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平衡部分高考题和练习

电离平衡部分高考题和练习
电离平衡部分高考题和练习

1 / 15

2010各地高考题电离平衡部分

1.(2010上海)下列离子组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中:I -

、CI -、

3NO -

、Na +

B .石蕊呈蓝色的溶液中:Na +

2

ALO -

3NO -

3HCO -

C .含大量Al3+的溶液中:K +

、Na

+

3NO -

、CIO -

D .含大量0H 一的溶液中:

23

CO

-、CI -

、F -、K +

2.(2010上海)下列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 .氨水与氯化铵的pH=7的混合溶液中: 4Cl NH -+

????????f

B .pH=2的一元酸和pH=12的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 OH H -

+

????=?

???

C .O.1 1

mol L -?的硫酸铵溶液中:

244NH SO H ++????????????f f D .0.11

mol L -?的硫化钠溶液中: [][]2OH H HS H S -+????=?

???f f 4.(2010江苏)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1的溶液中:2+

Fe 、3NO -、24SO -、Na +

B .由水电离的()14

1

H 110

mol L

c +--=??的溶液中:2+

Ca

、K +、Cl -

、3

HCO -

C .()()12H /OH 10c c +

-

=的溶液中:4NH +

、3Al

+

、3NO -

、Cl -

D .()31

Fe 0.1mol L

c

+

-=?的溶液中:K +

、ClO -

、24SO -

、SCN -

5.常温下,用 0.1000 mol·L 1

-NaOH 溶液滴定 20.00mL0.1000

mol·L

1

-3CH COOH 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①所示溶液中:

()()()()33CH COO OH CH COOH H c c c c --++=+

B .点②所示溶液中:

()()()33Na CH COOH CH COO c c c +-=+

C .点③所示溶液中:()()()()3

Na OH CH COO H c c c c +

-

-

+

>>>

D

.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

()()()()()33CH COOH CH COO H Na OH c c c c c -++->>>>

6、(2010海南)常温下,将0.1 mol·L -1

氢氧化钠溶液与0.06 mol·L -1

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该混合溶液的pH 等于

A .1.7 B.2.0 C.12.0 D.12.4

7.(2010海南)已知:K sp (AgCl)=1.8×10

—10

,K sp (AgI)=1.5×10

—16

K sp (Ag 2CrO 4)=2.0×10—12,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 +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 .AgCl>AgI> Ag 2CrO 4

B .AgCl> Ag 2CrO 4>AgI

C .Ag 2CrO 4>AgCl>AgI

D .Ag 2CrO 4>AgI>AgCl

8.(2010海南)光谱研究表明,易溶于水的S02所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2 /

15

据此,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该溶液中存在着SO 2分子 B .该溶液中H +

浓度是SO 2-

3浓度的2倍

C .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酸都能放出SO 2气体

D .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 可得到Na 2SO 3 、NaHSO 3和NaOH 的混合溶液 9. (2010全国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某醋酸溶液的PH =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 b ,则a>b

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 4Cl 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

C. 1.0×10-3

mol/L 盐酸的PH=3.0,1.0×10-8

mol/L 盐酸PH =8.0

D. 若1mL PH=1盐酸与100mL M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 溶液的PH=11 10. (2010全国2) 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B .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C .醋酸在醋酸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 D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SO 2的利用率

11. (2010全国2) 相同体积、相同pH 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 )随时间(t )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12.(2010新课标)把500 mL 有2BaCl 和KCL 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硝酸银的溶

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 .1

0.1(2)b a mol L --g B .1

10(2)a b mol L --g

C .1

10()b a mol L --g D .1

10(2)b a mol L --g

14.(2010北京)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

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 C.CuSO

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 / 15

22Cu S

+-

+CuS↓

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16.(2010天津)下列液体均处于2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某物质的溶液p H < 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

B .p H = 4.5的番茄汁中c(H +

)是p H = 6.5的牛奶中c(H +

)的100倍 C .AgCl 在同浓度的CaCl 2和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D .p H = 5.6的CH 3COOH 与CH 3COONa 混合溶液中,c(Na +

) > c(CH 3COO -

) 17.(2010天津)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 .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 -1

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 -1

NaOH 溶液,溶液的pH 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 .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 O 2(g )+ O 2(g ) 2S O 3(g)ΔH < 0 正、逆反应的

平衡常数K 随温度的变化

C .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 -1 K M n O 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 -1

H 2C 2O 4

溶液混合时,n(Mn 2+

) 随时间的变化

D .图④中a 、b 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 2=CH 2 (g )+ H 2(g)??

→C H 3C H 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9.(2010山东)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 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 ,金属阳离子 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 的是

A .K ap [Fe(OH)3]

B .加适量NH 4Cl 固体可使溶液由a 点变到b 点

C .c 、d 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 (H +

)与c (OH -

4 / 15

22题

乘积相等

D .Fe(OH)3、Cu(OH)2分别在b 、c 两点代表的

溶液中达到饱和

20.(2010福建)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正确判断是

A .在pH = 12的溶液中,K +、CL -、3HCO -、Na +

可以常量共存

B .在pH = 0的溶液中,Na +、3NO -、23SO -

、K +

可以常量共存

C .由0.1 mol ·1L -一元碱BOH 溶液的pH =10,可推知BOH 溶液存在BOH =B

OH

+

-

+

D .由0.1 mol ·1

L -一元碱HA 溶液的pH =3, 可推知NaA 溶液存在A -

+ H 2O ?HA + OH -

21.(2010安徽)在pH =7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A .Mg 2+

、Na +

、ClO 、NO 3-

B .Al 2+、NH +、Br -、Cl -

C .K

+、Cr 2O 27-

、CH 3CHO 、SO 24

-

D .Na +、K

、SiO 23

-

、Cl -

22. (2010重庆)PH=2的两种一元酸x 和y ,体积均为100ml,稀释过程中PH 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题13图所示,分别滴加

NaOH

溶液

(c=0.1mol /L )至PH=7,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为Vx,Vy,则

x 为弱酸VxVy C 、y 为弱酸VxVy

23. (2010四川)有关①100ml 0.1 mol/L 3NaHCO 、②100ml 0.1 mol/L 23Na CO 两种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 +

个数:②>① B.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②>①

C.①溶液中:

()()

2323c CO c H CO -> D.②溶液

中:()()3

2

3

c

HCO c H CO -

>

25.(2010北京)(14分)

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是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甲同学欲探究X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有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硅酸镁铝、磷酸铝、碱式碳酸镁铝。

②Al

3+

在pH=5.0时沉淀完全;

Mg2+

在pH=8.8时开始沉淀,在pH=11.4时沉淀完全。

实验过程:

Ⅰ.向化合物X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A,得到无色溶液。 Ⅱ.用铂丝蘸取少量I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黄色火焰。

Ⅲ.向I中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调节pH至5~6,产生白色沉淀B,过滤。

Ⅳ.向沉淀B中加过量NaOH 溶液,沉淀全部溶解。

Ⅴ.向Ⅲ中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OH 溶液,调节pH 至12,得到白色沉淀C。

5 / 15

Ⅰ中气体A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由Ⅰ、Ⅱ判断X 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磷、_____________。 Ⅲ中生成B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Ⅳ中B 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沉淀C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若上述n (A ):n (B ):n (C )=1:2:3,则X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26. (2010浙江) (15分)已知:

①25℃时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数:K a (CH 3COOH )=5

1.810-?,K a (HSCN )=0.13;难溶

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 ap (CaF 2)=10

1.510

-?

②25℃时,3

2.010-?mol·L -1

氢氟酸水溶液中,调节溶液pH (忽略体积变化),得到c (HF )、c (F -

)与溶液pH 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旬问题: 图2

(1)25℃时,将20mL 0.10 mol·L -1

CH 3COOH 溶液和20mL 0.10 mol·L -1

HSCN 溶液分别与20mL 0.10 mol·L -1

NaHCO 3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V )随时间(t )变化

的示意图为图2所示:

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CO 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 (CH 3COO -) c (SCN -

)(填“>”、“<”或“=”)

(2)25℃时,HF 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 ≈ ,列式并说明得出该常数的理由 。

(3)-34.010? mol·L -1

HF 溶液与-4

4.010? mol·L -1

CaCl 2溶液等体积混合,调节

混合液pH 为4.0(忽略调节混合液体积的变化),通过列式计算说明是否有沉淀产生。

电离平衡

1.向体积为0.05mol·L -1

CH 3COOH 溶液中加入体积为V b 的0.05mol·L -1

KOH 溶液,下列关系错误..

的是( )A. V a >V b 时:c (CH 3COOH) +c (CH 3COO -)>c (K +

) B. V a =V b 时:c (CH 3COOH) +c (H +

)>c (OH -)

C. V a c (K +

)> c (OH -)> c (H )

D. V a 与V b 任意比时:c (K +

)+ c (H +

) =c (OH -)+ c (CH 3COO -)

2.用0.1 mol ?.1L -的盐酸滴定0.10 mol ?.1

L -的氨水,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4

()c NH +

>()c Cl -,()c OH - >()c H + B. 4()c NH +

=()c Cl -,()c OH -

6 / 15

=()c H

+

C.

()

c Cl - >

4()

c NH +

,

()

c OH - >

()

c H + D.

()c Cl - >4

()c NH +

,()c H +>()c OH - 3.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4.现有等浓度的下列溶液:①醋酸,②苯酚,③苯酚钠,④碳酸,⑤碳酸钠,⑥碳酸氢钠。按溶液pH 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 ④①②⑤⑥③ B. ④①②⑥⑤③ C. ①④②⑥③⑤ D. ①④②③⑥⑤

5. 25 ℃时,浓度均为0.2 mol/L 的NaHCO 3和Na 2CO 3溶液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B.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

C.c (OH -)前者大于后者

D.分别加入NaOH 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CO 32-

)均增大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1 mol/LC 6H 5ONa 溶液中:c(Na +

)>c(C 6H 5O -)>c(H +

)>c(OH -) B.Na 2CO 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 和K w 均减小

C.pH=5的CH 3COOH 溶液和Ph=5的NH 4Cl 溶液中,c(H +

)不相等 D.在Na 2S 溶液中加入AgCl 固体,溶液中c(S 2-

)下降

7.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室温下,向0.01

441HSO NH L mol -?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至中性:

)()()()()(424+-+

-

+=>>>H c OH c NH c SO c Na c

B .0.11

-?L

mol 3NaHCO 溶液:)()()()(3+-

-+>>>H c HCO c OH c Na c

C .3NaCO 溶液:)(2)()()(323CO H c HCO c H c OH c +=--

+-

D .25℃时,75.4=pH

浓度均为0.11

-?L mol 的COONa CH COOH CH 33、混合溶液:)()()()(33+--

+<+H c COOH CH c OH c COO

CH c

8.已知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则下列溶液沸点最高的是( )

A .0.01mol ·

1L -的蔗糖溶液 B. 0.01mol ·1L -的2CaCl 溶液 C .0.02mol ·

1L -的a N Cl 溶液 D. 0.02mol ·1L -的3CH COOH 溶液

9.已知:25°C 时,-12

2[()] 5.6110sp K Mg OH =?,11

2[]7.4210

sp K MgF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5°C 时,饱和2()Mg OH 溶液与饱和2MgF 溶液相比,前者的2()c Mg

+

7 / 15

B .25°

C 时,在2()Mg OH 的悬浊液加入少量的4NH Cl 固体,2()c Mg +

增大

C .25°C 时,2

()Mg OH 固体在20ml0.01 mol ·

1L -氨水中的sp

k 比在

20mL0.01mol ·

1L -4NH Cl 溶液中的sp k 小

D .25°C 时,在2()Mg OH 的悬浊液加入a N F 溶液后,2()Mg OH 不可能转化成为

2MgF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0.1 mol/L Na 2CO 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B .A l

3

、N

、Cl -

、CO 32

-、Na +

可大量共存于pH=2的溶液中

C .乙醇和乙酸都能溶于水,都是电解质

D .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HCl 和H 2SO 4反应时,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相同 11. 在一定条件下,Na 2CO 3

溶液存在水解平衡:

CO 32- + H 2O

HCO 3- + 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 通入CO 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升高温度,323()

()

c HCO c CO --

减小 D. 加入NaOH 固体,溶液PH 减小12. 下列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氯水中:c(Cl 2)=2[c(ClO -

)+c(Cl -

)+C(HClO)] B. 氯水中:c(Cl -

)>c(H +)>c(OH -

)>c(ClO -

)

C. 等体积等浓度的氢氧化钠与醋酸混合:c (Na +

)=c (3

CH COO -)

D. 23Na CO 溶液中:c 233

(a

)c()c()c()c()N CO OH HCO H -

+

--

+????

13.硫酸锶(SrSO 4)在水中的深沉溶解平衡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一定时,K sp (SrSO 4)随24

()c SO -

的增大而减小

B .三个不同温度中,313K 时K sp (SrSO 4)最大

C .283K 时,图中a 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 .283K 下的SrSO 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K 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14.有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0.1mol/L 的2种溶液混合面成: ①3CH COONa 与HCl ; ②3CH COONa 与NaCl; ③3CH COONa 与NaoH ④3CH COONa 与3NaHCO 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 )

A .pH:②>③>④>①

B -

3c(CH COO

):②>④>③>①

C.溶液中C(H+):①>③>②>④ D

3

c(CH COOH):①>④>③>②

15.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

....回答下列问题:

(1)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液易被催化分解,可使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

a.MnO2

b.FeCl3

c.Na2SO3

d.KMnO4

(5)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X、Y、Z、M、N可发生以下反应:

X溶液与Y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N→⑥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常温下,为使0.1 mol/L M 溶液中由M电离的阴、阳离子浓度相等,应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Y溶液至_________________。

16. 现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

2223

,,,,,

K Ag Ca Ba Fe Al

++++++,阴离子有

22

3343

1,,,,,

C OH CH COO NO SO CO

------,现将它们分别配成1

0.1mol L-

?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测得溶液A、C、E呈碱性,

且碱性为A>E>C;

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

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

向D溶液中滴加

32

()

Ba NO溶液,无明显现象;

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E溶液是 ,判断依据是

;

(3)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A , C ,

D , F .

电离平衡练习

周期

IA 0

1 ①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②③④

3 ⑤⑥⑦⑧

8

1.在0.1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体积相同,c(H+)相同的强酸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 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

3.将0.l 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 (H+)和c(OH-)都减小 B.溶液中c (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溶液的pH增大

4.欲使0.1mol/L的NaHCO3溶液中c(H+)、c(CO32-)、c(HCO3-)都减少,其方法是

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C.通入氯化氢气体 D.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

5.在甲烧杯中放入盐酸,乙烧杯中放入醋酸,两种溶液的体积和c(H+)都相等,向两烧杯中同时加入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应结束后得到等量的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比乙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大

B.甲烧杯中的酸过量 C.两烧杯中参加反应的锌等量

D.反应开始后乙烧杯中的c (H+)始终比甲烧杯中的c (H+)小

6.在相同温度时100mL 0.01mol/L的醋酸溶液与10mL 0.1mol/L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A.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 B.电离程度

C.H+的物质的量 D.CH3COOH的物质的量

7.将0.1mol·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都会引起

A.溶液的pH增加 B.促进CH3COOH的电离

C.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D.溶液中c(OH-)减少

8.用水稀释0.l mol·L-1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c(OH-) / c(NH3·H2O) B.c(NH3·H2O)/ c(OH-)

C.c(H+) 和c(OH-)的乘积 D.OH-的物质的量

9、在 H2CO3 H+ + HCO3-平衡体系中,能使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的条件是()

A、加氢氧化钠

B、加盐酸

C、加水

D、升高温度

10.在锌片和盐酸反应中,加入下列试剂可使生成氢气速度变慢的是()

A 硫酸铜晶体

B 水

C 氯化钡晶体

D 醋酸钾晶体

11.100毫升6mol/L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度,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碳酸钠(固体)

B.水

C.硫酸钾溶液

D.硫酸铵(固体)

12、把0.05 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 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的是()

9 / 15

A.自来水

B.0.5 mol·L-1盐酸

C.0.5 mol·L-1醋酸

D.0.5 mol·L-1氨水

13、NaHSO4在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存在的离子是

A.H+

B.Na+

C.SO42

— D.HSO

4

14、c(H+)相同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分别和锌反应,若最后锌都已完全溶解,且放出的气体一样多,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整个反应阶段平均速率:醋酸>盐酸

B.反应所需时间:醋酸>盐酸

C.参加反应的锌质量:盐酸>醋酸

D.开始反应速率:盐酸>醋酸

15、甲、乙两瓶氨水溶液的浓度分别为1 mol·L-1和0.1 mol·L-1,则甲、乙两瓶氨水中c(OH-)之比为()

A.小于10

B.大于10

C.等于

10 D.无法确定

16、20 ℃时H2S饱和溶液1 L,其浓度为0.1 mol·L-1,其电离方程式为:H2S H++ HS-,HS-H++S2-,若要使该溶液中H+浓度增大,同时使S2-浓度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适量的水

B.加入适量的NaOH 固体

C.加入适量的SO2

D.加入适量的CuSO4固体

17、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在熔化时:NaHSO4====Na++ H++ SO42—

B.H2SO3 2H++ SO32—

C.NaHCO3Na++H++ CO32—

D.CaCO3====Ca2++ CO32—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强电解质是易溶化合物,弱电解质是难溶化合物

C.SO3的水溶液导电性很强,所以SO3是强电解质

D.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

19、已知盐酸和醋酸的溶液中C(H+)相等。现将这两种酸液各取10 mL,分别跟足量的锌片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酸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B.开始反应时,两种酸液的反应速率相等,但盐酸的反应速率下降较快

C.开始反应时两种酸液的反应速率相等,但醋酸的反应速率下降较快

D.完全反应后两种酸液产生的氢气的量相同

20、在醋酸溶液中滴入稀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发生变化,其电流(I)随氨水的加入体积(V)的变化曲线是下图中的( )

10 / 15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综合练习题

七年级地理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综合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叙述中,叙说天气的是() A.山前桃花山后雪。 B.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 C.昆明四季如春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下列行为不能了解某地天气变化的是() A.查看卫星云图 B.听天气预报 C.流览“中国气象在线”网站 D.阅读空气质量日报 3.2003年11月20日晨,某高速公路因大雾关闭路口,造成若干车辆不能上路,此事说明()。 A.天气影响生产 B.天气影响交通。 C.天气影响学习 D.天气影响战争 识别下列天气符号,回答4-5题。 4.表示阴天的是() 5.表示台风的是() 6.下列符号表示北风8级的是() 7.天空中经常有云,当天空中无云或云很少时,表示()。 A.多云 B.阴天 C.晴天 D.雾 8.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某天气预报中降水概率为100%,表示() A.晴天 B.可能有雨 C.无雨 D.肯定有雨 9.在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 A.海洋 B.陆地 C.云区 D.天空 10.在天气预报中,污染指数为101~200,表示空气质量状况() A.优 B.中度污染 C.良 D.轻度污染 11.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的影响() A.气压高低 B.风力大小 C.沙漠远近 D.人类活动 12.下列几句话,描述天气的是() A.昆明四季如春 B.北京冬季寒冷干燥 C.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D.黄河下游地区明天大风降温 13.根据下面的等温线图,叙述正确的是() A.表示的是北半球一月等温线的分布图 B.表示的是北半球七月等温线的分布

C.表示的是南半球一月等温线的分布 D.表示的是南半球七月等温线的分布 14.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59米,山顶气温比同纬度海拔900米处气温约低() A.30℃ B.18℃ C.20℃ D.25℃ 15.我国的北戴河成为夏季避暑胜地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16.关于等温线图的判读,不正确的是() A.若等温线和纬线、海岸线或等高线大致平行,说明气温受纬度位置、海陆或地形影响明显 B.一般地说,等温线较平直,反映影响气温的因素较单一 C.等温线的稀疏和密集不能说明温差大小 D.等温线向低纬方向突出时,说明突出地区的气温低于同纬度相邻地区 17.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B.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C.中纬度气温高 D.各地气温高低与纬度没有关系 18.“早穿棉袄,午披纱”反映的是() A.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大 B.某地的气温月较差大 C.某地的气温年较差大 D.某地的气温年际变化大 19.我国江西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因为() A.所处纬度高,气温低 B.靠近海洋,降水多,气温低 C.地势高,气温低 D.气压低,空气上升,降水多所以气温低 20.下面表达天气的用语是() A.风和日丽,雨过天晴 B.冬冷夏热,春旱秋涝 C.昆明四季如春 D.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1.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同纬度地区气温都相同 B.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C.气温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 D.同纬度的高山高原比平原气温高 22.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有() A.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B.北半球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没有差异 C.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阔,气温受海陆地分布影响小,等温线大致与经线平行 D.气温的高低除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外,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23.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 A.气温日较差 B.气温月较差 C.气温年较差 D.气温季较差 24.下列对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化学选择题--经典电离平衡

征服高考化学选择题之八:经典电离平衡题 1、盐酸、醋酸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NaHCO3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NaOH,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CO和OH- B.NaHCO3溶液中:c(H+)+c(H2CO3)=c(OH-) C.10 mL0.10mol·L-1CH3COOH溶液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OH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CH3COO-)>c(OH-)>c(H+) D.中和体积与pH都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所消耗的NaOH物质的量相同 2、向三份0.1mol,L 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 3、Na2SO3、FeCl2溶液(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小、增大、减小 B.增大、减小、减小 C.减小、增大、增大 D.增大、减小、增大 3、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4、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c(OH)>c(HA)>c(HB)>c(H+) B. c(OH-)>c(A-)>c(B-)>c(H+) C. c(OH-)>c(B-)>c(A-)>c(H+) D. c(OH-)>c(HB)>c(HA)>c(H+)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pH=7时,c(SO42-)>c(NH4+) 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 C.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 D.向0.1 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 () () c c 32 OH NH H O g增大 6、某酸性溶液中只有Na+、CH3COO-、H+、OH-四种离子。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电离平衡经典题目

电离平衡限训一 1.本世纪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昌盛时期,科学家研究发现,进入生物体内的氧分子,可接受1个电子转变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 2 ),进而引发产生一系列自由基。一切需氧生物在其机体内均有一套完整的活性氧系统(抗氧化酶和抗氧化剂),能将活性氧转变为活性较低的物质,机体因此受到保护。人们利用羟胺 (NH2OH)氧化的方法可以检测其生物系统中O- 2含量,原理是O- 2 与羟胺反应生成NO- 2 和一种过氧化物。 NO- 2 在对氨基苯磺酸和α—萘胺作用下,生成粉红的偶氮染料,该染料在λ=530nm处有显著吸收,且 其吸收值与c(NO- 2)成正比,从而可计算出样品中的O- 2 含量。某实验室用以上方法处理后测得溶液中c(NO - 2 ) =×10-3 mol?L-1。 (1)请根据测定原理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该样品中c(O- 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用羟胺氧化法测定O2- 时,将其生成的过氧化物作为检测物,若选用氧化还原法进行定量分析(KMnO4或K2Cr2O7,任选一种即可) ①请写出其测定原理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测定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为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可确定测定反应是否进行完全。 (4)NO- 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NaNO2大量进入血液时,能将血红蛋白中的Fe2+氧化成Fe3+,正常的血红蛋白转化为高价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功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下列各组试剂不能检验 NO- 2 的是 A .FeCl2 KSCN B. KMnO4 H2SO4 C .AgNO3 HNO3 D .KI淀粉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光化学烟雾消长规律,在一烟雾实验箱中,测得烟雾的主要成分为RH(烃)、NO、NO2、O3、PAN(CH3COOONO2),各种物质的相对浓度随时间的消失,记录于下图,根据图中数据,下列推论,最不合理的是 A.NO的消失的速率比RH快 B.NO生成NO2 C.RH及NO2可以生成PAN及O3 D.O3生成PAN 2.连二次硝酸(H2N2O2)是一种二元酸,可用于制N2O气体. (1)连二次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2)常温下,用?L﹣1的溶液NaOH滴定?L﹣1H2N2O2溶液,测得溶液p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写出H2N2O2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②c点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③b点时溶液中c(H2N2O2)(填“>”“<”或“=”,下同)c(N2O22﹣). ④a点时溶液中c(Na+)c(HN2O2﹣)+C(N2O22﹣). (3)硝酸银溶液和连二次硝酸钠溶液混合,可以得到黄 色的连二次硝酸银沉淀,向该分散系中滴加硫酸钠溶液, 当白色沉淀和黄色沉淀共存时,分散系中 = .[已知K sp(Ag2N2O2)=×10﹣9,K sp (Ag2SO4)=×10﹣5]. 具有净水作用,但腐蚀设备,而聚合氯化铁是一种新型的絮凝剂,处理污水比FeCl3高效,且腐蚀性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溶液腐蚀钢铁设备,钢铁除了与H+作用外,另一主要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为节约成本,工业上用NaClO3氧化酸性FeCl2废液得到FeCl3,其离子方程式为 若酸性FeCl2废液中c(Fe2+)=×10﹣2mol?L﹣1,c(Fe3+)=×10﹣3mol?L﹣1, c(Cl﹣)=×10﹣2mol?L﹣1,则该溶液的pH约为. (3)通过控制条件,水解产物聚合,生成聚合氯化铁,离子方程式为: xFe3++yH2O?Fe x(OH)y(3x﹣y)++yH+ 欲使氯化铁溶液转化为高浓度聚合氯化铁,可采用的方法是(填字母代号). a.降温 b.加水稀释 c.加入NH4Cl d.加入NaHCO3 请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 (4)84消毒液不能用于消毒钢铁(含Fe、C)制品,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可使钢铁制品表面生成红褐色沉淀.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可用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其离子方程式为.若所得溶液pH>12,则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填字母序号).

第三章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科学发展观 一、单项选择题 1.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将进人一个关键时期。 A.2000 B .1500 C.1000 2.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应对“黄金发展期” 和“矛盾凸显期” 关键时期的一个()思想。 A.战略性B.战术性C.阶段性 3.2003年10月,党的()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党中央全会第一次研究科学发展观问题,也是党的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 A.十六届二中 B.十六届三中 C.十六届四中 4.2004年9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的能力。 A.领导政治 B.领导经济 C.领导发展 5.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把()切实转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A.经济社会发展 B.现代化建设 C.经济建设 6.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 国经济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写人了()。 A.报 告B.决 议 C.党章 7.我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 只是略高于4%,人均才1700多美元,属 于()国家。 A.中低收入B.高收 人 C.低收人 8.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 兴国的()。 A.第一目标 B.第 一要务 C.第一职责 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 ()。 A.现代化建设 B.发展经济C.以人 为本 10.科学发展观主张把 ()统一起来 A.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与促 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 B.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 C.促进社会政治文明发展 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1.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 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 A.清理阶级队 伍 B.巩固政权 C.发展社会 生产力 12.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 的集中体现。 A.政策和策略 B.根本宗旨 和执政理念 C执政理念和执政方法 13.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A.根本要求 B.根本方法 C、 根本措施 参考答案: 1.C 2.A 3.B 4. C 5.A 6.C 7.A 8.B 9.C 10.B 11.C 12.B 13.A 二、多项选择题 1.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促进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 会全面进步,关键是要()。 A.明确科学发展 观 B.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C.全面落实科学发展 观 D.提高全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 识 2.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和科学内涵,应明确科学发展观 ()。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九大知识点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九大知识点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 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6、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表示方法:ABA++B- Ki=[ A+][B-]/[AB] 7、影响因素: 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电离平衡: 水的离子积:KW= c[H+]·c[OH-] 25℃时,[H+]=[OH-] =10-7 mol/L ; KW= [H+]·[OH-] = 1*10-14 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 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 2、水电离特点:(1)可逆(2)吸热(3)极弱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①酸、碱:抑制水的电离 KW〈1*10-14 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KW 〉1*10-14 4、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pH=-lgc[H+] (2)pH的测定方法: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高考真题汇编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高考真题汇编 1.[2018·全国卷III]用0.100 mol·L-1 AgNO3滴定50.0 mL 0.0500 mo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 sp(AgCl)的数量级为10-10 B.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Ag+)·c(Cl-)=K sp(AgCl) C.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0 mol·L-1 Cl-,反应终点c移到a 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0 mol·L-1 Br-,反应终点c向b方向移动 答案C 解析选取横坐标为50 mL的点,此时向50 mL 0.0500 mol·L-1的Cl-溶液中,加入了50 mL 0.100 mol·L-1的AgNO3溶液,所以计算出此时溶液中过量的Ag+浓度为0.025 mol·L-1(按照银离子和氯离子1∶1的比例沉淀,同时不要忘记溶液体积变为原来的2倍),由图示得到此时Cl-的浓度约为1×10-8 mol·L-1(实际稍小),所以K sp(AgCl)约为0.025×10-8=2.5×10-10,所以其数量级为10-10,A正确。由于K sp(AgCl)极小,所以向溶液滴加硝酸银就会有沉淀析出,溶液一直是氯化银的饱和溶液,所以曲线上各点的溶液均满足c(Ag+)·c(Cl-)=K sp(AgCl),B正确。滴定的过程是用硝酸银滴定氯离子,所以滴定的终点应该由原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决定,将50 mL 0.0500 mol·L-1的Cl-溶液改为50 mL 0.0400 mol·L-1的Cl-溶液,此时溶液中的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0.8倍,所以滴定终点需要加入的硝酸银的量也是原来的0.8倍,因此应该由c点的25 mL变为25 mL×0.8=20 mL,而a点对应的是15 mL,C错误。卤化银从氟化银到碘化银的溶解度逐渐减小,所以K sp(AgCl)大于K sp(AgBr),将50 mL 0.0500 mol·L-1的Cl-溶液改为50 mL 0.0500 mol·L-1的Br-溶液,这是将溶液中的氯离子换为等物质的量的溴离子,因为银离子和氯离子或溴离子都是按比例1∶1沉淀的,所以滴定终点的横坐标不变,但是因为溴化银更难溶,所以终点时,溴离子的

2020版高考化学复习专题8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检测(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NaHCO3===Na++H++CO2-3 B.H2CO3H++HCO-3,HCO-3H++CO2-3 C.AlCl3===Al3++3Cl- D.NaHSO4===Na++H++SO2-4 解析:选A。A项NaHCO3是强电解质,但HCO-3不能完全电离,故其电离方程式应为NaHCO3===Na++HCO-3。 2.(2019·杭州二中选考模拟)氢氟酸是弱酸,电离方程式为HF H++F-,达到电离平衡的标志是( ) A.c(H+)=c(F-) B.v(电离)=v(形成分子) C.溶液显酸性 D.单位时间内,电离的HF分子数与生成的F-数相等 答案:B 3.(2016·浙江10月选考,T18)为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下列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测定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 B.测定0.1 mol·L-1CH3COONa溶液的酸碱性 C.比较浓度均为0.1 mol·L-1盐酸和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 D.比较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和醋酸溶液恰好反应完全时消耗两溶液的体积 答案:D 4.(2019·金华东阳二中选考模拟)室温下,对于0.10 mol·L-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与AlCl3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 B.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NH+4)·c(OH-)变大 C.用HNO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不显中性 D.其溶液的pH=13 解析:选C。A.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化学式,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A错误;B.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但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都减小,所以c(NH+4)·c(OH-)减小,故B错误;C.含有弱根离子的盐,谁强谁显性,硝酸铵是强酸弱碱盐,所以其溶液呈酸性,故C正确;D.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在氨水中部分电离,所以0.10 mol·L-1氨水的pH小于13,故D错误。 5.(2019·金丽衢十二校联考)HCN是一种剧毒性的酸,常温下,0.1 mol·L-1HCN溶液的p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CN是一种强酸 B.相同浓度的NaCl溶液与NaCN溶液,前者的pH更大 C.在NaCN溶液中存在:c(Na+)=c(CN-)+c(HCN)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三章综合练习答案

第三章力的相互作用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4X10=40分) 1.如图所示,物体A和B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物体A受到的力是 A.重力,B对A的支持力 B.重力,B对A的支持力、下滑力 C.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 D.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2.质量为m的木块在置于桌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 它的质量M=3m。已知木块与木板间、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 数均为μ,则木板所受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A、μmg B、2μmg C、3μmg D、4μmg 3.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有F=1N的两个水平力作用于A、B两个物体上,A、B、C都静止,则地面对A物体、A物体对B物体、B物体对C物体的摩擦力分别为: A.1N、2N、1N B.1N、0、1N C.0、1N、0 D.1N、1N、0N 4.向南踩行的自行车前轮和后轮和向南推行的自行车前轮和后 轮分别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 A.向北、向南;向北、向南 B.向南、向北;向南、向南 C.向南、向北;向北、向南 D.向北、向南;向北、向北 5.一个物体质量为m,沿倾角为θ的斜面下滑,则下面关于此受力分析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GX为下滑力,施力物体是斜面 B.GY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物体 C.N和G的合力等于GX D.若物体匀速下滑,则没有摩擦力 6.如图所示传动带装置,大轮为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 从动轮逆时针转动,则此时皮带上的两点P和Q受到轮 子的摩擦力方向分别是: A.向前、向前 B.向后、向后 C.向前、向后 D.向后、向前 7.如图所示,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 水平放置, 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 上套有小环P, 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 可忽略、不可伸展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 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N、摩擦力f和细绳上 的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 A.N不变,T变大,f不变B.N不变,T变小,f变小 C.N变小,T变大,f不变D.N变大,T变小,f变小 8.如下图所示,滑块A在斜向下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 那么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与拉力F的合力方向是: A.水平向右;B.向下偏右; C.向下偏左;D.竖直向下。 二、多选题(每题至少有两个答案是正确的,每题五分,选对部分答案得二分,选错或不选得零分,共20分。) 9.关于弹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互相接触,就有弹力的相互作用。 B.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就必然对别的物体产生力作用。 C.由胡克定律可得:k=F/x,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力成正比,与形变量成反比。 D.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绳的拉力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10.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重为G的物体保持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物体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F F

高二化学电离水解部分笔记整理

高二化学电离水解部分笔记整理 ————Believe in yourself 电离平衡 一.相关概念 电解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一部分氧化物盐 碱 酸 非电解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 ?? ??四氯化碳蔗糖乙醇 一部分有机物: 4 11221252CCl O H C OH H C 电解质 ?? ?? ? ??? ?????????????2 322 3`324332233 43424342COO)CH Pb HgCl O H NH SO H PO H SiO H S H HF HClO HAc HNO HCO NH NO NH NaCl OH Ba KOH NaOH HClO HNO SO H HCl (、少数盐:弱碱:、、、、、、弱酸:弱电解质、、绝大多数盐:)(、、强碱:、、、强酸:强电解质、 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比较 ② 相同 pH 、相同体积的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比较见下表: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 .概念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 .特征(动态平衡) (1)逆:可逆反应 (2)动:动态平衡 (3)等v (离子化)==v (分子化)≠0 (4)定:平衡时溶液中离子、分子浓度保持不变。 (5)变:条件改变,平衡可能发生移动。 3 .影响因素 ( 1 )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在稀释溶液时,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而离子浓度一般会减小。 ( 2 )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因电离是吸热的,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电离方向)移动。 ( 3 )同离子效应:醋酸溶液中加人醋裁钠晶体,平衡左移,电离程度减小,加人稀盐酸亦然。 ( 4 )能反应的离子:醋酸溶液中加人NaOH ,平衡右移,电离程度增大。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要求: ①质量守恒:即:“=”两边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②电荷守恒:即:正电荷总数=负电荷总数。 ③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等于形成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同理,元素或原子团的负价数等于形成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离子的个数用阿拉伯数字标在离子符号之前。( 1 )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 如:CH3COONH4 ===CH3COO一+NH4+ A12 ( SO4)3 ==2A13 + + 3 SO42一 ( 2 )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 如:CH3COOH CH3COO一+H+ NH3 ·H2O NH4++OH— ( 3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 H2CO3H+十HCO3—HCO3—H十十CO32— ( 4 )多元弱碱一步电离Cu (O H ) 2Cu2++ 2O H— ( 5 )酸式盐: 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一步完成NaHSO4 ==Na+十H+十SO42— 弱酸的酸式盐强中有弱,分步完成NaHCO3==Na 十十HCO3— HCO3—H 十+ CO32 — 盐类的水解 定义: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H2O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有弱才水解)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高考试题(doc 8页)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高考试题(doc 8页)

2004年——2008年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高考试题 1、 (2004年广东卷)甲酸和乙酸都是弱酸,当它们的浓度均为0.10mol/L 时,甲酸中的c (H +)约为乙酸中c (H +)的3倍。现有两种浓度不等的甲酸溶液a 和b ,以及0.10mol/L 的乙酸,经测定它们的pH 从大到小依次为a 、乙酸、b 。由此可知 A 、a 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 B 、a 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C 、b 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 D 、b 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2.(2004全国)将0.l mol ·1L -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c (H +)和c (-OH )都减小 B .溶液中c (H +)增大 C .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 .溶液的pH 增大 3.(2005年辽宁卷)向醋酸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则 A 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B 溶液的pH 减小 C 醋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小 D 醋酸的浓度减小 4.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的离子积变大、pH 变小、呈酸性 B 水的离了积不变、pH 不变、呈中性 C 水的离子积变小、pH 变大、呈碱性 D 水的离子积变大、pH 变小、呈中性 5. (2006年全国)在0.1 mol ·L -1 CH 3COOH 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 3COOH=CH 3COO -+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0加入少量NaOH 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 mol ·L -1 HCl 溶液,溶液中c (H +) D.加入少量CH 3COONa 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6.(2006年上海卷)根据相关化学原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X 是原子晶体,Y 是分子晶体,则熔点:X <Y B 若A 2+2D -→2A -+D 2,则氧化性:D 2>A 2 C 若R 2-和M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 >M D 若弱酸HA 的酸性强于弱酸HB ,则同浓度钠盐溶液的碱性:NaA <NaB 7. (2007山东卷)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再通入少量氯气,)()(-+ClO c H c 减小

高考化学二轮 第一阶段 专题二第4讲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课时检测

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课时检测:第一阶段 专题二第4讲水溶液中的 离子平衡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2012·上海高考)水中加入下列溶液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是( ) A .NaHSO4溶液 B .KF 溶液 C .KAl(SO4)2溶液 D .NaI 溶液 解析:选D 。F -、Al3+的水解能促进水的电离;NaHSO4电离出的H +能抑制水的电离,I -对应的酸(HI)为强酸,故NaI 溶液对水的电离平衡无影响。 2.(2012·海南高考)25°C 时,a mo l·L-1一元酸HA 与b mol·L-1 NaOH 等体积混合后,pH 为7,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 .a =b B .a>b C .c(A -)=c(Na +) D .c(A -)c(Al3+) B . x =10时,溶液中有NH +4、AlO -2、SO2-4,且c(NH +4)>c(SO2-4) C .x =30时,溶液中有Ba2+、AlO -2、OH -,且c(OH -)

第三章综合能力检测题

第三章综合能力检测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关于温度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 .体温计可以当寒暑表测气温 B. 温度计中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C C.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D .摄氏温度把冰的温度规定为0 C 温度 2. 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它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则该曲线可能是 (D ) A. 冰的熔化曲线 B. 松香的熔化曲线 C. 玻璃的凝固曲线 D .铁水的凝固曲线 3. 用同样质量的0 C的冰和0 C的水冷却食品,冰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C ) A .冰比水凉 B .冰的温度比水低 C.冰在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D .冰和食品接触充分 4. 冬天,汽车司机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做发动机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 (B ) A .较高的熔点 B .较低的凝固点 C.挥发性较强D .较易流动 5 . (2014 ,兰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 .非晶体熔化时放热 B. 扇扇子是通过加快汗液的蒸发而使人感到凉快 C. 高压锅可以使锅内液体的沸点降低 D .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 6. 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一些严重缺水的国家,露水 也是重要的水资源,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C )

A .熔化 B .汽化C.液化D .升华 7. 下列做法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D ) A .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 .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D .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高二化学《电离平衡的移动》知识点总结

电离平衡的移动 【学习目标】 1、了解电离平衡状态及特征; 2、掌握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要点梳理】 要点一、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当溶液的温度、浓度以及离子浓度改变时,电离平衡都会发生移动,符合勒夏特列原理,其规律是: 1、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在稀释溶液时,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而离子浓度会减小。 2、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因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温时平衡向右移动。 3、同离子效应: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增大了CH3COO-浓度,平衡左移,电离程度减小;加入稀HCl,平衡也会左移,电离程度也减小。 4、能反应的物质: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锌或NaOH溶液,平衡右移,电离程度增大。 要点诠释:使弱酸稀释和变浓,电离平衡都向右移动,这二者之间不矛盾。我们可以把HA的电离平衡HA H++A-想象成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化学平衡:A(g)B(g)+C(g),稀释相当于增大体积,A、B、C 的浓度同等程度地减小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B、C的物质的量增加但浓度减小,A的转化率增大;变浓则相当于只增大A的浓度,v(正)加快使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B、C的物质的量和浓度均增大,但A的转化率降低了,A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了而B、C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了。A的转化率即相当于弱酸的电离程度。 要点二、电离平衡常数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的比值是—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用K表示。 2.数学表达式。 对一元弱酸(HA):HA H++A- 对一元弱碱(BOH):BOH B++OH- 3.K的意义:K值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越易电离,所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强。从K a和K b的大小,可以判断弱酸和弱碱的相对强弱,例如弱酸的相对强弱:H2SO3(K a1=1.5×10-2)>H3PO4(K a1=7.5×10-3)>HF(K a=3.5×10-4)>H2S(K a1=9.1×10-8)。 [说明](1)多元弱酸只比较其K a1;(2)同化学平衡常数一样,电离平衡常数K值不随浓度而变化,仅随温度而变化。 4.多元弱酸的电离: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级)进行的,且一步比一步困难,故多元弱酸的溶液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来决定。如H3PO4的电离(如图): H3PO4H++H2PO4-K a1 H2PO4-H++HPO42-K a2 HPO42-H++PO43-K a3 要点诠释:K a1>K a2>K a3,在H3PO4溶液中,由H3PO4电离出来的离子有H+、H2PO4-、PO43-等,其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 (H+)>c (H2PO4-)>c (HPO42-)>c (PO43-)。 要点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度 1.概念:当弱电解质在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分子总数(包括已电离的和未电的)的百分率叫做电离度。常用表示。 2.数学表达式。 [说明]上式中的分子数也可用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代替。 3.影响电离度的因素 (1)内因:电解质的本性,不同的弱电解质由于结构不同,电离度也不同。通常电解质越弱,电离度越小。 (2)外因。 浓度:加水稀释。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故溶液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 温度: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电离度增大。 由此可见,可以根据相同条件下(温度、浓度)电离度的大小来判断不同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例如:25℃时,0.1 mol·L-1的氢氟酸的=7.8%,0.1 mol·L-1的醋酸的=1.3%,所以酸性:HF>CH3COOH。 要点四、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比较

高考化学复习离子方程式高考试题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2004-2008年离子方程式高考试题1.(2004年全国)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 2 + 2H+ === Ca2+ + 2H 2 O B.钠与水的反应Na + 2H 2O === Na+ +2OH-+ H 2 ↑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 Cu2+ + Ag D.大理石溶于醋酸的反应CaCO 3 + 2CH 3 COOH === Ca2+ + 2CH 3 COO- +CO 2 ↑+ H 2 O 2、(2004年北京春).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硫酸亚铁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 Fe2++2H 2O 2 +4H+ Fe3++4H 2 O B.小苏打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CO 2 3+2H+ CO 2 ↑+H 2 O C.大理石溶解于醋酸 CaCO 3+2H+ Ca2++CO 2 ↑+H 2 O D.明矾溶液加热水解生成沉淀 Al3++3H 2O Al(OH) 3 ↓+3H+ 3、(2004年广东卷)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在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Fe2+ + Cl 2 = Fe3+ + 2Clˉ B、三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 Fe3+ + 3NH 3?H 2 O = Fe(OH) 3 ↓ + 3NH 4 + C、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 Ca(HCO 3) 2 + 2H+= Ca2+ + 2H 2 O + 2CO 2 ↑ D、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2Cl 2 + 2OHˉ= 3Clˉ + ClOˉ + H 2 O 4、(2004年江苏卷)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0H—══Al(OH) 3 ↓ B.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2H 2O电解H 2 ↑+C1 2 ↑+20H—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aCO 3+2H+═Ca2++CO 2 ↑ +H 2 O D.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 Fe2++2H++H 2O 2 ══Fe3++2H 2 O 5、(2004上海卷)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硫化亚铁放入盐酸中 S2- + 2 H+→ H 2 S ↑ B.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 Cu2+ + H 2 S → CuS↓ + 2 H+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 Al3+ + 4NH 3?H 2 O → AlO2- + 4NH 4 + +2H 2 O D.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HCO3- + OH-→ CO 32- + H 2 O 6.(2005年广东)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Al3+ + 4OH— == AlO 2— + 2H 2 O B.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CO 2 + H 2 O + 2C 6 H 5 O—→2C 6 H 5 OH + CO 3 2— △

实验2 分光光度法测溴酚蓝的电离平衡常数

分光光度法测溴酚蓝的电离平衡常数 摘要:溴酚蓝(BP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本身带有颜色且在有机溶剂里电离度很小,所以一般的化学分析法或其他物理化学方法很难测定其电离平衡常数。然而用分光光度法可以在蒸馏水的参照下测出BPB的最大吸收波长,继而测出在最大吸收波长下对不同浓度的BPB 溶液的吸收,从而求算出溴酚蓝的电离平衡常数。 关键词:溴酚蓝;电离平衡常数;分光光度计 Measurement of the Ionization Equilibrium Constant of Bromophenol Blue by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Abstract:BPB can indicate whether a material is an acid or alkali. Since it has a bright color itself and a low ionization inorganic solvent, general chemical analysis, as well as some other physical methods come across a lot of difficultie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ionization constant. However, with a spectrophotometer and an ionic analyzer, we can determinate the furthest absorbing wavelength of BPB with the help of blank corrective liquor of distilled water. Then a series of different copies of liquor of BPB with different acidity should be prepared and their absorbency should be measured by the spectrophotometer. At last, we can compute the ionization constant of BPB through those data. Keywords:Bromphenelblue; ionization equilibrium constant; spectrophotome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