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镁铝及其化合物的计算

钠镁铝及其化合物的计算
钠镁铝及其化合物的计算

计算题常用的解题方法

松江校区王佳

基本方法

一、变式求同法

进行化学计算,有时需在处理化学式上做文章。利用比例关系,将化学式同比例的放大或缩小进行变形,变成有相同的部分,然后加以比较,迅速得出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称为变式求同法。

等效代换法是指在解答一些化学问题时,对题目中的某些量、化学式、原子或基团进行等效替换,使繁杂问题简单化,从而达到快速巧解题目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

二、残基法

有机物的分子式算出后,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结构,可先将已知的官能团的式量或所含原子数扣除,剩下的式量或原子数就是属于残余基团,再讨论可能结构就便捷得多。

区间公式法:已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用该法求解分子式,使用非常方便。原理如下:

C x H y:M=12x+y,2 < y < 2x+2,2 < M-12x < 2x+2,(M-2)/14 < x < (M-2)/12。

三、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固体质量差、液体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解题完全一样。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有时题目给的条件不是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而是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差值,解决此类问题用差量法十分简便。此法的关键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前后形成差量的原因(即影响质量变化的因素),找出差量与已知量、未知量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比例式求解。

和量法:为解决问题方便,有时需要将多个反应物(或生成物)合在一起进行计算的方法称为和量法。和量法的原理是:若A1/A2=B1/B2,则有A1/A2=B1/B2=(A1+B1)/(A2+B2),一般遇到以下情形,可尝试用和量法解题:(1)已知混合物反应前后质量,求混合物所含成分质量分数时;(2)已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体积,求混合物所含成分体积分数时;(3)求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比、物质的量比或体积比时。

四、待定系数法

假设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列出方程求解。

配平法:有些题目用配平法来解题更为直观,简便。这种方法有些与“待定系数法”类似。规律法: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归纳,使微观知识宏观化,零散知识整体化,重点知识条理化,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或经验公式,并运用这些规律性求解。

假设法:假设使得问题符合简单的一般规律,然后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

五、关系式法

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的量在变化时成正比关系的一种简化的式子,根据关系式确定的数量关系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叫关系式法。关系式法广泛用于两个或多个互相联系的化学式或多步反应计算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关键是根据有关化学式或反应式及物质间转化的定量关系,找出关系式和关系量。该法不仅可使计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减少误差,而且已知数与未知数各有固定的位置,层次清楚,有助于打开解题的思路。建立关系式可以通过化学式、反应方程式、化学基本概念、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多个方面进行。

一.根据题目所给等量关系找关系式

根据不同物质中所含同种元素质量相等找关系式:即若不同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相等,则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必然相等。从而可以建立关系式。

二.根据化学反应实质找关系式

根据不同活泼金属失电子数相等找关系式。

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相等找关系式。

根据并列多步反应找元素对应关系式。

根据变化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写出物质之间发生反应的关系式。

六、极值法

极值法就是通过对研究对象或变化过程的分析,提出一种或多种极端情况的假设,并针对各极端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从而确定极值区间,最终依据该区间做出判断的方法。其解题思路是:(1)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和化学反应原理,确定不确定条件的范围;(2)计算相应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3)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一.用极值法确定物质的成分

根据物质组成进行极端假设得到有关极值,再结合平均值原则确定正确答案。

二.用极值法确定杂质的成分

将主要成分与杂质成分极值化考虑,再与实际情况比较,就可判断出杂质的成分。

三.用极值法确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介于组成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之间。

三种气体混合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组成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这个范围太大,依据题目内在关系和极值法可使范围更加准确。

四.用极值法确定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取值范围

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量的取值范围时利用极值法能达到目标明确,方法简便。

五.用极值法确定反应时的过量情况

当反应物以混合物的量的形式已知时,可利用极值假设,从而得到解题线索。

六.用极值法巧解计算题

七.用极值法确定化学方程式

八.用极值法确定有机物同系列中碳的质量分数最大值

特殊值法:对于有些没有数据或似乎缺少数据的题目,有些抽象,难易求解,这时可以根据题设条件,巧取特殊值来进行解答,称为特殊值法。可收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之效。七、平均值法

混合物的平均式量、元素的质量分数、生成的某指定物质的量总是介于组分的相应量的最大值M2与最小值M1之间,表达式为M1< M < M2,已知其中两个量,可以确定另一个量的方法,称为平均值法。

一.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二.平均摩尔电子质量

三.利用平均值的公式进行计算

四.平均双键数法

基本思想:烷烃双键数为0,单烯烃双键数为1,炔烃双键数为2。

混合烃双键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可利用双键数的平均值求解有关问题。

摩尔电子质量法: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相等的原则,立意是提供、得到或偏移1 mol电子所需要和涉及的物质的质量,利用这种物质的质量来解决的方法称为摩尔电子质量法。抓住转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思路明确、简化过程。

估算法:化学题尤其是选择题中所涉及的计算,所要考查的是化学知识,而不是运算技能,所以其中的计算量应该是较小的,有时不需要计算出确切值,符合要求的便可选取;为提高解题的速率,简化运算的程序,通过逻辑推理,确定出结果的大致范围,结合题给信息,直接得出答案,做到“不战而胜”。

八、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进行二组分混合物平均量与组分计算的一种简便方法。凡可按M1n1+M2n2=M(n2+n2)计算的问题,均可按十字交叉法计算。

式中,M表示混合物的某平均量,M1、M2则表示两组分对应的量。如M表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1、M2则表示两组分各自的相对分子质量,n1、n2表示两组分在混合物中所占的份额,n1:n2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两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有时也可以是两组分的质量之比,判断时关键看n1、n2表示混合物中什么物理量的份额,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则n1:n2表示两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如质量、质量分数、元素质量百分含量,则n1:n2表示两组分的质量之比。十字交叉法常用于求算:

(1)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2)有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3)有关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4)有关平均分子式的计算;

(5)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6)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十字交叉法计算的式子如下:

n1:M1M2-M

M

n2:M2M-M1

n1/n2=(M2-M)/(M-M1)

九、守恒法

守恒存在于整个自然界的千变万化之中。化学反应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反应前后组成物质的原子个数保持不变,即物质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此即质量守恒。运用守恒定律,不纠缠过程细节,不考虑途径变化,只考虑反应体系中某些组分相互作用前后某些物理量或化学量的始态和终态,从而达到速解、巧解化学试题的目的。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中有各种各样的守恒,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化合价守恒、能量守恒等等。这就是打开化学之门的钥匙。

十、讨论法

由于某条件的不确定性,结果可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也可能在某个范围内取值。

包括①结果讨论,②组合讨论,③范围讨论,④不等式讨论,⑤极限法讨论等。

十一、中值法

被选答案为比例或分数,可选其中间比值代入原题进行验算,迅速获取正确答案。 整体法:将多组分、多步骤问题视为整体,只考虑它们的共性的一种巧妙的解题方法。 分割法:对溶液或某一组分进行合理的“分割”,使错综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 十二、终态法

只须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直接的关系,不必考虑中间复杂过程的一种解题技巧。

数轴法:在某些计算题中,因为给出的有多种取值范围,首先应确定界点,并将所得的界点依次标在数轴上,然后按照界点分区间进行讨论。

例题解析

[例1]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 .3mol ·L -1HCl B.4 mol ·L -1HNO 3 C.8 mol ·L -1NaOH D.18 mol ·L -1H 2SO 4

【解析】在镁、铝混合物中加入HNO 3和浓H 2SO 4都不产生H 2,加入NaOH 溶液,只有Al 与之反应生成H 2,而镁不反应。加入HC1,镁、铝都与盐酸反应生成H 2,所以H 2的量最多。

[例2]金属钠和金属铝共m g ,放入适量水中充分反应共产生n L (标准状况)气体,试求原混合物中金属钠和金属铝各多少克? 【方法归类】讨论法

【解析】Na 与水反应放出H 2同时生成NaOH ,Al 与生成的NaOH 反应放出H 2,在后一反应中存在过量计算。

设:金属钠与金属铝的质量分别为x 、y 发生的反应为:2Na+2H 2O===2NaOH+ H 2↑ 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讨论如下:⑴当Al 过量时,有

mg

y x =+nL mol L mol g x mol L mol

g x =????+????----111

14.2223234.222123

解得

⑵当NaOH 过量时,有

解得

【答案】当Al 过量时,钠为0.513n g ,铝为(m-0.513n )g,当NaOH 过量时,钠为(1.64m-1.32n )g,铝为(1.32n-0.64m )g

[例3]在标准状况下进行下列实验:甲、乙、丙各取300 mL 同浓度的盐酸,加入不同质量的同一镁铝合金粉末,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问:⑴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⑵求合金中镁、铝的质量分数

⑶在丙实验之后,还需向容器中加入1.00mol ·L -1的NaOH 溶液多少毫升才能使剩余合金中的铝全部溶解(设剩余合金与原合金成分相同)?

【方法归类】守恒法

【解析】⑴甲中盐酸过量,丙中合金过量

n (H 2)=

1

4.22672.0-?mol L L

=0.03mol c(HCl)=L

mol 3.02

03.0?=0.2mol ·L -1

ng x 513.0=g

n m y )513.0(-=mg

y x =+nL mol L mol

g y mol L mol g x =????+????----11

1

14.2223274.222123g n m x )32.164.1(-=g

m n y )64.032.1(-=

⑵甲中盐酸过量,设甲中合金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y ,有 24g ·mol -1x+27g ·mol -1y=0.51g x+

12240056023-?=mol

mL mL y =0.025mol 解得

则ω(Mg )=g

mol g mol 510.02401.01

-??×100%=47.1%

ω(Al)=1-47.1%=52.9% ⑶:丙中含镁:1

24%

1.47918.0-??mol

g g =0.018mol, 含铝:0.018mol

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有Cl 守恒:HCl ~NaCl ; Al 守恒:Al ~NaAlO 2

共消耗:NaOH :1

111018.013.02.0---?+???L mol mol

L mol L L mol =0.078L=78 mL.

【答案】⑴0.02mol ·L -1

⑵ω(Mg )=47.1% ω(Al)=52.9% ⑶78mL

【12年高考】

十一、(本题共16分)

钠是活泼的碱金属元素,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完成下列计算:

57.叠氮化钠(NaN 3)受撞击完全分解产生钠和氮气,故可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若产生40.32 L(标准状况下)氮气,至少需要叠氮化钠___g 。

58.钠-钾合金可在核反应堆中用作热交换液。5.05 g 钠-钾合金溶于200 mL 水生成0.075 mol 氢气。

(1)计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2)计算并确定该钠-钾合金的化学式。

59.氢氧化钠溶液处理铝土矿并过滤,得到含铝酸钠的溶液。向该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下列反应:

2NaAl(OH)4+CO 2→2Al(OH)3↓ +Na 2CO 3+H 2O

己知通入二氧化碳336 L(标准状况下),生成24 mol Al(OH)3和15 mol Na 2CO 3,若通入溶液的二氧化碳为112L (标准状况下),计算生成的Al(OH)3和Na 2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

60.常温下,称取不同氢氧化钠样品溶于水,加盐酸中和至pH=7,然后将溶液蒸干得

mol

x 01.0=mol

y 01.0=

上述实验①②③所用氢氧化钠均不含杂质,且实验数据可靠。通过计算,分析和比较上表3组数据,给出结论。

【方法归类】守恒法

【答案】

58. (5分)

(1)c(OH-)=×1000=0.75(mol/L)

(2)设上述合金中含amolNa、bmolK, a+b=0.75×2 23a+39b=5.05

a=0.050mol b=0.10mol,该钠-钾合金化学式为NaK2

59.(4分)溶液含NaOH,NaOH与CO2反应生成的Na2CO3:15-×24=3(mol)

112LCO2的物质的量:112/22.4=5(mol) n[Al(OH)3]:n(Na2CO3)=[(5-3)×2]:5=4:5。

60.(5分)由NaCl质量推算,氢氧化钠样品摩尔质量为:

M1(NaOH)=×2.40=40g/mol

M2(NaOH)=×2.32=58g/mol

M2(NaOH)=×3.48=58g/mol

结论:实验①所取氢氧化钠样品是NaOH;实验②和③所取氢氧化钠样品应该是NaOH·H2O。

【解析】本题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命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57)利用“N”守恒可知需m(NaN3)=(40.32L/22.4L·mol-1)×2/3×65g·mol-1=78g。(58)

①由反应方程式可知产生1molH2同时生成2molOH-,故c(OH-)=(0.075mol×2)/0.2L=

0.75mol/L;②设合金中Na、K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然后利用质量守恒与得失电子守恒可得方程式:a+b=0.75×2 和23a+39b=5.05,解之得a=0.050mol、b=0.10mol,故可得到合金的化学式为NaK2。(59)若溶液中仅含NaAl(OH)4,利用方程式可知得到24molAl(OH)3的同时生成12molNa2CO3,而实际得到24molAl(OH)3与15molNa2CO3,说明溶液中含有NaOH,且NaOH优先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利用Na守恒知溶液中n(NaOH)=(15-12)mol×2=6mol,故通入112LCO2(5mol)先与NaOH作用消耗CO23mol生成3mol Na2CO3,然后2molCO2与NaAl(OH)4作用得到4molAl(OH)3和2mol Na2CO3,故生成n[Al(OH)3]:n(Na2CO3)=4:(3+2)=4:5。(60)由NaOH+HCl=NaCl+H2O可知溶液PH=7时,二者恰好反应,故三次实

验得到的固体均为纯净的氯化钠,故利用“钠守恒”得m(NaCl)/M(NaCl)=m(氢氧化钠样品)/M(氢氧化钠样品),利用该式和题中数据可计算出三次实验中所取氢氧化钠样品的摩尔质量,进而可得出结论。

【10年二模崇明】31. 取等物质量浓度的NaOH 溶液两份甲和乙各100mL ,分别向甲、乙中通入不等量的CO 2,然后向两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 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 2气体体积与所加盐酸溶液的体积之间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

(2)在甲溶液中通入CO 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曲线乙可知,乙 NaOH 溶液中通入CO 2后,所得溶液加盐酸后产生CO 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mL 。

(4)100mL 上述浓度的NaOH 溶液中通入CO 2,其Na 2CO 3 的含量y(单位mol)与所通入的CO 2体积x(单位mL)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6mol/L(1分)

(2)Na 2CO 3、NaHCO 3 1:2 (2分) (3)1344 (1分) (4)(6分)

【方法归类】守恒法、谈论法 【解析】

(1)由于当加入盐酸80ml 时,溶液中只有NaCl ,即可知n(NaOH)=n(HCl) =0.08L×2mol/L =0.16mol ;c(NaOH)=0.16mol/0.1L =1.6mol/L 。

(2)由于加入盐酸的量的情况,甲:没有生成CO 2加入盐酸的体积为20ml 后面生产CO 2的盐酸的体积为60ml ,因为60ml >20ml ,所以原来溶液中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由于加入20ml 盐酸没有生成CO 2说明后面如果将这时生成的碳酸氢钠反应掉也需要20ml ,进而说明跟原来含有的碳酸氢钠反应的盐酸为40ml ,得出n (碳酸钠):n (碳酸氢钠)=1:2 (3)通过图像中乙可以看出从50ml-80ml 时是生成二氧化碳的时候,即有30ml 的盐酸用于生成二氧化碳。V =0.3mol×2240ml =1344ml 。

(4)首先分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情况,当n (NaOH ):n (CO 2)≥1:2时,生成的碳酸钠与通入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同。当n (NaOH ):n (CO 2)≤1:1时,溶液中就只有碳酸氢钠,没有碳酸钠,此时碳酸钠的量为零。当1:2≤n (NaOH ):n (CO 2)

≤1:1时,溶液

中既有碳酸钠又有碳酸氢钠。 由题意:n (NaOH )为0.16mol ,

①当通入的二氧化碳的体积0≤V (CO 2)或x≤1792ml 时,Y 或n (Na 2CO 3)=x/2240 ②当通入的二氧化碳的体积V (CO 2)≥3584ml 时,y =0

③当通入的二氧化碳的体积1792ml≤V (CO 2)≤3584ml 时,y =(3584-x)/2240

【10二模黄埔】22. a g Mg 、Al 合金完全溶解在C 1 mol·L -1、V 1L HCl 溶液中,产生b g H 2。

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 2 mol·L -1、V 2 L NaOH 溶液,恰好使沉淀达到最大值,且沉淀质量为d g 。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A .d=a+17b B .C 1=C 2V 2/V 1

C .铝为 (24b-a)/9 mol

D .与金属反应后剩余盐酸为11(2)CV b mol

【答案】:CD 【方法归类】:守恒法

【解析】:可设Mg 、Al 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 、ymol ,有电子转移守恒可得2x+3y=b ,由题意可得24x+27y=a ,得出x=(a-9b )/6 , y=(12b-a )/9 ,由NaOH 和NaCl 1比1的

关系得出 C 1=C 2V 2/V 1,由题意可得出与金属反应后剩余盐酸为(C 1V 1-b ) mol 。所以答案

为CD

【10年二模闵行】31. 天然水由于长期与土壤、岩石等接触,会溶有一定量的Ca 2+

、Mg 2+

HCO 3―

等,这样的水在加热过程中很容易形成水垢。水垢可以看作由多种物质如:CaCO 3、MgCO 3、Mg(OH)2等中的若干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某学习小组为研究含有Ca 2+

、Mg 2+

HCO 3―

的自来水所形成水垢的化学组成,取干燥的水垢6.32 g ,加热使其失去结晶水后,得到5.78 g 剩余固体A ;高温灼烧A 至恒重,残余固体为CaO 和MgO ,放出的气体用足量Ba(OH)2溶液吸收,得到11.82 g 沉淀。

(1)通过计算确定A 中的碳酸盐是 c (填答案编号)。

a .只有CaCO 3

b .只有MgCO 3

c .既有CaCO 3又有MgCO 3

(2)5.78 g 剩余固体A 灼烧至恒重时产生的气体完全被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2.82 g ,通过计算确定A 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若用a CaCO 3? b MgCO 3? x M g (OH)2? y H 2O 表示原水垢(若a 、b 、x 、y 中有为0的,则该项略去,a 、b 、x 、y 用最简整数比),通过计算确定原水垢的化学式。

(3)该学习小组用该水垢模拟石灰窑反应,取该水垢与碳粉混合,通入一定量空气(假定不考虑其它气体,N 2与O 2体积比为:4∶1),在密闭容器中,用喷灯加热至1000℃左右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测得最后所得气体中各种成分的体积含量如下:

O 2:0.3%;CO :0.4%;CO 2:42.5%;其余为N 2。[已知:M g (OH)2分解温度为270℃左右,MgCO 3分解温度为400℃左右,CaCO 3分解温度900℃左右]。 求该小组所取水垢和碳粉的质量比(结果保留2位小数)。 【方法归类】极值法、谈论法、守恒法 【解析】

(1)解:由题意可知产生的沉淀为碳酸钡,计算过程为: n (CO 2)=n (BaCO 3)=

mol

g g

/19882.11=0.06 mol ,

若只有CaCO 3 固体A 的质量m 1= 0.06 mol ×100 g/mol=6 g>5.78 g , 若只有MgCO 3 固体A 的质量m 2=0.06 mol ×84 g/mol=5.04 g < 5.78 g, m 1

/g 18g 78.5g 32.6 =0.03 mol 固体A 加热后:

m (CO 2)= n (CO 2) ×m (CO 2)=0.06 mol ×44 g/mol=2.64 g

m (H 2O)=2.82 g -2.64 g=0.18 g n [M g (OH)2]=n (H 2O)=

mol

/g 18g

18.0=0.01 mol

n (CaCO 3)+n (MgCO 3)=0.06………………………………① 100 n (CaCO 3)+84 n (MgCO 3)+0.01×58=5.78……………② 解①、②得:n (CaCO 3)=0.01,n (MgCO 3)=0.05 ∴固体A 中:Mg(OH)2 为0.01 mol , CaCO 3为0.01 mol , MgCO 3为0.05 mol CaCO 3?5MgCO 3?Mg(OH)2?3H 2O

(3)解:设:C 为x mol ,CaCO 3?5MgCO 3?Mg(OH)2?3H 2O 为y mol 混合气为100 mol ,则N 2为100-0.3-0.4-42.5=56.8 mol 则通入的O 2为:56.8÷4=14.2 mol

高温后得到:y mol CaO 、6 y mol MgO 、4 y mol H 2O 和混合气体 由C 和O 原子分别守恒可得:

x +6y = 42.5+0.4 = 42.9………………………………………① 23 y +14.2×2 = y +6 y +4 y +0.3×2+0.4+42.5×2……………② 解①②得:x = 14.1 (mol) y = 4.8 (mol)

()()

水垢碳粉m m =mol

/g 12mol 1.14mol

/g 632mol 8.4??=17.93

【11年一模闵行区】

30.有一块表面被氧化成Na 2O 的金属钠,质量4.91g ,投入95.29g 水中,完全反应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体积为2.24L 。 (1)其中含Na 2O 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3)若反应后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 3,则其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用含ρ的代数式表示)。

31.将3.96g 组成为X 2YZ 4的盐(不是复盐)溶于水,滴加适量稀硫酸后再加入2.24g 还原铁粉,恰好完全反应生成Fe 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KOH 溶液至刚好将Fe 2+完全

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并充分加热后得到红棕色固体4.80g;将滤液在一定条件下蒸发可得到一种纯净的不含结晶水的含氧酸盐(不是复盐)13.92g。

(1)红棕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含氧酸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2)组成为X2YZ4的盐中是否含有铁元素和钾元素?通过计算说明。

(3)推断X2YZ4的盐的化学式,写出推断过程。

【方法归类】谈论法、假设法

【答案解析】

30.(1)(2分)0.31g。

(2)(2分)8.4%。

(3)(2分)2.1ρ mol/L。

31.(1)(2分)Fe2O3,K2SO4。

(2)(2分)加入的铁粉物质的量为2.24

=0.04(mol),

56

×2=0.06(mol),0.06>0.04,故X2YZ4的盐中含有铁元而4.8gFe2O3中含铁的物质的量为4.8

106

素。

×2=0.16(mol),而沉淀Fe2+所用KOH的物质的量为13.92g K2SO4中K+的物质的量为13.92

1

74

0.06×2=0.12(mol),0.16>0.12,故X2YZ4的盐中含有钾元素。

(3)(6分)已知X2YZ4是盐,且含有铁元素和钾元素,故其中必定有一种非金属元素且为负价。n(K) ∶n(Fe)=0.04∶0.02=2∶1

①若X为Fe、Z为K,由于K呈+1价,当Fe的化合价≥+2时,Y的化合价≤-8,

不合理。

②若X为K、Y为Fe,则Z为非金属且在化学式中呈负价。

=198(g/mol),故Z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即Z为氧元素,所盐X2YZ4的摩尔质量为3.96

0.02

以盐X2YZ4的化学式为K2FeO4。

【12年二模虹口】

十一、根据题意完成相关计算(共16分)

往硫酸与硝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块未除氧化膜的铝箔,微热使之完全反应,产生2.24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NO与H2的混合气体,且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3.20g/mol。57.若将混合气体与一定量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恰好全部转化为硝酸溶液。

(1)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

(2)所用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L。

58.向铝箔与混酸反应后的溶液中趁热加入一定质量的(NH4)2SO4,冷却后全部溶液正好转化为40.77 g铝铵矾晶体[化学式:NH4Al(SO4)2·12H2O,式量:453]。

(1)原铝箔中金属铝的质量为_________,氧化膜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2)计算原混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001,写出计算过程)。

59.另取铝铵矾溶于水后按一定比例加到碳酸氢铵溶液中,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取27.8g 沉淀,平均分为两份。

第一份加强热使其完全分解,最终得到5.1g氧化铝粉末。

第二份加入足量的盐酸,固体完全溶解,生成0.1mol气体。往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并微热,又生成0.1mol气体。

通过计算推测沉淀的化学式并写出生成该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解析】

【方法归类】关系式法、守恒法

57.(1)0.4(2分);(2)1.344L(2分)0

58.(1)2.16g(2分);0.005mol(2分)

(2)0.395(4分)(算出硫酸质量得2分)

过程:m(A12O3)=0.005×102=0.51(g),

m[(NH4)2SO4]=0.09÷2×132=5.94(g),

w(H2SO4)=

3

0.0998

2

40.77 5.94 2.160.510.113.2

??

---+?

=0.395

(方法二:考虑水守恒,最终晶体中的水来自于混酸中原有的水加上硫酸、硝酸中的氢形成的水再减去氢气带走的氢对应的水。)

59.NH4Al(OH)2CO3或NH4AlO(OH)HCO3(任写一种均可)(2分)

[说明:沉淀中含Al3+、NH4+、CO32-(或HCO3-)各0.1mol。由电荷守恒与质量守恒可知,缺少的阴离子为OH-,而非SO42-]

NH4A1(SO4)2+4NH4HCO3→NH4A1(OH)2CO3↓+2(NH4)2SO4+3CO2↑+H2O

或NH4Al(SO4)2+4NH4HCO3→NH4A1O(OH)HCO3↓+2(NH4)2SO4+ 3CO2↑+H2O(2分)

模拟练习

【11年二模虹口】

21.向15.0 mL 1.0 mol·L-1的(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1.0 mol·L-1的NaOH溶液,并不断搅拌。当生成0.78 g沉淀时,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可能为

A.30 mL B.45 mL C.50 mL D.65 mL 【12二模杨浦】

十一、(本题共16分)

钠、钾是活泼的金属,能和氧形成多种氧化物。

57.有一种桔红色的钾的氧化物晶体,该晶体中阴用离子个数之比为1:1,且氧的质量分数为0.5517,计算确定该氧化物的化学式。

该氧化物遇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氧气。8.7g该氧化物与水反应标准状况下生成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 L。

58.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的同时还有少量氧化钠生成。取含氧化钠的过氧化钠8.42g,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掉水份,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2.87g,计算过氧化钠的纯度。59.取一块部分被氧化成氧化钠的钠块,用有一些小孔的铝箔包好,然后放入盛满水且倒置于水槽中的容器内,钠块反应完全后,收集到1.12 L氢气(标准状况),测得铝箔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27g,水槽和容器内溶液的总体积为2.0 L,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0.050mol /L。(忽略空气中成分对反应的影响,忽略溶液中离子的水解和溶解的氢气的量)计算:该钠块中,钠及氧化钠的物质的量。

60.KO2加热至600℃部分分解得到物质A。3.15g物质A充分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钾并产生氧气560mL(标准状况)。

计算:①产物A中钾氧两种原子个数之比。

②如果产物A只含有两种化合物,写出所有可能的化学式并计算A中两种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答案】

57.KO3(2分)2.8L(2分)

58.0.9264(2分)

59.0.07mo1(2分) ②0.02mo1(2分)

60.①n(K):n(O)=2:3(2分)

KO2与K2O2,物质的量之比为2:1(2分)

KO 2与K 2O ,物质的量之比为4:1 (2分) (其他合理的答案均得分)

【12年一模长宁区】 七、计算(本题共16分)

将a mol 的Na 2O 2和b molNaHCO 3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O C ,让其充分反应,假设NaHCO 3分解产生的CO 2与Na 2O 2反应完后,H 2O 再与Na 2O 2反应。 55.当剩余固体只有Na 2CO 3,排除气体中O 2的物质的量为 (用含a 或b 的代数式表示)

56.当a

b

>1

时,剩余固体是 ,排出气体是 。

57.当剩余固体为Na 2CO 3,NaOH ,排出气体为O 2,H 2O 时,a b

的值为

58.当排出的O 2和H 2O 为等物质的量时,则

a b

的值为 。

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 的化合价越低。某同学取一定量铁铝合金与100mL 某浓度的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 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mol ·L -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 液的体积(mL)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mo1)的关系如图所示(C>0)。试回答下列问题: 59.写出反应过程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DE 段 , EF 段 。

60.合金中,铝的质量为 g ,铁的质量为 g 。 61.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 ·L -1。 62.C 的值为 mL 。 【答案】

55.(2分)(或

4

b

mol 不给分) 56.(2分) Na 2CO 3、NaOH 、Na 2O 2;排出气体为O 2

57.(2分)

58.(2分) 2/3

59.(2分) NH4++OH-→NH3·H2O Al(OH)3+ OH-→AlO2-+2H2O

60.(2分) 0.216 1.344

61.(2分) 1.48

62.(2分) 7

【12年一模黄埔区】

十一、把NaOH、MgCl2、A1C1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后有1.16 g白色沉淀,在所得的悬浊液中遂滴加入l mol·L-1IHCl溶液,加入HCl溶液的体积V与生成沉淀的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

56.A点沉淀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B点沉淀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57.原混合物中的Mg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AlCl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58.HCl溶液在C点的加入量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56.Mg(OH)2(1分) Mg(OH)2、Al(OH)3 (1分)

57.0.02mol 0.02mol 0.03mol (3分,缺少单位总体扣1分)

58.130mL (1分)

【12年一模闸北区】

十一、(本题共16分)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都有重要的应用。现有3.58 g Na2CO3和NaHCO3固体混合物,将其制成溶液后,边搅拌边逐滴滴加80.0 mL 1.0 mol/L盐酸,反应完全后生成的CO2气体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896 mL(设气体全部逸出,下同)。

57.通过计算可知上述反应中___________过量。固体混

合物中Na2CO3与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________。

58.取a g 上述Na2CO3和NaHCO3固体混合物,将其

制成溶液后,边搅拌边逐滴滴加40.0 mL 1.0 mol/L盐酸,

反应完全后生成的CO2气体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mL,则a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

NaHCO3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缓慢的分解,Na2CO3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Na2CO3?nH2O(n为平均值,n≤10)。取没有妥善保管已部分变质的碳酸氢钠样品W 9.52g溶于水配成溶液,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停地搅拌,加入盐酸的体积与生成的标准状况下CO2的体积如右图(已知盐酸加至15 mL时,生成CO2112mL)。

59.求x的值。

60.样品W中的成分及各成分的物质的量。

【答案】

57、盐酸过量(2分)1:3 (2分)

58、1.79 ;7.16 (各3分,共6分);

59、110 (2分)

60、NaHCO3为0.09mol (1分)Na2CO3?5H2O (2分)0.01mol (1分)

【10年二模闵行】22.将9.2gNa和5.4g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mL 澄清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最终得到7.8g的沉淀

B.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c(OH-)

C.反应过程中得到6.72L的气体(标准状况下)

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l)=1.5mol/L

【答案】AD

解析:此题考查了化学计算知识。分析题给混合物和水发生的反应,可知当

Na+Al+2H2O=NaAlO2+2H2↑,2Na+2H2O=2NaOH+H2↑时,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0.2mol NaAlO2、0.2mol NaOH,0.5mol H2;当通入HCl气体发生反应:NaOH + HCl=NaCl+H2O,NaAlO2+ HCl= NaCl+Al(OH)3↓,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0.3mol NaCl(即c(NaCl)=1.5mol/L 则D对)、0.1mol Al(OH)3(即为7.8g,则A对),0.5mol H2(即为11.2L,则C错),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则B错,故AD正确。

知识归纳: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与酸应:Al(OH)3+3HCl==AlCl3+3H2O

3OH-+3H+=3H2O,氢氧化铝与碱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

【11年一模宝山区】

七、(本题共l6分)

30.已知NO2与NaOH溶液反应:2NO2+2 NaOH→NaNO2+NaNO3+H2O,NO和NO2可一起与NaOH溶液作用:NO2+NO+2NaOH→2NaNO2+H2O,现用VL某烧碱溶液能完全吸收n mol NO2和m mol NO组成的混合气体。

(1)所用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_______。

(2)若所得溶液中c(NO3-):c(NO2-)=l:9,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n:m=________。

(3)用含n和m的代数式表示所得溶液中NO3-和NO2-离子浓度的比值C(NO3-):C(NO2-) = ____。

31.水垢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为研究含有Ca2+、Mg2+和HCO3-成分的水所形成水垢的化学组成,取干燥的水垢6.32 g。加热使其失去结晶水,得到5.78 g剩余固体A;高温灼烧A至恒重,残余固体为CaO和MgO,放出的气体用过量的Ba(OH)2溶液吸收,得到11.82 g沉淀。

(1)通过计算确定A中是否含有碳酸镁。

(2)若5.78g剩余固体A均烧至恒重时产生的气体完全被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2.82g,通过计算确定A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

(3)计算水垢中碳酸盐的质量分数。

【答案】

30.(6分)(每空2分)

(1) (m+n)/V mol?L-1(没写单位扣1分)

(2)3:2

(3) (n—m)/(3m+n)

31.(10分)

(1)n(CO2)=11.82/197=0.06mol,假设全部来自CaCO3的分解,则m(CaCO3)=6.00g

∵6.00>5. 78 ∴A中一定有MgCO3(3分)

(2) n(CaCO3)=0.01mol;n( MgCO3)=0.05mol(4分)

ω(碳酸盐)=82.3%(3分)

【11年一模长宁区】

七、计算(本题共16分)

30.(6分)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12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600mol。

(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2)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31.在标准状况下进行下列实验:甲、乙、丙各取30.00mL同浓度的盐酸,加入同一镁、铝合金,产生气体,测得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0.385g

(1)分析上表数据后填空:

①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在表中可作为计算依据的是(填实验序号,要求全部写出)

②据(填实验序号)中的数据,可计算出合金中镁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在丙实验之后,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1.00mol/L的NaOH溶液,使合金中的铝恰好完全溶解,再滤出不溶固体请计算:

①滤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②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

【答案】

30. (5分)(1)10.7%(1分)(2)0.24 (2分)(3)5︰3(2分)

31.(11分)(1)(共5分)①1.00 (1分)乙、丙(2分)②甲1:1(2分)

(2)(共6分)①n(NaCl)=n(Cl-)=1mol/L×0.03L=0.03mol………………2分

设:0.459g合金中含铝的物质的量为x

27g/molx+24g/molx=0.459g x=0.009mol

铁 铜 钠 镁 铝 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铁铜钠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MgCO3+2HCl=MgCl2+H2O+CO2↑ 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uO +COΔ Cu + CO2 黑色逐渐变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冶炼金属Fe2O3+3CO高温2Fe+3CO2 冶炼金属原理Fe3O4+4CO高温3Fe+4CO2 冶炼金属原理WO3+3CO高温W+3CO2 冶炼金属原理CH3COOH+NaOH=CH3COONa+H2O 2CH3OH+3O2点燃2CO2+4H2O C2H5OH+3O2点燃2CO2+3H2O 蓝色火焰、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热酒精的燃烧Fe+CuSO4=Cu+FeSO4 银白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湿法炼铜、镀铜Mg+FeSO4= Fe+ MgSO4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Cu+Hg(NO3)2=Hg+ Cu (NO3)2 Cu+2AgNO3=2Ag+ Cu(NO3)2 红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镀银Zn+CuSO4= Cu+ZnSO4 青白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镀铜Fe2O3+6HCl=2FeCl3+3H2O 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铁器除锈Al2O3+6HCl=2AlCl3+3H2O 白色固体溶解Na2O+2HCl=2NaCl+H2O 白色固体溶解CuO+2HCl=CuCl2+H2O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ZnO+2HCl=ZnCl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镁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镁、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整理 一.Mg、Al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1)与O2反应:常温下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一层的氧化物薄膜,所以镁、铝都有抗的性能。镁能在空气中燃烧:,铝在纯氧中燃烧: (2)与卤素单质、硫等反应: [特别提醒]:①镁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火焰点燃即可燃烧,而铝在空气中需要高温点燃才能燃烧。 镁在空气中燃烧时有三个反应发生:, , ②燃烧时都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利用镁的这种性质来制造照明弹。 ③集气瓶底部都要放一些细纱,以防止集气瓶炸裂。 2.与H2O反应 Mg、A1和冷水都不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 3.与酸反应置换出H2 Mg、A1与浓、稀盐酸、稀硫酸、磷酸等酸反应置换出H2,其中铝在冷浓H2SO4,冷浓硝酸中发生现象。所以可用铝制容器贮存冷的或。 4.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1)镁与二氧化碳反应:2Mg+CO22MgO+C [特别提醒]:“CO2不能助燃”的说法是不全面的,CO2对绝大多数可燃物是良好的灭火剂,而对K、Ca、Na、Mg等可燃物却是助燃剂。 (2)铝热反应(与Fe2O3反应): 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和冶炼某些难熔金属,如:V、Cr、等。 [特别提醒]:①铝热剂是指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金属氧化物可以是:Fe2O3、FeO、Fe3O4、Cr2O3、V2O5、MnO2等。 ②铝热反应的特点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金属呈液态。 ③KClO3作为引燃剂,也可以用Na2O2代替。 5.与碱反应 镁不与碱反应,铝与碱液反应:2Al+2NaOH+6H2O2NaAlO2+4H2O+3H2↑ 简写:

《钠及其化合物》复习案例

《钠及其化合物》复习案例 教学目标:1、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理解水平。 课时分配1课时钠 2课时Na2O和Na2O2 3课时Na2CO3和NaHCO3、碱金属元素 4课时相关钠的化合物计算专题 第1课时钠 一、钠的存有形式和原子结构 二、钠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硬度导电性密度与水相比熔点 银白色质软良好比水小较低 [问题]钠与上述三种物质反应,其对应的现象是什么?并判断正误。 ①1mol钠与足量的氧气分别生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失去电子的数目均为N A ②1mol氧气分别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得到的电子数目均为2 N A ③钠与氧气反应分别生成1mol氧化钠和1mol过氧化钠,转移的电子的数目均为2N A (2)与水反应 ①离子方程式:2Na+2H2O ====== 2Na++2OH-+H2↑ ②钠与含有酚酞的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 ○浮—密度比水小。○熔—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 ○游—产生气体。○响—反应剧烈。 ○红—生成了碱(NaOH)。 (3)与酸反应离子方程式:2Na+2H+====== 2Na++H2↑ [探讨]a、将物质投入到下列物质中,①水②无水乙醇③冰醋酸,比较其反应剧烈水准? b、0.2moLNa 投入100mL1moL·L1-的盐酸溶液中,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4)与盐溶液反应:先与水反应生成碱,再考虑碱与盐的反应(如与CuSO4溶液)

2Na+CuSO4+2H2O======Cu(OH) 2↓+Na2SO4+H2↑ [问题]将少量钠投入到下列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的是①FeCl3②NaHCO3 ③NaCl 3.工业制法和用途 第2课时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 [问题1]2Na 2O 2 +2CO 2 =2Na 2CO 3 +O 2指出该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如有1摩尔Na 2O 2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多少?如果用C18O 2与Na2O2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中有多少个18O? [问题2]将Na2O2投入到下列物质中,分别产生哪些现象? ①FeCl2② H2S ③紫色石蕊试液 [即时应用] 下列关于Na2O2说法准确的是() A.与SO2反应生成Na2SO3与O2 B.Na2O2投入到酚酞试液中,溶液变红 C.Na2O2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Na2O2是碱性氧化物 D.Na2O2与水反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问题3]CO2和H2O(g)的混合气体通入到足量的Na2O2固体中,生成O2的体积与混合气体体积有何关系?固体质量如何变化? 2.相关Na2O2与CO2、H2O的反应的几个重要关系

专题 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案)

专题+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案) 【考试说明】 1.掌握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掌握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铝、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命题规律】 有关Al及其化合物知识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铝三角”是命题的出发点。高考中常以选择题型结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考查Al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以化工流程图中铝土矿的开发为载体以填空题型考查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等。 一、铝、镁的性质及应用 1.铝的结构和存在 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ⅢA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然界中的铝全部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2.金属铝的物理性质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自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传热性等,密度较小,质地柔软。 3.金属铝的化学性质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O2 ①Al 点燃点燃――→4Al+3O2=====2Al2O3 常温――→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点燃 ②2Al+3Cl2=====2AlCl3 酸③Al 氧化性酸―――→遇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钝化 非氧化性酸―――→2Al+6HCl===2AlCl3+3H2↑ ④2Al+2NaOH+2H2O===2NaAlO2+3H2↑高温 ⑤2Al+Fe2O3=====Al2O3+2Fe(铝热反应) 4.对比记忆镁的化学性质 铝镁点燃2Mg+O2=====2MgO 与非金属反应能被Cl2、O2氧化点燃3Mg+N2=====Mg3N2 能与沸水反应Mg+与水反应反应很困难△2H2O=====Mg(OH)2+H2↑不反应能在CO2中燃烧:2Mg+点燃CO2=====2MgO+C 与碱反应能溶于强碱溶液能与Fe2O3、M nO2、Cr2O3等与某些氧化物反应金属氧化物发生铝热反应 5.铝的用途 纯铝用作导线,铝合金用于制造汽车、飞机、生活用品等。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有很高的熔点。 (2)化学性质 两性氧化物— 与HCl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与NaOH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2.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

【重点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镁铝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宜阳县实验中学 2011年高考一轮镁铝及其化合物 1.把Ba(OH)2溶液滴入明矾溶液中,使SO42ˉ全部转化成BaSO4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Al3+ B、Al(OH)3 C、AlO2ˉ D、Al3+和Al(OH)3 2.若1.8g某金属跟足量盐酸充分反应,放出2.24L(标准状况)氢气,则该金属是A.Al B.Mg C.Fe D.Zn 3.铊(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铝同族,位于第6周期。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 Tl3++ 2Ag ==Tl+ + 2Ag+。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Tl+ 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 B.Tl3+ 的氧化性比Al3+弱 C.Tl能形成+3价和+1的化合物D.Tl+ 的还原性比Ag强 4.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Al2O3 + N2 + 3 C 高温 2 AlN + 3 C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2 mol AlN,N2得到3 mol电子 C.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氮化铝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5.向一定量的下列物质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这种物质是 A.MgS04 B.NaAl02 C.A1C13D.FeCl3 6.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至体系中均无固体物质,消耗碱量最多的是 A.Al B.Al(OH)3 C.Al Cl3 D.Al2O3 7.将0.4gNaOH和1.06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8.甲、乙两烧杯中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相同pH的氨水和NaOH溶液,各加入10mL 0.1 mol·L-1 AlCl3溶液,两烧杯中都有沉淀生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钠镁及其化合物方程式汇总

1 专题2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汇总 1. 钠的制取:2NaCl (熔融) 2Na +Cl 2↑ 2. 钠露置空气中变暗: 4Na+O 2=2Na 2O 钠的燃烧: 2Na+O 2Na 2O 2(淡黄色) 3. 钠投入水中: 2Na+2H 2O=2NaOH+H 2↑ ( 2Na+2H 2O=2Na ++2OH –+H 2↑ ) 4. 钠与硫酸铜溶液:2Na+2H 2O+CuSO 4=Na 2SO 4+Cu(OH)2↓+H 2↑ (2Na+2H 2O+Cu 2+-=2Na ++Cu(OH)2↓+H 2↑ ) 5. 钠与熔融的TiCl 4反应: 4Na +TiCl 4(熔融) 4NaCl +Ti 6. 过氧化钠与水:2Na 2O 2+2H 2O=4NaOH+O 2↑ ( 2Na 2O 2+2H 2O=4Na ++4OH –+O 2↑ )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7. 少量CO 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2NaOH+CO 2=Na 2CO 3+H 2O ( 2OH – +CO 2= CO 32–+H 2O ) 足量CO 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NaOH+CO 2=NaHCO 3 ( OH – +CO 2=HCO 3- ) 8.氢氧化钠溶液与醋酸反应:CH 3COOH+NaOH =CH 3COONa+H 2O (CH 3COOH+OH - =CH 3COO - +H 2O ) 9.碳酸钠与酸的反应:Na 2CO 3+HCl =NaCl+ NaHCO 3(酸少量) ( CO 32–+ H += HCO 3- )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酸足量) (CO 32–+ 2H +=CO 2↑+H 2O ) 10. CO 2通入碳酸钠溶液:Na 2CO 3+H 2O+CO 2=2NaHCO 3 ( CO 32–+H 2O+CO 2=2HCO 3- ) 11. 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2NaHCO 3Na 2CO 3+H 2O+CO 2↑ 12. 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NaHCO 3+ HCl =NaCl+H 2O+CO 2↑ ( HCO 3- + H + =CO 2↑+H 2O ) 13. 碳酸氢钠溶液加入适量氢氧化钠:NaHCO 3+NaOH= Na 2CO 3 + H 2O ( HCO 3-+OH -=CO 32–+H 2O ) 14. 碳酸氢钠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NaHCO 3+Ca(OH)2(过量)=CaCO 3↓+NaOH+H 2O 2NaHCO 3+Ca(OH)2(少量)=CaCO 3↓+Na 2CO 3+H 2O 15. 镁的制取: MgCl 2(熔融) Mg +Cl 2↑ 16. 镁在N 2中燃烧: 3Mg+N 2 点燃 2Mg 3N 2 17. 镁在CO 2中燃烧: 2Mg+CO 2 点燃 2MgO+C 高温 通电 通电

高中化学知识点题库 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计算GZHX166

1. 下图表示有关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形成)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B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反应条件图中已省略。) (1)A、B、C、D代表的物质分别为、、、(填化学式);(2)反应①中的C、D均过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②中,若B与F物质的量之比为4∶3,G、H分别是、(填化学式);(4)反应③产物中K的化学式为; (5)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1)Al C Na2O2 (2) 2H2O +Na2O2 =4NaOH+O2↑ 2Al+ 2NaOH+2H2O=2NaAlO2+3H2↑(3) CO2 CO (4) Na2CO3 (5) 2AlO2-+CO2+3H2O=2Al(OH)3↓+CO32- 解析: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是本题的突破口,根据中学化学知识基本锁定Na2O2,能与水和CO2反应,但是题目另一信息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说明C是水,则G为CO2;再依据K能溶于水,说明K为Na2CO3 ,F为O2; 题给信息黑色单质B与氧气(F)反应得到G(CO2),说明B为C(碳);依据F(O2)与E反应生成C(水)可知E为氢气,再根据金属A与碱性溶液反应产生氢气,可得到A为Al. 题干评注: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计算 问题评注:钠的化合物如Na2O2、NaOH、Na2CO3、NaHCO3分别作为过氧化物、强碱、强碱弱酸盐、酸式盐的代表 2. 金属钠引起火灾,下列物质或方法可用于灭火的是() A.水 B.湿抹布盖灭 C.细沙 D.泡沫灭火器 答案:C 解析:Na易与H2O发生反应生成H2,因此Na着火时应用细沙盖灭. 题干评注: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计算 问题评注:钠的化合物如Na2O2、NaOH、Na2CO3、NaHCO3分别作为过氧化物、强碱、强碱弱酸盐、酸式盐的代表 3. 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宜用于呼吸面具中供氧的是() A.HNO3 B.H2O2 C.KClO3 D.Na2O2 答案:D 解析:Na2O2易与CO2,H2O反应产生O2,因此常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供氧剂. 题干评注: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计算 问题评注:钠的化合物如Na2O2、NaOH、Na2CO3、NaHCO3分别作为过氧化物、强碱、强碱弱酸盐、酸式盐的代表 4. 金属钠投入下列物质中,写出的相应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与盐酸反应:2Na+2H+===2Na++H2↑

镁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整理

镁、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整理 Ⅰ.课标要求 1.通过海水制镁的事例了解镁及化合物的性质. 2.通过合金材料了解铝及化合物的性质. 3.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Ⅱ.考纲要求 1.掌握镁铝及化合物的性质. 2.了解镁铝及化合物在生活.生活中的应用. Ⅲ.教材精讲 一.Mg、Al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1)与O2反应:常温下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所以镁、 铝都有抗腐蚀的性能。镁能在空气中燃烧:2Mg+O 22MgO ,铝在纯氧中燃烧:4Al+ 3O 22Al2O3 (2)与卤素单质、硫等反应:Mg+ Cl 2MgCl2 2Al+ 3Cl 22AlCl3 2Al+ 3S Al2S3 (用于工业制备)Mg+ S MgS [特别提醒]:①镁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火焰点燃即可燃烧,而铝在空气中需要高温点燃才能燃烧。镁在空气中燃烧时有三个反应发生:2Mg+O 22MgO 3Mg+N 2Mg3N22Mg+CO 22MgO+C ②燃烧时都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利用镁的这种性质来制造照明弹。 ③集气瓶底部都要放一些细纱,以防止集气瓶炸裂。 2.与H2O反应

Mg、A1和冷水都不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 Mg+2H 2O(沸水)Mg(OH)2+H2↑2A1+6H2O2A1(OH)3+3H2↑ 3.与酸反应置换出H2 Mg、A1与浓、稀盐酸、稀硫酸、磷酸等酸反应置换出H2,其中铝在冷浓H2SO4,冷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所以可用铝制容器贮存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 4.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1)镁与二氧化碳反应:2Mg+CO 22MgO+C [特别提醒]:“CO2不能助燃”的说法是不全面的,CO2对绝大多数可燃物是良好的灭火剂,而对K、Ca、Na、Mg等可燃物却是助燃剂。 (2)铝热反应:2Al+ Fe2O32Fe+ Al2O3 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和冶炼某些难熔金属,如:V、Cr、等。 [特别提醒]:①铝热剂是指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金属氧化物可以是:Fe2O3、FeO、Fe3O4、Cr2O3、V2O5、MnO2等。 ②铝热反应的特点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金属呈液态。 ③要使用没有氧化的铝粉,氧化铁粉末要烘干。 ④KClO3作为引燃剂,也可以用Na2O2代替。实验时可以不用镁条点燃,而用在氯酸钾和白糖的混合物上滴加浓硫酸的方法来点燃。 5.与碱反应 镁不与碱反应,铝与碱液反应:2Al+2NaOH+6H 2O2NaAlO2+4H2O+3H2↑ 简写:2Al+2NaOH+2H 2O2NaAlO2+3H2↑ 二.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A l(O H)3是几乎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固体,具有吸附性。 2.化学性质

钠镁铝及其化合物的相关计算

知识点归纳: 从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看,其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因此,极易将这一电子失去,而达到稳定结构,形成+1价的钠阳离子(Na+)。即金属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其性质的活泼。因其易失电子被氧化,故金属钠是还原剂。 钠的物理性质 钠是银白色金属,质软(可用刀切割),密度小(0.97g/cm3),熔点低,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钠的化学性质 由于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所以钠的化学性质极活泼,具有强还原性,是强还原剂,具有金属的典型性质。 1. 与非金属反应 (1)与氧气的反应 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表面变暗。 4Na+O2=2Na2O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与硫反应 2Na+S=Na2S(研磨易爆炸) (3)与氯气反应(发出黄色火焰,产生白烟) 2. 与水反应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如下:

注:钠与水反应在钠的周围有白雾生成,此白雾是氢气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 该反应的实质是钠原子与水电离出的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注: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可概括为“浮、熔、游、响、红”,并结合钠的性质进行记忆。 3. 与酸反应 钠与酸反应比与水反应更加激烈,极易爆炸。 钠与盐酸反应2Na+2HCl=2NaCl+H2↑ 钠与稀硫酸反应2Na+H2SO4 =Na2SO4 +H2↑ 钠与酸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钠与酸电离出来的H+直接反应,而不是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和酸溶液反应。因为钠与水反应时,得电子的是水电离的H+,而酸中H+浓度大于水中H+的浓度。 4. 与盐的反应 将一小粒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除观察到与水反应相同的现象外,还看到蓝色沉淀生成。这是因为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盐CuSO4发生复分解反应

高考题汇总钠及其化合物

高考试题汇总—钠及其化合物1.某温度下,碳酸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向其中加入x molNa2CO3?5H2O或ymolNa2CO3, 可析出相同质量的Na 2CO 3 ?10H 2 O,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可能为39%,x一定大于yB.a%可能为39%,x可能大于、等于、小于y C.a%可能为30%,x一定大于yD.a%可能为30%,x可能大于、等于、小于y 2.下列各组物质相互作用,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的是 A、Na和O 2B、NaOH和CO 2 C、NaHCO 3 和NaOHD、Na 2 CO 3 和HCl 3.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 4溶于水并和水发生反应:NaBH 4 +2H 2 O=NaBO 2 +4H 2 ↑,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NaBH 4 中H为-1价)() A.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1︰是氧化剂,H 2 O是还原剂 C.硼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4.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 2O或Na 2 O 2 时,失电子数目均为NA B.1molNa 2O 2 与CO 2 足量反应时,转移2N A 个电子 C.1molL-1的NaOH溶液中含Na+数目为N A D.1molNa 2O 2 晶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2N A 5.某溶液中含有HCO 3-、SO 3 2-、CO 3 2-、CH 3 COO-等四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 2 O 2 固体 后,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A.CO 32-B.HCO 3 -C.SO 3 2-D.CH 3 COO- 6.在一定的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Na+浓度增大,有O 2放出B.溶液中OH-总数不变,有O 2 放出 C.溶液的pH增大,有O 2放出D.溶液中Na+总数减少,有O 2 放出 7.事实上,许多非金属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与Na 2O 2 反应,且反应极有规律。如: Na 2O 2 +SO 2 =Na 2 SO 4 ,2Na 2 O 2 +2SO 3 =2Na 2 SO 4 +O 2 ,据此,你认为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 ①2Na 2O 2 +2Mn 2 O 7 =4NaMnO 4 +O 2 ↑②2Na 2 O 2 +2NO 2 =2NaNO 2 +O 2 ③2N 2O 3 +2Na 2 O 2 =4NaNO 2 +O 2 ④2N 2 O 5 +2Na 2 O 2 =4NaNO 3 +O 2 A.只有①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8.往含和(OH) 2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 2 气体,当气体为 6.72 L(标态)时立即停止,则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和通入CO 2 气体的体积关系正确的图象是(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ABCD

(完整版)钠镁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一、知识梳理 (一)钠 1.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水小钠的密度大于煤油小于水熔点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2.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①Na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2点燃Na2O2。 ②Na在常温下露置于空气中的化学方程式为:4Na+O2===2Na2O ③Na与S的反应为:2Na+S===Na2S (2)与水的反应 ①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②实验现象 a.“浮”:将钠投入水中,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 b.“熔”:钠熔化成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游”: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说明有气体生成。 d.“响”:有嘶嘶的响声。说明有气体产生且剧烈。 e.“红”:反应后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说明反应生成了碱。 (3)钠用于钛、锆、铌、钽等金属氯化物中置换出金属单质 例如:TiCl4+4Na 700~800℃Ti+4NaCl 3.钠的制取 电解熔融氯化钠 4.钠的保存 实验室中通常把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目的是防止Na与空气中的O2和水蒸气发生反应。 (二)钠的几种重要化合物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 电子式 氧化物类型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

氧元素化合价-2 -1 阴阳离子数之比1∶2 1∶2 生成条件常温下加热或点燃金属钠 稳定性不稳定,可继续氧化稳定 跟水反应Na2O+H2O===2NaOH 2Na2O2+H2O===4NaOH+O2↑ 跟CO2反应Na2O+CO2===Na2CO32Na2O2+2CO2=== 2Na2CO3+O2 跟酸反应Na2O+2HCl===2NaCl+ H2O 2Na2O2+4HCl=== 4NaCl+2H2O+O2↑用途制NaOH,用途较少作供氧剂、氧化剂、漂白剂等 2.氢氧化钠 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1)主要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易溶解于水,并且放出大量的热量,有强腐蚀性。 (2)主要化学性质:为一元强碱,具有碱的通性。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名称及化学式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俗名纯碱、苏打小苏打 颜色、状态白色粉末白色细小晶体 水溶性易溶于水可溶于水 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 === 2NaCl+H2O+CO2↑ NaHCO3+HCl ===NaCl+H2O+CO2↑ 热稳定性受热难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 与NaOH 不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 与Ca(OH)2Na2CO3+Ca(OH)2=== CaCO3↓+ 2NaOH NaHCO3+Ca(OH)2===CaCO3↓+NaOH+H2O 或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相互转变(三)镁 1.镁的提取 海水Mg(OH)2MgCl2·6H2O Mg Cl2 MgCl2 加盐酸 浓缩结晶石灰乳脱水电解 贝壳CaO 煅烧水

钠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含答案)

教学内容:钠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一、基础知识回顾 (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1.钠的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硬度保存方法 银白色固体较小保存在煤油中★钠在自然界里没有游离态,只能以化合态存在;可以做高压钠灯; 钠钾合金常温下是液体;可以置换某些金属氯化物: TiCl4+4Na 4NaCl+Ti 化学性质①与水的反应 浮密度(钠) <密度(水) 熔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 游产生气体推动小球迅速移动 响反应剧烈、有气体生成 红产物呈碱性 2Na + 2H2O →2NaOH + H2↑ ②与非金属反应 Ⅰ、钠与氧气反应:钠在空气中逐渐被氧化成Na2O,而在氧气中 燃烧则生成Na2O2。 常温:4Na + O2→2Na2O (白色) 点燃:2Na + O2→Na2O2 (淡黄色) Ⅱ、在氯气中燃烧:黄色火焰,产生白色的烟 2Na + Cl2 →2NaCl Ⅲ、和硫粉混合研磨:(火星四射、发生爆炸) 2Na + S →Na2S ③与盐溶液反应 2Na + 2H2O →2NaOH + H2↑ CuSO4 + 2NaOH →Na2SO4 + Cu(OH)2↓ 2. 钠的化合物 ①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比较内容Na2O Na2O2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氧的化合价-2价-1价(过氧离子O22—) 电子式 稳定性较不稳定较稳定 生成条件通过钠的常温氧化生成通过钠的燃烧生成 700~800℃

物质类别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Na2O + H2O==2NaOH 2Na2O2 + 2H2O==4NaOH + O2↑与CO2反应Na2O + CO2==Na2CO32Na2O2 + 2CO2==2Na2CO3 + O2与盐酸反应Na2O + 2HCl==2NaCl + H2O 2Na2O2 + 4HCl==4NaCl + 2H2O + O2↑用途用于少量Na2O2制取强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 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化学式Na2CO3NaHCO3 俗名纯碱、苏打小苏打 溶解性易溶于水易溶于水(溶解度较Na2CO3小)热稳定性稳定 受热易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 H+ CO32-+H+=HCO3- CO32-+2H+=CO2↑+H2O分步进行 HCO3-+H+=CO2↑+H2O OH-不反应HCO3-+OH—=CO32-+H2O 石灰水CO32-+Ca2+=CaCO3↓ 石灰水足量: HCO3-+Ca2++OH-=CaCO3↓+H2O 石灰水不足: 2HCO3-+Ca2++2OH—=CaCO3↓+2H2O+C O32- BaCl2CO32-+Ba2+=BaCO3↓不反应(若再加NaOH,则有沉淀)CO2NaCO3+CO2+H2O=2NaHCO3不反应 用途用于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 业,洗涤 发酵剂、灭火器,医疗上用于治胃酸过 多 转化 (二)镁及其重要化合物 1.镁的性质 化学名称镁 物理性质硬度及密度较小,熔点较低的银白色金属,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表面均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化学性质 与氧气反应2Mg+O 2 →2MgO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Mg+Cl2 MgCl2 3Mg+N2Mg3N2 点燃 点燃

(完整版)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 Na2O2在储存和运输时应张贴的标志是 2.把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 B.该物质一定含有钠元素 C.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 D.该物质中不含有钾元素 3.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B.Na2O和Na2O2投入水中都能生成NaOH,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C.Na2CO3可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而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制造发酵粉等 D.NaCl的性质稳定,可用作调味品 4.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B.Na2CO3比NaHCO3稳定 C.Na2CO3和NaHCO3都能与石灰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 D.物质的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得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5.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振荡,正确的叙述是 A.最后溶液变蓝色 B.溶液先变蓝色最后褪色 C.溶液仍为紫色 D.因为Na2O2与石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无气泡产生 6.过氧化钠跟足量的NaHCO3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

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 Na2O2、Na2CO3 B. NaOH、Na2CO3 C. Na2CO3 D.Na2O2、NaOH、Na2CO3 7.CO与H2混合气体3 g和足量的氧气燃烧后,在150 ℃时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后,Na2O2增重的质量为 A. 1.5 g B. 3 g C. 6 g D无法计算 8.把CO2通入含NaOH 0.8 g的碱溶液中,将产物在减压条件下蒸干后,得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混合物1.37 g,则通入CO2的质量是 A. 0.44 g B. 0.88 g C. 0.66 g D.都不是 9.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 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 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中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 10.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粉末中一定有Na2O、Na2O2、NaHCO3 ②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 ③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和NaCl ④无法肯定粉末中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钠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讲义(含答案)

教学容:钠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一、基础知识回顾 (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1.钠的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硬度保存方法 银白色固体较小保存在煤油中★钠在自然界里没有游离态,只能以化合态存在;可以做高压钠灯; 钠钾合金常温下是液体;可以置换某些金属氯化物: TiCl4+4Na 4NaCl+Ti 化学性质①与水的反应 浮密度(钠) <密度(水) 熔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 游产生气体推动小球迅速移动 响反应剧烈、有气体生成 红产物呈碱性 2Na + 2H2O →2NaOH + H2↑ ②与非金属反应 Ⅰ、钠与氧气反应:钠在空气中逐渐被氧化成Na2O,而在氧气 中燃烧则生成Na2O2。 常温:4Na + O2→2Na2O (白色) 点燃:2Na + O2→Na2O2 (淡黄色) Ⅱ、在氯气中燃烧:黄色火焰,产生白色的烟 2Na + Cl2 →2NaCl Ⅲ、和硫粉混合研磨:(火星四射、发生爆炸) 2Na + S →Na2S ③与盐溶液反应 2Na + 2H2O →2NaOH + H2↑ CuSO4 + 2NaOH →Na2SO4 + Cu(OH)2↓ 2. 钠的化合物 ①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比较容Na2O Na2O2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氧的化合价-2价-1价(过氧离子O22—) 电子式 700~800℃

稳定性较不稳定较稳定 生成条件通过钠的常温氧化生成通过钠的燃烧生成 物质类别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Na2O + H2O==2NaOH 2Na2O2 + 2H2O==4NaOH + O2↑与CO2反应Na2O + CO2==Na2CO32Na2O2 + 2CO2==2Na2CO3 + O2与盐酸反应Na2O + 2HCl==2NaCl + H2O 2Na2O2 + 4HCl==4NaCl + 2H2O + O2↑用途用于少量Na2O2制取强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 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化学式Na2CO3NaHCO3 俗名纯碱、打小打 溶解性易溶于水易溶于水(溶解度较Na2CO3小)热稳定性稳定 受热易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 H+ CO32-+H+=HCO3- CO32-+2H+=CO2↑+H2O分步进行 HCO3-+H+=CO2↑+H2O OH-不反应HCO3-+OH—=CO32-+H2O 石灰水CO32-+Ca2+=CaCO3↓ 石灰水足量: HCO3-+Ca2++OH-=CaCO3↓+H2O 石灰水不足: 2HCO3-+Ca2++2OH—=CaCO3↓+2H2O+C O32- BaCl2CO32-+Ba2+=BaCO3↓不反应(若再加NaOH,则有沉淀)CO2NaCO3+CO2+H2O=2NaHCO3不反应 用途用于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 业,洗涤 发酵剂、灭火器,医疗上用于治胃酸过 多 转化 (二)镁及其重要化合物 1.镁的性质 化学名称镁 物理性质硬度及密度较小,熔点较低的银白色金属,良好的导电性,导热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镁铝及其化合物.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宜阳县实验中学 2011年高考一轮镁铝及其化合物 1.把Ba(OH)2溶液滴入明矾溶液中,使SO42ˉ全部转化成BaSO4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Al3+ B、Al(OH)3 C、AlO2ˉ D、Al3+和Al(OH)3 2.若1.8g某金属跟足量盐酸充分反应,放出2.24L(标准状况)氢气,则该金属是A.Al B.Mg C.Fe D.Zn 3.铊(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铝同族,位于第6周期。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 Tl3++ 2Ag ==Tl+ + 2Ag+。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Tl+ 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 B.Tl3+ 的氧化性比Al3+弱 C.Tl能形成+3价和+1的化合物D.Tl+ 的还原性比Ag强 4.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Al2O3 + N2 + 3 C 高温 2 AlN + 3 C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2 mol AlN,N2得到3 mol电子 C.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氮化铝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5.向一定量的下列物质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这种物质是 A.MgS04 B.NaAl02 C.A1C13D.FeCl3 6.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至体系中均无固体物质,消耗碱量最多的是 A.Al B.Al(OH)3 C.Al Cl3 D.Al2O3 7.将0.4gNaOH和1.06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高中化学整理-钠及其化合物

目录 1目录------------------------------------------ 1 2钠(知识点)---------------------------------- 2 3钠(难点分析) -------------------------------- 6 5钠(练习题)---------------------------------- 8 6钠的化合物(知识点)-------------------------- 11 7钠的化合物(练习题)-------------------------- 16 8钠的化合物(拓展题)-------------------------- 20 9钠及其化合物(常用反应式整合)---------------- 23

钠(知识点) 知识网络图解 银白色、密度小 物理性质 硬度低、熔点低 钠 与氧气反应 与硫、卤素单质反应 钠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IA 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 族,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易失去, 与酸反应 有强还原性,显+1价 与盐(溶液、熔融盐)反应 知识点精析与运用 知识点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及基本程序 1. 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假说、模型等方法。 2.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知识点2:钠原子结构 从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看,其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因此,极易将这一电子失去,而达到稳定结构,形成+1价的钠阳离子(Na +)。即金属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其性质的活泼。因其易失电子被氧化,故金属钠是还原剂。 知识点3:钠的物理性质 钠是银白色金属,质软(可用刀切割),密度小(0.97g/cm 3),熔点低,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知识点4:钠的化学性质 由于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变为钠离子:Na -e - →Na + 所以钠的化学性质极活泼,具有强还原性,是强还原剂,具有金属的典型性质。 1. 与非金属反应 (1)与氧气的反应

镁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镁、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整理Ⅰ.课标要求 1.通过海水制镁的事例了解镁及化合物的性质. 2.通过合金材料了解铝及化合物的性质. 3.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Ⅱ.考纲要求 1.掌握镁铝及化合物的性质. 2.了解镁铝及化合物在生活.生活中的应用.Ⅲ.教材精讲 一. Mg、Al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1)与O 2反应:常温下与空气中的O 2 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 薄膜,所以镁、铝都有抗腐蚀的性能。镁能在空气中燃烧: 2Mg+O 22MgO ,铝在纯氧中燃烧:4Al+ 3O 2 2Al 2 O 3

(2)与卤素单质、硫等反应:Mg+ Cl 2 MgCl 2 2Al+ 3Cl 2 2AlCl 3 2Al+ 3S Al 2S 3 (用于工业制备) Mg+ S MgS ③集气瓶底部都要放一些细纱,以防止集气瓶炸裂。 2.与H 2O 反应 Mg 、A1和冷水都不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 Mg+2H 2O (沸水) Mg(OH)2+H 2↑ 2A1+6H 2O 2A1(OH)3+3H 2↑ 3.与酸反应置换出H 2 [特别提醒]:①镁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火焰点燃即可燃烧,而铝在空气中需要高温点燃才能燃烧。镁在空气中燃烧时有三个反应发生: 2Mg+O 2 2MgO 3Mg+N 2 Mg 3N 2 2Mg+CO 2 2MgO+C ②燃烧时都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利用镁的这种性质来制造照明弹。

Mg 、A1与浓、稀盐酸、稀硫酸、磷酸等酸反应置换出H 2,其中铝在冷浓 H 2SO 4,冷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所以可用铝制容器贮存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 4.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1)镁与二氧化碳反应:2Mg+CO 2 2MgO+C [特别提醒]:“CO 2不能助燃”的说法是不全面的,CO 2对绝大多数可燃物是良好的灭火剂,而对K 、Ca 、Na 、Mg 等可燃物却是助燃剂。 (2)铝热反应:2Al+ Fe 2O 3 2Fe+ Al 2O 3 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和冶炼某些难熔金属,如:V 、Cr 、等。 [特别提醒]:①铝热剂是指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金属氧化物可以是:Fe 2O 3 、FeO 、Fe 3O 4、Cr 2O 3、V 2O 5、MnO 2等。 ②铝热反应的特点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金属呈液态。 ③要使用没有氧化的铝粉,氧化铁粉末要烘干。 ④KClO 3作为引燃剂,也可以用Na 2O 2代替。实验时可以不用镁条点燃,而用在氯酸钾和白糖的混合物上滴加浓硫酸的方法来点燃。

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计算专项训练--2016

专题一:混合物基本计算 例1:在标准状况下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7L,质量为2.25g求氢气和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解法1:设质量 解法2:设物质的量 解法3:设体积 解法4:设体积分数 解法5:平均摩尔质量法 专题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计算 例1、将2.3克Na投入到100克足量水中,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2、将2.3克金属钠放入多少克水中,反应完成后,溶液中Na与H2O分子的个数之比为1∶50 例3、一块表面已部分氧化的钠质量为0.77克,放入10克水中后,得到氢气0.02克,求:(1)金属钠表面有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2)该金属钠在被氧化之前质量应为多少? (3)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例4、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100g0.5%的MgCl2溶液中,反应后生成1.16g白色沉淀,求参加反应的钠的质量。 例5、将7.8克Na2O2投入到100克10%的NaOH溶液中,试求: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例6、将某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2.74克,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物质的质量为2.12克,求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练习)将某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a克,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物质的质量为b克,求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练习)1体积CO2与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3/4,求原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学会用差量法解题) 例7、欲将100克质量分数为9.32%的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到20%,需往溶液中加入氧化钠的质量为多少?若加钠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