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固体物理固体的结合总结完全版

(完整版)固体物理固体的结合总结完全版
(完整版)固体物理固体的结合总结完全版

第三章固体的结合

一、基本要求

1、掌握晶体结合能的概念;晶体内能与原子间作用力的一般特点及其与晶格常数、体弹性模量、抗张强度的关系。

2、掌握晶体结合的基本类型及相应晶体的基本性质;各种结合类型结合能的表示。

3、熟悉原子的负电性以及元素和化合物晶体结合的规律性。

二、基本概念

晶体结合能,电负性,电离能,亲和能,离子晶体,离子性结合,共价晶体,共价结合,成键态,反键态,轨道杂化,极性键,非极性键,金属,金属键,分子晶体,分子性结合,氢键晶体,氢键。

三、重点、难点

晶体结合能与内能的关系,互作用势能的关系,由晶体结合能得到的物理常数,成键态,反键态,五种晶体结合类型与其性质

四、本章构架

1.定义:分散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结合成稳定晶体的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

晶体的结合能

2.内能:如果以组成晶体的N个原子处于自由状态的能量作为能量的零点,则-E b就是晶体

的内能。(当动能=0时,内能=势能=E b=E N-E0

3.互作用力与互作用势:

4.结合能的一般形式

两个原子之间的互作用势能:

晶体的总的相互作用势:

(j≠1 j=2,3,…N)

(式中 r 代表最近邻的两原子间的距离。)

5.由U(r) 可求出晶体的某些物理常数

(1)晶格常数:令,求得

r即为晶格常熟(2)体弹性模量:当对晶体施加一定压强时,晶体体积有所改变,这种

性质用压缩系数(K)或体弹性模量(k)来描述。

K=

(在T=0 时,晶体的平衡体积为V0 ,则)(3)抗张强度:晶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即为抗张强度。

(1)离子键:异性离子间的互作用力称为离子键。

(2)离子性结合:当电离能较小的容易放出最外层的电子而成正离

子金属原子与电子亲合能较大的容易接受前者放出的电子而变成

负离子非金属原子相互接近时,出现正、负离子间的库仑作用,

从而结合在一起。

(3)离子性结合的特点:

a.以离子为结合单元,靠正负离子之间的库仑引力作用

结合成晶体。

b.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是相间排列的,使异号离子之

间的吸引作用强于同号离子之间的排斥作用,库仑作用

的总效果是吸引的,晶体势能可达到最低值而使晶体稳

定。

c.由于正、负离子的相对大小的差异,其结构形式和配

位数也有所差异。

(4)离子晶体:靠离子性结合的晶体称为离子晶体或极性晶体。

(5)离子晶体的特点:

a.离子晶体主要依靠较强的库仑引力而结合,故结构很稳定,结合

能很大,这导致了离子晶体熔点高、硬度大、膨胀系数小。

b.由于离子的满壳层结构,使得这种晶体的电子导电性差,但在高

温下可发生离子导电,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大。

dr

r

du

r

f

)

(

)

(-

=

n

m r

B

r

A

r

u+

-

=

)

(

=

=

N

j

j

r

u

N

r

U

2

1

)

(

2

)

(

|

)

(

=

?

?

=r

r

r

r

U

)

(

1

2

2

V

U

V

?

?

=

κ

)

(

2

2

0V

V

U

V

K

?

?

=

m

V

V

V

r

U

Pm

Pm

=

?

?

=

-

=)

)

(

(

|

|

一、

c.离子晶体的构成粒子是带电的离子,这种特点使该种晶体易于产生宏观极化,与电磁波作用强烈。大多数离子晶体对可见光是透明的,在远红外区有一特征吸收峰。

(6)离子晶体的结合能(以 NaCl 晶体为例。)

a.库仑能

一个离子的平均库仑能为:

一对离子或一个原胞的能量为:

r

q n n n r

q n n n n n n 02

2

/12

32

2

2

1

'

024)()1(43

21

3

21πεαπε-

=++-++∑

(其中,α称为马德龙常数。) b.排斥能

每对离子的平均排斥能为 6b/r n

c.系统的内能

d.由内能函数可以确定离子晶体的某些物理常数

(a)对于平衡晶体,体弹性模量为

(b).结合能为

(1)共价结合:对电子束缚能力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原子,彼此靠

近时,各自贡献一个电子,为两个原子共有,使其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称为共价结合。

(2)共价键:能把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的一对为两个原子共有的

自旋相反配对的电子结构,称为共价键 (3)共价结合的特征

饱和性: 指一个原子只能形成一定数目的共价键

方向性:指原子只在特定的方向上形成共价键。

(4)共价晶体: 以共价结合的晶体称为共价晶体。 (5)共价晶体的特点是:熔点高,硬度高,低温导电性差。 (6)成键态和反键态

成键态:电子云密集在两个原子核之间,同时受到两个原子

核的库仑吸引作用,使成键态能量低于原子能级。成键态上可以填充正、反自旋的两个电子,这两个电子形成所谓的共价键。

反键态:能量高于原子能级。

(7)轨道杂化:能量低状态跃迁到高能态,增加未配对的电子,产

生更多的共价键,使晶体更稳定。

(8)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2

/122

322222

102'

)(4)1(2

13

21

3

21r n r n r n q n n

n n n n ++-++∑

πε]

[]64[02n n r

B

r A N r b r q N U +-=+-=πεα

4

02

184)1(r q

n K ?-=

πεα)

1

1(4)11(4)(002000n

r q N n r NA r U W -=-=-=πεαπε合

结的体固型

类合结的体晶二、合

结价共

非极性键:电负性相同的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由于对电

子的吸引力相同,成键后的配对电子密度主要出现在两原子的

中间,电子在各个原子处出现的几率(概率)相同,因此两个

原子间不会有偶极矩产生。故称这种共价键为非极性键。 极性键:不同元素的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由于两个原子的电负性

不相同,它们对电子的吸引力不相同,成键后的配对电子密度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一边,电子在电负性比较大的原子一方的出现概率大。这种共价键常伴有电偶极矩的出现,称为极性键。 (9)电离度

P A 、P B 分别表示电子在原子A 和原子B 上的几率。显然,对于

完全共价结合(λ=1),f i =0;对于完全离子结合(λ=0),f i =1。当结合性质为部分离子、部分共价时,f i 介于0与1之间。f i 数值越大,表明离子性越强。

(1)金属性结合: 原子在结合成晶体时,原来分属各自原子

的价电子不再束缚于其本身,而为所有“原子实”所共有,于是,共有化电子形成的电子云和浸在这个负电子云中的带正电的原子实之间出现库仑作用,原子越紧密,势能越低,从而把原子聚合在一起。这样的结合称为金属性结合。

(2)金属键:以原子实和电子云之间的库仑力为结合力,称为

金属键

(3)金属性结合的特点:电子的“共有化”

(4)金属晶体:当原子间距达到某一值时,排斥力等于库仑引力,达到平衡,形成晶体,即金属晶体 (5)金属晶体的性质

a.金属性结合是一种较强的结合,结合能约为105~106

焦耳/摩尔,并且由于配位数较高,所以金属一般具有稳定、密度大、熔点高的特点。

b.由于金属中价电子的共有化,所以金属的导电、导热性能好,具有光泽。

c.金属结合是一种体积效应,对原子排列没有特殊要求,故在外力作用下容易造成原子排列的不规则性及重新排列,从而表现出很大的范性及延展性,容易进行机械加工。

(1)分子性结合:对原来就具有稳定电子结构的分子,例如,具有满壳层结构的惰性气体分子,或价电子已用于形成共价键的饱和分子,它们在结合时,基本上保持原来的电子结构。它们的结合,是由于分子间的范德瓦尔斯力的作用,称为范德瓦尔斯结合,也称为分子性结合

(2)分子键:这种结合的单元是分子,它们之间的范德瓦尔斯力,即分子力,称为范德瓦尔斯键,或分子键

2

2

11λλ+-=+-=B A B A i p p p p f 合

结性属金合

结性子分

(3)分子力来源:

是原子中电荷涨落产生的瞬时电偶极矩所导致的吸引相互作用。 (4)

雷纳德-琼斯势

]

)(

)[(

4)(612r

r

r u σ

σ

ε-=

(其中ε和σ是新的参数,是令4εσ6

=A , 4εσ12

=B 而引入的。)

(1)氢键:由于氢原子的独特情况,有些氢的化合物晶体中呈现

独特的结构,即氢原子可以同时和两个电负性很大而原子半径很小的原子相结合。这种特殊的结合称为氢键

(2)氢键晶体性质:熔点和沸点介于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之间,

密度小,有许多分子聚合的趋势,介电系数大。

(1)电离能

定义: 使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必需的能量称为原子的电离能。 ( 从原子中移去第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 从+1价离子中再移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为第二电离能。 由于形成+1价正离子后,核电场对电子的有效吸引加强和离子半径变小,所以第二电离能一定大于第一电离能。)

概念: 电离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原子对价电子的束缚强弱。

变化趋势: 在一个周期内从左到右,电离能不断增加。

(2)亲和能 :

定义:一个基态中性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成为负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为亲

和能。

概念:亲和能的大小衡量原子俘获外来电子的能力。 变化趋势: 电子亲和能一般随原子半径的减小而增大。 (3)原子负电性:

穆力肯定义:负电性=0.18(电离能+亲合能)

概念:原子负电性是用来标志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物理量,综合表示原子对

电子束缚能力的强弱

(4)变化趋势:a .在同一周期内,负电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强;

b .在同一族内,负电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c .周期表中越靠下,同一周期内负电性的差别越小。

d .泡林与穆力肯所定义的电负性相当接近。

(5)元素和化合物晶体结合的规律性

a . 当负电性较小的同种原子结合成晶体时,因价电子容易脱离原子,故

形成金属晶体。

b .负电性较大的同种原子结合成晶体时,常形成共价键。

c 。 Ⅷ族元素(惰性元素)只能依靠分子键构成分子晶体。

d . 当两种不同性质的原子相互结合时,如果两种原子的负电性相差很大,

则形成离子晶体;如果两种原子的负电性都比较小,则形成合金;如果两种原子的负电性都比较大,则形成共价键。

晶键氢性

负电的子原三、

五、基本内容

3-1 晶体结合能与结合力的一般性质

1、晶体的结合能

◆ 定义:分散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结合成稳定晶体的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晶体的结合能。 ◆ 晶体的内能:

如果以组成晶体的N 个原子处于自由状态的能量作为能量的零点,则-E b 就是晶体的内能 内能与体积关系:

由于原子间的力与距离有关,所以当晶体的体积变化时,晶体的 内能也要发生变化,即晶体的内能是体积的函数。 ◆ 互作用的分类

晶体中原子(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分为两大类型: 吸引作用—— 在远距离是主要的 排斥作用—— 在近距离是主要的

在某一适当的距离,两种作用相互抵消,使晶格处于稳定状态。 ◆ 互作用的原因

吸引作用是由于电荷之间的库仑引力;

排斥作用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同性电荷之间的库仑力斥力,另一方面是泡利原理所引起的排斥力。

两个原子的互作用势能u(r)的曲线如图(1)所示。

互作用力如图(2)所示。

◆ 由势能u(r)可以计算原子之间的互作用力

由图(2)可以看出:当两原子之间的距离无穷远时,能量为零,作用力为零; 当两原子逐渐靠近时,能量为负且绝 对值逐渐增大,原子间产生吸引力;

当原子间距很小时, 作用力成为排斥力。并且力的大小及能量u 都随着r 的进一步减小而急剧上升。

◆ 两个原子之间的互作用势

两个原子之间的互作用势能常可用幂函数来表示: ◆ 由晶体的结合能所得到的物理常量

()()du r f r dr =-

()m n A B

u r r r =-+

晶格常数

当粒子结合成稳定的晶体时,势能 U(r) 应处于极小值。因而由 U(r) 的极小值的条件 可求出晶格常数r 0 ,即晶体中粒子之间的最小距离。

体弹性模量

定义

抗张强度

3-2 原子的电负性

1、电离能

定义: 使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称为原子的电离能。 第一电离能:从原子中移去第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

第二电离能:从+1价离子中再移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为。

(由于形成+1价正离子后,核电场对电子的有效吸引加强和离子半径变小,所以第二电离能一定大于第一电离能。)

物理意义: 电离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原子对价电子的束缚强弱。

变化趋势: 在一个周期内从左到右,电离能不断增加。 变化趋势: 在一个周期内从左到右,电离能不断增加。

2、原子负电性:

穆力肯定义:负电性=0.18(电离能+亲合能)

物理意义:原子负电性是用来标志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物理量,综合表示原子对电子束缚能力的强弱。 变化趋势:

(1)在同一周期内,负电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强; (2)在同一族内,负电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3)周期表中越靠下,同一周期内负电性的差别越小。 (4)泡林与穆力肯所定义的电负性相当接近。

3-3离子性结合

离子键:异性离子间的互作用力称为离子键。

离子性结合:当电离能较小的容易放出最外层的电子而成正离子金属原子与电子亲合能较大

0()

|0

r r U r r

=?=?1()T

V V P κ?=-?()

||()m V V U r Pm Pm V

=?=-=?

的容易接受前者放出的电子而变成负离子非金属原子相互接近时,出现正、负离子间的库仑作用,从而结合在一起。

离子性结合的特点:

(1)以离子为结合单元,靠正负离子之间的库仑引力作用结合成晶体。

(2)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是相间排列的,使异号离子之间的吸引作用强于同号离子

之间的排斥作用,库仑作用的总效果是吸引的,晶体势能可达到最低值而使晶体稳定。

(3)由于正、负离子的相对大小的差异,其结构形式和配位数也有所差异。 离子晶体:靠离子性结合的晶体称为离子晶体或极性晶体。 离子晶体的特点:

(1)离子晶体主要依靠较强的库仑引力而结合,故结构很稳定,结合能很大,这导致了离子晶体熔点高、硬度大、膨胀系数小。 离子晶体的特点

(2)由于离子的满壳层结构,使得这种晶体的电子导电性差,但在高温下可发生离子导电,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大。

(3)离子晶体的构成粒子是带电的离子,这种特点使该种晶体易于产生宏观极化,与电磁波作用强烈。大多数离子晶体对可见光是透明的,在远红外区有一特征吸收峰。

离子晶体的结合能(以 NaCl 晶体为例。) (1)库仑能 一个离子的平均库仑能为:

一对离子或原胞的能量为:

其中,α称为马德龙常数。 (2)排斥能

每对离子的平均排斥能为 6b/r n

(3)系统的内能

(4)由内能函数可以确定离子晶体的某些物理常数 a.对于平衡晶体,体弹性模量为

b.结合能为 B=6b

其中

2

4q A απε=2/122322222102

')

(4)1(21321321r n r n r n q n n n n n n ++-++∑

πεr

q n n n r

q

n n n n n n 022

/12

32

2

21'

024)()

1(43213

21πεαπε-

=++-++∑

206[][]

4n n q b A B

U N N r r r r

απε=-+=-+2

400(1)418n q K r απε-=?)

11(4)11(4)(0

02

00n

r q N n

r NA r U W -=-=-=πεαπε

3-4 共价晶体

(1) 共价晶体及其特点 共价晶体:共价结合的晶体

共价晶体的特点是:熔点高,硬度高,低温导电性差。 (2) 共价结合和共价键

对电子束缚能力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原子,彼此靠近时,各自贡献一个电子,为两个原子共有,使其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称为共价结合。

能把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的一对为两个原子共有的自旋相反配对的电子结构,称为共价键

(3) 成键态和反键态

成键态:电子云密集在两个原子核之间,同时受到两个原子核的库仑吸引作用,使成键态能量低于原子能级。成键态上可以填充正、反自旋的两个电子,这两个电子形成所谓的共价键。

反键态:能量高于原子能级。

(4) 共价结合的特征

两个基本特征:饱和性和方向性。

饱和性: 指一个原子只能形成一定数目的共价键。

由泡利不相容原理,当原子中的电子一旦配对后,便不能再与第三个电子配对。因此当一个原子与其它原子结合时,能够结合成共价键的数目有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取决于它所含的未配对的电子数。这个特性称为共价键的饱和性。

共价键的数目符合所谓的8-N 定则*,N 指价电子数。(8-N 定则:共价结合时,原子

的价电子的壳层是由一个ns 轨道和3个np 轨道组成,考虑到电子的两种自旋,共包含8个量子态,价电子壳层为半满或超过半满时,未配对的电子数实际上确定于未填充的量子态,因此等于8-N 。)

方向性:指原子只在特定的方向上形成共价键。

当两原子未配对的自旋相反的电子结合成共价键后,电子云就会发生交叠,而

且共价键结合得越紧密,相应的电子云交叠的也越厉害。

物理本质:两原子在以共价键结合时,必定选取尽可能使其电子云密度为最大的方位,也

就是电子的波函数为最大的方向。

能量

反键态能级

成键态能级

(5) 轨道杂化

金刚石的sp 3杂化。

碳原子有6个电子,基态1s 和2s 填充了4个电子,余下的2个填充在2p 态,这时只有两个未配对的电子;要形成4个共价键,则要把2s 态的两个电子波函数与2p 态的电子波函数组成4个新的电子状态,使这四个电子都成为未配对的电子,可以形成共价键。

碳原子的杂化轨道

4个电子分别占据一个新轨道,在四面体顶角方向形成四个共价键,这就是所谓的轨道杂化,也称为sp 3杂化。

杂化轨道需要一定的能量,但杂化后成键数目增多,成键能力增强,形成共价键时能量的下降足以补偿轨道杂化的能量。 (6)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非极性键:电负性相同的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由于对电子的吸引力相同,成键后的配对电子密度主要出现在两原子的中间,电子在各个原子处出现的几率(概率)相同,因此两个原子间不会有偶极矩产生。故称这种共价键为非极性键。

极性键:不同元素的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由于两个原子的电负性不相同,它们对电子的吸引力不相同,成键后的配对电子密度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一边,电子在电负性比较大的原子一方的出现概率大。这种共价键常伴有电偶极矩的出现,称为极性键。 (7) 电离度

共价结合中离子性的成分可以用电离度f i 来描述: 卡森定义方式:

P A 、P B 分别表示电子在原子A 和原子B 上的几率。显然,对于完全共价结合(λ=1),f i =0;对于完全离子结合(λ=0),f i =1。当结合性质为部分离子、部分共价时,f i 介于0与1之间。f i 数值越大,表明离子性越强。

3-5金属、分子晶体以及氢键晶体

一、金属

1、 金属性结合与金属键

2

2

11λλ+-=

+-=

B

A B A i p p p p f

金属性结合:基本特点——电子的“共有化”

原子在结合成晶体时,原来分属各自原子的价电子不再束缚于其本身,而为所有“原

子实”所共有,于是,共有化电子形成的电子云和浸在这个负电子云中的带正电的原子实之间出现库仑作用,原子越紧密,势能越低,从而把原子聚合在一起。这样的结合称为金属性结合。

金属键:以原子实和电子云之间的库仑力为结合力,称为金属键 2、 金属晶体的形成过程

在金属性结合时,一方面有负电子云和带正电的原子实之间的库仑作用,使其排列紧密; 另一方面,由于距离的不断减小,还会出现排斥作用,其来源有二:一是共有化电子云密度增加的同时,动能也将增加(动能正比于电子云密度的三分之二次方),二是当原子实相互靠近到它们的电子云发生显著交叠时,也将产生强烈的排斥作用。

当原子间距达到某一值时,排斥力等于库仑引力,达到平衡,形成晶体,即金属晶体。

3、 金属晶体的性质

(1)金属性结合是一种较强的结合,结合能约为105~106焦耳/摩尔,并且由于配

位数较高,所以金属一般具有稳定、密度大、熔点高的特点。

(2)由于金属中价电子的共有化,所以金属的导电、导热性能好,具有光泽。

(3)金属结合是一种体积效应,对原子排列没有特殊要求,故在外力作用下容易造成

原子排列的不规则性及重新排列,从而表现出很大的范性及延展性,容易进行机械加工。

二、 分子晶体

1、 分子性结合与分子键

分子性结合:对原来就具有稳定电子结构的分子,例如,具有满壳层结构的惰性气体分

子,或价电子已用于形成共价键的饱和分子,它们在结合时,基本上保持原来的电子结构。它们的结合,是由于分子间的范德瓦尔斯力的作用,称为范德瓦尔斯结合,也称为分子性结合。

分子键:这种结合的单元是分子,它们之间的范德瓦尔斯力,即分子力,称为范德瓦尔

斯键,或分子键。

2、 分子力的来源

分子力来源于分子的电偶极矩。

对于电子云是球对称分布的惰性气体原子,原子的平均电偶极矩为零,但在某一瞬时,由于核周围电子运动的涨落,可以有瞬时电偶极矩。设原子1的瞬时电偶极矩为p1 ,在距离r 处产生的电场E 正比于 p1/r 3 。在这个电场作用下,另一原子(原子2)被极化,感

生电偶极矩为 其中α是原子的极化率。两个偶极矩之间的作用能为

这就是范德瓦耳斯力的来源,是原子中电荷涨落产生的瞬时电偶极矩所导致的吸引相互作用。

3、 雷纳德-琼斯势

靠范德瓦耳斯相互作用结合的两个原子的相互作用能,可以写成

2

12136

p p p r r α=

1

23p

p E r αα==

其中B/r 12表示重叠排斥作用,这种形式可以满

意地解释有关惰性气体的实验数据。A 、B 是经验参数,都是正数。

称为雷纳德-琼斯势。其中ε和σ是新的参数,是令

4εσ6=A , 4εσ12=B 而引入的。 雷纳德--琼斯势

惰性气体晶体的结合能就是晶体内所有原子对之间雷纳德-琼斯势之和。如果晶体内含有N

个原子,总的势能就是

1/2 因子是考虑到互作用为两原子共有,r 表示最近邻原子之间的距离,A 12 与A 6 是与

晶格结构有关的晶格求和常数。

由晶格的势能函数可以确定晶格常数、结合能以及体变模量。 4、 分子晶体的性质

由于分子力而使原来具有稳定电子结构的分子而结合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典型的分子晶体有:Ⅷ族元素在低温下形成的晶体,大部分有机化合物晶体,以及CO 2,SO 2,HCl 等晶体。

分子晶体的结合很弱,导致熔点低,硬度低,多为透明的绝缘体。

分子晶体:例如 C 60晶体

三、 氢键晶体

由于氢原子的独特情况,有些氢的化合物晶体中呈现独特的结构,即氢原子可以同时和两个电负性很大而原子半径很小的原子相结合。这种特殊的结合称为氢键。

氢原子通常先与电负性大的原子A 形成共价结合;形成共价键后,原来球对称的电子云分布偏向了A 原子方向,使氢核和负电中心不再重合,产生了极化现象。此时呈正电性的氢核一端可以通过库仑力与另一个电负性较大的B 原子相结合。

这种结合可以表示为A-H —B ,H 与A 距离近,作用强,与B 的距离稍远,结合力相对较弱。冰是典型的氢键晶体。

126

()4[()()]

u r r r

σσ

ε=-126)(r B r A r u +

-

=1261261(4)[()()]2U N A A r r

σσε=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通常采用的形式是

氢原子的电子参与形成共价键后,裸露的氢核与另一负电性 较大的原子通过静电作用相互结合。

晶体的结合类型和元素和化合物晶体结合的规律总结

四、元素和化合物晶体结合的规律性

1 当负电性较小的同种原子结合成晶体时,因价电子容易脱离原子,故形成金属晶体。

2 负电性较大的同种原子结合成晶体时,常形成共价键。

3 Ⅷ族元素(惰性元素)只能依靠分子键构成分子晶体。

4 当两种不同性质的原子相互结合时,如果两种原子的负电性相差很大,则形成离子晶体;如果两种原子的负电性都比较小,则形成合金;如果两种原子的负电性都比较大,则形成共价键。

六、典型例题

1、两种一价离子组成的一维晶格的马德隆常数(2ln 2=α)和库仑相互作用能,设离子的总数为2N 。

<解> 设想一个由正负两种离子相间排列的无限长的离子键,取任一负离子作参考离子(这样马德隆常数中的正负号可以这样取,即遇正离子取正号,遇负离子取负号),用r 表示相邻离子间的距离,于是有

(1)1111

2[ (234)

ij r

r r r r r

α

±'

==-+-+∑ 前边的因子2是因为存在着两个相等距离i r 的离子,一个在参考离子左面,一个

在其右面,故对一边求和后要乘2,马德隆常数为

2

34

(1) (34)

n x x x x x x +=-+-+Q l

当X=1时,有111

1 (2234)

n -+-+=l

2、若一晶体的相互作用能可以表示为

()m n u r r r

αβ

=-+

试求:(1)平衡间距0r ;

(2)结合能W (单个原子的);

(3)体弹性模量;

(4)若取02,10,3,4m n r A W eV ====,计算α及β的值。 解:(1)求平衡间距r 0

0)

(0

==r r dr

r du ,有:

m

n n

m n m m n n m r r n r m --++??

?

??=???

? ??=?=-1

101.0100αββαβ

α

结合能:设想把分散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结合成为晶体,将有一定的能

量释放出来,这个能量称为结合能(用w 表示) (2)求结合能w (单个原子的)

题中标明单个原子是为了使问题简化,说明组成晶体的基本单元是单个原子,而非原子团、离子基团,或其它复杂的基元。

显然结合能就是平衡时,晶体的势能,即U min

即:n m r

r

r U W 0

0)(β

α

-

+

=-= (可代入r 0值,也可不代入)

(3)体弹性模量

由体弹性模量公式:0

220

2

09r r U V r k ???? ?

???=

(4)m = 2,n = 10,ο

A r 30=, w = 4eV ,求α、β

8

18

105210??

? ??=?

?? ??=αβαβr ①

1112[1...]

234α=-+-+22n α∴=l

)5(54)(802

010

.2

00代入α

β

αβ

α

=

-

=+

-

=r r r r r U K K K

eV r r U W 454)(2

00==

-=?α

将ο

A r 30=,J eV 1910602.11-?=代入①②

2

1152

3810459.910209.7m

N m N ??=??=?--βα (1)平衡间距r 0的计算

晶体内能()()2m n N U r r r

αβ

=-+

平衡条件

0r r dU

dr

==,11000m n m n r r αβ

++-+=,1

0(

)n m n r m βα

-= (2)单个原子的结合能

01()2W u r =-,0

0()()m n r r u r r r αβ

==-+,1

0()n m n r m βα-= 1(1)()2m

n m m n W n m βαα

--=-

(3)体弹性模量0202()V U

K V V

?=??

晶体的体积3V NAr =,A 为常数,N 为原胞数目 晶体内能()()2m n N U r r r

αβ=

-+ U U r V r V ???=???112

1

()

23m n N m n r r NAr αβ++=- 221121

[()]23m n U N r m n V V r r r NAr αβ++???=-??? 0

2222

2

00000

1[]29m n m n V V U N m n m n V V r r r r αβαβ=?=-+-+? 由平衡条件

112

0001

()0

23m n V V U N m n V

r r NAr αβ++=?=

-=?,得00m n m n r r αβ=

222220001[]29m n V V U N m n V V r r αβ=?=-+? 0

2220001[]

29m n

V V U N m n m n V V r r αβ

=?=

-+?2000[]29m n N nm V r r αβ=--+ 000

()2m n N U r r αβ

=

-+ 0

202

2

0()9V V U mn

U V V =?=

-? 体弹性模量0

9mn

K U V = (4)若取02,10,3,4m n r A W eV ====

10()n m n r m βα-=,1(1)()2m

n m m n W n m βαα

--=-

10

02

W r β=

,20100[2]r W r βα=+

-95101.210eV m β=??,1929.010eV m α-=??

3、bcc 和fcc Ne 的结合能,用林纳德—琼斯(Lennard —Jones)势计算Ne 在bcc 和fcc 结构中的结合能之比值.

<解>1261261()4()(),()(4)()()2n l u r u r N A A r r r r σσσ

σεε????=-=-???????

?

2

6

6612006

12()102

2r A A du r r u N r A A σε??=?=?=- ???

220662

01212()12.25/9.11()/()0.957()14.45/12.13

bcc bcc fcc fcc u r A A u r A A ωω'===='

4、对于2H ,从气体的测量得到Lennard —Jones 参数为6

5010, 2.96.J A εσ-=?=o

计算fcc 结构的2H 的结合能[以KJ/mol 单位),每个氢分子可当做球形来处理.结合能的实验值为0.751kJ /mo1,试与计算值比较.

<解> 以2H 为基团,组成fcc 结构的晶体,如略去动能,分子间按

Lennard —Jones 势相互作用,则晶体的总相互作用能为:

126

126

2.ij ij i j U N P P R R σσε--??????''=-?? ? ?????????

∑∑

61214.45392;

12.13188,ij

ij j

i

P P --''==∑

∑16

235010, 2.96, 6.02210/.

erg A N mol εσ-=?==?o

()()126

28

16

2.96 2.962602210/5010

12.1314.45 2.55/.

3.16 3.16U U mol erg KJ mol -??????=?????-≈-?? ? ?????????

0将R 代入得到平衡时的晶体总能量为。因此,计算得到的2H 晶体的结合能为2.55KJ /mol ,远大于实验观察值0.75lKJ /mo1.对于2H 的晶体,量子修正是很重要的,我们计算中没有考虑零点能的量子修正,这正是造成理论和实验值之间巨大差别的原因.

固体物理题库 第一章 晶体的结构

第一章晶体的结构 一、填空体(每空1分) 1. 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为长程有序、自限性、各向异性。 2. 对于简立方晶体,如果晶格常数为a,它的最近邻原子间距为 a ,次近邻原子间 ,原胞与晶胞的体积比1:1 ,配位数为 6 。 3. 对于体心立方晶体,如果晶格常数为a a2/,次近邻原子间距为 a ,原胞与晶胞的体积比1:2 ,配位数为8 。 4. 对于面心立方晶体,如果晶格常数为a 邻原子间距为 a ,原胞与晶胞的体积比1:4 ,配位数为12 。 5. 面指数(h1h2h3)所标志的晶面把原胞基矢a1,a2,a3分割,其中最靠近原点的平面在a1,a2,a3上的截距分别为__1/h1_,_1/h2__,__1/h3_。 6. 根据组成粒子在空间排列的有序度和对称性,固体可分为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 7. 根据晶体内晶粒排列的特点,晶体可分为单晶和多晶。 8. 常见的晶体堆积结构有简立方(结构)、体心立方(结构)、面心立方(结构)和六角密排(结构)等,例如金属钠(Na)是体心立方(结构),铜(Cu)晶体属于面心立方结构,镁(Mg)晶体属于六角密排结构。 9. 对点阵而言,考虑其宏观对称性,他们可以分为7个晶系,如果还考虑其平移对称性,则共有14种布喇菲格子。 10.晶体结构的宏观对称只可能有下列10种元素:1 ,2 ,3 ,4 ,6 ,i ,m ,3,4,6,其中3和6不是独立对称素,由这10种对称素对应的对称操作只能组成32 个点群。 11. 晶体按照其基元中原子数的多少可分为复式晶格和简单晶格,其中简单晶格基元中有 1 个原子。 12. 晶体原胞中含有 1 个格点。 13. 魏格纳-塞茨原胞中含有 1 个格点。 二、基本概念 1. 原胞 原胞:晶格最小的周期性单元。 2. 晶胞 结晶学中把晶格中能反映晶体对称特征的周期性单元成为晶胞。 3. 散射因子 原子内所有电子在某一方向上引起的散射波的振幅的几何和,与某一电子在该方向上引起的散射波的振幅之比。 4. 几何结构因子 原胞内所有原子在某一方向上引起的散射波的总振幅与某一电子在该方向上所引起的散射

固体物理_复习重点

晶体:是由离子,原子或分子(统称为粒子)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具有周期性和对称性 非晶体:有序度仅限于几个原子,不具有长程有序性和对称性 点阵:格点的总体称为点阵 晶格:晶体中微粒重心,周期性的排列所组成的骨架,称为晶格 格点:微粒重心所处的位置称为晶格的格点(或结点) 晶体的周期性和对称性:晶体中微粒的排列按照一定的方式不断的做周期性重复,这样的性质称为晶体结构的周期性。晶体的对称性指晶体经过某些对称操作后,仍能恢复原状的特性。(有轴对称,面对称,体心对称即点对称) 密勒指数:某一晶面分别在三个晶轴上的截距的倒数的互质整数比称为此晶面的密勒指数 配位数:可用一个微粒周围最近邻的微粒数来表示晶体中粒子排列的紧密程度,称为配位数 致密度:晶胞内原子所占体积与晶胞总体积之比称为点阵内原子的致密度 固体物理学元胞:选取体积最小的晶胞,称为元胞:格点只在顶角,内部和面上都不包含其他格点,整个元胞只含有一个格点:元胞的三边的平移矢量称为基本平移矢量(或者基矢);突出反映晶体结构的周期性 晶胞:体积通常较固体物理学元胞大;格点不仅在顶角上,同时可以在体心或面心上;晶胞的棱也称为晶轴,其边长称为晶格常数,点阵常数或晶胞常数;突出反映晶体的周期性和对称性。 布拉菲格子:晶体由完全相同的原子组成,原子与晶格的格点相重合而且每个格点周围的情况都一样 复式格子:晶体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原子构成,而且每种原子都各自构成一种相同的布拉菲格子,这些布拉菲格子相互错开一段距离,相互套购而形成的格子称为复式格子,复式格子是由若干相同的布拉菲格子相互位移套购而成的 声子:晶格简谐振动的能量化,以hv l来增减其能量,hv l就称为晶格振动能量的量子叫声子 非简谐效应:在晶格振动势能中考虑了δ2以上δ高次项的影响,此时势能曲线能是非对称的,因此原子振动时会产生热膨胀与热传导 点缺陷的分类:晶体点缺陷:①本征热缺陷:弗伦克尔缺陷,肖脱基缺陷②杂质缺陷:置换型,填隙型③色心④极化子 布里渊区:在空间中倒格矢的中垂线把空间分成许多不同的区域,在同一区域中能量是连续的,在区域的边界上能量是不连续的,把这样的区域称为布里渊区 固体物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 1、晶体有哪些宏观特性? 答:自限性、晶面角守恒、解理性、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的均匀性、晶体的对称性、固定的熔点这是由构成晶体的原子和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决定的。说明晶体宏观特性是微观特性的反映 2、什么是空间点阵? 答:晶体可以看成由相同的格点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无限分布所构成的系统,这些格点的总和称为点阵。 3、什么是简单晶格和复式晶格? 答:简单晶格:如果晶体由完全相同的一种原子组成,且每个原子周围的情况完全相同,则这种原子所组成的网格称为简单晶格。 复式晶格:如果晶体的基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组成,相应原子分别构成和格点相同的网格,称为子晶格,它们相对位移而形成复式晶格。 4、试述固体物理学原胞和结晶学原胞的相似点和区别。 答:(1)固体物理学原胞(简称原胞) 构造:取一格点为顶点,由此点向近邻的三个格点作三个不共面的矢量,以此三个矢量为边作平行六面体即为固体物理学原胞。

固体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考试重点 晶体结构、晶体结合、晶格振动、能带论得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与知识 二、复习内容 第一章晶体结构 基本概念 1、晶体分类及其特点: 单晶粒子在整个固体中周期性排列 非晶粒子在几个原子范围排列有序(短程有序) 多晶粒子在微米尺度内有序排列形成晶粒,晶粒随机堆积 准晶体粒子有序排列介于晶体与非晶体之间 2、晶体得共性: 解理性沿某些晶面方位容易劈裂得性质 各向异性晶体得性质与方向有关 旋转对称性 平移对称性 3、晶体平移对称性描述: 基元构成实际晶体得一个最小重复结构单元 格点用几何点代表基元,该几何点称为格点 晶格、 平移矢量基矢确定后,一个点阵可以用一个矢量表示,称为晶格平移矢量 基矢 元胞以一个格点为顶点,以某一方向上相邻格点得距离为该方向得周期,以三个不同方向得周期为边长,构成得最小体积平行六面体。原胞就是晶体结构得最小体积重复单元,可以平行、无交叠、无空隙地堆积构成整个晶体。每个原胞含1个格点,原胞选择不就是唯一得 晶胞以一格点为原点,以晶体三个不共面对称轴(晶轴) 为坐标轴,坐标轴上原点到相邻格点距离为边长,构成得平行六面体称为晶胞。 晶格常数 WS元胞以一格点为中心,作该点与最邻近格点连线得中垂面,中垂面围成得多面体称为WS原胞。WS原胞含一个格点

复式格子不同原子构成得若干相同结构得简单晶格相互套构形成得晶格简单格子 点阵格点得集合称为点阵 布拉菲格子全同原子构成得晶体结构称为布拉菲晶格子、 4、常见晶体结构:简单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 金刚石 闪锌矿 铅锌矿 氯化铯

氯化钠 钙钛矿结构 5、密排面将原子瞧成同种等大刚球,在同一平面上,一个球最多与六个球相切,形成密排面密堆积密排面按最紧密方式叠起来形成得三维结构称为密堆积。 六脚密堆积密排面按AB\AB\AB…堆积

材料科学概论考点总结

材料科学概论考点总结

1·材料: 材料是人类社会所能接受的、可经济地制造有用物品的物质(Materials is the stuff from which a thing is made for using.) 2·材料的分类及类型: 按服役领域分类:结构材料 (受力,承载),功能材料 (半导体,超导体以及光、电、声、磁等) 按化学组成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按材料尺寸分:零维材料,一维材料,二维材料,三维材料 按结晶状态分:晶态材料,非晶态材料,准晶态材料 3·材料科学:是一门以实体材料为研究对象,以固体物理,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力学,冶金,化工为理论基础的交叉型应用基础学科。4·材料的发展要素: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合成加工、性质与使用性能5·材料的力学性能:弹性模量,强度,塑性,断裂韧性,硬度 6·塑性变形: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去除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永久性变形称为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具有不可逆性 7·能带:满带,空带,价带,禁带 8·磁性的分类: 磁滞回线: H c :矫顽力 H m :饱和磁场强度 B r :剩余磁感应强度 B s :饱和磁感应强度 9·不同材料的热导率特性:金属材料有很高的热导率,无机陶瓷或其它绝缘材料热导率较低,半导体材料的热传导,高分子材料热导率很 低 10·固溶体:合金的组元以不同的比例相互混合混合后形成的固相的晶体结构与组成合金的某一组元的相同这种相就称为固溶体. 11·断裂韧度:是衡量材料在裂纹存在的情况下抵抗断裂的能力 12·影响断裂失效的因素: (1)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 (2)零件几何形状的影响 (3)零件应力状态的影响 (4)加工缺陷的影响 (5)装配、检验产生缺陷的影响 13·穿晶断裂:裂纹在晶粒内部扩展,并穿过晶界进入相邻晶粒继续扩展直至断裂

固体物理考试

1、解理面: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严格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裂,并且能裂出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这些平面称为解理面。 性质:解理面一般光滑平整,一般平行于面间距最大,面网密度最大的晶面,因为面间距大,面间的引力小,这样就造成解理面一般的晶面指数较低,如Si的解理面为(111)。 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是长程有序的,这种现象称为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可以用晶格来形象地描绘。晶格是由无数个相同单元周期性地重复排列组成的。 2、晶格场中电子运动状态:在周期性势场中,属于某个原子的电子既可以在该原子附近运动,也可以在其它的原子附近运动,即可以在整个晶体中运动。即局域化运动、共有化运动。晶体中(也就是周期性势场中)的电子的运动是既有局域化的特征又有共有化特征。 3、固体热容组成:固体的热容是原子振动在宏观性质上的一个最直接的表现。 杜隆·伯替定律------在室温和更高的温度,几乎全部单原子固体的热容接近3NkB。在低温热容与T3成正比。 (晶格热振动)晶格热容 固体的热容 (电子的热运动)电子热容 每一个简谐振动的平均能量是kBT ,若固体中有N个原子,则有3N个简谐振动模, 总的平均能量: E=3NkBT 热容: Cv = 3NkB 热容的本质: 反映晶体受热后激发出的晶格波与温度的关系; 对于N个原子构成的晶体,在热振动时形成3N个振子,各个振子的频率不同,激发出的声子能量也不同; 温度升高,原子振动的振幅增大,该频率的声子数目也随着增大; 温度升高,在宏观上表现为吸热或放热,实质上是各个频率声子数发生变化。 影响热容的因素: 1. 温度对热容的影响 高于德拜温度时,热容趋于常数,低于德拜温度时,与(T / D)3成正比。 2. 键强、弹性模量、熔点的影响 德拜温度约为熔点的0.2—0.5倍。 3. 无机材料的热容对材料的结构不敏感 混合物与同组成单一化合物的热容基本相同。 4. 相变时,由于热量不连续变化,热容出现突变。 5. 高温下,化合物的摩尔热容等于构成该化合物的各元素原子热容的总和(c= niCi) ni :化合物中i元素原子数; Ci:i元素的摩尔热容。 计算大多数氧化物和硅酸盐化合物在573以上热容有较好的结果。 6. 多相复合材料的热容:c= gici gi :材料中第i种组成的重量%; Ci:材料中第i组成的比热容。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

选修3-5知识梳理 一.量子论的建立黑体和黑体辐射Ⅰ (一)量子论 1.创立标志:1900年普朗克在德国的《物理年刊》上发表《论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论文,标志着量子论的诞生。 2.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①普朗克认为物质的辐射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元即“能量子”或称“量子”,也就是说组成能量的单元是量子。 ②物质的辐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3.量子论的发展 ①1905年,爱因斯坦奖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传播中,提出了光量子论。 ②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概念推广到原子内部的能量状态,提出了一种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丰富了量子论。 ③到1925年左右,量子力学最终建立。 4.量子论的意义 ①与量子论等一起,引起物理学的一场重大革命,并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②量子论的革命性观念揭开了微观世界的奥秘,深刻改变了人们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 ③量子论成功的揭示了诸多物质现象,如光量子论揭示了光电效应 ④量子概念是一个重要基石,现代物理学中的许多领域都是从量子概念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同时,在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论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 (二)黑体和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 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 这种由于物质中的分子、原子受到热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①.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辐射能量。 ②.物体既会辐射能量,也会吸收能量。物体在某个频率范围内发射电磁波能力越大,则它吸收该频率范围内电磁波能力也越大。 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恰相等时称为热平衡。此时温度恒定不变。 实验表明:物体辐射能多少决定于物体的温度(T)、辐射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和发射的面积。 2.黑体 物体具有向四周辐射能量的本领,又有吸收外界辐射 来的能量的本领。 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的 物体。 3.实验规律: 1)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二.光电效应光子说光电效应方程Ⅰ 1、光电效应

固体物理知识点总结

晶格(定义):理想晶体具有长程有序性,在理想情况下,晶体是由全同的原子团在空间无限重复排列而构成的。晶体中原子排列的具体形式称之为晶格,原子、原子间距不同,但有相同排列规则,这些原子构成的晶体具有相同的晶格;由等同点系所抽象出来的一系列在空间中周期排列的几何点的集合体空间点阵;晶格是属于排列方式范畴,而空间点阵是属于晶格周期性几何抽象出来的东西。 晶面指数:晶格所有的格点应该在一簇相互平行等距的平面,这些平面称之为晶面。将一晶面族中不经过原点的任一晶面在基矢轴上的截距分别是u、v、w,其倒数比的互质的整数比就是表示晶面方向的晶面指数,一般说来,晶面指数简单的晶面,面间距大,容易解理。Miller 指数标定方法:1)找出晶面系中任一晶面在轴矢上的截距;2)截距取倒数;3)化为互质整数,表示为(h,k,l)。注意:化互质整数时,所乘的因子的正、负并未限制,故[100]和[100]应视为同一晶向。 晶向指数:从该晶列通过轴矢坐标系原点的直线上任取一格点,把该格点指数化为互质整数,称为晶向指数,表示为[h,k,l]。要弄清几种典型晶体结构中(体心、面心和简单立方)特殊的晶向。 配位数: 在晶体学中,晶体原子配位数就是一个原子周围最近邻原子的数目,是用以描写晶体中粒子排列的紧密程度物理量。将组成晶体的原子看成钢球,原子之间通过一定的结构结合在一起,形成晶格;所谓堆积比就是组成晶体的原子所占体积与整个晶体结构的体积之比,也是表征晶体排列紧密程度的物理量。密堆积结构的堆积比最大。 布拉格定律: 假设:入射波从晶体中平行平面作镜面反射,每一各平面反射很少一部分辐射,就像一个轻微镀银的镜子,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来自平行平面的反射发生干涉形成衍射束。(公式)。其中:n为整数,称为反射级数;θ为入射线或反射线与反射面的夹角,称为掠射角,由于它等于入射线与衍射线夹角的一半,故又称为半衍射角,把2θ称为衍射角。当间距为d的平行晶面,入射线在相邻平行晶面反射的射线行程差为2dsinθ,当行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来自相继平行平面的辐射就发生相长干涉,根据图示,干涉加强的条件是:,这就是所谓布拉格定律,布拉格定律成立的条件是波长λ≤2d。 布拉格定律和X射线衍射产生条件之间的等价性证明 假设:若X射线光子弹性散射,光子能量守恒,出射束频率:入射束频率: 2dSinθ= nλ Hω ω'= ck' ω= ck因此,有散射前后波矢大小相等k’=k 和k’2=k2根据X射线衍射产生条件得到(k’-k)=G 及k+G=k’两个等式;第二个式子两边平方并化简得到:2k.G+G2=0;将G用-G替换得到2k.G=G2也成立;因此得到了四个等价式子:;k+G=k’;2k.G+G2=0;以及2k.G=G2上面说明了X衍射产生条件的四个表达式等价性;下面就进一步证明布拉格定律与X射线衍射产生条件等价:证明:由 可以推出: 即可以得到即: 即:,命题得证 布里渊区定义 为维格纳-赛茨原胞(Wigner-Seitz Cell)。任选一倒格点为原点,从原点向它的第一、第二、第三……近邻倒格点画出倒格矢,并作这些倒格矢的中垂面,这些中垂面绕原点所围成的多面体称第一B.Z,它即为倒易间的Wigner-Seitz元胞,其“体积”为Ω※=b1·(b2×b3)布里渊区边界上波矢应该满足的方程形式为(公式) 因此,布里渊区实际上包括了所有能在晶体上发生布拉格反射的波的波矢k。 范德华耳斯-伦敦相互作用 答:对于组成晶体的原子,尤其是惰性气体原子,由于原子电子云是瞬间变化的,因此各个原子电子云间存在互感偶极矩,这种互感偶极矩将原子之间联系在一起形成晶体。也就是通过互感偶极矩作用即耦合作用后比没有耦合作用时要来得低,这种由于原子之间互感偶极矩所产生的相互吸引作用称之为范德华耳斯-伦敦相互作用 离子晶体中存在的相互作用: ? 异号离子间的静电吸引相互作用(主要组成部分)? 同号离子间的静电排斥相互作用(主要组成部分)? 对于具有惰性气体电子组态的离子,他们之间排斥作用有类似于惰性气体原子间的排斥相互作用? 存在很小部分的吸引性相互作用的范德华耳斯作用(大约占1%~2%)离子晶体中,吸引性相互作用的范德华耳斯部分对于晶体内聚能贡献比较小,大约1%~2%范德华耳斯相互作用是一种互感偶极相互作用,只要存在正负中心不重合的偶极子,就会存在这种相互作用,只是在离子晶体中,这种相互作用较小。

半导体物理知识点总结

半导体物理知识点总结 本章主要讨论半导体中电子的运动状态。主要介绍了半导体的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半导体中能带的形成,半导体中电子的状态和能带特点,在讲解半导体中电子的运动时,引入了有效质量的概念。阐述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构,引入了空穴散射的概念。最后,介绍了Si、Ge和GaAs的能带结构。 在1.1节,半导体的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及结合性质。(重点掌握)在1.2节,为了深入理解能带的形成,介绍了电子的共有化运动。介绍半导体中电子的状态和能带特点,并对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能带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引入本征激发的概念。(重点掌握)在1.3节,引入有效质量的概念。讨论半导体中电子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重点掌握)在1.4节,阐述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构,由此引入了空穴散射的概念,得到空穴的特点。(重点掌握)在1.5节,介绍回旋共振测试有效质量的原理和方法。(理解即可)在1.6节,介绍Si、Ge的能带结构。(掌握能带结构特征)在1.7节,介绍Ⅲ-Ⅴ族化合物的能带结构,主要了解GaAs的能带结构。(掌握能带结构特征)本章重难点: 重点: 1、半导体硅、锗的晶体结构(金刚石型结构)及其特点; 三五族化合物半导体的闪锌矿型结构及其特点。 2、熟悉晶体中电子、孤立原子的电子、自由电子的运动有何不同:孤立原子中的电子是在该原子的核和其它电子的势场中运动,自由电子是在恒定为零的势场中运动,而晶体中的电子是在严格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原子间运动(共有化运动),单电子近似认为,晶体中的某一个电子是在周期性排列且固定不动的原子核的势场以及其它大量电子的平均势场中运动,这个势场也是周期性变化的,而且它的周期与晶格周期相同。 3、晶体中电子的共有化运动导致分立的能级发生劈裂,是形成半导体能带的原因,半导体能带的特点: ①存在轨道杂化,失去能级与能带的对应关系。杂化后能带重新分开为上能带和下能带,上能带称为导带,下能带称为价带②低温下,价带填满电子,导带全空,高温下价带中的一部分电子跃迁到导带,使晶体呈现弱导电性。

固体物理考试总结(长江大学)

1.1.试述晶态、非晶态、准晶、多晶和单晶的特征性质。 解:晶态固体材料中的原子有规律的周期性排列,或称为长程有序。非晶态固体材料中的原子不是长程有序地排列,但在几个原子的范围内保持着有序性,或称为短程有序。准晶态是介于晶态和非晶态之间的固体材料,其特点是原子有序排列,但不具有平移周期性。 另外,晶体又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整块晶体内原子排列的规律完全一致的晶体称为单晶体;而多晶体则是由许多取向不同的单晶体颗粒无规则堆积而成的。 整个晶体中巡游,处于非定域状态,为所有原子所“共有”;(4)范德瓦尔斯键:依靠瞬时 偶极距或固有偶极距而形成,其结合力一般与7r成反比函数关系,该键结合能较弱;(5) 氢键:依靠氢原子与2个电负性较大而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如O,F,N等)相结合形成的。该键也既有方向性,也有饱和性,并且是一种较弱的键,其结合能约为50kJ/mol。

2.4.为什么金属比离子晶体、共价晶体易于进行机械加工并且导电、导热性良好? 解:由于金属晶体中的价电子不像离子晶体、共价晶体那样定域于2个原子实之间,而是在整个晶体中巡游,处于非定域状态,为所有原子所“共有”,因而金属晶体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较好。 3.2.试定性给出一维单原子链中振动格波的相速度和群速度对波矢的关系曲线,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解:由一维单原子链的色散关系2 sin 2qa m β ω= ,可求得一维单原子链中振动格波 的相速度为 2 2s i n qa qa m a q v p βω== (1) 2 c os qa m a dq d v g β ω== 。 由(1)式及结合上图3.1中可以看出,由于原子的不连续性,相速度不再是常数。但当0→q 时,m a v p β=为一常数。这是因为当波长很长时,一个波长范围含有若干个原

热统知识点总结

第一类知识点 1. 大量微观粒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作物质的热运动. 2. 宏观物理量是微观物理量的统计平均值. 3. 熵增加原理可表述为:系统经绝热过程由初态变到终态,它的熵永不减小.系统经可逆绝热过程后熵不变. 系统经不可逆绝热过程后熵增加. 孤立系中所发生的不可逆过程总是朝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4. 在某一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增量等于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与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之和. 5. 在等温等容条件下,系统的自由能永不增加.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系统的吉布斯函数永不增加. 6.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与体积无关,这个结论称为焦耳定律. 7. V S S p V T ??? ????-=??? ???? 8. V T T p V S ??? ????=??? ???? 9. p S S V P T ??? ????=??? ???? 10. p T T V P S ??? ????-=??? ???? 11. pdV TdS dU -= 12. Vdp TdS dH += 13. pdV SdT dF --= 14. Vdp SdT dG +-= 15. 由pdV TdS dU -=可得,V S U T ??? ????= 16. 由Vdp TdS dH +=可得,S p H V ???? ????= 17. 单元复相系达到平衡所要满足的热平衡条件为各相温度相等. 18. 单元复相系达到平衡所要满足的力学平衡条件为各相压强相等. 19. 单元复相系达到平衡所要满足的相变平衡条件为各相化学势相等. 20. 对于一级相变,在相变点两相的化学势相等.在相变点两相化学势的一阶偏导数不相等. 21. 对于二级相变,在相变点两相的化学势相等.在相变点两相化学势的一阶偏导数相等.在相变点两相化学势的二阶偏导数不相等.

固体物理知识点

1. 稻草、石墨烯和金刚石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吗?为何存在外型和性能方面存在很 大差 异? 同为碳元素,从微观角度来说碳元素的排列不同决定了宏观上性质及外型不同 2. 固体分为 晶体、非晶体和准晶体,它们在微观上分别觉有什么特点? 晶体的 宏观特性有哪些?晶体有哪些分类? 晶体长程有序, 非晶体短程有序, 准晶体具有长程取向性, 没有长程的平移对 称性;晶体宏观特性:自限性,解理性,晶面角守恒,晶体各向异性,均匀性, 对称性,以及固定的熔点;晶体主要可以按晶胞、对称性、功能以及结合方式进 行分类。 原胞是一个晶格中最小的重复单元, 体积最小,格点只在顶角上, 面上和内部 不含格点。晶胞体积不一定最小,格点不仅在顶角上,还可以在内部或面心上。 3. 简单晶格与复式晶格的区别? 简单晶格的晶体由完全相同的一种原子组成,且每个原子周围的情况完全相 同; 复式晶格的晶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组成,同种原子各构成和格点相同 的网格,这些网格的相对位移形成复式晶格 2 4 3a 3 = V 1 3 4 3 a 5. 晶面的密勒指数为什么可用晶面的截距的倒数值的比值来表征 (把基矢看做单 位矢 量),提示:晶面一般用面的法线来表示,法线又可以用法线与轴的夹角的 余弦来表示。 晶面的法线方向与三个坐标轴的夹角的余弦之比, 等于晶面在三个轴上的截距 的倒数之比。 晶面的法线与三个基矢的夹角余弦之比等于三个整数之比。 6. 简立方 [110]等效晶向有几个 ,表示成什么? 110随机排列,任意取负,共 12种,表示为 <110>。 7. 倒格子矢量 Kh=h1b1+h2b2+h3b3 的大小,方向和意义 (矢量 Kh 这里 h 为下标, h1, b1, h2, b2, h3, b3里的数字均为下标, b1, b2, b3 为倒格子原胞基矢 ),提 示: 从倒格子性质中找答案。 大小为 2π/晶面间距 方向为晶面法线方向 意义是与真实空间相联系的傅立 叶空间的周期性排列 8. 倒格子和正格子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1. 正格子基矢与倒格子基矢点乘 2.正格矢与倒格矢的点乘为定值 3.倒格子 原胞体积反比于正格子原胞体积 4.倒格矢与正格中晶面族正交 5.正格子与 倒格子互为对方的倒格子 9. 证明面心立方晶体的倒格子是体心立方晶体 面心立方正格基矢 4.假设体心立方边长是 a,格点上的小球半径为 N=1 8 8 4R 3a 1=2 单胞中原子所占体积为 V 1=N 体心立方体体积为 V 2 R , 4 求体心立方致密度。 8 R 3 R 3 致密度为 V 2

固体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固体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晶体:是由离子,原子或分子(统称为粒子)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具有周期性和对称性非晶体:有序度仅限于几个原子,不具有长程有序性和对称性点阵:格点的总体称为点阵晶格:晶体中微粒重心,周期性的排列所组成的骨架,称为晶格格点:微粒重心所处的位置称为晶格的格点(或结点)晶体的周期性和对称性:晶体中微粒的排列按照一定的方式不断的做周期性重复,这样的性质称为晶体结构的周期性。晶体的对称性指晶体经过某些对称操作后,仍能恢复原状的特性。(有轴对称,面对称,体心对称即点对称)密勒指数:某一晶面分别在三个晶轴上的截距的倒数的互质整数比称为此晶面的密勒指数配位数:可用一个微粒周围最近邻的微粒数来表示晶体中粒子排列的紧密程度,称为配位数致密度:晶胞内原子所占体积与晶胞总体积之比称为点阵内原子的致密度固体物理学元胞:选取体积最小的晶胞,称为元胞:格点只在顶角,内部和面上都不包含其他格点,整个元胞只含有一个格点:元胞的三边的平移矢量称为基本平移矢量(或者基矢);突出反映晶体结构的周期性元胞:体积通常较固体物理学元胞大;格点不仅在顶角上,同时可以在体心或面心上;晶胞的棱也称为晶轴,其边长称为晶格常数,点阵常数或晶胞常数;突出反映晶体的周期性和对称性。布拉菲格子:晶体由完全相同的原子组成,原子与晶格的格点相重合而且每个格点周围的情况都一样复式格子:晶体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原子构成,而且每种原子都各自构成一种相同的布拉菲格子,这些布拉菲格子相互错开一段距离,相互套购而形成的格子称为复式格子,复式格子是由若干相同的布拉菲格子相互位移套购而成的声子:晶格简谐振动的能量

化,以hv l来增减其能量,hv l就称为晶格振动能量的量子叫声子非简谐效应:在晶格振动势能中考虑了δ2以上δ高次项的影响,此时势能曲线能是非对称的,因此原子振动时会产生热膨胀与热传导点缺陷的分类:晶体点缺陷:①本征热缺陷:弗伦克尔缺陷,肖脱基缺陷②杂质缺陷:置换型,填隙型③色心④极化子布里渊区:在空间中倒格矢的中垂线把空间分成许多不同的区域,在同一区域中能量是连续的,在区域的边界上能量是不连续的,把这样的区域称为布里渊区 爱因斯坦模型在低温下与实验存在偏差的根源是什么? 答:按照爱因斯坦温度的定义,爱因斯坦模型的格波的频率大约为1013Hz,属于光学支频率,但光学格波在低温时对热容的贡献非常小,低温下对热容贡献大的主要是长声学格波,也就是说爱因斯坦没考虑声学波对热容的贡献是爱因斯坦模型在低温下与实验存在偏差的根源。 陶瓷中晶界对材料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试举例说明晶界的作用 答:晶界是一种面缺陷,是周期性中断的区域,存在较高界面能和应力,且电荷不平衡,故晶界是缺陷富集区域,易吸附或产生各种热缺陷和杂质缺陷,与体内微观粒子(如电子)相比,晶界微观粒子所处的能量状态有明显差异,称为晶界态。 在半导体陶瓷,通常可以通过组成,制备工艺的控制,使晶界中产生不同起源的受主态能级,在晶界产生能级势垒,显著影响电子的输出行为,使陶瓷产生一系列的电功能特性(如PTC特性,压敏特性,大电容特性等)。这种晶界效应在半导体陶瓷的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应用。 从能带理论的角度简述绝缘体,半导体,导体的导电或绝缘机制

固体物理知识点

1.稻草、石墨烯和金刚石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吗?为何存在外型和性能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同为碳元素,从微观角度来说碳元素的排列不同决定了宏观上性质及外型不同 2.固体分为晶体、非晶体和准晶体,它们在微观上分别觉有什么特点? 晶体的宏观特性有哪些?晶体有哪些分类? 晶体长程有序,非晶体短程有序,准晶体具有长程取向性,没有长程的平移对称性;晶体宏观特性:自限性,解理性,晶面角守恒,晶体各向异性,均匀性,对称性,以及固定的熔点;晶体主要可以按晶胞、对称性、功能以及结合方式进行分类。 原胞是一个晶格中最小的重复单元,体积最小,格点只在顶角上,面上和内部不含格点。晶胞体积不一定最小,格点不仅在顶角上,还可以在内部或面心上。 3.简单晶格与复式晶格的区别? 简单晶格的晶体由完全相同的一种原子组成,且每个原子周围的情况完全相同; 复式晶格的晶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组成,同种原子各构成和格点相同的网格,这些网格的相对位移形成复式晶格。 4.假设体心立方边长是a,格点上的小球半径为R ,求体心立方致密度。 1=81=28N ?+ 单胞中原子所占体积为33148=33 V N R R ππ?= 4R = 体心立方体体积为32V a = 致密度为33 12423=8V V a πρ?????== 5.晶面的密勒指数为什么可用晶面的截距的倒数值的比值来表征(把基矢看做单位矢量),提示:晶面一般用面的法线来表示,法线又可以用法线与轴的夹角的余弦来表示。 晶面的法线方向与三个坐标轴的夹角的余弦之比,等于晶面在三个轴上的截距的倒数之比。 晶面的法线与三个基矢的夹角余弦之比等于三个整数之比。 6.简立方[110]等效晶向有几个,表示成什么? 110随机排列,任意取负,共12种,表示为<110>。 7.倒格子矢量Kh=h1b1+h2b2+h3b3 的大小,方向和意义(矢量Kh 这里h 为下标,h1, b1, h2, b2, h3, b3里的数字均为下标,b1, b2, b3 为倒格子原胞基矢),提示:从倒格子性质中找答案。 大小为2π/晶面间距 方向为晶面法线方向 意义是与真实空间相联系的傅立叶空间的周期性排列 8.倒格子和正格子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1.正格子基矢与倒格子基矢点乘 2.正格矢与倒格矢的点乘为定值 3.倒格子原胞体积反比于正格子原胞体积 4.倒格矢与正格中晶面族正交 5.正格子与倒格子互为对方的倒格子 9.证明面心立方晶体的倒格子是体心立方晶体 面心立方正格基矢

固体物理总结

在没有碰撞时,电子与电子(独立电子近似)、电子与离子(自由电子近似)之间得相互作用完全忽略;无外场时,每个电子作匀速直线运动;在外场存在时,服从牛顿定律。 k空间得概念:参量空间,状态空间。把波矢k瞧作空间矢量,相应得空间称为k空间。 T=0时,N个电子得基态可从能量最低得k=0态开始,按能量从低到高,每个k态占据两个电子,依次填充。最后,占据区形成一个球,称为费米球。 能态密度:T=0时,基态,单位体积自由电子气体得基态能量E。 费米-狄拉克函数得性质:随温度发生变化。 极限情况: 一般情况:随着T得增加,发生变化得能量范围变宽,但在任何情况下,此能量范围约在附近±kBT范围内。温度不为零时,电子占据态与非占据态之间得界面不在就是某个等能面 电子占据态与非占据态得界限可以近似为一个薄层。 电子漂移速度: 等离子体频率:自由电子气体作为整体相对正电荷背景集体运动得频率。 低频端(从直流到远红外),金属对光波有明显得衰减。(安检,金属屋子信号屏蔽) 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金属就是高反射得。(铜镜,镜子) 电磁波频率大于等离子频率时,金属就是透明得。(金属可以作为滤波片,分离近红外-可见光与XUV/x-ray)

晶体结构包括两个最主要得特征:1、重复排列得具体单元——基元。2、晶格:基元重复排列得形式,一般抽象为空间点阵,称为晶体格子,简称晶格,由布拉维格子得形式来概括。 原胞:晶体中体积最小得周期性重复单元。 某一格点为中心,作其近邻格点连线得垂直平分面,这些平面围成得以格点为中心得最小体积单元—WS原胞。 晶胞:能表现对称性得单元,但就是未必最小。 7类晶系:三斜、单斜、正交、四方、三角、六角、立方。 群由群元素集合与规定乘法定义。 封闭性:若a,b∈G,则存在唯一确定得c∈G,使得a*b=c; 结合律:任意a,b,c∈G,有(a*b)*c=a*(b*c); 单位元:存在e∈G,对任意a∈G,满足a*e=e*a=a,称e为单位元; 逆元:任意a∈G,存在唯一确定得b∈G, a*b=b*a=e(单位元),则称a与b互为逆元素,简称逆元,记作a-1=b。 点群:在点对称操作基础上组成得对称操作群称为点群。 点群得元素:点对称操作。 点群得乘法:连续操作。 点对称操作:绕固定轴得转动、镜面反映、中心反演。 对称要素:固定轴、镜像面、反演点。 倒格子定义:对布拉维格子中所有格矢,满足得全部端点得集合,构成布拉维格子,称为正格子得倒格子。 同一晶体得正格子与倒格子有相同得对称性。 体心立方得倒格子为面心立方; 面心立方得倒格子为体心立方; 简单立方得倒格子仍为简单立方。

《固体物理学答案》第一章晶体的结构

第一章、晶体的结构 习题 1.以刚性原子球堆积模型,计算以下各结构的致密度分别为: (1)简立方, 6 π ; (2)体心立方, ; 8 3 π (3)面心立方,; 6 2 π(4)六角密积,; 6 2 π (5)金刚石结构,; 16 3 π [解答] 设想晶体是由刚性原子球堆积而成,一个晶胞中刚性原子球占据的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称为结构的致密度, 设n为一个晶胞中的刚性原子球数,r表示刚性原子球半径,V表示晶胞体 积,则致密度ρ= V r n3 3 4 π (1)对简立方晶体,任一个原子有6个最近邻,若原子以刚性球堆积,如图 1.2所示,中心在1,2,3,4处的原子球将依次相 切,因为, , 4 33a V r a= = 面1.2 简立方晶胞 晶胞内包含1个原子,所以 ρ= 6 ) ( 3 3 2 3 4π π = a a (2)对体心立方晶体,任一个原子有8个最近邻,若原子刚性球堆积,如图1.3所示,体心位置O的原子8个角顶位置的原子球相切,因为晶胞空间对角线的长度为, , 4 33a V r a= =晶胞内包含2个原子,所以 ρ=π π 8 3 ) ( * 2 3 3 4 3 3 4 = a a

图1.3 体心立方晶胞 (3)对面心立方晶体,任一个原子有12个最近邻,若原子以刚性球堆积,如图1.4所示,中心位于角顶的原子与相邻的3个面心原子球相切,因为 3,42a V r a ==,1个晶胞内包含4个原子,所以 ρ= 6 2) ( *43 3 4 234ππ= a a . 图1.4面心立方晶胞 (4)对六角密积结构,任一个原子有12个最近邻,若原子以刚性球堆积,如图1。5所示,中心在1的原子与中心在2,3,4的原子相切,中心在5的原子与中心在6,7,8的原子相切, 图 1.5 六角晶胞 图 1.6 正四面体 晶胞内的原子O 与中心在1,3,4,5,7,8处的原子相切,即O 点与中心在5,7,8处的原子分布在正四面体的四个顶上,因为四面体的高 h =2 23 2 32c r a == 晶胞体积 V = 2 22 360sin ca ca = , 一个晶胞内包含两个原子,所以 ρ= ππ62)(*22 2 3 3 234= ca a .

固体物理固体的结合总结完全版

第三章固体的结合 一、基本要求 1、掌握晶体结合能的概念;晶体内能与原子间作用力的一般特点及其与晶格常数、体弹性模量、抗张强度的关系。 2、掌握晶体结合的基本类型及相应晶体的基本性质;各种结合类型结合能的表示。 3、熟悉原子的负电性以及元素和化合物晶体结合的规律性。 二、基本概念 晶体结合能,电负性,电离能,亲和能,离子晶体,离子性结合,共价晶体,共价结合,成键态,反键态,轨道杂化,极性键,非极性键,金属,金属键,分子晶体,分子性结合,氢键晶体,氢键。 三、重点、难点 晶体结合能与内能的关系,互作用势能的关系,由晶体结合能得到的物理常数,成键态,反键态,五种晶体结合类型与其性质 四、本章构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定义:分散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结合成稳定晶体的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 晶体的结合能 2.内能:如果以组成晶体的N 个原子处于自由状态的能量作为能量的零点,则-E b 就是晶体 的内能。(当动能=0时,内能=势能=E b =E N -E 0 3.互作用力与互作用势: 4.结合能的一般形式 两个原子之间的互作用势能: 晶体的总的相互作用势: (j≠1 j=2,3,…N) (式中 r 代表最近邻的两原子间的距离。) 5.由U(r) 可求出晶体的某些物理常数 (1)晶格常数: 令 ,求得0r 即为晶格常熟 (2)体弹性模量: 当对晶体施加一定压强时,晶体体积有所改变,这种性质用压缩系数(K )或体弹性模量(k )来描述。 K= (在T =0 时,晶体的平衡体积为V0 ,则 ) (3)抗张强度: 晶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即为抗张强度。 (1)离子键:异性离子间的互作用力称为离子键。 (2)离子性结合:当电离能较小的容易放出最外层的电子而成正离子金属原子与电子亲合能较大的容易接受前者放出的电子而变成负离子非金属原子相互接近时,出现正、负离子间的库仑作用,从而结合在一起。 (3)离子性结合的特点: a.以离子为结合单元,靠正负离子之间的库仑引力作用结合成晶体。 b.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是相间排列的,使异号离子之间的吸引作用强于同号离子之间的排斥作用,库仑作用的总效果是吸引的,晶体势能可达到最低值而使晶体稳定。 c.由于正、负离子的相对大小的差异,其结构形式和配位数也有所差异。 (4)离子晶体:靠离子性结合的晶体称为离子晶体或极性晶体。 (5)离子晶体的特点: a.离子晶体主要依靠较强的库仑引力而结合,故结构很稳定,结合 能很大,这导致了离子晶体熔点高、硬度大、膨胀系数小。 dr r du r f )()(-=n m r B r A r u +-=)(∑ ==N j j r u N r U 21)(2)(0|)(0=??=r r r r U )(122V U V ??=κ0 )(2200V V U V K ??=m V V V r U Pm Pm =??=-=)) ((||能合结的 体晶一、合结 性子 离

固体物理复习_简述题教学文案

固体物理复习_简述题

《固体物理》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第一章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什么是晶体、非晶体和多晶?( ) 晶面有规则、对称配置的固体,具有长程有序特点的固体称为晶体;在凝结过程中不经过结晶(即有序化)的阶段,原子的排列为长程无序的固体称为非晶体。由许许多多个大小在微米量级的晶粒组成的固体,称为多晶。 2) 什么是原胞和晶胞?( ) 原胞是一个晶格最小的周期性单元,在有些情况下不能反应晶格的对称性; 为了反应晶格的对称性,选取的较大的周期单元,称为晶胞。 3) 晶体共有几种晶系和布拉伐格子?( ) 按结构划分,晶体可分为7大晶系, 共14布拉伐格子。 4) 立方晶系有几种布拉伐格子?画出相应的格子。( ) 立方晶系有简单立方、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三种布拉伐格子。 5) 什么是简单晶格和复式格子?分别举3个简单晶格和复式晶格的例子。( ) 简单晶格中,一个原胞只包含一个原子,所有的原子在几何位置和化学性质上是完全等价的。碱金属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结构;Au、Ag和Cu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结构,它们均为简单晶格 复式格子则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等价原子,不同等价原子各自构成相同的简单晶格,复式格子由它们的子晶格相套而成。 一种是不同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晶体,如:NaCl、CsCl、ZnS等;一种是相同原子但几何位置不等价的原子构成的晶体,如:具有金刚石结构的C、Si、Ge等 6) 钛酸钡是由几个何种简单晶格穿套形成的?( )

BaTiO在立方体的项角上是钡(Ba),钛(Ti)位于体心,面心上是三组氧(O)。三组氧3 (OI,OII,OIII)周围的情况各不相同,整个晶格是由 Ba、 Ti和 OI、 OII、 OIII各自组成的简立方结构子晶格(共5个)套构而成的。 7) 为什么金刚石是复式格子?金刚石原胞中有几个原子?晶胞中有几个原子?( ) 金刚石中有两种等价的C原子,即立方体中的8个顶角和6个面的中心的原子等价,体对角线1/4处的C原子等价。金刚石结构由两套完全等价的面心立方格子穿套构成。金刚石属于面心立方格子,原胞中有2个C原子,单胞中有8个C原子。 第二章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简述离子性和共价性晶体结合的特点。( ) 离子性结合:正、负离子之间靠库仑吸引力作用而相互靠近,当靠近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两个离子的闭合壳层的电子云的交迭会产生强大的排斥力。当排斥力和吸引力相互平衡时,形成稳定的离子晶体;基本特点是以离子为结合的单位,且要求正负离子相间排列。 共价性结合:共价结合是靠两个原子各贡献一个电子,形成所谓的共价键;两个基本特征是饱和性和方向性。 2) 简述金属性和范德瓦耳斯结合的特点。( ) 金属性结合:基本特点是电子的“共有化”,即在结合成晶体时,原来属于各原子的价电子不再被束缚在原子上,而转变为在整个晶体内运动;电子云和原子实之间存在库仑作用,体积越小电子云密度越高,库仑相互作用的库仑能愈低,表现了把原子聚合起来的作用。 范德瓦耳斯性结合:惰性元素最外层的电子为8个,具有球对称的稳定封闭结构。某一瞬时由于正、负电中心不重合而使原子呈现出瞬时偶极矩,这就会使其它原子产生感应极矩。非极性分子晶体就是依靠这瞬时的电偶极矩的感应作用而结合的。 第三章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什么是声子?长光学波声子又可以分为极化声子和电磁声子,它们的意义是什么?( ) 声子是晶格振动的能量量子。在晶体中存在不同频率振动的模式,称为晶格振动,晶格振动能量可以用声子来描述,声子可以被激发,也可以湮灭。——1分 晶体中的长光学波是极化波,长光学波声子称为极化声子(LO),只有长光学纵波才伴随有宏观的极化电场,极化声子主要是指纵光学声子。——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