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片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情节发展的线索

2. 体会“最后一片叶子”蕴含的深刻主旨

3. 学习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结尾方式

教学重点

充分理解作者通过“叶子”所表达的人性美以及对生命的珍爱。教学难点

初步让学生掌握作者巧妙的语言表达,出人意料的结尾。

教学手段

讨论探究法

教学准备

同学们提前预习课文,生字词不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授课的过程之中解决,在进行讲解之前,留出10分钟时间让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通过课后预习,大家知道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最后一片叶子》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个别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同学们都说得很不错,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本,共同来学习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

在进入课文之前,我们先对作者进行简单的了解:

(一).欧.亨利是美国短篇小说巨匠,同时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主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我们都说每一个不平凡的人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欧.亨利就是其中之一,他一生经历过许多事情,对于下层人民的生活有着极大的体会,因此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最后一片叶子》也写了平凡人的不平凡之处。

(二).现在我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这篇小说里出现了几个人物形象呢?(通过学生的回答,主要有四个:苏艾、琼珊、医生、贝尔曼),好的,现在我请四位同学分别扮演这四个人的角色,进行简单的人物对话,可以用书中的原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大概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同学们的表演,我们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大概的故事情节。我想大多数同学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要以“最后一片叶子”作为本文的题目呢?现在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三).同学们大概浏览一下课文,看有没有不理解的生字词(板书学生必须掌握的生字词)

不速之客一筹莫展潜蹑莫名其妙凝视

这些词语需要同学们掌握,现在有谁能告诉我小说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提示:现在最常见的小说分析只有人物,情节,环境)板书:

(通过引导学生得出板书内容)

学生明确:十一月,琼珊病倒————琼珊病重、病危———琼

珊转危为安———贝尔曼去世;“最后一片叶子”起了贯穿文章故事情节的作用(连接了乔安西由死到生、老贝尔曼由生到死)。(四).通过对课文简单的梳理,我想大家的头脑之中都有了一个印象,现在让我们共同来解决几个问题:

1.四个人之间的关系?(提示:苏艾和琼珊是朋友,贝尔曼是一个画家,同时是苏艾的临时模特)

2.在文中找出描写苏艾,琼珊,贝尔曼,医生的语句,分别分析这四个人的形象?(提示:苏艾微弱的声音,脸色惨白;琼珊哭泣,画画,吹音乐以及对苏艾的照顾;贝尔曼老画家,暴躁;)

3.通过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条件如何,感情怎样?(提示:“巷子”小胡同、格林威治村、三角墙、阁楼、低廉的房租,深厚的友谊,邻里之间的关爱等。

(五).课后作业

1.谈谈你心目中的贝尔曼形象?(提示:贝尔曼的暴躁,折射出他的温情;他的流泪流露着他的善良;他既是个失败的画家,又是一个伟大的画家,他心地善良、充满爱心、甘愿舍己为人乃至不惜为之献身的正直的人。)

2.考虑作者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结尾方式有什么好处?(提示:这正是欧?亨利式的结尾:突然把故事的谜底提示出来,故事有了新的意义,对人物的评价发生倒转。贝尔曼从一个穷愁潦倒的人物,变成了一个崇高的英雄,这不但非常具有戏剧性,而且非常深邃。这样的结尾,话说得这么少,却有巨大的潜在含量,这样的叙述就不是一般的故事情节的交代,而是把想象的空间留给读者,促使人深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重点,请同学复述课文,然后解决上节课遗留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

分小组讨论: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然后请小组内派出代表发言,老师做最后的总结)(提示:可以从四个层面说明“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

第一个层面的意义:挽救了琼珊的生命。琼珊按照她自己的“规定”,最后一片藤叶掉下来时她也就随之而去。然而墙上的最后一片“叶子”老掉不下来,按她自己的“规定”她就不应死去。琼珊在思索这样奇事的过程中对自己先前的悲观情绪作了检讨,她的精神信念发生了变化,她实现了医生开出的最后的“药方”,靠自己“生”的信念挽救了自己。这个信念的转折是不掉的“最后一片叶子”给的。而这片“最后的叶子”是贝尔曼画上去的,所以是贝尔曼的杰作。

第二个层面的意义:“贝尔曼说了二十五年的惊人之作”的实现。贝尔曼是没有什么成就、画技一般的老画家。一生都在说他要画一幅“惊人之作”,但唠叨了二十五年,始终没有动笔,始终一事无成。而这幅“最后一片叶子”却救了一个人的命,所以说这是贝尔曼的杰作具有双关的意义,贝尔曼的愿望实现了,这是其他的画无法相比的真正的“惊人之作”。

第三个层面的意义:这是贝尔曼为此付出了生命的牺牲精神的象征。贝尔曼冒着风雨完成了作品,为此感染了肺炎被夺去了生命。贝尔曼只想到救人,而没有去想这样做面临的危险(肺炎高发期、高发区,风雨中作画会淋湿受寒,本人年老可能因此得病)。贝

尔曼的这一高尚行为是他人生的杰作。所以,这杰作又有图画和人生都是杰作的双关含义。

第四个层面的意义:平凡的牺牲,或者说既平凡又不平凡的象征。贝尔曼是个很平凡的人,虽是个热心肠的老头,但缺点很多,其貌不扬,说话粗俗,嗜酒如命,穷愁潦倒,年过六十,一事无成。特别是他去创作最后一片叶子时,他一点没有成为英雄的自我意识,没有意识到自己会牺牲。但是,他却做出了不平凡之举,他成了救人的英雄。这是并没有献身意识的献身,并没有英雄意识的英雄。就象这“最后一片叶子”,从绘画艺术的角度,这是极其平凡的作品,但是它却完成了唤起一个人“生的意识”的不平凡的使命。所以,这“最后一片叶子”是“既平凡又不平凡”“平凡的牺牲”的象征。也象征着,贝尔曼平凡一生的最后一片人生叶子是永存的。自然,这样的特殊“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

板书设计

生活:“贫”

贝尔曼形象:“落魄”平凡人的伟大:人性美

杰作:“最后一片叶子”

(三).语言分析

1.“狠心的琼珊……”(45、46、48自然段)是真的狠心吗?(提示:病情的发展以及对生命的态度)

2.“医生里去之后……”(12自然段)为什么苏艾会这样?(提示:她重视友谊,有责任感)

3.7--11自然段,为什么说医生的医药一筹莫展?(提示:人一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有战胜了自己,任何困难都显得微不足

道。

4.4、5自然段对肺炎的描写有什么好处?(提示:作者的这种轻松描写使整篇文章显得不是那么压抑,引起读者的兴趣)

学生明确:文章的遣词造句准确、传神,体现了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这是作者的一大特色。

(四).思想主旨

《最后一片叶子》让我们从普通人身上看到了伟大的心灵,从人生的苦难中见到了人性的光辉,希望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能努力弘扬人性美,使人间充满温情。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凡人的不平凡事。预习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我的四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音与意,理解这些词在文中的意思,能通过课文学习,自觉抓取关键语句品味语言。

2、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

3、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关于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含义的理解。

3、改写活动,增强兴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方式】:朗读、领悟、赏析、改写活动

【预习安排】:

1、朗读课文三遍

2、、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联系课文,选择一年四季中的一个季节将课文改写成诗歌,或用诗歌阐发自己对某一个季节的理解。

3、摘录有关描写四季的古诗,名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电脑播放歌曲《四季歌》

二、导入:

大自然是一座宝藏,一年四季给我们翻开一页又一页绚丽多姿的画面,请同学们来谈谈你最喜欢的一句诗句或名言。(两位同学)

教师放出投影片1:四季诗歌

描写春天的古诗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描写夏天的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描写秋天的古诗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描写冬天的古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宋王安石《梅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就像一年的四个季节一样,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属于我们却只有一次。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女作家张洁对人生的种种感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板书课题]

三、朗读

请同学们思考:阅读抒情散文应从哪里入手?(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学法点拨:抒情散文,关键是从文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这都是我们学习时要掌握的。那么怎样掌握作者的情感呢?第一种方法就是朗读。

1、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正音并且进一步体会作品的语感和感情。

投影2:

自艾(yì)自怜:艾,治理,惩治。

焦灼(zhuó):非常着急。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痴心妄想(chī):指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

怨天尤人(yóu):抱怨、埋怨别人,形容对不如意的事情一味归咎于客观。

碾成(ni?n):使物体破碎,变平。

干瘪(biě):不饱满。

入不敷出:收入不够开支。

敷演:(fū)同“敷衍”,叙述并发挥。

挣脱(zhèng):用力使自己摆脱束缚。

2、学生模仿教师(或录音)的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生示范朗读,几名学生各选择读一季的内容,比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学生挑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四、自读研讨领悟:

教师进一步学法点拨:学习抒情散文,通过朗读我们初步感悟了课文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阅读抒情散文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现在我们就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自读学习这篇课文。阅读时,同学们可以参看这个自读提示,小组研讨。

投影3自读提示:

1.概括作者的人生四季有着怎样的特点?

2.贯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3.划出作者对人生感悟的句子,说说这些感悟给你怎样的启示?

(一)通过课文阅读,同学们对课文有哪些发现和感受?

教师启发:1.这篇散文也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人生比做是一年的四个季节,文章表面写的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其实是在写作者的一生经历和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2.作者的人生之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土地是“不毛之地”,而且她所有的是“细瘦的胳膊”和“锈钝的犁”,“土地里的石块和树根还经常磕绊着她的犁头”可见,作者的童

年生活是很苦的,可是她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像一个母亲一样期待着自己希望的种子早日开花结果。

(二)作者的人生之春是艰辛的,但作者没有无尽的感慨命运的不公,她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教师启发:1.作者没有怨天怨地,而是意识到了自己在获得生命的同时,也应当承担起生命赋予自己的责任。文中这样写到:“我只有低着头,弯着腰,用尽我全身的力气压着我的犁头,我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和作者相比,我们的人生之春可谓春光灿烂,那么,我们又将怎样来耕种自己这块土地呢?读了这篇文章后,给我的启示很大。最主要的就是现在我懂得了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每一天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看出来?

生1:从文中还可以看出,作者在年轻的时候一定经受了很多磨难。课文中,写到作者在夏季里,遇到过干旱,他的幼苗还遭受过狂风、暴雨、冰雹的袭击,我想表面是在写自然界,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作者青年时代很苦。

生2:还能从文中感觉到,作者在最初遇到困难时,也曾在思想上走过误区。“在遇到干旱时,她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而且,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哪!”可见,刚开始时,作者是把战胜困难的希望寄托在了别人或别的力量上了,在失败过后,她明白了:必须在自己的土地上寻找水源。也就是说,任何困难都得靠自己。

生3:从文中我看出作者也曾犯过错误。“在找到水源后才发现自己忘了带盛水的容器”我更发现作者在犯了错误之后,知道如何检点自己。她说:不要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检点自己。

我也明白:人无完人,错误和失败是难免的,最关键的是我们如何去面对。

生4:从“弱者,即使你替他挡过了这次风雨,但终有一次会被淘汰,只有强者,会留下来继续走完自己的路。”这句话我们可以以体会到在作者的人生夏季里,充满了困难,挫折,磨难,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是要做生活的强者。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生:……

教师: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生命就像奔涌的洪流,如果没有岛屿或暗礁,又岂能激起美丽的浪花?是啊,不经历风雨,又怎能看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老师也真心希望每一位同学,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作者在人生的秋季里,收获的果实是干瘪的,但是,她没有灰心丧气。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有了一种独特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认真的生活过,无悔的付出过,和谷物一起收获的还有人生。”从这些内容中,我们感到作者能正确面对人生。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人生最大的快乐不是最终占有什么,收获什么,而是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我想在今后,我们的努力也许得到的结果会不尽人意,但我们也会正确面对。文章给我们的启发是深刻的,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外进一步去讨论与思考,探究。

(四)如果我们在辛勤的耕耘过后,我们的未来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辉煌,那就让我们像雷锋那样做一颗普通的螺丝钉吧,像李素丽那样做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吧,因为平凡也是一种美丽,

难道不是吗?同学们从文中获得了很多启示,很好。哪位同学能概括作者人生四季的特点?

教师点拨:抓取关键语句

生1:作者的人生春季是生活艰辛但仍充满希望;夏天是历经磨难仍不放弃;秋天是感悟收获但不后悔;冬天是人生黄昏仍老有所为。

生2:春季,播种希望;夏天,战胜磨难;秋天,感悟收获;冬天,发挥余热。

生3:从文中可见作者的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贯穿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五、创造、展示

教师:反复阅读和感悟后,同学们对课文一定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的理解通过板书的形式展示出来。

[学生们设计板书,用实物投影展示,黑板也由学生板书]

六、挖掘主旨

同学们,女作家把生命比做一年的四个季节,她在自己的人生四季中认真生活,无悔付出,在历经了人生的各种坎坷、痛苦、磨难后,她这样警醒后人: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人的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对于这句话,你又有何理解呢?

投影4

作者有关情况:张洁(1937——),生于北京,原籍辽宁,

1960年毕业于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国家一级作家;现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作家。1979年加入中国作协。1982年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并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美国参加第一次中美作家会议。获1989年度意大利马拉帕蒂诡计文学奖;1922年被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选举为该院院士;作品被译为英、法、德、俄、丹麦、挪威、瑞典、芬兰、荷兰、意大利等十多种语言,近30部译本。著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1981年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评论这是中国第一部拥护邓小平路线的政治小说)等。《森林里来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别获1978、1979、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电视剧《有一个青年》获全国优秀电视剧评一等奖。《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证。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幽雅醇美。她的许多小说意境储蓄深沉,文笔清新,富有散文的抒情,如同一副副“淡雅淡泊的泼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罩于一层由温柔的忧郁和缠绵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有点难以捉摸,却又强烈地拨动读者的心弦”(黄秋耘语)。

投影5:

张洁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散文创作致力于“爱”与“美”的探索和表现,张洁把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命名为“大雁系列”,这一组“大雁系列”散文以一种轻松、自然、冷静的笔法出现在当时浸泡着泪水、呻吟着苦楚的伤痕文学之中显得特别与众不同。这种不同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张洁的这组

散文描写的重点已从十七年时期所强调的社会、政治、历史层面转向了纯粹的人生层面,从而给被被僵硬政治话语束缚太久的当代散文园地吹来了一股清新、自然的风,有力地推动了20世纪末散文创作中出现的状写人生的浪潮;二是张洁的这组散文洋溢着一股强烈的苦难意识。以往的文学作品,表达的大多是一种社会批判、政治批判,较少有人像张洁的散文这样从朴素的人道主义立场去再现苦难。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张洁可以说是当代散文领域少有的一位直面苦难、咀嚼苦难并以苦难的本体形式感染着读者的散文作家。沿着第二条写作理念,张洁作了进一步的创作探索,以《我的四季》为代表的张洁这一时期的散文所表现的是通向理想人生的艰难跋涉,是处于生活困境中左冲右突的沉重感。它和随后出现的《过不去的夏天》一道,代表着张洁的散文创作主题已从情感和道德的范畴扩展到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领域。

学生观看投影后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呢?

教师启发:

1.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总沉浸在过去,要珍惜现在,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2.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呢?我想起了我们初中学过的一篇课文《生命的意义》,奥斯特洛夫斯基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曾有过一番精辟的论述,他告诉我们,要认真对待生命,就要学会珍惜,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现在我们正处在人生的春季里,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青春,春天去了还会来,青春一去可就不复返了。过去我们的学习很盲目,缺少目标,自己也缺乏毅力,从现在开始,我们不会再盲目,更不会

拿自己的一生开玩笑,我想,我们懂得了怎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教师:对于《生命的意义》中,那段经典的论述,同学们还能记起吗?好,我们大家来试着齐背一遍。

学生齐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在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我们又将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七、诗歌交流: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人生的四季是精彩的,它像一首动人的诗,你将怎样的诗歌诠释你的四季是什么?是翠绿的春天,萌动着活力和生机,是火红的夏季,燃烧着热望和情思,是金黄的秋季,收获着成熟和希望,还是雪白的冬天,袒露着纯洁和无私?请大家展现你的诗歌。

首先分成四人小组交流各自的诗,推选出最佳作品,放入实物投影。并由朗诵最好的同学朗读推荐,其他同学认真听,最后推选最佳的诗作。

八、小结:

同学们,人生的四季是短暂的,青春更是转瞬即逝。我想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更加懂得如何面对生命,如何珍惜青春。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到:“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走,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在过每一分钟”如果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在生命中的每一天认真的生活,无悔的付出,那么,在未来,我们也会坦然地对自己说:哀叹和寂寞的,将永远不会是

我!同学们跟着齐唱:

投影6歌词: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你是

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是不

是像我整天忙着追求/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你是不是//我

曾经茫然失措/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 因为我不在乎

别人怎么说/我从来没有忘记我/对自己的承诺对爱的执著/我知

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我

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跟着希望在动// 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着追求/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你是不

是像我曾经茫然失措/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 因为我

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从来没有忘记我/对自己的承诺对爱的执

著// 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

认真的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我的

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

希望在动/跟着希望在动//

九、作业:进一步修改自己的诗歌,评选最佳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