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烃源岩分布预测和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

专题一:烃源岩分布预测和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

专题一:烃源岩分布预测和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

油气资源量的大小(储量)—是进行勘探决策分析和勘探规划计划编制的基础和科学依据!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是生成油气的物质基础,烃源岩的质量和体积决定了生成油气的多少!

1.无井条件烃源岩分布预测

①有井约束地震相②有井约束层序分析③有井约束地震反演④综合研究

2.判别源岩的最小有机碳含量下限标准:泥岩的有机碳≥0.5% 碳酸盐岩的有机碳≥0.3% 作为生油岩标准的最小有机碳下限值不能应用于成熟度高的地区。高成熟区目前所测得的有机碳只能反应有机质的残余数量,原始数量可能是它的两倍以上。

存在的问题

①理论上

没有考虑有机碳的组成比例;

(不同类型的有机质,生油岩干酪根中的有效碳含量不同:)

★没有考虑母质的转化程度;

★没有定量考虑母质类型;

★没有考虑排烃条件。

②实践上

★有些煤的有机碳丰度高,但不是有效的烃源岩;

★有些泥岩的有机碳低,但却是好的烃源岩(如柴达木盆地第三系)。

2.用氯仿沥青“A”等残留烃指标评价源岩品质

(1)理论依据

源岩排烃效率非常低(一般〈5%),源岩中目前残留烃量基本代表了原始的生烃量

●反应了残烃的指标;

●反应了源岩生烃能力和残留烃能力的变化规律;

●反应了有机质的转化率。

(2)实际情况

★在生烃量相同的情况下,氯仿沥青“A”、热解参数“S1”以及总烃含量“HC”数值越大,意味源岩排出的烃量越小;

★煤、欠压实地层中的“A”偏高并不意味源岩的生烃量大,而是表明源岩的排烃条件差

3.有效烃源岩的判识

二、有关烃源岩的几个术语和烃源岩评价标准

1.烃源岩(生油岩或母岩)—通常把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气)岩,由生油(气)岩组成的地层为生油(气)层。

有效烃源岩是指对油气藏形成作出过直接或间接贡献的烃源岩。预测有效烃源岩分布发育对于评价资源潜力和油气藏分布具有现实意义。

优质烃源岩(excellent source rock)—有机碳含量大于3%的烃源岩作为优质烃源岩。或在几套烃源岩中其中其排烃量占总排烃量50%以上贡献的烃源岩。

2.排烃门限与与烃源岩最小有机质丰度下限的关系

结论:

1. 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有机质丰度下限标准;不同盆地、不同有机质丰度、不同演化程度,源岩进入排烃地质门限的临界地质条件均不同;

2. 同一丰度源岩不同类型时,随源岩类型由腐泥型向腐植型转变,其进入排烃地质门限要求的演化程度增强。

3. 同一源岩其有机质丰度、演化程度、源岩厚度在源岩进入排烃地质门限的临界地质条件

上具有互补关系。

三、烃源岩分布预测

1.有井

2.无井(1)地震相?(2)层序?(3)地震反演?(4)综合?

1.单井标定地震相反演的方法

优点?存在问题?

2.优质烃源岩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位置

根据烃源岩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特征和规律预测烃源岩的平面分布,实现了单点纵向连续资料向面上连续资料的转化,从而也为解决无井区和深层烃源岩预测难题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

优点?问题?

3.应用地震资料(反演)预测暗色泥

依据反演剖面进行暗色泥岩的识别分辨率较低,达不到准确预测的精度,所以以视波阻抗、地震属性(瞬时振幅、原始振幅、道积分)为约束条件,应用地质统计学反演的方法,进行拟电阻率和拟声波属性的重构。

4.烃源岩综合预测方法

油气资源评价的基础:有机质丰度(TOC) 有机质类型(KTI) 有机质成熟度(Ro)

暗色泥岩厚度分布有效源岩厚度分布

烃源岩分布及质量是资源评价的基础,如何预测有效烃源岩分布、如何准确评价烃源岩质量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可信程度。

结合钻井、测井、沉积相、地震等多方面资料进行预测的方法体系

(1)关于有效烃源岩分布预测

第一步:预测泥岩厚度及百分数;

依据录井资料读取各层段暗色泥岩厚度资料和地层厚度资料,并计算出暗色泥岩层厚度百分数。(依据钻井资料和录井资料确定总的泥岩厚度)

第二步:预测暗色泥岩厚度及百分数;

依据录井资料读取各层段暗色泥岩厚度资料和地层厚度资料,并计算出暗色泥岩层厚度百分数。(依据钻井资料和录井资料确定暗色泥岩厚度)

第三步:预测排烃源岩厚度及百分数;

依据排烃门限理论和排烃门限图版判别各层段中进入排烃门限的

暗色泥岩厚度,并计算出排烃泥岩层厚度百分数。(依据排门限理论和排烃门限图版综合确定排烃泥岩厚度)( 生烃量=最大残留量) 第四步:预测有效源岩厚度与分布;

首先依据有机相图(它由地震相到沉积相再到有机相),根据钻井资料获得的排烃泥岩层厚度资料标定,预测出排烃泥岩层厚度在研究区的平面分布。

依据生烃潜力法确定研究区源岩层的平均排烃门限,依此门限在排烃泥岩厚度平面图上圈定出有效源岩层的平面分布范围。

第五步:有效源岩层平面预测结果检验

对过标准井(地球化学资料齐全)的地震剖面进行特殊处理,反演有效源岩层在盆地中的展布特征。

(2)优质烃源岩预测方法体系

优质烃源岩:指有效烃源岩中,生排烃特征突出,相对排烃量大于自身相对厚度的源岩层段。

第一步:根据录井、地化剖面等资料,在有效烃源岩层段内确定出优质源岩

第二步:统计出优质源岩累积厚度所占有效烃源岩厚度的比值

第三步:结合目的层沉积相类型的展布和钻探结果圈定优质源岩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及范围,再结合有效烃源岩厚度计算优质源岩厚度分布图。

四、烃源岩的质量评价

(1)有机质丰度评价

(1)算术平均计算有机质丰度

X=(x1+x2+x3…+xi…+xn)/n

其中:X—某层位的平均有机碳含量,%;xi—该层内第i个测点的有机碳含量,%;n—该层

内测点总数

(2)加权平均计算有机质丰度

X=(x1×m1+x2×m2+x3×m3…+xi×mi+…+xn×mn)/(m1+m2+m3…+mi+…+mn)

其中:X—某层位的平均有机碳含量,%;xi—该层内第i个测点的有机质碳含量,%;mn —该层内第n个测点所在薄层的厚度,m;n—该层内有机质测点总数

(2)有机质类型评价

(3)有机质演化程度评价

五、结语

1. 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最小有机碳下限标准;在地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入排烃地质门限时的埋深(时间)随母质C%、KTI和R0三者变化,彼此互补;

2. 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可建立烃源岩TOC 值与测井ΔlgR关系式,进而实现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由不连续分布向纵向连续分布的转化,为优质烃源岩分布的精确预测奠定基础,解决无分析化验井段烃源岩质量评价的难题。

3. 采用单井标定地震相反演的方法,可预测烃源岩的展布特征;有井标定的地震反演方法、结合钻井、测井、地震等多方面资料进行预测的方法体系;根据烃源岩层序地层格架之中的分布特征和规律预测烃源岩的平面分布,三种方法均可实现单点纵向连续资料向面上连续资料的转化,从而也为解决无井区和深层烃源岩预测难题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

烃源岩的定性评价

烃源岩的定性评价 烃源岩评价主要回答研究区能否生烃、生成了多少烃类?即一个探区是否值得勘探、有利区在哪? 烃源岩定性评价 在第三~五篇中,已经分别介绍了有机质的产生、沉积及组成,有机质的演化和油气的生成及成烃模式,油气的组成、分类及蚀变。这些内容构成了油气地球化学的理论基础。不过,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油气地球化学必需落实到应用上,其生命力也将与应用效果密切相关。因此,本篇将集中讨论油气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经典的油气地球化学以烃源岩为核心,它主要服务于油气勘探,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烃源岩评价,二是油源对比。烃源岩评价主要回答研究区能否生烃、生成了多少烃类?即一个探区是否值得勘探、有利区在哪?油源对比则主要回答源岩所生成的烃类到哪里去了?或者,所发现的油气来自哪里?从而为明确有利勘探方向服务。现代油气地球化学的研究重心已逐渐向油气藏转移,需要回答油气藏形成的机理、历史、过程和组分的非均质性及其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变化。它既可以服务于油气勘探,也可以服务于油气藏评价和油气田开发。烃源岩对应的英文为Source rock,从本意上讲,它应该既包括能生油的油源岩,也包括能生气的气源岩,但过去多将它译为生油岩。其中的重要原因可能在于国内早期的油气勘探主要瞄准着对油的勘探。因此,油气地球化学所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油而不是气。这可能是早期的有关专著和教材也多冠以“石油”

而不是“油气”的原因所在。相应地,生油岩这一术语在地化文献中得到了相当广泛的沿用。随着我国对天然气重视程度的逐步、大幅提高,有关天然气的勘探和地球化学研究也越来越多,很多时候,需要区分油、气源岩。因此,本教材中以烃源岩替代早期的生油岩来涵盖油源岩和气源岩。由于这样便于“顾名思义”,目前已有不少学者都在这样使用术语,但不少文章、专著、科研报告广泛存在沿用和混用的情况。 关于烃源岩,不同学者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Hunt(1979)认为,烃源岩指自然环境下,曾经生成并排出过足以形成商业性油气聚集数量烃类的任一种细粒沉积物。而Tissot等(1978,1984)倾向于认为烃源岩系指已经生成、或有可能生成,或具有生成油气潜力的岩石。从原理上理解,Hunt的定义更为合理。因为任一岩石都会或多或少含有有机质,因而都会有生成或者具有生成一定数量油气的能力,但它们并不都是烃源岩,只有对成藏做出过贡献的才能成为烃源岩。但从应用上看,可能Tissot等的定义更为实用。因为商业性的油气藏本身是一个随油价及勘探开发技术而变化的概念。同时,当对一个新区进行早期地球化学研究时,人们往往事先并不知道某一地层是否已经生成并排出过商业性的油气,但仍然将这种研究称为烃源岩评价。后面将会看到,烃源岩评价的结果,某些地层可能会归入差(烃)源岩(生油岩)中。文献中常常会见到未成熟源岩的概念。显然,差源岩、未成熟源岩就不一定生成并排出过商业性的油气,但仍然被称为源岩。 我们推荐推荐的烃源岩定义为:已经生成、或有可能生成,或具有生成油气潜力的细粒岩石。这既包括泥、页岩,也包括碳酸盐岩,既包括油

油气成因与烃源岩评价研究综述

油气成因与烃源岩评价研究综述 1 油气成因理论 油气成因理论作为石油地质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已争论上百年,油气成因的认识可归纳为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2大学派,其争论的核心是生成油气的母质和形成过程。前者认为油气是由地质历史时期分散在沉积物中的动植物有机质发生热解转化而成,后者则提出油气是由地下深处的无机物通过无机合成反应形成的。 1.1 有机成因说 认为油气是由分散在沉积岩中的生物有机体转化而成[1]。有人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提出油气是由动物遗体转化而来的;也有人根据煤的形成,提出油气的生成同植物残体的埋藏有关;古勃金则根据多数油藏分布于滨海或海洋沉积层内,或是与海洋有联系的陆相沉积层内(这里动植物非常繁盛且易于埋藏),提出石油的动植物混成说。 史密斯经过对墨西哥湾进行大量现代沉积取样分析研究,提出油气的有机成因早期生成说,认为沉积物中所含原始有机质在成岩过程中逐渐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但其观点与实际地质资料有较大出入:古代沉积岩中液态烃含量要比现代沉积物中大20余倍,现代沉积物中液态烃的组成和性质与石油都有一定的差别,而且要在地下一定深度和温度下才能生成石油。于是又有人提出有机成因晚期生成说,认为有机质埋入地下,随沉积物不断下沉,有机质转变为干酪根,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干酪根达到成熟热解,开始生成大量油气。但后来研究表明生物有机质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可以不经干酪根而直接生成油气。因而有机成因学派在油气生成过程及生成机理上也有分歧。 现代石油地质学理论主要是建立在油气生成的有机成因上,人们认为所有工业性油气藏和煤矿几乎完全为生物成因的。油气的有机成因理论已被长期作为油气勘探战略和方法的理论基础,石油有机成因主要依据如下: (1)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田99.9%分布于沉积岩中,而在沉积盖层不发育的地盾和巨大结晶基底隆起区,很少或没有找到油气聚集。 (2)从前寒武纪至第四纪更新世的各个时代岩层中都找到了石油,但石油天然气在地质时代上的分布很不均衡,似乎与沉积岩中有机质的分布状况相吻合,

烃源岩有效性评价(报告)

训练一、烃源岩有效性评价 目的:1、利用测井资料预测有机碳含量,认识烃源岩的非均质性; 了解优质烃源岩空间分布特点;2、根据上覆地层和烃源岩现今成熟度,重塑烃源岩的生烃历史,认识有效烃源岩的时效性;3、学会使 用相关软件(Excell、卡奔、Coredraw) 要求: 1、提交有机碳测井预测结果数据表和纵向(柱状)分布图,累计优 质烃源岩(TOC>2%)厚度。 2、建立该井区的“Ro-H”关系,并据此编制该井烃源岩层顶底界面的成熟度(Ro)演化历史曲线,确定油气开始大量形成的时期(分别 以Ro=0.5%和1.2%为门限。) 3、提交文字报告(包括步骤过程的描述和结论) 具体步骤: 一、ΔlogR法预测TOC 1. 选择基线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不变,改变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左右值使得两条曲线达到最大程度的重合。然后读出Rmax=100Ω·m,Rmin=1Ω·m,△tmax=650US/M,△tmin=200US/M(分别为选择好基线后测井曲线表头的左右值)

图1 砂三段基线重合图 2. 计算△logR 根据测井所得的声波时差与深侧向值带入下面公式计算(其中 R max=100Ω·m,R min=1Ω·m,△t max=650US/M,△t min=200US/M)ΔlogR=logR+log(R max/R min)/(Δt max-Δt min)·(Δt-Δt max)-logR min 根据excel的公式计算得出沙三上层的△logR数值。然后从沙三段

所有计算出的△logR值中筛选出给定深度点的△logR值(运用excel 高级筛选功能进行筛选)。 3. 计算拟合系数 由于TOC与ΔlogR具有线性关系,故根据实验室测定的TOC与对应点计算的ΔlogR数据进行线性拟合,求得拟合系数。运用excel 根据给定深度点的△logR值与测定的TOC数据作图,然后对图像进行线性拟合。拟合出来的图如下图所示: 图2 ΔlogR与TOC拟合图 拟合公式为TOC =0.516×ΔlogR+2.355 4. 根据推导出的拟合公式计算沙三段所有烃源岩TOC 将沙三段所有计算△logR代入公式3中拟合公式,运用excel表格计算TOC。然后根据excel表格的高级筛选功能筛选出烃源岩段的TOC。筛选时,先将含有岩性数据的excel表格打开,然后筛选出岩性为泥岩的深度段。再以岩性为泥岩的深度段为高级筛选的条件对计算TOC

2019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2019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 引言是一篇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开篇部分,通过简洁扼要地介绍研究主题、目的、方法和结果,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对于2019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文章,引言部分的概述将重点介绍烃源岩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评价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非常重要。 烃源岩是地球上蕴含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来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与开发而言,了解和评价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确定勘探区的潜力和开发潜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评价,可以揭示烃源岩中油气生成的潜能和资源量,并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对于烃源岩的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可以测定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类型、成熟度、母质类型等重要地质参数,从而判断烃源岩的潜力和优势区。除了经典的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的分析技术和方法也应运而生,为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因此,本文将系统地总结和探讨2019年最新的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包括传统的地球化学分析方法以及新兴的技术和方法,并对其优势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石油和天然气勘

探和开发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推动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概述部分的目的在于引导读者了解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性,为后续的文章结构和内容做好铺垫。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于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兴趣,并期待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于石油工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2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 1.2 文章结构 本文主要通过探讨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旨在为烃源岩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全文内容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同时,引言部分还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通过探索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烃源岩提供科学依据。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主要涵盖了两种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首先,详细介绍了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1,包括其理论基础、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其次,论述了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2,探讨了该方法的优点、应用范围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结论部分对正文进行总结,回顾了本文所介绍的两种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在总结中,强调了

基于地震反演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预测方法及其在丽水凹陷的应用

基于地震反演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预测方法及其在丽水凹陷的 应用 申雯龙;漆滨汶;许广臣;李阳 【摘要】对于海上少井地区,地震资料在烃源岩评价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综合运用地球化学分析、岩石物理分析、地震反演等手段,建立了一套海上少井地区基于地震反演的总有机碳(TOC)定量计算方法:首先,建立数据驱动的岩石物理模型;然后,基于实验室数据标定,应用测井数据,采用混合概率密度网络训练,完成单井TOC的预测;最后,建立烃源岩TOC与弹性参数的映射关系,利用地震反演手段得到主要目的层TOC分布,进而获取有效烃源岩厚度.在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的应用结果表明,古新统月桂峰组和灵峰组烃源岩以中等及以上为主(TOC大于0.5%),月桂峰组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于西次凹,灵峰组下段烃源岩集中于西次凹北部.本文方法可大大提高少井地区烃源岩预测精度,可为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 【年(卷),期】2019(031)003 【总页数】7页(P68-74) 【关键词】烃源岩预测;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震反演;总有机碳;有效烃源岩厚度;丽水凹陷 【作者】申雯龙;漆滨汶;许广臣;李阳

【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335;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335;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 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32.1+4 烃源岩发育规模和质量是含油气盆地区带评价的基础,决定了盆地的勘探潜力。常规的烃源岩评价是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或有机岩石学的方法[1-2],通过大量岩样和 岩屑等实物样品的化验结果分析已钻井的烃源岩条件,难以达到预测的目的。20 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通过测井方法建立起了烃源岩快速识别技术[3-6],也逐步开展了基于地球物理方法的烃源岩评价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7-10]。随着烃源岩预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结合多种不同数据进行多学科交叉是今后烃源岩预测技术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勘探程度较低,迄今已发现1个油气田和6个含油气构造,说明具备一定的勘探潜力;但近年来钻探的5口井仅获得荧光显示及气测异常, 钻后分析认为局部次凹供烃能力不足是主要的失利原因之一,因此亟需对烃源岩进行重新评价。本文首先通过岩石物理分析,建立弹性参数与有机质丰度之间的关系;再利用地震资料包含的大量地质信息,在钻井标定的基础上开展有机质丰度的反演;最后根据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门槛值在确定有机质丰度分布的同时求取烃源岩的分布。实际应用表明,本文方法可大大提高少井地区烃源岩预测精度,可为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丽水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西南部,是在中生代残留盆地基底上拉张断陷

专题一:烃源岩分布预测和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

专题一:烃源岩分布预测和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 专题一:烃源岩分布预测和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 油气资源量的大小(储量)—是进行勘探决策分析和勘探规划计划编制的基础和科学依据!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是生成油气的物质基础,烃源岩的质量和体积决定了生成油气的多少! 1.无井条件烃源岩分布预测 ①有井约束地震相②有井约束层序分析③有井约束地震反演④综合研究 2.判别源岩的最小有机碳含量下限标准:泥岩的有机碳≥0.5% 碳酸盐岩的有机碳≥0.3% 作为生油岩标准的最小有机碳下限值不能应用于成熟度高的地区。高成熟区目前所测得的有机碳只能反应有机质的残余数量,原始数量可能是它的两倍以上。 存在的问题 ①理论上 没有考虑有机碳的组成比例; (不同类型的有机质,生油岩干酪根中的有效碳含量不同:) ★没有考虑母质的转化程度; ★没有定量考虑母质类型; ★没有考虑排烃条件。 ②实践上 ★有些煤的有机碳丰度高,但不是有效的烃源岩; ★有些泥岩的有机碳低,但却是好的烃源岩(如柴达木盆地第三系)。 2.用氯仿沥青“A”等残留烃指标评价源岩品质 (1)理论依据 源岩排烃效率非常低(一般〈5%),源岩中目前残留烃量基本代表了原始的生烃量 ●反应了残烃的指标; ●反应了源岩生烃能力和残留烃能力的变化规律;

●反应了有机质的转化率。 (2)实际情况 ★在生烃量相同的情况下,氯仿沥青“A”、热解参数“S1”以及总烃含量“HC”数值越大,意味源岩排出的烃量越小; ★煤、欠压实地层中的“A”偏高并不意味源岩的生烃量大,而是表明源岩的排烃条件差 3.有效烃源岩的判识 二、有关烃源岩的几个术语和烃源岩评价标准 1.烃源岩(生油岩或母岩)—通常把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气)岩,由生油(气)岩组成的地层为生油(气)层。 有效烃源岩是指对油气藏形成作出过直接或间接贡献的烃源岩。预测有效烃源岩分布发育对于评价资源潜力和油气藏分布具有现实意义。 优质烃源岩(excellent source rock)—有机碳含量大于3%的烃源岩作为优质烃源岩。或在几套烃源岩中其中其排烃量占总排烃量50%以上贡献的烃源岩。 2.排烃门限与与烃源岩最小有机质丰度下限的关系 结论: 1. 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有机质丰度下限标准;不同盆地、不同有机质丰度、不同演化程度,源岩进入排烃地质门限的临界地质条件均不同; 2. 同一丰度源岩不同类型时,随源岩类型由腐泥型向腐植型转变,其进入排烃地质门限要求的演化程度增强。 3. 同一源岩其有机质丰度、演化程度、源岩厚度在源岩进入排烃地质门限的临界地质条件 上具有互补关系。 三、烃源岩分布预测 1.有井 2.无井(1)地震相?(2)层序?(3)地震反演?(4)综合? 1.单井标定地震相反演的方法

烃源岩和储层的评价答案

一 根据钻井地层剖面,可确定烃源岩层位为:须五段、须三段;储集层的层位为: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 岩性岩相特征: 1、烃源岩: 须五段:为湖泊沉积,上部为湖沼亚相,为灰色灰质粉砂岩与黑色页岩间互,夹薄煤多层,页岩页理较发育;中部为滨湖沉积,为灰色灰质粉砂岩与黑色页岩间互,偶夹煤线;下部依次为三角洲相的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支河道砂微相,为灰色细砂岩,成分成熟度低,为典型的正粒度韵律)、与湖泊的滨浅湖沉积(浅湖泥夹粉砂岩)。 须三段:为湖泊沉积,浅湖亚相,岩性细、颜色深,为一套浅湖的泥和粉砂沉积,部分层段为碳质页岩偶夹煤线。 2、储集层: 须二段:为湖泊沉积,滨湖亚相,为一套滨湖滩砂叠加少量湖相泥,砂质结构、成分成熟度中偏好。 须四段: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一套水下分流河道砂叠加夹湖泊相泥。 须六段:上部为湖泊沉积,上部为湖沼亚相,为灰色灰质粉砂岩与黑色页岩间互,夹薄煤多层,页岩页理较发育;下部为滨湖亚相,为灰色灰质粉砂岩与黑色页岩间互,偶夹煤线。 二 由表1分析可得,1、该烃源岩有机碳的平均含量为1.01%,说明该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好,生烃潜力中等——好。2、根据TI值(T=(腐泥组*100+壳质组*50-镜质组*75-惰质组*100)/100),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得,TI<0,故该烃源岩的干酪根类型属于Ⅲ型。3、又因为干酪根碳同位素-26.23<δ13C<-24.67,故

该烃源岩的干酪根类型属于Ⅲ型;。4、该层位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Ro(1≤Ro ≤1.28),按有机质的热演化过程,说明该烃源岩属于高成熟早期。定性评价:该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干酪根类型属于Ⅲ型,生油能力差,以生气为主;属于有机质的热演化过程的高成熟早期阶段。 三由问题一回答,可知,储集层为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由上表分析可得,须二段,上部渗透率好,孔隙度差,说明岩石孔隙较小、分选差。下部渗透率中等,孔隙度中等,说明岩石喉道较粗,孔隙较小。须四段的上部,渗透率中等,孔隙度差,说明岩石孔隙较小、分选差;下部渗透率微弱--中等,孔隙度中等,说明岩石孔隙中等,喉道较小。须六段,渗透率好,孔隙度很差,岩石孔隙较小、分选差。 四·、据所给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资料(图2),可得 须四段: 储层孔隙特征与类型:总的来说,储层孔隙以原生剩余粒间孔隙为主,除原生粒间孔隙外,还伴有部分次生溶孔和裂缝,分布不均一。在铸体薄片中可观察到,剩余粒间孔被自生石英半充填,局部有轻微溶蚀,局部见长石粒内溶孔及杂基孔,微裂缝与长石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相通。在扫描电镜中可观察到,粒间孔较发育,孔道直径5—20um,属于小孔;连通孔隙的喉道半径1-10um,属于细喉。 须二段:储层孔隙以原生粒间孔隙为主,还伴有部分次生溶孔。在扫描电镜中可观察到,长石粒内溶孔发育,粒间孔和孔隙中可见纤维束状伊利石,使原粒间孔被肢解切割,变得迂回曲折,成为粘土矿物晶粒间的微细孔隙。 须六段:储层孔隙以原生粒间孔隙为主,粒内孔隙局部发育。在扫描电镜中可观察到,粒间孔中常有纤维束状的伊利石,偶有自生石英,使原粒间孔被肢解切割,

第四章 第一节 优质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特征

第四章优质烃源岩的分布特征及资源贡献 第一节优质烃源岩的分布特征 一、优质烃源岩的评价依据与地球化学特征 陆相泥质烃源岩一般都存在比较明显的非均质性,其中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的、已有生烃排烃过程的为有效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特别大、生烃潜力特别高的称为优质烃源岩(金强,2002)。也有人把有机质丰度与类型俱佳的烃源岩称为优质烃源岩,如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的优质烃源岩和塔里木盆地的优质气源岩等(周杰等,2004)。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实例也已证实,并非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生烃潜力就大,而部分薄层的优质烃源岩层段对油气成藏起决定性作用。对于陆相含油气盆地而言,优质烃源岩是指在生物勃发期和缺氧的湖相环境中形成的有机质特别富集,演化程度适中的烃源岩,常为薄层状(有时为纹层状)以某种生物为主的有机质富集层,以不规则状分布在有效烃源岩中。由于不同盆地优质烃源岩的成因不同,所以优质烃源岩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盆地优质烃源岩标准的制定要考虑该盆地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和母质来源等因素。作为优质烃源岩,一般要求烃源岩中有机质相对富集,有机质丰度指标达到好-极好烃源岩的标准,有机质类型较好(以I型或II1型为主),烃源岩中富含藻类体、壳质体等显微组分。 通过对溱潼凹陷优质烃源岩和非优质烃源岩地化特征的对比,我们认为溱潼凹陷优质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为:TOC一般大于1.5%,S1+S2大于10mg/g,氢指数大于400mg/g,氯仿沥青“A”大于0.1%,Ph含量高(远高于Pr),β-胡萝卜烷含量中等~很高,伽马蜡烷含量很高,有机质类型较好(以Ⅰ型或Ⅱ1型为主),烃源岩中富含藻类体、壳质体等显微组分。溱潼凹陷阜二段、阜四段、泰州组部分MA类烃源岩大部分已达到这一标准。这些烃源岩中TOC一般大于1.5%,S1+S2大于10mg/g,壳质体和矿物沥青质体含量较高,富含黄色层纹层状藻类体、黄色沥青及液态包体、亮绿黄色、团状小孢粉体,分布有黄色荧光—亮黄色孢粉体及动物沥青壳壁体和动物沥青。干酪根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可溶有机质中伽马蜡烷、β-胡萝卜烷相对含量较高,Pr/Ph一般小于1。沉积岩主要形成于相对咸化的还原环境,沉积有机质以低等水生生源输入为主。岩石类型以暗色泥岩或泥灰岩、灰质泥岩为主。进入成熟阶段,Ro大于0.7%的优质烃源岩为成熟优质烃源岩。 二、不同层位优质烃源岩在纵向上的分布特征 溱潼凹陷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阜二段和阜四段,从苏153井、苏259井、苏169井、苏120井、苏241井等井阜二段和阜四段烃源岩地化特征分布规律的分析表明,阜二段优质烃源岩占总段烃源岩的45%左右,分布在阜二段中部;阜四段优质烃源岩占总段烃源岩的 119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测井响应特征与定量预测模型——以珠江口盆地文昌组烃源岩为例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测井响应特征与定量预测模型——以珠 江口盆地文昌组烃源岩为例 徐思煌;朱义清 【摘要】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能够弥补烃源岩取心少、实测样品分布不连续的不足.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在测并上具有电阻率高,中子孔隙度高、声波时差高、伽马高、密度低等基本特征.测井资料不仅可用来定性识别烃源岩,而且还能定量预测有机碳含量.近半世纪不断探索出的预测模型,可概括为定性识别模型、单参数等效体积模型、双参数交汇图半定量模型、多元回归模型、测井曲线叠合模型(即 △logR技术)、模糊数学模型6种类型.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及番禺4洼文昌组烃源岩实测有机碳含量与同井段电阻率、中子、声波、伽马和密度等测井参数之间的相关程度比较均衡,因此由这5种测井参数构成的五元回归方程代表着最佳定量预测模型.对番禺4洼一口井文昌组进行了全井段有机碳含量预测,经岩性描述、实测有机碳含量检验,认为预测效果良好. 【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 【年(卷),期】2010(032)003 【总页数】7页(P290-295,300) 【关键词】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井响应;预测模型;惠州凹陷;珠江口盆地 【作者】徐思煌;朱义清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113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是含油气盆地中生烃研究和资源评价必需的一项基础参数。在可获取烃源岩样品的情况下,通过实验直接测定有机碳含量。然而,受采样条件限制,合适的烃源岩样品常常数量有限、分布局限;再加上测试费用的因素,直接测定的有机碳含量资料无论数量上还是分布上通常都难于满足研究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充分地利用纵向连续、广泛分布的测井资料来评价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研究表明,多种测井参数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响应关系,根据这些响应关系建立起合理的定量预测模型,可以实现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有效定量预测[1]。随着测井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探索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 烃源岩相对于非烃源岩而言最显著的特征为富含有机质。随着测井技术的发展,烃源岩中有机质丰度与不同测井参数之间的响应关系也逐渐得到认识。 早在20世纪中叶,Beers(1945)就认识到一些古生界页岩中的放射性与有机质含量的关系[3]。Swanson(1960)进一步认识到黑色页岩中放射性元素铀的含量与石油生成密切相关[4]。由于富含有机质及粘土矿物的烃源岩通常含有较高的放射性元素,因此自然伽马测井(探测伽马射线强度)、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探测放射性元素含量)可用于烃源岩的识别及其有机碳含量预测[5-7]。 由于干酪根密度小于粘土矿物,因此有机质含量越高的烃源岩应具有越低的密度。Schmoker(1979)提出密度测井可用以确定烃源岩有机质的含量[8-9]。 类似地,由于干酪根的声波时差大于固体岩石骨架的声波时差,因此当其它条件一定时,有机质含量越高的烃源岩应具有越大的声波时差。声波时差测井成为岩性解释和烃源岩有机质含量预测的重要方法之一[10-11]。 电阻率测井探测的是井内岩石电阻率变化特征。烃源岩有机质属于非导电物质,电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纪烃源岩评价剖析

1 引言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含油气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是塔里木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发育层段,也是勘探的重要目的层段之一。目前在塔里木盆地已发现的唯一的亿吨级大油田——塔河轮南油田,即是以寒武系-奥陶系为烃源岩、奥陶系碳酸盐岩为储集层的油藏。因此,正确认识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奥陶纪烃源岩的分布规律,对于我们有效地指导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寒武系-奥陶系泥质烃源岩是塔里木盆地东部满加尔富生烃坳陷的主力烃源岩。在塔里木盆地多年的油气勘探中,有关其有机质丰度、类型、生烃潜力、油(气)源对比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对而言,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泥质烃源岩发育的构造和沉积背景控制的认识尚待进一步深入,而这直接关系到对泥质烃源岩的评价和空间分布的预测。进而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泥质烃源岩发育的宏观构造和沉积背景的探讨,为合理地进行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优质泥质烃源岩的分布预测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 2 区域地质概况 塔里木盆地发育震旦系与下古生界(Z-S )海相一海陆交互相地层、上古生界(D-P)海陆交互相一陆相地层、中生界(T-K)陆相地层以及新生界(E-Q)海相一陆相地层。寒武系一奥陶系海相烃源岩是主力烃源岩层。奥陶系烃源岩分布于满加尔凹陷、塔中隆起、塔北隆起、阿瓦提凹陷及柯坪露头区。盆地先后经历了塔里木、库鲁克塔格、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期构造运动,历经多次沉降与隆升,不同构造层呈现不同的复杂构造特征,通常以下古生界“三隆四坳”的构造格局将盆地划分为7个构造单元,自北向南依次为:库车坳陷、塔北隆起、北部坳陷、中央隆起、西南坳陷、塔南隆起、东南坳陷(图1)。塔里木盆地边缘受多阶段板块运动的影响,产生多期地质热事件,它们发育的时代分别为震旦纪一寒武纪、奥陶纪、二叠纪、白里纪等。塔里木盆地油气形成和演化受盆地演化和地质热事件的影响,具有复杂的多期次、动态化特征。因此,对塔里木盆地发育的构造和沉积背景控制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入,而这直接关系到对泥质烃源岩的评价和空间分布的预测。

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烃源岩特征及分布

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烃源岩特征及分布 本文研究认为川东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岩系沉积厚度大、有机质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好、具有形成大中型气田的烃源条件,如果遇到良好的储集层,就很有可能在研究区形成工业性气藏. 通过对龙马溪组~五峰组烃源岩特征及分布的研究,预测了两套烃源岩有利地区,龙马溪组~五峰组烃源岩有利区带有两个中心,一个分布在习水-綦江一带,另一个沿石柱-南川-武隆-道真一带分布。 标签:川南志留系龙马溪组沉积特征烃源条件 就目前对研究区域研究资料得出,龙马溪组~五峰组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对裂缝性油气藏及页岩气具有重要意义,预示了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五峰组具有良好的烃源条件。 1研究区域沉积背景 早志留世龙马溪沉积期继奥陶系五峰期开阔海沉积后经历一次沉积旋回的海退期,形成东南浅水泥质陆棚,向西部与东北部海水变深,形成深水泥质陆棚,继奥陶系五峰期开阔海沉积后演变为封闭还原的海湾环境,发育了下古生界的两套优质泥质烃源岩。研究认为牛蹄塘组烃源岩厚度分布在20~140 米之间,烃源岩沉积中心位于自贡—宜宾—泸州一带,牛蹄塘组岩性特征由黑色炭质页岩、灰黑色砂质页岩组成,底部见球形含磷结核,发育水平层理,见三叶虫化石;龙马溪组~五峰组在研究区内有两个烃源岩发育中心,一个在永川—合川—泸州一带,泥质烃源岩厚度分布200~400米之间,合川地区烃源岩厚度最大达到400 米,另一个在石柱—武隆—南川一带,泥质烃源岩厚度在200~300米之间,武隆地区厚度最大,达到300米,龙马溪组~五峰组岩性特征比较稳定,都由黑色炭质页岩组成,局部含硅质、钙质成分,发育大量笔石化石,局部地区形成笔石页岩层。其中深水泥质陆棚相发育黑色炭质页岩、黑色页岩为海相泥质烃源岩的主要发育区。 2研究区龙马溪组及五峰组沉积特征 晚奥陶世五峰期至早志留世龙马溪期,是川东南地区构造挤压最强烈的时期,都匀运动在这一时期强烈作用,构造抬升作用使得康滇古陆在西南方向持续扩大,盆地西北方向的龙门山古陆也进一步发展,扩大至内江—南充—阆中一带,在盆地中部形成川中古隆起,而盆地南缘黔中古隆起也逐渐扩大。川东南龙马溪组~五峰组的黑色烃源岩系就分布在这三大古陆之间,分布范围广,沉积厚度大。在整个龙马溪期,沉积相变化大,在早期以深水泥质陆棚沉积为主,分布面积广,到中后期渐渐地依次转变为浅水陆棚沉积,台地边缘沉积。早志留世龙马溪沉积期继奥陶系五峰期开阔海沉积后经历了一次沉积旋回的海退期,海水往北退,形成东南浅水泥质陆棚,往北部海域逐渐变深,形成深水泥质陆棚,继奥陶系五峰期开阔海沉积后演变为封闭还原的海湾环境,在区域范围内形成碳质含量较高的黑色页岩、粉砂质页岩。黔中古隆起北翼斜坡,即威信—桐梓—道真一线东南方

烃源岩TOC地球物理定量预测新技术及在珠江口盆地的应用

烃源岩TOC地球物理定量预测新技术及在珠江口盆地的应用刘军;汪瑞良;舒誉;曾驿;史运华 【摘要】There are few or no drilled wells in the interior of the depression i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This brings great difficulty in the geophysical prediction of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O in source rocks and in the assessment of the resource potential in the depression. By combining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and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starting from measuring organic carbon content, using logging prediction method of TOC to build TOC curve of the virtual well, as dependent variables, and selecting seismic attribute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e paper establishes the best fitting equation and extracts seismic attributes from 3-D seismic data to calculate the 3-D TOC data body.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rich-in hydrocarbon-generating Huizhou depression of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in China, and calculates the 3-D TOC data body of the overall Wenchang group and Enping group. This provides important parameters for the correct evaluation of the sub sag hydrocarbon potential.%南海东部珠江口盆地富生烃洼陷内部的钻井极少,给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地球物理预测研究及洼陷的资源潜力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结合烃源岩测井及地震响应特征,从实测有机碳含量出发,应用测井预测TOC的方法建立虚拟井的TOC曲线,以此为因变量,选取的地震属性作为自变量,建立它们之间的最佳拟合方程,通过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地震属性从而计算得到三维TOC数据体.将该方法应用到珠江口盆地富生烃洼陷惠州洼陷中,得到整体文昌组和恩平组的三维TOC数据体.HZ26洼陷边缘到

MIR 和 NIR 光谱技术比较及在烃源岩分析中的应用

MIR 和 NIR 光谱技术比较及在烃源岩分析中的应用 张宇佳 【摘要】Near-infrared (NIR) and mid-infrared (MIR) spectroscopy are powerful tools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aterial composition due to its rapid , non-polluting , non-destructive characteristics . The two infrared spectra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 of the two spectra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in the view of the mechanism , spectral analysis models and spectral instrument designs of the two spectra .This provided a good method for the selection of suitable spectroscopy . Th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were analyzed by both mid-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wavelet multi-scale direct 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 (WMDOSC) method was used to preprocess original NIR and MIR spectr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stability of the near-infrared spectral analysis model ,and the results of near-infrared spectral analysis model ar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mid-infrared o ne .%中红外光谱和近红外光谱具有快速、无污染、无破坏性特点,是对物质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的有力工具。2种红外光谱又各具特色,从光谱产生机制、光谱分析模型和光谱仪器设计等角度进行分析对比,探讨2种光谱的各自优势和不足,为实际工作中光谱的选择提供依据。以烃源岩岩屑为研究对象,用中红外光谱和近红外光谱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用小波多尺度正交校正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后,可明显提高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得到与中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相一致的结果。

习题一 生烃阶段划分及烃源岩评价

习题一烃源岩演化特征与烃源岩评价 一、目的 1、复习巩固现代油气成因理论,用以讨论沉积盆地的生油气情况。 2、学会综合应用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分析烃源岩的演化特征,评价烃源岩的优劣,预测有利的烃源岩分布区。 二、要求 1、根据表1-1中的数据作出某坳陷S3烃源岩演化剖面图,在演化剖面上确定出生油门限深度,划分出有机质的演化阶段; 2、绘制暗色泥岩厚度、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等值线平面图,根据丰度指标和演化指标对烃源岩进行评价,预测出有利烃源岩分布区。 三、具体步骤 某坳陷背斜及西部斜坡上所钻各探井S3顶面深度、泥岩厚度及各项地化指标数据已列入表1-1。 1.根据深度、总烃/C、氯仿沥青“A”/C、饱和烃、镜质体反射率、正烷烃OEP等数据绘制该坳陷S3烃源岩演化剖面图,在演化剖面上标出生油门限深度,划分出有机质的演化阶段(图1-1)。S1油层顶构造图见图1-2。 2.绘制S3暗色泥岩厚度等值线平面图(图1-3) 3.绘制S3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等值线平面图(图1-4); 4.以Ro=0.5%,1.2% 勾出S3镜质体反射率等值线,并以此为界限用不同的颜色划分出有机质演化和成熟程度不同的区域(未成熟区、成熟区、高成熟区)(图1-5); 5.综合分析暗色泥岩厚度、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等值线平面图,把上述三张图的信息叠合,绘制该坳陷S3烃源岩综合评价图,预测出有利烃源岩分布区(图1-6); 6.根据该坳陷S3烃源岩演化剖面图和综合评价图,编写简单的烃源岩综合评价报告。

表1-1 某坳陷各探井S3泥岩厚度及其各项地化指标数据表

图1-1 某坳陷S3烃源岩演化剖面图

一种烃源岩分布及油气勘探方法和装置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105954809A (43)申请公布日 2016.09.21(21)申请号CN201610248790.4 (22)申请日2016.04.20 (71)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 (72)发明人朱光有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辉 (51)Int.CI G01V9/00; 权利要求说明书说明书幅图 (54)发明名称 一种烃源岩分布及油气勘探方法和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烃源岩分布及油气勘探 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对烃源岩进行 成分测定,确定烃源岩中各类岩石的生油生气属 性;根据烃源岩中各类岩石的生油生气属性以及 烃源岩的平面分布特征,得到工区内各个区带的 生油生气属性;根据工区内各个区带的生油生气 属性,进行油气勘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 了一种高效准确预测深层古老微生物烃源岩生烃

潜力的新方法,填补了目前石油勘探开发行业对 于深层油气勘探的空白;通过快速确定工区内古 老微生物烃源岩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区域所对应 的生油生气潜力,从而可以制定出合理的深层油 气勘探方案,进一步地,可以加快深层油气勘探 的效率,实现高效勘探深层古老地层油气的目 的。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法律状态信息法律状态 2016-09-21公开公开 2016-09-21公开公开 2016-10-19实质审查的生效实质审查的生效 2016-10-19实质审查的生效实质审查的生效 2018-08-10授权授权

M凹陷泥页岩储层有效烃源岩测井评价及应用

M凹陷泥页岩储层有效烃源岩测井评价及应用 赫志兵 【摘要】泥页岩储层既是生油层也是储集层,具有典型的自生自储特征,有效烃 源岩的测井识别及评价是整个泥页岩储层评价的关键一环。M凹陷沙河街组四段 下亚段(E2 sL4)是一套以泥页岩为主的非常规储层,在地球化学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该地区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有效烃源岩测井识别方法及参数定量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对研究区100多口井有效烃源岩进行了测井评价,划分出了单井油气 储层的位置,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该基础上,绘制了优质烃源岩的平面分布图,为后续水平井的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 【年(卷),期】2016(013)029 【总页数】6页(P18-23) 【关键词】泥页岩储层;测井评价;有效烃源岩;参数定量计算 【作者】赫志兵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东大区,北京 100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84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非常规油气逐渐成为国内勘探的重要领域[1~3]。泥页岩油气藏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许多油田都有分布,部分油田已经进行试探性勘探,并取得了一些效果[4~9]。在整个泥页岩勘探过程中,测井对泥页

岩储层的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方法的选取上,与常规储层有较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岩性、矿物组分、源岩、物性、含油气性、可压性、地应力等方面[10~21]。由于泥页岩储层既是生油层也是储集层,具有典型的自生自储特征, 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的烃源岩必然是有效烃源岩,同时也是储集层,因此有效烃源岩测井评价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7,12]。笔者结合M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泥页岩储层特征,应用测井方法对有效烃源岩进行了识别与评价,有效 地划分出了油气储层的位置及平面分布范围,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也为泥页岩水平井的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持。 M凹陷是在太古界花岗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和中上元古界碳酸盐岩组成的基底之 上发育的中、新生代陆相小凹陷。中生代白垩系厚度小、分布局限。新生代主要包括沙河街组四段(E2s4)、三段(E2s3)、一段(E3s1)和东营组(E3d)等。其中是在水 体比较闭塞、安静环境下发育的一套以泥页岩为主的非常规储层,是非常规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岩石矿物试验表明,目的层含有黏土、石英、长石、碳酸盐、黄铁矿和菱铁矿等组分,其中黏土体积分数在10%~57%,石英体积分数在27%~58%,长石体积分数在5%~32%,碳酸盐体积分数在6%~35%,黄铁矿和菱铁矿体积分数在1%~22%。依据不同的矿物成分,可以将岩石分为泥岩、含碳酸盐油页岩、白云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质泥晶白云岩和含泥晶粒屑白云岩等6种,在漫长 的沉积过程中6种岩性相互叠置。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目的层含油气丰度较高,具有极强的生烃能力,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ⅡA型次之,镜质体反射率大部分都大于0.5%,热解峰温大部分在435℃以上,处于成熟和高成熟阶段。 研究区烃源岩主要以泥页岩为主,含有部分泥岩。 目前主要应用ΔlgR法对有效烃源岩进行测井识别,该方法是使用一种专门刻度的孔隙度曲线(一般是声波时差曲线)叠合在一条电阻率曲线上,2条曲线的幅度差定 义为ΔlgR[13](见图1)。除此之外,自然伽马曲线在有效烃源岩处往往出现高值,

利用地震信息定量预测烃源岩TOC质量分数

利用地震信息定量预测烃源岩TOC质量分数 陈宇航;姚根顺;刘震;吕福亮;唐鹏程;陈亮;赵千慧 【摘要】Considering that source rock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step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low exploration areas (deep water, deep layer), where the mass fraction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of source rocks determines the resource potential and oil and gas reserve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seismic data and a few of drilling data, the mass fraction of TOC could be quantitatively predicted by seismic velocity inversion. The mudstone resistivity predic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velocity based on the FAUST equation-transformation. Furthermore, less well constrained seismic prediction model of mass fraction of TOC was built in combination with ΔlgR method. The mass fraction of TO C of C Sag of Y1 Member in the north of South China Sea was predicted by using this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ss fraction of TOC of the delta and coastal plain facies on the edge of the Sag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hore-neritic facies in the sag center.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sedimentary facies, which verifies the reliability of this method.%基于烃源岩评价是低勘探程度区(深水、深层)油气勘探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烃源岩的有机碳(TOC)质量分数往往决定该地区的资源潜力和油气储量规模,将地震资料和少量钻井资料结合,通过地震速度反演对烃源岩的TOC质量分数进行预测:对FAUST 公式进行变换,建立用泥岩速度预测电阻率的模型,并结合ΔlgR法,建立少井约束地震预测TOC质量分数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南海北部深水区C凹陷Y1段烃源岩TOC质量分数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凹陷边缘三角洲相与海岸平原相TO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