多样的感性知觉面 前;他的生活,就像所有其他动物生活一样,无时无刻不在骚动。”⑦因 为“思想运动就是要去有所欲求,就像侦察兵和间谍一样到处探寻,并 寻找通向欲达目标的道路。”“欲望终止的人,和感觉与映象停顿的人 同样无法生活下去。幸福就是欲望从一个目标到另一个目标不断地 发展,达到前一个目标不过是为后一个目标铺平道路。所以如此的原 因在于,人类欲望的目的不是在一顷间享受一次就完了,而是要永远 确保达到未来欲望的道路”,⑧所以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所以,自我 保护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简单,现实生活不可能让人能够一劳永逸地 达到这个目的,而需要一种无休止地追求继续生存下去的方法,因为 无法避免的“生存竞争”让保障安全方法都是不可靠的。霍布斯人性 的第一个假设如前面所讲,自然欲望使人们极力把公共财产据为己 有。其实也就是保障自己生命延续的需要,这是首要的善。然而在凭 借自然欲望尽可能的占有一切的时候,却发现,这不仅不能使人获得 保存生命的条件,而是自己饱受苦难,陷入痛苦之中。
参考文献: [1]王光宇.作战指挥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解放军出版社.2000. [2]郭武君.军队指挥新概念.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 [3]刘伟.想象力:指挥员指挥艺术的最高境界.领导科学.2000.20. [4]王忠勋.让“想象”提升指挥艺术.解放军报.2006.7.13.(12).
(上接第 291 页)这一目标不受阻碍的不断发展,就是人的福祉,简言 之,幸福乃是最大的善;但是不存在至高无上的善。如果自然欲望让 自我保存成为首要的善,那么死亡便是最大的恶。因为死亡也就意味 着欲望的停止,欲望的毁灭,也是对善的否定,然而死亡本身并不是最 大的恶,而极度痛苦折磨中的死亡或者可以说是暴力横死,这是至高 无上的和最大的邪恶。所以每一个人都逃避反自然的死亡,不过这是 消极的“逃避死亡”,而不是积极地“保存生命”,因为我们切身感觉到 的是死亡,而不是生命,所以我们痛切地和直接地惧怕死亡。这个恐 惧是一种互相的恐惧,是每个人对每个他人作伪自己的潜在威胁所怀 有的恐惧。人参照这一至恶的标准可以有条理地安排他的生活只要 考虑邪恶,欲望才可能有个止境 ,人生才可能定位定向。只有凭借死 亡,人才可能有个目标,一个被死神的影子强加的目标,也就是逃避死 亡的目标。确定了目标,那么人们便会想尽一切办法达到这一目标, 所以人就本能地和无休止地渴望越来越大的权力。霍布斯认为“首先 作为全人类共有的普遍倾向提出来的便是,得其一思其二、死而后已、 永无休止的权势欲。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并不永远是人们得陇望 蜀,希望获得比现已取得的快乐还要更大的快乐,也不是他不满足于 一般的权势,而是因为他不事多求就会连现有的权势以及取得美好生 活的手段也保不住。”⑨因为所有这些能够防御最终必然降临到所有人 头上的不可避免的灾难。所以,只要人们理所能及,他们就要让整个 世界惧怕他们,服从他们,这个时候他的生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这样 自己便体会到了欢乐与满足。“依据霍布斯的看法,这种追逐的动机, 在于人希望在审视自己的优势,自己被人承认的优势的时候,体验到 欢愉和满足,也就是虚荣自负。”⑩在大多数人看来,虚荣自负应该是对 人性邪恶的道德判断,然而这里霍布斯不是要给人性一个道德的定 义,因为如上面所说,虚弱自负是来自激情来自自然的欲望,因而把虚 荣自负归咎于自然,“来自于动物天性的激情本身并不是邪恶的,尽管 他们引起的行动有时邪恶。”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不是建立在对某 种非道德的道德幻觉上,而是建立在一种新的道德上,或者,按照霍布
20 08. 04(下)
Legal System And Society
浅析霍布斯的人性论
理论新探
张延聚
摘 要 人性论是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霍布斯从“物质运动”的角度出发,对人性进行本质的研究。霍布斯认为人性是
生命运动和自觉运动的结果。这些运动造成了人的欲望和嫌恶,对死亡的恐惧唤醒了人的理性。
关键词 人性 激情 理性
二、“恐惧”与“自然理性” 根据霍布斯的理论,保存生命是首要的善,如果(下转第 294 页)
作者简介:张延聚,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291
理论新探
Legal System And Society
20 08. 04(下)
上因采用新的办法而创造了新纪元的伟大将领,不是新的物质手段的 发明者,便是以正确的方法运用他以前所发明新手段的第一人”。因 此,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勇于创新,是生成指挥艺术的关键。
三、结束语 指挥艺术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特殊才能,其产生是建立在对军队 指挥的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军队指挥的实 践不仅是指挥艺术产生的土壤和源泉,而且是指挥艺术得以展现的 舞台,这个舞台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指挥员只有善于博学、长 于修身、勇于创新,才能提高自身指挥艺术;只有运用渊博的知识, 使自己高尚的个人品质与指挥实践的舞台相结合,大胆创新,才能 创造出指挥艺术。
种是,当意向避离某种事物时,称之为嫌恶。欲望与嫌恶有些是与生 俱来的,如食物的欲望、排泄和排除的欲望,其余的欲望则是对具体事 物的欲望,是由于经验而来的。霍布斯依据这种朝向或避离的基本反 应的原则继续不断地推出各种更加复杂的情感或动机:人们趋向的一 般就是喜欢,引起快乐、愉快、希望等;人们避离的一般是厌恶的,引起 忧伤、痛苦、绝望等。并且“通过这种简单的心理设计,霍布斯认为他 可以推演出人们所经历的全部情感。”⑤
一、“运动”与“激情” 霍布斯把事物的本质定义为客观实在性和运动性。“他认为,归 根结底,每一事物都是运动,而各种各样的自然过程必须通过分析复 杂的现象渗入到他们潜在的运动中去加以解释”③运动不仅是事物的 特征,也是事物的起因。这一原理不仅适用于物质实体,而且也适用 人的心理和社会秩序,因此“运动”概念就成为贯穿和连接霍布斯理论 体系的逻辑纽带,从中推演出人的情感——它是个体行为的根源,再 从情感中推演出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准则。 霍布斯依据他所确认的唯物主义原则分析:动物有两种特殊的运 动,“一种被称为生命运动,从出生起就开始,而且终生不间断;如血液 的流通、脉搏、呼吸、消化、营养、排泄等过程便属于这一类。这种运动 无需构想帮助。另一种运动是动物运动,又称为自觉运动;按照首先 在心中想好的方式行走,说话、移动肢体等便属于这类运动。”④另外物 质世界的对象直接或间接对人体的不同器官施加压力,并通过神经系 统传与给大脑和心脏,“并在这里引起抗力,反压力或心脏自我表达 的倾向,这种倾向由于是外向的,所以看来便好象是外在之物。”这便 是“感觉”的产生,它是人类身体的器官和内在部分中的运动,是由我 们所看到或听到的事物的作用引起的。幻象是这类运动在感觉之后 所留下的痕迹,所以感觉便是自觉运动最初的内在开端。人体这种运 动的微小开端,在没有表现为行走、说话、挥击等等可见的动作以前, 便是意向。感觉通过意向向外表达出来,具体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 是当这种意向是朝向引起它的某种事物时,就称为欲望或愿望;另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