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系统体系结构

C/S架构

C/S(Client/Server)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 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We b和Client/Server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应用不同的模块共享逻辑组件;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C/S体系结构虽然采用的是开放模式,但这只是系统开发一级的开放性,在特定的应用中无论是Client端还是Server端都还需要特定的软件支持。由于没能提供用户真正期望的开放环境,C/S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加之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快,已经很难适应百台电脑以上局域网用户同时使用。而且代价高,效率低。

C/S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对应的优点就是客户端响应速度快。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只适用于局域网。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办公和分布式办公越来越普及,这需要我们的系统具有扩展性。这种方式远程访问需要专门的技术,同时要对系统进行专门的设计来处理分布式的数据。

2、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首先涉及到安装的工作量,其次任何一台电脑出问题,如病毒、硬件损坏,都需要进行安装或维护。特别是有很多分部或专卖店的情况,不是工作量的问题,而是路程的问题。还有,系统软件升级时,每一台客户机需要重新安装,其维护和升级成本非常高。

3、对客户端的操作系统一般也会有限制。可能适应于Win98, 但不能用于Wi n2000或Windows XP。或者不适用于微软新的操作系统等等,更不用说Linux、Un ix等。

B/S架构

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相对于C/S结构属于“胖”客户端,需要在使用者电脑上安装相应的操作软件来说,B/S结构是属于一种“瘦”客户端,大多数或主要的业务逻辑都存在在服务器端,因此,B/S结构的系统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它运行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之上,系统升级或维护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软件即可,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B/S结构系统的产生为系统面对无限未知用户

提供了可能。当然,与C/S结构相比,B/S结构也存在着系统运行速度较慢,访问系统的用户不可控的弱点。

以目前的技术看,局域网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它是一次性到位的开发,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WAN,Internet/Intranet 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特别是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管理软件更是方便、快捷、高效。

一、B/S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B/S结构的优点

(1)、具有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浏览等业务处理。

(2)、业务扩展简单方便,通过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

(3)、维护简单方便,只需要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

(4)、开发简单,共享性强

B/S 模式的缺点

(1)、个性化特点明显降低,无法实现具有个性化的功能要求。

(2)、操作是以鼠标为最基本的操作方式,无法满足快速操作的要求。

(3)、页面动态刷新,响应速度明显降低。

(4)、功能弱化,难以实现传统模式下的特殊功能要求。

二、C/S 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C/S 模式的优点

1.由于客户端实现与服务器的直接相连,没有中间环节,因此响应速度快。

2.操作界面漂亮、形式多样,可以充分满足客户自身的个性化要求。

3.C/S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较强的事务处理能力,能实现复杂的业务流程。

C/S 模式的缺点

1.需要专门的客户端安装程序,分布功能弱,针对点多面广且不具备网络条件的用户群体,不能够实现快速部署安装和配置。

2.兼容性差,对于不同的开发工具,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若采用不同工具,需要重新改写程序。

3.开发成本较高,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技术人员才能完成。

三、B/S架构软件的优势与劣势

(1)、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目前,软件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越来越频繁,C/S系统的各部分模块中有一部分改变,就要关联到其它模块的变动,使系统升级成本比较大。B/S与C/S处理模式相比,则大大简化了客户端,只要客户端机器能上网就可以。对于B/S而言,开发、维护等几乎所有工作也都集中在服务器端,当企业对网络应用进行升级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的软件就可以,这减轻了异地用户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如果客户端的软件系统升级比较频繁,那么B/S架构的产品优势明显——所有的升级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这对那些点多面广的应用是很有价值的,例如

一些招聘网站就需要采用B/S模式,客户端分散,且应用简单,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浏览和少量信息的录入。

(2)、系统的性能

在系统的性能方面,B/S占有优势的是其异地浏览和信息采集的灵活性。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系统,只要可以使用浏览器上网,就可以使用B/S系统的终端。不过,采用B/S结构,客户端只能完成浏览、查询、数据输入等简单功能,绝大部分工作由服务器承担,这使得服务器的负担很重。采用C/S结构时,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能够处理任务,这虽然对客户机的要求较高,但因此可以减轻服务器的压力。而且,由于客户端使用浏览器,使得网上发布的信息必须是以HTML格式为主,其它格式文件多半是以附件的形式存放。而HTML格式文件(也就是Web页面)不便于编辑修改,给文件管理带来了许多不便。比如说很多人每天上“新浪”网,只要安装了浏览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了解“新浪”的服务器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统,而事实上大部分网站确实没有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但用户的电脑本身安装的大部分是windows操作系统。

(3)、系统的开发

C/S结构是建立在中间件产品基础之上的,要求应用开发者自己去处理事务管理、消息队列、数据的复制和同步、通信安全等系统级的问题。这对应用开发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迫使应用开发者投入很多精力来解决应用程序以外的问题。这使得应用程序的维护、移植和互操作变得复杂。如果客户端是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C/ S结构的软件需要开发不同版本的客户端软件。但是,与B/S结构相比,C/S技术发展历史更为“悠久”。从技术成熟度及软件设计、开发人员的掌握水平来看,C/S技术应是更成熟、更可靠的。

四、B/S、C/S结构软件技术上的比较

其实,无论是B/S还是C/S,他们都不新鲜。C/S(Client 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技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至今已经相当成熟,并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其结构经历了二层C/S、三层C/S的更迭。B/S(Browser rver,浏览器/服务器)技术则是伴随着Internet的普及而来的。有必要说明的是,B/S最早并不叫“B/S”,此类应用国外通常叫Web应用,是国内一些公司“创造”了“B/S”这个词。

应该说,B/S和C/S各有千秋,他们都是当前非常重要的计算架构。在适用Int ernet、维护工作量等方面,B/S比C/S要强得多;但在运行速度、数据安全、人机交互等方面,B/S远不如C/S。综合起来可以发现,凡是C/S的强项,便是B/S的弱项,反之亦然。因此,问题也就因此而产生了,我们的ERP产品到底该用B/S还是C/S架构呢?一场关于C/S与B/S的口水战也由此在ERP业界拉开了序幕。在互联网泡沫盛行的2000年至2002年间,这场口水战达到了顶峰。但直到现在,人们也没有辩出谁是谁非。

事实上,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场口水战不可能有胜负出现,因为B/S与C

/S具有不同的优势与特点,他们无法相互取代。例如,对于以浏览为主、录入简单的应用程序,B/S技术有很大的优势,现在全球铺天盖地的Web网站就是明证;而对于交互复杂的ERP等企业级应用,B/S则很难胜任,从全球范围看,成熟的ERP产品大多采用二层或三层C/S架构,B/S的ERP产品并不多见。

“B/S还是C/S”也就由此成了ERP的技术之痛。难道这个痛就无药可救了吗?是否有可能将B/S与C/S的优势融合呢?答案是肯定的,在这几年的发展中将B/S与C /S的优势完美地结合起来,就是说该平台的应用系统能以B/S的方式发布运行,同时又具有C/S方式的极强的可操作性。这点从该平台生成的商品化的网络协同商务管理软件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软件体系结构概述

软件体系结构概述 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的组织方式和结构框架,包括系统的组件、模块、连接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软件体系结构定义了系统的主要构 成和交互方式,以及系统的整体特性和行为。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和选择 对于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靠性和性能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软件体系结构可以理解为一个软件系统的蓝图或者设计模板,它指导 和限制了系统在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并对系统的演化和重用性 提供支持。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包括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分层体系 结构、面向对象体系结构、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等。 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是最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之一,它将软件系 统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部分。客户端负责用户界面和用户交互,服务 器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和数据存储。这种体系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 和可靠性,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通信开销。 分层体系结构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具有特定的功能。常见的层次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表示层负责用户界面 的展示和交互,业务逻辑层负责系统的业务逻辑处理,数据访问层负责数 据的存储和访问。分层体系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同 时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通信开销。 面向对象体系结构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技术进行软件系统的设计和 实现。它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对象,每个对象具有特定的属性和方法, 并通过消息传递进行交互。面向对象体系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重用性和 可维护性,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内存开销。

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服务,每个服务具有特定的 功能和接口。这些服务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和交互,从而实现系统的功能需求。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跨平台性,同时也增加 了系统的通信开销和服务管理的复杂性。 除了以上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外,还有其他一些特定领域的体系结构,如实时系统体系结构、并行系统体系结构等。实时系统体系结构适用于对 响应时间有严格要求的系统,它需要快速的响应和高可靠性。并行系统体 系结构适用于需要高性能和大规模计算的系统,它需要通过并行计算来提 高系统的运行速度。 在选择和设计软件体系结构时,需要考虑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需要考虑团队的技 术能力、资源可用性、时间和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软件体系结构是一 个复杂的决策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在实际情况中做出权衡。

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开发也越来越重要。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开发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它是指软件系统中各组件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的一种描述方式。软件体系结构不仅仅是软件系统的设计,还涉及到软件系统的架构、组件、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 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 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设计时所考虑到的系统结构和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方式和通信方式。它是软件系统设计的基础,可以帮助程序员们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整个项目。在实际开发过程中,软件体系结构可以将软件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部分,每个部分可以独立开发,最终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软件系统。 软件体系结构的重要性 软件体系结构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会发挥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软件开发者们更清楚地定义系统范围、确定模块

之间的关系、减少冲突和风险等。此外,软件体系结构还可以帮助软件开发者预测系统的变化,让系统更加易维护和扩展。 软件体系结构的种类 软件体系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1. 根据结构组织 按照软件系统的结构组织方式来分类,可以分为:层次体系结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面向对象体系结构等。 层次体系结构将软件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尽量保持独立,每个层次只依赖于下一层次,不依赖于上一层次。这种体系结构的好处是简单易懂,可维护性高。 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是指将软件系统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服务器提供各种服务,客户端通过调用服务器端提供的服

务来实现自己的功能。这种体系结构的好处是扩展性好,因为只要增加一台服务器就可以为更多的客户端提供服务。 面向对象体系结构是指将软件系统看成是若干个对象的集合。每个对象有一些属性和方法,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调用来完成一些功能。这种体系结构的好处是维护性好,因为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清晰。 2. 根据数据流方向 按照数据流的方向来分类,可以分为:单向体系结构、双向体系结构。 单向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在数据流的传递方向上是单向的,只有一个方向。这种体系结构的好处是规范了数据的流动方向,可以更好地管理。 双向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在数据流的传递方向上是双向的,可以双向传输数据。这种体系结构的好处是较灵活,数据流可以按需求来定。

软件体系结构总结

软件体系结构总结 引言 软件体系结构是指对软件系统概要设计的抽象表示,它定义了系统的结构组成、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方式。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合理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能够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扩展性和复用性。本文将从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常见的体系结构风格以及体系结构设计原则进行总结。 软件体系结构概念 软件体系结构是对软件系统进行高层次抽象的表示,能够描述系统的组成部分 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关系。它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指导软件系统的开发和演化。软件体系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描述: 1.结构元素:指系统中的组件、连接器和配置。组件是系统中的可替换 部分,连接器是组件之间进行通信和协作的媒介,配置是组件和连接器的物理安排。 2.组件关系:描述组件之间的静态关系,比如依赖关系、聚合关系、继 承关系等。 3.交互方式:描述组件和连接器之间的动态交互方式,包括数据流、控 制流和事件触发等。 4.分析视图:描述软件体系结构的静态特性,通过分析视图可以发现系 统中的潜在问题和风险。 5.设计视图:描述软件体系结构的具体设计方案,包括组件和连接器的 具体实现细节。 常见的体系结构风格 在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中,常见的体系结构风格包括以下几种: 1.面向对象体系结构:基于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将系统分解为一系列的 对象,每个对象封装了数据和操作,通过消息传递进行通信和协作。 2.分层体系结构:将系统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责 任,上层层次使用下层层次提供的服务。 3.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将系统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发送 请求,服务器进行处理并返回结果。 4.数据流体系结构:以数据流为中心,将系统划分为一系列的数据流和 处理器,数据流通过处理器进行转换和处理。 5.发布-订阅体系结构:基于事件驱动的编程模式,组件之间通过发布 者-订阅者模型进行通信。

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

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 软件系统设计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软件系统的功能、结构、性能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的过程。它涉及到对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细化和抽象化,确定软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设计系统的接口、模块和算法等。 软件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包括: 1. 定义系统的功能和需求: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明确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和需求。 2. 设计系统的结构和架构:对系统进行整体的架构设计,包括划分模块、确定模块之间的关系和接口等。 3. 设计系统的各个模块:对系统的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定义模块的功能和接口,设计模块的算法和数据结构等。 4. 设计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系统的用户界面,包括界面的布局、交互方式、界面控件等。 5. 设计系统的逻辑和算法:设计系统的逻辑流程和算法,以实现系统的功能。 6. 设计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考虑系统的性能需求,设计系统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7. 设计系统的测试策略:设计系统的测试策略,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它描述了软件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角色和相互关系,以及组成部分之间的交互方式。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通常包括模块划分、层次结构、组件和接口设计等。

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模块划分: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或子系统,每个模块具有明确的功能和职责。 2. 层次结构:根据系统的功能和复杂性,设计合适的层次结构,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层次,并确定层次之间的接口和依赖关系。 3. 组件和接口设计:设计系统的组件和接口,明确各个组件的功能和关系,并定义组件之间的接口,以实现模块的独立性和可重用性。 4. 安全性和可靠性: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求,设计相应的体系结构,采取合适的安全措施和容错机制。 5. 性能和可扩展性:考虑系统的性能需求和可扩展性需求,设计相应的体系结构,优化系统的性能和扩展性。 软件系统设计和体系结构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质量、可维护性和性能。一个好的系统设计和体系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减少系统的故障和问题。因此,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系统设计和体系结构设计,同时合理利用设计原则和方法来指导设计工作,以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设计和可靠的体系结构。

软件系统体系结构

C/S架构 C/S(Client/Server)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 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We b和Client/Server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应用不同的模块共享逻辑组件;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C/S体系结构虽然采用的是开放模式,但这只是系统开发一级的开放性,在特定的应用中无论是Client端还是Server端都还需要特定的软件支持。由于没能提供用户真正期望的开放环境,C/S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加之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快,已经很难适应百台电脑以上局域网用户同时使用。而且代价高,效率低。 C/S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对应的优点就是客户端响应速度快。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只适用于局域网。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办公和分布式办公越来越普及,这需要我们的系统具有扩展性。这种方式远程访问需要专门的技术,同时要对系统进行专门的设计来处理分布式的数据。 2、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首先涉及到安装的工作量,其次任何一台电脑出问题,如病毒、硬件损坏,都需要进行安装或维护。特别是有很多分部或专卖店的情况,不是工作量的问题,而是路程的问题。还有,系统软件升级时,每一台客户机需要重新安装,其维护和升级成本非常高。 3、对客户端的操作系统一般也会有限制。可能适应于Win98, 但不能用于Wi n2000或Windows XP。或者不适用于微软新的操作系统等等,更不用说Linux、Un ix等。 B/S架构 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相对于C/S结构属于“胖”客户端,需要在使用者电脑上安装相应的操作软件来说,B/S结构是属于一种“瘦”客户端,大多数或主要的业务逻辑都存在在服务器端,因此,B/S结构的系统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它运行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之上,系统升级或维护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软件即可,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B/S结构系统的产生为系统面对无限未知用户

解释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

解释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 什么是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是指在软件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整体系统的约束和指导。它描述了软件系统的不同部分之间的组织方式和交互方式,以及它们之间所扮演的角色和责任。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和选择非常重要。一个好的软件体系结构可以提供良好的系统结构,使得系统易于维护、扩展和重用。同时,软件体系结构也能够在开发初期就能够发现并解决系统设计中的问题,避免错误的设计和决策。 软件体系结构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软件体系结构可以带来许多益处。首先,它能够提供系统的整体框架,使得开发人员能够清晰地了解整个系统的结构和组成部分。这使得团队成员能够更好地协同工作,提高开发效率。 其次,软件体系结构能够提供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通过良好的模块化和组件化设计,可以使得系统的各个部分相对独立,更容易进行修改和调整。同时,软件体系结构也能够支持系统的功能扩展,通过添加新的模块或组件来满足新需求,而不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大规模的修改。 另外,软件体系结构还可以提供系统的可重用性。通过将系统分为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将这些模块或组件进行封装,使得它们可以被其他系统或项目复用。这样可以减少开发工作量,提高开发效率。 总之,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影响着系统的整体结构和质量,决定着开发团队的协作效率和开发效率。 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原则 在设计软件体系结构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保证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1. 模块化 模块化是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原则之一。它通过将系统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完成特定的功能,从而实现系统的解耦和复用。模块化设计使得系统的各个部分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开发、测试和维护,提高了开发效率和系统的可维护性。 2. 分层 分层是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结构的原则。每一层负责完成特定的功能,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分层设计使得系统的各个部分相对独立、易于维护和扩展。同时,分层设计也提高了系统的可测试性和可重用性。 3. 面向服务 面向服务是一种基于服务的架构风格,它通过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服务来实现系统的松耦合和可重用性。每个服务负责完成特定的功能,并通过定义的接口进行通信。面向服务的设计使得系统的各个服务可以独立开发、测试和部署,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4. 数据流 数据流是软件体系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系统中数据的流动方式和流动路径。通过合理地设计数据流,可以使得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能够协同工作并实现特定的功能。数据流设计也能够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性能。 软件体系结构的实践方法 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如何设计和选择合适的软件体系结构是一个关键问题。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实践方法: 1. 分析和定义需求 在进行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和定义。了解系统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以及系统的约束和限制,这是一个成功设计软件体系结构的基础。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与评估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与评估 在软件工程领域中,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与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它决定了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性能。因此,合理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和有效的评估方法对于开发高质量的软件系统至关重要。 一、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是软件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一个好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能够提高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成本。 在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软件系统的需求和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到软件系统的可行性和可用性。合理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能够提高软件系统的性能和效率,使得软件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方法与原则 在进行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原则。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将软件系统看作是一组相互关联的对象,通过定义对象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来设计软件体系结构。 另外,还可以采用分层设计的方法。分层设计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和任务。通过分层设计,可以降低软件系统的复杂性,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在进行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时,还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例如,高内聚低耦合原则。高内聚指的是将相似的功能和任务放在一起,低耦合指的是减少不同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提高软件系统的模块化程度,降低软件系统的复杂性。

三、软件体系结构评估的方法与指标 软件体系结构评估是对软件体系结构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评估软件体系结 构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从而及早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进行软件体系结构评估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指标。其中一种常用的方 法是质量属性评估。质量属性评估通过对软件体系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如性能、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等,来评估软件体系结构的质量。 另外,还可以采用模型检查的方法。模型检查是一种形式化的方法,通过对软 件体系结构进行建模和验证,来检查软件体系结构是否满足一些预定义的属性和约束。通过模型检查,可以发现软件体系结构中的潜在问题和错误。 此外,还可以采用性能测试的方法。性能测试通过对软件系统进行压力测试和 负载测试,来评估软件系统的性能和效率。通过性能测试,可以发现软件体系结构中的性能瓶颈和优化点。 四、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与评估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与评估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软件系统的复杂性不断增加,使得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和评估变得更加困难。其次,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和评估需要考虑到不同的需求和限制,如性能、安全性等,这增加了设计和评估的复杂性。 未来,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与评估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和机遇。例如,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和评估需要考虑到分布式和并发的特性。同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也将对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和评估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综上所述,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与评估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软件体 系结构设计和有效的评估方法能够提高软件系统的质量和性能。在未来,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与评估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与评估的能力和水平。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是软件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涉及到整个软 件系统的框架和结构,决定了软件的可靠性、可拓展性和可维护性。 本文将讨论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常用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式以 及一些设计原则和最佳实践。 一、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对于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一个好的软件体系结构能够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 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职责和接口,便于团队协作和后续的扩展。同时,良好的软件体系结构还能提高系统的可测试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便于解决bug和添加新功能。 二、常用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式 1. 分层结构 分层结构是最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式之一。它将软件系统划分为 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功能和职责。通常包括表示层、业务 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这种模式使得系统各个层之间的依赖性降低, 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将软件系统的功能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部分。客户端负责与用户的交互,而服务器则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并返回结果。

这种模式使得软件系统的吞吐量和响应时间得到了提高,适用于大规模分布式系统。 3. MVC模式 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式。它将软件系统划分为三个部分: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模型负责处理数据逻辑,视图负责展示数据给用户,控制器负责调度模型和视图之间的交互。这种模式降低了代码的耦合性,易于扩展和维护。 三、设计原则和最佳实践 1. 单一职责原则 每个模块或类应该有且只有一个单一的功能或职责。这有助于减少代码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2. 开闭原则 软件体系结构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这意味着在系统需要添加新功能时,不需要修改现有的代码,而是通过扩展已有的模块或添加新的模块来实现。 3. 依赖倒置原则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而是通过抽象来解耦。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 4. 接口隔离原则

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系统的基础和框架,通过定义系统的组织方式、 模块的划分和组件之间的关系,来指导软件的开发和维护。一个好的软件 体系结构有助于降低系统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是软件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一个好的软件 体系结构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清晰的组织结构:软件体系结构应该能够清晰地划分系统的各个部 分和模块,使得开发人员能够理解和掌握整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低耦合高内聚:软件体系结构应该尽量减少模块之间的相互依赖, 使得系统的各个部分可以独立开发和测试,并且方便后续的维护和修改。 3.可重用性:软件体系结构应该鼓励组件的复用,使得软件开发过程 中能够更加高效和快速地引入已有的组件和功能。 4.易于扩展和修改:软件体系结构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修改性,方便后续的需求变更和功能扩展。 在具体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模式来实现上 述要求。 1.分层结构:将整个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实现一 部分功能。各个层次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实现模块之间的解耦。常见 的分层结构有MVC模式、三层架构等。 2.模块化结构: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实现一个 相对独立的功能。各个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实现模块之间的解耦。常见的模块化结构有面向对象的设计、微服务架构等。

3.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部分,客户端负责用户接口和展示逻辑,服务器负责业务逻辑和数据处理。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实现前后端的分离和解耦。 4.中间件结构:采用中间件来实现软件系统的组织和管理,通过中间件层来进行系统的整合和协调。常见的中间件结构有消息队列、分布式缓存等。 在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需求、业务逻辑和技术限制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结构模式。此外,还需要进行不断的迭代和优化,以适应系统的演化和发展。 总之,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系统开发中的基础和框架,能够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组织、管理和维护软件系统。一个好的软件体系结构能够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从而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提高系统的质量和效率。

软件系统架构图-参考案例

软件系统架构图-参考案例 本文介绍了共享平台的逻辑架构设计、技术架构设计和系统整体架构设计。逻辑架构图突出了子系统/模块间的业务关系,重点包括应用系统建设、应用资源采集、数据分析与展现以及数据的应用。技术架构图主要突出子系统/模块自身使用 的技术和模块接口关联方式,包括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系统整体架构设计则对整个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通过这些设计,共享平台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提升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应用管理层是整体应用系统的管理保障,包括系统的运维管理、安全保障、标准与规范体系等方面。在本次项目中,我们将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包括系统监控、故障排除、性能优化等方面,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我们将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包括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保障系统的安全性。此外,我们还将建立完善的标准与规范体系,确保系统的开发、维护、升级等方面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应用展示层

应用展示层是整体应用系统的用户界面,包括PC端、移 动端等多种形式。在本次项目中,我们将采用响应式设计的方式,确保系统在不同设备上的良好展示效果。同时,我们将注重用户体验的设计,提高系统的易用性和用户满意度。 综上所述,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主要包括物理硬件、数据库、后台底层、业务逻辑、UI描述、系统用户分类、项目实 施与运维管理、标准与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通过有效的层级结构划分和详细的设计规划,我们将为本次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今后区劳动局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设计3.3.3图时,应用管理层有效地继承了我局原有的 应用系统分类标准,将实际应用系统分成了八个应用体系。在实际应用系统的建设中,我们将在全面传承原有应用分类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多维应用资源分类方法。整体应用系统也可以通过多维的管理模式进行相关操作管理。例如,可以按照业务将应用系统进行划分,包括劳动管理和保险管理等。 应用管理层是实际应用系统的建设层。通过应用支撑层相关整合机制的建立,我们将实现应用管理层相关应用系统的有效整合。通过统一化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我局应用系统管理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 1. 引言 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一个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对于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介绍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常见的体系结构类型以及设计和评估软件体系结构的方法。 2. 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软件体系结构是一个软件系统的抽象表示,它描述了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一个软件体系结构可以包含多个子系统或模块,每个子系统或模块负责系统的某个特定功能。软件体系结构可以采用不同的视角进行描述,例如逻辑视图、物理视图和过程视图。 在软件体系结构中,常见的概念和术语包括模块、接口、组件、连接器和配置。模块是软件系统的基本构建单元,它封装了特定的功能和实现细节。接口定义了模块之间的通信方式和协议。组件是一个可重用的软件单元,它可以被多个模块使用。

连接器用于连接不同的组件和模块,实现模块之间的通信。配置描述了系统中各个组件和模块的布局和拓扑结构。 3. 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类型 在软件工程中,有多种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类型,每种类型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类型。 3.1 分层体系结构 分层体系结构是一种将系统分成多个层次的结构,每个层次负责系统中的不同功能。不同层次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分层体系结构的优点是简化了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3.2 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 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是一种将系统分成客户端和服务器的结构,客户端负责用户界面和用户交互,服务器负责数据处理和业务逻辑。客户端通过网络与服务器进行通信。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分布式计算和集中管理,缺点是系统的性能受限于网络的带宽和延迟。

软件体系结构与软件架构

软件体系结构与软件架构 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工业界,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架构 都是我们必须要熟悉并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不仅如此,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架构还被视为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最关键的决策点。本文将从什么是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架构、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架构之间的关系、软件架构对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影响以及当前流行的软件架构模式等多方面对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架构进行详细探讨。 一、什么是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架构 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架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建立了软 件设计的基础,可以理解为软件的设计蓝图。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中组件、模块、接口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而软件架构则是指软件系统的高层结构和组成方式,即系统在结构上的解决方案。可以看出,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架构是密不可分的概念,一个好的软件架构必须基于一个合理的软件体系结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二、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架构之间的关系 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架构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软件架构是由软件体系结 构派生而来的,软件架构决定了软件体系结构的多个方面,例如组件、模块、接口和应用程序的架构模式等。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架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软件系统的性能、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扩展性等方面,因此,软件架构的设计应该尽早开始,这也是我们说软件架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决策点的原因。 三、软件架构对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影响 软件架构不仅仅是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结构,它还影响到了整个软 件开发生命周期,从需求分析和设计到实现和维护都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软件架构有助于对需求进行分析和界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架构定义了软件系统的范围和需求。因此,软件架构可以帮助我们定义功能需求,以及在交付的软件系统中哪些功能将被包括。 其次,软件架构为系统设计提供了一个框架。设计应当被视为软件架构上的一个节点,它是在软件开发的初期阶段最重要的部分。软件架构指定了系统的大部分建设策略和规则,因此,它对系统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软件架构在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都有影响。通过创建一种标准的架构,软件架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项目,提高项目的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从而提高开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 四、当前流行的软件架构模式 软件架构的设计不应是“一厢情愿”的,它应该根据具体的需求以及开发流程的特点而定。目前,软件工程师们已经发展出了许多流行的软件架构模式,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使得软件系统变得更加灵活、易于维护和升级的体系结构。微服务架构将大型系统拆分为更小的相互关联的服务,每个服务由业务领域特定的代码开发和维护。这一方式使得不同的服务可以按照差异化的需求和要求进行开发和维护。 2. 容器架构 容器架构是一种新型的应用程序架构,采用容器技术,将应用程序和其依赖项打包在一起,以便于在不同的环境中运行。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和可伸缩性,使得应用程序可以更加灵活地部署、扩展和运行。 3. 事件驱动架构

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

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 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是指基于软件需求和规范,将系统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起来,设 计出合理的软件结构和模块之间的关系,以满足系统的目标和需求。其目的是在需求分析 和程序编码之间,建立一种桥梁,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复用性和 可移植性。本文将从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设计两方面介绍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的相关概念 及其重要性。 一、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 软件体系结构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软件系统进行分解和组合的过程,并对分 解出来的各子系统及其组成元素进行描述、分析和设计。它包括了软件系统的组成、结构、组织方式、分层、通信和数据传输等方面的内容。 软件体系结构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软件系统的整体框架和各子系统之间的协作关系。其 目标是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并且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 软件体系结构可以理解为软件系统的骨架,支撑着整个系统的各个模块和功能,是软件系 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软件设计的概念 软件设计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对软件进行概念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的过程。它是在软件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根据软件需求、性能 要求、可靠性要求、可维护性要求等非功能性需求,设计出软件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 软件设计通常包含以下步骤: 1. 概念设计:根据SRS文档中的要求,确定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块划分和模块之间的关系。 2. 详细设计: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对各个模块进行细化设计,包括模块内部的数 据结构、算法和接口等。 3. 编码:将详细设计的方案转化为实际的软件代码,并注释和测试。 4. 测试:对编码完成的软件进行测试,检查软件是否能够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 要求。 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目标是实现可靠、可扩展、可维护、可重用和可 测试的软件系统。一个好的体系结构设计可以尽量减小系统的复杂性,提 高系统的可理解性,减少系统的维护成本,并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以应 对未来的需求变化。 在进行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时,一般可以采用以下的步骤: 1.确定软件需求:在开始体系结构设计之前,必须明确系统的需求, 包括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约束条件。需求的明确和准确是体系结构设 计的基础。 2.选择合适的体系结构模式:根据系统需求和设计目标,选择适合的 体系结构模式。常用的体系结构模式包括分层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主从模式、事件驱动模式等。不同的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 模式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维护性。 3.划分模块和组件:根据系统需求和体系结构模式,将系统划分为不 同的模块和组件。每个模块和组件应该具备清晰的责任和功能,并且之间 应该有清晰的接口和依赖关系。 4.定义接口和交互方式:对每个模块和组件定义清晰的接口,明确它 们之间的交互方式和协议。接口应该具备明确的输入和输出,并且要符合 系统的需求和约束条件。 5.设计系统结构图:根据模块和组件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绘制系 统结构图。结构图应该具备良好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可以方便开发人员 理解系统的结构和流程。

6.实现和测试系统:根据系统结构图,实现系统的各个模块和组件,并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测试过程应该覆盖系统的各个功能和交互,并尽早发现和解决问题。 7.优化和重构:在系统实现和测试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性能问题或设计问题。在此时可以对系统进行优化和重构,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总之,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一个良好的体系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为软件开发提供良好的基础。

软件体系结构风格

软件体系结构风格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能否使用重复的体系结构模式,即能否达到体系结构级的软件复用。也就是说,能否在不同的软件系统中,使用同一体系结构。基于这个目的,学者们开始研究和实践软件体系结构的风格和类型问题。 Garlan和Shaw根据此框架给出了通用体系结构风格的分类。 (1)数据流风格:批处理序列;管道/过滤器。 (2)调用/返回风格:主程序/子程序;面向对象风格;层次结构。 (3)独立构件风格:进程通信;事件系统。 (4)虚拟机风格:解释器;基于规则的系统。 (5)仓库风格:数据库系统;超文本系统;黑板系统。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典型的软件体系结构风格。 1.分层系统 层次系统组织成一个层次结构,每一层为上层服务,并作为下层客户。例如,四层的分层式体系结构可以分为应用软件、业务软件、中间件和系统软件。 这种风格支持基于可增加抽象层的设计。这样,允许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一个增量步骤序列的实现。由于每一层最多只影响两层,同时只要给相邻层提供相同的接口,允许每层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同样为软件复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层次系统最广泛的应用是分层通信协议。在这一应用领域中,每

一层提供一个抽象的功能,作为上层通信的基础。较低的层次定义低层的交互,最低层通常只定义硬件物理连接。 2.客户/服务器 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 C/S)软件体系结构是基于资源不对等,且为实现共享而提出来的,是20世纪90年代成熟起来的技术,C/S体系结构定义了工作站如何与服务器相连,以实现数据和应用分布到多个处理机上。C/S体系结构有3个主要组成部分,即数据库服务器、客户应用程序和网络。 传统的C/S体系结构将应用一分为二,服务器(后台)负责数据管理,客户机(前台)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服务器为多个客户应用程序管理数据,而客户程序发送、请求和分析从服务器接收的数据,这是一种“胖客户机”、“瘦服务器”的体系结构。 与二层C/S结构相比,在三层C/S体系结构中,增加了一个应用服务器。可以将整个应用逻辑驻留在应用服务器上,而只有表示层存在于客户机上。这种结构被称为“瘦客户机”。三层C/S体系结构是将应用功能分成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3个部分,如图2-9所示。 图2-9三层C/S结构的一般处理流程 表示层是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它担负着用户与应用间的对话功能。它用于检查用户从键盘等输入的数据,显示应用输出的数据。为使用户能直观地进行操作,一般要使用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简单、易学易用。 功能层相当于应用的本体,它是将具体的业务处理逻辑编入程序

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实现第一章:引言 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系统的基础,它的设计和实现对软件系统的质量、复杂度、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进行阐述,探讨其设计原则、模式、实现技巧等方面,从而帮助读者在软件项目中更好地应用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和技术。 第二章: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软件体系结构指的是软件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的静态关系,包括组件的属性、接口、依赖关系等,是软件系统的构造框架。软件体系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组件、连接和配置。组件是软件系统中的基本单元,连接指组件之间的关系,配置则是指组件和连接的不同排列形式。软件体系结构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原则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模块化、可重用性、可扩展性、松耦合、高内聚、适应性和可维护性等。模块化指将软件系统拆分成多个模块进行设计,这些模块应该具有相互独立、功能单一、易于维护等特点。可重用性指对软件系统中的模块进行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它们在其他软件系统中的复用价值。可扩展性指

软件系统应该能够在不改变现有结构的情况下,方便的增加新的模块或功能。松耦合指组件之间的耦合程度应该尽可能的小,以便于实现组件的独立测试和调试。高内聚指组件的内部结构应该尽可能简单,保持一个模块只完成一个功能的特点。适应性指软件系统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场景需求和变更。可维护性指软件系统应该易于进行维护和修改。 第四章:常用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式 常用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式包括MVC模式、三层架构模式、服务化架构模式、微服务架构模式等。MVC模式将一个系统拆分成三个部分: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这三个部分各自独立完成特定的功能。三层架构模式分为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每一层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服务化架构模式将软件系统拆分成许多单一的服务,各个服务之间通过网络通讯进行连接。微服务架构模式与服务化架构模式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微服务架构模式更加注重服务的独立性和可拔插性。 第五章:软件体系结构的实现技巧 软件体系结构的实现技巧包括依赖注入、插件化、AOP编程、RESTful服务等。依赖注入是通过外部容器为组件注入依赖对象,避免在组件内部进行依赖关系的维护。插件化可以增强软件系统的可扩展性,实现组件可插拔。AOP编程可以将横切逻辑与核心

软件体系结构(整理)

一:名词解释 1.软件产品线 产品线是一个产品集合,这些产品共享一个公共的、可管理的特征集,这个特征集能满足选定的市场或任务领域的特定需求。这些系统遵循一个预描述的方式,在公共的核心资源(core assets)基础上开发的。 2.体系结构描述语言 体系结构描述语言(ADL)是在底层语义模型的支持下,为软件系统的概念体系结构建模提供了具体语法和概念框架。基于底层语义的工具为体系结构的表示、分析、演化、细化、设计过程等提供支持。其三个基本元素是:构件、连接件、体系结构配置。 3.软件体系结构 Dewayne Perry和A1exander Wo1f 软件体系结构是具有一定形式的结构化元素,即构件的集合,包括处理构件、数据构件和连接构件。 Mary Shaw和David Garlan 软件体系结构处理算法与数据结构之上关于整体系统结构设计和描述方面的一些问题,如全局组织和全局控制结构、关于通讯、同步与数据存取的协议,设计构件功能定义,物理分布与合成,设计方案的选择、评估与实现等。 Kruchten 软件体系结构有四个角度,它们从不同方面对系统进行描述:概念角度描述系统的主要构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块角度包含功能分解与层次结构;运行角度描述了一个系统的动态结构;代码角度描述了各种代码和库函数在开发环境中的组织 4.体系结构演化 5.软件风格 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是描述某一特定应用领域中系统组织方式的惯用模式。体系结构风格定义了一个系统家族,即定义一个词汇表和一组约束。词汇表中包含一些构件和连接件

类型,而这组约束指出系统是如何将这些构件和连接件组合起来的。

6.软件重用 体系结构重用属于设计重用,比代码重用更抽象。由于软件体系结构是系统的高层抽象,反映了系统的主要组成元素及其交互关系,因而较算法更稳定,更适合于重用。 软件重用是指软件在环境和功能发生变化后,可通过局部修改和重组,保持整体稳定性,以适应新要求。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体系结构描述语言?它与程序语言以及UML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ADL是在底层语义模型的支持下,为软件系统的概念体系结构建模提供了具体语法和概念框架。基于底层语义的工具为体系结构的表示、分析、演化、细化、设计过程等提供支持。其三个基本元素是:构件、连接件、体系结构配置。 跟其他语言的比较: ◎构造能力:ADL能够使用较小的独立体系结构元素来建造大型软件系统; ◎抽象能力:ADL使得软件体系结构中的构件和连接件描述可以只关注它们的抽象特性,而不管其具体的实现细节; ◎重用能力:ADL使得组成软件系统的构件、连接件甚至是软件体系结构都成为软件系统开发和设计的可重用部件; ◎组合能力:ADL使得其描述的每一系统元素都有其自己的局部结构,这种描述局部结构的特点使得ADL支持软件系统的动态变化组合; ◎异构能力:ADL允许多个不同的体系结构描述关联存在; ◎分析和推理能力:ADL允许对其描述的体系结构进行多种不同的性能和功能上的多种推理分析。 2. 管道过滤器风格结构特点 (1)使得软构件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和高内聚、低耦合的特点; (2)允许设计者将整个系统的输入/输出行为看成是多个过滤器的行为的简单合成;(3)支持软件重用。 (4)系统维护和增强系统性能简单。 (5)允许对一些如吞吐量、死锁等属性的分析; (6)支持并行执行。 但是,这样的系统也存在着若干不利因素。 (1)通常导致进程成为批处理的结构。这是因为虽然过滤器可增量式地处理数据,但它们是独立的,所以设计者必须将每个过滤器看成一个完整的从输入到输出的转换。 (2)不适合处理交互的应用。当需要增量地显示改变时,这个问题尤为严重。 (3)因为在数据传输上没有通用的标准,每个过滤器都增加了解析和合成数据的工作,这样就导致了系统性能下降,并增加了编写过滤器的复杂性。 3. 试简述一下软件产品线的双生命周期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