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敷贴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合集下载

中医推拿结合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推拿结合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110内蒙古中医药中医推拿结合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陈守龙(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分院(淮安市市级机关医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推拿结合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中医推拿贴敷组和西医思密达组,各40例。

中医推拿贴敷组接受中医推拿和贴敷治疗,西医思密达组口服西药思密达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中医推拿贴敷组患儿的腹泻次数,显著少于西医思密达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西医思密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推拿贴敷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7. 50%(39/40),显著高于西医思密达组的75. 00% (3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 论:中医推拿结合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推拿;贴敷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76. 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 -0979 (2217)18 -0110 -01小儿腹泻属于一种小儿常见病,如果患儿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或迁延日久,则会对婴幼儿的营养及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

相关医学研究证实,在小儿腹 泻的治疗中,中医外治方法的临床疗效良好。

1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患儿80例,所有患儿均告知家属知情同意。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中医推拿贴敷组和西医思密达组,各40例。

中医推拿贴 敷组患儿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年龄(1.6 ± 0.4)岁;病程2h〜4个月,平均病程(2.3 ±0.5)个月。

在每天腹泻次数方面,30例患儿< 10次,10例患儿為10次;在伴随症状方面,11例 患儿为发热,8例患儿为呕吐,9例患儿为轻度脱水,1例患儿为中度脱水。

《健脾止泻贴治疗小儿脾虚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健脾止泻贴治疗小儿脾虚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健脾止泻贴治疗小儿脾虚泻的临床疗效观察》一、引言小儿脾虚泻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大便稀溏、次数增多,常伴随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等症状。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小儿脾虚泻与脾胃功能失调、运化失常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中医外治疗法的不断发展,健脾止泻贴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旨在探讨健脾止泻贴治疗小儿脾虚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2022年至2023年间,于某中医院儿科确诊为脾虚泻的小儿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2. 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健脾止泻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健脾止泻贴主要成分为白术、茯苓等具有健脾止泻作用的中药,经特殊工艺制备而成。

使用方法为每日一次贴敷于脐部,连续治疗一周。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大便次数及性状变化、食欲改善情况等指标。

三、结果分析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患儿在贴敷健脾止泻贴后,大多数在3天内症状明显改善,表现为大便逐渐成形、腹泻次数减少。

对照组则需服用西药一周左右才可见到明显改善。

2. 大便次数及性状变化实验组患儿在贴敷健脾止泻贴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性状逐渐由稀溏转为正常。

对照组在服用西药后也有所改善,但效果较实验组缓慢。

3. 食欲改善情况实验组患儿在贴敷健脾止泻贴后,食欲逐渐恢复,面色萎黄等症状也有所改善。

对照组患儿在服用西药后食欲也有所恢复,但效果较慢。

4. 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表明健脾止泻贴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健脾止泻贴治疗小儿脾虚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健脾止泻贴中的中药成分有关,这些成分能够通过贴敷于脐部,经皮肤吸收后发挥其药理作用,从而改善脾胃功能,达到止泻的目的。

此外,该治疗方法简便易行,无需口服药物,减少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提高了患儿的舒适度。

中医敷贴治疗小儿腹泻86例分析

中医敷贴治疗小儿腹泻86例分析

[ ]王平 .中医内服外敷治 疗x J腹 泻 18例 [] 3 lL , 2 J .河北 中 医,20 ,2 02 4
( ) :6 0 9 7.
泻4 0例两组 ,分别采用暖脐膏 ( 吴茱 萸、肉桂 、丁香 、五
倍子 、干姜 、黑胡椒 、制附片 ) 、清热膏 ( 葛根 、苦参 、木
香 ) 敷 脐 治 疗 。 药 品 制 备 ;取 上 述 中药 等 量 研 末 过 筛 ,混
刘 东泉
重 庆 市 巫 溪 县 中医 院 ,重 庆 巫溪 45 0 080
【 摘
要 】 目的:探讨 中医敷贴治疗小儿腹 泻的临床效果 。方法 : 取患儿观察组 8 选 6例和对照组 8 例 ,观察组 运用脐部 中药敷贴 , O
配合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 复方丹参液封闭联合治疗 ;对照组给予 西药治疗 。结 果:观察组显效 6 9例 ,有效 8例,无 效 3 ,总 有效 率为 例
2 治 疗 方 法
《 幼幼集成 》 中说 :“ 夫泄 泻 ,无不 由于脾 胃,盖 胃为 水谷之海 ,而脾 主运化 ,使 脾健 胃和,则 水谷 易化 ,而为 气血 以荣卫 。若 饮食失 节 ,寒温 不调 ,以致 脾 胃受伤 则水
反为湿 ,谷反为滞 ,精华之气不能输化 ,而泄泻作 矣。 因 ”
病程数小时 ~2天。两组 均有 水样 腹泻 ,呈水 样 或蛋 花汤 样便 ,每 日5—2 次不 等。大便 镜检显 示 :未 见 明显异 O余 常 ,或 以脂肪为 主 ,或极 少量 白细胞 ,余 无特 殊 。观 察组 与对照组均伴轻度 一中度脱水 、酸 中毒 ,无 重度脱水 病例。 伴发热分别为 2 2例 、l ,伴 呕吐 4 9例 2例 、3 7例。两组无 显著差异 ,具有可 比性 ( 0 0 ) P> .5 。

中药穴位贴敷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效果探讨

中药穴位贴敷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效果探讨

中药穴位贴敷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效果。

方法:在本院于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92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各46例,对照组开展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服务,观察组开展中药穴位贴敷合推拿治疗及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为82.61%,观察组疗效更好,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康复速度各指标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更短,恢复更快,P<0.05。

结论:针对小儿腹泻开展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及辩证施护利于促使其不良症状尽快消除,恢复正常大便次数及性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属于高效可靠的治疗及护理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推拿;小儿腹泻;治疗效果如今儿科疾病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尤其儿童机体功能差,各器官发育不不完善等,导致很容易因为轻微疾病产生严重伤害,因此不可忽视儿科疾病,确保症状尽快缓解[1]。

小儿腹泻作为常见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会导致患儿出现诸多不适症状,多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次数增多,并伴随其他症状,应注意尽早开展治疗措施,促使症状缓解[2]。

如今中医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受到重视,其与传统西医口服、静脉或肌肉给药不同,可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及推拿治疗方案,更易于被患儿接受,提高其依从性[3]。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院于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92例作为研究资料,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组各46例,对照组男患儿25例,女患儿21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为(2.14±0.46)岁,包含急性腹泻34例,前延性腹泻6例,慢性腹泻6例;观察组男患儿26例,女患儿20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为(2.12±0.43)岁,包含急性腹泻35例,前延性腹泻6例,慢性腹泻5例;排除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相关药物过敏患儿等。

中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将中医穴位贴敷用于治疗小儿泄泻,研究其临床效果观察以及应用价值。

方法:在2020年3月-9月期间,以随机的方式抽取我院56例泄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三天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止泻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26例、92.8%)为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19例、67.8%)为参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说明实验组治疗效果好;实验组在止泻以及大便恢复正常时间上也均比参照组短。

结论:将中医穴位贴敷用于治疗小儿泄泻,其临床效果显著,在实际的应用中,选择其最合适的穴位采取针对性的贴敷治疗,极大程度改善了治疗效果,更快地促进了患儿的身体康复,提倡大规模应用。

关键词:中医穴位贴敷;小儿泄泻;研究;应用价值小儿腹泻病是一种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常见病,由于小儿自身消化功能还未完善,故发生泄泻是很正常的现象【1】。

中医穴位贴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中药配合穴位理论,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以达到治疗效果【2】。

本次研究针对中医穴位贴敷用于治疗小儿泄泻,故在2020年3月-9月期间,以随机的方式抽取我院56例泄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其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

具体内容见下方: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20年3月-9月期间,以随机的方式抽取我院56例泄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28例患儿,采取中医辨证穴位贴敷治疗再配合护理干预,另28例患儿则为参照组,采取常规治疗配合基本护理;56例患儿均确诊为非感染性(过敏、肠易激、消化不良)小儿泄泻,两组男女患儿均等且平均年龄在2-5岁之间,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故研究可行。

1.2治疗方法对参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配合基本护理,调整患儿的电解质以及水平衡,防止因发热出现脱水现象。

轻微脱水者:可施以钠盐补充身体能量,严重脱水者:则要施以补充营养液以维持身体机能;观察患儿的大便次数和便样质量,给予相应的药物(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和蒙脱石散)调整肠胃消化,达到止泻的功效,可根据患儿发病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服用药物的剂量和次数,三天为一疗程。

中药敷贴联合推拿治疗小儿慢性及迁延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中药敷贴联合推拿治疗小儿慢性及迁延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中药敷贴联合推拿治疗小儿慢性及迁延性腹泻的疗效分析目的研究和探讨中药敷贴联合推拿治疗小儿慢性及迁延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方法本次所研究选自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的慢性及迁延性腹泻患儿82例,将之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41例的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组)和41例的(中药敷贴联合推拿治疗组)。

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同时对其治疗后5 d、10 d的症候积分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所好转,其中观察组患者治愈及好转的例数分别为30例(73.17%)、7例(17.07%),总有效率90.24%,对照组患者为19例(46.34%)、10例(24.39),总有效率70.73%,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5 d、10 d的症候积分分别为(4.61±0.57、1.92±0.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8±1.39、3.95±1.06),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以改善慢性及迁延性腹泻患者治疗效果为目的,对其采用中药敷贴联合推拿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和认可,值得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标签:慢性及迁延性腹泻;小儿;中药敷贴联合推拿;疗效腹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在小儿中较为多发,有调查显示,该病的发生率仅次于呼吸疾病[1]。

应该小儿该病的发作的原因较多,多是由于父母监管不严,食用一些不该食用的食物,或是由于病毒入侵所引起的,特别在腹泻患儿中,慢性及迁延性患儿是该类型疾病患儿中较为难治的一种,患儿患病后,在患病初期多表现为食欲不振、大便次数增多以及无力等临床表现,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出现精神萎靡、脱水等临床表现,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休克以及少量便血等,该类患儿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治疗,以免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在临床上多采用广谱抗生素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但效果较不明显,为减少该病患儿的臨床症状及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以改善慢性及迁延性腹泻患者治疗效果为目的,对其采用中药敷贴联合推拿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

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

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儿腹泻病是指婴幼儿因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或食物中毒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常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的疾病。

小儿腹泻病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同时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使用,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目前,对于小儿腹泻病的治疗主要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依赖性或药物抗性,同时也会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

在这种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为小儿腹泻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降低药物的使用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从而为小儿腹泻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

1.2 研究目的小儿腹泻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特点是大便次数增多,呈水样或稀便,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中药自拟方是指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体质等因素,结合中药的药性和功效,自行配制的中药方剂。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自拟方敷脐对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研究目的包括评估中药自拟方敷脐的治疗效果、观察其对腹泻病症状的缓解情况、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研究,希望为小儿腹泻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中医药在小儿病症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临床证据,促进中医药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1.3 意义和价值小儿腹泻病是儿童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活质量。

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性。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中药自拟方具有独特的药效和治疗特点,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探究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方面,这有助于拓展小儿腹泻病的治疗途径,提高治疗效率,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这也为传统中医药在小儿腹泻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临床证据,推动了中药在儿科领域的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为儿童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

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

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
背景:小儿腹泻病是儿童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传统中药在治疗小儿腹泻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中药自拟方对小儿腹泻病的治疗逐渐受到重视。

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小儿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使用中药自拟方敷脐,对照组不做该处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中药自拟方敷脐后平均治愈时间为4.22±0.76天,对照组为
5.86±0.94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自拟方敷脐可显著提高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缩短治愈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中医敷贴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中医敷贴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腹泻患儿200例,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运用中医脐部敷贴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
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89%;
且观察组的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退热时间与止吐时间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
医敷贴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标签:中医;脐部敷贴;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一般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是因为
感受外邪、胃虚脾弱、内伤饮食等因素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且
性状改变,稀薄带水,可有少量黏液或沫或呈蛋花样夹有奶瓣,且病情来势汹汹,
常伴有发热、呕吐、脱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轻则造成小儿营养不良,重
则会威胁到小儿性命。中医治疗小儿腹泻,主要是从调治脾胃、根除病因下手,
本文选取了200例典型小儿腹泻患者,给予敷贴并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复方丹参
液封闭联合治療,观察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秋季腹泻小儿患者中
抽取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
例,年龄均在6~36个月。观察组男56例,女44例;病程 1~3d;发热48例,
呕吐51例,轻度脱水44 例,中、重度脱水 39 例。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
发热 47例,呕吐52例,轻度脱水 45 例,中、重度脱水 38例。两组患者在性
别、年龄、病情危重程度等一般性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性,有一定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腹泻患儿均给予饮食指导[2];对照组:禁用抗生素,根据患
儿电解质紊乱、脱水情况予以对症补液,轻度脱水的口服补液,中度、重度则口
服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静脉补液,且合理喂养。治疗组:采用脐部外
敷中药并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液封闭联合治疗。100例患儿分为湿热泻
48例,风寒泻52例,分别采用清热膏(苦参、木香、葛根)与暖脐膏(黑胡椒、
五倍子、肉桂、制附片、干姜、丁香、吴茱萸)敷脐治疗[3]。药品制备:将以
上重要等量研末,过筛混匀。首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小儿脐部,之后以适量药粉放
置于脐窝之内,稍微用力使药物刚好填平脐窝,接着再用胶布与敷料固定药物。
换药频率为1次/d。同时,沾取双侧足三里穴进行常规消毒,并保持注射2ml复
方丹参注射液,1次/d。若患儿年龄在3个月之内,药剂可减半。

1.3疗效判定 显效:在24~48h的治疗后,患儿的大便次数逐渐减少,低至
2次/d或恢复正常,大便性状正常无异,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大便次数逐渐减
少,大便性状有所好转,水分明显减少,症状基本上消失;无效:治疗72h后大
便次数毫无好转,大便性状与临床症状均无明显改善或出现恶化。
1.4统计学分析 P<0.05时,即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
总有效率为89%,两组患者评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显著,有意义(P<
0.05),见表1。

2.2 症状缓解时间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的止泻时间、脱水
纠正时间、退热时间与止吐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脐部外敷是通过对药物的控释,以皮肤为介质使药物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
到局部或全身的治疗效果[4]。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脐部外敷疗法除了依附脐
部的先天优势和部分中药的辛香窜性的功能外,还在许多领域上有了新的应用技
术,增加了中药的透皮效果,发挥了更好的治疗功效。

采用脐部外敷中药治疗小儿腹泻主要是从调理小儿的脾胃入手,从而达到缓
解病情,缩短病程的效果。由于脐部外敷中药治疗价格便宜,成本较低,很是受
到人们欢迎。另一方面,脐部外敷中药的操作简易,治疗方便,并且无毒无副作
用,疗效明显[5]。通过本文的治疗观察,可以发现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总
有效率低于观察组,疗效不尽人意;而采用中医敷贴治疗的观察组,疗效显著,
可见,只单用中药治疗也可以取得不错的疗效,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东泉.中医敷贴治疗小儿腹泻86例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
19(13):17-18.

[2]沈华清.谈中医脐部敷贴治疗小儿腹泻172例观察分析[J].中外医疗,2011,
30(6):24-25.

[3]邓成哲,李瑞,梁志刚等.推拿配合中药敷贴治疗小儿腹泻53例临床分析
[J].中医临床研究,2010,02(18):17-18.

[4]黄远军.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腹泻48例[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3):
78-79.

[5]徐和祥.止泻膏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腹泻病90例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
2010,15(6):34-35.编辑/刘小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