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书 最终版

实验指导书 最终版
实验指导书 最终版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自动化专业

适用

青岛科技大学

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教研室

实验一 MOSFET、IGBT的特性与驱动电路研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OSFET、IGBT开关特性的测试方法。

2. 掌握MOSFET、IGBT对驱动电路的要求。

3.熟悉MOSFET、IGBT主要参数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MOSFET的特性与驱动电路研究

2. IGBT的特性与驱动电路研究

三、实验设备、仪器

1.NMCL-07C电力电子实验箱。

2.双踪示波器。

3.万用表。

4.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四、实验要求

1.掌握MOSFET、IGBT开关特性,熟悉波形观察。

五、注意事项

1.双踪示波器的两个探头地线通过示波器外壳短接,故在使用时,必须是两探头的地线同电位(只用一根地线即可),以免造成短路事故。

2.改接线路时,必须先断开电源。

六、实验原理图

(a)测试电路 (b) 开关过程波形

图1.电力MOSFET的开关过程

图2. IGBT的开关过程

七、实验方法

(一)MOSFET的开关特性与驱动电路研究

1.不同负载时MOSFET的开关特性测试

(1)电阻负载时开关特性测试

MOSFET:将开关S2拨到+15V,PWM波形发生器的“21”与面板上的“20”相连,“26”与功率器件MOSFET的“G”端、“D”端与主回路的“1”、“S”端与“14” 、“18”与主回路的“3”相连。接通低压控制电路的低压电源。

用示波器分别观察,栅极驱动信号u GS(“G”端与“18”之间) 的波形及电流is(“14”与“18”之间) 的波形,记录开通时间t on,关断时间t off,并且记录波形。

t on= ,t off=

(2)电阻、电感负载时开关特性测试

除了将主回器部分由电阻负载改为电阻、电感性负载以外(即将“1”断开,而将“2”相连),其余接线与测试方法同上,记录开通时间t on,关断时间t off,并且记录波形。

t on= ,t off=

2.不同栅极电流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分别测量24与26、27、28之间的电阻大小,并分析不同负载时的开通与关断时间差异。

(1)断开“26”与“G”端的连接,将栅极回路的“27”与“G”端相连,其余接线同上,测量并记录栅极驱动信号u GS(“G”端与“18”之间)及电流is(“14”与“18”之间)波形,记录开通时间ton,关断时间t off,并且记录波形。

t on= ,t off=

(2)断开“27”与“G”端的连接,将栅极回路的“28”与“G”端相连,其余接线与测试方法同上,并且记录波形。

t on= ,t off=

3.并联缓冲电路作用测试

(1)带电阻负载

MOSFET:“6”与MOSFET的“D”端相连、“7”与“S”端相连,观察有与没有缓冲电路时“G”端与“18”及MOSFET的“14”端与“18”之间波形,记录波形并分析差异。

(2)带电阻,电感负载

将1断开,将2接入,有与没有缓冲电路时,观察波形的方法同上。

(二)IGBT的开关特性与驱动电路研究

1.不同负载时IGBT的开关特性测试

(1)电阻负载时开关特性测试

IGBT:将开关S2拨到+15V,PWM波形发生器的“21”与面板上的“20”相连,“26”与功率器件IGBT的“G”端、“C”端与主回路的“1”、“E”端与“14” 、“18”与主回路的“3”相连。

用示波器分别观察,栅极驱动信号ib(“G”端与“18”之间) 的波形及电流ie(“14”与“18”之间) 的波形,记录开通时间t on,关断时间t off,并且记录波形。

t on= ,t off=

(2)电阻、电感负载时开关特性测试

除了将主回器部分由电阻负载改为电阻、电感性负载以外(即将“1”断开,而将“2”相连),

其余接线与测试方法同上,并且记录波形。

t on= ,t off=

2.不同栅极电流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分别测量24与26、27、28之间的电阻大小,并分析不同负载时的开通与关断时间差异。

(1)断开“26”与“G”端的连接,将栅极回路的“27”与“G”端相连,其余接线同上,测量并记录栅极驱动信号ig(“G”端与“18”之间)及电流is(“14”与“18”之间)波形,记录开通时间ton,关断时间t off,并且记录波形。

t on= ,t off=

(2)断开“27”与“G”端的连接,将栅极回路的“28”与“G”端相连,其余接线与测试方法同上,并且记录波形。

t on= ,t off=

3.并联缓冲电路作用测试

(1)带电阻负载

IGBT:“4”与IGBT的“C”端相连、“5与“E”端相连,观察有与没有缓冲电路时IGBT 的“G”端与“18”及IGBT的“C”端与“18”之间波形,记录波形并分析差异。

(2)带电阻,电感负载

将1断开,将2接入,有与没有缓冲电路时,观察并记录波形,方法同上。

七、实验报告

1.绘出电阻负载,电阻电感负载以及不同栅极电阻时的开关波形,并分析不同负载时

开关波形的差异,并在图上标出t on,t off。

2.绘出电阻负载与电阻、电感负载有与没有并联缓冲电路时的开关波形,并说明并联

缓冲电路的作用,并在图上标出t on,t off。

实验二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接线及工作原理。

2. 掌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正常状态和故障状态下的波形观察。

3. 测取直流电动机的调压调速特性。

二、实验内容

1.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2. 调试触发电路并测取其各点的波形。

3.观察整流状态下,模拟电路故障现象时的波形。

4. 测取直流电动机的调压调速特性。

三、实验设备、仪器

1.NMCL系列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NMCL—33组件。

3.NMEL—03三相可调电阻。

4. 电机导轨及测速发电机、直流电动机M03。

5.双踪示波器。

6. 万用表。

四、实验要求

1. 掌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接线及工作原理。

2. 熟悉集成触发器的调整方法及各点波形。

3. 掌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正常状态和故障状态下的波形观察。

4. 综合《电机与拖动基础》,掌握直流电动机的调压调速特性。

五、注意事项

1.双踪示波器的两个探头地线通过示波器外壳短接,故在使用时,必须是两探头的地线同电位(只用一根地线即可),以免造成短路事故。

2.改接线路时,必须先断开电源。

3.触发脉冲的观测孔不要用导线与晶闸管的门极相连,否则会烧坏触发板。

4.电动机在工作前要先加上励磁。

5.电动机起动前要先检查给定旋钮是否在零位上,以避免突加电压起动造成过流。

六、实验步骤

1.未上主电源之前,先检查晶闸管的脉冲是否正常。

(1)打开NMCL-31上的低压电源开关,用示波器观察NMCL-33的双脉冲观察孔,应有间隔均匀,相互间隔60o

的幅度相同的双脉冲。

(2)检查相序:用示波器观察“1”,“2”脉冲观察孔,若“1” 脉冲超前“2” 脉冲600

,则相序正确,否则,应调整输入交流电源的相序。检查完毕后,断开“低压直流电源”。

(3)将NMCL-33板上的U blf 接地,将I 组桥式触发脉冲的六个开关均拨到“接通”(处于弹起状态)。接通“低压电源”,用示波器的一个探头逐个观察每个晶闸管的控制极、阴极电压波形,应有幅值为1V ~2V 的双脉冲。(注意:此时要逐个测试,不得同时观察两个晶闸管上的脉冲)

(4)NMCL-31面板上给定器输出Ug 接至NMCL-33面板的Uct 端,调节偏移电压Ub ,在Uct=0时,使α=150o

。具体方法为:用双踪示波器的一路接.U 相同步电压,另一路接1#脉冲孔的触发脉冲,调节偏移电压Ub 电位器,使得脉冲出现的位置刚好对应于U 相同步电压的180o

位置(即U 相的负过零电)。(注意:示波器两路输入的横轴必须重合,否则将会产生误差)

2.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按图3-1接线,将R d 调至最大(450Ω)。

图3-1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合上主电源。调节Uct (即给定器输出Ug 电位器),使α在30o

~90o

范围内(具体方法和1中的(4)相同),用示波器观察记录α=30O

、60O

、90O

时,整流电压u d =f (t ),晶闸管两端电压 u VT =f (t )的波形,并记录相应的Ud 和交流输入电压U 2数值。

3.电路模拟故障现象观察(α=30O

)。

(1)在整流状态时,断开某一晶闸管元件的触发脉冲开关(依次按下触发脉冲的六个开关中其中一个),则该元件无触发脉冲即该支路不能导通,观察并分别记录此时的u d 波形。

(2)断开两只晶闸管元件的触发脉冲开关(任意按下触发脉冲六个开关中其中两个),观察并分别记录此时的u d 波形。

(3)断开三只晶闸管元件的触发脉冲开关(任意按下触发脉冲六个开关中其中三个),

U

V

1

F 2

F

观察并分别记录此时的u d 波形。

4.晶闸管直流电动机系统的调压调速特性 (1) 系统零位调整

Uct 接地,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NMCL-33板上的U 相同步信号和1号孔触发脉冲,观察触发脉冲的相位是否为α=90° (注意:同步信号30°的点为自然换向点,即α=0°的点.),若不对,应调节偏移电压电位器,使α=90°。也可以同时观察V 相同步信号和1号孔触发脉冲,调节偏移电压使1号触发脉冲与V 相电压的正向过零点相对应。触发脉冲的相位关系如下图所示。

(2)按图3-2所示接好线,将电阻负载换为直流电动机,将电流表串联到电枢回路中,直流电动机接上励磁。电动机空载。打开测速表电源。

图3-2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电机负载电路

(2)将U g 调为零,合上直流励磁电源和交流电源,在保证有励磁电流的前提下,逐渐增加U g ,使电动机起动起来。此时注意观察电流表的数值,应在0.1A 左右(如果电动机不转,且电流表的读数迅速增大,说明励磁电源未接上)。

观察转速值,在0~1600r/min 之间取10个左右数据,同时测量电枢两端的电压,记

U

V 2

录在表1中。

U d(V)

n(r/min)

七、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电路的移相特性U d=f(α)曲线;

2.作出整流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U d/U2=f(α);

3.画出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时,α角为30O、60O、90O时的u d、u VT波形;

4.画出模拟故障的波形图并简单分析模拟故障现象。

5.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直流电动机空载时的电压-速度特性n=f(U d)曲线。

八、思考题

1.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过程中,示波器观察到的整流输出电压波形不整齐,请问是什么原因?

2.触发电路的调试和波形观察时,出现1#和2#双脉冲观察孔的脉冲等相位,请问是什么原因?

3. 电路模拟故障现象观察时,为什么断掉不同晶闸管脉冲对应的整流输出电压波形不同?请以VT1和VT2为例说明。

实验三直流斩波电路的性能研究

一、实验目的

熟悉降压斩波电路(Buck Chopper)、升压斩波电路(Boost Chopper)、升降压斩波电路(buck-boost chopper)的工作原理,掌握这三种基本斩波电路的工作状态及波形情况。

二、实验内容

1.降压斩波电路的波形观察及电压测试。

2.升压斩波电路的波形观察及电压测试。

3.升降压斩波电路的波形观察及电压测试。

三、实验仪器、设备

1.电力电子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NMCL-22组件。

3.万用表。

4.双踪示波器

四、实验要求

1.掌握降压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波形观察及电压测试。

2.掌握升压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波形观察及电压测试。

3.掌握升降压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波形观察及电压测试。

五、实验方法

(按照面板上各种斩波器的电路图,取用相应的元件,搭成相应的斩波电路即可。)1.PWM波形发生器性能测试

用示波器测量,PWM波形发生器的“VT-G”孔和地之间的波形。调节占空比调节旋钮,测量驱动波形的频率以及占空比的调节范围。

2.降压斩波电路的调试

(1)将PWM波形发生器的输出端“VT-G”端接到斩波电路中IGBT管VT的G端, 将PWM 的“地”端接到斩波电路中“VT”管的E端,再将斩波电路的(E、5、7),(8、11),(6、12)相连,最后将直流电源的“+”正极与VT的C相连,负极“-”和6相连。

图1 降压斩波电路

(2)观察负载电压波形。

经检查电路无误后,接通主电路的电源(NMCL-32总电源开关),用示波器观察VD两端5、6孔之间电压,调节PWM触发器的电位器RP,即改变触发脉冲的占空比,观察负载电压的变化。从0~100%之间选择5个不同的占空比,记录其对应的输出电压波形(VD两端的电压),负载电阻R两端波形,测量电压的平均值U0,并将测量值与计算值进行比较。

3.升压斩波电路的调试

图2 升压斩波电路

(1)切断主电路电源,将PWM波形发生器的输出端“VT-G”端接到斩波电路中IGBT 管VT的G端, 将PWM的“地”端接到斩波电路中“VT”管的E端,再将斩波电路的(C、2、6)(9、5、11)(E、10、12)相连,最后将直流电源的“+”正极与1相连,负极“-”和12相连。

(2)检查接线正确后,接通主电路的电源(NMCL-32总电源开关),调节“占空比调节”调节器,改变脉冲占空比,每改变一次,分别观察PWM信号的波形,输出电压u0波形(“11”、“12”端)。分别给出5个不同的占空比,记录PWM信号占空比D,输出电压uo的波形,测量u0的平均值U0;同时计算平均值Uo,并将计算值与测量值列表进行比较。

4.升降压斩波电路的调试

图3 升降压斩波电路

(1)切断主电路电源,将PWM波形发生器的输出端“VT-G”端接到斩波电路中IGBT管VT的G端, 将PWM的“地”端接到斩波电路中“VT”管的E端, 再将斩波电路的(E、1、6)、(6、9、11)、(2、10、12)相连,最后将直流电源的“+”正极与VT的C相连,负极“-”和2相连。

(2)检查接线正确后,接通主电路的电源(NMCL-32总电源开关),调节“占空比调节”调节器,改变脉冲占空比,每改变一次,分别观察PWM信号的波形,输出电压u0波形(“11”、“12”端)。分别给出5个不同的占空比,记录PWM信号占空比D,输出电压uo的波形,测量u0的平均值U0,同时计算平均值Uo,并将计算值与测量值列表进行比较。

六、实验报告要求

按照以上的实验要求记录实验波形和数据,并分析各种控制电路在不同的占空比驱动下的输出电压情况。

七、思考题

1.在实验过程中,如何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斩波输出电压u O波形和电流i O波形?

实验四单相交直交变频电路的性能研究

一、实验目的

熟悉单相交直交变频电路的组成,重点熟悉其中的单相桥式PWM逆变电路中元器件的作用,工作原理,对单相交直交变频电路在电阻负载、电阻电感负载时的工作情况及其波形作全面分析,并研究工作频率对电路工作波形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测量SPWM波形产生过程中的各点波形。

2.观察变频电路输出在不同的负载下的波形。

三、实验仪器、设备

1.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主控制屏。

2.NMCL-22组件。

3.电阻、电感元件(NMEL-03、700mH电感)。

4.双踪示波器。

5.万用表。

四、实验原理

单相交直交变频电路的主电路如图1所示。

本实验中主电路中间直流电压ud由交流电整流而得,而逆变部分别采用单相桥式PWM 逆变电路。逆变电路中功率器件采用600V8A的IGBT单管(含反向二极管,型号为ITH08C06),IGBT的驱动电路采用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生产的大规模MOSFET和IGBT专用驱动集成电路1R2110,以单片集成函数发生器ICL8038为核心组成,生成两路PWM信号,分别用于控制VT1、VT4和VT2、VT3两对IGBT。ICL8038仅需很小的外部元件就可以正常工作,用于发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等,频率范围0.001到500kHz。

图1 单相交直交变频电路

五、实验方法

1.SPWM波形的观察

(1)观察"SPWM波形发生电路”输出的正弦信号Ur波形(“2”端与“地”端),改变“正弦波频率调节电位器”,测试其频率可调范围。

(2)观察三角形载波Uc的波形(“1”端与“地”端),测出其频率可调范围。

(3)观察经过三角波和正弦波比较后得到的SPWM波形(“3”端与“地”端)。

2.逻辑延时时间的测试

将"SPWM波形发生"电路的3端与"DLD"的1端相连,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DLD"的1和3端波形,并记录延时时间Td.。

3.同一桥臂上下管子驱动信号死区时间测试

用双踪示波器分别同时测量G1、E1和G2、E2,G3、E3和G4、E2的死区时间。

4.不同负载时波形的观察

按图2接线。先断开主电源。将三相电源的U、V、W接主电路的相应处,将主电路的1、3端相连,

(1)当负载为电阻时(6、7端串联NMEL-03电阻箱(900Ω),观察负载电压(6、7端)的波形,记录其波形、幅值、频率。在正弦波Ur的频率可调范围内,改变Ur的频率多组,记录相应的负载电压、波形、幅值和频率。

(2)当负载为电阻电感时(6与电感(700mh)一端相连,电感另一端连接NMEL-03电阻箱(900Ω),电阻输出端连7),观察并记录负载电压(6、7之间)和负载电流(R L 两端)的波形。

图2 全桥DC/DC变换电路(电感L需要外接)

六、注意事项

1.“输出端”不允许短路,同时最大电流不允许超过“1A”。

七、实验报告

1.绘制完整的实验电路原理图。

2.电阻负载时,列出数据和波形,并进行讨论分析。

3.电阻电感负载时,列出数据和波形,并进行讨论及分析。

4.分析说明实验电路中的PWM控制是采用同步调制还是异步调制。

5.为使输出波形尽可能的接近正弦波,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6.分析正弦波与三角波之间不同的载波比情况下的负载波形,理解改变载波比对输出功率管和输出波形的影响。

实验五半桥型开关稳压电源的性能研究

一、实验目的

熟悉典型开关电源电路的结构,元器件和工作原理,要求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1.主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PWM控制电路的原理和常用集成电路。

3.驱动电路的原理和典型的电路结构。

二、实验内容

1.SG3525的输出波形观察。

2.半桥电路中各点波形的观察。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16组件。

3.双踪示波器。

4.万用表。

四、实验方法

1.SG3525的调试

将开关S1打向“半桥电源”,分别连接“5”和“6”端,以及“9”端和“10”端,“3”端和“4”端,用示波器分别观察锯齿波输出(“1”端)和A、B两路PWM信号的波形(分别为“5”端和“9”端对地波形),并记录波形,频率和幅值,调节“脉冲宽度调节”电源器,记录其占空比可调范围。

2.断开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电源,分别将“PWM波形发生”的“7”、“8”和“半桥型开关稳压电源”的G1、S1端相连,将PWM波形发生的“11”、“12”端和“半桥型开关稳压电源”的G2、S2端相连。经检查接线无误后,将扭子开关S2打向“ON”,分别观察两个MOSFET管VT1、VT2的栅极G和源极S间的电压波形,记录波形,周期、脉宽、幅值及上升、下降时间。

3.断开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电源,分别将“主电源1”的“1”端、“2”端与“半桥开关稳压电源”的“1”、“2”端相连,然后合上控制电源以及主电源(注意:一定要先加控制信号,后加主电源否则极易烧毁“主电源1”的保险丝),用示波器分别观察两个MOSFET 的栅源电压波形和漏源电压波形,记录波形、周期、脉宽和幅值,特别注意:不能用示波器同时观察两个MOSFET的波形,否则会造成短路,严重损坏实验设备。

端间),记录波形、周期、脉宽和幅值。

5.断开“9”和“12”之间的连线,连接“9”和“11”(负载电阻为3Ω),重复4的实验内容。

特别注意:用示波器同时观察二个二极管电压波形时,要注意示波器探头的共地问题,否则会造成短路,并严重损坏实验装置。

6.断开“PWM 波形发生”的“3”,“4”两点间连线,将“半桥型开关稳压电源”的“13”端连至“PWM 波形发生”的“2”端,并将“半桥型稳压电源”的“9”端和“PWM 波形发生”的地端相连,调节“脉冲宽度调节”电位器,使“半桥型开关稳压电源”的输出端(“8”和“9”端间)电压为5V ,然后断开“9”,“11”端连线,连接“9”,“12”端(负

载电阻改变至33Ω),测量输出电压u 2的值,计算负载调整率%1005

2

2?-=?U U U

五、注意事项

1.“半桥型开关稳压电源”接好连线后,一定要先加控制信号,然后接通主电源。 2.做闭环稳压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断开“PWM 波形发生”的“3”,“4”两点之间的连线。

六.实验报告

1.根据记录的变压器一次侧、二次侧波形,计算变压器电压比。 2.分析负载变化对电路工作的影响。 3.分析本实验电路输出稳压的原理。

4.用示波器同时观察VT 1和VT 2的漏源电压波形会生产什么后果?试详细分析。 5.若要同时观察VD1和VD2阳极阴极间的电压波形,示波器的探头应当怎样连接?错误的接法会产生什么后果?试详细分析。

实验六 单相可控整流电路仿真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和单相桥式全控整理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

(2) 掌握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和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MATLAB 的仿真方法,会设置各模块的参数。

二、 实验内容

(1)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和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带电阻负载的仿真; (2)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和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带电阻电感负载的仿真; (3) 记录负载电流、负载电压、流过晶闸管电流、电压以及电源电压的波形;

三、 实验步骤

(一)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1. 画仿真电路图

启动MATLAB,输入Simulink 后按Enter 或是点击

这个按钮,然后新建空白文档(点

)即可绘制结构模型图。在SIMULINK 的库浏览器中,单击SimPowerSystems ,可以进入电力系统工具箱。

下面以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带电阻负载仿真实验为例进行介绍(触发角ο

α45=)。

(a) 原理图

(b)仿真图

图1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带电阻负载的仿真

例如脉冲模块查找方法,在

的空白处输入pulse generator后按Enter或是点击,如下图。

即可找到该模块,又如下图。

其他模块的查找方法依次类推,图1中给出了各模块在simlink中对应的名称。

( Mux)

2.参数设置

(1) 示波器参数的设置

单击示波器工具栏中的图标,出现如下图所示选项卡对话框,在本例中设置的坐标系数目为6,显示时间为0.1,坐标系标签为all。

(2)固定时间间隔的脉冲发生器参数设置

双击脉冲发生器模块(Pulse),固定时间间隔的脉冲发生器参数设置对话框如下图所示。本例中振幅设置为5V,周期为0.02s(即电源电压的频率50Hz),脉冲宽度为2,初相位(控制45)。

角为0.0025(

(3) 晶闸管原件参数设置

双击晶闸管模块,本例原件参数设置对话框如下图。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

---------------------------------------------------------------最新资料推荐------------------------------------------------------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 1 1、 X 线成像掌握: X 线检查技术, X 线分析与诊断, X 线诊断的临床应用熟悉: X 线图像特点, X 线检查中的防护 2、计算机体层成像掌握: CT 图像特点, CT 诊断的临床应用熟悉: CT 检查技术, CT 分析与诊断了解: CT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了解: DSA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DSA 检查技术, DSA 的临床应用 4、超声成像熟悉: USG 图像特点, USG 分析与诊断, USG 诊断的临床应用了解: USG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USG 检查技术 5、磁共振成像掌握: MRI 分析与诊断熟悉: MRI 图像特点, MRI 诊断的临床应用, MRI 检查技术了解: MRI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6、不同成像诊断的综合应用熟悉:不同成像诊断的综合应用 7、数字化 X 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科学了解: 数字化 X 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学 1、 X 线检查技术, X 线分析与诊断, X 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2、 CT 检查技术, CT 分析与诊断、 CT 图像特点, CT 诊断的临床应用 3、 DSA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DSA 检查技术, DSA 的临床应用 4、 USG 图 1 / 11

像特点, USG 分析与诊断, USG 诊断的临床应用 5、 MRI 图像特点, MRI 诊断的临床应用, MRI 检查技术(观看卫生部录像带)1、掌握: 正常胸部的 X 线、 CT 解剖 2、掌握: 纵隔正常 X 线、 CT、 MR 解剖和纵隔分区 3、熟悉: 横膈、胸膜的 X 线、 CT 解剖(一)胸廓: 1、软组织胸廓: 胸锁乳突肌、锁骨上皮肤皱褶、胸大肌、女性乳头及乳房 2、骨性胸廓: 肋骨、肋软骨钙化;肩胛骨、锁骨、胸骨及胸椎;各种肋骨先天性变异(二)肺野和肺门: 1、肺野: 肺野的划分;特殊的肺区肺尖区和锁骨下区;肺段、肺叶和肺纹理 2、肺门: 肺门是肺动脉、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神经组织的总和投影;左右肺门的部位;右侧肺门角和肺门点(三)气管支气管树:气管支气管树的 X 线命名;胸片气管、主支气管的 X 线解剖;体层片叶段支气管的解剖;支气管造影的 X 线解剖(四)纵隔: 1、正位纵隔的 X 线、 CT、 MR 影像,左右纵隔缘的组成 2、侧位六分法,纵隔的分区和各区的 X 线解剖 3、纵隔的生理性变化(五)胸膜: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指导书(完整版)

实验1 流程程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程序分析符号、记录并绘制某产品(或零件、服务)的流程程序图。 2、学会用“5W1H”分析(完成了什么?何处做?何时做?由谁做?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技术发掘问题,用“ECRS”原则来改进程序。 二、实验说明 1、流程程序分析是以产品或零件的加工全过程为对象,运用程序分析技巧对整个流程程序中的操作、搬运、贮存、检验、暂存五个方面加以记录和考查、分析。流程程序分析是对生产现场的宏观分析,但它比工艺流程更具体、内容更详细,用途更广泛。 2、运用“5W1H”提问技术,对“操作”、“搬运”、“贮存”、“检验”、“暂存”五个方面进行考查、逐项提问,从而达到考查、分析、发掘问题的目的。 3、在发掘问题的基础上,应用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四大原则来建立新的程序。 三、实验器材 电子天平、电子秒表、计算器、胶带台、胶带、胶水、记录板、A4纸、包装纸、物流箱等。 四、实验分组 5~6人一组,1人模拟顾客,1人模拟邮局业务员,1人使用记录板记录,1人使用电子秒表测时,其他人认真观察,做些辅助工作。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模拟邮局邮包发送流程,可参考下列流程进行: (1)顾客到达。(流程分析起点); (2)询问业务; (3)等待顾客填单; (4)从顾客手中接邮包和填好的包裹单;

(5)包装邮寄物; (6)称重; (7)使用计算器计算邮资;(2元起价,含200克,200克以上按1分/克计算邮资) (8)向顾客收取邮资; (9)登帐(实为计算机操作,这里用手工记账代替); (10)贴包裹单; (11)贴邮票; (12)将包裹放入邮件暂存箱; (13)把包裹单第二联交顾客; (14)顾客离开,服务结束。 实验时,先模拟1~2遍,然后负责记录的同学使用流程图符号记录“邮局业务员”的实际工作流程,绘制流程程序分析简图。同时记录时间和移动距离等参考数据。 六、实验报告要求 使用实习报告纸或课程设计纸书写。实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实验目的;(2)实验器材;(3)实验分组;(4)实验内容与步骤; (5)5W1H分析过程;(6)ECRS改善过程;(7)规范的以为人主的流程程序图(含现行方法和改善方法)。(8)对分析改善进行总结。

大地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

《大地测量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XXX大学土木工程系测绘工程教研室 2010年7月

第一部分:实验与实习须知 控制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一门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其实验与实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验与实习,才能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进而掌握仪器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测量作业的基本方法,并为深入学习测绘专业理论和有关专业知识打下基础。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明确实验的基本规定,了解仪器的借还手序及仪器的保护、保养等知识,做到爱护仪器,达到实习之目的,防患于未然。 实验与实习规定 1.在实验或实习之前,必须复习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预习本指导书,以明确目的、了解任务、熟悉实验步骤和过程、注意有关事项并准备好所需文具用品。 2.实验或实习分小组进行,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办理所用仪器工具和借领和归还手续。 3.实验或学习应在规定的时间进行,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应在指定的场地进行,不得擅自改变地点或离开现场。 4.必须遵守“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和“测量记录与计算规则”。 5.应该服从教师的指导,严格按照本指导书的要求认真、按时、独立地完成任务。每项实验或实习,都应取得合格的成果,提交书写工整规范的实验报告或实习记录,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才可交还仪器工具,结束工作。 6.在实验或实习过程中,还应遵守纪律,爱护现场的花草、树木和农作物,爱护周围的各种公共设施,任意砍折、踩踏或损环者应予赔偿。 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 对测量仪器工具的正确使用、精心爱护和科学保养,是测量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应该掌握的技能,也是保证测量成果质量、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和延长仪器工具使用寿命的必要条件。在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一、仪器工具的借领 1.在指定的地点凭学生证办理借领手续,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仪器工具。 2.借领时应该当场清点检查。实物与清单是否相符,仪器工具及其附件是否齐全,背带及提手是否牢固,脚架是否完好等。如有缺损,可以补领或更换。 3.离开借领地点之前,必须锁好仪器箱并捆扎好各种工具;搬运仪器工具时,必须轻取轻放,避免剧烈震动。 4.借出仪器工具之后,不得与其他小组擅自调换或转借。

图形学实验报告

计 算 机 图 形 学 实验指导书 学号:1441901105 姓名:谢卉

实验一:图形的几何变换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二维图形的平移、缩放、旋转和投影变换(投影变换可在实验三中实现)等是最基本的图形变换,被广泛用于计算机图形学的各种应用程序中,本实验通过算法分析以及程序设计实验二维的图形变换,以了解变换实现的方法。如可能也可进行裁剪设计。 二、实验内容 掌握平移、缩放、旋转变换的基本原理,理解线段裁剪的算法原理,并通过程序设计实现上述变换。建议采用VC++实现OpenGL程序设计。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图形的平移 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人或其它物体(如图1所示),用交互操作方式使其在屏幕上沿水平和垂直方向移动Tx和Ty,则有 x’=x+Tx y’=y+Ty 其中:x与y为变换前图形中某一点的坐标,x’和y’为变换后图形中该点的坐标。其交互方式可先定义键值,然后操作功能键使其移动。 2.图形的缩放 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帆船(使它生成在右下方),使其相对于屏幕坐标原点缩小s倍(即x方向和y方向均缩小s倍)。则有: x’=x*s y’=y*s 注意:有时图形缩放并不一定相对于原点,而是事先确定一个参考位置。一般情况下,参考点在图形的左下角或中心。设参考点坐标为xf、yf则有变换公式x’=x*Sx+xf*(1-Sx)=xf+(x-xf)*Sx y’=y*Sy+yf*(1-Sy)=yf+(y-yf)*Sy 式中的x与y为变换前图形中某一点的坐标,x’和y’为变换后图形中该点的坐标。当Sx>1和Sy>1时为放大倍数,Sx<1和Sy<1时为缩小倍数(但Sx和Sy

中医诊断学实验指导大纲

《中医诊断学》 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基础 学时学分:总学时:90 总学分:实验学时:9 实验学分: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中医专业本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本大纲主笔人:胥筱云、鲁法庭、杨梅、何丹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

中医诊断学实验是一门以中医诊断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发展中医诊断学的实验性学科。 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综合采用有关的方法技术对中医学实验对象进行检测和观察,以最大程度地揭示其内在机制、作用原理,其目的在于: 1、达到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巩固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中医诊断学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操作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及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中医诊断素质,激励学生发现知识的局限性,主动自学、积极思考,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素质,包括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他人的学术见解和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协作精神,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医医疗、科研、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中医学实验的操作实施方法,掌握相关实验内容的目的要求。 2、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安静和良好的课堂秩序,尊重指导教师。 3、爱护实验设备、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 4、学生实验前要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及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5、实验课后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 6、注意安全,严防触电、火灾等事故发生。 二、中医诊断学课程简介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

(完整版)离散数学实验指导书及其答案

实验一命题逻辑公式化简 【实验目的】加深对五个基本联结词(否定、合取、析取、条件、双条件)的理解、掌握利用基本等价公式化简公式的方法。 【实验内容】用化简命题逻辑公式的方法设计一个表决开关电路。 实验用例:用化简命题逻辑公式的方法设计一个 5 人表决开关电路,要求 3 人以上(含 3 人)同意则表决通过(表决开关亮)。 【实验原理和方法】 (1)写出5人表决开关电路真值表,从真值表得出5 人表决开关电路的主合取公式(或主析取公式),将公式化简成尽可能含五个基本联结词最少的等价公式。 (2)上面公式中的每一个联结词是一个开关元件,将它们定义成 C 语言中的函数。 (3)输入5人表决值(0或1),调用上面定义的函数,将5人表决开关电路真值表的等价公式写成一个函数表达式。 (4)输出函数表达式的结果,如果是1,则表明表决通过,否则表决不通过。 参考代码: #include int vote(int a,int b,int c,int d,int e) { // 五人中任取三人的不同的取法有10种。 i f( a&&b&&c || a&&b&&d || a&&b&&e || a&&c&&d || a&&c&&e || a&&d&&e || b&&c&&d || b&&c&&e || b&&d&&e || c&&d&&e)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void main() { i nt a,b,c,d,e; printf(" 请输入第五个人的表决值(0 或1,空格分开):"); scanf ("%d%d%d%d%d",&a,&b,&c,&d,&e); i f(vote(a,b,c,d,e)) printf(" 很好,表决通过!\n"); else printf(" 遗憾,表决没有通过!\n"); } // 注:联结词不定义成函数,否则太繁 实验二命题逻辑推理 【实验目的】加深对命题逻辑推理方法的理解。【实验内容】用命题逻辑推理的方法解决逻辑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汇总Word版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武汉纺织大学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1)

实验二正弦交流电路的串联谐振 (4) 实验三功率因数的提高 (6) 实验四三相电路实验 (9) 实验五微分积分电路实验 (12) 实验六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旋转控制 (14) 实验七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16) 实验八单相桥式整流和稳压电路 (18) 实验九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19) 实验十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24) 实验十二组合逻辑电路 (26) 实验十三移位寄存器 (29) 实验十四十进制计数器 (33)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3.等效电源参数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理论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阐明了电路整体结构必须遵守的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有两条即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电流定律:在任一时刻,流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换句话来说就是在任一时刻,流入到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即∑I=0。 电压定律:在任一时刻,沿任一闭合回路的循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零,即 ∑U=0。 2.叠加原理:n个电源在某线性电路共同作用时,它们在电路中任一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在任意两点间所产生的电压降等于这些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部分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降的代数和。三、仪器设备及选用组件箱: 1.直流稳压电源 GDS----02 GDS----03 2.常规负载 GDS----06 3.直流电压表和直流电流表 GDS----10 四、实验步骤: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按图1—1接线,(U S1、U S2分别由GDS---02,GDS---03提供)调节U SI=3V,U S2=10V,然后分别用电流表测取表1—1中各待测参数,并填入表格中。 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⑴将U S2从上述电路中退出,并用导线将c、d间短接,接入U S1,仍保持3V,测得各项电流,电压,把所测数据填入表1—2中;

《计算机图形学》新版实验指导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 课程名称完成日期 实验一熟悉Visual C++绘图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 一、实验目的 1、熟悉VC6.0开发环境; 2、掌握MFC编程; 3、掌握CDC图形程序库; 4、掌握VC6.0下的简单图形程序的开发过程。 二、实验性质 验证性 三、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本次实验的目的,了解本次实验要求掌握的内容; 2、能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相关的内容; 3、务必掌握绘图程序的开发流程,为今后复杂的图形程序开发做好准备。 四、实验内容 (一)生成绘图应用程序的框架 开发绘图应用程序的第一步是使用AppWizard(程序生成向导)来建立程序的基本框架。AppWizard为框架的建立提供了一系列对话框及多种选项,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选项生成自己所需要的应用程序框架。具体步骤如下: 1、从“文件”菜单选择“新建”菜单项,在“新建”对话框中选择“工程”选项卡,从项目类型中选择MFC AppWizard(.exe)。在“位置”文本框中,可直接输入目录名称,或者单击“…”按钮选择已有的目录。在“工程名称”文本框中输入项目的名称,如Draw,其他采用默认值,这时确定按钮变亮,如下图所示:

2、单击确定按钮,弹出“MFC应用程序向导步骤1”对话框,如图所示,选择单文档单选按钮和“中文[中国]”选项,表示要生成以中文为用户界面的单文档(SDI绘图程序)。 3、点击下一步,在随后出现的几个对话框中,都点击下一步,表示采用各项的默认设置,直到出现“MFC应用程序向导步骤6”对话框,如图所示。

4、“MFC应用程序向导步骤6”对话框中默认设置确定了类得名称及其所在文件的名称。用户可以改CdrawApp、CmainFrame和CdrawDoc的文件名称,但不可以改变它们的基类。 单击完成按钮,应用程序向导显示将要创建的文件清单,再单击确定,MFC应用程序向导就自动生成绘图程序的各项源文件了。 MFC应用程序向导设置完后,点击组建按钮,然后再点击执行按钮,就会出现MFC 应用程序向导生成的完整应用程序的基本框架。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影像技术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 实验指导 编者:邵成民、顾婷 专业: 姓名: 班级:

目录 实验一:呼吸系统(一) (3) 实验二:呼吸系统(二) (8) 实验三:循环系统(一) (11) 实验四:循环系统(二) (12) 实验五:骨骼肌肉系统(一) (16) 实验六:骨骼肌肉系统(二) (26) 实验七:消化系统 (29)

呼吸系统(一) 2. 胸部正位片+左侧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两侧肺野透亮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双肺纹理清晰,肺内未见渗出及实变影,双肺门无增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太正常,双侧膈肌光整,肋膈角锐利。 左侧位片:肺门不大,心影正常,心前、后间隙存在。 诊断结果:心、肺未见异常。 3.胸部正位片:右侧第七颈椎旁可见颈肋。 诊断结果:肋骨先天性变异。 4.左侧位片:纵膈的九分区 5. 胸部正位片:心膈角、肋隔角 6.胸部正位片+右侧位片:右膈圆隆向上突起 7.胸部正位片:左肺透亮度增高,纹理稀、疏,纵膈向右偏移,右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不大,左膈低平。诊断结果:左侧肺气肿 8.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上野肺纹理模糊,可见一类三

角形密度增高影,尖端指向肺门,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右肺门稍向上移位,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心影不大,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上叶肺不张。 9.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中野中、内带呈大片密度增高影,右心缘显示不清,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中叶肺不张 10.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纹理模糊,中、下野见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感染可能。 11.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多、模糊,中、上野见多发结节状密度增高影,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CT:左肺尖后段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 12.左侧胸片:局限性纤维化: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上野可见一条索状高密度影,左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

电力电子实验指导书完全版范本

电力电子实验指导 书完全版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二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三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四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装置及控制组件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对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及电阻电感负载时的工作做全 面分析; 3.了解续流二极管的作用; 二、实验线路及原理 熟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线路图,了解各点波形形状。将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输出端“G”和“K”端接至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 即构成如图1-1所示的实验线路。 图1-1 单结晶体管触发的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三、实验内容 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 2.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各点电压波形的观察; 3.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时Ud/U2=f(α)特性的测定; 4.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带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续流二极管作用的观察;

四、实验设备 1.电力电子实验台 2.RTDL09实验箱 3.RTDL08实验箱 4.RTDL11实验箱 5.RTDJ37实验箱 6.示波器; 7.万用表; 五、预习要求 1.了解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熟悉RTDL09实验箱; 2.复习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有关内容,掌握在接纯阻性负载和阻 感性负载时,电路各部分的电压和电流波形; 3.掌握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接不同负载时Ud、Id的计算方法。 六、思考题 1.单相桥式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接阻感性负载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如何 解决? 七、实验方法 1.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接纯阻性负载 调试触发电路正常后,合上电源,用示波器观察负载电压Ud、晶闸管VT两端电压波形U VT,调节电位器RP1,观察α=30o、60o、90o、120o、150o、180o时的Ud、U VT波形,并测定直流输出电压Ud 和电源电压U2,记录于下表1-1中。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计算机图形学试验指导一–OpenGL基础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指导(一) –OpenGL基础 1.综述 这次试验的目的主要是使大家初步熟悉OpenGL这一图形系统的用法,编程平台是Visual C++,它对OpenGL提供了完备的支持。 尽管OpenGL包括渲染命令,但却独立于任何窗口系统和操作系统。因此,OpenGL并不包括用来打开窗口以及从键盘或鼠标读取事件的命令。在这里,我们应用GLUT库简化Windows窗口操作。 2.准备GLUT库 下载glut压缩包后,解压,把glut32.dll放在Windows的system32目录下,将glut32.lib 放在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Lib目录中,将glut.h放在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Include\GL目录中 2.在VC中新建项目 新建一个项目。 选择菜单File中的New选项,弹出一个分页的对话框,选中页Projects中的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项,然后填入你自己的Project name,回车即可。VC为你创建一个工作区(WorkSpace),你的项目就放在这个工作区里。 为项目添加文件 为了使用OpenGL,我们需要在项目中加入相关的Lib文件:glut32.lib 选中菜单Project->Settings项,在link选项卡中的Object/Library modules栏中加入glut32.lib。 选择菜单File中的New选项,弹出一个分页的对话框,选中页Files中的C++sourcefile,填入文件名,钩选添加到刚才建的那个工程里,然后就可以开始编程了。 3.一个OpenGL的例子 #include //初始化OpenGL void init(void) { glClearColor(0.0f, 0.0f, 0.0f, 0.0f);//设置背景颜色 glShadeModel(GL_FLAT);//设置明暗处理 } //主要的绘制过程 void display(void) { glClear(GL_COLOR_BUFFER_BIT);//清除颜色缓存 glBegin(GL_LINES);//开始画直线 glColor3f(1.0f, 1.0f, 1.0f);//设置颜色为白色 glVertex2f(30.0f, 30.0f);//第一根线的两个端点 glVertex2f(200.0f, 400.0f);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2006版)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2006版)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独立开课 适用专业:本课程实验面向本科:临床医学系、麻醉学系、医学影像学系、公共卫生学系、药学系开设。 考核方式:主要为日常考核、操作考核和卷面考核,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10%为日常考核成绩,30%为操作考核成绩。 课程简介: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是学习症状学及采 集病史、体征及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器 械检查,来揭示或发现患者的整个临床表现。教学目的是学习获取这些临床 征象的方法,掌握收集这些临床资料的基本功,并应用所学过的基础医学理 论,提出可能性的诊断。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一座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 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总时数为64学时,共开设15个实验。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自编教材:《诊断学实验指导》。 实验要求:通过诊断学实验,要求学生: 1.掌握规范化的体格检查方法。 2.能按照规范的顺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的全身体格检查,操作正确,内容完整,结果准确。 3.通过临床见习及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认识临床常见病理体征的表现及特点,掌握其临床意义。 4.掌握心电图的操作过程,能熟练、正确地阅读正常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图片,并书写出诊断报告。 5.掌握常见实验室检查的操作过程,能独立分析实验结果。 6.掌握问诊的技巧与科学的问诊方法,能熟练地围绕常见症状进行深入、全面的问诊,并总结出完整的病史。 7.掌握科学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书写出高质量的完整住院病历。

优化设计实验指导书(完整版)

优化设计实验指导书 潍坊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2008年10月 目录

实验一黄金分割法 (2) 实验二二次插值法 (5) 实验三 Powell法 (8) 实验四复合形法 (12) 实验五惩罚函数法 (19)

实验一黄金分割法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黄金分割法的基本理论和算法框图及步骤的理解。 2、培养学生独立编制、调试黄金分割法C语言程序的能力。 3、掌握常用优化方法程序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优化设计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编制调试黄金分割法C语言程序。 2、利用调试好的C语言程序进行实例计算。 3、根据实验结果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设备及工作原理 1、设备简介 装有Windows系统及C语言系统程序的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2、黄金分割法(0.618法)原理 0.618法适用于区间上任何单峰函数求极小点的问题。对函数除“单峰”外不作 其它要求,甚至可以不连续。因此此法适用面相当广。 0.618法采用了区间消去法的基本原理,在搜索区间内适当插入两点和,它们把 分为三段,通过比较和点处的函数值,就可以消去最左段或最右段,即完成一次迭代。 然后再在保留下来的区间上作同样处理,反复迭代,可将极小点所在区间无限缩小。 现在的问题是:在每次迭代中如何设置插入点的位置,才能保证简捷而迅速地找到极小点。 在0.618法中,每次迭代后留下区间内包含一个插入点,该点函数值已计算过,因此以后的每次迭代只需插入一个新点,计算出新点的函数值就可以进行比较。 设初始区间[a,b]的长为L。为了迅速缩短区间,应考虑下述两个原则:(1)等比收缩原理——使区间每一项的缩小率不变,用表示(0<λ<1)。 (2)对称原理——使两插入点x1和x2,在[a,b]中位置对称,即消去任何一边区间[a,x1]或[x2,b],都剩下等长区间。 即有 ax1=x2b 如图4-7所示,这里用ax1表示区间的长,余类同。若第一次收缩,如消去[x2,b]区间,则有:λ=(ax2)/(ab)=λL/L 若第二次收缩,插入新点x3,如消去区间[x1,x2],则有λ=(ax1)/(ax2)=(1-λ)L/λL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汇总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 2008年10月

实验要求 (1)预习实验指导书有关部分,认真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2)实验中及时分析记录。 (3)按指导书要求书写实验报告,提交打印版(A4)。 实验的验收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上机操作,包括检查程序运行和即时提问。第二部分是提交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进程调度(4学时) 一、实验目的 在采用多道程序设计的系统中,往往有若干个进程同时处于就绪状态。当就绪进程个数大于处理机数时,就必须依照某种策略来决定哪些进程优先占用处理机。本实验模拟在单处理机情况下的处理机调度,帮助学生加深了解处理机调度的工作。 二、实验类型 设计型。 三、预习内容 预习课本处理机调度有关内容,包括进程占用处理机的策略方法。 四、实验内容与提示 本实验中共有两个实验题。 第一题:编写并调试一个模拟的进程调度程序,采用“最高优先数优先”调度算法对五个进程进行调度。 <一>最高优先级优先调度算法 1)优先级简介 动态优先数是指在进程创建时先确定一个初始优先数,以后在进程运行中随着进程特性的改变不断修改优先数,这样,由于开始优先数很低而得不到CPU 的进程,就能因为等待时间的增长而优先数变为最高而得到CPU运行。 例如:在进程获得一次CPU后就将其优先数减少1。或者,进程等待的时间超过某一时限时增加其优先数的值,等等。 2)详细设计 优先权调度算法: 1、设定系统中有五个进程,每一个进程用一个进程控制块( PCB)表示,

进程队列采用链表数据结构。 2、进程控制块包含如下信息:进程名、优先数、需要运行时间、已用 CPU时间、进程状态等等。 3、在每次运行设计的处理调度程序之前,由终端输入五个进程的“优 先数”和“要求运行时间”。 4、进程的优先数及需要的运行时间人为地指定。进程的运行时间以时 间片为单位进行计算。 5、采用优先权调度算法,将五个进程按给定的优先数从大到小连成就 绪队列。用头指针指出队列首进程,队列采用链表结构。 6、处理机调度总是选队列首进程运行。采用动态优先数办法,进程每 运行一次优先数减“1”,同时将已运行时间加“1”。 7、进程运行一次后,若要求运行时间不等于已运行时间,则再将它加 入就绪队列;否则将其状态置为“结束”,且退出就绪队列。 8、“就绪”状态的进程队列不为空,则重复上面6,7步骤,直到所 有进程都成为“结束”状态。 9、在设计的程序中有输入语句,输入5个进程的“优先数”和“要求 运行时间”,也有显示或打印语句,能显示或打印每次被选中进程 的进程名、运行一次后队列的变化,以及结束进程的进程名。10、最后,为五个进程任意确定一组“优先数”和“要求运行时间”,运行并调试所设计的程序,显示或打印出逐次被选中进程的进程名及其进程控制块的动态变化过程。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指导书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指导书 李晓东编 电信学院计算机系 2011年11月

实验1 直线段的扫描转换 实验类型:设计性 实验类别:专业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直线段扫描转换的DDA算法、中点bresenham算法及 bresenham算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以上算法生成直线段的基本过程; 3.通过编程,会在C/C++环境下完成用DDA算法、中点bresenham算法及 bresenham算法对任意直线段的扫描转换。 实验设备及实验环境 计算机(每人一台) VC++6.0或其他C/C++语言程序设计环境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 用DDA算法中点bresenham算法及bresenham算法实现任意给定两点的直线段的绘制(直线宽度和线型可自定)。 实验步骤: 1、复习有关算法的基本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 2、依据算法思想,绘制程序流程图; 3、设计程序界面,要求操作方便; 4、用C/C++语言编写源程序并调试、执行; 5、分析实验结果 6、对程序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 7、打印源程序或把源程序以文件的形式提交; 8、按格式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 1、各种算法的基本原理; 2、各算法的流程图 3、实验结果及分析(比较三种算法的特点,界面插图并注明实验条件) 4、实验总结(含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实验2 圆的扫描转换 实验类型:设计性 实验类别:专业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中点bresenham画圆算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以上算法生成圆和圆弧的基本过程; 3、掌握在C/C++环境下完成用中点bresenham算法圆或圆弧的绘制方法。实验设备及实验环境 计算机(每人一台) VC++6.0或其他C/C++语言程序设计环境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 用中点(Besenham)算法实现圆或圆弧的绘制。 实验步骤 1.复习有关圆的生成算法,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 2.依据算法思想,绘制程序流程图(注意圆弧生成时的输入条件); 3.设计程序界面,要求操作方便; 4.用C/C++语言编写源程序并调试、执行; 5.分析实验结果 6.对程序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 7.打印源程序或把源程序以文件的形式提交; 8.按格式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 1.分析算法的工作原理; 2.画出算法的流程图 3.实验结果及分析(比较圆与圆弧生成算法的不同) 4.实验总结(含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操作系统》 实验指导书 (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二O一四年十月

前言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实验目的是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加深对操作系统基本方法的理解,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Linux环境下调用一些常用的函数编写功能较简单的程序来实现操作系统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应用方面打下一定基础。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行完成各个操作环节,并能实现且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完成一个实验解决一类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设计和解答类似问题;对此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够熟练使用Linux用户界面;掌握操作系统中进程的概念和控制方法;了解进程的并发,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了解虚拟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同时培养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完成实验分析、实验方法、实验操作与测试、实验过程的观察、理解和归纳能力。 为了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编写了这本实验指导书。在指导书中,每一个实验均按照该课程实验大纲的要求编写,力求紧扣理论知识点、突出设计方法、明确设计思路,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实验任务,最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完成实验任务,得出实验结果。任课教师在实验前对实验任务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讲解,要求学生按照每一个实验的具体要求提前完成准备工作,如:查找资料、设计程序、完成程序、写出预习报告等,做到有准备地上机。进行实验时,指导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调试过程给予积极指导。实验完毕后,学生应根据实验数据及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后交指导教师审阅评定。 实验成绩考核: 实验成绩占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总评成绩的20%。指导教师每次实验对学生进行出勤考核,对实验效果作记录,并及时批改实验报告,综合评定每一次的实验成绩,在学期终了以平均成绩作为该生的实验成绩。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实验成绩为不及格: 1.迟到、早退、无故缺勤总共3次及以上者; 2.未按时完成实验达3次及以上者; 3.缺交实验报告2次及以上者。

C语言实验指导书(刘联海20131106)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1 C语言编程环境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 (1) 实验2 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3) 实验3 数据类型和表达式 (5) 实验4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7) 实验5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1) (10) 实验6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2) (13) 实验7 数组 (16) 实验8 函数 (18)

实验1 C语言编程环境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Visual C6.0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 2、熟悉C语言程序从编辑、编译、连接到最后运行得到结果的过程及各过程的作用; 3、了解C语言程序的结构特征与书写规则,能够编写简单的C程序; 4、初步理解程序调试的思想,能找出并改正C程序中的语法错误。 二、实验内容 1、熟悉上机环境 ⑴熟悉VC++6.0集成环境,重点是其中常用菜单、工具按钮的功能; ⑵在D盘建立一个自己的工作文件夹,文件夹以班名+学号后两位+姓名来命名(如:应用1105张三);分别创建、编辑并运行下列程序,初步熟悉C源程序的结构特点和运行方式。 #include main() { printf(“This is my first program!\n") ; } 2、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分两行输出自己的姓名及联系电话。 3、程序改错调试 以下给定程序的功能是在屏幕上显示“Welcome to You!”,其中存在3处错误,请指出错误所在,并调试程序使其能运行得到正确结果。 #include mian() //1 { printf(Welcome to You!\n") //2 } 4、选做题 ⑴自学教材P47内容以及附录B中的字符与ASCII码对照表,编程输出以下图形: ? ? ⑵编程输出如下通讯录功能菜单界面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指导书 授课教师:臧辉 适用专业: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 使用班级: 12软件工程 授课时间:2015春季 授课学时:40/30/10学时 使用教材:计算机图形学教程 王汝传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版 湖北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实验教学进度表

实验一直线段的生成算法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Bresenham算法的原理; 2、熟悉Bresenham算法的具体c语言实现; 3、掌握dda算法的原理; 4、熟悉dda算法的具体c语言实现。 二、实验学时 4学时 三、实验任务 1、Bresenham算法的c语言实现 2、DDA算法的c语言实现 四、实验重点、难点 对Bresenham算法的原理以及c语言程序的具体实现 (一)Bresenham算法的实现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Bresenham_line(int x0,int y0,int x1,int y1,int color) { 具体代码根据书上算法2.1.6改写 } Void main() { int gdriver = DETECT, gmode, errorcode; char msg[80]; initgraph(&gdriver, &gmode, "");//初始化图形和局部变量Bresenham_line(100,100,300,300,5); Getch(); Closegraph(); } (二)DDA算法的实现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DDAline(int x0,int y0,int x1,int y1,int color) { 根据书上算法2.1-2改写 } void main() { int gdriver = DETECT, gmo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