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爱的对象
(完整版)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

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弗洛姆认为性格是由性格特征构成的,性格特征所具有的共同倾向性,称之为性格倾向。
在人的性格结构中存在几种倾向,通常根据占主导地位的性格倾向来划分性格类型。
一.同化过程中的性格倾向同化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种,是就人与物的关系而言的,人要获取物体即同化,弗洛姆根据同化过程中的性格倾向是否具有创生性将人的性格分为创生性倾向和非创生性倾向。
1.创生性倾向弗洛姆认为创生性是一种基本的人生态度,是人在一切领域中对客体的反映方式。
包括对他人、对自己、对事物的心理反应方式,他关心人所特有的潜能的实现。
而使用这种力量有两种方式。
第一,爱的方式。
弗洛姆认为“爱首先不是同一个具体人的联系,而更多是一种态度,性格上的一种倾向,这种态度决定一个人同整个世界,而不是同爱的唯一对象的联系。
”因此,创生性的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一种把自己与他人联系起来的能力。
爱使人克服孤独和分离之感,同时也使人成为他自己。
第二,理性的方式。
理性也叫原创性思维。
弗洛姆认为人们从分辨理性和智慧之间的不同就可对原创性思维获得基本了解。
原创性思维是由客体和主体性质共同决定的,即客观性与主观性之间的这种同一性是原创性思维的特性。
2.非创生性倾向弗洛姆把非创生性倾向分为四种类型:第一,接受倾向。
具有接受倾向的人乐于被动的接受所需要的东西(物质的和精神的)。
他认为一切好的东西都源自外界。
他坚信自己所需要的无论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唯一获得的方法是从外界取得。
所以这种人失去了主动性而处于被动状态中。
第二,剥削倾向。
剥削倾向的人和接受型的人基本前提相同,认为一切好的东西都源自外面,这种人与接受倾向的人的区别在于剥削倾向的人并不期望像接受礼物一样得到别人的东西,而是通过强迫和诈骗手段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第三,囤积倾向。
这种倾向的人对从外界得到所需之物缺乏信心,而靠囤积和节约来建立安全感。
把花钱看作是一种威胁,他在自己周围建立一道围墙。
其目的是尽可能多的把东西带进来,尽可能少的带出去。
爱的艺术TXT在线阅读-追女孩

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
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 1934 年赴美,
在从事心理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 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 根州立大学等高校。 1980 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
伽诺。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一次。追女孩要是还想感受年青恐怕只能在过去的时光里寻
附录 艾里希•弗洛姆生命中的爱
一回忆弗洛姆的一生 :://./aideyishu
2db0f1c9b 追女孩子的技巧/llysj/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 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著
名的作品,自 1956 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 32 种
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
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
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 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 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
前言
一次。追女孩要是还想感受年青恐怕只能在过去的时光里寻
第一章爱是一门艺术吗? 第二章爱情的理论
(一)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
(三)爱的对象 (1)博爱
(2)母爱 (3)性爱
一次。追女孩要是还想感受年青恐怕只能在过去的时光里寻
(4)自爱 (5)神爱
第三章爱情及其在当代西方社会的衰亡 第四章爱的实践
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各自所 在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 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潜意识下渴望与他
人结合、联系。 弗洛姆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 有《爱的艺术》、 逃避自由》、 《 健全的社会》、 《 精 神分析的危机》等。
《爱的艺术》读后感(2篇)

《爱的艺术》读后感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全新方式解释了爱:弗洛姆从“激进的、人道主义的和批判的”精神分析立场出发,把“爱”看作是人类对自己生存问题的一种回答,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统一的巨大力量。
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的一门艺术。
在这本书中作者主要通过人们了解爱的理论,然后实践爱,从而实现爱的艺术。
在爱的理论中作者说到了:一、爱情对生存问题的回答,二、父母与孩子之爱,三、爱的对象,这三个方面阐述了爱的基础是给予、关心、责任感、尊敬和了解,它的主动特征是给予,不是接纳。
很多人觉得给予的同时就意味着失去,但对于爱而言,对于一个心中有爱的人而言并不是如此,因为爱不是商品交易,你给予的越多,自己所得到的也就越多。
这也就是爱的真谛。
看完了这本书,感觉写得很美,很另类,但可能是作者的思想太深遂了,未能完全参悟。
只是对其中的博爱颇有感触。
在之前总感动于个人的爱,总觉得相爱的两个人很幸福。
但人们把这种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作是强烈的爱情的表现,而作者认为这只是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是多么地寂寞。
是呀,我们之前都是认为爱只要找准对象,就可以无限的爱,可以不无需任何技巧。
但结果大多都是开始的甜蜜换来的只是误解、隔阂最后也只能是短暂的欢欣之后的离别。
这也就是作者说到的我们只是为了排解各自的寂寞,这是无法长久的。
在作者看来这是一种自私的爱,我们应该把一切爱都以博爱为基础。
就是对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责任感,关心、尊重和了解他人,也就是愿意提高其他人的生活情趣。
这也是___里提到的一种爱的方式:爱他人应如爱己。
博爱对所有人的爱,其特点是这种爱没有独占性。
这是一种宽广的胸怀,不仅是对他人的爱,对社会的爱,还应该包对自然的爱,也就是对整个世界的爱。
这也就能理解一些伟大的独行者,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社会的事业能长期忍受“寂寞”。
之前总觉得不可想象,但现在想来是自己太肤浅了。
他们的爱已超过了为了消灭自身孤独的需要而上升到了一种对他人的一种关心,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对世界的一种奉献,这是一种伟大的爱,一种普遍的爱,一种对消灭与神隔阂的爱,一种对上帝无限虔诚的爱!《爱的艺术》读后感(2)《爱的艺术》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创作的一本心理学著作,通过分析和解读爱的本质和意义,探讨了人类关系中常见的问题和挑战。
爱是什么_述评弗洛姆_爱的艺术_

=政治与哲学>爱是什么X)))述评弗洛姆5爱的艺术6杨林(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摘要:弗洛姆认为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爱的本质是/给予0;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
而当代西方的社会结构和西方文化导致了西方社会爱的异化和爱情衰亡。
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爱的问题,有其合理因素和进步意义。
关键词:弗洛姆;5爱的艺术6;爱;给予中图分类号:B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924(2007)05-0083-05What Is Love)))C omments on Fromm.s/The Art of Love0YA NG Lin(College o f Humanitie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 n,Huaqiao Universi ty,Quanzho u362021,China)Abstract:Fromm holds that love is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the essence of love is/giving0;love includes f orms of universal love,maternal love,se xual love,self_re2 spect,loving of God,etc,but all love forms include the basic factors of concern,responsibility,respect, understanding,etc.The contemporary western social struc 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cause the alienation of w estern society and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love.Fromm.s theory of love emphasiz es on the problem of love from the angle of psychology,having his reasonable factors and progressing significance.Key words:Fromm;The Art of Love;love;giving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体验,有的体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要经历的,而有的体验却是所有的人都必须要经历的。
弗洛姆爱的理论浅析

弗洛姆爱的理论浅析关于爱的理论在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弗洛姆认为:爱是人类生存的需要;爱是一门艺术,需要学习理论并加以实践才能掌握;爱的本质是给予;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和神爱。
弗洛姆爱的理论借鉴了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理论的相关学说,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爱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标签:弗洛姆;爱;心理埃里希·弗洛姆是20世纪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和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洛姆以爱的理论为中心进行的论述和阐释,使人们学会如何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自由地生活,体现了他对现代社会及人高度关怀的人本主义情怀。
弗洛姆认为,爱是这样一种情感:既能满足人们和世界融合的需要,同时使人保持整体性与个性的统一。
爱是自发性活动的核心。
弗洛姆对爱做出了如下阐述:“爱是此类自发性的最核心组成部分,爱不是把自我完全消解在另一个人中的那种爱,也不是拥有另一个人的那种爱,而是在保存个人自我的基础上,与他人融为一体的爱。
爱的动力特性恰恰在于它的两面性,一方面它出于克服分离状态的需求另一方面,它又导致一体,但并未消灭个性。
”[1]一、爱的理论(一)爱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弗洛姆认为:爱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也是人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爱反映了个体的两个需要:个体想要克服孤独,追求与他人的融合,并倾向于满足群体的需要;但是,个人希望保持自己的个性,并将自己与他人的需求区分开来。
爱是个人与世界、与其他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是人际关系的体现。
人们脱离与外界的原始联系后,为了消除内心的孤独和无力,有必要与他人建立联系。
在所有方式中,最理想的是选择创造性的爱,这种爱包含了对世间万物和生命本身的爱。
由于自身归属感的需要,使得人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需要加入到某个群体中,这是弗洛姆针对人类存在境遇两难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二)爱是一门艺术在《爱的艺术》的开头,弗洛姆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爱是一种艺术吗?如果是,则说明爱拥有理论和技术,并且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加以掌握。
弗洛姆《爱的艺术》主要观点

弗洛姆《爱的艺术》主要观点 经朋友介绍,读了著名⼼理学家和哲学家E。
弗洛姆的名著《爱的艺术》(The Art of Love)。
现将感触较深的观点摘录下来,与观者共勉。
基本观点:爱情是⼀种与⼈的成熟程度有直接关系的精神产物,懂得爱与去爱都需要具有爱的能⼒,懂得爱的艺术。
1、爱情是⼀种积极的,⽽不是消极的情绪。
⼀般来说可以⽤另⼀个说法来表达,即爱情⾸先是给⽽不是得。
2、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有⼀些其他的基本要素。
这些要素是所有爱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关⼼、责任⼼、尊重和了解。
⼈们只有认识对⽅,了解对⽅才能尊重对⽅。
如果不以了解为基础,关⼼和责任⼼都会是盲⽬的,⽽如果不是从关怀的⾓度出发去了解对⽅,这种了解也是⽆益的。
3、⼈们只有认识对⽅,了解对⽅才能尊重对⽅。
如果不以了解为基础,关⼼和责任⼼都会是盲⽬的,⽽如果不是从关怀的⾓度出发去了解对⽅,这种了解也是⽆益的。
4、成熟的⼈就是指能够创造性地发挥⾃⼰⼒量的⼈。
成熟的⼈只想拥有他⾃⼰的劳动果实,放弃了获取全⼒和全知的⾃恋幻想,并有⼀种谦恭的态度。
这⼀态度的基础是他内⼼的⼒量,单单这股⼒量就能使他进⾏真正的、创造性的劳动。
5、事实上寻求爱的⼈不会不被所爱之⼈所寻求。
6、如果爱情的明灯照亮了这颗⼼,它也必然会照亮那颗⼼。
7、如果对神的爱在你⼼中滋长,那神也会加爱于你。
8、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爱。
"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爱,因为我爱⼈。
"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9、如果⼀个⼈只爱他的对象,⽽对其他的⼈⽆动于衷,他的爱就不是爱,⽽是⼀种共⽣有机体的联系或者是⼀种更⾼级意义上的⾃私。
10、弱⼩是⼀种暂时状态,⽽⾃⼒更⽣,⾛⾃⼰的路的能⼒是普遍的持续状态。
11、母亲要赋予孩⼦对⽣活的爱,⽽不仅仅是活下来的愿望。
弗洛姆爱情的理论概述

弗洛姆爱情的理论概述【摘要】阅读并整理了弗洛姆的爱情理论涉及的三个主要问题: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爱的对象,并在此基础上阐释自己对于弗洛姆观点的理解。
关键词:一、引言埃里希·弗洛姆,著名的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
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
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
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伽诺。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他认为人是在各自所在文化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潜意识下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
在《爱的艺术》一书中,弗洛姆将爱的理论具体分为: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及爱的对象三部分。
他关于爱的探讨,二、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爱情的每一个理论必须要以人的理论、人的生存理论为前提。
人的存在的根本要点是人超越了动物界,超越了本能的适应性,脱离了自然—尽管人永远不可能超越自然。
人拥有理智;认识生命,一种意识到自我存在的生命。
人意识到自我,他人,人的过去和发展前途的可能性。
人对他的单一存在的觉悟,对他短暂生命的觉悟,人意识到身不由己,死的必然,人知道自己的孤独和与世隔绝。
经历过孤寂的人必然会有恐惧感,实际上孤寂感是每种恐惧的根源。
因此,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
在一个孩子身上,“我”字几乎还没有形成。
每个孩子都同母亲融为一体只要母亲在她身旁,他就不会有孤独感。
一直到孩子发育到产生孤独感和个性这个阶段,母亲的存在才不足以消除他的孤独感,他必须以其他的方式克服这种孤独感。
达到这一目的的一种途径是不同形式的纵欲。
通过纵欲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结合的所有方式都有三个特征:首先这些方式都是强烈的,甚至会很激烈;其次他们需要整个人—包括身心都投入进去;第三就需要不断重复—因为纵欲的效果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
弗洛姆

弗洛姆[编辑本段]一.艾里克·弗洛姆弗洛姆(Erich Fromm,1900年3月23日- 1980年3月18日)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成员。
毕生旨在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精神处境,弗洛姆在此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德国时弗洛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移居美国后始终保持和该学派的关联。
弗洛姆思想的特色便是企图调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说,其思想可以说是新弗洛伊德主义与新马斯洛主义的交汇。
1.生平与经历1900年3月23日,弗洛姆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市一个犹太人家庭,为家中独子。
1918年弗洛姆进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学习两学期法学。
1919年暑假后,弗洛姆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改学社会学,老师有Alfred 韦伯(马克斯·韦伯的兄弟)、Karl J aspers和Heinrich Rickert。
1922年从海德堡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至慕尼黑大学专攻精神分析学,1925年-1930年,他在柏林精神分析学会接受精神分析训练完毕。
1930年,他开始临床实践,加入法兰克福社会观察学会。
纳粹在德国执政后,弗洛姆搬到日内瓦,1934年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1943年离开哥伦比亚后,他帮助组建华盛顿精神病学学校纽约分校,1945年William Alanson White 精神病学,精神分析和心理学协会。
1950,弗洛姆搬到墨西哥城,成为UNAM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墨西哥) 教授,直到1965年退休。
这里的医学院建立精神分析部。
他担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从1957到1961年,1962年以后担任纽约大学文理学院心理学客座教授。
1974年他搬到瑞士Muralto,1980年,八十岁生日前五天死在家中。
弗洛姆坚持临床实践,出版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在耶鲁大学完成了经济 学和政治学两个专业的学习,取得文科 学士学位。
26岁,秦玥飞从耶鲁毕业后,却 来到湖南一个小山村,走上一条进基层、 当村官的实干路。
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 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 2013年,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寻找 ''最美 村官 '' 大型活动中,荣获"最美村官"称号。 2014年1月17日,在衡山县第十二届人民代 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举为衡阳市第十 四届人大代表。 2015年和其他同学发起黑土麦田公益计划。 2017年2月8日,获"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弗洛姆对圣经中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 园的故事的解释奠定了他的人本主义哲学的 基石。弗洛姆指出,辨别善恶通常被视为是 一种美德,研究圣经的学者却都认为亚当与 夏娃吃知善恶树的果实犯了罪,因为他们违 背了上帝。他认为人应运用其理智来建立自 己的道德价值,不是以服从权威来建立道德 价值。弗洛姆赞赏能够采取独立行动的人。 这些论点都是有违传统宗教的。
村里准备修水渠,因为涉及各自利益,几个 村民小组争得不可开交。秦玥飞自己掏钱买了几 包烟,一次次上门做工作,张口一声伯伯,闭口 一声叔叔,最后说通了。 "农村社会的复杂性超乎我的想象,但我觉得 这是个大课堂,我不能把它看做是不正常的现象。 在村里做事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只要学会去适应、 学习、分析,就有可能找到解决方案。"秦玥飞说。 除了修水渠,秦玥飞所做的事还包括敬老院改造、 街道硬化和照明、为村里几所学校搭建信息化教 学平台。他说,任何一个项目都会做好详尽的预 算和规划。他不自作主张替村民做任何决定,但 只要是村民要办的事,绝不允许自己办不到。
爱的要素: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
2、社会变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建立健全社会 弗洛姆指出,判断一个社会是否是健 全的标准,是看这一社会是否有利于 人的自我实现,人的精神是否健康。 他认为现在西方社会是病态的社会, 需要变革。
3、人性心理 ——人性的心理界定 (1)人的本质就是人的存在所固有的矛盾。
人是一个多种矛盾的统一体。
村民陈春桃说,"小秦跟我们处得好,又 为我们干了这么多事。如果光挂个名,尾巴 翘得老高,是没人选他当代表的。" 在当选代表后,秦玥飞在县人大会上提 交了有关农村校车安全的议案,并且会继续 推进乡里校车项目的实施。 如今,自己"要在公共服务领域干点事儿" 的追求已经小有成绩,这个梦想也越来越坚 定。"村官生涯还有一年多就结束了,这是千 金不换的经历。还没想过以后要干什么,但 肯定会在公共服务的路上一直走下去。"秦玥 飞说。
爱的要素 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 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而这只有通 过真爱才有可能实现. 真爱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给"而不是" 得"."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 "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 裕",我的"活力"。 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 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所 有爱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关心、责 任心、尊重和了解。
成熟的爱 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 "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 "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 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 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什么是博爱?
• 1、一切爱的形式的基础。 • 2、对所有人都有的一种责任感,关心,尊 重,了解,同时愿意提高他人。 • 3、《圣经》:爱他人如爱己。 • 4、没有独占性。 • 5、基础是人人平等。 • 6、对陌生人产生同情,给予帮助。
弗洛姆心理学说的不足
他试图综合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但实 际上歪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学说 是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上的唯物主义,弗 洛姆的学说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唯 心主义,这从他提出的社会改革方案中 可以看出他设想通过建立人本主义宗教 和进行人本主义教育来达到未来的健全 社会只能是空想。
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 被翻译成32种文字, 在全世界畅销不衰, 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 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 品。
耶鲁哥秦玥飞,1985--,1998年就读于重 庆第二外国语学校,成绩优异,英语成绩尤其 突出。 2001年考入重庆南开中学,毕业时,他参 加美国入学标准化考试,获得绝对高分,在托 福考试中更是获得让人惊讶的满分,最终顺利 考取美国耶鲁大学,获得该校一年46892美元 的全额奖学金,享受学费、住宿、书费、旅行 费等多项免费服务。当年,耶鲁在中国只录取 了两名高中毕业生。
人物事迹 正式上岗的第一天,早上起床后秦玥飞 像在大学时一样准备去洗澡,在从宿舍到澡 堂的路上,他热情地和碰到的每一个人打招 呼。但这天下午,有村民就议论起来:"留过 洋的人是嫌我们这里脏不咯?""早上洗澡,好 浪费水呀。" 这让心思细腻的秦玥飞惶恐不安,他开 始明白"村民不会关心我从哪所学校毕业,他 们只关心我是不是自己人。"秦玥飞说,从那 以后最想做的就是"尽快成为村民中的一份 子",他也再没有一天洗两次澡。
除了纯粹遣责权威主义的价值体系,弗氏也 把亚当与夏娃的故事作为比喻,以进化论和存在 主义角度解释人类不安的情绪。亚当与夏娃吃知 识树的果实,他们意识到当自己仍然是大自然的 一部分,自己与大自然已不再是一体。于是他们 觉得 「赤裸」和「羞愧」。他们已经进化成人类, 意识到自己,意识到道德价值,意识到面对大自 然和社会的巨大力量带来的无力感,不再是与宇 宙为一体,只有动物本能的那个「准人类」。按 照弗洛姆,一切罪恶感和羞愧都源于人意识到存 在的割裂性。要解决这种存在的分裂,唯有全面 发展人类独有的特性─—爱和理性。弗洛姆强调其 爱的概念与一般「爱」的概念有所分别,但实际 上其概念是含糊不清的。
弗洛姆从小学习《塔木德经》(犹太 教的法典),人生观受深远的影响。年轻 时跟随犹太教祭司J. Horowitz学习圣经, 后来在海德堡大学修读社会学博士时跟 随祭司Salman Baruch Rabinkow学习 。 在法兰克福读书时又跟随过Nehemia Nobel和Ludwig Krause。弗洛姆的祖父 及其两个哥哥都艾瑞克· 弗洛姆是祭司, 一个舅公是著名的塔木德经学者。可是 在1926年,弗洛姆离开正统犹太教,转 向以人本主义解释圣经的典范。
1950,弗洛姆搬到墨西哥城,成为 UNAM(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墨 西哥) 教授,直到1965年退休。
1974年他搬到瑞士,八 十岁生日前五天死在家中。
弗洛姆坚持临床实践,出版著作。
主要著作
• 《逃避自(1941):
这是他的第一本开创 性的著作。主要论述 资本主义现代社会人 和自由的关系。书中 描述了人作为一个独 立存在的个人和社会 群体存在的矛盾。
目录介绍 前言 第一章 爱是一门艺术吗? 第二章 爱情的理论 (一)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 (三)爱的对象 (1)博爱 (2)母爱 (3)性爱 (4)自爱 (5)神爱 第三章 爱情及其在当代西方社会的衰亡 第四章 爱的实践 附录 艾里希· 弗洛姆生命中的爱 一回忆弗洛姆的一生
1922年 从海德堡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至慕 尼黑大学专攻精神分析学,
1925-1930年 在柏林精神分析学会接受精神分析训练。
1930年 他开始临床实践,加入法兰克福社会 观察学会。 1934年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1943年离开哥伦比亚后,他帮助组建华盛 精神病学学校 纽约分校。 1945年William Alanson White精神 病学,精神分析和心理学协会。
走进 艾瑞克· 弗洛姆
一、简要介绍艾瑞克· 弗洛姆 二、介绍弗洛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对弗洛姆思想的简要评析
简要介绍弗洛姆
1900年
弗洛姆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市一个犹太人家庭。 1918年
弗洛姆进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学习两学 期法学。
1919年
暑假后,弗洛姆进入海德堡大学 学习 社会学,老师有Alfred韦伯(马克斯· 韦伯的 兄弟)、卡尔· 雅斯贝斯(Karl Jaspers)和李 凯尔特(Heinrich Rickert)。
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人们有这方 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 但是大多数人认为者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 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 情网. 人们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有三种原因:(1)大多 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 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2)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 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3)人们不了解"堕入 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要掌握爱的艺 术,一是掌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三是即要把成为 大师看得高于一切.
弗洛姆的主要 思想
1、心理革命——培养健全人格 (1)发展理性的力量 (2)掌握爱的艺术 三种对爱的误解: ◇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 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 ◇人们认为爱的问题是对象问题, 而不是能力问题。 ◇人们认为“坠入情网”和“持久的爱 是同一概念,没有区别。
弗洛姆对爱的看法:,爱是一门艺术,要 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但 是大多数人认为者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 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 才能"堕入"爱的情网.要掌握爱的艺术, 一是掌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三是即要 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
(2)人的本性就是人的自我能动性。
人性具有动力,是一种不断实现自 我潜能的过程。
弗洛姆对心理学的贡献
第一,利用历史作为心理学调查的一个领 域。他广泛利用历史文献,从希伯来历史、 中世纪、宗教改革、产业革命到纳粹主义 兴起,并以这些文献作为他研究心理学问 题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