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与Gamma钉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合集下载

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Gamma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三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对比

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Gamma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三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对比

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Gamma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三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对比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于年长者和骨质疏松患者。

对于这种骨折的治疗有多种方式,其中内固定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在内固定治疗中,Gamma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是常用的两种方式。

本文旨在对这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并探讨它们的治疗效果及优劣之处。

我们来分析Gamma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治疗效果。

Gamma钉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床早活动等优点。

它可以有效固定骨折部位,提供稳定性,并且可以通过不同长度的钉子满足不同的骨折类型和骨折位置等需求。

由于Gamma钉的设计,使得旋转力和压缩力能够得到良好的控制,使得骨折部位的愈合更加稳定。

Gamma钉治疗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刚性较大,若是在非稳定的骨折中使用可能会导致患者术后关节僵硬、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动力髋螺钉的治疗效果。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相比传统的Gamma钉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更多的旋转控制和压缩力。

动力髋螺钉通过提供较大的稳定性,可以使得骨折部位的愈合更加迅速和可靠。

动力髋螺钉还可以通过外部装置提供适当的压缩力,从而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动力髋螺钉治疗的不足之处在于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有术后感染率高、床早活动期延长、术后需要定期随访等问题。

虽然Gamma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各有其优势和不足,但二者的治疗效果并无显著差异。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的类型、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找到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术后的康复训练也非常重要,患者应积极配合康复医师的指导进行术后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希望本文对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选择内固定治疗方法有所帮助。

Gamma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三种方法

Gamma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三种方法

Gamma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三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发表时间:2017-12-12T13:09:01.88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9期作者:赵继明张海江琶赫尔丁?麦麦提[导读] 给予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PFNA治疗,可帮助其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同时节省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人民医院新疆省独山子区 833699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动力髋螺钉(DHS)、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Gamma钉3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治疗方式对60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包括DHS组、PFNA组和Gamma钉组,对比三组临床指标。

结果:PFN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都少于Gamma钉组与DHS 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指标可通过PFNA治疗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关键词: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Gamma钉;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为临床常见类型的疾病,近些年发病率呈持续增高的趋势,而且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效果不佳容易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1]。

本次择取6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展开研究,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其临床指标的影响,希望能够为临床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的6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例资料来自于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患者,而且在研究当中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3组。

其中,DHS组20例患者,男患者6例,女患者14例,年龄64~79岁,平均(68.48±3.26)岁;PFNA组患者20例,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为5例、15例,年龄为63~79岁,平均年龄(67.92±3.25)岁;Gamma钉组20例患者,男女比例7:13,年龄63~78岁,平均年龄为(68.52±3.38)岁。

DHS、Gamma-3和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DHS、Gamma-3和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DHS、Gamma-3和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吴富华;陈一心【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咨讯》【年(卷),期】2010(002)036【摘要】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Gamma-3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分别采用DHS(DHS组,n=25)、Gamma-3髓内钉(Gamma-3钉组,n=28)和PFN(PFN组,n=34)治疗并随访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7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DHS 与Gamma-3,DHS与PFN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Gamma-3与PFN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髋关节Harris 功能评分.DHS组、Gamma-3组和PFN组优良率分别为80.0%、85.7%和82.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Gamma-3或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疗效可靠、并发症低,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段.【总页数】2页(P31-32)【作者】吴富华;陈一心【作者单位】南京市溧水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溧水,211200;南京市鼓楼医院骨科,江苏,南京,210008【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DHS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J], 陶振东;丁勇明;金永;卞敏凯2.PFNA与DHS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J], 冉俊材3.PFNA髓内固定与DHS髓外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J], 张中4.PFNA与DHS治疗EvansⅠ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J], 李晓明;郭东辉;马世强;欧洪欣;李国文;侯秀秀;韩广普5.DHS与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J], 柴卫芳;赵德伟;王建川;刘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FNA与Gamma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疗效评价

PFNA与Gamma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疗效评价

PFNA与Gamma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疗效评价王干生;陈峰;倪生华;秦红明【摘要】目的探讨PFNA与Gamma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效果.方法此次随机选择了我院收治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将患者依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用Gamma钉治疗,而观察组30例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治疗后Parker髋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为96.7%,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后Parker髋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为66.7%,观察组患者Parker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PFNA可有效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佳.【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14【总页数】2页(P156-157)【关键词】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Gamma钉【作者】王干生;陈峰;倪生华;秦红明【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同仁医院骨二科,江苏盐城 224100;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同仁医院骨二科,江苏盐城 224100;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同仁医院骨二科,江苏盐城 224100;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同仁医院骨二科,江苏盐城 22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人体股骨颈基底-小粗隆水平间发生骨折,属于临床上骨科常见疾病的一种,此种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群,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便会严重影响其患肢功能恢复[1]。

此次为对照组30例用Gamma钉治疗,而观察组30例用PFNA治疗,现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此次随机选择了我院收治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将患者依手术方式分组后以各组30例进行实验: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63~87岁,平均年龄为(74.95±10.13)岁;AO分型:A1型患者17例、A2型患者10例、A3患者3例。

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分析

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分析

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分析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由于骨质疏松和生理老化等因素的影响,这种骨折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困扰。

在治疗上,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那么究竟哪种治疗方式更适合患者呢?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份关于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的基本原理和治疗方式。

人工关节置换是通过手术将患者受损的骨关节表面用仿生材料替代,重建骨骺和身体的功能,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治疗方式。

PFNA内固定则是通过手术将粗隆间骨折的骨折端复位,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以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患者的腿部功能。

接下来我们来比较一下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劣势。

首先从治疗效果方面来看,人工关节置换能够完全恢复患者的骨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恢复活动能力,但是手术风险较大,术后需要长时间康复。

而PFNA内固定在恢复骨折愈合方面效果较好,手术恢复速度较快,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术后出现骨折不愈合或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风险较大。

从手术操作难度和并发症风险来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相对复杂,涉及较多的骨切除和植入手术,手术风险和并发症风险较大;而PFNA内固定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风险和并发症风险较小。

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长期效果来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可以较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但是患者需要长期定期复查,存在人工关节磨损和松动等长期风险;而PFNA内固定术后患者可以较快地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但是对于较大年龄的患者来说,骨折复位稳定和愈合的时间较长,容易出现再次骨折的风险。

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对于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在选择治疗方式的时候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骨折的具体情况以及患者的个人偏好来进行综合考虑。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经PFNA治疗的效果分析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经PFNA治疗的效果分析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经PFNA治疗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经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以我院在2022年6月-2023年6月间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的原则进行分组,均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3例,参照组以动力髋螺钉术治疗,而研究组则以PFNA术治疗,对比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数据反映,研究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方面,研究组并发症控制情况更优,并发症率为4.65%,低于参照组的23.26%,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经PFNA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有助于患者恢复,且能够控制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临床效果;并发症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由于老年人骨质密度降低,易发生骨折。而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中较常见的骨折之一,通常需采用手术治疗以恢复股骨近端的稳定性。目前,PFNA治疗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PFNA是一种内固定治疗方法,通过在股骨近端穿刺入骨髓腔,将PFNA钉置入,由此使骨折处得到恢复和稳定[1]。PFNA钉具有一定的长度和角度可调性,可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和特点进行个性化治疗。同时,由于PFNA钉的钉柄和钉头均为立体结构,能够保证稳固性和牵引力,从而有效地减少患者手术中的疼痛和术后的并发症。故本文就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经PFNA治疗的效果展开探讨,现有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22年6月-2023年6月间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的原则进行分组,均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3例,已就研究内容告知患者并征得其同意。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5:18,年龄在57-74岁,平均(66.89±5.21)岁;参照组男女比例为26:17,年龄在58-76岁,平均(67.25±5.46)岁。基于2组一般资料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Russell—Taylor短重建钉、PFNA治疗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Russell—Taylor短重建钉、PFNA治疗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 责任校对 :吴琴娟 )
R selTyo 短重建钉 、P N usl al — r F A治疗 骨质疏松
股 骨粗 隆间骨 折 临床疗 效 对 比观察
挚 宏科
【 要 】 目的 摘
探讨 R selT yo 短重建 钉 、P N us l a l — r F A治疗 骨质疏松股骨粗 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两组 患者 在手术 时间及术 中出血量上 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 R selT y r usl al 短重建钉 、 F A均是 治疗 骨质 — o PN
17 0 :2 1 2 4 2—2 .
粘连 。
【 马海鱼 ,赵强 ,万千 ,等.ba a 3 】 A rh m法重建术 治疗 陈旧性跟
术 者主 张术 后第 1天就 开始 进行 患足 跖趾 关节 和
腱断裂 【. 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 0 ,1 ( ) 4 — 4 . 1 0 4 9 5 :37 3 8
8( :C 0 6 4 9) D0 3 7 .

【 F x M,Bai ,Jb W , t 1 eeeain n p 2 】 o J l n ME o eF e . gnrt d u — za aD oa r tr fh A hl se d n ] l r o eat e ,1 7 , ueote c ie t o [ . i O t pR l s 9 5 l n JC n h sR

肌腱 重塑 和伤 口愈 合 。但 不 能绝对 固定 ,应 结合 适 当
的肌 肉等 长舒缩 锻 炼 ,因为 结缔组 织 的愈合 需要 应力 参考文献 的刺激 ,其是按 照应力方 向排列愈合 。如果绝对 固定 , 将会 导致 肌腱 纤维 细胞 的合 成代谢 减 少 ,分解 代谢增 加 ,胶原 的合成 减少 ,从 而减弱 了肌腱 的强度 。同时 , 早期 适 当 的功能锻 炼 ,也有 利 于跟腱 功能 的早 期康 复 【】 5 完全 限制活动必将 导致关节僵硬 、肌 肉萎缩 和跟腱

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方式治疗的效果比较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方式治疗的效果比较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方式治疗的效果比较分析【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以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通过数字抽签的形式,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25例。

参照组,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治疗,治疗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对比手术各项指标,治疗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

对比并发症情况,治疗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较于PFLP,PFNA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方式;治疗;效果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骨折类型,老年人发病率较高,易导致患者产生心理负担,降低生活质量[1]。

目前,手术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方式,且疗效较佳,而不同的术式,治疗效果有所不同[2]。

基于此,为分析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本院以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分别给予PFNA与PFLP,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通过数字抽签的形式,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25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愿意参与本次研究,签署有同意书。

参照组,13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为49-75岁,(63.210.07)岁为平均年龄。

治疗组,15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为51-79岁,(64.910.01)岁为平均年龄。

分析患者资料,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1)参照组:给予PFLP治疗,将纵向切口做于大转子上方,将阔筋膜张肌、股骨外侧肌以及臂中肌切开,充分暴露大粗隆与骨折线。

随后,将锁定钢板插入其中,实施骨折复位操作,顺着股骨颈方向,经由大转子下方1cm处,将导针打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FNA与Gamma钉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性分析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48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24患者采用Gamma钉治疗,同期选取同症患者24例作为观察组,采用PFNA手术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70.8%,两组数据存在明显的差距,P<0.05。

结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能引导患者调整心态,对疾病的认知。

【关键词】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 Gamma 钉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因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点,骨骼脆性增多和容易引起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其最大危害是骨折。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当今人口的老龄化,该骨折发生率出现逐年上升,死亡率高一级致残率高,严重对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应受到广泛临床医生的重视[1]。

本研究选取病发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症的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共48例,分组采用Gamma钉治疗与PFNA手术治疗方法,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现将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2013年1月~2014年治疗的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患者。

所有患者均满足卫生部制定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满足诊断标准;一周内未接受其他任何药物或者物理等治疗;签订知情同意书。

根据上述标准共入选48例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均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男18例,女6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56.3±8.2)岁。

观察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57.1±9.4)岁。

两组逐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Gamma钉治疗,治疗主要为牵引疗法,可分为皮牵引与骨牵引。

合适于稳定性骨折且有较重的内科疾病无法手术或者严重粉碎性骨折伴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PFNA手术治疗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2.1 术前准备
入院后首先对患者肢胫结节牵引,缓解疼痛。

及其请相关科室医生会诊,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与手术风险,进行术前宣教。

另一方面,叮嘱患者做好每项术前常规检查,
调节患者身体情况以及改善心肺功能,对于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患者进行降压与血糖较高的患者控制在8.0mmol/L以下。

术前1天,所有病人均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前30min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3]。

1.2.2 手术方法
麻醉采取静脉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患者去枕仰卧于手术牵引床上,身躯向健侧面倾斜20度,将双下肢利用牵引固定好,使骨盆倾斜。

首先从股骨大转子想近端开5厘米长的纵行切口,沿纤维方向分开臀中肌,使股骨大转子顶点暴露,以大转子尖部为正位、顶点偏后为侧位进针,导针压低尾端尽量内收,顺髓腔方向插入。

再使用棱形锥钻透皮质骨进入髓腔,在套筒保护下,以17mm空心钻头沿导针方向粗隆部开口至套筒限深处,拔出导针,将合适规格的PFNA 主钉插入髓腔,透视下轻轻击入主钉。

正位通过近端锁钉孔判断主钉击入深度,使螺旋刀片能经过股骨颈中下部靠近股骨矩上方,做髋外侧2~3cm纵切口,经套筒钻入导针。

正位导针处于股骨头、颈中下部靠近股骨矩上方,侧位位于其中央,长度达股骨头关节面下5~10mm左右。

正、轴位透视,确认骨折对位及螺钉位置是否良好。

最后冲洗止血缝合各切口,切口内留潘氏引流管一根[2]。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骨质疏松恢复正常,关节并未出现任何不适
感觉;有效:患者骨质疏松恢复正常,关节有时会出现轻微伴痛的状况,能够自己愈合;无效:患者骨质疏松恢复了一些,相比于手术之前并没有太大的明显改善。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目前老龄化社会,随着社会交通的发达与生活节奏加快,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越来越多,常见于老年人,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对骨折愈合与加强生存质量的可靠治疗方式。

其手术治疗方式根据骨折的类型及其包括老年患者身体状况等
因素综合考虑。

手术后患者不能长期卧床,这对身体有很大的影响,会容易导致褥疮、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但采用手术治疗可以及早稳定病情与内固定,这样更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综合上述,与Gamma钉相比,PFNA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也减轻了术中出血量,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PFNA 其螺旋刀片固定具有防旋转能力,不切除骨质,对周围骨质起到了填充加压的作用,特别适合伴有骨质疏松的粗隆间骨
折患者。

在临床上内固定的选择必须根据骨折类型、患者对内固定的充分认知与全身状况及经济条件来综合决定。

PFNA 的长期治疗效果显著,取得了很好的评价,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宋建治,肖少雄,徐礼森.PFNA、PFN与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03:52-53
[2]王利平,DHS、Gamma钉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J] 大家健康2014,121-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