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教案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教案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教案 湘教版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内容较多,分4课时讲授。第1课时讲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和温度带的划分,第2课时讲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第3课时讲我国的第二个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第4课时讲季风气候带来的一些灾害性天气和旱涝灾害。我国的2个气候特征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教学可从教材安排的地图入手,通过读图、析图,学生讨论探究,来掌握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观点,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地区图等,培养读图、析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中气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划分。

2.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及其成因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3.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4.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教学难点

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

2.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探究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自制课件、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中国年降水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图等

等。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说到了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其中的一个要素——地形。那么这节课开始,我们接着学习另外的一个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气候。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活动同学们,在每年的春节期间,我们从电视中总是可以看到“冰城”——哈尔滨的人们在街上观看各式各样的冰雕,那时的气候非常的冷。虽然现在我们无法在现实中去体会那种寒冷,但是我们可以在地图上来一次从北到南的图上旅游,前提是假设是在隆冬的1月份的时候。

展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或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28看图2-14中1月平均气温图)

师生同时表述我们从中国的最北端出发。漠河,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1月份平均气温在零下30℃左右,最冷的早晨可降到零下50℃左右,曾经出现过零下52.3℃的极端最低气温,从这里出发,我们该是怎么样的装扮呢?(学生讨论:要穿多件皮袄、皮裤、羽绒服等等)当我们经过哈尔滨和沈阳,进入北京的时候,气温有所下降到零下8℃了,这时候就可以脱下皮袄、皮裤,但是羽绒服仍然不可少,因为那里的冬天仍是北风呼啸,寒凝大地,只是没有了茫茫的大雪和冰雕。河面虽有薄冰,但是不能开汽车,也不能滑冰。

淮河是界线,这里河水不再结冰(0℃等温线经过这里)

淮河以南,绿意盎然,羽绒服有些穿不住了。

过了南岭,到了广州,这里简直是花的海洋,绿的天地。气温在16℃以上了。

总结从刚刚的旅游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板书一、气候复杂多样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呢?请大家先阅读教材P.29材料“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展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从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读图讲解①根据图例和气温数值,可以看出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等温线)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形区发生突然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小结②从图中可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

提问观察1月份0℃等温线以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0℃等温线以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

小结③(学生:在0℃以上或>0℃)(学生:在0℃以下或<0℃)

提问再观察一下等温线的疏密和空间变化的幅度。想一想,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了什么?④(学生:气温差异较大)在图上找出我国最南、最北的气温极端数值。⑤(学生:最南16℃、最北-32℃)计算一下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学生:近50℃)

总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我们还可以从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来得出结论。

展示冬至日以下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概况

提问和归纳(1)比较一下,在冬至日,三地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和昼长时间有什么不同?(学生:冬至日,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

(2)想一想,在冬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也比南方短?(学生: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越往北去,太阳高度角越小,白昼时间越短)

(3)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这往往意味着什么?(学生:白昼时间越长往往意味着接受太阳光热越多,气温越高;反之,气温越低)

可见,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与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很有关系。

过渡刚才,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气温的差异也使大自然的景色五彩缤纷,各有千秋。于是春节放假期间,两条旅游热线便吸引了许多喜欢出游的朋友:北上哈尔滨,南下海南岛。夏季,如果我们也做上述旅行,情况会如何?

展示“中国7月平均气温图”或阅读教材P.29图2-15“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提问①与1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我国7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这说明了什么?②等温线在何处出现明显弯曲?什么地型区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③7月南北气温的极值是多少?南北平均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阅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并总结7月气温分布特点)

小结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7月等温线分布比1月等温线分布稀疏,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说明我国夏季气温的南北差值较小,全国普遍高温;②等温线在四川盆地西部(即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向南出现明显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的地势高造成的,因为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③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北部7月平均气温在16℃,最南的海南省7月平均气温在28℃,7月南北平均气温相差12℃。

由此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等地区)普遍高温。

板书 2.夏季南北温差不大

过渡前面,我们搞清楚了我国冬夏季南北气温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温度带。

板书 3.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提问那么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新的概念——“温度带”,什么是温度带?

教师在这之前我们来了解生长期和积温的概念。

由于农作物需要一定的气温,只有当日均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一年中日平均气温连续在10℃以上的日期,作为农作物的生长期。而把在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积温。积温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生长期内的温度的高低和热量的多少,对于指导各地农业生产活动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划分了若干个温度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温度带。

阅读材料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0“我国的温度带”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我国划分哪几个温度带?

(划分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以及青藏高原区六个部分)

教师刚刚我们提高了温度带的划分是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划分了若干个温度带,实际上也就是和农作物的生长期的积温有关。

(2)我国的各个温度带都包括哪些地方?这些地方都可以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请同学们结合P.31图2-26“中国温度带”图和P.30的阅读材料找到答案。

小结寒温带位于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中温带位于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暖温带位于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位于滇、粤、台南部和海南岛。主要农作物见课本P.30。由此可见,不同的温度带有不同的农作物,自然也有着不同的地面植被以及居民的建筑特色也是不同的,温度带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和温度带的划分,了解这些知识便于我们掌握规律,趋利避害,让大自然能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2.夏季南北温差不大

3.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2.2中国的气候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10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1、学会阅读等温线图,了解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教与学重点: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2、温度带的划分。 教与学难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教与学方法: 情景导入、对比讲解、读图分析 教与学准备: 景观图片、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中国温度带图。 教与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哈尔滨的冰雕展览和广州的花卉展),它们分别在哪里举行?什么时间?(学生回答)相同的时间,广州和哈尔滨却举办了两种不同的展览,说明两地的气候差异很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8页图2——14“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和第29页图2——15中国的“七月平均气温图”,解决以下问题: (1)29页活动题1、2、3。 (2)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而夏季却南北普遍高温? (2)教师点拨: 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短,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长。 阳光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离阳光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单位面积获得太阳热量就越少。 此外,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3)探究结论: 受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夏季普遍高温。 个性化修改 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分别是哪里?为什么? 〈二〉学习任务二: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30页和31页图2——16“中国的温度带”,解决以下问题: (1)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2)我国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每个温度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我们肥城属于哪个温度带?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作物熟制怎样?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为什么海南岛上农作物能一年三熟,而东北平原上只能一年一熟? (2)教师点拨: 海南岛属于热带,积温值在8000以上,农作物的生长期长,而东北平原位于中温带,积温值介于1600和3400之间,农作物生长期短。 (3)结论: 海南岛和东北平原的纬度位置不同,积温值差异很大,所以农作物的熟制不同。 三、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的划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影响气温分布规律形成的原因是难点。学习中要利用学生已有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储备,结合我国的纬度位置、地形特点, 通过读图、小组交流的形式、概括总结出我国的气温分布规律;利用列表格的形式对比讲解,得出影响气温分布的原因;温度带的分布主要通过我国的地形图,反复读图,加深对温度带空 间分布的记忆。 四、巩固练习,达标测评: 填充图第10页。 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一、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教案1湘教版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可以分2课时讲授,第1课时讲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第2课时讲地形复杂多样。地形时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教材没有用较多的文字篇幅讲述,而是多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讲述,因此,整个教学过程要侧重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探索与研究、发现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地图上的分布。 3.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基本特征,五种基本地形的分布和特点。 4.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挂图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3.地形基本类型和特点。 (二)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自制课件、挂图。 ●课时安排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学会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温度带图等图标的能力 教学重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和温度带划分 教学难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差异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的密切关系,培养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气候复杂多样 一、导入部分—— 快到国庆节了,大家都想出去玩吧,想去哪儿呢?。。。想去的地方太多了。对!应该多出去走走,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出门之前,咱们得做好准备,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是不是?首先咱们得知道我们要去的地方冷不冷,下不下雨,要带多少衣服,那要得知道这些,那就得学习我们今天的内容《中国的气候》。请同学们把教材和地图册都准备好,先翻到教材的32页。(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气候复杂多样—— 1、回顾知识:气候和天气 说到气候,我就想起了天气,我看了看今天的天气预报,上面说,今天的天气是23——29度,中雨,明天是22——27度,大雨。 那说明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运动状况,它只代表了短时间的天气情况,而气候是

长时间的平均的天气状况,它具有稳定性。比如说我们广西的气候就是:夏天高温多雨,冬天低温少雨,而且是常年都是如此。 过渡—— 问—— 2.气候的特征 那说到中国的气候,大家可以在教材上看到中国气候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生答:。。。。。。(板书) 师:复杂多样,这是我国气候的最主要的特征,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我国的气候是如何的复杂。首先我们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气温。(板书) 讲授—— 3、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看第一幅图—— 大家请看课本内的《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首先可以看到它是有不同的颜色和线条组成,观察图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不用的颜色依次表示的是不同的温度范围,用暖色调表示高温,用冷色调表示低温,而在相邻颜色之间的界限用红色线条划分的则是等温线。 问——那什么是等温线 。。。。。。 师解——等温线就是将温度相同的地方用曲线连接起来,所以在同一条等温线上面的地方的温度是相等的。 那大家根据图例,找找一月份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方。 。。。。。。 小结——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一月份也就是我国的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黑龙江的北部,平均温度是在—32摄氏度以下,其中在最北部的漠河出现的极端低温可以达到—52.3摄氏度,漠河素有中国的“北极村”之称。 而温度最高的地方出现在海南省,平均温度在16摄氏度以上。那我们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知道在一月份,我国的南北温差可以达到40度以上。我们还发现:

2021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2 湘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殊天气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板书】一、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看书图2-14,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 〔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点的气温值,绘两幅气温图(发给学生气温分布空白图)。 要求:①绘出等温线。 ②观察图1、图2回答:若两图表示同一区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绘图,然后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图1等温线排列比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 图2等温线排列比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小。 〔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⑤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 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板书〕一、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昼夜“ 再读课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 〔组织讨论〕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 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 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 〔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阳光小角度斜射。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低,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因素,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地理优质课《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 作者及单位陈立康唐山市玉田县亮甲店中学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本节课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教材地位: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节课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其它章节的基础,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地图上的分布。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二)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条件和自身特质,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和“小组合作积分法”,采用的学法是“读图分析法”。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课前准备“三个一”:一本书,一图册、一学案 3. 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 4. 按固定程序小组内复习提问(1分钟时间) 5.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并给每组加分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特征,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形成的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以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明显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学会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4)了解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图文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丰富学习资源,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达到掌握学习方法并提升能力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密切,树立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 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难点】 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用图能力、析图能力的培养,利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等教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展示图片)春节期间黑龙江省与海南省的不同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为何同在中国,同一季节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区别?(生答两地气候不同)。要想了解我国的气候,先来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 二、新课学习 (一)气候复杂多样 (1)气温 多媒体出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学生读图回答: 1.黑龙江的漠河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24℃以下) 2.海南省的海口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16℃以上) 3.两地相差多少度?(48℃以上) 4.找出我国1月0℃等温线,并用彩色笔勾画出来,观察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哪些地区?(秦岭——淮河延伸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总结: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差异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多媒体出示冬季风对我国的影响图和正午太阳高度图,小组合作探究: 1.冬季风的源地在哪儿?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2.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受冬季风的影响如何?为什么? 3.正午太阳高度南方和北方有什么不同? 结论: 1. 冬季风的源地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北方地区首当其充,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地区的严寒,在南下过程中,受到山脉的阻挡,势力减弱,南方地区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 第一课时地势特点和主要山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3)了解中国的名山。(4)学会分析我国地势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技能及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山脉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时激发学生为国家做贡献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室、板图、自制图片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读图指导法、个别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古代诗人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你们知道这样一句话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家思考一下这些河流的流向,(向东),这种流向说明我国的地势有什么特点?所谓地势,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西高东低) 二、讲授新课 (过渡)这是我们从经验上得出的结论,实际是如此吗?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幅地图上有很多种颜色,大家知道这种按不同的海拔着上不同颜色的地图叫什么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根据颜色我们很容易看出,西面的海拔比东面的要高。(西高东低) 2、〔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 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 着一个哈密瓜,竖着,沿哈密瓜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两个一 半的哈密瓜,切口呈圆形,而不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椭圆形,这就是一个哈密 瓜的剖面图。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哈密瓜上,而是切在地形上。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沿北纬32度所做的剖面图,根据剖面图同学们能不能在纸上画一幅你看到的地势变化图? 3、通过看图请同学们总结我国地势还有何特点?(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地势特点和主要山脉)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提问)根据地势的剖面图,请同学们思考我国地势分为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 (板书)1、三级阶梯的分布概况 4、(分组讨论)这样的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等有何影响? (板书) 2、地势分布特点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湘教版初二上册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

湘教版初二上册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查字典地理网提供了初二上册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所学的知识。 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2、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3、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注意]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a.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c:200mm 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4、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⑴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 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⑵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 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 (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二上册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大家仔 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附:学生学案) 【课题】 湘教版义务教育地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 【所需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材及学情分析】 ⒈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①地势西高东低;②山脉纵横交错; ③地形复杂多样。根据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形、 地势的主要特征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及难点。 ⒉对于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初步认识了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 形图;在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学生不止一次学习了运用地 形图、地形剖面图认知地形地势特征的方法。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知识,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进一步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自己利用地 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 【学习目标】

⒈知识目标 ⑴知道我国的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⑵知道我国的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 ⒉能力目标 ⑴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⑵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地形、地势特征的方法。 ⑶能运用“中国地形图”,认知我国主要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的分布和相对位置。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具及媒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案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附:学生学案(见后)

班级:姓名: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1) (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和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势、地形的主要特征。 米为主 米 为主 米 为主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2.2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并且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但是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等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材分析 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富有浓厚的生活信息。本节包括了“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4部分内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可划分为5个温度带、4类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山高原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第三是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包括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和洪涝、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 本节内容地理图像十分丰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地理图像的阅读与分析,提升读图、用图的能力;涉及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具有较大的思维量,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引导。但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还不够完善,部分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还比较差,这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空间概念,提升读图、填图能力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归纳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 2.通过阅读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知道温度带喝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 4.通过学习,分析出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记住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 【课时安排】 5课时

22 中国的气候 第一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案 教与学目标: 1、学会阅读等温线图,了解我国冬季与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教与学重点: 1、我国冬季与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2、温度带的划分。 教与学难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教与学方法: 情景导入、对比讲解、读图分析 教与学准备: 景观图片、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中国温度带图。 教与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哈尔滨的冰雕展览 与广州的花卉展),它们分别在哪里举行?什么时间?(学生回答) 相同的时间,广州与哈尔滨却举办了两种不同的展览,说明两地 的气候差异很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8页图2——14“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与第 29页图2——15中国的“七月平均气温图”,解决以下问题: (1)29页活动题1、2、3。 (2)我国冬季与夏季的气温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就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而夏季却南北普 遍高温? (2)教师点拨: 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 短,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 长。 阳光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离阳光直射点越远,正 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单位面积获得太阳热量就越少。 此外,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3)探究结论: 受纬度位置与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受纬 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夏季普遍高温。个性化修改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我国冬季与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分别就是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那刚才我提到国庆节的旅游路线,那大家用铅笔在地图册上把我们要经过的城市标注出来。首先是广州,接着是武汉,接着是北京,再接着是哈尔滨,最后是乌鲁木齐。那大家根据图例,找找一月份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方。。。。。。。小结 1、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一月份也就是我国的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黑龙江的北部,平均温度是在 52、3摄氏度,漠河素有中国的“北极村”之称,由于寒冷,所以当地的居民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在漠河有只有一家人的村庄。在那里可以看到美丽的北极光,张韶涵有一首歌叫做“欧若拉”就是描写的极光的景象。在冬天,白昼的时间短,只有3个小时而已,而在夏季,白昼的时间可以达到17个小时。而温度最高的地方出现在海南省,平均温度在16摄氏度以上。所以海南人都很幸福,因为冬天都那么暖和。那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在冬季最南端的温度最高,而越往北,也就是越往高纬地区,气温越来越低。那我们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知道在一月份,我国的南北温差可以达到50度以上。 因此,我们就可以总结出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那就是: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大家可以在地图册旁边的空白处写上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气温相差很大,也就是温差大。那我

们要是在冬季的时候走这条路线的话,就会特别的麻烦。你们想啊:要是在冬季,广州是 13、3度,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在早市上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鲜花。可以只穿一件薄外套,是吧?沿途北上,到达武汉的时候是多少度?是 3、0度,那我们就得加上一件厚厚的毛衣了。那我们沿着武汉北上,会跨过一条等温线,这条等温线是多少摄氏度的等温线?是一月份的0摄氏度等温线,那大家用笔把这条等温线加粗。大家找找0度等温线经过了那些区域,如果找不到,就看看教材上的图,是什么啊?自东向西经过了淮河,秦岭,四川盆地和横断山脉,最后到西藏的东南。这是一月份的0度等温线,说明在这条界线以北,整个冬天都是雪茫茫的一片,而以南的地方则就不会存在这样的景象,所以咱们重庆就几乎没有过降雪,即使有,也只是很短的时间。好了,越过了这条等温线,就是属于0摄氏度以下的范围了,到达北京是零下的 4、6度,那我们就的穿上羽绒服了。最后当我们到达哈尔滨的时候,已经是零下 19、4了,那还得加衣服。而如果按照原路返回了话,又得慢慢减衣服了,所以很麻烦。 2、那大家再仔细观察这幅图,尤其注意的是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各等温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在一月份的各等温线在东部是大致与纬线平行的。讲授那刚才我们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4、通过地形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环境观,并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使自己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地势对其它地理因素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交流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学手段】活动、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引入:(1)放映一段反映祖国秀丽山河的录像,引导学生观察片中展示的各类地形。(2)认一认,下面分别是哪种地形的景观(请把各自的地形类型名称写在图下 面的横线上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3)请说出你家乡所在的地形区,并描述其地形特征。 二、新授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课件演示:出现一张分层设色地形图,沿北纬320 画出一条地形剖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共同分析下列问题,并进一步观察分析我国地势特点。 (1)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哪种地形?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部位?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出现在我国的什么部位?代表的是哪几种地形? (2)总结我国地势特点 图表解析: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的是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指的是山地、高原及盆地等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由此可见我国的地势具有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板书: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引导学生读2.2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根据示意图画一张简略示意图,完成以 下活动。填写表格(明确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由哪些山脉构成,三级阶梯的海拔高低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 海拔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 分界线: 第三级阶梯 3、转折过渡: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其水深一般不足200米,总体来看,我国近海大陆架非常宽广,并且我国近海中还散布着众多岛屿,因此,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 教案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我国冬夏气温的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并初步学会分析原因 了解我国的主要的一些自然灾害,并初步学会分析形成原因 学会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等降水路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区图等图标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及其老师的辅导下,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温度带和干湿带的划分 通过阅读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图,初步掌握看图的步骤和方法 通过阅读材料和教师的分析,初步掌握分析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的密切关系,培养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案过程 第一课时——气候复杂多样 导入部分—— 快到国庆节了,大家都想出去玩吧,那我就想到了为咱们的出行设计路线,在我国的几大城市转一圈。咱们先从重庆出发,到广东省的广州,到湖北的武汉,到首都北京再到黑龙江的哈尔滨,最后到新疆的乌鲁木齐,再回到重庆。不过呢?在出门之前,咱们的做好准备,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是不是?首先咱们得知道我们要去的地方冷不冷,下不下雨。要带多少衣服,那要得知道这些,那就得了解中国的气候。那就请同学们把教材和地图册都准备好,先翻到教材的28页。 1 / 18 一部分·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气候和天气 说道气候,我就想起了天气,我看了看今天的天气预报,上面说,今天的天气是18——21度,小雨微风,明天是18——20度,小雨微风,后天是18——21度,小雨微风。 那说明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运动状况,它只代表了最近几天的情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平均的天气状况,比如说道重庆的气候就是:夏天高温多雨,冬天寒冷少雨,而且是常年都是如此。

2018地理八年级上册湘教版22中国的气候同步测试及答案

第 1 页中国的气候 一、基础达标 1.(2019?北碚区)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灾害是()A.台风 B.寒潮 C.干旱 D.梅雨 2. (2019?黑龙江)我国半干旱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是() A.荒漠 B.草原 C.森林草原 D.森林 3. (2019?滨州)关于我国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B.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小 C.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长江有“黄金水道”的盛誉,是世界第一大河 4.(2019?随州)穿数是指为了使人的体温度保持恒定或使人体保持舒适状态所需的衣服的厚度,是振天气的阴晴,冷热,风力等情况来提醒人们适当着装,如图是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分布,读图。 这一天,下列地区适合穿大衣的是() B.云贵高原 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第 2 页A.四川盆地 5.下列地形区位于季风区的是()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 A.冬季风 B.夏季风 C.偏北风 D.偏东风 7.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A.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B.由南向北递减 C.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D.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8.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影响 D.地势影响 9.东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 10.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方发生大范围的洪涝灾害,主要是由于我国() A.气候复杂多样 B.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 C.地形复杂多样 D.幅员辽阔、地势西高东低 11.海南岛的主要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1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雨季景象() A.南部沿海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13. 世界上大多数植物都能在我国生存,主要是因为我国()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大陆性气候显著 D.雨热同期 14.影响我国最频繁的灾害性天气是() A.旱涝灾害 B.寒潮 C.梅雨 D.台风 15.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 3 页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二、地形复杂多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以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 也就是中国那边高,那边低的问题。b5E2RGbCAP 〔指图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 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那边高那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同学们各抒 己见。p1EanqFDPw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 4000 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 1000――2000 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 500 米以下。DXDiTa9E3d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同学们可以想像一下(教师用手势来说明西 部高东部低) 。 〔板书〕一、 地势西高东低 〔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 地图――地形剖面图。RTCrpUDGiT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窝头,竖着,沿窝 头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窝头的剖面图。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只不过这 一刀不是切在窝头上, 而是切在地形上。 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将窝头画一幅俯视图, 画出的是什么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5PCzVD7HxA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看沿北纬 36 度线所做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剖面 图在笔记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jLBHrnAILg 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图,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西

〔启发提问〕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总结〕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转折过渡〕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那每一级阶梯上都有什么主要地形区呢?阶梯 的界限又在何处呢?xHAQX74J0X 〔板书〕1、三级阶梯概况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对照教科书第 24 页的地图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教师绘制中国轮廓板图〕教师在板图上填绘阶梯分界处的山脉,请一名同学说出山脉的名称,其 他学生将山脉名称在书上画出。LDAYtRyKfE 组织学生完成第 20 页的“活动” 〔转折过渡〕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限,再来分析一下阶梯内部的状况。

2.1 中国的地形(第三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3课时 一、本节课标内容要求: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界线上的主要山脉以及界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2、教学重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3、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本节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运用投影仪、投影片、中国地形剖面图、板图,精讲点拨、拓展延伸、系统总结,让学生掌握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生了解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的特点,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 中国地形的第二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以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那边高,那边低的问题。 〔指图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那边高那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同学们可以想像一下(教师用手势来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板书〕一、地势西高东低 〔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窝头,竖着,沿窝头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窝头的剖面图。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窝头上,而是切在地形上。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窝头画一幅俯视图,画出的是什么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看沿北纬32度线所做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2.2中国的气候 练习题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2.2中国的气候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气候总特征的是() A. 大陆性强 B. 气候复杂多样 C. 季风气候显著 D.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海陆因素 B. 地形因素 C. 纬度因素 D. 季风因素 3.今年5月中下旬,我国南方连续遭遇强降雨天气,形成“南涝北旱”现象,影响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A.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 B. 南方地形复杂多样 C. 夏季风强弱不稳定 D. 冬季风的势力强大 4.2019年1月,小强去黑龙江省漠河滑雪,小东则去海南岛领略海岛风情,下面是他们拍摄的照片,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势起伏大 B. 东西跨经度广 C. 南北跨纬度广 D. 地形复杂多样 5.广东出现的“回南天”现象,是指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室内墙壁、瓷砖遇到暖湿空气“冒出”水珠。请问“回南天”最容易出现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6.我国四大高原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是() A. 内蒙古高原 B. 云贵高原 C. 黄土高原 D. 青藏高原 7.世界上大多数的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这是因为我国() A. 季风气候显著 B. 气候复杂多样 C. 季风区广大 D. 雨热同期 8.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影响 B. 经度影响 C. 地形影响 D. 季风影响 9.关于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降水由东北向西南减少 B.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C. 降水冬季多夏季少 D. 南方雨季短北方雨季长 二、填空题(共4题;共20分) 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A高原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 ,农业以________ 为主。 (2)右图中B高原夏季气温较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 。 (3)右图中C是________ 盆地,该盆地年降水量________ (大于或小于)800毫米。 (4)右图中D地区夏季盛行风主要来自太平洋的是________ 季风(方向)。 (5)左图的气候类型分布在右图B、E、G三地中的________ ,该气候年降水分配的特点是________ 。 11.我国的季风线是________ . 12.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__ 沿海向________ 内陆递减,根据________ 量与________ 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________ 地区、半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和________ 地区。 13.连线题。 A.塔里木盆地________ ①热带 B.海南岛________ ②亚热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