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

活板
活板

活板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程序说明顺序,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

2.掌握“为”、“就”、“火”、“印”、“之”、“以”、“则”等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初步认识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了解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设想

1.本文文字比较浅易,文章也较简短,结合课文下注释,学生大体可读懂。因此,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对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加以归纳,并辅导学生掌握文言中单音节词的翻译方法。

2.学习按工作程序说明的顺序,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可以结合疏通文字初步提出,之后再强调分析。行文的简洁,语言的准确也应作适当讲解。

3.准备《辞海》一部和若干铅字印模,备用。

4.安排两课时,连上最好。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介绍毕昇和他的活板印刷术,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

2.疏通文意,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在《辞海》中,对“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

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

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

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

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

板书:活板(科技说明文)

这篇文章的作者沈括,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著述。请同学朗读“阅读提示”的有关介绍。

板书: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二、范读全文,要求同学参照注释,注意字音。

板书下列汉字(或出示卡片),提问学生,其中多音字要求学生连同词一起读。

昇shēng、薄bó、唇chún、和huò、炀yáng

砥dǐ、更gēng、瞬shùn、帖tiē、韵yùn、贮zhù

粘zhān、燔fán、沾zhān、予yú、从zòng

旋xuàn。

三、学习课文第1段。

指名朗读第1段,教师指导学习。

疏通文意:板,刻板、雕板,这里义为“用雕板”;印,动词,印刷。唐,唐代,公元618—907年;尚,还;盛,广泛的,大规模的;为,动词,使用;之,代词,指“板印书籍”这种方法,可译为“它”。五代,公元907—979年;时,时候;始,开始;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种儒家经书。已后,以后;典,经典,例如“五经”;籍,一般书籍;皆,都;为,判断动词,是;板本,雕板(印刷的)本子。

总结:(一)专用名词:朝代、书名、人名、地名、官职等不译。(二)文言文省略较多,译为现代汉语时,要疏通上下文意,补上。(三)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译时有很多单音节词要补上一字变成双音节词。采用这种方法要注意:(1)照顾上下文,准确搭配,(2)不可只拘泥于这一种方法。

请同学译出第1段全文:用雕板印刷书籍,唐代的人还没有广泛的使用它,从五代的时候开始(用雕板)印刷五经,以后(各种)经典书籍都是雕板(印刷的本子)。

分析:介绍活板,先说雕板,既说明了活板渊源又提出了比较对象。“尚未盛为”,并非绝无,用词考究。“尚未……始印……皆为”,干净利落的交代了雕板印刷的发展过程,自然的引向说明中心——活板。

提问:课文这一段介绍了什么?

归纳:简述我国雕板印刷发展状况。(加黑字板书)

学生齐读。

四、疏通第2段文意。

这一段是全文主体,具体说明了活板的发明、制作、印刷及有关事项。

(加黑字板书)

1.学习第一层。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句,教师指导,看注释,疏通文意。

为,动词,发明。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发明了活板(印刷)。

提问:第一段中“唐人尚未盛为之”的“为”译为“使用”,这里的“为”译为“发明”,根据什么?

归纳:根据上下文意。前一处宾语“之”指“板印书籍”的方法,“为”译为“使用”;这一处宾语是“活板”,所以“为”译为“发明、创造”。

提问:这一句十二个字,介绍了什么?

归纳:活板发明时间、发明人身份及姓名。(加黑字板书)“布衣”二字,表现了人民的创造力,也表明作者不以地位取人的进步态度。“又”字呼应第一段,说明活板是在雕板印刷基础上的新创造。

2.疏通第二层文意。

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层(“其法……瞬息可就”),教师指导,看注释,逐句疏通文意。

(1)其,他的,指毕昇;胶泥,有粘性的泥土;一印,一

(个)印模,省略量词;火,名词,在这里是“用火”义。全句意:他的方法是使用胶质泥土雕刻文字,薄厚好像铜钱的边缘,每个文字制作一个印模,用火烧烤使(它)坚硬。——这句介绍制作活字的工序。同学们注意单音节词译成双音节词的方法。

同学齐读这一句(“其法……火烧令坚”)。

(2)其,那,代铁板;以,介词,用;两个“之”用法不同,前一个,助词,可省去,后一个,代词,指铁板,可译为“它”。

请学生译文,同学校正,教师评判。(以下各句同)

译文;预先设置一块铁板,那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一类东西蒙盖它。

同学齐读这一句(“先设……冒之”)。

(3)“置”后省略介词“于”(在)”;乃,于是;满,用作动词,排满;三个“则”字,都是顺承关系连词,可译作“就”。

译文:想要印刷时,就拿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密密排布字模,排满铁框子就算作一块活板,拿着(它)靠近火边烧烤它;等药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张平板按压它的表面,字模就平整得像磨刀石一样了。——以上两句介绍制作活板的工序。

同学齐读这一句(“欲印……字平如砥”)。

(4)止,通“只”;为,认为,算做;神速,极快、快得惊人。

译文:如果只印刷两三本,不能算作简单方便;如果印刷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却快得惊人了。——这句介绍印刷工序中的一板单印。

同学齐读这一句(“若止印……极为神速”)。

(5)请学生译文,同学校正,教师评判。

译文: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铁板印刷,一块铁板另外排布字模,这一块印刷的刚刚印完,那第二块板已经备好,交替轮流使用它们,转眼间就能够完成。——这句介绍两板交替。

同学齐读这一句(“常作……瞬息可就”)。

以上是第二段第二层,介绍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是文章的说明重点。

3.疏通第三层文意。

这一层介绍活字印刷的有关工艺事项。共四句话,分别请四位同学朗读、翻译。

(1)第一句译文:每一个文字都有几个印模,例如“之”、“也”等文字,每个文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一块板面内有重复出现(这些字的时候用)

(2)第二句译文:(活字)不使用时,就用纸条标记它们,每个韵部标上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藏它们。

(3)第三句译文:有生僻文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随即雕刻它,用草火烧烤,转眼间就能够制成。

(4)第四句译文:不用木头雕刻活字的原因,因为(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匀,沾水浸湿后就会高低不平,并且(字模)和药物粘结在一起,(拆板)时不能够取下;不好烧烤泥模,用完后再用火烧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摸擦它们,那些印模就自动脱落,一点也不会沾药弄脏。

同学齐读第三层。

五、学习第3段。

指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看注释,疏通文意。

为,介词,被;予,我。

学生翻译。译文:毕昇死后,他的印模被我的侄子们得到,

到现在还(妥善的)保存收藏着。——这段介绍了毕昇活字模

的下落,证明自己所介绍的活字印刷术是确切无疑的。这段说明是必要的。

六、朗读、背诵。

同学齐读全文。背诵第二段,教师可将每句起首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作为提示。

布置作业

1.根据第2段第二层的说明,思考活字印刷的具体工作程序,参照完成练习二。

2.根据第2段第三层的说明,思考活字印刷的有关工艺的具体事项是什么,用四个短语归纳概括这一层的四句话,参照完成练习一。

3.反复朗读全文,争取能够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分析课文第二段。

2.处理课文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分析第2段第二层。

1.指名学生朗读或背诵这一层介绍第一道工序中制活字

的有关内容。

教师分析:“其法”既总括这一句,又总领这一层。因为“活字”是“活板”的关键环节。选“胶泥”为原料,因为它有粘性,可塑,易雕,可烧坚;“薄如钱唇”,用比喻写刻字深度的精巧。“每字为一印”点出与雕板不同的特点。从选材

到雕刻、烧制、毕昇一定经过多次实验,小小印模闪射着智慧、

毅力和科学精神的光辉。现代铅合金印模、铅字就是在它的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传示铅字字模)

提问归纳:这一句介绍了制活字的原料、刻法、特点、成型四方面内容,真是言简意赅。

2.指名学生朗读或背诵这一层,介绍第一道工序中制活板的有关内容。

教师分析:“冒”、“就”、“炀”、“烧”,用词准确。两句写了制板工序,工具、原料、成法都写得具体详尽,层次清楚,文字简洁。

提问:这道制活板工序都包括哪些步骤?

归纳:包括:设铁板、冒药物、置铁范、排字模、就火炀、平模面六个步骤。其中,“密布”、“稍熔”、“字平如砥”写出了具体技术要求。

3.指名学生朗读或背诵这一层介绍第二道工序:印刷的有关内容。

教师分析:用“神速”形容,前加一“板”字,表明活板印刷术的先进;形容适度,未超出说明文语言平实的总体要求。两板交替,更灵活快速。试想雕板印刷就无法“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瞬息”呼应“神速”,体现了活板印刷的先进。其特点一言以蔽之:“活”。

二、分析第2段第三层。

指名学生分别朗读或背诵这一层的四句话,要求同学具体分析各项工艺要求怎么体现“活”的特点的,并用短语归纳各句大意。

1.第一句。多备常用字字模,以备重复使用,体现了“活”的特点。这一句讲的是:一字多印。

2.第二句。雕板印后,大量堆积,除非再印,毫无用处。活字拆板后,可以再制新板,非常方便灵活,为避免因“活”而乱,分类贮藏,考虑周到,办法实用。这一句讲的是:按韵贮印。

3.第三句。制板时,难免遇上生僻字,对此,毕昇也想出

了办法。又一个“瞬息”,说明有“奇”字也不会误工,的确十分灵活。这一句讲的是:奇字旋刻。

4.第四句。补充说明不以木头制字模的原因,解释了胶泥字模的优越性,比较说明,扣住一个“活”字,并与本段开头相呼应。这一句讲的是;舍木取泥。

同学齐读第2段。

三、总结。

1.提问:本文写了什么?反映出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归结:本文介绍了宋代发明家毕昇创造的活板印刷术,反

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

卓越的创造精神。启发我们:中华民族有光辉的历史,也必将有更灿烂的未来。

2.提问: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归纳:(1)抓住事物特点加以说明。活板先进在“活”上。文章以雕板为比照,突出一个“活”字,既介绍了怎样“活”,又说明了为什么这样“活”。

(2)按工作程序的顺序说明。活板印刷是一种新工艺,按程序说明是合理的顺序。

(3)说明的语言简洁、平实、准确,形容适度。为了说明清楚,用了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四、检查、解答上节课留的作业。

1.同学回答,教师归纳。

2.根据板书订正。

3.同学回答后,教师归纳:

(1)印。“五代时始印五经”,孤立看这一句,解为“印刷”也可以了,但结合上下文,就觉得欠精确。上文“板印书籍……”,可推知这个“印”应是“板印”的略写,译为“用雕板印刷”。它在句中是谓语,动词。“其印自落”,印模。

在句中是主语,名词。“密布字印”,印模。在句中是宾语,名词。

(2)火。“火烧令坚”,“火”本来是名词,在这里表明烧的方法,解为“用火”。“再火令药熔”,使药熔化的方法是“用火烧”,“火”,动词。

(3)以。“不以木为之者”,“以”和后面的“木”,构成介词短语,用来修饰动词“为”,“以”,介词,用。“以备一板内重复者”,上文是“……每字有二十余印”,两句是目的关系,“以”是表示目的的连词,解为“来、用来”。

(4)就。“瞬息可就”,动词,用来陈述活板印刷,译为“完成”。“持就火炀之”,动词,支配的宾语是“火”,译为“靠近”。

(5)为。“唐人尚未盛为之”,“为”,动词,它的宾语“之”,代指“板印书籍”的方法,解为“使用、采用”。“满铁范为一板”,动词,它的宾语是“一板”,解为“算作、当作”。“右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前一个“为”,动词,宾语是“简易(简易之法)”,解为“算是、认为是”;后一个“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极神速”也讲得通,“为”在这里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补充,“为”之在本文中用法很丰富,多为动词,具体解释,以与宾语搭配为标准。此外,“其印为予群众所得”,“为”,介词,被,也应注意。

总结:由这题可以看出辨别一词多义需:(1)顾及上下文意(2)分析本句成分(3)注意搭配对象。

布置作业

1.在积累本上总结一词多义现象。

为、就、火、印、之、以、则

2.完成练习四。

活板和核舟记的一词多义原文及译文

活板和核舟记的一词多义 1.为 (1)唐人尚未盛为之动词,做 (2)皆为板本动词,是 (3)又为活板动词,发明 (4)每字为一印动词,刻 (5)满铁范为一板动词,成为 (6)未为简易动词,算是 (7)极为神速动词,算是 (8)每韵为一帖动词,做 (9)不以木为之者动词,刻制 (10)为予群从所得介词,被,被动用法 2.以 (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介词,用,拿 (2)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介词,把 (3)以一平板按其面介词,用,拿 (4)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连词,连接两个分句,表目的,翻译为“用来” (5)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介词,用 3.其 (1)其法代词,指活字版印刷的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指铁板的 (3)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代词,指排好的字模 (4)其印自落代词,那些 (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代词,他的 4.之 (1)唐人尚未盛为之代指“板印书籍” (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这”;代指“铁板”(3)持就火炀之代指“铁板” (4)更互用之代指“两块铁板” (5)则以纸帖之代指不用的字模 (6)旋刻之代指“奇字” (7)不以木为之者代指活字模 (8)以手拂之代指字模 5.帖 (1)则以纸帖之动词,用标签标出 (2)每韵为一帖名词,标签 6.就 (1)持就火炀之动词,靠近 (2)瞬息可就完成 7.若 (1)不若燔土如,像 (2)若止印三二本如果

8.火 (1)以草火烧名词作状语,用火烧 (2)再火令药熔名词作动词,用火烧 9.印 (1)每字为一印名词,字模 (2)欲印动词,印刷 10.自 (1)已自布字另外 (2)其印自落自己 11.已 (1)已自布字已经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以后

英汉互译在线翻译句子

如果只是遇见,不能停留,不如不遇见。 if we can only encounter each other rather than stay with each other,then i wish we had never encountered. 2 。宁愿笑着流泪,也不哭着说后悔。心碎了,还需再补吗? i would like weeping with the smile rather than repenting with the cry, when my heart is broken, is it needed to fix? 3 。没有谁对不起谁,只有谁不懂得珍惜谁。 no one indebted for others, while many people dont know how to cherish others. 4 。命里有时钟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you will have it if it belongs to you, whereas you dont kvetch for it if it doesnt appear in your life. 5 。当香烟爱上火柴时,就注定受到伤害when a cigarette falls in love with a match, it is destined to be hurt. 6。爱情??在指缝间承诺指缝…。在爱情下交缠。love ,promised between the fingers finger rift, twisted in the love 7。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 no man or woman is worth your tears, and the one who is, won?t make you cry. 8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remember what should be remembered, and forget what should be forgotten. alter what is changeable, and accept what is unchangeable. love is like a butterfly. it goes where it pleases and it pleases where it goes. 爱情就像 一只蝴蝶,它喜欢飞到哪里,就把欢乐带到哪里。 if i had a single flower for every time i think about you, i could walk forever in my garden. 假如每次想起你我都会得到一朵鲜花,那么我将永远在花丛中徜徉。 within you i lose myself, without you i find myself wanting to be lost again. 有了你,我迷失了自我。失去你,我多么希望自己再度迷失。每一个沐浴在 爱河中的人都是诗人。 look into my eyes - you will see what you mean to me. 看看我的眼睛,你会发现你对 我而言意味着什么。distance makes the hearts grow fonder. 距离使两颗心靠得更 近。 i need him like i need the air to breathe. 我需要他,正如我需要呼吸空气。 if equal affection cannot be, let the more loving be me. 如果没有相等的爱,那就让 我爱多一些吧。 love is a vine that grows into our hearts. 爱是长在我们心里的藤蔓。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活板》教案-苏教版

第13课《活板》教学设计 通常,文言文教学总是先串讲文意,然后作文意分析。而我以为这样的教学弊病不少:串讲文意时讲授古代汉语的相关知识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枯燥乏味;串讲文意和文意分析许多地方内容重复,效率低下;完整的文言文教学变成了古汉语教学和文选解读的的拼盘,不伦不类…… 我以为,文言文教学实为文言文阅读教学,其依据是在课程标准中文言文教学的课程目标呈现在阅读教学部分,基于此,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其任务有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习古代语言。受钱梦龙先生《愚公移山》教学实践的影响,我将《活板》一课的阅读教学与古代汉语教学融为一体,引领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学习古代语言,学习古代语言为有效阅读文章服务,以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古代汉语的意义,强化学生学习古代语言的动机;避免交叉和重复,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目标 1.学习文言词语:印、就、板、已、和、更、互、设、炀、布、稍、从、贴、为、讫 2.积累文化知识: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 3.学习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火烧令坚用讫再火令药熔 被动句式: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定语后置的倒装句:有奇字素无备者 通假字:已、镕、文、止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文章的意义,理解说明文写作应围绕别说明事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写作的顺序。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导入 由四大发明谈起,轻学生说说印刷术中的活字印刷。(可以读带来的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宋元文化部分有关印刷术的部分) 说明记录活字印刷术的古文献资料最重要的就是沈括的《梦溪笔谈》,其《技艺》部分记载了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印刷术,题目是编者所加。 二、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 1.在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知识是如何传播的?

初中语文文言文沈括活板原文对照翻译【word版】.doc

沈括《活板》原文对照翻译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五代的时候才(用雕版) 印刷五经,此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用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 用火烧使它坚硬。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想要印刷,就把在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板内密密地排上字模, 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 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 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 快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准备好了,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 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做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贵地收藏着。

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重点句子英汉翻译专项训练

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重点句子 Unit 1 1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Jenny .你叫什么名字?我叫珍妮 2 What’s his name? His name’s Tony.他叫什么名字?他叫汤尼。 3 What’s her name? Her name’s Gina .她的名字是什么?她的名字是吉娜。 Unit 2 4 Is this your pencil?这是你的铅笔吗? Yes, it is.是的,他是。 5 Is this my pen ? 这是我的钢笔吗? No ,it isn’t. 不,它不是。 6 What’s this in English ? 这用英语怎么说? It’s a pen. 钢笔。 How do you spell it?怎样拼写? “P-E-N”. “P-E-N” Unit 3 7 This is my friend .这是我的朋友。 These are my friends.这些事我的朋友们。 8 Thanks for the photo of your family. 谢谢你的家庭照。Here is my family photo .这是我的家庭照片。

Unit 4 9 Where’s the baseball? 棒球在哪里? It’s in the backpack. 它在背包里。 10 Where are his keys? 他的钥匙在哪里? They are on the table. 他们在桌子上。 11 I don’t know.我不知道。 12 Can you bring some things to school ?你能带些东西来学校吗? Unit 5 13 Do you have a TV? 你有一台电视吗? Yes ,I do./ No ,I don’t.是的,我有./不,我没有. 14 Does she have a soccer ball? 她有个足球吗? Yes , she does ./No ,she doesn’t.是的,她有。/不,她没有. 15 Let’s play soccer.让我们踢足球吧. That sounds good.听起来不错. Unit 6 16 Do you like salad ? 你喜欢色拉吗? Yes ,I do . 是的,我喜欢. 17 Does he like pears? 他喜欢梨吗? No, he doesn’t. 不,他不. 18 She likes bananas. She doesn’t like salad.她喜欢香蕉.她不喜欢色拉.

活板教案

活板教案 。 《活板》教案(一) 教学要点: 1、使学生了解本文是文言说明文,了解本文的语言平实、简练和说明的条理性。 2、了解在宋代科学家沈括的笔下,当时的活板印刷技术的具体情况,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抓住对象特征,利用程序顺序及恰当的说明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 2、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翻译——学习的难点。 3、解决办法: 通过动手演习操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复述、自由发言等解决疑难,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活动设计: 通过朗读、复述、讨论,对文章内容有整体的了解;再利用操作、

重点的讲解,发言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突破重点、难点。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教学要点: 1.简介作者及《梦溪笔谈》。 2.学习生字。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生字的学习。 2.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指南针、活板印刷。活板是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的,它改进了制板工艺,提高了印刷功效,为推动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活板的出现,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新精神。最早记载毕昇这项重大发明的,是北宋人沈括撰写的《梦溪笔谈》中的《活板》。

二、简介 1、沈括: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著有《梦溪笔谈》一书。《宋史?沈括传》说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2、《梦溪笔谈》: 是沈括晚年隐居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梦溪时所作。全书共30卷(现传本作26卷),分辨证、象数、技艺、杂志等17目,后又有所增补,编为《补笔谈》和《续笔谈》,计609卷。 其内容广博,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军事、历史、文学、哲学等几乎无所不包。其中以自然科学为主。被著名的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三、学习生字

翻译句子

1、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翻译:他已故的母亲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相遇。这时电闪雷鸣,天色昏暗,太公前去看她,就看见一条蛟龙附在她身上。 翻译:他未出生之前,他的母亲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相遇。这时电闪雷鸣,天色昏暗,太公前去看她,就看见一条蛟龙附在她身上。 2、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翻译:他平素有远大的抱负,不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到壮年时,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官吏,当了泗水的亭长,县廷里的吏员没有不被他欺侮的。 3、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翻译:高祖每次去买酒,在店里畅饮,店里售出的酒是平日的几倍。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奇怪现象,年终,这两家就毁掉欠据,免除债务。 4、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翻译: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允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 5、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翻译: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 6、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翻译: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 7、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 翻译: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没有不安的感觉。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高祖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 8、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翻译: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认为自己的女儿与一般人不同,一定要把她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活板文言文及翻译

活板文言文及翻译 导语:活板文言文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技艺》卷一八。选活板又叫活字印刷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用雕板印刷书籍的方法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采用。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活板文言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活板文言文 板印书籍①,唐人尚未盛为之②。五代③时始印五经④,已后⑤典籍⑥皆为板本⑦。 庆历⑧中,有布衣⑨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⑩,每字为一印(11),火烧令坚(12)。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13)纸灰之类冒(14)之。欲印,则以一铁范(15)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16);药(17)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18)。若止(19)印三二本,未为简易(20);若印数十百千(21)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22)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23),更互(24)用之,瞬息可就(25)。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26)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7)。有奇字(28)素无备者,旋(29)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30),文理(31)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

兼(32)与药相粘,不可取(33);不若燔土(34),用讫(35)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36)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37)所得,至今保藏。 【字词注释】 ①板印书籍:即用木板刻字印书。板印,雕版印书。②盛为之:大规模地做(使用)。之,指“板印书籍。”③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④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20)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21)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22)自:别自,另外。(23)具:准备好。(24)更(g5ng)互:交替,轮流。(25)就:完成。(26)以纸帖之:(把活字分类)用纸条标记。帖,用标签标出。(27)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意思是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 (28)奇字:生僻字。(29)旋:随即,很快地。(30)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31)文理:纹理,质地。(32)兼:并且。(33)不可取:拿不下来。(34)燔(f2n)土:就是上文所说的“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燔:烧。(35)讫(q@):完毕。(36)殊不:一点也不。(37)为予群从(z#ng):被我的弟侄辈。群,众,诸。从,次于最亲的亲属,例如堂兄弟为从兄弟,侄为从子,伯叔父为从父。单说“从”,指比自己小的。 【诗文翻译】

《活板》教案

《活板》教案 《活板》教案(一) 教学要点: 1、使学生了解本文是文言说明文,了解本文的语言平实、简练 和说明的条理性。 2、了解在宋代科学家沈括的笔下,当时的活板印刷技术的具体 情况,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抓住对象特征,利用程序顺序及恰当的说明方法——这是教 学的重点。 2、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翻译——学习的难点。 3、解决办法: 通过动手演习操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复述、自由发言等解决疑难,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活动设计: 通过朗读、复述、讨论,对文章内容有整体的了解;再利用操作、重点的讲解,发言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突破重点、难点。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教学要点: 1.简介作者及《梦溪笔谈》。

2.学习生字。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生字的学习。 2.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指南针、活板印刷。活板是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的,它改进了制板工艺, 提高了印刷功效,为推动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活板的出现,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新精神。最早记载毕昇这 项重大发明的,是北宋人沈括撰写的《梦溪笔谈》中的《活板》。 二、简介 1、沈括: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著有《梦 溪笔谈》一书。《宋史?沈括传》说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 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2、《梦溪笔谈》: 是沈括晚年隐居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梦溪时所作。全书共30 卷(现传本作26卷),分辨证、象数、技艺、杂志等17目,后又有 所增补,编为《补笔谈》和《续笔谈》,计609卷。 其内容广博,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军事、历史、文学、哲学等几乎无所不包。其中以自然 科学为主。被著名的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三、学习生字 shēngyángdǐzhùfánqì 昇炀砥贮燔讫

最新苏教版《活板》注释及翻译

《活板》词语解释及翻译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板:名词作状语,“用雕板”。尚:副词,还。盛:这里是大规模的意思。为:动词,做。之:指代“板印书籍”。 译文: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 2、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始:才。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 已:通“以”。为:是。 译文:五代的时候才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3、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布衣:平民。昇:同“升”。为:发明。 译文: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4、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其:指活字版印刷的。钱唇:铜钱的边缘。一印:一个字模。火:名词作状语,用火。令:使。 译文: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变得坚硬。 5、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设:设置。其:指铁板的。以:用,拿。和:混合。冒:蒙,盖。之①:代词,这。之②:代“铁板”。

译文: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好。 6、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欲:想,要。则:就。铁范:铁框子。乃:于是,就。密布:密密地排着。字印:字模。持:拿。就:靠近。持就火即持之就火。炀:烤。之:指铁板。稍:稍微。则:就。其:指排好的字模。如砥:像磨刀石那样平。 译文: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铁板上的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 7、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若:如果。止:通“只”。为:算是。若……则:如果……那么。极:很。 译文: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了。 8、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具:准备好。更互:交替,轮流。瞬息:一眨眼一呼吸,形容时间极其短促。就:完成。 译文: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才印完,第二块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快的时间里就能完成。 9、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短文两篇》活板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活板教学案(1)(无答案)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道德目标:认识活板的发明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及重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2.情智目标: ①感情目标: ②认识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学会整理归纳文言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同义词及通假字等文言现象。【教学时间】(第一学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节 1、由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3、释题并简介作者 (二)自学 自学内容(一)走进文本,疏通文意 自学方法1、朗读课文 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 (1)给下面加粗的生字注音。 昇()炀()砥()贮()燔()讫() 又为活板()薄如钱唇()蜡和纸灰

() 数十百千本()更互用之()以纸帖之()予群从() (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用讫再火令药熔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2、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要求: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以及已有的文言知识,解释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将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集体解决。 方法指导:留、换、增、删、调。 (三)当堂检测(归纳总结): 1、通译全文。 2、通假字 (1)活板板通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通 (3)若止印三二本止通 (4)文理有疏密文通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A、板印书籍 B、火烧令坚 C、木格贮之 (2)名词作动词 A、则以纸帖之 B、用讫再火令药熔 4、一词多义:(1)为 唐人尚未盛为之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又为活板 每字为一印 满铁范为一板 未为简易 每韵为一帖 不以木为之者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最新整理活板文言文翻译沈括

活板文言文翻译沈括 活板文言文翻译沈括 原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译文 用刻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采用它。五代时才开

始印刷五经,以后的各种图书都是雕板印刷本。 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灰东西覆盖它。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板,拿着它靠近火烤它;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别快。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一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排上字模,这一块板印刷刚刚印完,那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模,用来防备一块板里面有重复出现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做的标签分类标出它们,每一个韵部制作一个标签,用木格储存它们。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可以制成。不拿木头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的疏松有的细密,沾了水就高低不平,加上同药物互相粘连,不能取下来;不如用胶泥烧制字模,使用完毕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用手擦试它,那些字模就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了,到现在还珍藏着。

《活板》教学设计

总第课时 《活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会认读课文,读准句词。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理解说明语言的简明、生动,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民间艺术的神奇 教学重点:疏通全文 教学难点: 1、课文第二段的分析。 2、本文的写作手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中,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本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了解作者作品 1、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誉之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他出身于封建官僚的家庭,幼时嗜好医学,33岁中进士。政治上比较进步,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之一。47岁拜翰林学士,55岁时王安石变法失败,便退居江苏润州(今镇江市)附近,建梦溪园,写成《梦溪笔谈》一书,享年65岁。 2、作品简介 《梦溪笔谈》是笔记文学体裁的综合性论著。全书包括《补笔谈》、《续笔谈》共30卷,计609篇。其内容广博,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军事、历史、文学、哲学、等几乎无所不包。其中以自然科学为主。它总结了古代,特别是宋代自然科学领域的光辉成就,记录和赞扬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创造,阐述了自己在自然科学方面的

见解,是我国和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一部重要文献,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四、疏通文意 1、读准字音 和(huò)炀(yáng)更(gēng)互 燔(fán)土讫(qì)予群众(zòng) 2、认真听课文朗读录音(播放《活板》音频)。 3、自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4、翻译课文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自己翻译,并释疑解难) 5、概括段落大意 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每段大意; ②为第二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的大意。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看书,完成学习任务,时间5分钟) 讨论后明确: 第一段:介绍我国雕版印刷发展的情况。 第二段:具体说明活版印刷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第一层:活版发明的时间和发明人。 第二层:活版的制作方法,包括制活字模与排版、制版两项。 第三层:活版印刷的效能,在于印得越多越快。 第四层:活版的印刷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 第三段:交代活版的下落。 6、归纳全文内容 请同学们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来归纳全文的内容。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文章重点介绍了由毕昇发明的活版的制作和使用流程及显著效果。 五、合作探究: 本文着重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明确:全文采用了时间顺序;主体部分采用了程序顺序:刻字——排版——印刷——拆版。 六、课堂复习整理(指导学生自主完成) 七、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并完成课后练习三。

中考文言文《活板》全文详细翻译 - 文言知识.doc

中考文言文《活板》全文详细翻译- 文言 知识- 活板 用刻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采用它。五代时才开始印刷五经,以后的各种图书都是雕板印刷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灰东西覆盖它。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板,拿着它靠近火烤它;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别快。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一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排上字模,这一块板印刷刚刚印完,那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模,用来防备一块板里面有重复出现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做的标签分类标出它们,每一个韵部制作一个标签,用木格储存它们。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可以制成。不拿木头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的疏松有的细密,沾了水就高低不平,加上同药物互相粘连,不能取下来;不如用胶泥烧制字模,使用完

毕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用手擦试它,那些字模就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了,到现在还珍藏着。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返回查字典首页

40个句子英汉翻译

1、Will you be able to visit me tomorrow? 2、It will take about five minutes to get there. 3、My brother is supposed to be back by six. 4、“I’m coming!” he called down the stairs. 5、I’m collecting Cole can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6、Dad comes home at seven every day. 7、She had worked hard to give her son a good education. 8、The building faces the square. 9、The snow was falling fast. 10、Don’t forget to turn off the gas. 11、I handed her the letter. 12、The lake is covered with ice. 13、Are you still jogging every morning? 14、We keep a cat and a couple of dogs. 15、This lady wants to see you. 16、I’ll mail it to you. 17、What makes you think so? 18、The ship was flying the national flag. 19、On arriving at the station, he called me up. 20、Can I have a pack of cigarettes? 21、See page 7 for further details. 22、I had a quick meal and then went out again.

《活板》教学设计

《活板》教学设计 《活板》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活板》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学目标 1、学习文言词语:印、就、板、已、和、更、互、设、炀、布、稍、从、贴、为、讫2、积累文化知识: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 3、学习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火烧令坚用讫再火令药熔被动句式:其印为余群从所得定语后置的倒装句:有奇字素无备者通假字:已、镕、文、止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文章的意义,理解说明文写作应围绕别说明事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写作的顺序。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由四大发明谈起,轻学生说说印刷术中的活字印刷。(可以读带来的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宋元文化部分有关印刷术的部分)说明记录活字印刷术的古文献资料最重要的就是沈括的《梦溪笔谈》,其《技艺》部分记载了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印刷术,题目是编者所加。二、读课文,正音。三、再读,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 1、在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知识是如何传播的?抄书,雕版印刷。缺点是速度慢。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2、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是什么时候的人?他是什么身份的人?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3、活字印刷是如何操作的?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先制字,而后设版、排字、炀版、平字,这里是按工作程序来说明的,这也是一种时间顺序。这样的顺序安排是文章富有条理,头绪清楚,便于说明事物。 4、为什么用胶泥作字印?不继续用木头刻字?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5、活字印刷有何好处?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6、现代汉语中常用汉字有3500个,那时,常用字也不会少,排版时这么多的’字怎样才能迅捷方便地找到呢?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 7、

活版翻译+问题(附答案)

板印书籍①,唐人尚未盛(shèng)为之②。五代③时始印五经④,已后⑤典籍⑥皆为板本⑦。 庆历(8)中,有布衣(9)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⑩,每字为一印(11),火烧令坚(12)。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huò)(13)纸灰之类冒(14)之。欲印,则以一铁范(15)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16);药(17)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18)。若止(19)印三二本,未为简易(20);若印数十百千(21)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22)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23),更互(24)用之,瞬息可就(25)。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26)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7)。有奇字(28)素无备者,旋(29)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30),文理(31)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32)与药相粘,不可取(33);不若燔土(34),用讫(35)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36)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37)所得,至今保藏。 字词翻译: (1)板印书籍:即用木板刻字印书。板印,雕版印书。板,通“版”,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2)尚:还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盛大,这里是大规模的意思。之,指“板印书籍。”为:是 (3)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 (4)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 (5)已后:以后。已,通“以”。 (6)典籍:重要的文献书籍。 (7)板本:板印的本子。 (8)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9)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10)钱唇:铜钱的边缘。 (11)印:印模。 (12)令坚:使坚硬。 (13)和(huò):混合。 (14)冒:蒙、盖。 (15)范:框子。 (16)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17)药:指上文所说的松脂、蜡等物。 (18)字平如砥(dǐ):(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像磨刀石那样平。 (19)止:同"只"。

高中汉译英句子翻译中英文99句

B5M1(句子翻译) 1.It_doesn’t_matter_whether you will attend the party or not. 你来不来参加派对并不重要。 2.Many students are hot on playing computer games, while Wang Chen likes playing Weiqi. 许多学生热衷于电脑游戏,而王琛却喜欢下围棋。 .They have a lot in common and get along well with each other. 3.他们有很多相同之处,相处得很融洽。 .They are twin sisters, yet they have_little_in_common in their hobbies. 4.她们是孪生姐妹,但是她们的业余爱好几乎没有相同之处。 .In_common_with other companies, they advertise widely as well. 5.和其他公司一样,他们也广泛地做广告。 .One false step will make a great difference. 6.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The twins look so similar that you can hardly tell_the_difference_between them. 7.这对双胞胎看起来太像了,你简直无法把他们区分开来。 .It might be obvious to you, but it isn’t to me. 8.这对你来说也许很容易理解,但对我却并非如此。 .It_is_obvious_that the two Englishes have much in common. 9.很显然,这两种英语有很多共同之处。 .Obviously (obvious), American spelling is simpler than British spelling. 10很显然,美式拼写要比英式拼写简单。 .Good news never goes beyond the gate, while bad news gets around quickly. 11.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It’s time I got down to some serious work. 12.我该认真干点正事了。 .I tried ringing you several times yesterday but I couldn’t get through. 13.昨天我试着给你打过几次电话,但是没有打通。 .A man in confusion (confuse) cannot focus on the required work. 14.思绪混乱的人不可能集中精力做他被要求做的工作。 ③The confused look on his face suggested that he was confused about the confusing questions ask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