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效果
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

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朱祖福;徐静泓;张慧萍;孔玉;高志强;陆强彬;柏燕燕;杨江胜;周国庆【摘要】目的观察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眩晕专病门诊或神经内科住院BPPV患者共290例,采用随机模块生成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法复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随访其1年内BPPV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眩晕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残障程度评分为(4.80±1.83)分、残余头晕发生率为20.0%、BPPV复发率为6.9%,对照组分别为(8.45±2.30)分、49.7%、20.7%,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常规手法复位治疗BPPV,其有效率虽与常规手法复位比较无差异,但其眩晕残障程度、BPPV残留头晕、复发率较单纯手法复位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6(027)002【总页数】2页(P297-298)【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因,手法复位;疗效【作者】朱祖福;徐静泓;张慧萍;孔玉;高志强;陆强彬;柏燕燕;杨江胜;周国庆【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江阴 214400;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江阴 214400;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江阴 214400;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江阴214400;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江阴 214400;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江阴 214400;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江阴 214400;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江阴 214400;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江阴 214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1.2眩晕指的是自身或环境的旋转、摆动感,是一种运动幻觉,是医院门诊第二位主诉最多的症状。
耳石症复位后为什么还有点晕

耳石症复位后为什么还有点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称耳石症,耳石复位治疗是目前治疗耳石症的主要方法,该方法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位置性眩晕及眼球震颤,但是有高达61%患者复位成功后仍有持续的头部昏沉感,头部移动、起身及走路时不稳感等,持续数天到数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称为“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
一般认为,年龄越大、眩晕程度重、持续时间越长、反复发作频次多、冷热实验异常以及骨密度降低的患者在复位治疗后更易伴有残余症状。
这些残余症状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甚至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复位成功了为什么还会有残余症状呢?
1.耳石复位不彻底,复位后在半规管中仍有少量泥沙样的耳石碎片残留,少许的耳石碎片会随着体位改变而流动,虽然不能诱发典型位置性眼震,但可以引起头晕或头昏沉不适;
2.双侧前庭系统仍不平衡;
3.耳石复位后中枢的再适应。
4.急性眩晕后部分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精神心理因素,以致于在复位成功后仍然会对头晕、头昏等症状过度关注,而这种过度关注会诱发恐惧焦虑抑郁情绪,导致主
观性头晕感等。
有了“残余症状”怎么办?
1.首先要正确认识耳石症及残余症状,缓解焦虑。
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睡眠,短期内不要做剧烈的甩头动作。
2.如果症状明显,建议寻求眩晕专科医生诊疗,必要时行前庭功能检测和精神心理因素方面的评估,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干预,包括药物治疗、中医非药物治疗(如平衡运动针刺疗法、艾灸等)和前庭康复治疗等,避免残余症状发展为慢性头晕的状态。
最后提醒大家,耳石症是常见的眩晕疾病,预后良好,残余头晕大部分也会治愈;同时,精神心理因素在治愈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有困扰请及时就诊。
手法复位与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治疗耳石症临床效果观察

手法复位与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治疗耳石症临床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2-06-08T08:03:02.63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月4期作者:岳杰[导读]手法复位与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治疗耳石症临床效果观察岳杰(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200)【摘要】目的:观察手法复位与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治疗耳石症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2例耳石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手法复位与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未接受联合治疗方案而单一应用手法复位治疗)与实验组(41例:接受联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周后总有效率(100.00%)均高于对照组(73.18%,数据差异明显(P<0.05)。
结论:耳石症患者手法复位与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一手法复位治疗。
【关键词】手法复位;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治疗;耳石症耳石症的发生与内耳供血不足、头部外伤以及罹患耳部疾病等因素有关,此外,患者头部位置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受凉感冒、精神压力大、失眠以及剧烈情绪波动均可诱发该该病,该病患者以眩晕、眼震、恶心为典型症状,该把那个具有自愈性,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为耳石复位,甲磺酸倍他司汀可改善脑循环,缓解前庭神经元异常放电,进而缓解眩晕症状,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对于法复位与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治疗以提升耳石症治疗效果[1]。
本次研究为论证上述观点,比较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2例耳石症患者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组41例手法复位与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治疗方案耳石症患者中男(n=21)、女(n=20),年龄区间为:35岁~77岁、平均(53.62±1.62)岁,病程/平均病程为:5~43天,(23.42±2.42)天,耳石症分型:后半规管结石症、水平半规管结石症、峙帽结石症分别11例、15例、15例。
观察前庭训练联合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

观察前庭训练联合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摘要】目的:观察前庭训练联合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
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1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55)和研究组(n=55),常规组利用前庭训练,研究组利用前庭训练联合倍他司汀。
对两组患者残余症状发生频率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研究组患者昏沉、漂浮感、走路不稳、头晕发生频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前庭训练联合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具有确切的疗效,可以有效降低残余症状发生频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前庭训练;倍他司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残余症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属于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现阶段临床中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是手法复位,虽然治疗后能够获得良好预后,但是患者普遍会出现一些残余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因此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前庭训练,能够减少残余症状持续时间,但是症状改善效果不明显[1]。
倍他司汀,属于扩张血管药物,可以增加前庭和耳蜗血流量,改善心脑血管血液循环。
前庭训练联合倍他司汀,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下文对前庭训练联合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进行观察,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1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55)和研究组(n=55)。
在常规组中,有3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年龄段在32-68岁之间;在研究组中,有28例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年龄段在31-69岁之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结合耳石累及的半规管位置,科学挑选耳石复位法进行二次手法复位。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观察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分析

行稀释后再 吸取 , 尽 可能 清除 病变 处分 泌物 , 同时其可 通过 刺
激病变部位 周围黏膜 , 促进 患者咳嗽 , 帮助排痰 , 有 助于肺功 能
恢复 。
甲磺 酸 倍 他 司汀 片联 合 手 法 复 位 治 疗 良性 阵发 性 位 置 性 眩 晕 效 果 分 析
在变换 体位 时诱 发 J 。耳石 复位 法 为 目前 治疗 B P P V首选 方
( P< 0 . 0 5 ) 。结论
甲磺酸倍他 司汀片联 合手法复位治疗 B P P V效果显著 , 可改善患者症状 , 降低疾病复发率。
【 关键词】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手法复位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中图分 类号】 R 7 6 4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 4 3 7 X . 2 0 1 7 . 2 2 . 0 4 4
常规抗感染治疗虽 可在一定 程度上控 制感染 , 但存在 局部 病灶 药物浓度不足 的缺 点。研究 指 出在 常规抗感 染 治疗 的 同 时加用纤维支 气 管镜 吸 痰 , 效 果显 著 , 可 抑 制全 身 炎症 反应 。 纤 维支气管镜吸痰可通 过支气管镜将抗菌 药物注射 入病变处 , 提升局 部病灶抗感染药 物浓 度 , 发 挥最佳 抗感 染效 果 ; 其所 用 纤维支 气管镜为可视化肺 内检查 工具 , 兼 具检查 与治疗双重 功 能, 视野范 围广 , 利于 医师准 观 察评估 病 变部位 及病 变处 阻
临床分析[ J ] .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 2 0 1 4 , 4 2 ( 8 ) : 4 7 . [ 4 ] 陈书文,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呼吸状态与炎 性应激的影响研究[ J ]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 0 1 6 , 2 6 ( 2 2 ) : 5 1 2 2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原因分析及处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又名“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
目前临床研究显示,耳石复位治疗是BPPV患者最为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在复位治疗后,都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临床上我们经常发现,不少耳石复位成功的患者,虽然体位变化后眩晕及眼震消失,但仍残余非特异性头晕、走路不稳、抬头或低头时出现视物漂浮感等症状。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为患者进行解释及进一步的处理呢?本期微信内容,我们就耳石症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的可能原因和机制,及相关的治疗策略为大家做进一步地解析。
一、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的可能机制及假说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特征常表现为连续的头昏目眩感、走路不稳感,视物漂浮感,转头或抬头时头晕感加重。
症状不同于耳石症发作时的眩晕,即无明显的视物旋转感、无明显体位改变后眩晕及眼震的出现,不伴恶心、呕吐等症状。
目前关于耳石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的原因及可能涉及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报道,归纳考虑为以下几种可能的机制与假说。
1. 耳石复位不彻底由于耳石复位不彻底,半规管长臂内或管壁上粘附着少许细小颗粒,或嵴帽上黏附有残余的细小耳石颗粒。
由于细小耳石的持续轻微重力牵拉,但轻微重力的牵拉不足于诱发明显的位置性眩晕及眼震,而只是单纯表现出头晕不适感。
图1所示:在半规管的长壁内或管壁上,或嵴帽上黏附的细小耳石颗粒,耳石的拉力作用和黏附耳石的重力作用对壶腹部的持续牵拉作用,导致残余头晕和走路不稳感的发生2.耳石器官存在病变部分患者由于耳石器官存在病变,从而并发耳石的脱落至半规管内,引发功能的紊乱,进而出现眩晕。
患者半规管内的耳石虽然成功复位后,但由于耳石器官病变所致功能的紊乱,其恢复需要一定时间,目前有研究表明,耳石器官损伤后在3个月内多数可恢复。
图2所示:耳石器官本身因各种原因存在病变,继发位觉砂膜上的耳石颗粒的脱落,引发耳石症。
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耳石症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耳石症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7-07-18T17:26:25.97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作者:彭俊[导读]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又称耳石症。
永州市中心医院【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在治疗耳石症眩晕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门诊耳石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40例行手法复位+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治疗,列为观察组;另外40例应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列为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在1周、1个月后复查,比较其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1周后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1个月后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为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有效率,减轻患者复位后的不适。
【关键词】耳石症;手法复位;甲磺酸倍他司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又称耳石症,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所诱发的短暂性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周围性前庭疾病[1],约占全部眩晕疾病的17%-52.2%。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患者发作时多伴有眼震。
手法复位是治疗耳石症的简便、有效的方法,但部分患者复位后仍然会出现头晕症状或不易缓解的不适感,给患者带来的极大的困扰。
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门诊耳石症患者80例,其中40例采用手法复位+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我院门诊耳石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
40例行手法复位+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治疗,列为观察组;其中男11例,女29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45.29±4.88)岁;后半规管BPPV26例,水平半规管BPPV10例,前半规管BPPV4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10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效果
马爱金(江苏大学附属武进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162)
摘要:目的观察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
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8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24例。联合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应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约0.05)。治疗后,两组VSI、DHI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约0.05);两组眩晕障碍分级显著改善,且联合组均为轻度眩晕障碍,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约0.05)。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应用于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能提高临床痊愈程度,缩短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用药时间,改善患者前庭功能,降低患者眩晕障碍程度。关键词:耳石症;头晕;Brandt-Daroff习服训练
中图分类号:R7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1413(2019)29-0050-03
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1929022作者简介:马爱金(1976-),男,汉族,江苏武进人,副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的诊治。
EffectofbetahistinemesylatetabletscombinedwithBrandt-Daroffexerciseonresidualdizzinessafterreductionofotolithiasis
MAAi-jin(WujinPeople'sHospitalAffiliatedtoJiangsuUniversity,Changzhou21316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betahistinemesylatetabletscombinedwithBrandt-Daroffexerciseonresidualdizzinessafterreductionofotolithiasis.MethodsForty-eightpatientswithresidualdizzinessafterreductionofotolithiasisinourhospitalfromMarch2016toFebruary2018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s.Thepatientsweredividedintocombin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byrandomnumbertablemethod,with24casesineachgroup.ThecombinationgroupwastreatedwithbetahistinemesylatetabletscombinedwithBrandt-Daroffexercise,while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betahistinemesylatetablets.Theclinicaleffects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Thecurerateandtotaleffectiverateoftreatmentinthecombin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andtheapplicationtimeofbetahistinemesylatetabletswassignificantlyshort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5).Aftertreatment,thescoresofVSIandDHIinbothgroupsdecreased,andthoseinthecombinationgroupwerelow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thegradesofvertigodisorderinthetwogroupssignificantlyimproved,andthoseinthecombinationgroupweremildvertigodisorder,andtheimprovementdegreewasbett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BetahistinemesylatetabletscombinedwithBrandt-Daroffexercisecanimprovetheclinicalrecoveryofpatientswithdizzinessafterotolithiasisreduction,reducethedurationofbetahistinemesylatetablets,improvevestibularfunctionandreducethedegreeofdizzinessdisorderofpatients.KEYWORDS:otolithiasis;dizziness;Brandt-Daroffexercise
临床医学耳石症手法复位后仍存在60%以上的患者残余头晕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会产生醉酒感、晕车感,甚至伴发紧张、焦虑等情绪[1]。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具有改善脑血流,松弛内耳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作用,不能根治耳石症复位后头晕,且存在剂量依赖性[2]。Brandt-Daroff习服训练用于半规管耳石症,能够减少残余头晕症状、眩晕的复发[3]。本研究旨在明确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的必要性及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就诊的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24例。联合组男10例,女14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5.87依6.28)岁;病程1~15d,平均病程(10.29依4.72)d;前庭功能减弱10例,正常14例。对照组男11例,女13例;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55.91依6.34)岁;病程1~15d,平均病程(10.11依4.83)d;前庭功能减弱11例,正常1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前庭功能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跃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并通过,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淤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7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标准;于年龄18~75岁;盂行手法复位后仍存在头晕症状。
排除标准:淤存在精神、感觉异常或伴发颅脑损伤的患者;于伴发其他前庭系统疾病的患者,如梅尼埃病等;盂应用
50--2019年10月3讨论耳石症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十分明确。比较权威的嵴帽结石假说认为,耳石症是附着在内耳椭圆囊囊斑上的耳石脱落,继而沉积至半规管的嵴帽处,增加了壶腹嵴对重力的敏感性,当患者头位变化时引发眩晕和眼震。手法复位是在发生耳石症后通过正确的复位方法将耳石送回前庭,进而改善眩晕症状[6]。对于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采用单纯手法复位效果欠佳,多数患者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以控制症状。
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受到内耳供血障碍,造成内耳循环及内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异常影响,引发内耳淋巴水肿影响而产生。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后能够松弛内耳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改善内耳循环,消除内耳淋巴水肿,但对于耳石所造成的前庭功能异常无改善作用[7]。但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能有效促进残余耳石碎片在半规管内的溶解及吸收,促使前庭中枢对来自半规管的刺激信号反应下降,产生中枢适应,起到代偿部分前庭功能的作用[8]。两者联合应用,既可有效改善内耳循环,又能促进残余耳石碎片在半规管的溶解吸收,且
组别DHI评分(x軃依泽
,分)
P治疗前治疗后t/Z0.1514.552―P0.8800.000―t――P――对照组71.40依14.0035.52依5.000.00012.1640.000联合组70.82依13.0024.43依3.0020.9740.0000.000眩晕障碍分级(轻/中/重,n)治疗前0.1750.8610/5/190/6/18Z
治疗后5/19/04.286
24/0/04.7865.769―0.000―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应用时间比较(n=24)组别临床疗效(n/%)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应用时间(x軃依泽
,d)
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13/54.175/20.836/25.0075.0025.50依2.64
P0.0290.4390.0000.0400.000联合组20/83.333/12.501/4.1795.8317.38依2.16字2
/t4.7520.6004.1814.18111.66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SI评分比较(n=24,x軃依泽,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P对照组39.24依8.4417.93依2.7211.7730.000联合组39.49依8.3112.42依1.4824.5320.000t0.1038.717――
P0.9180.000――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障碍情况比较(n=24)
中枢抑制剂的患者。1.2方法对照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厂家: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130;规格:6mg],6耀12mg/次,3次/d,饭后口服,可视年龄、症状酌情增减,口服至临床症状消失。联合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患者坐于床边,迅速向一侧侧卧,将头向上转45毅,停留30s,坐起30s,然后向相反方向(对侧)侧卧,方式同前,两侧交替,每组动作重复10~20次,3次/d,当临床症状消失时停止训练及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的应用,于开始治疗后1个月进行复诊。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1)临床疗效及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应用时间。于治疗后1个月进行评价,经Dix-Hallpike试验及Roll试验确定临床疗效,参考2006年贵阳会议制订的BPPV诊断标准[4],分为治愈、有效、无效3个级别进行评价。治愈为患者变位性眼震及眩晕完全消失;有效为患者变位性眼震及眩晕明显减少;无效为患者变位性眼震及眩晕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应用时间即开始治疗至停止服用的时间。(2)前庭症状及眩晕障碍情况。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比较,分别采用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symptomin原dex,VSI)及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handicapinventory,DHI)评价。VSI总分0耀60分,分数越高则症状越严重。DHI量表共分为25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眩晕对患者影响程度越重。并根据Whitney等制定的分级标准统计两组患者的DHI评分及眩晕障碍分级情况,0耀30分为轻微障碍,31耀60分为中等障碍,61耀100分为严重障碍[5]。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用x軃依s表示,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应用时间比较联合组痊愈率为83.33%、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17%、75.00%(P约0.05);联合组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应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约0.05)。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