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科(室)日常医疗工作规则

高压氧科(室)日常医疗工作规则
高压氧科(室)日常医疗工作规则

高压氧科(室)日常医疗工作规则

1.在医院和医务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医疗工作。

2.高压氧医疗工作实行医务人员三级负责制。

3.高压氧科会诊由高压氧专科医师承担,普通会诊必须在48小时内完成,急诊会诊必须随请随到,会诊后及时写好会诊记录。会诊记录按湖南省卫生厅2004年4月制定的《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规定及病例(案)医疗质量评定标准》(以下简称《病例书写规范》)书写。

4.高压氧科门诊由高压氧医师坐诊,门诊病历记录由坐诊医师在患者就诊时完成,书写格式也按《病历书写规范》书写。

5.高压氧科病历首页要求高压氧专科医师在患者会诊急诊或门诊及时书写,日常病程记录每疗程1次,危重患者每2~3天1次,患者病情变化时随着记录,病程记录书写格式见《病历书写规范》,病历内容要求详细、客观、真实。高压氧科病历要求保存15年以上。

6.严格灵活掌握高压氧临床适应证和禁忌证,针对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高压氧治疗方案。

7.患者高压氧治疗前,高压氧医师应将高压氧治疗时间、治疗方案、疗程、注意事项等向患者告知。

8.高压氧开舱治疗前,高压氧科医师应对进舱病人开好医嘱,医嘱内容包括医嘱日期、时间、入舱治疗时间、舱型、吸氧方式、疗程、治疗方案,书写要求见《病历书写规范》。

9.患者入舱前,应根据其病情决定是否需要陪舱(含医务人员和陪护工),如需陪舱,应告之陪舱人员职责和陪舱注意事项。

10.对确诊为气胸坏疽、芽胞杆菌感染和肝炎等传染病患者,应单独开舱治疗。

11.高压氧科医师应按NG240/750A中型高压氧舱舱容规定安排入舱人员数,严禁超员。

12.高压氧科(室)每次开舱治疗,原则上要求有医师、护士、技术人员到位,在技术人员确定设备无故障后方可开舱治疗。

13.患者入舱、出舱时,高压氧科(室)医师应对患者进行病情询问和检查;治疗时应随时在舱外观察病情。如遇有问题及时处理,并根据实情,在高压氧病历中写好病程记录。

14.在治疗过程中有意外事故征兆或患者病情恶化危及生命时,高压氧科医师应适时、果断地作出终止治疗决定,并采取相应抢救措施。

15.患者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高压氧科(室)医师应询问和检查,结合患者病情制定下一个疗程治疗方案。

16.疑难、危重症患者在初次高压氧治疗前、病情加重时,应进行高压氧科内大查房,并在高压氧病历中作好记录。

17.患者高压氧治疗结束,高压氧医师应进行诊查,根据患者治疗情况进行疗效评定,并在高压氧病历中写好治疗小结。探索性适应证高压氧治疗后,应进行随访调查。

18.高压氧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专业学习和岗位培训,进行适当的科研、教学工作,负责对社会进行专业宣传和普及。

高压氧

高压氧治疗原理 1迅速纠正机体缺氧状态:高压氧可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浆中物理溶解氧,可治疗: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心肺复苏术后急性脑功能障碍、CO中毒等各种毒物中毒。 2有效改善微循环:提高血氧弥散能力,使氧的有效弥散半径加大,组织内氧含量和储氧量增加,可治疗伴有微循环障碍的疾病,如烧伤、冻伤、挤压伤、休克、植皮、植骨、断肢再植等。 3防止各类水肿:高压氧对血管有收缩作用,故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血管、组织渗出,改善各种水肿。如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30-40%;治疗肢体肿胀、创面渗出、减少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液体丢失。4促使侧枝循环的建立,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促进有害气体的排除,可治疗因缺氧所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脑病、断肢再植、某些眼底病及皮瓣移植的成活。 5加速组织、血管、细胞的再生和修复,特别是缺血、缺氧组织‘ 6抑制厌氧菌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的能力:是气性坏疽的特效疗法。 7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对许多需氧菌及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繁殖都有抑制作用;增加某些抗生素的疗效,协同治疗感染性疾病。 8增强放疗、化疗对恶性肿瘤的疗效。 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一)急性适应症 1 急性CO中毒及其他有害气体中毒 2 气性坏疽、破伤风及其他厌氧菌感染 3 减压病 4 气栓栓塞症 5 各种原因引起心肺复苏术后急性脑功能障碍 6 休克的辅助治疗 7 脑水肿 8 肺水肿 9 挤压综合征 10 断肢(指趾)再植及皮肤移植术后血运障碍 11 药物及化学中毒 12 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 (二)各科治疗的适应症 1、急诊科 急性急性CO中毒性脑病、有害气体中毒(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硫化氢、氨气、光气等)、其它毒物中毒(氰化物、农药、安眠药、奎宁、汽油等、)、心肺复苏术后急性脑功能

高压氧科(室)准入标准doc

高压氧科(室)准入标准 (一)人员准入 1.高压氧从业人员和其他临床专业工作人员一样,要求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能适应高气压环境下工作。 2.高压氧科(室)应严格按表1要求进行人员配置 表1 高压氧科(室)工作人员配备表 注:参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医用高压氧舱管理与应用规范》 3.各地市拥有12人以上的高压氧舱的医院要成立建制的高压氧科,并按本要求配置好 医、护、技工作人员。 4.高压氧科(室)从业医师要求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护士要求护理 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技师要求机电专业中专以上学历。 5.高压氧科医护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到省卫计委医政处指定的山东省高压氧医学质量 控制中心的培训中心接受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高压氧培训合格证》,方可上岗工作(见 2007年11月卫生部文件)。 6.高压氧舱维护管理技术人员必须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可的机构培训、考核,经考试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从业人员证》,方可上岗工作,并按期复审。(见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条<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条例第77条>)。无持证人员的医用高压氧舱使用单位不得使用氧舱。 (二)设备及设施准入 1、医用高压氧舱必须经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查验收,取得《特种设备使用许可证》,方可开舱收治患者。氧舱使用单位应按要求将氧舱使用情况上报省、市高压氧医学质控中心。 2、高压氧科(室)应严格按下列要求进行房屋配置: (1)空气加压舱: ①治疗厅(有足够的操舱区)、机房(含贮气、配电、氧气房等),(舱底维修保养层高度≥2000mm) ②办公区有独立的医、护、技办公室、值班室、洗漱间、卫生间、仓库;诊疗区设候诊厅、诊断室、抢救室、男女更衣室、消毒间、卫生间。有条件的科室应设动物实验室等科研场地。科室内空间和路径布局合理,便于危重病人抢救和特殊感染需隔离的病人出入氧舱。 ③候诊区有应急通道,周围有防火通道,距离氧气供应站、污水处理站、太平间、垃圾场等

高压氧操作流程

高压氧舱操作流程 婴儿舱操舱流程 一、基本要点 (一)加压介质:氧气加压 (二)治疗时间:60 分钟 (三)治疗流程:洗舱加压15分钟f稳压30分钟f减压15分钟 1.加压根据患儿年龄、病情选定治疗压力,常用的为0.10MPa、0.08MPa、 0.06MPa,其加减压速度的控制方法分述如下。 (1)洗舱3 分钟0 3 分钟0.02 3 分钟0.04 3 分钟0.07 3 分钟0.10MPa (2)洗舱3 分钟0 3 分钟0.02 3 分钟0.04 3 分钟0.06 3 分钟0.08MPa (3)洗舱3 分钟0 4 分钟0.02 4 分钟0.04 4 分钟0.06MPa 2.减压 (1)0.10 4 分钟0.07 4 分钟0.04 4 分钟0.02 4 分钟0MPa (2)0.08 4 分钟0.06 4 分钟0.04 4 分钟0.02 3 分钟0MPa (3)0.06 5 分钟0.04 5 分钟0.02 5 分钟0MPa (四)治疗方案 (1)压力一般按婴儿月龄选定治疗压力,以下选择可供参考。 <30 天/0.06MPa; <6 月/0.08MPa;>6 月/O.IOMPa (2)疗次1?2次/天,必要时3次/天。 (3)疗程7?10天为一疗程,两疗程间可休息5?7天,必要时也可连续治疗20?30 次。 二、禁忌症与适应症(略) 三、治疗工作程序 (一)进舱前的宣教与处理1.根据患儿的不同病情向家属讲解治疗目的。2.嘱家属进舱前60 分钟勿喂食过饱。3.禁止所有化纤类衣物及带电或摩擦生电的物品进舱。4.排空大小便,保护好留置针,查看各种置管的处置是否恰当,第一次进 舱者予0.1%呋嘛滴鼻液滴鼻。 5.更衣,置婴儿于治疗舱,系好约束带,对过度吵闹或躁动的患儿可适当给予10%水合氯醛(1ml/1 岁)镇静,冬天注意保暖,不提倡使用热水袋。 6.核对治疗卡。 (二)治疗操作步骤 1.设备启动检查舱体的各种开关是否完好,电源是否安全畅通,氧源是否充足。 打开氧源和电源。再次查看患儿被子、服饰、约束带、留置针及各种管道是否处置 恰当。 2.洗舱(3 分钟)全量打开供氧阀,关好舱门,关闭排气阀至压力上升时迅速 逆向打开舱门至压力指针回到零(门缝间距约1mm即门缝洗舱),全量输入氧气,使舱内余气从门缝排出,舱内氧浓度〉50%该环节需特别注意,以保证舱内的氧浓 度在加压前就达到较高的水平。 3. 升压(12分钟)关紧舱门,调节供氧阀至6?10L/min,缓慢匀速升压(速度 <0.01MPa/min),特别是当表压从0MPa升至0.03MPa过程中,可酌情减慢加压速度。在加压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哭闹加剧,是否有捂耳等动作,如有不适,应适当减慢或停止加压,待患儿适应后再继续加压。

高压氧治疗适应症

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应用 (神经内科) 一、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 1.脑病: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感染性中毒脑病、放射性脑病等2.各种原因窒息所致脑缺氧. 3.心肺脑复苏后缺氧性脑功能障碍 4.脑血管病:脑梗死恢复期脑缺血性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硬化症等 5.突发性耳聋 6.病毒性脑炎及后遗症 7.脑膜炎 8.亚急性视神经脊髓病 9.脊髓炎及放射性坏死 10.头痛性疾病:偏头痛、肌收缩性头痛 11.周围神经疾病:周围神经炎、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面神经炎等 12.眩晕性疾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美尼尔氏综合征、药物中毒性眩晕(如庆大霉素、链霉素中毒等) 13.神经性耳聋 14.运动疲劳综合征 15.老年性痴呆

16.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17.多发性硬化 18.肌炎 19、重症肌无力 20、植物状态 二、高压氧治疗的禁忌症 (一)绝对禁忌症 1、未经处理的气胸 2、未经治疗的恶性肿瘤 3、未经处理的活动性出血 (二)相对禁忌症 1、重度肺气肿疑有肺大包庖、肺囊肿者 2、严重肺部感染、损伤、胸部手术、多发性肋骨骨折及开放性胸壁、胸腔创伤 3、活动性肺结核、空洞形成及咯血者 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咽鼓管阻塞者 5、急性鼻旁窦炎、急性中耳炎 6、血压过高[>21.3/13kpa(160/97.5mmHg)]、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心动过缓(<50次/min) 7、凝血机制异常 8、不明原因高热

9、有氧中毒史及氧过敏者 10、精神病未控制者 三、高压氧治疗注意事项 1、作高压氧之前,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 2、常规心电图、胸片检查,必要时头颅MRA检查。 3、进舱前排空大小便,当天不要吃易产气的食物。 4、化纤衣服、有毒物质、电器设备(电动玩具、BP机、移动电话等)、火种(打火机、火柴等)、与治疗无关物品(钢笔、手表、提包等)不得入舱。 5、在加、减压过程中,不断做耳咽管调压动作,如耳痛不能消除,应立即报告操舱人。 6、治疗时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报告,听候医生处理。 7、减压过程严禁屏气和剧烈咳嗽,并注意保暖。 8、出舱后若感不适,应先出舱休息片刻,再回病房,或在医师陪护下返回病房。 四、各县市医保、农合报销比例 1、州医保报销80%、市医保报销70%, 2、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县市有:恩施市、咸丰县、来凤县、利川市、宣恩县;自费的县市有:建始县、巴东县、鹤峰县。

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编号:SM-ZD-22265 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管理 规范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为加强对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部联合颁发的《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质技监局锅发?1999?218号)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的医用高压氧舱(以下简称医用氧舱)是医疗机构主要用于临床治疗缺氧性疾病、康复治疗、氧舱内抢救、氧舱内手术以 及治疗高气压对机体损伤的一种特殊的医疗设备,是近年来我国发展迅速的边缘性综合学科,属高气压医学范畴。高压氧治疗只有合理使用、严格管理、规范操作才能确保临床疗效,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高压氧治疗技术的设备-高压氧舱必须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实行准入制度。 1.购置医用氧舱的基本条件:医用氧舱使用单位必须是

高压氧治疗护理常规

高压氧治疗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 1.治疗前 (1)阅读病例,探视患者,熟悉患者病情,确定其没有治疗禁忌。 (2)向患者及陪舱人员介绍舱内设备和使用方法。 (3)向患者及陪舱人员说明高压氧治疗的基本特点、方法和注意事项。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进舱的恐惧心理。 (4)教会患者中耳调压动作。 (5)详细说明吸氧装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6)对首次进舱治疗的患者,治疗前15min常规以1%味麻液滴鼻。 (7)嘱患者排空尿液、粪便。 (8)指导患者更衣,穿全棉等不引起静电反应的衣物进舱治疗。 (9)检查患者带进舱内的物品,包括易燃、易爆物品;不耐压物品;可产生静电的物品;各种化妆品及各种电动用具、玩具不能进舱。 (10)妥善把患者安置于舱内治疗位置,再次试用吸氧用具。指导患者正确戴紧面罩,保证有效吸氧。 2.加压期间 (1)加压开始时,操舱人员应通知舱内人员"开始加压",嘱其进行张口、吞咽、鼓气等动作,使耳咽管开张。

(2)加压阶段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中耳气压伤,鼓膜内外压差达0.02MPa时,便可产生耳痛;压差达0.06MPa时,可使鼓膜破裂,因此必须按规定的升压速度操作。尤其在舱压为0.12~0.16MPa时,加压速度应缓慢,并不断询问有无耳痛,嘱患者及时做调整耳咽管通气的动作。若出现剧烈耳痛时,必须立即停止加压,必要时应适当排气减压,等舱内人员耳疼痛消失后,再继续缓慢加压。如中耳调压失败,应减压让患者出舱。 (3)做好舱内危重患者的护理,对有高血压病史者应严密观察,必要时测血压。对昏迷者应严密观察有无躁动、呻吟等症状,可给予少量水滴人口中,帮助做吞咽动作来缓解耳部不适症状。对重症昏迷患者应遵医嘱测血压、脉搏、呼吸,并做记录。 (4)加压期间应暂时夹闭各种体腔引流导管(胸腔引流管除外)。 3.稳压吸氧期间 (1)舱外操舱人员通知"开始吸氧"后,告知患者正确戴紧面罩,保证有效吸氧。 (2)指导患者正确做呼吸动作,适当加深呼吸,不要加快呼吸频率。 (3)观察患者面部表情,有面部肌肉抽搐、出冷汗、流涎等氧中毒先驱症状发生时,应立即终止该患者的吸氧,并做相应处理。 (4)对带有气管插管给氧的危重患者,应调整供氧流量在10~15L/min。 (5)调整输液滴管平面与输液速度。

科室依法执业管理规范

全科医疗科执业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全科医疗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全科医学的发展,提高全科医生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全科医学是一门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医疗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 第三条加强对全科医疗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证全科医疗科按照安全、有效、经济、便民和保护患者隐私的原则,开展全科诊疗工作。 第二章执业条件 第四条全科医疗科的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应满足完整全科诊治流程及周边病源的需要。全科医疗团队应包括两个以上诊疗小组,每个诊疗小组由中级及以上职称医师主持

工作,作为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科室应当补充教学人员编制。全科护士的配置应当达到病房和门诊护士配置标准,能完成全科团队的工作。 第五条全科医疗科主任应具有医学本科以上学历和全科医学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全科临床工作5年以上。 第六条全科医师应当具有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全面开展全科诊疗工作。 第七条全科护士应当具有执业护士资格,并经过全科专业护理培训并考核合格,负责病房和门诊的临床工作,以及参与全科团队工作。 第三章质量管理 第八条全科医疗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全科诊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第九条全科医疗科由医疗院长直接分管,医疗、护理、医院感染等管理部门应当履行日常监管职能,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全科诊疗质量控制和管理。 第十条全科医疗科是为患者提供初级医疗保健的科室,为患者及家庭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整体性的治疗和指导,其诊疗范围为: 1.无法确定健康问题或疾病所属专科的病人,尤其是

高压氧舱从业人员培训内容

安徽省医用高压氧舱从业人员岗位资质培训暨主委委员换届改选会议 会议内容:2011年6月23日在铜陵市召开,此次会议推选解放军105医院方建院长当选主任委员、安徽省立医院解光艾主任当选常务委员! 有关设备维护方面的授课内容: 高压氧治疗的操作规范 一、多人舱的操作规范: (一)加压前的检查和准备 1.检查压缩空气的储量,提前8~12小时完成充气,以利于压缩空气的降温和净化。 2.检查供气管路个阀门开关位置是否正常。 3.检查供氧系统是否完好,有无泄漏,检查储量极其压力是否正常。 4.检查控制台各种仪表是否正常,各种电器开关按钮的位置是否准确。测氧仪应定标(21%),并 调好报警值(23%)。 5.打开对讲装置,调节至适当的音量,检查控制台与各舱室的对讲工况是否良好。检查应急通讯和 电话联络是否正常。 6.打开电视监控装置,检查控制器、摄像机和监视器的工作是否正常。 7.检查舱门、递物筒观察窗玻璃和舱内所有设施的完整性,关闭舱门及递物筒平衡阀。 8.严格检查进舱人员,禁止带入易燃、易爆及钢笔、手表、真空玻璃杯等受压易损物品。不穿(带) 易生静电火花的化纤衣服(物)入舱。 9.向病员及陪舱人员介绍使用氧气面罩的正常方法和吸氧时的注意事项,指导其在常压下试用。检 查氧气面罩、氧气调节器及连接的管路有无故障缺陷。指导病员和陪舱人员掌握开启咽鼓管的方法。 10.根据治疗或抢救的具体任务,把必要的药品和器械带入舱内备用。 11.关闭舱门确保密闭。 (二)升压

1.打开控制器源阀,通知舱内人员做好准备,开始升压。 2.打开氧舱进气阀进行升压,升压应缓慢均匀,尤其在0.03ATA以前的初始阶段,以以0.01MPa/min的升压速度为宜,加压时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注意舱压的指示,如果出现升压速度不正常时,应查明原因及时排除故障。 3.视环境温度的高低,将空调装置调整到适宜的温度,使舱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维持在要求的稳定状态。 4.当舱内有人因中耳受压疼痛或其他不适时,应减慢升压速度,反应严重时应暂停升压,并通过对讲系统指导其正确的调压。如经努力疼痛难以消失时,则应经过渡舱单独减压出舱。 5.当舱压升至预定治疗压力后,关掉氧舱加压阀,停止加压。 (三) 稳压 维持舱内治疗压力的稳定不变,即为稳压。也称“高压下停留”。此阶段的操作如下: 1.打开供氧阀,通知病员戴好面罩;打开排氧控制阀,按人数及舱压控制排氧流量。 2.通关观察窗(或闭路监控系统)注意舱内人员吸氧情况,如有熟睡或没戴好面罩者应及时纠正提 醒;如发现病员有不正常的表现——如:流口水、面部肌肉抽搐等即氧中毒征兆,应立即通知病员停止吸氧,改吸舱内空气。 3.根据人均舱容大小的具体情况,适时进行通风换气,以保证舱内空气的洁净和新鲜。以舱内的二 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为限,保持氧浓度在23%以下。 4.吸氧治疗期间应保持舱内环境的安静,可适当播放音乐,但要尽可能减少对舱内嘈杂声;舱外通 过对讲置能听到舱内病员的呼吸节律声。 5.严格掌握吸氧治疗程序和吸氧间隔时间(一般为~10min)及吸氧总时间(一般为60~80min). (四)减压 减压的方法有等速减压、阶段减压及吸氧减压等多种方法。高压氧治疗多采用“等速减压法”。 1.通知舱内人员做好减压的相关准备,摘下吸氧面罩,自主呼吸,不要屏气或随意走动,更不要把 裸露的身体靠在舱壁上或其他金属器皿上。 2.打开氧舱的排气阀,排气减压,减压速度要均等,严格执行减压方案。 3.减压时由于舱温的降低,应通知舱内人员注意保暖,同时调整空调温度。如果舱下降到露点时, 舱内会起雾气属于正常现象,可采取边通风边减压的方法排除。 4.注意舱内人员的反应,特别是病员的感觉。当发现有人有不适感时,应立即停止减压,及时询问 情况,必要时予“在加压治疗”,根据高压氧舱工作压的高低(小于0.3MPa),必要时转到潜水加压舱治疗。

高压氧科诊疗规范

高压氧科诊疗规范 内容 一、高压氧治疗适应证 根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推荐适应证,凡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必须经高压氧科医师的检诊,疾病的诊断由临床专科医师确诊,并符合下列适应证,排除禁忌证后,方可进舱治疗。 (一)急症适应证 1.CO中毒及其他有害气体中毒; 2.气性坏疽、破伤风及其它厌氧菌感染; 3.减压病; 4.气栓症; 5.各种原因引起心肺复苏后脑功能障碍; 6.休克的辅助治疗; 7.脑水肿; 8.肺水肿(除心源性肺水肿); 9.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 10.断肢(指趾)及皮肤移植术后血运障碍; 11.药物及化学物中毒; 12.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心跳骤停、麻醉意外、电击伤、溺水、自缢等); 13.各种急性血循环障碍,全身性(休克、急性心功能不全),局部性(各种急性梗死、视网膜动、静脉栓塞等) (二)非急症适应证 1.CO中毒及其它中毒性脑病; 2.突发性耳聋; 3.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症、TIA、脑血栓形成、脑梗死); 4.颅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脑干损伤); 5.脑出血恢复期; 6.骨折及骨折后骨愈合不良;

7.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 8.植物状态; 9.高原适应不全症; 10.周围神经损伤; 11.颅内良性肿瘤术后; 12.牙周病; 13.病毒性脑炎; 14.面神经炎; 15.骨髓炎; 16.无菌性骨坏死; 17.脑性瘫痪; 18.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19.病毒性脑炎; 20.糖尿病和糖尿病足 2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 22.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颤、早搏、心动过速); 23.心肌炎; 24.周围血管疾病(脉管炎、雷诺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25.眩晕征; 26.慢性皮肤溃疡(动脉供血障碍、静脉淤血、褥疮); 27.脊髓损伤 28.消化性溃疡; 19.溃疡性结肠炎; 30.传染性肝炎(使用传染病专用舱); 31.烧伤; 32.冻伤; 33.整形术后; 34.植皮术后; 35.运动性损伤;

全科门诊工作制度

全科门诊工作制度 1、设立全科诊室,门外要有醒目的标志,公告责任医生的简历等。 2、全科诊室的工作应由具有执业医师资质的全科医师或持有全科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医师担任。 3、全科医师应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整体的检查和评估,并将结果准确记载于健康档案。 4、不能确诊的病人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对需要转诊的病人,认真填写转诊单,协助转诊至上级或指定医院。 5、全科医师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并记入健康档案。 6、全科医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应进行规范管理。 7、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及相关信息,按时上报。 8、发现确诊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及时做好诊治、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及转运工作。 9、全科诊室应有相对独立的单人诊区,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保持清洁整齐。 首诊负责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 1、首诊负责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所接诊病人特别是对急、危重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 2、首诊医师除按要求进行病史、身体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已明确的病员应积极治疗或收住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员应边对症治疗,边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诊断明确后即转有关科治疗。 3、诊断明确须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病员,必须及时收入院,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4、如遇危重病员需抢救时,首诊医师首先抢救并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急诊科主任)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抢救。 5、对已接诊的病员,需要会诊及转诊的,首诊医师应写好病历、检查后再转到有关科室会诊及治疗。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由取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环保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的集中处置单位统一收集处置,不得出售给个体商贩、废品回收站或交

高压氧的治疗适应症与禁忌症

高压氧的治疗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急症适应症: 气栓症、减压病 各种急性中毒 厌氧菌感染 呼吸道急性阻塞,如气管异物、缢伤、窒息等呼吸道阻塞解除后 各种急性血循环障碍,全身性(休克、急性心功能不全),局部性(各种急性梗死、视网膜动脉栓塞、突聋等) 急性缺氧性脑病:心跳骤停、麻醉意外、电击伤、溺水等 脑水肿、肺水肿 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 器官组织移植或再植 二、非急症适应症: 内科:各种中毒;各种损伤---各种物理(烧伤、冻伤、放射伤)化学(强酸、强碱)机械(运动伤)损伤;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TIA、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脑出血恢复期;高原适应不全症;周围神经损伤及周围神经炎(面神经炎、视神经损伤、视神经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病毒性脑炎、脑脓肿;脑瘫;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症(神经衰弱);眩晕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足;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颤、期前收缩、心动过速);心肌炎;慢性心功能衰竭;支气管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麻痹性肠梗阻;恶性肿瘤(与放疗或化疗并用);口蹄疫;肝硬化;梗阻性黄疸;胆道感染;腹腔内各种炎症。 外科:颅脑损伤(脑外伤或手术后);脑出血术后恢复期;植物状态;颈椎病和椎间盘脱出;骨髓炎;无菌性骨坏死;骨折及骨折后骨愈合不良;脊髓损伤;器官和组织移植或

再植(包括整形术、植皮等) ;周围血管疾病(脉管炎、雷诺氏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五官科及皮肤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耳聋病;牙周病;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皮肤软组织溃烂与粘膜溃疡(动脉供血障碍、静脉淤血、压疮);脓疱疮;银屑病;玫瑰糠疹;多发性硬化 妇科及儿科: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妇科炎症;习惯性流产;因本院氧舱不适于婴幼儿,故婴幼儿的适应症不列入,其他儿科适应症参考成人标准。 身心健康:疲劳综合征;抗衰老;减压(尤其是学生考试前及职场减压);缺氧性运动前;美容 三、高压氧治疗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1)未经处理的张力性气胸;(2)未经治疗的恶性肿瘤;(3)未经处理的活动性出血 相对禁忌症:(1)严重肺气肿疑有肺大泡者(2)严重肺部感染、损伤、胸改手术;(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咽鼓管阻塞者;(4)急性副鼻窦炎,急性中耳炎,齿槽脓肿;(5)血压过高(大于160/100mmhg),Ⅲ度AVB者;(6)凝血机制异常;(7)不明原因的高热;(8)月经期及孕妇(妊娠<6个月);(9)有氧中毒史及氧过敏者;(10)精神病未控制者;(11)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高压氧治疗科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828 高压氧治疗科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通 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高压氧治疗科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 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为加强我院高压氧医疗的质量及其安全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估办法。 一、高压氧科(室)准入标准 (一)人员准入 1.高压氧从业人员和其他临床专业工作人员一样,要求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2.高压氧科(室)从业医师要求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护士要求护理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技师要求机电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 3.高压氧医护人员、操舱人员必须到卫生部指定的培训中心接受培训,并取得上岗证,方可上岗工作。 4.高压氧维护管理技术人员必须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局认可的机构培训、考核,并取得资格证,方可上岗工作。 (二)设备及设施准入

高压氧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及治疗方案

高压氧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及治疗方案 一、中华医学会咼压氧分会推存的适应证(2002) (—?)急症适应证 1.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其中毒性脑病 2. 急性气栓症 3. 急性减压病 4. 有害气体(硫化氢、液化石油气、汽油等)中毒 5. 厌氧菌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等) 6. 休克 7. 视网膜动脉栓塞 &心肺复苏后急性脑功能障碍(电击伤、溺水、缢 伤、 、窒息、麻醉意外等) 9. 脑水肿10. 肺水肿 11.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12. 急性末梢循环障碍 13.急性脊髓损伤14. 断肢(指、趾)再植术后 (二)非急症适应证 1.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2.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颤、期前收缩心动过速) 3.心肌炎 4.支气官哮喘及喘息性支气官炎 5.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硬化症、脑血栓、脑梗死等) 6. 8. 血管神经性头痛 咼原适应不全症 7.面神经炎(贝尔氏面瘫) 9. 脑外伤(脑外伤反应综合症、脑挫伤、颅内血 肿清除术后) 10. 植物状态11. 周围神经损伤 12. 颅内良性肿瘤术后13. 脑血管疾病术后 14. 多发性硬化15. 癫痫(非原发性) 16. 骨髓炎17. 骨折及愈合不良 18. 无菌性骨坏死 19. 慢性皮肤溃疡(动脉供血障碍、静脉淤血、褥疮、糖尿病及急性骨髓炎等所致) 20. 麻痹性肠梗阻 21 . 周围血管疾病(脉管炎、雷诺病、深静脉血栓 形成等) 22. 冻伤23. 烧伤 24. 整形术后25. 植皮术后 26. 突发性耳聋27. 眩晕综合征(梅尼埃综合征等) 28. 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29.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30. 视网膜震荡 31 . 视神经损伤 32.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33. 病毒性脑炎 34. 消化性溃疡35. 溃疡性结肠炎 36. 运动性损伤37. 放射性损伤(骨、软组织损伤、膀胱炎等)

高压氧护士长工作总结

高压氧护士长工作总结 篇一:20XX高压氧工作总结 高压氧舱工作总结 ****高压氧舱科室是内科的医技辅助科室,从初建到开设至今已八年。目前我院有单人舱2台,十人舱1台,已为一万多人次提供高压氧治疗。20XX年6月,随着新医院的搬迁使用,在院领导班子的支持、关怀和悉心引导、理解下,我院高压氧舱经省有关部门和《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于20XX年3月14日正式在新医院投入使用,现将我院高压氧舱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把好安全关 根据国家卫生部、劳动部对氧舱工作的要求,高压氧舱科室管理对人员资质和设备安全是摆在第一位的。在高压氧舱工作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有着严谨的工作态度,持证上岗,能根据高压氧质量目标,质量检查标准进行各项操作、认真检查各项设备、仪表及供养系统,熟悉氧舱的各种操作。在开舱前一小时对氧舱的吸氧供气及电路系统进行检查,将问题隐患解决于病人进舱治疗前。经常向较先进的上级医院学习,随时解决高压氧舱安全隐患,每日保证正常运转。工作中得到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努力做好养氧舱安全的保障工作。

二、积极沟通,服务临床 在医院领导和护理部正确指导下,新院高压氧舱到目前治疗人数已达772人次,为医院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实际行动展示了高压氧在医院的地位。为了共同开展工作、尽量减少对一线医生工作的干扰,维护医院工作运转。高压氧舱医护人员与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相互积极沟通,调整工作安排,使得高压氧在相关工作检查和落实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更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三、不断学习和巩固业务技术 随着社会对就医环境、医疗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技辅助科室在医院的业务发展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科室人员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充实业务知识量,医院订阅国内最权威的高压氧舱杂志,常学常新。操舱人员熟悉掌握高压氧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同时还熟悉掌握高压氧舱系统各主要设备和使用操作方法,严格执行氧舱管理制度。 四、优质服务让病人放心 氧舱的医护人员在为病人首次治疗时,总是通俗易懂地与病人介绍高压氧舱治疗的基本原理、耐心细致地讲解高压氧舱治疗的优势与效果,消除病人的顾虑,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让病人更好地配合参与治疗。严格执行治疗方案,遇有病人变化或机械故障能立即给予报告协助妥善处理,确保患者安全,熟悉掌握各种疾病适应症和禁忌症,在病人进舱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制度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 第一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组成 第二部分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第三部分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第四部分科室疾病诊疗指南和临床操作规范(另备)第五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第六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专题活动记录 第七部分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 第八部分急诊中心医师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另备)

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1、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在分管院长和院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完成全科医疗质量管理,对全科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对全科的业 务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2、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每季度开会一次,讨论和审定临床工作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负责组织和实施医疗、护理、院感质量的检查、评价、考核、提出整改措施和反馈情况、检查落实等工作。 4、组织疑难病例、死亡病例、重大手术或罕见疾病、纠纷病案的讨论。 5、组织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调查、协调处理和汇报工作。 6、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进行严格审核并按规定上报。 7、参加各种医疗文书、技术操作、诊疗水平、“三基”考核、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检查,并进行评价。 8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全体成员要自觉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熟悉和了解各种质量指标以及具体的考核标准。 9、每年年终召开总结会议,总结当年工作,制定次年工作计划 10、医疗制度、医疗技术:①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

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 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②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③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 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11、病历书写:①《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讲解和学习。②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③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④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⑤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 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殊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 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等。⑥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住院病人48小时内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医保患者自费、特殊药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等。 ⑦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精神病药及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处方(包括精神、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等。⑧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项目是否完整。 12、护理及医院感染管理: (1)各班职责落实情况; (2)基础护理符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3)专科护理到位情况;

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及应急处置预案

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一、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职责 二、操作人员守则 三、安全操作规程 四、巡回检查制度 五、维修保养制度 六、定期报检制度 七、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八、培训教育制度 九、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十、应急救援预案 单位名称XXXX年XX月XX日 一、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的职责: 医师职责1. 负责一定围的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工作及行政管理工作 2. 负责本科室的门诊及院外会诊工作,掌握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全面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制定治疗方案,做好观察记录。 3. 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医务人员陪舱治疗,及时作出适当处理。每疗程结束后作出病情及疗效小结。 4. 每次治疗前后均应巡视病人,注意病情变化。 5. 坚守工作岗位,尤其有危重病人抢救时,不得擅离职守。 6.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差错事故。 7. 参加科的业务学习和专业培训工作,担任带教老师,知道进修、实习人员的训练学习。8.负责对病人进修高压氧舱治疗知识的宣传和安全教育。 护士职责 1. 认真进修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医嘱,按时完成治疗、护理工作 2、认真做好进舱治疗的安全教育,眼的检查进舱人员的安全措施;发放面罩并指导应用,详细介绍进舱须知 3、负责氧舱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治疗方案 4、认真填写各项护理、治疗及操作记录 5、参加教学和科研工作,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6、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隔离工作 操舱人员职责 1、高压氧工作人员必须经卫生部指定的机构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学习,并经考试合格后 方可上岗操作 2、熟练掌握高压氧舱系统各主要设备和装置的结构性能及使用操作方法 3、树立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熟悉高压氧对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影响以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4、开舱前,认真检查各种设备、仪表、供氧系统,确保正常运转 5、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坚守岗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不准聊天、看书 报、听广播和看电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氧舱厅室及操纵台。 6、严格执行进舱须知各项要求 7、严格执行治疗方案,不得擅自改动 8、加减压过程中,应及时指导病人做耳咽管调压动作,防止各种气压伤,并认真观察 和了解病情。

山东高压氧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doc

附录 5.山东省高压氧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评分表 ) 为加强我省高压氧医疗质量及其安全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根据GB/T12130-2005 《医用高压氧舱》,卫生部、劳动部1996 年颁发《医用高压氧舱临床使用安全技术要求》,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部1999 年颁发的《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和劳动部锅炉压力 容器检测研究中心发布的《医用氧舱临床使用安全技术要求》,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 2004 版《医用高压氧舱管理与规范》,2014 年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法》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估办法。 一. 高压氧科(室)准入标准 检查内容 高压氧科(室)工作人员配备标准 舱型医师护士技术人员 氧气加婴幼儿专职或兼职专职兼职 压舱舱 1 名 1 名 1 名 (单人 成人舱专职或兼职专职兼职 舱) 1 名1-2 名 1 名 小型舱专职1-2 名专职专职或兼职 空气加 2 名 1 名 压舱 中型舱专职专职 专职 1 名 (多人≥ 2 名≥2 名 舱) 大型舱 专职专职专职≥ 2 名≥2 名1-2 名 医师护士均能进舱陪护病人。 各市、地拥有 12 人以上高压氧舱的医院要成立建制的高 压氧科,并按本要求配置好医、护、技工作人员。 高压氧科(室)从业医师要求具备高等院校临床医学本科以上学历或 中级职称以上;护士要求护理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或中级职称以上; 技师要求机电专业中专以上或同等学历。 高压氧医、护、技术人员必须到省卫计委医政处指定的培训中心接受 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山东省卫计委颁发的《医用高压氧专业培训 合格证》,方可上岗工作,证件在有效期内。 高压氧维护管理技术人员必须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可的机构 培训、考核,并取得资格证,方可上岗工作(见 200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73 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条例第 77 条 >)。证件在有效期内。 高压氧科(室)所建空气加压舱必须经质量技术监督有关部门检查 验收,方可开舱收治患者。标检查方法理得准由分 10查医院专职 人员编制文 件,专职人员配 备不符合 要求,每少 1 人扣 5 分。单 人舱多于 1 台 应该相应 增加人员 编制。 1查看记录 5组织不完 善者不得分 4凡一人不符合 要求者扣 1 分 10一人无证或 过期者扣 5 分 5一人无证或 过期者扣 5 分;无证单位不 得使用氧 舱 10未经验收者不得 分并不得使用氧 舱。 氧舱使用单位将氧舱使用情况每年年底函告质控中心。10无氧舱使用情况 函告不得分

医务科工作制度汇编[精编版]

医务科工作制度汇编[精编版] 医务科工作制度 1、在院长和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实施对全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 2、具体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防范实施方案,修定《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纠纷防范的相关法规和考核细则》。经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并定时总结、汇报、修正、补充和完善。 3、深入了解和掌握各专科临床运行状态。组织和协调好门急诊,医技与临床科室、临床

与临床科室之间的各种关系。贯彻

“一切为病人,全院为临床”的宗旨。 4、医务科每月底拿出下月工作计划,并落实到人。 5、检查、督促好医疗相关工作。包括首诊负责制、查房制度、病例讨论、病历书写制度、技术准入、急诊急救、医务人员在班在岗、医技科室管理、医生交接班等制度的落实,每人按分工落实好。 6、对涉及医疗行为的医疗纠纷进行调查、了解协调、组织讨论,并提出处理建议。 7、负责组织、实施、督查全院医、技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协助人事科作好医务人员的晋升、奖惩、调配工作。 8、作好应对社会健康突发事件的预案,组织重大抢救,院内外大型会诊。协助医院市场开发部做好义诊、巡回医疗等社会公益活动。 9、参与督查药品,一次性材料、医疗器械的供应和管理工作。 10、医务科工作人员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医疗质量管理上,做到爱岗敬业。每周从事本人专业时间不超过两个半天(8小时)。 11、遇有特殊任务、突发事件,服从院长统一安排,并努力完成任务。 12、努力学习医疗管理理论,勇于实践,进行开拓性思维,为医院建设和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临床科主任制度 1、在院长和医务科领导下负责本科医疗、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 2、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对全科医疗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督促执行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讨论制度,组织对重大诊疗措施和方案进行制定和综合评估。 4、组织学习国内外新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开展科研活动,及时总结经验。 5、督促检查本科人员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发生,积极参加医疗纠纷和处理和医疗事故的调查和应诉。 6、抢救病人、疑难病例讨论、卫生突发事件,科主任必须随叫随到,手机24小时开机。

高压氧应急预案

高压氧舱应急预案 (一)舱内火情处理原则 (二)机房火情处理原则 (三)氧气间火情处理原则 (四)舱内带入手机 (五)治疗中发现违禁品 (六)治疗中突然断电 (七)高压氧治疗时出现头痛、耳痛、鼻出血(八)观察窗和照明窗玻璃爆裂 (九)高压氧治疗时侧氧仪突然失灵 (十)减压时舱内起雾 (十一)心跳呼吸骤停 (十二)心肺复苏 二、高压氧机房火情处理原则 1、立即启动灭火装置,用沙桶或灭火机灭火。 2、一切荷压容器立即卸压。 3、关闭一切电器线路。 4、火势大,应立即报警,确保消防通道通畅。 5、消除机房内一切易燃物。 6、向院领导汇报,保护好现场,查明事故原因。 三、高压氧氧气间火情处理原则

1、立即用沙桶或灭火机灭火。 2、关闭所有氧气瓶阀,尽快搬走室内氧气瓶到安全地方。 3、向119报警。 4、向院领导汇报。 四、高压氧舱内带入手机 当氧舱内发现舱内人员带入手机后,科室人员应沉着果断做出如下处理: 1、迅速关闭供氧、供气阀门,暂停治疗程序。同时报告主任。 2、主任迅速到达现场了解详细情况,确定并指导下一步动作。 3、指导患者先期对手机进行处理,保证安全。 4、首先要求患者将手机关机,并取出手机内电池,使之与手机分离, 之后再用递物筒将其传递出氧舱。 5、指导患者使用递物筒: 首先扳开通气阀,使筒内压力与舱内压力平衡。 向左旋开旋柄,向外拉开阀杆,打开递物筒。 将要传递出舱的手机及电池灯物品放于筒内,患者再次检查携带物品,确认不再有违禁 物品后,将阀杆复位,并旋紧旋柄,关紧递物筒,关闭通气阀。6、要求舱外人员开启递物筒,取出手机。 首先扳开通气阀,使筒内压力与舱外压力平衡。 向外拉开阀杆,打开递物筒,将手机、电池灯在筒内取出。关紧递物筒,将阀杆复位,关闭通气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