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的特性
黄土的主要化学成分

黄土的主要化学成分
黄土是一种由风力搬运的沉积物质,主要由矿物质、粘土和细沙组成,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矿物质:黄土中含有大量的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质,其中石英是主要成分,占总量的50%以上。
2. 氧化物:黄土中含有较高的氧化物,如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等。
3. 硅酸盐:黄土中含有大量的硅酸盐,如硅酸钠、硅酸钙等。
4. 铝土矿物:黄土中含有少量的铝土矿物,如高岭石、伊利石等。
5. 有机质:黄土中含有少量的有机质,主要是植物残骸和微生物遗体等。
6. 水分:黄土中含有较高的水分,是其重要的物理特性之一。
总的来说,黄土的化学成分是比较复杂的,其中矿物质、硅酸盐和氧化物等物质的含量较高,这些成分决定了黄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质。
浅析甘肃陇东地区马兰黄土工程地质特性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3年第9期勘测设计浅析甘肃陇东地区马兰黄土工程地质特性朱金龙(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兰州730000)摘要:甘肃陇东地区的马兰黄土,分布于塬、梁、峁顶部及河(沟)谷斜坡及河道的阶地上。
在该区进行工程建设,当建筑物基础置于马兰黄土中,易发生地基土体湿陷沉降变形而导致建筑物破坏。
因此,必须分析研究陇东地区马兰黄土工程特性。
经对陇东各县区取代表性Ⅰ级原状土样的大量室内试验,采用数据统计和地质分析等方法,浅析了陇东各县区内不同地貌单元区、不同状态下马兰黄土的湿陷性、渗透性、压缩性、抗剪性、击实性等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地质特性。
关键词:甘肃陇东地区;马兰黄土;湿陷性;渗透性;压缩性;抗剪性;击实性中图分类号:TV2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853(2023)09-0102-021研究区马兰黄土特征1.1粒度成分陇东马兰黄土从北部环县至南部灵台县,从北向南粉粒含量逐渐减小,黏粒含量逐渐增大,塬面及塬边斜坡砂粒含量变化不大。
马兰黄土砂粒含量(平均值)在0.62%~7.14%之间,粉粒在83.25%~61.15%之间,黏粒在16.04%~32.38%之间。
1.2化学成分陇东马兰黄土化学成分有SiO 2、Al 2O 3、Fe 2O 3、CaO 、MgO 、K 2O 、Na 2O 、FeO 、MnO 、TiO 2,其中SiO 2、Al 2O 3、CaO 含量占60%~70%。
自北向南SiO 2和MgO 有减少趋势,而Al 2O 3、Fe 2O 3和FeO 的含量有增加的趋势,CaO 、Na 2O 和K 2O 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
2马兰黄土物理力学性质2.1物理性质根据陇东地区351组马兰黄土原状样试验结果,陇东马兰黄土在天然条件下,土体中含水量随深度增大而增加,干密度亦随深度增大而增大,孔隙比随深度增大而减小。
土体在天然条件下含水量较少,土体处于坚硬~硬塑状态,孔隙较大,弱~微透水,垂直向渗透性略大于水平向。
水泥黄土的工程特性探讨

足 够的水使试样在饱水 的状态下养 护。
表 1 试 验 用 土 的 物 理 性 质 指 标
优含水量 时 , 其强 度 增长 减缓 的趋势 尤为 明 显。但从 总 体上 来 讲, 水泥黄土在最优含水量情况下 , 水泥黄 土的强度 最大 , 受含水
塑性指数
l 0
比重
2 7 .1
I
合 料加入不 同质量 的水拌 和均匀 , 根据 素土击实试 验标 准求得 混 黄 土强 度的影 响不大。而随着 龄期的推移 , 在最优 含水量 条件下
无论是 增大还 合 料的最优含水 率 。制备 最优 含水 率 的混 合料 , 按标 准击 实 。 的水泥 黄土其 强度增 长的越大。偏 离最优 含水量 , 并 其强度增长速度均有 所放缓 。而在 含水量 大于最 按水养 法将试样用滤纸包好 , 放人塑料桶 中, 围填 充细砂 , 入 是减小含水量 , 周 加
土在加 固软弱黄土地基 、 路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岸坡 等方 面有着广泛 的应 用 , 对 但 其 工程性质 , 如掺合 比与水泥黄土最优 含水量 和最大 干密度 的关
系, 以及水 泥黄土强度 与含 水量 的关 系等 问题 尚有待 深入 研究 。
n 暑
静 H _
+
— —
a =1 % , 2
▲ 一 =1 % 5 a= 0 . 2 %
图 2 不 同含水量的水泥黄土的强度 ( 2 % ) 口=0
含水率, %
图 1 最优含水量 曲线 表 2 水泥掺入 比与最优含水■和最大干密度
水泥掺入 比 0 % /
1 2
l 5
B d
1 试验 内容 和 方法
本次试验用 的黄土取 自咸 阳市彬 县基坑 , 深度约 7m~1 0m, 其 物理指标见表 1 。掺入水泥选用普通 4 5号硅 酸盐水泥 。制 备 2
黄土地区常见工程地质问题的浅析及对策事项

黄土地区常见工程地质问题的浅析及对策事项黄土地区的地质具有一定复杂性,对于各种工程建设来说并不容易,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黄土地区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相关对策。
标签:黄土地區;工程地质;问题;对策引言:黄土是第四纪以来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形成的,颜色呈淡黄、褐黄色或黄色,颗粒成分以粉粒为主,富含碳酸钙,大空隙和垂直节理发育的一种特殊土,因其分布范围大,工程性质独特而广受关注。
铁路系统黄土地区既有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虽已十分丰富,但近几年随着黄土地区高标准铁路的建设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和新的工程处理措施进行梳理,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黄土的特征及基本性质1.1、黄土的特征黄土在我国境内的地理分布之上拥有一定的区域性规律。
其沿线黄土主要可以依据自然地理分布条件以及特征将其划分为五种类型:高原地区类型、山前地带类、山前河谷平原地区类高山中山山地类。
通产可以划分为三种:高原地区类:一般都分布在陕西省至华阴之间的黄土台塬区,黄土连续大面积将其覆盖,地层发育较为完整,将第四纪下更新世至近代沉积黄土作为主要,其总体厚度则高于200m。
并且也是沿线黄土分布较厚的地区。
山(塬)之前的地带类:通常都会分布在黄土台塬前塬,而华山、骊山前缘地带。
这个地带的特点表现的狭长的带状分布,地层主要为第四纪上更新世或近代洪积黄土,在黄土会中经常有砂、砾石、碎石等等粗颗粒沉积物,其厚度通常都在10m左右。
河谷平原地区类:一般都分布在渭河平原之中,这是第四系上更新世以及近代冲积的黄土沉积物。
那么就组成了河谷阶地的上部。
在这之中经常会有砂类土,而厚度通常在10m左右,而这则是沿线分布比较大的地层。
1.2、环境及成因黄土是一种棕黄色或淡黄色的土。
它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以及南北美洲。
而黄土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其厚度比较大,面积通常会达到63.25km2。
在这之中湿陷性黄土一般会占据到四分之三。
而关于堆积环境以及成因,刘东先生提出的“新风成说”曾在国际之上获得了广泛的接受。
浅谈太原东山地区湿陷性黄土结构及性质

浅谈太原东山地区湿陷性黄土结构及性质发布时间:2021-09-11T01:32:14.66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作者:柳霞[导读]太原市兴华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0关键词: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结构;压缩性 1.湿陷性黄土概述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
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无显著下沉的黄土称为非湿陷性黄土。
从宏观来讲,并不是所有的黄土都具有湿陷性。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分布极为广泛。
黄土与第三纪三趾马红土、保德红土、静乐红土共同组成了一个较厚的堆积覆盖层。
黄土在吕梁山以西呈厚层连续分布,以东呈连续分布状态。
太原属新生代强烈构造活动形成的断陷盆地,其面积较大,大河、大沟较多,洪积特征显著,组成物为黄土状土。
太原市黄土主要分布在建设北路以东东山地区以及尖草坪区,2调查东山地区湿陷性黄土的结构特征和分布为了对太原市东山地区湿陷性黄土的结构和分布范围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为以后做参考,本次对太原东山一带地区的黄土进行浅谈,从黄陵到尖草坪区一带的黄土主要以新生界的黄土为主,属于第四系全新统和更新统的马兰组和离石组,新近系上新统的保德组。
经过统计研究和资料的查阅,全新统黄土0-10m主要以浅灰黄色、浅灰色砂质黏土,广泛分布于大沟谷底及河谷阶地,更新统马兰组0-20m主要以浅灰黄色砂质黏土、粉砂土、含钙质结核,局部含砾砂层,具垂直节理。
广泛分布于山前黄土中台塬和起伏黄土平原上,在山区分布在山梁上,构成黄土梁、垣地貌。
上新统的保德组,土层主要以深红色、浅棕红色为主,底部常见一层不稳定的中粗砂层,或砾石层,主要分布在山庄头—牛驼村—西岭村—窑头村一线西北部。
走访东山几个村子黄土地区调查、查阅资料发现,某1村的局部地段形成人工斜坡,黄土节理发育,土层破碎,土块松动,破坏了黄土本身的结构性,黄土的隔水性、饱水特征,在雨季尤为突出。
黄土湿陷特性的微观研究进展及方法

2019.21科学技术创新2.4各要素对教室照明质量的影响关系根据数据及相关资料汇总出影响教室照明质量因素:“教室照明质量”受3类指标(平均照度、照度均匀度及颜色指标)影响,而5种因素决定3类指标的结果,因此“教室照明质量”需要从多因素整合考虑,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及建设。
3建议3.1灯具及光源3.1.1教室不宜使用裸光源,建议使用带格栅(格片)或带漫反射罩型灯具3.1.2新建及教室照明改建验收时,建议使用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验收通过。
3.1.3在国家未出台明确文件及标准要求可以使用“LED 照明产品”前,仍建议使用“荧光灯”作为教室照明用光源,所采购产品应向经销商或生产企业索取“第三方检验/检测报告”,且报告内标注的样品来源应为“抽检”,而不是“送检”(抽检:是指第三方检测机构在一定数量的样品中随机抽取样品后进行检测。
送检:指委托方自行选择样品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3.1.4光源都是存在“光衰减”的,应向厂家索取产品的“建议使用周期”,并参照时限定期更换,而不是等到光源发生明显的闪烁及熄灭故障后在更换。
3.2墙面及地面装修、保养3.2.1教室墙面、地面应采用高亮度地材装修。
灰色及深色墙面会降低光线的漫反射,从而影响照明质量。
3.2.2教室环境需定期维护保养,最大程度降低应灰尘及老化对照明的影响。
4结论通过数据汇总得出,目前教室照明的情况并不理想,绝大多数学校缺乏对“教室照明质量”科学的了解。
考虑到“教室照明质量”这其中涉及光学、建筑学等专业学术领域,因此建议学校在教室照明建设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科学的指导及验收,并在使用期内定期对教室照明进行抽检,而在维护期光源产品的采购应向销售方索取“第三方抽检报告”。
通过加强质量意识,让我们以科学的手段改善教室照明,为学生的用眼健康保驾护航。
黄土湿陷特性的微观研究进展及方法杨惠(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黄土是在干旱半干旱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多孔隙结构的第四系沉积物,天然状态下垂直节理发育,强度较高,其特殊的工程特性决定了其复杂的湿陷机理。
基础工程课题之湿陷性黄土

黄土湿陷性评价
黄土的变形特性
压缩变形
浸水前黄土在压力作用下的竖向 变形 黄土在压力和浸水共同作用下, 黄土在压力和浸水共同作用下, 由于结构破坏而产生的竖向变形, 由于结构破坏而产生的竖向变形, 一般变形量大而且产生迅速 黄土在压力和渗透水长期作用下, 黄土在压力和渗透水长期作用下, 主要由于盐类溶滤和湿陷后剩余 孔隙继续压密而产生的湿陷变形
土(或灰土)垫层是一种浅层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 或灰土) 传统方法,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在湿陷性 多年的应用历史, 传统方法,我国已有 多年的应用历史 黄土地区使用较广泛,具有因地制宜, 黄土地区使用较广泛,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施 工简便等特点。实践证明, 工简便等特点。实践证明,经过回填压实处理的黄土 地基湿陷性速率和湿陷量大大减少,一般表土垫层的 地基湿陷性速率和湿陷量大大减少, 湿陷量减少为1~ 湿陷量减少为 ~3cm,灰土垫层的湿陷量往往小于 , 1cm,垫层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对湿陷性黄土地 ,垫层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 基进行局部或整片处理, 基进行局部或整片处理,可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层厚度 在1~3m,垫层法根据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土垫层和 ~ , 灰土垫层,当同时要求提高垫层土的承载力及增强水 灰土垫层, 稳定时,宜采用整片灰土垫层处理。 稳定时,宜采用整片灰土垫层处理。
总湿陷量按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计算
n
-----第i层土在规定压力200KPa或300KPa 层土在规定压力200KPa或 200KPa WPi----时的湿陷系数; 时的湿陷系数; ----第 层土的厚度。 hi----第i层土的厚度。 计算总湿陷量时,土层厚度从基础底面算起。 计算总湿陷量时,土层厚度从基础底面算起。 对于非自重湿陷地区,则累计到基底下5m 5m或 对于非自重湿陷地区,则累计到基底下5m或 压缩层为止;对于自重湿陷地区, 压缩层为止;对于自重湿陷地区,应算到非 湿陷性土层为止。 湿陷性土层为止。
高中地理 【二轮冲刺】关于黄土高原的知识点和考点总结

【二轮冲刺】关于黄土高原的知识点和考点总结黄土高原经纬度位置:33°41′N~41°16′N,100°52′E~114°33′E。
南北向跨跃我国温带和暖温带,东西向包括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带,属于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相对位置: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之上。
它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总面积约64平方千米,海拔高度800~3000米。
黄土高原的黄土分布面积占我国黄土总面积的72.4%,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集中的地区。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矿物质丰富、利耕作的特点也为黄土高原成为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提供了条件。
20世纪初,中国乃至世界地学界对黄土高原的成因进行过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风成说、水成说、残积说和多种成因说等多种学说。
其中以风成说的历史最长,影响最大,拥护者最多。
黄土风成说认为,像亚洲中部(包括我国北方地区在内)的黄土,是由内陆干旱荒漠地区强大的反气旋(高压)风从中部吹向外围,把大量的黄土物质吹到周围的草原地带,逐渐堆积而形成的,故称荒漠黄土。
在黄土高原形成的初期,亚洲内陆已经处于干旱的状态,我国北方和蒙古国南部广泛分布着沙漠、戈壁以及沙化土地,为黄土高原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来源,由于高空西风急流以及近地面东亚季风(主要是西北风)的吹拂,黄土物质被带向远处,再加上太行山等地形的阻挡,黄土最终沉积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黄土高原。
而黄土颗粒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变小这一特征也正好符合风力搬运堆积的特点。
(黄土高原风成说示意图)水成说认为,在一定的地质、地理环境下,黄土是被各种形式的流水作用搬运堆积(包括坡积、洪积、冲积等)后形成的,故称水成黄土。
但是水成说只能解释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不足以概括全部黄土的成因。
风化残积说则认为,黄土是当地各种岩石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经过风化作用,而后逐渐变化(如有机质的聚集和分解,矿物质的形成和破坏等),最终形成土壤(我们称作成土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黄土湿陷性判别
式中:hp-保持天然的湿度和 结构的土样,加压至一定 压力时,下沉稳定后的高 度;
s
hp hp h0
•
hp‵-上述加压稳定后的 土样,在浸水作用下,下 沉稳定后的高度; h0土样的原始高度;
δ s-黄土湿陷系数.
•
•
相对湿陷性因数δ
• • • • δ s<0.02 0.02≤δ s≤0.03 0.03<δ s≤0.07 δ s>0.07
s
非湿陷性黄土
轻微湿陷性黄土 中等湿陷性黄土
强湿陷性黄土
2、湿陷性的类型
• 自重湿陷量的判别 公 式:
式中: hz-保持天然的湿度和 结构的土样,加压至一定 压力时,下沉稳定后的高 度; hz’-上述加压稳定后 的土样,在浸水作用下, 下沉稳定后的高度; H0-土样的原始高度; δ zs-自重湿陷系数.
hz h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应根据湿陷量的计算 值和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等因素,按表4.4.7判定
10
黄土湿陷性的不同决定了黄土本身的特 性也不同,因此,具体分析,综合评价, 科学研究,对于黄土湿陷性的研究和评价 具有有更大的地学价值。
谢谢观看!
二、黄土的一般特性:
• (1) 黄土一般为褐黄色或灰黄色;
• (2) 结构比较疏松,孔隙多;
• (3) 粒度成分以粉粒为主; • (4) 黄土的矿物成分,粗粒以石英,长石 为 主,还有方解石,白云石;细粒组的主要矿物成 分为粘土矿物,粘土矿物对黄土湿陷性有显著影 响。
5
三、黄土湿陷性
是黄土的一种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 黄土具有在自重或外部荷重下,受水浸湿 后结构迅速破坏发生突然下沉的性质。
黄土 的特性
(特殊性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工程地质学
摘要
• 一、黄土的概念 • 二、黄土的一般特性 • 三、黄土的湿陷性 1、湿陷性判别 2、湿陷性的类型
一、黄土(土壤的一种)
• 黄土的别名:黄泥土、黄泥巴、大黄土等。 • 是指不成层的垆坶沉积物,其颗粒大小介于粘土 与细砂之间,呈浅黄色或黄褐色。 • 现在一般认为主要是由风沉积的,常为钙质并往 往含贝壳、骨骼和哺乳动物的牙齿以及碳酸钙结 核,有时也含氧化铁结核而形成可大量贮水的优 质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