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老中医王幸福治疗妇女【崩漏验案】

老中医王幸福治疗妇女【崩漏验案】

【案例追踪】张某,女,37岁。

月经淋漓不尽半年有余,西医妇科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中西医用药多种仍然不止,特慕名前来就诊。

刻诊:中等身材,偏瘦,面色略红,月经每次量大,且持续半月之久,这次已经十余天了,还未停止,并伴有头晕。

寸脉浮大尺弱,舌淡苔白。

饮食一般,大便便头硬。

【辨证】:虚热崩漏。

【治则】:凉血止血化瘀,益气补血固脱。

【处方】:生黄芪30g 生地30g 当归30g 霜桑叶30g 三七块10g 仙鹤草60g白头翁30g 生地榆30g 生龙牡各30g 公英30g 卷柏30g 生白术30g 地骨皮15g生大黄10g。

7付,水煎服,日3次。

次诊患者反馈服药3剂后,崩漏已止。

【方解】此患者崩漏时间长达半年之久,久病多虚,久病多瘀,可谓是虚实夹杂,亦虚亦实,本虚标实之证。

《本草纲目》中云:“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本病的当务之急是迅速止血,而后再图其本。

治疗上则以,凉血止血化瘀,益气补血固脱为主。

崩漏血失固摄,气随血脱,方中用黄芪补气摄血,当归补血活血,两者合用亦有当归补血汤“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意。

方中生地、桑叶、白头翁、地榆、公英、地骨皮皆有凉血止血之功。

不同在于生地、桑叶能够滋阴润燥养血,能制约归芪之甘温;白头翁、公英清热解毒以止血。

三七、卷柏活血通经、化瘀止血,正所谓“瘀血不去,血不归经,新血不生”。

白术健脾益气,补中气而固脱,生用且有润肠通便作用。

龙骨、牡蛎、仙鹤草则取其收敛固涩之力以疗崩漏。

纵观全方集“塞流、澄源、复旧”于一体,以治标为主,辅以固本,标本兼顾。

【医案解读】: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是指经血非时而至,或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

崩漏亦是疑难急重之证,历代医家在此方面论述颇多,其中著名的“塞流、澄源、复旧”三步法为临床广泛采用。

王幸福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认为治疗崩漏不能死守上述三步,应因时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提出“青年妇女多血热、中年妇女多郁瘀、老年妇女多虚损”。

崩漏的辨证要点及辨证治疗

崩漏的辨证要点及辨证治疗

崩漏的辨证要点及辨证治疗崩漏是指经血非时爆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而二者常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崩漏。

本病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是因肾——天葵——胞宫生殖轴的严重紊乱,引起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的严重失调,可导致不孕症。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生殖器炎症和某些生殖器肿瘤引起的不规则阴道出血,也可参照本病辩证治疗。

【病因病机】本病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引起冲任损伤的常见原因有肾阴虚、肾阳虚、脾虚、血热和血瘀。

中医学认为,胞宫生理是亦藏亦泄,藏泄有时。

肝郁气滞,热灼津液,外感寒邪。

久居湿地,寒凝经脉,出血日久,离经之血瘀阻胞宫,气虚运血无力,手术损伤胞宫,胞脉,刮宫不净,瘀血残留等原因,都可引起冲人气血失调,胞脉瘀阻,恶血不祛,新血难以归经,子宫藏泄失度导致崩漏。

正如唐容用《血证论》所云:“女子胞中之血,每月一换,除旧生新。

旧血即瘀血,此血不祛,便阻化机。

”本病的主要病机是瘀阻冲任,血不归经。

瘀血导致出血,出血加重瘀血,血瘀既是崩漏的致病因素,又是各证型的共同病理产物。

【诊断要点】一、西医诊断要点1、病史:注意患者的年龄及月经史,尤须询问以往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有无异常,有无崩漏史,询问有无精神创伤史、孕产史,生殖器炎症和生殖器肿瘤病史,有无使用避孕药物、宫内节育器及输卵管结扎术史。

有无口服避孕药或其它激素,还应询问有无内科出血病史。

2、症状: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长短不定,优势持续行经时间超过半个月以上,甚或数月难净;血量时多时少,出血常发生在短期停经之后,或伴白带增多、不孕、癓瘕等证候。

亦有停闭数月又突然爆发不止或淋漓不尽;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3、妇科检查:应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如发现子宫颈息肉、子宫肌瘤应按该病论治。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生;生殖器炎症者,可见炎症体征;妇科肿瘤者,可有子宫体增大,质硬或形态的改变,或附件有囊性或实性包块。

应用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应用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应用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中药施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体会。方法采用温经汤(人参、吴茱萸、桂枝、芍药、当归等)治疗本病82例。结果有效率96.2%。结论该方法对本病具有温经散寒、祛瘀养血、补气止血之功。
【关键词】功能性子宫出血温经汤中医药治疗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卵巢功能失调引起的以子宫内膜变化为主要原因而致”月经功能紊乱”,经期长短不一,阴道不规则流血为特点的一种妇科常见疾病。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运用本方加味辨证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获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3疗效标准
显效:经量、经期及周期恢复正常,且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好转:经量、经期及周期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无效:出血无变化或更加剧。
1.4典型病例
陈某,女,汉族,23岁,未婚,系淳化县机械厂。患者自诉,月经淋漓不断,已五个月,经色暗淡,小腹冷痛,傍晚发热,手心烦热,曾服西药治疗收效欠佳,时而服药血止,停药又复出血。诊其面色苍白,形体瘦削,精神疲惫,愁容不展,口舌干燥,舌淡暗,脉沉细。证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血不循经,故漏下不止。究其发病之源,根治其本,当温经散寒,养血祛瘀。故投温经汤加味:人参15克,吴茱萸、当归、芍药、半夏、艾叶各6克,川芎、桂枝、阿胶、生姜、甘草各6克,山茱萸、熟地各10克,鹿角霜5克。水煎服,1日1剂,煎汤两次共400毫升,每日分2-3次口服。患者口服5剂后,漏经减少,又原方续服3剂,精神转佳。饮食如常,经漏停止,症状全消,嘱其再服3剂,巩固疗效,后经随访,未再复发。
1.2治疗方法
采用祛瘀养血、温经散寒、补气止血治疗,以温经汤为主化裁。方药组成:人参15克、吴茱萸、当归、芍药、半夏、麦冬各9克,川芎、桂枝、阿胶、丹皮、生姜、甘草各6克,若小腹冷痛甚者,去丹皮、麦冬,加艾叶9克;气滞者,加香附9克、乌药6克,漏下色淡不止者,去丹皮、加山萸肉、熟地各10克;鹿角霜5克;气虚者,加黄芪10克。以上方水煎取汁500ml,1日1剂早晚温服,一个疗程20天,连续服用2个疗程。

两地汤加减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80例

两地汤加减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80例

两地汤加减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80例发表时间:2013-01-24T11:19:57.9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7期供稿作者:邢东1 王丽霞2 [导读]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属中医“崩漏”病症范畴,是月经失调中最常见的一种。

邢东1 王丽霞2(1张掖市甘州区火车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肃张掖 734000)(2 张掖甘州区人民医院甘肃张掖 734000)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属中医“崩漏”病症范畴,是月经失调中最常见的一种。

自2008年起笔者以两地汤加减,注重补益肝肾[1]、凉血止血为主,辨证加减用药,治疗本病80例取得较好疗效。

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80例患者,年龄13-53岁,其中20岁以下者23例、21-40岁者17例、41-53岁者40例。

病程均在半年以上,最长者达三年余,主要表现为周期异常,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不规则阴道流血等的异常性子宫出血;经期达2周以上者52例,2周至一月者20例,一月以上者达8例。

80例系本院及甘州区人民医院妇科B超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确诊为功血[2],服中药期间停用其他西药者。

2、治疗方法功血患者均予两地汤加减治疗为主,根据具体症候随证加减。

药用:生地15g、玄参12g、白芍10g、阿胶10g、地骨皮10g、女贞子10g、海蛸10g、茜草10g、当归10g、棕炭10g、益母草15g、旱莲草10g、甘草8g,水煎服,一日一剂分3次服用。

经色紫暗夹有瘀块,少腹胀痛,舌质暗红或边缘有瘀点瘀斑,有瘀血阻滞者加蒲黄、五灵脂以活血化瘀;出血暗淡质薄或夹有暗淡血块、神疲乏力、面色五华、四肢不温、舌淡脉浮兼气虚者加黄芪、黄精以益气生血;如伴有肋痛乳胀者加用柴胡、佛手以疏肝理气;如伴有口赤变溲、心烦易怒、舌苔黄,为夹有湿者加用车前子、红藤以清利湿热。

上方服用至出血完全停止后,改用调理肝、脾、肾的方剂,如左归丸.归脾汤、六味地黄汤加减,以培本固元、复旧生新[3]。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

娠 可 以 在 未 破 裂 前 得 到 诊 断 。早 期 诊 断 给 保 守 治 疗 创 造 文 统 计 结 果 有 一定 差 距 。本 文 例 数 亦 不 够 多 ,因 此 统 计 结 果
了 条 件 ,因 此 ,目前 处 理 更 多 地 趋 向 于 保 守 性 治 疗 。祖 国 尚有 待 于 大样 本前 瞻性 、随 机 性 对 照 研 究 加 以证 实 。
改 变 ,也 很 快恢 复 正 常 。
不 良反 应 和单 次 注 射疗 法 不 良 反 应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且 成 功 率
3 讨 论
高 。王琳 等报 道 采 用 用 MTX 配 合 中药 治 疗 异 位 妊 娠 24例 ,
异位 妊娠 近 10 a发 病 率 不 断 上 升 ,传 统 采 用 手 术 治 疗 , 结 果 22例 治 愈 治 疗 过 程 中 均 未 出 现 严 重 的 不 良 反 应 ,血
瘀 、行 气 消 积 止 痛 为 君 ;蜈 蚣 行 气 血 ,通 经络 ,丹 参 凉 血 化 瘀 为 臣 ;赤 芍 引 诸 药 下 行 直 达 病 灶 。 全 方合 用有 活血 化 瘀 止 痛 、消 瘕 杀 胚 、清 热 凉 血 之 功效 。 其 中 蜈 蚣 有 较强 的杀 胚 作 用 ,使 血 8一HCG下 降 ,桃 仁 、三棱 、莪 术 、丹参 能 提 高 患 者 血 浆 纤 维 蛋 白溶 解 酶 及 血 浆胶 原 酶 活 性 ,促 进 单 核 巨 噬 细胞 系统 功能 ,促 进 腹 腔 淋 巴 管 对 血浆 蛋 白 的 吸 收 ,使 包 块 周 围 机 化 的瘀 血 块 及 胚 胎 组 织 变 软 ,分 离 消 散 ,有 利 于 MTX发 挥 作 用 [41。 MTX 是 抗 代 谢 药 ,是 叶酸 拮 抗 剂 ,可 与 二 氢 叶 酸 还 原 酶 结 合 ,使 四 氢 叶 酸 的 合 成 障 碍 ,从 而 干 扰 DNA 的 合 成 ,滋 养 细 胞 对 此 药 较 敏 感 ,用 药 后 滋 养 细 胞 生 长 受 阻 ,从 而 使 异 位 妊 娠 胚 胎 停 止 发 育 ,终 被 吸收 ;若 早 期 发 现 异 位 妊 娠 ,采 用 药 物 保 守 治 疗 ,

中医医案——崩漏(六)

中医医案——崩漏(六)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益肾健脾、调经止血法治愈崩漏证病案:王某,女,20岁。

初诊:1981年12月22日。

主诉及病史:14岁月经初潮,周期四十天左右,但带经时间长,每次长达半月余(还须服中西药方止)。

此次月经11月26日行,至今未止,量时多时少,血色时红时黑,有小血块。

腰酸,下腹坠疼。

患者现面色萎黄,精神不振,五心烦热,头疼,睡眠差,多梦。

诊查:舌质稍淡,边有齿痕,脉细。

辨证:脾肾两虚,冲任不固。

治法:益肾健脾,调经止血。

处方:党参15g 白术12g 茯苓12g 山药15g 补骨脂20g 白芍10g 丹参15g 三七粉3g(分吞)7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药后,血量明显减少,血色呈咖啡色,已无血块。

下腹仍有隐隐作痛。

睡眠好转,饮食及二便均调畅。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上方加山萸肉10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以增益肾止血之力。

1三诊:服上方药5剂后,月经已干净两天,腰酸腹痛已消失,睡眠亦佳。

又以二诊方为主,稍事加减,予以滋肾调脾,观察治疗两个月,其月经周期、经量、经色及带经期均恢复正常。

按语此案乃脾肾两虚、冲任失摄所致。

盖肾为天癸之源,任脉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也非此不能发。

因此,脾肾俱虚,冲任之脉亦必为之而虚,血失统摄,而致经水淋漓,长期不愈。

今许老细审病史,脉证合参,辨证为脾肾两亏,故六年余之崩漏病竟获痊瘥。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546,许润三医案。

许润三,1926年10月生,江苏阜宁人,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学院教授,全国五百名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

许氏19岁拜师学医,受教于阜宁名医崔省三门下,期满后悬壶于阜宁各地。

1953年进入盐城地区中医进修班,学习西医基础理论及临床课程。

1957年南京中医学院医科师资班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先从事《诊断学》、《内科学》的教学和临床;自1961年起一直从事妇科的教学和临床工作。

崩漏的中医治疗-PPT

崩漏的中医治疗-PPT
2 仅限于月经病 <景岳> “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
本病相当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7
功血
无排卵:绝经期 50%
青春期 20-30%
有排卵:育龄期 20-30%
(黃体功能不全、黃体萎缩不全)
8
沿革
<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 <金匮要略>“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续下血都
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 <诸源>列“漏下候”“崩中候”和“崩中漏下候” <丹溪心法附余>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傅青主女科>“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
旱莲草、女贞子、首乌、龟板、杞子、丹皮
活血调经汤: 肾阳虚型:丹参、赤芍、熟地、川芎、茺蔚
子、当归、香附、泽兰 肾阳虚型:丹参、赤芍、熟地、茯苓、茺蔚
子、当归、香附、泽兰
34
谢谢
35
21
治崩三法 塞流-止血 澄源-求因 复旧-固本
22
塞流
补气摄血止崩 温阳止崩 滋阴固气止崩 祛瘀止崩 针灸止血 西药或手术止血
澄源----求因治本.出血势缓者,辨证治疗. 复旧----调经善后.调理肾肝脾,恢复正常 周期.
23
一 脾虚
妇科证候: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日久不尽,
血色淡,质清稀;
无服用避孕药和其他激素,有无宫内节育器 及输卵管结扎术史等,有无内科出血史。
症状: 出血无周期性,出血量多少不定,出
血时间超过14天以上,甚至数十天不等。
14
检查: 妇科检查 1、经病出血----子宫、附件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2、癥瘕出血---可发现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 3、炎症出血---子宫肌炎等。 实验室检查 1、卵巢功能测定---经病出血 2、血液分析、ESR等---炎症出血 3、AFP、CEA、CA125、EMAb等测定---癥瘕出血 4、B超、CT、MRI、宫颈刮片以及宫颈、宫内膜组织检查等

止血三法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止血三法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1 止 血 三 法
11 塞流 即是止血救急之意 ,以达 “ . 急则治其标 ”的 目的 ,此法易在出血较多的时期应用 。用于崩漏大 出血
时,如不迅速止血 ,就会 造成虚脱证 。根据崩漏多虚 、
脉细数无 力,舌质 红等均 为肾阴虚之象 。证 型:肾阴型 崩漏症 。治则:逐瘀止血 ,佐 以滋 阴清热 。方药:左 归 丸加减 :熟地黄 1g 2 ,山药 2 g 4 ,菊花 lg O ,枸杞 1 g 5, 山芋肉 1g 2 ,女贞子 1 g 2 ,旱连草 1g 5 ,贯仲炭 1 g 5 ,侧 柏炭 1g 5 ,仙鹤草 1g 5 ,柴 胡 6 ,甘草 6 。用法:五副 g g 水煎服 ,一 日一副 。 9月 l 6曰二诊 :服上方药后出血 量明显减少 ,仍感 腰酸胀痛 ,脉细数 ,舌质红 ,苔薄黄 ,治以清热止血 , 滋 肾固阳。前方加菟丝子 1 ,海螵蛸 1 ,继服三副 。服 5 2 上方药后 出血 已止 ,腰痛好 转,脉细 。患者于 1 O月 8日 月经来潮 ,量色均正常 ,痊愈。半年后 随诊未复发 。 4 2 患者 ,女 ,2 . 3岁 ,未婚 ,教师 。初诊 时间为 20 0 9年 9月 1 7日。患者主诉 :月经量少,半月余 。现 病史 :患者 1 4岁月经初潮 , 月经期 7 d 每 ~8 ,月经量多, 动则尤甚 ,伴头晕心慌 ,面色苍 白,身倦乏力 。末 次月 经本月 7日来潮 , 时 9 ,舌胖质淡,苔薄 白, 细弱 。 历 d 脉 临床辨证 :患者平素脾气虚弱 ,统摄无权 ,冲任不 固,故 月经量 多;脾虚精血生化无源 ,加之 失血过 多, 故见头晕心慌 ,面色苍 白,身倦乏力 。舌胖质淡 ,苔薄 白,脉细弱等均为脾虚血少之侯 。证型 : 虚型崩漏症 。 脾 治则 :益气健脾 ,固涩冲任 。方药 :固本 治崩汤加减 : 党参 1g 5 ,黄芪 2 g 炒 白术 9 ,熟地黄 1 g 0, g 2 ,山药 2 g 5, 薏苡仁 2g 白芍 1g I 1 g 0, 5 ,J 断 5 ,旱莲草 1g I 5 ,五味子 8 ,焦 山楂 1g g 5 ,甘草 6 。用法 :三副水煎服 ,一 日一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一、概述: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两者常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崩漏。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学第六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 2、西医诊断标准:(西医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月经异常:表现形式有月经过多、月经频发、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频多。 (2)身体虚弱:头晕、乏力、易疲倦、心慌、气短、浮肿、食欲下降、失眠等。 (3)体征:病程短或仅少量淋漓出血者,可无特殊体征,失血过多者可见贫血貌,部分患者可有乳房及外生殖器发育欠佳,或外阴及肛周多毛,甚至呈男性分布。 (4)辅助检查:通过血常规、B超、子宫内膜活检等排出其他器质性病变。 (二)证候诊断: 1.肾虚型: 主症: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暗,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病位:冲任;病性:虚实夹杂。 2.血热型 主证: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不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病位:冲任;病性:实证。 三、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肾虚证 治法: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方药:大补元煎加补骨脂、仙鹤草、艾叶炭。 党参15g 熟地15g 山茱萸8g 山药15g 当归10g 枸杞9g 炙甘草5g 杜仲15g 补骨脂8g 仙鹤草10g 艾叶炭15g 2.血热证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清热固经汤加减 黄芪30g 生地15g 丹皮8g 白芍8g 侧柏叶30g 贯众炭15g 艾叶炭10g 海螵蛸15g 仙鹤草20g 茜草炭15g 炒栀子15g 炒黄柏15g 三七粉3g(冲服)炙甘草3g 续断15g (二)辨证使用中成药: 1.肾虚证:选用宫血宁胶囊2粒,日三次。口服。 2.血热证:选用云南白药胶囊2粒,日四次。口服。 ( 三)西医治疗 1.止血:对大量出血患者,要求在性激素治疗6小时内明显见效,24-48小时内血止,若96小时以上仍不止血,应考虑有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雌激素为主治疗:适用于青春期功血,己烯雌酚1-2mg,每6-8小时口服一次,有效者2-3日内血止。待血止或血量明显减少后逐渐减量,每3日减量一次,每次减药量不超过原用量的1/3,直至维持量,即每日1mg。 孕激素为主治疗:若为少量不断出血,可用黄体酮20mg肌注,每日1次,共3-5日。对出血量多的患者,需用大剂量合成孕激素方可止血,如炔诺酮5-7.5mg、甲地孕酮8mg、或案共黄体酮4-6mg,持续用到血止后20日左右,停药后发生撤退性出血。如用药期间有突破性出血,可配伍应用己烯雌酚0.1mg。 2.诊断性刮宫:适用于出血量多的患者,一方面治疗性止血,一方面行病理诊断。 四.疗效评价: 1.治愈:出血停止,经期正常。 2.好转:出血减少。 3.未愈:出血不止,或加重。 五、难点与对策: 1、如何快速有效地止血:辨病与辩证、辨基本病机相结合。功血的病因认识目前仍以虚、瘀、热三说为主,难以速效的原因在于三者可单一致病,也可多重病因复合致病,又可互为因果致病,故本病反复难愈。辨病、辩证治疗的关键是认清每一病程的因果关系,具体而言主要根据病程、病人素体、治疗过程、对药物的反应性、辅助检查结果等综合考虑,判定病人的即时状况加以灵活论治,可取得良效。 2、中西医治疗方法的适当选用。对于顽固性功血患者,中药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当配合西医治疗。 2010年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疗方案的 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

2010年,我科室针对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疗方案实施情况进行了总

结: 科室通过强化正常理论学习、查房督促临床应用及不定期口头考查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本科室优势病种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疗方案在临床的应用。我科按照制定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进行规范化诊断及治疗,该年度总治疗病人131例,治愈116例,治愈率为88.54%。本年度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愈率偏低,考虑原因为辩证不清,分析如下: 崩漏辩证,有虚实之异,虚者多因肾虚,实者多因血热。由于崩漏的主证是血证,病程日久,反复发作,故临证时首辨出血期还是止血后。一般而言,出血期多见表证或虚实夹杂证,血止后常显本证或虚证。出血期,当根据血证出现的量、色、质特点,初辨其证之寒、热、虚、实;经血非时暴下,量多势急,继而淋漓不尽,色鲜红或深红,质稠者,多属热证;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难尽,色淡质稀,多属虚证。临证时须结合全身脉证和必要时检查综合分析。 综合以上原因,明年我们的应对措施及解题思路如下: 辨病、辩证治疗的关键是认清每一病程的因果关系,具体而言主要根据病程、病人素体、治疗过程、对药物的反应性、辅助检查结果等综合考虑,判定病人的即时状况加以灵活论治,可取得良效。

2011年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一、概述: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两者常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崩漏。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学第六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 2、西医诊断标准:(西医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月经异常:表现形式有月经过多、月经频发、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频多。 (2)身体虚弱:头晕、乏力、易疲倦、心慌、气短、浮肿、食欲下降、失眠等。 (3)体征:病程短或仅少量淋漓出血者,可无特殊体征,失血过多者可见贫血貌,部分患者可有乳房及外生殖器发育欠佳,或外阴及肛周多毛,甚至呈男性分布。 (4)辅助检查:通过血常规、B超、子宫内膜活检等排出其他器质性病变。 (二)证候诊断: 1.肾虚型: 主症: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暗,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病位:冲任;病性:虚实夹杂。 2.血热型 主证: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不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病位:冲任;病性:实证。 三、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肾虚证 治法: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方药:大补元煎加补骨脂、仙鹤草、艾叶炭。 党参15g 熟地15g 山茱萸8g 山药15g 当归10g 枸杞9g 炙甘草5g 杜仲15g 补骨脂8g 仙鹤草10g 艾叶炭15g 2.血热证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清热固经汤加减 黄芪30g 生地15g 丹皮8g 白芍8g 侧柏叶30g 贯众炭15g 艾叶炭10g 海螵蛸15g 仙鹤草20g 茜草炭15g 炒栀子15g 炒黄柏15g 三七粉3g(冲服)炙甘草3g 续断15g (二)辨证使用中成药: 1.肾虚证:选用宫血宁胶囊2粒,日三次。口服。 2.血热证:选用云南白药胶囊2粒,日四次。口服。 ( 三)西医治疗 1.止血:对大量出血患者,要求在性激素治疗6小时内明显见效,24-48小时内血止,若96小时以上仍不止血,应考虑有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雌激素为主治疗:适用于青春期功血,己烯雌酚1-2mg,每6-8小时口服一次,有效者2-3日内血止。待血止或血量明显减少后逐渐减量,每3日减量一次,每次减药量不超过原用量的1/3,直至维持量,即每日1mg。 孕激素为主治疗:若为少量不断出血,可用黄体酮20mg肌注,每日1次,共3-5日。对出血量多的患者,需用大剂量合成孕激素方可止血,如炔诺酮5-7.5mg、甲地孕酮8mg、或案共黄体酮4-6mg,持续用到血止后20日左右,停药后发生撤退性出血。如用药期间有突破性出血,可配伍应用己烯雌酚0.1mg。 2.诊断性刮宫:适用于出血量多的患者,一方面治疗性止血,一方面行病理诊断。 四.疗效评价: 1.治愈:出血停止,经期正常。 2.好转:出血减少。 3.未愈:出血不止,或加重。 五、难点与对策: 1、如何快速有效地止血:辨病与辩证、辨基本病机相结合。功血的病因认识目前仍以虚、瘀、热三说为主,难以速效的原因在于三者可单一致病,也可多重病因复合致病,又可互为因果致病,故本病反复难愈。辨病、辩证治疗的关键是认清每一病程的因果关系,具体而言主要根据病程、病人素体、治疗过程、对药物的反应性、辅助检查结果等综合考虑,判定病人的即时状况加以灵活论治,可取得良效。 2、中西医治疗方法的适当选用。对于顽固性功血患者,中药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当配合西医治疗。 2011年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疗方案的 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

2011年,我科室针对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疗方案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 我科按照制定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进行规范化诊断及治疗,该年度总治疗病人142例,治愈134例,治愈率为94.36%。经上年度加强辩证、辨病理论知识培训后,本年度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愈率较上年度明显提高。本年度有两例为顽固性崩漏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分析发生原因如下: 崩漏转归,常多脏受累,气血同病,因果转化。暴崩下血,气随血耗,阴随血伤,不论病发何因,最早出现气阴(血)两虚夹淤的结果,气阴两虚又可阴损及阳,血崩日久化寒,形成新的病因,崩漏日久,离经之血为淤,故出血期必有淤阻冲任,子宫的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