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湿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合集下载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湿地生态保护措施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湿地生态保护措施

农业资讯NONGYEZIXUN 农业信息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湿地生态保护措施杨丰旺(辽宁省锦州市林业草原保护中心,辽宁锦州 121000)摘 要 据国家权威部门调查,我国的湿地资源比较丰富,是重要的动植物栖息地,也是陆地上较大的蓄水宝库,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源。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类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湿地资源进行过度开采和利用,导致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湿地功能减弱,甚至会彻底丧失相关功能。

因此,有必要对湿地进行及时保护。

关键词 湿地保护;重要性;生态保护湿地是指天然或者人工、常年或者季节性的蓄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者咸水的沼泽地、泥炭地或者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海域。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联系紧密,具有丰富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珍贵资源,发挥了巨大的环境功能,在调节气候、降低空气污染、蓄洪防旱等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湿地作为大自然中的一种基础的、重要的资源,分布很广,遍布世界[1]。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湿地的生产能力巨大,可以为人类提供多种动植物资源,如虾、鱼、藕、芦苇、木材等水产品和原材料等。

湿地地区还具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和美丽的景观,是旅游的好去处。

除了生产丰富的资源,湿地的生态功能也不容忽视,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在调节气候、调蓄水源、平衡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湿地的生态功能是最重要的功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

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的认识较少,只是将湿地作为荒地来利用,通过填埋、围垦改造的方式加以利用,导致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湿地质量不高,生态功能也在不断弱化。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贪图一时的经济利益而盲目开发湿地,导致湿地面积急剧下降,湿地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物的种类明显减少,生态功能严重弱化,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严重削弱[2]。

因此,保护湿地资源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努力完成。

浅谈三江平原地区湿地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三江平原地区湿地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三江平原地区湿地的现状与发展【摘要】本文简介了三江平原的自然现状和湿地的功能,对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及利用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依法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湿地保护区;现状;建议与对策1.自然现状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东北部一个巨大的冲积平原。

三江平原以三条主要河流即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的汇合为特征。

地处北纬43°50′-48°30′,东经128°30′-135°,南北长520km,东西430km,总面积10.89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4.0%。

三江平原地区的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湿地资源,但从50年代开始,肥沃的土壤和非常适宜谷物生长的气候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并开始开发三江平原。

经过几代人的开发建设,三江平原已成为我国八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三江平原超过47%的土地,已经开发成农田,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和小麦等。

该地区由于过渡的开发,湿地和湿地周边地区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森林和湿地面积大量缩减。

据调查三江平原地区的森林面积从60年代末的480多公顷,减少到380万多公顷;湿地面积从建国初期的434万公顷,减少到目前的156万公顷。

耕地面积由78万公顷增加到516万公顷。

珍宝岛自然保护区属于三江平原湿地的一部分。

其西南侧60公里有黑龙江兴凯湖国家自然保护区。

其北侧200公里左右的乌苏里江下游有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

各个自然保护区具有不同的生态特征。

2.湿地的功能森林和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

湿地作为重要的国土资源,如同森林和海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

湿地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惜物种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属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编制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系统。

湿地被称为“自然之肾”,湿地资源是十分宝贵和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

浅谈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科学合理的河道治理方案和管理措施,不仅能够增加植物群落多样性、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还能保护沿河居民安全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然而,河道治理涉及因素多、覆盖范围广,有地理位置、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使得河道治理时不可避免的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针对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河道治理;问题;解决对策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的现实意义1.1结合流域特征规划治理方案在实际实施河道治理工作的时候需要从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入手,确保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并且积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障河道治理工程顺利进行。

总体来说,在实施河道治理工作时,需要充分结合流域的实际特征来对河道治理工作进行规划,确保河道治理效果能够与生态环境维持统一。

1.2提升区域水资源利用率河道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河道治理工作能够大幅提升城市水资源利用率。

常用的河道治理措施包括:河道疏浚、修建水工建筑物、铺设截污管线、修建生态护坡等,通过一系列河道治理措施,有助于净化河流水质、提高河道蓄水能力、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3贯彻生态水利理念在当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下,需要积极落实生态水利的理念,不断促进河道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关行政部门在实施河道治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积极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各类自然植被、水生植物、生态护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完善生态系统,最大限度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将河道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发挥出来。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规划好河道保护范围和河漫滩利用范围,不断提升河道的承载能力。

1.4提升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在当前生态系统保护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河道治理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科学技术,不断地提升河道生态系统自行修复能力,在河道现有生态系统基础上,采用适合的方法提升水生植物的成活率,从而保证河道系统功能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系统综合性能的提高。

浅谈城市开发建设中湿地的保护与利用

浅谈城市开发建设中湿地的保护与利用

潮时水深浅于 6 米的海水区” 我国幅员辽阔 , 。 地理 环境复杂 ,气候 多样 ,自然也就形成 了丰 富多样 的
湿地类型 ,主要包括沼泽湿地 、湖泊湿地 、河流及
滞蓄洪区湿 地、海滨滩 涂湿地以及水库 、池塘 、水 稻 田等人工湿地 。
长期 以来 ,由于 湿地 特有的资 源优势和环境优 势 ,一直 是人类居住的理想场所 , 人类社会文 明 是
的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 也有 的地方在湿地规划 中
盲 目引进一些异地物种 , 引起外来物种对湿地生态
2 城市化发展对湿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
长期 以来 ,由于人 口持续 增长 和 经济 快速 发
的入侵 ,降低 了本地物种 的存 活机率 , 增加 了城市 湿地保护 和恢复的难 度。 ( )产业结构不合理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3
然或人 工的 , 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 、泥炭地 和
水域 ,蓄有静止或流动 、淡水或成水水体 , 包括低
的炭素 ,总量 为 7 0 7 亿吨 ,是温带森林 的 5 ;湿 倍
地孕育和传承人类文 明 , 提供娱乐和教育场所 ;湿 地具有较大 的经济效益 ,出产鱼虾 、稻米 、莲藕等 湿地产 品 ,支持水上运输等 。
湿地是具有独立特殊功能的生态 系统 , 具有 巨 大的水文和元素的循环功能 , 它同森林和海洋并称 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 湿地 的生态功能在人与 自然
和谐发展 、 社会 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具有不可替代的
作用 ,因此被誉为 “ 地球 之肾” 。 ’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 是人类的生存和
导致城 市湿地功能退化 , 甚至大片湿地 消失 。 与 这
社 会发展的重要 资源 , 湿地所产生的效益在所有 自

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成就与建议

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成就与建议
河北 农 业 科 学 ,2 0 ,1 ( 2 :6 0 8 2 1 ) 6—6 7,6 9 Junl fH b i giutr cecs o ra o ee A r l a S i e c ul n
责任编辑
李布青
洪 泽 湖 湿 地 国 家 级 自然 保 护 区 的 建 设 成 就 与 建 议
Ab t a t On t eb sso u sr c : h a i fs mmaii gt ea h e e nsa d p o lmsi h o sr t n o n z keW eln t r rzn h c iv me t n rb e n t ec n t i fHo g eLa t d Nau e uc o a
章 雷,张 民 ,周 家军 ( 苏 宿 市 保 江 宿 2 8 ) 江 省 迁 环 局, 苏 迁 2 0 30
摘要 :在总结泗洪洪泽湖湿地 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建设成就和存在 的问题 的基础上 ,提 出加 强保护 区建设 ,应 当 通过 大力争取 国际 国内科研项 目,切 实加强对保 护 区开发 、建设和保护 的组织领导 ,切 实加 强法制 建设 与宣传
泗洪洪泽湖湿地是我国东部地区稀有且保 存最完好 的湿地生态系统 。宿迁 建 市 以来 ,牢 固确 立 科 学发 展
1 0 个 ,扩 大 荷 藕 20h 8 0 0 m ;购 置 了 5艘 巡 护 快 艇 、
2艘工作船和 5辆巡 护 电瓶车 ;添 置 了 1批科 考仪 器 ,
开展了专项水质监测 ;实施 了环湖生态林带 营造 和部分 水生植物恢复种植工程 ,初步形 成了湿地生态恢 复和管
Re ev s r e, te me s r so o sr cin wee p o ie h a u e fc n tu to r r vd d, i cu i g o ti ig i tr ain la d d metc s ini c rs ac n ld n b ann ne t a n o si ce t e e rh n o i f

浅谈湿地松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浅谈湿地松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浅谈湿地松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摘要:我国湿地松营林管理工作开展时,为实现人工营林工作预期目标,应当分析湿地松病虫害的主要发生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通过分析湿地松病虫害诱因可知,主要包含以下诱发因素:气候异常、环境改变、病原积累、管理不当等。

在解决湿地松病虫害问题时,应当从多个工作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如监测预报防治、科学营林防治、封山育林防治、科学生物防治、物理综合防治、化学综合防治等。

本文就湿地松病虫害发生原因,以及相关的防治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湿地松;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措施;防治药物引言:为有效解决湿地松营林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应当契合实际工作开展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对策,消除湿地松营林管理的不稳定因素。

一、发生原因1.气候异常现代林业发展中,由于全球气候环境的不断的变化,对林业树木的生长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湿地松生长过程中,由于原有生态环境被破坏,进而为病虫的繁殖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进而导致湿地松病虫害的暴发,给湿地松的生长管理工作开展造成直接影响。

2.环境改变在部分湿地松人工营造林管理时,由于树木管理经营方式的差异性,进而对原有的生态系统产生直接破坏,进而增加了湿地松病虫害暴发的概率。

如部分地区的工作人员,进行人造营林管理时,由于生长区域存在大量的纯林木,进而为松毛虫的生长,提供了大量的食用料,使得松毛虫快速地繁衍,进而影响到湿地松的整体生长。

通过对马尾松毛虫分析可知,该类病虫主要危害马尾松,随着病虫的不断繁衍,并对湿地松产生一定的危害。

在部分地区种植湿地松时,由于病虫生长环境的变化,进而使得马尾松毛虫快速繁衍,对湿地松的生长管理造成巨大危害。

3.病原积累笔者认为,在湿地松管理时,由于人类的干预活动,进而导致林地害虫的天敌数量不断减少,由于生态食物链出现了问题,进而导致大量病原的积累。

因为,在湿地松种植管理阶段,由于树木结构较为单一,导致林区的生物多样性程度较低,不利于各类有益生物的繁衍与存活。

浅谈河道水生态治理难点与对策

浅谈河道水生态治理难点与对策

浅谈河道水生态治理难点与对策摘要: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增多、经济发展加快、工业排放增加等因素都加重了城市河道的水质污染,严重破坏了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发展。

同时城市河道沉积物的污染物含量高,且由于河道水流的缓慢和水利工程的阻碍,污染物与沉积物难以清除,引发不可逆的生态环境灾害。

城市化进程削弱了城市河道的生态功能,使其生物多样性下降,某些生态环节出现断层甚至失衡,导致生态服务功能的滑坡。

现在,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河道生态治理工程也越来越多,如何根据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需求,加强对城市河道进行生态治理,是本文要研究的课题。

对河道水生态治理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城市河道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和保护,提高城市河道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从而保护水资源、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实现基本的生态平衡。

关键词:河道;生态;治理;对策引言城市河流是城市的生命线,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河道面临着许多难以清洁的污染源,削弱了城市河道的生态功能,使其生物多样性下降,某些生态环节出现断层甚至失衡,导致生态服务功能的滑坡,城市河道生态的治理变得尤其困难,如何做好河道生态治理工作,也要面对诸多难点,需要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措施,整合各方资源,建立科学的治理机制,加强社会参与,才能有效地实现河道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1工程概况本次水生态修复工程涉及唐镇顾家浜、唐镇东横港、张家浜1支河、张家浜2支河、王港王家浜,共计5条河道。

根据不同的河道特性有针对性地实施生态措施,重点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改善目标河道水环境质量,提升河道的水生态功能,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为周边居民提供适宜生活的宜居环境。

2本工程难点分析2.1河道现场路勘及现状难点分析本工程在充分控制外源污染基础上,构建水生系统,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形成河道总体水质达标,透明度一定程度提升的生态河道景观。

通过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改善河道水环境,促进当地水生态环境的建设,建成“生清小域”。

湿地调研报告共(湿地资源调查报告)(二)2024

湿地调研报告共(湿地资源调查报告)(二)2024

湿地调研报告共(湿地资源调查报告)(二)引言概述:湿地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本文进行了湿地调研工作,旨在全面了解湿地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正文:一、湿地资源概况1.湿地的定义和分类2.湿地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湿地资源的分布和特点4.湿地资源的价值和利用二、湿地生态环境1.湿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2.湿地的水文特征和水动力过程3.湿地植被和动物资源4.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5.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灾害防治三、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1.湿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问题2.湿地资源的管理与规划3.湿地保护区的建设与运行机制4.湿地生态补偿与生态修复措施5.湿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经济发展的平衡四、湿地保护政策与法律法规1.湿地资源保护的发展历程2.湿地保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3.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与执行4.湿地保护组织与国际合作五、湿地调研总结与建议1.湿地调研的主要发现和成果2.湿地资源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3.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4.湿地保护意识的普及与参与5.湿地保护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结论:通过本次湿地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湿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保护和管理湿地的建议。

我们希望政府、社会机构和公众能够共同努力,加强湿地保护意识,完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推动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湿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作者:马成书
来源:《现代园艺》2013年第08期

摘 要:本文针对湿地被破坏的原因和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湿地保护的措
施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保护;管理
1 湿地破坏的原因
1.1 农业开垦
首先,焚烧芦苇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到了秋冬季节,有些农民为了捕鱼、捕猎野生动物便
利,放火焚烧湿地内的芦苇;还有人为了扩大种植面积,砍伐或焚烧芦苇,造成野生动物栖息
地的破坏,威胁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第三,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由于湿地的开发利用
缺乏统一管理,农民对湿地过度性的垦殖造成原有森林植被消失,动植物失去赖以生存的家
园,从而导致湿地生物灭绝。此外,不恰当的旅游开发,使游客数量过大,对湿地水资源、动
植物的保护带来不利影响。

1.2 过度放牧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人们改善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一些地区畜牧业发展过快,导致过度
放牧,很多湿地植物不能有规律地完成其生活周期,湿地植物多样性丧失,破坏了湿地生态系
统的良性循环,导致其生态功能降低或丧失。过度放牧造成河边湿地的植被减少,影响了径流
的过滤作用,增加了水温,从而导致鱼类减少和野生动物食物减少和生存环境丧失。

1.3 泥沙淤积和沼泽化
严重的水土流失直接导致湖泊的萎缩和湖床、河床的抬高,并导致洪水泛滥,因滥伐森
林、毁林开荒、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加剧了湖泊沼泽化进程,沼泽化
进程的结果是使挺水植物区向浮水和沉水植物区延伸,并加剧了围垦。此外,泥沙淤积也大大
减小了湖容,降低了湖泊的调蓄能力。

1.4 农业活动和灌溉
农业活动产生的大量化肥、杀虫剂及动物垃圾,通过径流进入湿地,造成湿地富营养化。
灌溉沟渠使湿地接收灌溉排水,从而使湿地的污染程度加重。没有净化的污水含有高浓度的
硒,它可以导致鸟类、两栖类和鱼类胚胎的死亡或畸形,造成湿地中的一些物种消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5 城市化
大量工业废水、废渣、生活污水和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被排入湿地。这些有害物质不仅
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对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环境造成影响,使水质变坏,供水短
缺,寄生虫流行。事实上,湿地已成为工农业、生活废水、废渣的承泄区。

1.6 管理不到位和缺少立法
在涉及湿地保护开发利用的不同部门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统一的管理体制,在湿地保护
和开发利用中,存在各行其是,各取所需现象,矛盾突出,难以形成合力,严重影响对湿地资
源科学统一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1.7 经费投入不足,科研薄弱
由于人们历来从湿地索取多,对湿地保护投入少,湿地保护至今没有落实专项经费。没有
一个专门的湿地科研机构,只有少数部门成立了湿地利用科研机构。同时,对湿地资源的价值
和作用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湿地保护管理技术也比较落后。

2 保护湿地的管理措施
2.1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尚不完善,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布局、类型尚未进行湿地保护空缺
分析评估,禁猎、禁渔、禁伐等其它保护形式发育不足,湿地自然保留区域相对偏少。现有保
护区的管理还很薄弱,管理水平不高,设备、资金缺乏,影响了湿地自然保护管理工作的开
展。

2.2 完善湿地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体系
通过建立对威胁湿地活动的限制性政策和有利于湿地资源保护活动的鼓励性政策,协调湿
地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借助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严格和强化执法力度,制裁过度和不合理
利用水系湿地资源的行为,打击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2.3 完善监测体制
缺乏对资源和土地利用后的湿地生态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监测。对污染监测,在布点
的数量、测定的时间等方面都未能达到要求,而且不同部门在使用的监测方法、设备上也存在
差异,监测标准尚不统一。此外,在信息利用方面也存在着已有的湿地基础信息,包括数据、
参数等标准不统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4 健全湿地环境影响的评价制度
长期以来,缺乏系统、定量的研究,对湿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价值评估的研究开展得
也比较少,满足不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湿地的效益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和准确评价的要
求,极大地影响了对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2.5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资金严重不足是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湿地调查、保护区及示范区建
设、污水治理、湿地监测、湿地研究、人员培训、执法手段与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缺乏专门的资
金支持。

2.6 积极宣传湿地保护
强化公众对湿地资源的忧患意识,让全社会都懂得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保护湿地的责任和
义务,从而调动起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积极性。

3 结语
相关部门要科学地编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规划,大力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建设项目,
从而使全市湿地面积有所增加,湿地生态得到一定恢复,湿地自然景观得以重现,才能使城市
的生态环境和宜居环境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

(责任编辑 荷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