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径千分尺教案

外径千分尺教案
外径千分尺教案

教案用纸

备注:参考资料:

教案用纸

教案用纸附页

“讲授

新课(40分钟)一、创设情境(5分钟)

观看MV

进行一分钟的讨论:如果

自己是一名车间生产工,

应该如何按照工件的结构

及加工要求选择量具?如

何测量?如何

判断工件是否合格?

情境教学法

由生动具体的片段场

景,引起学生的态度

体验和情感共鸣,使

学生明白“学什么?

为什么要学?怎么

学?”

悬念激励法

1、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教学

录像:工人车削零件的加工、检测过

程,以及不严格检测致使产品质量低劣

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2、提问学生:我们所看到的被加

工轴由哪几部分组成?要加工好这一

轴,做了哪些测量检验工作?用到何种

量具?分别用到量具的哪一部位?如何

测量?

二、提出目标(2分钟)

[回答]精度要求较高,因

此要用千分尺检测。

明确目标

启发式教学

通过启发和引导,结

合分析说明,让学生

明确学习的主要内

容。

显然,该工件是阶梯轴零件,各部位的

尺寸要求都在0.001mm内,为什么不用

游标卡尺而用千分尺测量这些尺寸

呢?。

教案用纸附页

演示法

C尺架E可动刻度

引导法

教学环节

-讲授

新课(40分

教师活动

卡尺的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类

型?各有何作用?如何读数?如何

使用和保养?

三、外径千分尺的结构(5分钟)

学生活动

明晰学习任务

酝酿学习方法

方法及目的

引起学生兴趣

为下面的讲述打

下伏笔

外径千分尺由尺架、测微装置、测

力装置和锁紧装置等组成。

积极听讲

学生在形象思维过程中,

加深理解和记忆。演示

FLASH课件

&止动旋钮B固定劇度D'徹调旋钮

0.01 mm

0-15mm

在大屏幕演示的同时,注解游标卡尺的各部分名称,并用实物作进一步展示。

四、千分尺的读数原理(7分钟)拿出自己的千分尺,对

应老师的讲解,明确千

分尺的构造。

在大屏幕上展示

【讲解】在千分尺的固定套管上刻有轴向中线,在中线的两侧刻有两排刻线。测微螺杆的螺距为0.5mm, 微分筒的外圆周上刻有50等分刻度。所以,千分尺的分度值即为:0.5/50= 0.01mm。

【提问】1、固定套管上的分度值是多少?量程是多少?

2、微分筒上有多少格?每格的

分度值是多少?

积极听讲

观察固定套管和微分筒

两部位的刻度线的不同

及存在的联系,探索读

数原理。

讨论

回答问题

图2- 11。

引导法

赏识教育法对

讨论中不准确的地

方,不直接否定,通

过其他同学的补充发

言予以充实和纠正。

教案用纸附页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讲授新

课(40分钟)五、千分尺的读数方法(5分钟)

【重点讲解】

1、先读整数一一从固定套管中线上侧

读出整数刻度;

2再读小数一一从中线下侧读出

0.5mm小数,再从微分筒上读出与固定

套管中线对齐的刻度;

3测量值=固定套管读数(整数)

+微分筒读数(小数)。

学生活动方法及目的

掌握技能播放课件

学生观看大屏幕演示,认

真观察教师操作的整在操作中要注重

个过程,掌握千分尺的

引导学生,讲解读

操作规程。数方法。

引导教学法

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如何

正确读出测量数据?

按照大屏幕所给的任意读

数,在老师的引导下,读出

正确的读数。

【过程】

集体讨论

个别发言

教案用纸附页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方法及目的

丄讲授新课(40分钟)实测练习(10分钟)

掌握技能

(1)实际操作、动手测

量,用千分尺测量身边物

体的外径、长度尺寸。

(2)在实测中认真摸索

操作规律,深刻体验测量

过程。

(3)按教师所给议题进

行讨论,发表意见。

发现法

赏识教育法

鼓励学生在练习

过程中善于发现问

题,并勇于分析和解

决问题,做到学以致

用。

通过讨论,促使学生认

真思索,加深让学生用千分尺测量身边物体的外

径、长度尺寸,如钢笔直径,自己头发

的直径等。(巡回指导)

共同讨论,提炼技巧:a怎样快速读

取数值?b、千分尺有误差吗?误差是

如何产生的?

实操技巧:1、将待测工件放置平

稳,左手握尺身,右手旋转旋钮,直到

棘轮打滑,发出响声,锁紧止动旋钮,

取下物体后再读数。2、测量尺寸时,应

先使两测量面的距离超过被测尺寸,将

工件被测部位放到两测砧之间,再旋转

微分筒,接近被测表面时,旋转微调旋

钮,进行测量。3、测量时要先用目测估

读数练习(3分钟)

播放课件

尝试法

引导法

赏识教育法

学习误区导航:

①固定套筒上整

数与0.5mm读数的

正确读法;②在没有

看清固定套筒的情况

下贸然读数。

安排学生练习,巩固读数原理,

让学生对应大屏幕练习读数,在尝试

中暴露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总结

经验。

国产数显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

国产数显外径千分尺727(II)操作规程 图1结构示意图 1、主要技术指标 1)测量范围:0-25mm; 2)分辨力:0.001mm; 3)示值误差:0.002mm; 4)工作电源:3V扣式电池1粒; 5)工作环境温度:0~+40℃; 6)储存温度: -20~+60℃; 7)环境湿度:≤ 80%(防护等级:IP4,防喷水)。 2、注意事项 1)不要摔碰数显千分尺及施以过大的外力。 2)不要拆卸数显千分尺。 3)每次打开数显千分尺后使用前需校对起始值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则会影响测量结果。 4)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来压按键,按键时应沿按键的移动方向来操作,否则将影响按键的灵敏性,甚至导致按键损坏。 5)不要在日光直射、过冷或者过热的环境中使用或保存数显千分尺。 6)在千分尺的任何部位不能施加电压,也不要用电笔刻字,以免损坏电子元件。 7)不要在有高电压或强磁场的环境中使用数显千分尺。 8)使用干燥的软布或棉花擦拭数显千分尺表面污点。不能使用丙酮或苯类等有机溶剂擦拭。 9)测量前使用软布擦拭测量面。 10)丝杆为不脱落结构,不要后退丝杆超过数显千分尺的测量范围。

11)未打开显示器前不允许随意进退丝杆,以防超出测量范围。 12)长期不用时应取出电池。 图二液晶显示屏 3、功能键使用方法 3.1 ABS/INC…UNIT键:绝对测量与相对测量转换键、延时公制与英制测量模式转换键。 1)每次按住此键2秒以上,实现延时公制与英制测量模式转换。当出现“in”字样时,为英制测量状态;否则为公制测量状态。 2)每次按住此键不足2秒时,实现绝对测量与相对测量转换。当出现“ABS”字样时,为绝对测量状态;当出现“INC”字样时,为相对测量状态。 3.2 ON/OFF…SET键:开关键和设定初始值键。 1)每次按住此键不足2秒时进行开机或关机; 2)当按住此键2秒以上:设置数显千分尺的绝对测量初始值,在显示器上“S et”闪烁一下消失,完成设置,此时显示为“ABS”换行“0.000”。 4、操作步骤 4.1安装电池 1)找到电池盖,电池盖位于显示屏背面,呈“十”字。 2)把电池盖朝上,用左手轻轻握住千分尺尺架。 3)用专用扳子对准“十”字逆时针旋转电池盖约45度(感觉旋转过程有阻挡时必须停止旋转),电池盒内没有电池时,把扳手放回原来位置,再用手沿电池盖压缝处轻轻叩开电池盖;电池盒内有电池时,慢慢抬起专用扳手同时用左手拇指轻压电池盖(防止电池盖弹起),然后用右手沿电池盖压缝处轻轻叩开电池盖。 4)从电池原包装中取出电池。 5)把电池带“+”字的朝上平放到电池盒内,如电池放不平可使其偏向“数据输出按键”的一侧偏里向下。 6)把电池盖边缘的突出部分和电池盒内边缘凹陷部分对齐。 7)用专用扳子对准电池盖的“+”字轻轻压下电池盖,使电池盖与盒之间没有缝隙,然后顺时针旋转电池盖约45度,然后慢慢抬起专用扳子(防止电池盖没有盖上而弹起),如弹起,重新从步骤5进行。 8)直至电池盖不弹起,确认电池盖盖好为止,电池安装结束。 4.2绝对测量模式的选定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计测器内校管理程序 1、硬度计的内校程序 (1)、结构说明:常用硬度计分为①章氐其计算符号为HV。②布氐其计算符号为HB,③洛氐其计算机符号为HR三者之结构大致相同。是由以下结构组成如图(一)所示: (2)、校验基准:使用外校合格的硬度计进行对比校准。 (3)、校准环境及周期:常温、常压,静置2小时以上,校准周期12个月。 (4)、校准步骤: (6)、记录保存: ①、校准合格后,贴校准标签。 ②、校准不合格时:依实际情况,判定为:暂停使用,降级使用,维修,报 废处理。 ③、将校准结果登录在DF4221-02《检测仪器清单》表格内。 2、深度尺内校程序: (1)、结构概述:深度尺是用来测量肓孔,梯形孔及凹槽等深度尺寸的量具,结构组成如图(二)所示: (2)、校准基准:标准量块(外校合格的标准块)。 (3)、校准环境及周期:常温,常压,静置2小时以上,校准周期12个月。 (4)、校准步骤:

(6)、记录保存: ①、校准合格后,贴校准标签。 ②、校准不合格时,依实际情况,判定为暂停使用,降级使用,报废处理。 ③、将校准结果登录在DF4221-02《检测仪器清单》表格内。 3、高度尺内校程序: (1)、结构概述:高度尺是用来测量工件的中央相互位置和精密划线的量具,其主要由以下结构组成,如图(三)所示: (2)、校准基准:选用外校合格的量块和平台进行比对校准。 (3)、校准环境及周期:常温,常压,静置2小时以上,校准周期为12个月。(4)、校准步骤:

外径千分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机械式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1、机械外径千分尺的简介: 千分尺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 测量仪器,常见的机械千分尺如下图所示。它的量程为0~25mm ,分度值是。由固定的尺架、测砧、测微螺杆、固定套管、微分筒、测力装置、锁紧装置等组成; 2、外径千分尺刻度及分度值说明: 1) 固定套管上的水平线上、下各有一列间距为 1mm 的刻度线,上侧刻 度线在下侧二相邻刻度 线中间。 2) 微分筒上的刻度线是 将圆周分为50等分的水 平线,它是作旋转运动 尺测测 微固旋测力锁隔 水刻

②不重合时的处理方法:先旋转旋钮, 至螺杆快接近测砧时,旋转测力装 置,当螺杆刚与测砧接触时会听到 喀喀声,停止转动确认是否重全合。 如仍不重合,送(品管)计测室处 理。 4、外径千分尺的测量方法: 步骤一:将被测物擦干 净,千分尺使用时轻 拿轻放; 步骤二:松开千分尺锁 紧装置,校准零位,转动旋钮,使 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的距离略大于 被测物体; 步骤三:一只手拿千分尺的尺架,将待测物 置于测砧与测微螺杆的端面之间, 另一只手转动旋钮,当螺杆要接近 物体时,改旋测力装置直至听到喀 喀声后再轻轻转动~1圈; 步骤四:旋紧锁紧装置(防止移动千分尺时 螺杆转动),即可读数。 5、外径千分尺的读数: 1)先以微分筒的端面为准线,读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线的分度值; 2)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横线作为读数准

线,读出可动刻度上的分度值,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度的十分之一,即; 3)如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线之间无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即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可动刻度的值; 4)如微分筒端面与下刻度线之间有一条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应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上,再加上可动刻度的值。 6、外径千分尺零误差的判定: 校准好的千分尺,当测微螺杆与测接触后,可动刻主上的零线与固定刻度上的 水平横线应该是对齐的,如下图1所示; 如果没有对齐,测量时就会产生系统误差 ——零误差。如无法消除零误差, 机械式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千分尺校准规程

千分尺校准规程 1、目的:通过对外径千分尺进行校准,执行量值传递工作,保证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厂内0-300㎜范围、分度值为0.01㎜的外径千分尺的校准指导。 3、环境要求:室内温度要求控制在20±5℃,湿度控制在60±15 RH%。 4、校准方法/步骤: 4-1、外观: 4-1-1、要求:千分尺表面应无锈蚀、碰伤或其它缺陷,刻线和数字应清晰、均匀,不应有脱色现象,千分尺上应标有分度值、制造厂名、工厂标志及出厂编号,使用中及修理后的千分尺允许有不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4-1-2、方法:目视 4-2、各部份相互作用: 4-2-1、要求:微分筒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住现象,可换或可调测砧的装卸或调整应顺畅,其作用可靠,锁紧装置应切实有效,测微螺杆无明显的轴向窜动与径向摆动。 4-2-2、方法:手感 4-3、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横刻线的距离: 4-3-1、要求:对准零位时,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横刻线的右边缘应相切,允许压线不大于0.05㎜,离线不大于0.10

4-3-2、方法:调整好千分尺的零位,转动微分筒使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横刻线相切,并按微分筒读出零刻线相对于固定套管纵刻线的偏移量,该数值即为离线、压线的数值。 4-4、示值误差: 4-4-1、要求:千分尺的示值误差不超过下表一的规定: 4-4-2、方法:以5等或2级或相应等级量块,依下表一规定之受检点进行校准。 4-5、校对量杆的尺寸误差 4-5-1、要求:校对量杆尺寸误差不超过下表一的规定:4-5-2、方法:校对量杆尺寸误差在三座标上进行校准。 表一:单位mm

5、校准周期为12个月 2016年10月

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和用法

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和用法 外径千分尺常简称为千分尺,它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常见的一种如图2.4-1所示,它的量程是0-25毫米,分度值是0.01毫米。外径千分尺的结构由固定的尺架、测砧、测微螺杆、固定套管、微分筒、测力装置、锁紧装置等组成。固定套管上有一条水平线,这条线上、下各有一列间距为1毫米的刻度线,上面的刻度线恰好在下面二相邻刻度线中间。微分筒上的刻度线是将圆周分为50等分的水平线,它是旋转运动的。 根据螺旋运动原理,当微分筒(又称可动刻度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0.5毫米。这样,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后,它转过了1/50周,这时螺杆沿轴线移动了1/50×0.5毫米=0.01毫米,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0.01毫米的数值。

外径千分尺的零位校准 使用千分尺时先要检查其零位是否校准,因此先松开锁紧装置,清除油污,特别是测砧与测微螺杆间接触面要清洗干净。检查微分筒的端面是否与固定套管上的零刻度线重合,若不重合应先旋转旋钮,直至螺杆要接近测砧时,旋转测力装置,当螺杆刚好与测砧接触时会听到喀喀声,这时停止转动。如两零线仍不重合(两零线重合的标志是: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零线重合,且可动刻度的零线与固定刻度的水平横线重合),可将固定套管上的小螺丝松动,用专用扳手调节套管的位置,使两零线对齐,再把小螺丝拧紧。不同厂家生产的千分尺的调零方法不一样,这里仅是其中一种调零的方法。 检查千分尺零位是否校准时,要使螺杆和测砧接触,偶而会发生向后旋转测力装置两者不分离的情形。这时可用左手手心用力顶住尺架上

测砧的左侧,右手手心顶住测力装置,再用手指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旋 钮,可以使螺杆和测砧分开。 外径千分尺的读数 读数时,先以微分筒的端面为准线,读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线的分度值(只读出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横线作为读数准线,读出可动刻度上的分度值,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毫米。如果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线之间无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即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可动刻度的值;如微分筒端面与下刻度线之间有一条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应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上0.5毫米,再加上可动刻度的值,如图2.4-2读数为8.384毫米,图2.4-3读数为7.923毫米。

外径千分尺校准方法

外径千分尺校准方法 受控状态: 文件编号: 修订状态: B0 分发号: 编制:审核:批准: 日期:日期:日期: 会签与修订页:

1 目的 为了在公司内部开展校准工作,进行量值传递保证测量准确有效。

2 适用范围 本校准方法适用于分度值为0.01mm,测量上限为500mm的外径千分尺;以及分辨率为0.001mm,0.0001mm,测量上限至500mm的数显外径千分尺的首次校准,后续校准和使用中的检验 3 依据 3.1 JJG 21-2008 千分尺计量检定规程 3.2 JJF 1088-2002 外径千分尺(测量范围500mm~3000mm)校准规范 4 职责 4.1 计量中心负责外径千分尺校准方法的制定和修订。 4.2 计量人员负责按照规定进行外径千分尺的校准和作出判定并做好相应记录与标识。 5 工作程序 5.1环境条件 5.1.1 校准的环境要求:温度:20±4℃;湿度:≤70% 5.1.2 校准前应将被检仪器及标准检具同时置于平板上让其在平衡温度放置足够长的 时间。 5.2校准项目 5.2.1 外观各部分相互作用检查 5.2.2 示值最大误差校准 5.3 千分尺的校准方法 5.3.1 外观用目视的方法检查,千分尺测微螺杆及其校对用的量杆不应有碰伤锈蚀或其 它缺陷;微分筒上的刻线应清晰均匀;数显千分尺数字显示应清楚,完整,数字 无跳动。各部分相互作用通过手动实验及观察检查各部分配合有无明显松动,微 分筒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滞现象,测力装置应完好等。 5.3.2 示值最大误差校准方法;用千分尺专用2级量块或相应的专用量块检定,各受检 点应均匀分布于测量范围的5个校准点上,各校准点上的最大示值误差均不应超 过相应规定。测量上限大于100mm的千分尺,将专用量块依次研合在相当于千分 尺测量范围下限的量块上依次进行校准;对于测量上限大于300mm的千分尺在其 他计量性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用专用量块和专用检具只校准测微头的示值 误差。 5.4 判定要求: 5.4.1对于测量上限大于300mm的千分尺可只校准测微头示值误差,测微头各点相对于 零点的示值最大误差不超过±3umm 5.4.2 千分尺示值最大允许误差:(表1)

内径千分尺使用说明【详解】

千分尺使用说明【简单易懂】 千分尺可适用于测量产品的外尺寸(长度、宽度、厚度)等,量程范围在0~25mm之间。下面介绍千分尺操作规程、步骤和使用方法,千分尺操作方法,千分尺的使用方法介绍。 一、千分尺测量操作方法: (一)、依被测物孔径大小,去选择适当之内径千分尺。 (二)、将内径千分尺测试头放入被测物孔内。 (三)、放入时被测物须放平,内径千分尺应正直。 (四)、测试时,左手三手指拿着内径千分尺刻度表下的圆棒,右手旋转内径分厘卡最上端之旋转钮。 (五)、当测试头测量面与被测物孔内轻微接触时,右手转动旋钮使其放出3~5声轻响。 在日常生产中,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孔时,将其测量触头测量面支撑在被测表面上,调整微分筒,使微分筒一侧的测量面在孔的径向截面内摆动,找出最小尺寸。然后拧紧固定螺钉取出并读数,也有不拧紧螺钉直接读数的。这样就存在着姿态测量问题。姿态测量:即测量时与使用时的一致性。例如:测量 75~600/0.01mm 的内径尺时,接长杆与测微头连接后尺寸大于 125 mm 时。其拧紧与不拧紧固定螺钉时读数值相差 0.008 mm 既为姿态测量误差。

内径千分尺测量时支承位置要正确。接长后的大尺寸内径尺重力变形,涉及到直线度、平行度、垂直度等形位误差。其刚度的大小,具体可反映在“自然挠度”上。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由工件截面形状所决定的刚度对支承后的重力变形影响很大。如不同截面形状的内径尺其长度 L 虽相同,当支承在(2/9)L 处时,都能使内径尺的实测值误差符合要求。但支承点稍有不同,其直线度变化值就较大。所以在国家标准中将支承位置移到最大支承距离位置时的直线度变化值称为 “自然挠度”。为保证刚性,在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内径尺的支承点要在(2/9)L 处和在离端面 200 mm 处,即测量时变化量最小。并将内径尺每转 90°检测一次,其示值误差均不应超过要求。 二、校验方法: (一)、首先将千分尺擦拭干净。 (二)、依各种规格之内径千分尺选择合适之校正环规,其校验方式与操作方法相同。 (三)、内径千分尺精度0.001mm之允收标准为±0.001mm。精度0.005mm之允收标准为±0.005mm。 (四)、内径千分尺精度0.001mm 之校验标准为±0.002mm。精度0.005mm之校验标准为±0.01mm。 (五)、内径千分尺校验周期一年。 (六)、若无法内校之千分尺则进行外校。 (七)、调整方法: 1、先将测试头转入校验块孔内固定。 2、将刻度表上六角孔内螺丝放松。 3、取所本身配件扳手放入内千分尺较小圆棒有沟槽部份进行调整。 4、调整完毕将六角孔内螺丝锁紧。 (八)、校验环规每五年得委外校验。

量具内部校准规程

1、游标卡尺内部校准规程 1目的 对游标卡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普通游标卡尺及带表游标卡尺的内部核准。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带表卡尺表头的指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取2~3块任意基准量块进行度量,量块被测面要干净、平整。每块连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 测内径接触面磨损程度: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型,然后移动表头,使卡尺上面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测量值与标准值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将其平均值记录在《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中。 可根据不同量程的卡尺选用不同的基准量块或组合进行校准; 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6校准周期 每年一次 7相关记录 《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

2、千分尺内部校验规程 1目的 对千分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千分尺的内部校准。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检查千分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刻度是否清晰。 扭动千分尺螺栓调校零位,使刻度对准零点。 根据不同量程的千分尺选择适宜的标准量块3~4块,(可对标准量块进行组合测量)。每块量块连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为±。 外径千分尺的校验:任意取5-6块标准量块,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型,扭动螺栓使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为±。 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6校准周期 每年1次。 7相关记录 《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 3、本厂其他量具内部校验规程 1、目的

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和用法

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和用法 外径千分尺 外径千分尺常简称为千分尺,它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常见的一种如图 2.4-1所示, 它的量程是0-25毫米,分度值是0.01毫米。外径千分尺的结构由固定的尺架、测砧、测微螺杆、固定套管、微分筒、测力装置、锁紧装置等组成。固定套管上有一条水平线,这条线上、下各有一列间距为1毫米的刻度线,上面的刻度线恰好在下面二相邻刻度线中间。微分筒上的刻度线是将圆周分为50等分的水平线,它是旋转运动的。 根据螺旋运动原理,当微分筒(又称可动刻度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一一0.5 毫米。这样,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后,它转过了1/50周,这时螺杆沿轴线移动了1/50 X0.5毫米=0.01 毫米,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0.01毫米的数值。 外径千分尺的零位校准 使用千分尺时先要检查其零位是否校准,因此先松开锁紧装置,清除油污,特别是测砧与测微螺杆间接触面要清洗干净。检查微分筒的端面是否与固定套管上的零刻度线重合,若不重合应先旋转旋钮,直至螺杆要接近测砧时,旋转测力装置,当螺杆刚好与测砧接触时会听到喀喀声,这时停止转动。如两零线仍不重合(两零线重合的标志是: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零线重合,且可动刻度的零线与固定刻度的水平横线重合),可将固定套管上的小螺丝松动,用专用扳手调节套管的位置,使两零线对齐,再把小螺丝拧紧。不同厂家生产的千分尺的调零方法不一样,这里仅是其中一种调零的方法。 检查千分尺零位是否校准时,要使螺杆和测砧接触,偶而会发生向后旋转测力装置两者不分离的情形。这时可用左手手心用力顶住尺架上测砧的左侧,右手手心顶住测力装置,再用手指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旋钮, 可以使螺杆和测砧分开。 外径千分尺的读数 读数时,先以微分筒的端面为准线,读岀固定套管下刻度线的分度值(只读岀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横线作为读数准线,读岀可动刻度上的分度值,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毫米。如果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线之间无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即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可动刻度的值;如微分筒端面与下刻度线之间有一条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应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上 0.5毫米,再加上可动刻度的值,如图2.4-2读数为8.384毫米,图2.4-3读数为7.923毫米。

钳工操作规程

钳工操作规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钳工安全操作规程 1、工作前先检查工作场地及工具是否安全,若有不安全之处及损坏现象,应及时清理和修理,并安放妥当。 2、使用錾子,首先应将刃部磨锋,尾部毛头磨掉,錾切时严禁錾口对人,并注意铁屑飞溅方向,以免伤人,使用榔头首先要检查把柄是否松脱,并擦净油污。握榔头的手不准带手套。 3、使用的挫刀必须带锉刀柄,操作中除锉圆面外,锉刀不得上下摆动,应重推,轻拉回,保持水平运动,锉刀不得沾油,存放时不得互相叠放。 4、使用扳手要符合螺帽的要求,站好位置,同时注意旁人,以防扳手滑脱伤人扳手不允许当榔头使用。 5、使用电钻前,应检查是否漏电(如有漏电现象应交电工处理),并将工件放稳,人要站稳,手要握紧,两手用力要均衡并掌握好方向,保持钻杆与被钻工件面垂直。 6、使用虎钳,应根据工件精度要求加放钳口铜,不允许在钳口上猛力敲打工件,板紧虎钳时,用力应适当,不能加加力杆,虎钳使用完毕,须将虎钳打扫干净,并将钳口松开。 7、使用卡钳测量时,卡钳一定要与被测工件的表面垂直或平行。 8、游标卡、千分尺等精密量具,测量时均应轻而平稳,不可在毛坯等粗糙表面上测量,不许测量下在发热的工件,以免卡脚磨擦损坏。

9、使用千分表时,应使表与表架在表座上相当稳固,以免造成倾斜和动摆。 10、使用水平仪时,要轻拿轻放,不要碰击,接触面未擦净前,不准将水平仪摆上。 11、攻丝与铰孔时,丝攻与铰刀中心均要与孔中心一致,用力要均匀,并按先后顺序进行,攻、套丝时,应注意反转,并根据材料性质,必要时加润滑油,以免损坏板牙和丝锥,铰孔时不准反转,以免刀刃崩坏。 12、刮研时,工件应放置平稳,工件与标准面相互接触时应轻而平稳,并且不使棱角接触与碰击,以免损坏表面。刮削工件边缘时,刮刀方向应与边缘成一定的角度进行。 13、锡焊时,被焊接部位应进行仔细的清洁处理,然后加热到焊料的熔化温度,速度要快,以免表面产生氧化物。焊好的物件应逐步冷却,浇轴承合金应严格按其工艺规程进行。 14、工件热装时,油温应低于油的闪点20℃,被加热工件不得接触油箱底,应加垫东西或悬掉起来。加热时不允许有大火苗,同时应有防火措施。 15、检修设备时,首先必须切断电源。拆卸修理过程中,拆下的零件应按拆卸程序有条理的摆放,并做好标记,以免安装时弄错,拆修完毕要认真清点工具、零件是否丢失,严防工具、零件丢入转动的机器内部。经盘车后方可进行试车,办理移交手续。 16、设备在安装和检修过程中,应认真作好安装和检修的技术数据记录,如设备有缺陷,或进行了技术改进,应全面做好处理缺陷或改进的施工详细记录。

外径千分尺内校标准

************有限公司 标准书名称外径千分尺内校标准编号15-009 页次1/1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检测用外径千分尺。 二、管理权责:品管部。 三、作业程序: 3-1依《量检具校验一览表》上所使用的外校合格、且在有效期内的量块、平板,并找出《量检具设备校验履历表》及要求使用单位提供受检之设备。 3-2备妥清洁用布、工具内校记录表。 3-3外观要求,外径千分尺表面不应有锈迹、碰伤、镀层脱落及其他影响质量的缺陷,尺身刻线应清晰。 3-4各部分相互作用,微分筒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住现象,测微螺杆不应手感觉到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锁紧装置应切实有效。 3-5标尺标记宽度和宽度差检定,用工具显微镜检定,以微分筒的刻线标记各应抽检3条,标记宽度差以受检标记中最大与最小宽度之差确定。标尺标记宽度差应不大于0.03mm。 3-6示值误差检测,示值误差不应超过±4μm,以4等量块与量块附件组成的内尺寸进行检定,下表为一般推荐检测点:(mm) 测量范围检定点 0~10 2.12 4.25 6.37 8.50 10 0~15 3.12 6.24 9.37 12.50 15 0~25 5.12 10.25 15.37 20.5 25 >25 A+5.12 A+10.25 A+15.37 A+20.5 A+25 (表中A为千分尺的测量下限) 3-7依检验结果进行判定后呈部门主管核准。 3-8部门管理核准时,对于被判定不合格者,须做出“报废”、“暂停使用”等决定并签章。 3-9依3-7、3-8之判定后予以标示,标示方法依《检测设备校准作业办法》实施。 3-10校准温度原则为20±5℃环境,其他相关规定依《检测设备校准作业办法》。 3-11依3-9做出标示后,归位并记录于《量检具设备校验履历表》内。 3-12校验合格后,外径千分尺校验周期为一年。 四、附表:仪器设备内校记录表

(完整版)数显外径千分尺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干货】

数显外径千分尺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外径千分尺常简称为千分尺,它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常用规格为0-25mm 25-50mm等,每25mm一个等级。精度是0.01毫米。外径千分尺的结构由固定的尺架、测砧、测微螺杆、固定套管、微分筒、测力装置、锁紧装置等组成。固定套管上有一条水平线,这条线上、下各有一列间距为1毫米的刻度线,上面的刻度线恰好在下面二相邻刻度线中间。微分筒上的刻度线是将圆周分为50等分的水平线,它是旋转运动的。 根据螺旋运动原理,当微分筒(又称可动刻度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0.5毫米。这样,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后,它转过了1/50周,这时螺杆沿轴线移动了1/50×0.5毫米=0.01毫米,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0.01毫米的数值。 外径千分尺的零位校准 使用千分尺时先要检查其零位是否校准,因此先松开锁紧装置,清除油污,特别是测砧与测微螺杆间接触面要清洗干净。检查微分筒的端面是否与固定套管上的零刻度线重合,若不重合应先旋转旋钮,直至螺杆要接近测砧时,旋转测力装置,当螺杆刚好与测砧接触时会听到喀喀声,这时停止转动。如两零线仍不重合(两零线重合的标志是: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

刻度的零线重合,且可动刻度的零线与固定刻度的水平横线重合),可将固定套管上的小螺丝松动,用专用扳手调节套管的位置,使两零线对齐,再把小螺丝拧紧。不同厂家生产的千分尺的调零方法不一样,这里仅是其中一种调零的方法。 检查千分尺零位是否校准时,要使螺杆和测砧接触,偶而会发生向后旋转测力装置两者不分离的情形。这时可用左手手心用力顶住尺架上测砧的左侧,右手手心顶住测力装置,再用手指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旋钮,可以使螺杆和测砧分开。 千分尺的组成结构 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长仪器,准确度可在0.01--0.001mm之间。常用于测量细丝和小球的直径以及薄片的厚度等。 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先将测微螺杆退开,将待测物体放在的两个测量面之间。外径千分尺的尾端有棘轮旋柄,转动可使测杆移动,当测杆与被测物(或砧台)相接后的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棘轮将滑动并产生喀、喀的响声,活动套管不再转动,测杆也停止前进,此时即可读数。读数时,从主尺上读取0.5mm以上的部分,从微分筒上读取余下尾数部分[估计到最小分度值的十分之一,即(1/1000)],然后两者相加,如图(a)的读数为5.155mm,(b)的读数为5.655mm。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 1、目的 为规范质量检验人员正确地使用公法线千分尺, 测量准确结果,使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公法线千分尺结构 图外径千分尺 1-尺架;2-测砧(zhen);3-测微螺杆;4-锁紧装置; 5-固定套管;6-微分筒;7-测力装置;8-隔热装置 3. 公法线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3.1使用前验查千分尺是否完好,有无校验合格标识。 3.2使用时,将千分尺测量面及测量玻璃表面清洁干净。 3.3 使用时,必须首先归零。在归零时,缓慢地使测量杆与测砧接触,所用的力须和测量时保持一致(国家标准规定用力为2~3N) ,考虑到测量的不确定性, 一般都要置零两次以上, 测量次数不低于3次。 3.4将被测产品移入两测量面之间,调微分筒,使工作面快接触到被测物件后,调测力装置,听到三声“咔咔咔”时停止。 4.千分尺读数 4.1整数部分:主刻度上读出,以微分筒端面所处在主刻度的上刻度线确定。 4.2小数部分:固定套管上读出,以主刻度的下刻度线和微分筒上读出。 A、下刻度度线出现,0.5+微分筒数。 B、下刻度线未出现,微分筒上读数。 5 千分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5.1千分尺是紧密量具,使用时要轻拿轻放,用完之后在裸露部位涂上防锈油,并放进盒内,放置通风干燥的地方,不可随意丢置乱放。

5.2随时注意电池电量情况, 如出现闪数或跳数应及时检查电池电量是否足够。 5.3在进行测量操作时, 应注意操作的速度和力度, 调节微分筒时,不可用力过猛,且不可在调节微分筒时,使两卡脚卡紧物件,要充分使用测力装置功能。 5.4在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时, 严禁单手操作, 最好采用千分尺底座或辅助设备。 5.6 由于千分尺为精确测量仪器, 考虑到其测量时的重复性因素, 测量时应多取几次测量值。

外径千分尺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外径千分尺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外径千分尺常简称为千分尺,它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常用规格为0-25mm 25-50mm等,每25mm一个等级。精度是毫米。外径千分尺的结构由固定的尺架、测砧、测微螺杆、固定套管、微分筒、测力装置、锁紧装置等组成。固定套管上有一条水平线,这条线上、下各有一列间距为1毫米的刻度线,上面的刻度线恰好在下面二相邻刻度线中间。微分筒上的刻度线是将圆周分为50等分的水平线,它是旋转运动的。 根据螺旋运动原理,当微分筒(又称可动刻度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毫米。这样,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后,它转过了1/50周,这时螺杆沿轴线移动了1/50×毫米=毫米,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毫米的数值。 外径千分尺的零位校准 使用千分尺时先要检查其零位是否校准,因此先松开锁紧装置,清除油污,特别是测砧与测微螺杆间接触面要清洗干净。检查微分筒的端面是否与固定套管上的零刻度线重合,若不重合应先旋转旋钮,直至螺杆要接近测砧时,旋转测力装置,当螺杆刚好与测砧接触时会听到喀喀声,这时停止转动。如两零线仍不重合(两零线重合的标志是: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零线重合,且可动刻度的零线与固定刻度的水平横线重合),可将固定套管上的小螺丝松动,用专用扳手调节套管的位置,使两零线对齐,再把小螺丝拧紧。不同厂家生产的千分尺的调零方法不一样,这里仅是其中一种调零的方法。 检查千分尺零位是否校准时,要使螺杆和测砧接触,偶而会发生向后旋转测力装置两者不分离的情形。这时可用左手手心用力顶住尺架上测砧的左侧,右手手心顶住测力装置,再用手指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旋钮,可以使螺杆和测砧分开。 千分尺的组成结构 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长仪器,准确度可在之间。常用于测量细丝和小球的直径以及薄片的厚度等。 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先将测微螺杆退开,将待测物体放在的两个测量面之间。外径千分尺的尾端有棘轮旋柄,转动可使测杆移动,当测杆与被测物(或砧台)相接后的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棘轮将滑动并产生喀、喀的响声,活动套管不再转动,测杆也停止前进,此时即可读数。读数时,从主尺上读取以上的部分,从微分筒上读取余下尾数部分[估计到最小分度值的十分之一,即(1/1000)],然后两者相加,如图1-6(a)的读数为,(b)的读数为。

千分尺怎样使用方法【检定千分尺操作规程】

千分尺怎样使用方法【检定千分尺操作规程】检定千分尺操作规程 一.目的:指导和规范检定人员正确的从事千分尺的检定修理工作。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计量室检定人员在其岗位上从事的千分尺量具的检定修理工作。 三.人员要求 该项操作人员应具有及以上文化程度,并经上级计量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 四.工装量具 杠杆千分尺、杠杆百分表或百分表、平板、专用测力仪、塞尺、表面粗糙度样板、二级平晶、一级刀口尺、平行平晶、四等五等量块、刚球检具、光学计、测长机,以及相应的修理工具,汽油、麂皮等工具用品。 五.准备工作

1. 根据被检游标量具的量程选取相应的量块,检查量块证书是否再有效期内。 2. 观察检定室内温、湿度是否达到检定规程的要求即(20±2)℃。应把温湿度实测值填入《标准装置使用记录》和《千分尺量具检定记录》。 六.检定与修理 1. 外观检查用目力观察,千分尺应有分度值、制造厂名、工厂标志和出厂编号。 2. 各部分相互作用应适应检定规程中4.1、4.2的要求。 3. 测微螺杆的轴向串动和径向摆动均不大于0.01mm。 4. 测砧与测微螺杆工作面相对偏移量应不大于《千分尺量具检定规程》中表3的规定。 5. 千分尺的测力应在6-10N范围内,用分度值不大于0.2N的专用测力机检定。

6. 微分筒锥面的断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应不大于0.4mm。检定时应用塞尺与固定套管刻线表面用比较法检定,微分筒转动一周内不少于三个位置上进行。 7. 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应适合《千分尺量具检定规程》中表11.1、11.2的规定。 8. 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外径千分尺和校对量杆的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05μm。用粗糙度比较样板以比较法检定。 9. 工作面的平面度应适应《千分尺量具检定规程》中13.1、13.2的规定。 10. 工作面的平行度,当外径千分尺锁紧装置紧固与松开时的千分尺两工作面的平行度应不大于《千分尺量具检定规程》中表4和14.2的规定。 11. 示值误差应不超过检定规程中15.1、16.1的要求。 12. 各项检定结果均填入《千分尺检定记录》。

外径千分尺内校记录表

量具内校记录表(外径千分尺类) 千分尺类型槽径千分尺校准员喻宇文校准日期年月日 本厂编号测量 范围 mm 分度值mm 制造厂家 出厂编号校准 依据 JJG21-2008千 分尺检定规程 校准 地点 质量部 校准 条件 温度湿度 校准时所用计量标准量块 计量标准 证书编号 有效期2013 年月日 校准项目 序号校准项目规程要求结果 1 外观无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2 各部分相互作用微分筒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平稳无卡滞摩擦现象 3 测力手感无异样 4 测量面的平面度普通的不大于0.6um 数显的不大于0.3 um 5 数显千分尺的示值重复性不大于1um 6 数显千分尺的细分误差不超过±2 um 7 微分筒端面和固定套管刻 线的相对位置 压线小于0.05 mm 离线小于0.1 mm 8 示值 误差 校准点(mm)A+5.12 A+10.24 A+15.36 A+21.50 A+25 误差(um) 千分尺类型数显外径千分尺校准员喻宇文校准日期2012 年月日 本厂编号测量 范围 mm 分度值mm 制造厂家 出厂编号校准 依据 JJG21-2008千 分尺检定规程 校准 地点 质量部 校准 条件 温度湿度 校准时所用计量标准量块 计量标准 证书编号 有效期2013 年月日 校准项目 序号校准项目规程要求结果 1 外观无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2 各部分相互作用微分筒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平稳无卡滞摩擦现象 3 测力手感无异样 4 测量面的平面度普通的不大于0.6um 数显的不大于0.3 um 5 数显千分尺的示值重复性不大于1um 6 数显千分尺的细分误差不超过±2 um 7 微分筒端面和固定套管刻 线的相对位置 压线小于0.05 mm 离线小于0.1 mm 8 示值 误差 校准点(mm)A+5.12 A+10.24 A+15.36 A+21.50 A+25 误差(um)

螺纹塞规校准方法

螺纹塞规校准方法、检测方法 2011-4-2 16:44|发布者: 小编H|查看: 1884|评论: 0|来自: 仪器信息网 摘要: 可采用三针法进行检测,具体方法也就是根据螺纹量规的P(螺距)、螺纹角(牙型角α)来确定量佳针径,其 计算公式是:do= P/=0.57735P(α=60°时)=0.5637P(α=55°时) 1.螺纹中径的检测: 可采用三针法进行检测,具体方法也就是根据螺纹量规的P(螺距)、螺纹角(牙型角α)来确定量佳针径,其计算公式是: do= P/[2COS(α/2)]=0.57735P(α=60°时)=0.5637P(α=55°时); 利用相应之量具仪器,如测长机、光学计、外径千分尺等(视螺纹的精密要求而定),同三针一同组合起来对螺纹的中径进行测量,其计算简化公式为: 螺纹角(牙型角α)为60°的: d2=M-3d0+0.866P=M-A,其中A=3do-0.866P; 螺纹角(牙型角α)为55°的: d2=M-3.1657d0+0.9605P = M-A,其中A=3.1657d0-0.9605P。 在上式中M表示经量具/仪器及三针组合后测出的数值结果。 2.螺纹半角(α/2)的检测: 可将螺纹量具置于万能/大型工具显微镜之两顶尖间,以影象法或干涉法(推荐用干涉法)进行测量。 3.螺距的测量: 同2步,将螺纹量具置于万能/大型工具显微镜的两顶尖之间来进行测量。 4.螺纹大径的测量可通过测长机、光学计、外径千分尺、杠杆外径千分尺等仪器、量具来进行测量。 5.螺纹小径的测量可以以万能或大型工具显微镜来进行测量。 螺纹环规的检定、校准: 1.螺纹环规的检定校准方法有两种,一种主要是以测长仪、测长机及其配件(如内测钩、测球、校对环等)来进行测量,其测量过程较、计算复杂,效率低,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很高等。 为提高螺纹环规的检定、校准效率以及降低其检定、校准的复杂性,故计量检定部门(如省市、国防计量等)往往以螺纹校对塞规对工作用螺纹环规进行检定、校准,大家都知道外螺纹的检测比内螺纹的检测要简单得多,这也是采用校对螺纹塞规的主要原因。 螺纹校对塞规一般由4个为一组,用于校对工作螺纹环规通规的(代号“T”或 “GO”IP“等)螺纹塞规为”校通通(“JTT”,国标代号,以下同)和“校通止”(“JTZ”),其合格的条件是以“校通通”顺利全部旋入到被检螺纹环规、以“校通止”(“JTZ”)不能旋入或旋入不超过1.5圈为被检螺纹环规通规的合格;以“校止通”(JZT)能顺利全部旋入到被检螺纹环规止规(“Z”或“NO GO”、“WP”等),以“校止止”(JZZ)不能旋入或旋入不超过1.5圈为螺纹环规止规合格。

束丝机操作规程.

束丝机操作规程 1生产前的准备 1)将准备上级的单线逐轴进行检查:单线规格尺寸偏差表面质量(无毛刺、伤、氧化变黑))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准备好收线盘、千分尺、游标卡尺、剪刀、焊接机、搬手等工艺装备。 3)按工艺卡片规定的单丝根数在放线架上装好放线轴。 4)按工艺卡片规定调整好节距、绞向。 5)检查转动部位是否正常;刹车,断线停车及电器部门是否灵敏;齿轮部分是否该加注润滑油。 2开机操作 1)将放线轴上各铜丝线头引出,拧在一起,穿过线模,经过导轮嘴子及各导轮,直至收线盘,扎实。 2)合上电源,按下启动钮,逐渐扭转调速按钮,束丝机即按选择的方向扭转。 3)当设备运转正常后,停车检查收线、放线、绞合方向、绞合节距、外径、全部符合要求后,填写工艺记录,在正常开车。 4)生产正常后应随时检查放线有无断线、、放线轴是否补给,束丝品有无划伤、松套、压线、毛刺、毛丝等;发现问题立即停车处理。 5)当收线轴装线容量位于轴边10-20mm时,应及时停车下轴,注意收线轴装线容量不应太满。 6)下轴后应及时填写并标示标示卡,注明:规格、数量、操作者、生产日期。 7)工作结束后,应关闭电源,做好工作场地的环境卫生。 3工艺要求及质量控制 1)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生产,束丝成品、半成品的根数应符合工艺要求,不少根、不多根。 3)束丝成品中的单线应有相同的标准外径,单线外径应符合工艺卡片规定。 4)束丝品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松套、划伤、死弯、毛刺等不良现象。 5)束丝成品不允许整股接头。束丝品中死亡单线允许接头,0.2mm及以下的单线可以扭接;0.2mm以上的单线必须焊接,整股单线中两相邻节点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m. 6)束丝节距、方向应符合工艺卡片规定。 4技术安全与注意事项 1)本机应由受过教育且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及安全操作规程的人员操作。 2)开机前应检查防护罩等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可靠;电器部位是否灵敏可靠。 3)穿好工作服等防护用品。 4)设备运转时严禁打开防护罩,严紧离开工作岗位。 5)设备运转时,应随时观察设备的运转情况、各仪表的指示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车,请有关人员修理。 6)穿线或上下轴时,必须待设备停稳后方可启盖操作。 7)上轴、下轴时应注意轻拿轻放。 8)焊接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火花伤人。 9)在停车、下班或进行设备维修时,必须切断设备总电源。

数显外径千分尺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干货】

数显外径千分尺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外径千分尺常简称为千分尺,它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常用规格为0-25mm25-50mm等,每25mm一个等级。精度是 0.01毫米。外径千分尺的结构由固定的尺架、测砧、测微螺杆、固定套管、微分筒、测力装置、锁紧装置等组成。固定套管上有一条水平线,这条线上、下各有一列间距为1毫米的刻度线,上面的刻度线恰好在下面二相邻刻度线中间。微分筒上的刻度线是将圆周分为50等分的水平线,它是旋转运动的。 根据螺旋运动原理,当微分筒(又称可动刻度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 0.5毫米。这样,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后,它转过了周,这时螺杆沿轴线移动了× 0.5毫米= 0.01毫米,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 0.01毫米的数值。 外径千分尺的零位校准 使用千分尺时先要检查其零位是否校准,因此先松开锁紧装置,清除油污,特别是测砧与测微螺杆间接触面要清洗干净。检查微分筒的端面是否与固定套管上的零刻度线重合,若不重合应先旋转旋钮,直至螺杆要接近测砧时,旋转测力装置,当螺杆刚好与测砧接触时会听到喀喀声,这时停止转动。如两零线仍不重合(两零线重合的标志是: 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零线重合,且可动刻度的零线与固定刻度的水平横线重合),可将固定套管上的小螺丝松动,用专用扳手调节套管的位置,使两零线对齐,再把小螺丝拧紧。不同厂家生产的千分尺的调零方法不一样,这里仅是其中一种调零的方法。 检查千分尺零位是否校准时,要使螺杆和测砧接触,偶而会发生向后旋转测力装置两者不分离的情形。这时可用左手手心用力顶住尺架上测砧的左侧,

右手手心顶住测力装置,再用手指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旋钮,可以使螺杆和测砧分开。 千分尺的组成结构 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长仪器,准确度可在 0.01-- 0.001mm之间。常用于测量细丝和小球的直径以及薄片的厚度等。 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先将测微螺杆退开,将待测物体放在的两个测量面之间。外径千分尺的尾端有棘轮旋柄,转动可使测杆移动,当测杆与被测物(或砧台)相接后的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棘轮将滑动并产生喀、喀的响声,活动套管不再转动,测杆也停止前进,此时即可读数。读数时,从主尺上读取 0.5mm以上的部分,从微分筒上读取余下尾数部分[估计到最小分度值的十分之一,即,然后两者相加,如图(a)的读数为 5.155mm,(b)的读数为 5.655mm。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使用顺序: 1 .使用前的检查确认。 1)在测量面(基准面,锭子)上,不能有缺口,异物附着现象。 2)旋转棘轮,检查确认,锭子移动顺利。 3)用棘轮旋转移动锭子,使基准面和锭子缓慢地接触,然后再空转棘轮2~3次。 在此时,检查确认基点(零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