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市初中数学教材目录word版

2020上海市初中数学教材目录word版
2020上海市初中数学教材目录word版

六年级第一册

第一章数的整除第1节整数和整除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1.2 因数和倍数1.3 能被2,5整除的数第2节分解素因数 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 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1.6 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拓展求三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第二章分数第1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1 分数与除法2.2 分数的基本性质2.3 分数的大小比较第2节分数的运算2.4 分数的加减法2.5 分数的乘法2.6 分数的除法2.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拓展无限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 2.8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9 分数运算的应用

第三章比和比例第1节比和比例3.1 比的意义3.2 比的基本性质3.3 比例第2节百分比3.1 百分比的意义3.2 百分比的应用3.3 等可能事件

第四章圆和扇形第1节圆的周长和弧长4.1 圆的周长4.2 弧长第2节圆和扇形的面积4.3 圆的面积4.4 扇形的面积

六年级第二册

第五章有理数第1节有理数5.1 有理数的意义 5.2 数轴5.3 绝对值第2节有理数的运算5.4 有理数的加法5.5 有理数的减法5.6 有理数的乘法5.7 有理数的除法5.8 有理数的乘方5.9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5.10 科学记数法

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组)第1节方程与方程的解6.1 列方程6.2 方程的解第2节一元一次方程6.3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6.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3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6.5 不等式及其性质6.6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6.7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4节一次方程组6.8 二元一次方程6.9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6.10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

法 6.11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七章线段与角的画法第1节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7.1 线段的大小比较7.2 画线段的和、差、倍第2节角7.3 角的概念与表示7.4 角的大小比较、画相等的角 7.5 画角的和、差、倍 7.6 余角、补角

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第1节长方体的元素第2节长方体直观图的画法

第3节长方体的棱与棱位置关系的认识第4节长方体中棱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

第5节长方体中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

七年级第一册

第九章整式第1节整式的概念 9.1 字母表示数 9.2 代数式 9.3 代数式的值 9.4 整式

第2节整式的加减 9.5 合并同类项 9.6 整式的加减第3节整式的乘法 9.7 同底数幂的乘法 9.8 幂的乘方 9.9 积的乘方 9.10 整式的乘法第4节乘法公式

9.11 平方差公式 9.12 完全平方公式第5节因式分解 9.13 提取公因式发 9.14 公式法 9.15 十字相乘法 9.16 分组分解法第6节整式的除法 9.17 同底数幂的除法 9.18 单项式处以单项式 9.19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第十章分式第1节分式 10.1 分式的意义 10.2 分式的基本性质第2节分式的运 10.3 分式的乘

除 10.4 分式的加减 10.5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10.6 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

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第1节图形的运动 11.1 图形的平移第2节图形的旋转 11.2 旋转

11.3 旋转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 11.4 中心对称第3节图形的翻折

11.5 翻折与轴对称图形 11.6 轴对称

七年级第二册

第十二章实数第1节实数的概念 12.1 实数的概念第2节数的开方 12.2 平方根和开平方 12.3 立方根和开立方 12.4 n次方根第3节实数的运算 12.5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

12.6 实数的运算第4节分数指数幂 12.7 分数指数幂

第十三章相交线平行线

第1节相交线 13.1 邻补角、对顶角 13.2 垂线

13.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第2节平行线 13.4 平行线的判定 13.5 平行线的性质

第十四章三角形第1节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14.1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14.2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2节全等三角形 14.3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

14.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3节等腰三角形 14.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4.6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4.7 等边三角形

第十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1节平面直角坐标系 15.1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2节直角坐标平面内点的运动

15.2 直角坐标平面内点的运动

八年级第一册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1节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16.1 二次根式 16.2 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

第2节二次根式的运算 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

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1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第2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7.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第3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十八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第1节正比例函数 18.1 函数的概念 18.2 正比例函数第2节反比例函数 18.3 反比例函数第3节函数的表示法 18.4 函数的表示法

第十九章几何证明第1节几何证明 19.1 命题和证明 19.2 证明举例

第2节线段的垂直平分与角的平分线

19.3 逆命题和逆定理 19.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9.5 角的平分线 19.6 轨迹

第3节直角三角形

19.7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9.8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9.9 勾股定理 19.10 两点的距离公式

八年级第二册

第二十章一次函数第1节一次函数的概念 20.1 一次函数的概念

第2节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0.2 一次函数的图像 20.3 一次函数的性质第3节一次函数的应

用 20.4 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二十一章代数方程第1节整式方程 21.1 一元整式方程 21.2 特殊的高次方程的解法

第2节分式方程 21.3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第3节无理方程 21.4 无理方程

第4节二元二次方程组 21.5 二元二次方程和方程组 21.6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第5节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21.7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第二十二章四边形第1节多边形 22.1 多边形第2节平行四边形 22.2 平行四边形 22.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3节梯形 22.4 梯形 22.5 等腰梯形

22.6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第4节平面向量及其加减运算

22.7 平面向量 22.8 平面向量的加法 22.9 平面向量的减法

第二十三章概率初步第1节事件及其发生的肯能性

23.1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23.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2节事件的概率 23.3 事件的概率 23.4 概率计

算举例

九年级第一册

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第1节相似形 24.1 放缩与相似形第2节比例线段 24.2 比例线段 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第3节相似三角形 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4节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4.6 实数与向量相乘 24.7 向量的线性运算

第二十五章锐角的三角比

第1节锐角的三角比 25.1 锐角的三角比的意义 25.2 求锐角的三角比的值第2节解直角三角

形 25.3 解直角三角形 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第1节二次函数的概念 26.1 二次函数的概念第2节二次函数的图像 26.2 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 26.3 二次函数的图像

九年级第二册

第二十七章圆与多边形第1节圆的基本性质 27.1 圆的确定

27.2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27.3 垂径定理

第2节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7.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7.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3节正多边形与圆 27.6 正多边形与圆

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第1节统计的意义 28.1 数据整理与表示 28.2 统计的意义第2节基本的统计量 28.3 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量

28.4 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

28.5 表示一组数据分布的量

28.6 统计实习

九年级拓展

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

第1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

1.1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

第2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1.3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第二章直线与圆第1节圆的切线 2.1 圆的切线

第2节与圆有关的角及线段

2.2 与圆有关的角 2.3 与圆有关的线段第3节圆内接四边形 2.4 圆内接四边形

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最新整理)

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 1 章有理数 1.1 天气预报中的数 1.2 数轴 1.3 有理数的大小 1.4 有理数的加减 1.5 有理数的乘除 1.6 有理数的乘方 1.7 近似数 第 2 章走进代数 2.1 用字母表示数 2.2 代数式 2.3 整式加减 第 3 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3.2 二元一次方程组 3.3 消元解方程组 3.4 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第 4 章直线与角 4.1 多彩的几何图形 4.2 线段、射线、直线 4.3 线段的长短比较 4.4 角的表示与度量4.5 角的大小比较 4.6 作线段与角 第 5 章数据收集与整理 5.1 数据的收集 5.2 数据的整理 5.3 统计图的选择 5.4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七年级下册 第 6 章实数 6.1 平方根、立方根 6.2 实数 第 7 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7.2 一元一次不等式7.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 8 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 8.1 幂的运算8.2 整式乘法8.3 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8.4 整式除法 8.5 因式分解 第 9 章分式 9.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9.2 分式的运算9.3 分式方程 第 10 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 10.1 相交线10.2 平行线的判定10.3 平行线的性质10.4 平移 第 11 章数据的集中趋势 11.1 平均数11.2 中位数与众数11.3 从部分看总体 八年级上册 第 12 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2.1 平面上的点坐标12.2 图形在坐标中的平移 第 13 章一次函数 13.1 函数13.2 一次函数13.3 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 13.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第 14 章三角形 14.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14.2 命题与证明

(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最新整理)

六年级上册第一章数的整除 第1节整数和整除 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1.2 因数和倍数 1.3 能被2,5整除的数 第2节分解素因数 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 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6 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拓展求三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第二章分数 第1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1 分数与除法 2.2 分数的基本性质 2.3 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2节分数的运算 2.4 分数的加减法 2.5 分数的乘法 2.6 分数的除法 2.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拓展无限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 2.8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9 分数运算的应用 第三章比和比例 第1节比和比例 3.1 比的意义 3.2 比的基本性质 3.3 比例

第2节百分比 3.4 百分比的意义 3.5 百分比的应用 3.6 等可能事件 第四章圆和扇形 第1节圆的周长和弧长 4.1 圆的周长 4.2 弧长 第2节圆和扇形的面积 4.3 圆的面积 4.4 扇形的面积 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 第1节有理数 5.1 有理数的意义 5.2 数轴 5.3 绝对值 第2节有理数的运算 5.4 有理数的加法 5.5 有理数的减法 5.6 有理数的乘法 5.7 有理数的除法 5.8 有理数的乘方 5.9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5.10 科学计数法 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组)第1节方程与方程的解 6.1 列方程

6.2 方程的解 第2节一元一次方程 6.3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6.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3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6.5 不等式及其性质 6.6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6.7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4节一次方程组 6.8 二元一次方程 6.9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6.10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6.11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七章线段与角的画法 第1节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 7.1 线段的大小比较 7.2 画线段的和、差、倍 第2节角 7.3 角的概念与表示 7.4 角的大小比较、画相等的角 7.5 画角的和、差、倍 7.6 余角、补角 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 第1节长方体的元素 第2节长方体直观图的画法 第3节长方体的棱与棱位置关系的认识 第4节长方体中棱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第5节长方体中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

上海初中数学教材目录.doc

预初 六年级(一) 第一章数的整除 1、整数和整除 1.1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1.2因数和倍数 1.3能被2,5整除的数 2、分解素因数 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6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第二章分数 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1 分数与除法 2.2 分数的基本性质 2.3 分数的大小比较 2、分数的运算 2.4 分数的加减法 2.5 分数的乘法 2.6 分数的除法 2.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8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2.9 分数运算的应用 第三章比和比例 1、比和比例 3.1 比的意义 3.2 比的基本性质 3.3 比例 2、百分比 3.4 百分比的意义 3.5 百分比的应用 3.6 等可能事件 第四章圆和扇形 1、圆的周长和弧长 4.1圆的周长 4.2弧长 2、圆和扇形的面积 4.3圆的面积 4.4扇形的面积 六年级(二) 第五章有理数 1、有理数

5.1有理数的意义 5.2数轴 5.3绝对值 2、有理数的运算 5.4有理数的加法 5.5有理数的减法 5.6有理数的乘法 5.7有理数的除法 5.8有理数的乘方 5.9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5.10科学记数法 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组)1、方程与方程的解 6.1 列方程 6.2 方程的解 2、一元一次方程 6.3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6.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6.5 不等式及其性质 6.6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6.7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一次方程组 6.8 二元一次方程 6.9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6.10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6.11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七章线段和角的画法 1、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 7.1 线段的大小比较 7.2 画线段的和、差、倍 2、角 7.3 角的概念与表示 7.4 角的大小的比较、画相等的角 7.5 画角的和、差、倍 7.6 余角、补角 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 1、长方体的元素 2、长方体的直观图的画法 3、长方体中棱与棱位置关系的认识 4、长方体中棱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 5、长方体中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 初中

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全六册)

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全六册)七年级上册 第1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1.2数轴 1.3有理数的大小 1.4有理数的加减 1.5 有理数的乘除 1.6有理数的乘方 1.7近似数 第2章整式加减 2.1用字母表示数 2.2代数式 2.3整式加减 第3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3.2二元一次方程组 3.3消元解方程组 3.4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第4章直线与角 4.1多彩的几何图形 4.2线段、射线、直线 4.3线段的长短比较 4.4角的表示与度量 4.5角的大小比较 4.6作线段与角 第5章数据收集与整理 5.1数据的收集 5.2数据的整理 5.3统计图的选择 5.4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七年级下册 第6章实数 6.1平方根、立方根 6.2实数 第7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7.2一元一次不等式 7.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8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8.1幂的运算 8.2 整式乘法 8.3 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8.4 整式除法 8.5 因式分解 第9章分式 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9.2分式的运算 9.3 分式方程 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1相交线 10.2平行线的判定 10.3 平行线的性质 10.4 平移

第11章频数分布 11.1频数与频率 11.2频数分布 八年级上册 第12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2.1平面上点的坐标 12.2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第13章一次函数 13.1函数 13.2一次函数 13.3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13.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第14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4.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4.2命题与证明 第15章全等三角形

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各章节

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各章节 六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章数的整除 第二章分数 第三章比和比例 第四章圆和扇形 第二学期 第五章有理数 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组) 第七章线段和角的画法 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 七年级(第一学期) 第九章整式 第十章分式 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 第二学期 第十二章实数 第十三章相交线平行线 第十四章三角形 第十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八年级(第一学期)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第十七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十八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第十九章几何证明 第二学期 第二十章一次函数 第二十一章代数方程 第二十二章四边形 第二十三章概率初步 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 第二十五章锐角的三角比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第二学期 第二十七章圆和正多变形 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

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各章节 六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章数的整除 第一节整数和整除 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1.2 因数和倍数 1.3 能被2,5整除的数 第二节分解质因数 1.4素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 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6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第二章分数 第一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1 分数与除数 2.2 分数的基本性质 2.3 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二节分数的运算 2.4 分数的加减法 2.5 分数的乘法 2.6 分数的除法 2.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8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2.9 分数运算的应用 第三章比和比例 第一节比和比例 3.1 比的意义 3.2比的基本性质 3.3比例 第二节百分比 3.4 百分比的意义 3.5 百分比的应用 3.6 等可能事件 第四章圆和扇形 第一节圆的周长和弧长 4.1 圆的周长 4.2 弧长 第二节圆和扇形的面积 4.3 圆的面积 4.4 扇形的面积

上海市初中九年级数学拓展Ⅱ教学参考资料(含练习册答案)讲解学习

初中数学拓展Ⅱ课本 教学参考材料 编者的话 《数学课程标准》中安排的初中数学拓展II的内容,是定向拓展内容,提供希望在 初中毕业后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修习。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初中数学拓 展II”课本(试验本),用于九年级,现正在基地学校进行第一轮教学试验。为了帮助执 教老师理解课本、把握要求和开展实践研究,教材编写人员编写了本册课本的教学参考 材料。这本教学参考材料,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查,不是正式出版的“教学参考书”。由于编写仓促,成稿匆忙,《材料》内容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只是考虑到新课本进行第 一轮教学对参考材料的需要,所以将此很不成熟的《材料》公诸于众。本《材料》提供 执教老师在教学研究中参考使用,同时在使用中开展研究;通过对《材料》的使用和研究,发现并纠正其中的错误,弥补不足,充实内容,为编写正式的“教学参考书”打好 基础。希望这本教学参考材料对执教老师有参考作用,更期待执教老师对此材料提出宝 贵意见和修改建议。 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组2007年8 月 第一部分课本概述 初中数学拓展II课本(以下简称本册课本),含“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直线与圆”两章内容,还有配合各章内容的练习部分。 本册课本内容的确定,其依据是《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本)》;内容的安排,是在“二二分段,九年级分层”的框架下进行的。初中数学内容的设计,整体上按照六、七年级和八、九年级进行分段,同时在九年级进行必要的分层处理。在初中阶段,以全体学生必学的数学基本内容为课程内容的核心,着

眼于所有学生未来发展的普遍需要,构建共同的数学基础;再以学生定向选学的数学拓展II内容,以及学生按兴趣爱好选学的数学拓展I内容和课外活动材料,适当扩充数学基础,形成具有差别性和层次性的数学,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的不同需要。学生在六年级到九年级所学的数学基本内容中,包括“实数知识基础”、“初等代数知识基础”、“平面几何知识基础与向量代数初步知识”、“初等代数函数的基础与分析初步”、“概率与统计初步知识”。这些知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将要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其数学知识基础的准备还存在不足。例如在高中数学中,关于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探讨,需要运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位置关系特征;关于函数解析性质的研究和理解,需要借助于二次函数的直观性质;关于集合与命题的讨论、正弦定理以及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深入进行关于圆的研究等,还需要更多的有关圆的知识。因此,安排拓展II的内容并采用自主选择的方式,组织希望在初中毕业后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修习,有助于这些学生充实数学基础知识,改善初、高中数学的衔接。 本册课本的编写,注重于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充实和内容结构的完善,关注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数学基本内容的需要。同时,重视与初中数学必学课本中有关内容建立紧密的联系,体现内容的整体性;注意保持初中数学必学课本的编写特点,注意把握有关内容的基础性要求,注意改善内容呈现的方式和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 本册课本第一章是“一元一次方程与二次函数”。在必学课本中讨论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基础上,本章着重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的图像相对于x轴的位置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之间的关系、二次

最新初中数学教材目录(上海教育出版社)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 第一章数的整除 第一节整数和整除 1.1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1.2因数和倍数 1.3能被2、5整除的数 第二节分解质因数 1.4素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 1.5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6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第二章分数 第一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1分数与除法 2.2分数的基本性质 2.3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二节分数的运算 2.4分数的加减法 2.5分数的乘法 2.6分数的除法 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第三章比和比例 第一节比和比例 3.1比的意义 3.2比的基本性质 3.3比例 第二节百分比 3.4百分比的意义 3.5百分比的应用 3.6等可能事件 第四章圆和扇形 第一节圆的周长和弧长 4.1圆的周长 4.2弧长 第二节圆和扇形的面积 4.3圆的面积 4.4扇形的面积 六年级下册

第五章有理数 第一节有理数 5.1有理数的意义 5.2数轴 5.3绝对值 第二节有理数的运算 5.4有理数的加法 5.5有理数的减法 5.6有理数的乘法 5.7有理数的除法 5.8有理数的乘方 5.9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5.10科学记数法 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第一节方程与方程的解 6.1列方程 6.2方程的解 第二节一元一次方程 6.3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6.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三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6.5不等式及其性质 6.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6.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四节一次方程组 6.8二元一次方程 6.9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6.10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6.11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七章线段与角的画法 第一节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 7.1线段的大小的比较 7.2画线段的和、差、倍 第二节角 7.3角的概念与表示 7.4角的大小的比较、画相等的角 7.5画角的和、差、倍 7.6余角、补角 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 第一节长方体的元素

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全六册)

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全六册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1.2数轴 1.3有理数的大小 1.4有理数的加减 1.5 有理数的乘除 1.6有理数的乘方 1.7近似数 第2章整式加减 2.1用字母表示数 2.2代数式 2.3整式加减 第3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3.2二元一次方程组 3.3消元解方程组 3.4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第4章直线与角 4.1多彩的几何图形 4.2线段、射线、直线 4.3线段的长短比较 4.4角的表示与度量 4.5角的大小比较 4.6作线段与角 第5章数据收集与整理 5.1数据的收集 5.2数据的整理 5.3统计图的选择 5.4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七年级下册 第6章实数 6.1平方根、立方根 6.2实数 第7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7.2一元一次不等式 7.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8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8.1幂的运算

8.2 整式乘法 8.3 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8.4 整式除法 8.5 因式分解 第9章分式 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9.2分式的运算 9.3 分式方程 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1相交线 10.2平行线的判定 10.3 平行线的性质 10.4 平移 第11章频数分布 11.1频数与频率 11.2频数分布 八年级上册 第12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2.1平面上点的坐标 12.2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第13章一次函数 13.1函数 13.2一次函数 13.3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13.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第14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4.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4.2命题与证明 第15章全等三角形 15.1全等三角形 15.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16章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16.1轴对称图形 16.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6.3等腰三角形 16.4角的平分线 八年级下册 第17章勾股定理 17.1勾股定理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18章二次根式 18.1二次根式 18.2二次根式的运算

2020上海市初中数学教材目录word版

六年级第一册 第一章数的整除第1节整数和整除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1.2 因数和倍数1.3 能被2,5整除的数第2节分解素因数 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 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1.6 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拓展求三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第二章分数第1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1 分数与除法2.2 分数的基本性质2.3 分数的大小比较第2节分数的运算2.4 分数的加减法2.5 分数的乘法2.6 分数的除法2.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拓展无限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 2.8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9 分数运算的应用 第三章比和比例第1节比和比例3.1 比的意义3.2 比的基本性质3.3 比例第2节百分比3.1 百分比的意义3.2 百分比的应用3.3 等可能事件 第四章圆和扇形第1节圆的周长和弧长4.1 圆的周长4.2 弧长第2节圆和扇形的面积4.3 圆的面积4.4 扇形的面积 六年级第二册 第五章有理数第1节有理数5.1 有理数的意义 5.2 数轴5.3 绝对值第2节有理数的运算5.4 有理数的加法5.5 有理数的减法5.6 有理数的乘法5.7 有理数的除法5.8 有理数的乘方5.9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5.10 科学记数法 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组)第1节方程与方程的解6.1 列方程6.2 方程的解第2节一元一次方程6.3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6.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3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6.5 不等式及其性质6.6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6.7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4节一次方程组6.8 二元一次方程6.9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6.10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 法 6.11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七章线段与角的画法第1节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7.1 线段的大小比较7.2 画线段的和、差、倍第2节角7.3 角的概念与表示7.4 角的大小比较、画相等的角 7.5 画角的和、差、倍 7.6 余角、补角 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第1节长方体的元素第2节长方体直观图的画法 第3节长方体的棱与棱位置关系的认识第4节长方体中棱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 第5节长方体中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 七年级第一册 第九章整式第1节整式的概念 9.1 字母表示数 9.2 代数式 9.3 代数式的值 9.4 整式 第2节整式的加减 9.5 合并同类项 9.6 整式的加减第3节整式的乘法 9.7 同底数幂的乘法 9.8 幂的乘方 9.9 积的乘方 9.10 整式的乘法第4节乘法公式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上海教育出版社)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上海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 第一章数的整除 第一节整数和整除 1.1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1.2因数和倍数 1.3能被2、5整除的数 第二节分解质因数 1.4素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 1.5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6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第二章分数 第一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1分数与除法 2.2分数的基本性质 2.3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二节分数的运算 2.4分数的加减法 2.5分数的乘法 2.6分数的除法 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第三章比和比例 第一节比和比例 3.1比的意义 3.2比的基本性质 3.3比例 第二节百分比 3.4百分比的意义 3.5百分比的应用 3.6等可能事件 第四章圆和扇形 第一节圆的周长和弧长 4.1圆的周长 4.2弧长 第二节圆和扇形的面积 4.3圆的面积 4.4扇形的面积 六年级下册 第五章有理数 第一节有理数 5.1有理数的意义 5.2数轴 5.3绝对值 第二节有理数的运算 5.4有理数的加法 5.5有理数的减法 5.6有理数的乘法 5.7有理数的除法 5.8有理数的乘方 5.9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5.10科学记数法 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第一节方程与方程的解 6.1列方程 6.2方程的解 第二节一元一次方程 6.3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6.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三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6.5不等式及其性质 6.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6.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四节一次方程组 6.8二元一次方程 6.9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6.10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6.11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七章线段与角的画法 第一节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 7.1线段的大小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