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与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 民主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文明的政治制度,百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孜孜追求的理想目标。但对于如何实现民主、实现什么样的民主,始终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道路和模式:一种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另一种是走全盘西化道路,把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照搬到中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创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中国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人民民主,并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和一系列具体政治制度,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了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根本不同的政治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核心。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通过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实现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人民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这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政治和法律制度的根本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们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归根到底也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也是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保障的民主和政治权利的主体。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一方面,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依法制裁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贪污贿赂和渎职等各种犯罪行为,维护法律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坚持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在国体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在政体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在政党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民族关系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利益;在民主结构上,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同时,实行基层群众自治,保障城乡基层广大人民的直接民主权利。这些民主制度,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同中国国情的统一,内容真实性与形式多样性的统一,民主与效率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党和国家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正确集中各方意见,协调不同利益,集体行使权力,科学作出决策,保证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民主政治的发展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摘要:政治民族化是现代国家的基本政治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 主义法制,是党的坚定不移的方针。他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路线上中,也明确地把民主和富强、文明一起共同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和国家的大势 所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参与、宪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不可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 设的集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关键词: 正文:社会主义民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我们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人民的利益,保障党和国家的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利益上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以法律形式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民主确立下来,从而在民主的范围内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在近些年中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政治参与,宪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突显其价值,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就是一定的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的活动。普通的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的以自身利益为指导,影响政府的决定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政治参与是一种公共权力,是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体现。将政治参与与社会主义民主结合起来,是一项惠民惠国的政策。既能保障人民的权力,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又能集中人民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将党和国家的活动纳入人民监督的范围内,保证行政的合理有序性。 1、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政治参与不是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所特有的活动,它是一切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完善政治参与是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政治参与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实际经验来说,对于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其他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有效享有,每个人都有参与他或她的国家的政府是一个关键因素。”①联合国决议表明:政治参与是固有的人权,并且是民主国家的“一个关键因素”。 我国的政治参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深化发展,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离不开公民政治参与的自由和畅通。发展政治参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现代化建设,与时俱进,促进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2、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上最有利于政治参与。 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最高权力主体是人民,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政治参与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人民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地位的崇高。人民的政治参与具有多方面原因: ⑴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活动影响社会。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参与政治活动的主要方式,人民群众可以通过这个方式,将自己的利益向政府反映,使人民的利益能够得到最大的满足; ⑵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人民能够直接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制度,人民选取人民代表,集中自己的政治诉求向政府反映,从而也就实现了政治参与的过程; ⑶依法治国的方略为人民的政治参与提供法律保障。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

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

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率先发起了革命性变革,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席卷全国。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户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主体和利益主体。亿万农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关注村中事务的管理,迫切希望用政治上的民主权利来保障经济上的自主权利。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广西罗城县、宜山县(现已改为宜州市)的一些乡村,村民群众自发选举建立了村民委员会。这一新生事物立即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与充分肯定。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要把“在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中逐步实现人民的直接民主”,作为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之一。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对发展基层民主的选择给予了进一步肯定,指出:“社会主义民主要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展各个企业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发展基层社会生活的群众自治。” 1982年12月修改《宪法》时,全国人大第一次把农民创造的“村

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这种组织形式写进了宪法,并明确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 此后,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对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尤其是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深刻阐述,逐步明确了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路径和优先发展基层群众自治的要求。 党的十三大提出,要促进“基层民主生活的制度化”。 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切实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健全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政务和财务公开,让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党的十六大提出,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并明确把基层民主概括为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三个方面。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四项重要制度之一,进一步提出要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知识结构: [课标要求]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一)“光荣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第一阶段:1640年革命爆发,此后,一度建立共和国。 第二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国王查理二世实行反对英国国教和恢复天主教的宗教政策,违背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意愿,丧失了人心。 第三阶段:“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二)限制王权的法案(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过程:确立) 1、限制王权法案制定的条件 “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当时的有利形势,尽量扩大自己的政治、经济势力,利用他们所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的法案来限制王权。 2、限制王权的法案: (1)《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 (2)《王位继承法》的内容 3、限制王权法案制定的结果 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三)小密室的演变 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过程:发展) 内阁起源于“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并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到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2、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首相有控制内阁决定的发言权;一切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联合起来集体负责;内阁必须得到下院议员的支持,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以向议会谢罪,或解散议会而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3、内阁制的作用 内阁制的建立使英国的立法机关得以控制行政,但又不降低后者的行政效率,从而有力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四)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1、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过程:完善) (1)原因 a.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激起工业资产阶级的不满 b.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 c.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 d.工业资产阶级为谋取参政权进行积极斗争

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

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大力推进,关于民主的基础理论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由于人们对人民民主、国家民主、社会民主以及基层民主等诸多基本概念的理解很不一致,以致于人民民主与社会民主这些不同概念往往被人们混同使用,结果造成理论界对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这样一些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分辨不清,这不仅会影响我们在理论上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识继续深化,而且还可能会在实践上影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对这些概念明确加以界定,并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概念界定 一般说来,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即通常我们所说的人民当家作主。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但民主的原則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1 但具体地来看,这一概念又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加以分析:从广义上讲,民主是一种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治理中,以尊重人们的平等权利和多数人的意志、利益为原则的制度和机制。从狭义上讲,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民主又主要表现为“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即“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2 可见,广义民主指的是各种社会形态下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民主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它适用于国家形态的民主,也适用于非国家形态的民主。而我们现在常说的党内民主、社会民主,都是非国家形态的民主,属于广义民主的范畴。狭义民主则主要是指在阶级社会里,以国家形态所表现的民主的特殊本质。列宁说: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即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一部分居民对另一部分居民有系统地使用暴力的组织。列宁在这里揭示的就是民主与国家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除此而外,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即从政党内外关系的角度来看,还可以把社会主义民主区分为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两大领域。而对其中的人民民主领域再作进一步划分,又可以区分为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两大层次。下面,我们就对这两组概念加以具体的界定和阐释。 1、关于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 所谓党内民主即共产党内的民主,是指党员在党内生活中,根据党的章程和特定的程序及形式,参与党的事务的表决和管理。构成党内民主的要素有,所有党员在党章面前一律平等,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服从多数和尊重少数相统一,并互相监督和制约。党内民主不能与整个国家的民主制度相抵触,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体现宪法精神,党的组织和个人都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一个内部非常民主的政党执政后,如果不去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可能导致“寡头政治”的出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中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就有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3而所谓人民民主,则是指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全体人民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程序和形式,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就是我国人民民主的制度表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同时也是社会的主人。因此,人民民主既包括国家政治生活层面的民主,也包括基层社会生活层面的民主。或者换句话说,人民民主既包括国家民主,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经过二十八年的革命斗争,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初步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政治制度等民主政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从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来看,近代以来,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国家事务中,民主权力不断扩大。而我国的每一次民主政治改革其根本目的都是保证人民民主权力得到更加充分的运用。 从理论层面看,我们党在九十多年的历史中,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每一次飞越,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当家作主是充分实现人民利益的最佳途径。 从制度层面看,我国的各项政治制能够充分反映群众愿望,维护、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政治制度都服务于人民有效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事务,服务于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了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离开人民当家作主,不受人民监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就会脱离正确方向。因此说,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

民主政治实现的主要途径

民主政治实现的主要途径 (一)树立和增强人民是社会主人的思想意识 民主思想,亦即民主意识或民主观念。从广泛的意义上说,民主思想包括人权观念、自主观念、平等观念、公民权利与义务观念、自由与法制观念、政治参与观念,权力制约观念、民主监督观念等。而它的核心,则是人民是社会的主人的观念。民主思想建设的中心任务,就是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里树立和增强人民是社会的主人的思想观念。 在阶级社会,只有掌握和支配社会主要财富的通知阶级才是社会的主人,而广大人民群众只能是社会的努力,供主人驱使和奴役。在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成了社会的主人。然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名义上的。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纵然建立起了一套实行民主的制度和形式,但作为民主主体的人民,如果没有树立起必要的民主思想和当家作主的民主精神和要求,起结果不是民主的失败,就是民主的畸形发展。即使有好的民主选举制度,由于选举人的民主意识尚处于蒙昧状态,也可能使选举制度的运转流于形式,或者成了一些争夺权力者的工具。 民主意识,既是社会每个成员的个体意识,同时也是社会全体成员的社会意识。两者是统一的,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相互作用的。社会民主意识,是以个体意识为前提和为基础,是个体民主意识的升华和结晶,而个体民主意识的增强和提高,又有赖于社会民主意识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人民是社会的主人”的“主人”一般只是从人民这个总体讲的,而经常会忽视个体的“主人”,个体的主人地位得不到社会应有的确认和尊重。这样,社会意识中的主人只能是抽象之物,是虚的。这也就是说,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个体民主意识,难以升华结晶为实实在在的有生命活力的在现实生活中能起决定作用的社会民主意识。只有主人的抽象的社会意识,是不可能有真实的民主实践的。 加强民主思想建设要在对社会进行民主思想教育的同时,更要着力加强个体的启蒙教育、个体的思想解放。个体主人意识愈浓厚愈扎实,整个社会就会充满着生机勃勃的、有创造性的人民是主人的社会意识,并能见之于实实在在的民主实践。 (二)加强程序性民主的制度性建设,依法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 在民主政治条件下,政治过程的启动、政治资源的投入、政治机器的运转、政治产品的输出、检验、分配和交换等全部政治过程均表现为一种程序化的状态。如果缺乏了政治程序,民主政治就是去了其运行的依据和保障,从而也就无法实现。民主正式建设的目标是实现高度民主,其基本内容之一就是民主法制化,它不仅包括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民主的性质和程序,也包括依法定程序进行的民主活动。推进民主的实现进程最基础性的工作就是通过规范民主的各种具体形式、程序和步骤,使民主原则得到真正的落实。 从程序民主本身来说,它具有独立发挥作用的价值,即只要按民主的程序去运作,实体民主的实现就具有更多的必然性,不按民主程序运作虽然也可能偶然造成实体民主的结果,但这终究是靠不住的。也就是说,程序民主是实体民主的一个基本前提,要把民主政治建设落脚在现实的基础上,就必须大力推进程序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 程序性民主在民主法制社会里应当法律化,就是要加强民主程序的立法。从内容上看,民主程序立法的框架构成可以分成一般性民主程序立法和特殊性民主程序立法,前者主要用以规定政治主体依据自己的行为参加到政治关系中来的各种途径、方式和步骤,是关于国家权力运行和公民权利实现的法定程;后者主要是用以纠正和保护受到破坏或被

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一)雅典的民主专制制度 1、产生条件: (1)是由希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造成的 (2)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2、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1)梭伦改革 ●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内容: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等级越高,权力越大;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作用: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 ●时间:公元前六世纪末 ●内容: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成立十将 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作用: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 ●时间:公元前五世纪 ●内容:公民参政范围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法院兼最 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发放工资和津贴,鼓励低等级公民参政;发放“观剧津贴”。 3、雅典民主制度的衰落: ①希腊的奴隶制既是城邦繁荣的基础,也是它没落衰亡的根源。 ②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最终突破了只适应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根本原 因) ③城邦的内部混乱和城邦间的长期混战。(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马其顿王国亚历山 大征服希腊。) 4、主要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权力制约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5、评价: 积极作用:(1)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民主制度,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感,从而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2)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产生了诸多文化巨匠。 局限性:真正能够享受民主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的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居留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也是遥不可及。 6、实质: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奴隶主贵族少数人的民主,对奴隶而言是实行专政。 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罗马法的形成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在意大利半岛上建立起来。当时的罗马只有习惯法 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斗争中,诞生了《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正式

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一)雅典的民主专制制度 1、产生条件: (1)是由希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造成的 (2)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2、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1)梭伦改革 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内容: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等级越高,权力越大;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作用: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 时间:公元前六世纪末 内容: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成立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作用: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 时间:公元前五世纪 内容:公民参政范围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发放工资和津贴,鼓励低等级公民参政;发放“观剧津贴”。 3、雅典民主制度的衰落: ①希腊的奴隶制既是城邦繁荣的基础,也是它没落衰亡的根源。 ②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最终突破了只适应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根 本原因) ③城邦的内部混乱和城邦间的长期混战。(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马其顿王国亚 历山大征服希腊。) 4、主要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权力制约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5、评价: 积极作用:(1)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民主制度,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感,从而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2)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产生了诸多文化巨匠。 局限性:真正能够享受民主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的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居留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也是遥不可及。 6、实质: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奴隶主贵族少数人的民主,对奴隶而言是实行专政。 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罗马法的形成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在意大利半岛上建立起来。当时的罗马只有习惯法

漫谈民主政治的形式与途径

通俗地说,民主政治就是大家地事大家管,不搞个人说算.说得理论一些,民主政治就是利益相关成员有参与管理相关事务地权利.当然,这种参与管理不一定是直接地,可以是间接地.如对某件事情发表看法和提出处理意见就是间接管理. 要实现民主政治地关键点有两个,第一个是国家管理者产生地形式和途径,第二个是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人类历史以来,有四种形式和途径产生国家管理者: ()禅让制度; ()直传制度; ()直选制度; ()武装变革. ——禅让制度.是原始社会地一种部落首领地民主选举制度.禅让地意思,就是自动把帝位让给贤人.具体程序是:召开“四岳”(各部落首领)组成部落联盟会议推荐继承人,然后再由帝王认定地人做为人选.再经过三年地测试考核.三年之后不失帝王和众人所望方能接帝位.传说远古地先王炎帝与黄帝大战,黄帝胜利后建立了“中国”,然后经过三皇五帝,从大约公元前年开始到大约公元前年地约年地时间里,国王地产生均采用“禅让制”,最后到了尧帝,尧帝禅帝位于舜,舜帝在老后又禅帝位于禹,禹死后,禹之子启建立夏王朝,结束了“禅让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看来,禅让制度有几个显著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不搞终身制,自己干久了,年龄太大了,力不从心了,应该退而让贤了.第二个特点被选拔地对象必须是公认地贤者.第三个特点是协商推荐产生,不搞竞争.大家觉得某个人行,就选这个人吧.并且,参加推荐地人要有相当地位,有文化,懂政治,懂管理,有独立地真知灼见,有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地能力.不具备这些条件地人参与推荐不过是人云亦云,让他们推荐也是瞎折腾.第四特点是有试用期三年(比现在领导干部地任职试用期还长).试用期中表现不好也成不了帝.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直传制度. 直传制度也可以叫“世袭制度”.这个制度地始作俑是夏朝地禹帝,他将帝位直接传给了自己地儿子启.所以历史上有“夏传子,家天下”之说.这个制度地特点是:至高无上地宝座传内不传外.即老子地帝位必须传给儿子.因各种原因不能实现儿子继位地,也会传给自己同姓同血缘地亲人,如孙子、兄弟、侄子等等.其他外姓人不得接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位地帝王想要将帝位传给某个人,在心头酝酿许久之后,悄悄把这个想法告诉给极个别忠于自己地重要大臣,征求意见,接着慢慢让朝廷众官知晓.如大臣们实在有意见,在遭到强有力地“群众”反对下,才能另择他人,但这个他人还是首先由皇帝决定,虽然大臣也可以建议.总之,实行地是“由上而下”地所谓民主制度.大家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选不上重新选,反正必须是我同意地人,我家里地人.这个结果很好地注释了“国家”这个概念:国家国家,国就是家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直选制度.就是举国广大民众直接选举国家领导者.这是当今世界最为流行地产生国家领导者地形式和途径,大家都知道,不用赘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武装变革.这是产生国家领导者地一种特殊形式与途径.通过战争选拔领导者.在战火地实践和考验中,看谁能脱颖而出,谁能打胜仗,谁就最厉害,谁就可以当最高统帅.在中国历史上尤为突出.如刘邦、李世民、朱元璋、毛泽东等著名历史人物都是靠武装变革走上领导国家地岗位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现在,我们来看看几种领导者产生方式地优缺点. 相对而言,通过武装变革决定国家领导者,是最野蛮最落后地地形式和途径.那要付出多么大地代价,打地是钱,要地是命,不知要损失多少财产和牺牲多少生命.在民众直接选举总统过程中,竞选者也要花钱去宣传,去拉选票,但损失地是银子,不会要人家地命.然而,

韩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研究

韩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研究 【摘要】韩国民主政治的演进经历了一个波浪式的发展过程,从简单地引入西方式的民主制度,经威权主义领导阶段,再向实质性的民主化转变。本文即论述韩国民主政治发展经历的两次转型、三个阶段,并探讨民主框架、威权主义、文化融合、市民社会等因素在这一过程中的产生的影响及意义。 【关键词】韩国民主政治政治发展 大韩民国政府于1948年8月15日正式宣告成立,当年12月,联合国承认韩国政府,称“大韩民国是在能够监督选举的地区上成立的合法政府”。政府成立之初,为保持政府运作畅顺,韩国即参照美国,建立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共和制政体,由国会行使立法权,法院行使司法权,政府行使行政权。其国家管理体制被称为“总统中心体制”。 虽然早早建立起民主政治体制的框架,并在二三十年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但韩国在政治民主化、现代化的道路上却历经挑战和坎坷,走过了独特的政治发展之路。 从1948年建国到1987年第六共和国宪法的确立,大韩民国共经历以5次大规模修宪为标志的六个阶段,它们分别被命名为大韩民国第一之第六共和国,期间两次重要政治转型分别发生在朴正熙领导的第三共和国时期及卢泰愚领导的第六共和国时期。第一次转型是1961年威权体制取代脆弱的民主政治体制,第二次转型是1987年威权体制被新的民主政治体制所取代。 可以说,韩国人民经过了长达40年的摸索和奋斗,在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后,终于成功推动了政治转型,确立了比较充分的民主宪政体制,和平地完成了政治民主化改革,创造了“韩国民主化奇迹”。 一.韩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大韩民国具有朝鲜李氏王朝数百年(1392~1910年)的集权官僚制度的传统,在建国前又经历了36年(1910~1945年)的日本殖民统治,民众对“民主”没有任何体验。且在1948~1952年期间,韩国不仅贫穷、落后,还陷入朝鲜战争。在这种落后与困难的条件下推行民主政治,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的作用。韩国在建立伊始,经由美国直接干预和架构设计,仿照西方民主制度,建立本国政治制度。西式民主被“移植”到韩国,形成了民主的“韩国版本”。这是亨廷顿所说的“第二波民主化浪潮”扩展和波及韩国的结果。 (一)“民主试验”阶段:传统政治文化与西式民主的初步磨合 李承晚时期的韩国政治体制被称为“民主橱窗”。1948年7月20日,李承晚当选韩国第一任总统,8月15日大韩民国正式成立,第一共和国就此开始。由美国干预建立的“民主框架”具备民主政治诸要件,包括宪法、民选的政府、选举制度、政党与政党制度、选举产生的总统和国会。 在他执政期间一直将国内外政策的基调放在“反共”方面,韩美同盟是李承晚政府对韩国发展最重要的贡献。然而,李承晚并没有在韩国推行真正的“民主”,当时刚经历战乱、贫穷落后的韩国也缺乏民主政治的“土壤”,在文化方面“民主精神”仅为少数精英阶层所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通史概要: 在初中阶段,我们初步接触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以及法国大革命。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繁荣,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壮大,要求打破封建王权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自17世纪后期起约两百年的时间里,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和德等国先后建立起。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它形式上代表着民意行使国家权力。在这一过程中,民主与专制之间的斗争激烈异常,民主制度的确立几经曲折和反复,但总体上看,其本质是一样的,即资产阶级力图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也就是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同时这对于我国的民主与法制进程也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本专题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进程。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形成、美国《联邦宪法》的颁布和共和政体的确立,以及法、德两国代

议制度的特点等几个大问题入手,再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艰辛历程,勾勒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以及各国代议制度所呈现出的共性与个性。(代议制从本质上说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它是国家权力得以实现的主要形式。公民通过由自己的意愿所选举出的代表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这种间接民主又被称为代议制民主。代议制最初是中世纪欧洲君主和贵族的发明,到现代才实现了与民主制度的结合) 一、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标要求: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简单历程,理解“光荣革命”的影响; 了解英国国会和国王关系的演变,理解国会与国王进行权力的角逐是资本主义因素在英国各经济领域日益发展的必然结果;了解内阁制形成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从“光荣革命”发生的背景和经过,分析“光荣革命”的意义;结合相关材料,理解议会与国王斗争的实质;通过网络、书籍广泛搜集资料、进行大量阅读,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本历史人物、历史发展脉络的丰富和理解,从而使学习内容生动起、学生学习主动起。

西方民主政治演变概述

西方民主政治演变概述 汉川高中李克志整编 说西方民主政治,得从古典民主政治说起 一,苏格拉底 苏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最大弊端是外行治国, 他反对抽签选举官员,认为此法愚不可及:“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式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即使掌握在人民大众手里的权力也需要接受某种制约。苏的殉难直接证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荒谬。 二,柏拉图 其《理想国》基本否定了民主制,但他反对的并非是自由平等原则本身,而是这些原则的滥用。它是吸收了君主制和民主制的“第三种形式”的混合国家制度。 三,亚里士多德 亚对其师学说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他克服了其师重君主轻民主的偏颇,强调民众的集体智慧。主张建立一种能使穷人和富人利益兼顾的共和政体。即中产阶级(重装步兵)掌权的政体。中产阶级不会像富人只会统治而不会服从,也不像穷人只会服从而不会统治。他说“人是政治的动物。” 四,波里比乌斯 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前200-前120)。其《通史》通过对罗马政制的分析,初步提出了国家权力中的分权和制衡原则。他说罗马政体是典范:执政官、元老院和人民(大会)三大权力机构并存,它们有各自的职责范围。执政官是国家最高行政首脑、军队总司令;元老院掌国家财政、外交事务和审理重大案件;人民(大会)在名义上拥有国家最高主权,有权通过或否决所提交的议案、决定战争与和平、批准条约的签定、选举高级行政长官、对判重刑的公民上诉案件进行终审判决、审查高级行政长官的述职等。它们间是彼此协作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五,罗马的西塞罗(前106-前43) 他是波氏的追随者,他坚决维护人民大众的参政权利,但反对把实际决策权交人民大众,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最高权力赋予人民,实际权力掌握在元老院手中。”平等的口号下,仍然是实际的不平等。他的思想有明显的“精英政治”的印记,他拥护的实际是贵族共和制。远没有摆脱与现代民主观念格格不入的个人“身份意识。”他认为“平等本身就是不平等”。 六,基督教的突破之功 现代民主政治的两大前提:个人和民族两个层面上的自由意识的觉醒。其中个人层面的更具基础意义。 个人意识觉醒,基督教有突破之功。这是因为:希伯来文明有强烈的宗教意识,它仰望苍天,渴望灵魂的救赎,以“他世”取向为特征;希腊文明则没有真正的宗教意识,它俯瞰大地,热衷于探索人生奥秘,带有深切的“此世”关怀。两希文明合流联姻引发的重要后果就是基督教的兴起。基督教从希腊那里学会了对理性的尊重,通过运用理性来理解上帝可以增进对上帝的信仰。它还吸取了大量的思想要素,其中有民主主义的政治文化。正因为其海纳百川的世界主义胸怀,兼顾贫富的共和主义倾向,灵活务实的现实主义态度,罗马帝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他具有其它宗教的关爱——普天下皆兄弟,“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导学案

第一节人民民主是社会的生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民主和社会主义具有不可分割性,知道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理解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2、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 3、能够进行正确的政治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4、重点与难点:民主与自由和法律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教材P75-78的内容) 1、教材三位农民工首次当代表面图片,请你说一说为什么要在农民工中产生全国人大代表?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3、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4、什么是政治体制? 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5、如何正确认识民主、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二、合作学习 讨论民与自由和纪律的关系 三、小结:推荐一个小组总结本节课,另一个一个小组板书其,它小组补充完善。 作业与练习

1、分析题,自由就是不受纪律的约束。 2、民主与集中相矛盾吗? 3、我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关系;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原则和优势。 2、提高政治素养,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 3、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以实际行为维护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4、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教材P78-81的内容) 1、请看P78抗日战争时期的村民投票,从这种“草根民主”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有哪些? 3、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关系是什么? 二、分组学习:分析下面的观点 (1)有人说,既然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为什么还要党的领导 ? (2)有人提出,一方面提坚持党的领导,一方面又提人民当家作主,到底党是国家的主人、还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 (3)有人认为,既强调实行依法治国,又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到底是党大还是法大 ? 作业与练习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有哪些? 2、简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优质教案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或掌握“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理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搜集整理“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关践踏民主和法制的史料,归纳“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重大挫折的表现,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通过访问或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过程和成就,学习历史调查的一般方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图片资料、影视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获得知识。 (2)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能掌握基础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得到正面的思想教育。 (3)归纳总结我国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过程。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感悟“文化大革命”的危害,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通过感受当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 (3)学生通过学习能养成明辨是非的品格,能体会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决心和信心,能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文化大革命”使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民主法制制度破坏殆尽,“文革”后如何恢复发展民主法制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2、难点: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严重的灾难,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民主法制已被破坏殆尽。学生对于“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难以理解,而对“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原则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更不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一)雅典的民主专制制度 1、产生条件: (1)是由希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造成的 (2)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2、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1)梭伦改革 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内容: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等级越高,权力越大;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作用: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 时间:公元前六世纪末 内容: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成立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作用: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 时间:公元前五世纪

内容:公民参政范围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发放工资和津贴,鼓励低等级公民参政;发放“观剧津贴”。 3、雅典民主制度的衰落: ①希腊的奴隶制既是城邦繁荣的基础,也是它没落衰亡的根源。 ②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最终突破了只适应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 (根本原因) ③城邦的内部混乱和城邦间的长期混战。(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马其顿王 国亚历山大征服希腊。) 4、主要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权力制约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5、评价: 积极作用:(1)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民主制度,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感,从而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2)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产生了诸多文化巨匠。 局限性:真正能够享受民主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的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居留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也是遥不可及。 6、实质: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奴隶主贵族少数人的民主,对奴隶而言是实行专政。 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罗马法的形成

法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艰难历程

《法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艰难历程》学案课本导航必修一专题七民主政治的扩展P128—130 专题八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P141-143 选修 2 专题二写进法律文献的民主“法国《人权宣言》” 实现民主的政治构建“法兰西的共和政体” 专题三法国人民的民主追求、拿破仑时代的欧洲民主、曲折的民主之路考试大纲法国大革命与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巴黎公社知识归纳革命前:波旁王朝(封建君主专制)革命中:1791 年宪法:君主立宪制1792——180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革命后:1804——1814:法兰西第一帝国(帝制)1815——1830:波旁王朝复辟(君主立宪制)1830——1848:七月王朝(君主立宪制)1848——185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共和制)1851——1870:法兰西第二帝国(帝制)1870——194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共和制)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法国共和历程的艰难曲折: 一:法国大革命(一)原因:1、经济因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财政危机的加剧加速了革命爆发。2、政治因素:特权等级与第三等级的对立,斗争逐渐白热化。(实质是阶级矛盾)3、思想因素:启蒙思想的发展与传播4、外部因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根本原因是: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爆发1、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网球场宣誓的内容:不制定宪法决不解散)2、开始标志:时间:1789 年7 月14 日;事件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

(三)革命过程:项目时间阶层内外措施君主立宪派1789.7—1792.8 大资产阶级自由派贵族1、通过八月法令,废除封建特权2、颁布《人权宣言》,确立资本主义立国原则。3、制定1791 年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吉伦特派1792.8-1793.5 底6 初工商业资产阶级1、瓦尔密战役打败普军2 、通过废除王政的议案,建立共和国3、处死路易十六雅各宾派(高潮)1793.6-1794.7 中小资产阶级1 、发布土地法令,摧毁农村中的封建残余,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作用?)2、恐怖政策:《全面限价法》《惩治嫌疑犯法》(作用?)3、颁布《1793 年宪法》4、发布全国总动员令1794.7 热月政变 结束标志历史作用 1792.8.10 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废除封建特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对法国进行初步改造 1793.5 底6 初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实行民主共和,废除君主制 巩固大革命成果,废除封建统治的基础,把革命推向高潮;其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的残余,推进了法国共和政体,为法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四)法律文献1、《人权宣言》(1789 年)(选 2 P22—23)(1)目的:确立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2)历史地位:《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文献,修改后作为1791 年宪法的序言,成为制定宪法的基本原则。(3)主要内容:A、提出天赋人权的革命口号;宣称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B、规定了资产阶级的法治原则;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C、提出了“主权在民”的原则;宣布国家主权来自于国民。 D、高度重视人的自由课堂探究:《人权宣言》体现的民主思想有哪些?这种民主思想有何局限性?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