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6 西门豹治邺教学实录.docx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6 西门豹治邺教学实录.docx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6 西门豹治邺教学实录.docx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0课《西门豹》,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上节课我们给课文取了三个小标题,谁还记得?

(生回答,师板书)

师:当初西门豹刚来到邺这个地方,那是一篇怎样的景象?

生: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出示)

师: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谁来用一个词概括地说一下。生:天灾人祸

师:天灾和人祸各指什么呢?

生:河伯娶媳妇给闹的,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出示句子)过渡:西门豹已经知道了原因,可他说了什么?(出示读)

师:西门豹是去接新娘吗?(不是)那他的目的是什么?带着问题看一段视频生:是为了救新娘。

生:是为了惩治贪官。

。。。。。。

2、学习第10段

师:送新娘的日子到,我们一起去看下那热闹的场面。(出示文段,齐读)师:漳河边上有哪些人?

生自由回答。

师:文章是怎么描写这些人的?

生回答

师:通过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生:巫婆很怕西门豹

师:这我就有些不明白了,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把他们抓起来统统杀了不就得了?

生:他是想。。。。。。。

师:西门豹借巫婆给河伯送新娘这个迷信反过来对付他们,这是一种什么计谋?

生:将计就计

过渡:西门豹到底怎样用巧妙的方法来惩治恶人破除迷信的呢?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仔细默读第11-14自然段,画出体现西门豹语言巧妙的句子,读一读,可以把自己的理解或想法写在句子旁边,写好之后和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自学)

3、研读11-14段

(1)师: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

生:不行,这个新娘。。。。。。

师:你觉得他哪说得巧妙?

生:他故意说新娘不漂亮,是为了救新娘。

师:回答得真好,他还有什么其他目的吗?

生:借口把巫婆投进漳河。

师:你觉得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生:客气,机智。

(2)师:谁还找到了其他句子?

生:巫婆怎么还不会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我体会到了西门豹借巫婆不会来而把官绅头子扔进漳河。

师:西门豹真会演戏!

生:。。。。。。

(3)生: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师:可以看出西门豹是个怎么样的人?

生:幽默机智。

(4)生: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师:西门豹在什么情况下说“好吧,再等一会儿。”

生:官绅一个个。。。。。。

师:真是害怕极了,假如你是那些官绅,你会怎么磕头求饶啊?

(生表演)

师:西门豹为何不立刻放他们,还要再等一会儿呢?

生:他想让他们得到深刻教训,让百姓明白这是迷信。

师:这时怎么就叫他们起来不再等等呢?

生:他们已经知错了。

师:我们看下西门豹的前三段话中都出现了一个客气的词,对那些恶人怎么那么客气啊?

生:他是故意的,想让巫婆和官绅不好拒绝。

师: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通过这次送新娘,你觉得西门豹是怎样的人?

生自由回答。

4、指导朗读

师:假如你就是当时的西门豹,你会怎样对他们说?我们先看与巫婆的对话。(出示句子)

生:西门豹不满意地说:“。。。。。。”

生:。。。。。。

(再出示其他句子,小组商量读)

师:通过同学加的这么词,丁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聪明幽默机智的西门豹正在那惩治恶人呢。现在我们来合作读读这几句话,丁老师读旁白,你们就是一个个西门豹大人。

5、学习第15段

师:通过西门豹送新娘这件事,老百姓明白了什么?齐读本段,谁来说?

生:老百姓明白了河伯是骗人的。

生:。。。。。。

师:真厉害,现在就让我们回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你就是漳河边上的一名普通百姓,你会对他说什么呢?(出示要求)

5、第16段

师:现在人祸解决了,那天灾呢?(出示段落齐读)

生:

师:经过治理,这个地方又是一片怎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些四字词来说,庄稼地里,果园里,人们的生活

生:年年有好收成。

师:从此人们就可以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西门豹是一名什么样的官?

生:

师:课后同学们再去读读有关他的其他故事。

1、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The weather was splendid on that day, which I thought was rare. I still remember some people told me that in Britain there was weather and no climate. During the same day, it might snow in the morning, rain at noon, shine in the afternoon and be windy before the night falls. So I think I was lucky。

20.8.168.16.202013:2313:23:42Aug-2013:23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二〇二〇年八月十六日2020年8月16日星期日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13:238.16.202013:238.16.202013:2313:23:428.16.202013:238.16.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8.16.20208.16.202013:2313:2313:23:4213:23:42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Sunday, August 16, 2020August 20Sunday, August 16, 20208/16/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1时23分1时23分16-Aug-208.16.2020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治邺》说课稿 一、说教材 《西门豹治邺》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弄清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荒芜、巫婆、打扮、磕头、求饶、渠道、灌溉”等词语。 2、理清课文顺序,知道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掌握一些文言词汇,能够复述故事。 难点:2、了解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四、说教法 三导法:导读、导悟、导学。 导读:认真引导学生细读人物的语言及前面的提示语,从而很好感悟到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情感脉动。 导悟、导学:学习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过程中,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的结果到分析理解个别的句子、词语的方法进行,进行总体的再现领悟,这样,能很好地引领学生去深究细抠,在深入的研读中,找出其中原因,得到人生启迪。 五、说学法 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法,进行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同时指导学生善提问题,进行质疑交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活动的空间,鼓励学生想说、敢说,让他们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见解,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六、说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1.西门豹为什么不明令惩处官绅、巫婆,禁止祭河伯?(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西门豹是一个有勇有谋,有民本思想,又有远见卓识的封建时代官吏; 2.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巫婆官绅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主要让学生联系现实,结合这个故事给自己的启示,了解古人为人处事出的方法。) 3、作者在叙述西门豹所做的两件事时,用的笔墨不一样。第一件事详写,第二件事略写,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6西门豹治邺 教学实录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0课《西门豹》,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上节课我们给课文取了三个小标题,谁还记得? (生回答,师板书) 师:当初西门豹刚来到邺这个地方,那是一篇怎样的景象? 生: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出示) 师: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谁来用一个词概括地说一下。 生:天灾人祸 师:天灾和人祸各指什么呢? 生:河伯娶媳妇给闹的,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出示句子) 过渡:西门豹已经知道了原因,可他说了什么?(出示读) 师:西门豹是去接新娘吗?(不是)那他的目的是什么?带着问题看一段视频生:是为了救新娘。 生:是为了惩治贪官。 。。。。。。 2、学习第10段 师:送新娘的日子到,我们一起去看下那热闹的场面。(出示文段,齐读)师:漳河边上有哪些人? 生自由回答。 师:文章是怎么描写这些人的?

生回答 师:通过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生:巫婆很怕西门豹 师:这我就有些不明白了,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把他们抓起来统统杀了不就得了? 生:他是想。。。。。。。 师:西门豹借巫婆给河伯送新娘这个迷信反过来对付他们,这是一种什么计谋? 生:将计就计 过渡:西门豹到底怎样用巧妙的方法来惩治恶人破除迷信的呢?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仔细默读第11-14自然段,画出体现西门豹语言巧妙的句子,读一读,可以把自己的理解或想法写在句子旁边,写好之后和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自学) 3、研读11-14段 (1)师: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 生:不行,这个新娘。。。。。。 师:你觉得他哪说得巧妙? 生:他故意说新娘不漂亮,是为了救新娘。 师:回答得真好,他还有什么其他目的吗? 生:借口把巫婆投进漳河。 师:你觉得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生:客气,机智。 (2)师:谁还找到了其他句子? 生:巫婆怎么还不会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我体会到了西门豹借巫婆不会来而把官绅头子

新人教版选修《西门豹治邺》导学案

《西门豹治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2.积累本文重点文言虚实词。 3. 理解西门豹为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的办法妙在哪里。 一、预习导学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 朗读全文,给下列划横线的生字注音。 廷掾()行数十里乃没()缯绮縠衣()()簪笔磬折()()巫妪() 二、疏通文意 1.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指出疑难处交流并掌握重点词句。 ①掌握疑难词语。 女好者()娉取()衣缯单衣()弟子趣之()簪笔磬折()状河伯留客之久()溺其人民()即娉取()即发民()傍观者皆惊恐()民可以乐成()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 ②理解掌握疑难句子翻译。 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 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 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 2.理清课文顺序,了解故事内容。 (1)复述故事内容(抓住“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2)全文可分二个部分:用小标题概括两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三、深入探究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他向当地的长老调查了哪几件事? 2.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造成怎么样的后果? 3.文章第二自然段写的非常精彩,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西门豹外松内紧,胸有成竹的揭穿了骗局,惩治了官巫,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4.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西门豹为什么不明令惩处官绅、巫婆,禁止祭河伯?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 方法链接 “读、写、思”相结合,可小组结合注重参与的过程,全身心投入学习,真正做到动眼、动手、动耳、动口。将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潜能释放的自主性学习。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5.读课文圈划出疑难之处并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①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 ②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 ③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 6.本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与上一段有什么关系? (三)研读全文思考问题 7.结合全文,你认为西门豹是这样的一个人? 8.西门豹用什么计策来惩治他们的?在三十六计中叫什么计? (四)小结: 本文通过西门豹在邺县破除迷信和兴修水利两件事,反映了战国初年处在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为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巩固,而对旧制度、旧习俗展开的尖锐的斗争。宣扬了无神论的思想。歌颂了西门豹在政治上的远见,在斗争中的智谋、勇敢和治理邺县的历史功绩。 四、课堂检测 (一)找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复使一人趣之②傍观者皆惊恐 (二)指出下面加点字古今异义。 ①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古义:今义: ②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 古义:今义: ③不能白事 古义:今义: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治邺》课本剧 旁白: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县。西门豹到了那里,看到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就找来了一位老者,问他是怎么回事。 西门豹:老人家,这里为什么这么荒凉呀? 旁白:老大爷说 老大爷:都是河神娶媳妇这件事给闹的。河神是漳河的神,每年都要娶一个既年轻又漂亮的姑娘,要是没人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淹没整个村庄里的田地和庄稼, 如果把他惹急了,整个村庄的性命都保不住啊! 旁白:西门豹听出了老大爷的语气中有一丝焦虑和不安,又看到了老大爷的眼中噙满了伤心的泪水。他若有所思。接着问 西门豹:您这番话到底是谁说的呀? 旁白:老大爷有些悲伤地说 老大爷:我们村的巫婆说的。地方上的官绅每年都出面为河神操办喜事,强迫我们老百姓出钱,而他自己却一分不出。每闹一次,他们都要收几百万钱,而办喜事只需花 二三十万,剩下的钱就跟巫婆分了。您说,这不是坑人吗? 旁白:西门豹听了,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又问 西门豹:那么新娘子是哪来的呢? 老大爷:哪家有年轻漂亮的女孩,巫婆就带着人去挑选。有钱的人家多给点儿钱,就能保住自家的女孩。没钱的人家只能眼睁睁的开着女孩被他们拉走。到了河绅娶媳妇 那天,他们在漳河边放一张芦席,把女孩打扮好,让她坐在芦席上,顺着水流飘 去。我们老百姓也只好用泪水目送新娘。芦席开始还是浮着,但到了河中心就连 女孩一起沉了下去。而巫婆却兴奋的告诉我们,新娘已经到了,不必担心了。所 以,我们村的人口越来越少了,这地方越来越穷。但只有巫婆最富有。她的那些 菜园和粮食比整个村庄都多。 旁白:西门豹听了老大爷这番话更是愤愤不平,又问 西门豹:那么漳河水发过大水吗?有没有淹过农田呢? 老大爷: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干旱呀! 旁白:西门豹心里想:这可让我找出破绽了。看来,我想的没错,这果真是个骗局!我还是不要打草惊蛇。他接着说 西门豹:这样说来,河绅还真灵呀!下次,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新娘,好安慰安慰她。 旁白:到了河绅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刚来他就看到了现场的老百姓们哭成了一团,特别是女孩儿的家人们哭得震耳欲聋。 巫婆和官绅看到了西门豹,心里有些害怕,急忙迎接。巫婆假惺惺地说: 巫婆:呦!什么风把西门大人给吹来了呀? 旁白:那巫婆已经70多岁了,背后还跟着几个绸褂的女徒弟。西门豹说: 西门豹:我今天想看看你们选的姑娘。 1

小学五年级《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五年级语文教案 1.交流调查报告,确定研究主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生接答),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昨天我们大伙儿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每一位同学都认认真真地填写了一份《关于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报告。哪些同学想来展示?(很多学生举手) 评:设计调查报告形式的学生作业,这本身就很有创造性。第一课时的作业许多时候就是抄抄写写,训练的思维含量和对儿童创新意识的触发都是十分微弱的。王莺老师用学生的调查报告的呈现展示为导入,在展示交流中逐步聚焦,让学生明白本堂课自主探索的主题,无疑是一个充满新意的设计。 师:时间关系,咱们就任选一份,以它为例子,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的调查报告,看一看这位同学的调查报告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你还有什么修改意见。 生:我补充一点,我觉得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师:你读书读得很仔细。那么,如果我们说得更简洁些,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生:天灾人祸。 评:在倡导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关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时候,一点也不能放松语言文字的训练。这个以调查报告为内容的导入,不仅起到了引入研究主题的作用,还自然恰当地进行了成功的概括训练。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了吗?(生答:明白了)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作这样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生:如果他是贪官的话,也会与巫婆、官绅一起骗老百姓的钱。 生:我想他可能会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了。 师:老师也在想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嘛!西门豹是这样做的吗?西门豹为什么不这么做?你觉得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出示主问题: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评:水到渠成,课堂研究的主要问题明确,研究性学习变得实在了。 2.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着重研究什么?又该怎么研究? 生:我们要着重研究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师:找到了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后,又该怎么研究? 生:多读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西门豹治邺》学案

《西门豹治邺》学案 教学参考 0919 1806 《西门豹治邺》学案 一、链接 褚少孙,西汉史学家、文学家,颖川人。他曾是元帝、成帝时的博士。他曾对《史记》做过增补工作。本文是他在司马迁《史记》中的《滑稽列传》后所增补的一个故事。 二、背景资料 西门豹,战国时邺令。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位无神论者。他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萧条,一片冷清。后来才知道百姓为“河伯娶妇”所困扰。他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告出走的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周围开掘了12道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由于西门豹治邺有方,深受人民爱戴,后人修祠建庙纪念他。 三、自学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找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即娉取娉,通“聘”;取,通“取”;娉取:定婚 ②复使一人趣之趣,通“促”,催促 ③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傍,通“旁”,旁边,侧边。 2、指出下面的词类活用现象 ①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浮,使动用法,使……浮。 ②民可以乐成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古义:容貌美 今义:多指优点多,使人满意,或指喜欢做某事。 好 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多指照顾、光顾 3、解释下面的古今异义 4、解释下面的一词多义 为 为治新缯绮縠衣(介词,给) 是当为河伯妇(动词,做) 且 叩头且破(连词,而且)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26西门豹治邺 1.会认“豹、娶、媳”等12个生字,会写“豹、派、娶”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管理、人烟、 媳妇”等词语。理解“田地荒芜、提心吊胆、磕头求饶、开凿”等词语。 2.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妙处,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智慧。 3.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感受故事魅力,学习复述故事。 重点 1.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妙处。 2.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难点 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言行,感受人物智慧。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写“豹、派、娶”等15个生字,其中左右结构的字有12个,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 经验,不需要一个个分析。我采取一种有区别、有重点的方式,对一部分关键字、容易写错与忽视的字 重点关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这些生字。“灌”是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娶”是上下结构, 不能写成左右结构。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经验,采用猜谜语、加一加等方法自主识字,提升学生的 识字能力。 2.阅读理解 阅读时,首先要理清课文脉络。西门豹治邺的事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调查、除害、开渠。如 果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故事发生(邺县田园荒芜、人烟稀少)→故事发展(调查原因、掌握证据)→故事高潮(严办首犯、为民除害)→故事结局(兴修水利、改变面貌)。课文运用大量人物对话展开情 节,表现人物形象。因此,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是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 3.表达运用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先写调查,接着写为民除害,最后写兴修水利,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有条理。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着重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如本文中通过写西门豹的语言,体现了西门豹的机智、冷静。 1.预习提纲 (1)搜集西门豹的相关资料,了解西门豹。 (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豹、娶、媳”等12个生字,会写“豹、派、娶”等15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豹、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你们一定都听过“司马光砸缸”“三顾茅庐”的故事吧,故事中的司马光和诸葛亮的姓“司马、诸葛”都是复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公——西门豹的姓“西门”也是复姓。(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课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 预设:西门豹是谁?他是干什么的?课文写了他的哪些事?“邺”是一个地名吗? 3.教师引导介绍西门豹。 课件出示:

《西门豹治邺》赏析

《西门豹治邺》赏析 这是一篇历史散文,写西门豹治邺的两大实绩:革除“为河伯娶妇”的陋习,凿渠引水灌溉农田。革除陋习是全文的重点,兴建水利是辅助性的笔墨。二者所用的笔法很不一样:前者主要通过描绘,再现当时的场景;后者主要采用记叙,说明有关的情况。从了解西门豹的全人来说,这两部分不可或缺。但若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前一部分堪称精彩,后一部分则流于平淡。 前一部分有两个层次:介绍“为河伯娶妇”的情况与描叙如何革除这一陋习。第一层次着重写西门豹与长老的两次问答。第一次回答引出“为河伯娶妇”这件事,但回答过于简略,因而又引出西门豹的追问与长老的详细回答。长老的答话可以归纳为三点:指出“为河伯娶妇”的罪魁祸首是三老、廷掾与祝巫;描述从选女到嫁女的具体过程;交待这一陋习由来已久,后果严重。从答话中不难看出,长老对于这一陋习,态度是鲜明的,但又无可奈何。西门豹的反应又是如何呢?文章一开头,写他一到邺县,风尘仆仆,便召见长老,访问民间疾苦,见出是一个关心百姓痛痒的好官吏。而在听了长老的详细介绍以后,却变得无动于衷,只是平平淡淡地告诉长老,到为河伯娶妇的日子,希望三老、巫祝、父老都到河边去送女,他自己也将出席。这就不由得令人产生悬念,是因为听了长老的介绍退缩了么?或是本来就准备入乡随俗,听之任之?而读罢下文才如梦初醒,原来这是西门豹的以退为进,欲擒故纵。 在第二层次中,西门豹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面貌出现。对于河伯娶妇,他仿佛比谁都更相信,也更虔敬:他以所嫁女不美作借口,解救了这一女子;接着以向河伯报告情况为理由,将大巫妪投入河中;之后又以催促大巫妪返回以及女子“不能白事”为幌子,先后把大巫妪的三个弟子以及三老投入河中;最后还准备以催促巫妪、三老返回为名,将廷掾、豪绅投河,吓得这班家伙跪地求饶,才算结束了这出由西门豹亲自执导的好戏。从此以后,为河伯娶妇的陋习不禁自止,再也没有人敢提起了。 从革除为河伯娶妇这一陋习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西门豹胆识过人,谋略超群。他明知这一陋习由来已久,自己所面对的势力十分强大,不仅有恶势力的代表三老、廷掾与巫祝,而且还有被愚弄而并不觉悟的百姓。但他从长老的谈话中了解到这一陋习对百姓为害最烈,便毅然决然地担负起了移风易俗的重任,主动地向恶势力发起挑战,并且战而胜之。如果没有必胜的信心与压倒一切的气概,是不可能进行这一场表面上看来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的斗争的。但西门豹又不是一个勇者的形象,而是一个智者的形象。他的识见与胆略并不是外露的,而是内含的,是他作为智者形象的深层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革除为河伯娶妇陋习的整个过程中,听不到西门豹的一句豪言壮语,见不到他有任何剑拔弩张的表示,有的只是与识见胆略相联系的充满睿智的种种谈吐与行为。他在听取长老的介绍时,就已在心中孕育了一个革除陋习的成熟的方案,决心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利用为河伯娶妇的仪式来惩治假借河伯名义以中饱私囊的坏人。当他轻描淡写仿佛随便说出准备参加为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26.《西门豹治邺》人教部编版

26.《西门豹治邺》课堂实录 师生问好。 课前板书:26 西门豹治邺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西门豹治邺》。孩子们,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战国时期,有位地方官,他的名字就叫西门豹。(PPT:出示课题)他虽然官职不大,却被后人一直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拿起你的课文,听老师来读课文。一边听,一边用笔把你读不准的字音标在课文上。 师范读全文。 师:读不好的字音都标好了吗? 生:标好了。 师:那下面请你自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开始吧。 生自由读文,师巡视。 师:我看到好多同学都已经读完课文了,字音读准了吗?读准了我可要考考你了,看看这几组词,你能读对吗?(PPT:天地荒芜人烟稀少娶媳妇旱灾 老百姓眼睁睁巫婆扑腾 官绅跪下渠道收成) 指名分组读课文。 师:真好,好极了,非常准确。 这几组词我看同学们都读得非常准,那这里有一个字“跪”(PPT:

跪下),这个字比较难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看老师来写写这个字。(范写,指导说):口的第一笔要往里收,足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危,上小下大,竖撇要压过竖中线,最后的两笔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有勾,看清楚了吗?来,在你的作业纸上写写这个字。 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师:有的同学写好了,那你就把笔放下。 师:我看到同学们写字都非常认真,那我们这些字的读音都读好了,难写的字也解决了,那你们能不能用我出示的这几组词,来说说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儿?你来—— 生:课文说的是战国的时候魏王派西门豹来管理漳河边上的邺,西门豹来到漳河边,看到这里天地荒芜,人烟稀少,西门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找一个老大爷问,每年巫婆都来给河伯找媳妇,西门豹说,也来送送新娘,结果,他那天带来好几个卫士,西门豹说新娘不漂亮,于是就把巫婆扔下了漳河。从此以后再也不给河伯娶新娘了。 师:他用上老师给的这些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表述得清楚不清楚? 生:清楚。 师:的确是这样。西门豹来到了邺县,发现这里天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他就展开了调查,他向一位老大爷提了四个问题,那你赶快找一找,提了哪四个问题?老大爷是怎么回答的? 生在文中找答案。 师板书:调查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出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这一部分的故事情节。 2、能借助10-14自然段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西门豹的智慧。 3、展开合理想象,表演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教学重点: 能借助10-14自然段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西门豹的智慧。 教学难点: 展开合理想象,表演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治邺》 2、复习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评价:同学们将词语读得真准确。 3、回顾情节 上节课我们已经梳理出故事情节: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 4、这些情节中,西门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我觉得西门豹特别勇敢,有智慧,有正义感…… 评价:你真会思考。

5、今天我们将走进“惩治巫婆和官绅”来深入地学习,进一步感受西门豹不同凡响的智慧。 二、聚焦故事重点,感受人物智慧 (一)默读课文10-15自然段,思考西门豹是怎么一步一步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完成导学单任务一。 ()()(惩治帮凶) 抽生反馈: 西门豹一步一步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不好呢?好在哪里?(二)小组内选择最感兴趣的一部分读一读,勾画出描写西门豹 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说一说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 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再带着感受朗读 汇报形式: 1号同学汇报,我们组最感兴趣的内容是,我们找到的句子有这些,大家一起读。 2号同学汇报,我觉得西门豹的办法好在。 3号同学汇报,我觉得西门豹的办法还好在。 4号同学汇报,我觉得西门豹的办法还好在。请问还有补充的吗? 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知道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复述这个故事。 能力目标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循序式。 五、教具使用 生字卡片,小黑板或投影片。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西门豹”。 板书课题:西门豹 2.解题: “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3.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想知道西门豹是干什么的?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 过渡语: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二)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 (三)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读生字,查字典联系课文理解新词 1.生字:认读课文后要求学会的生字、并说出每个字的音、形、义,组词、说话。 2.理解生字:战国、邺、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徒弟、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开凿、灌溉。 (四)再读课文:按照“调查情况——惩办恶人——兴修水利”的顺序给课文分三段 第1——9自然段为第一段,第10——1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16自然段为第三段。 (五)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西门豹治邺 教案

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复述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巧妙之处,并受到尊重科学、为老百姓办好事等方面的教育。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积极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继续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及所蕴涵的感情”这一方法,巩固“从内容体会思想”的训练重点。 教学准备:文字材料的幻灯片a、学生调查报告 b 、主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交流调查情况,确定主题研究 1、引出课题: 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治邺》(板书:西门豹治邺)。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生接答)。(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面对这样的景象,他会怎么想? (生:这是怎么回事? 生: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恩,这事得好好调查。) …… 板书:? 于是,他立刻展开了调查。昨天,大伙儿跟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都认真地填写了一份调查情况表。这节课就先让我们一起看看你们的调查表,哪些同学想来展示呢?(学生举手) 2、展示报告,推动学生主动思维,主体参与 因时间关系,咱们就选一份为例子,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的调查表,看一看这位同学的调查表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你又有什么修改意见。 (放投影:学生调查情况表) 学生小结: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及调查结论有:a、河伯娶媳妇给闹的。B、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C、有女儿又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d、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鼓励):你们读书真仔细。那么,如果更简洁些,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 (生答:天灾人祸)(板书:天灾人祸) 3、拓展思维,进行小结,确定主题。 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吗? (生答:明白了) 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做这样的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的官员,该官员也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做?(生:如果是贪官的话,会与巫婆、官绅一起骗老百姓的钱。 生:也许会不问不理。 生:有可能会变本加厉,比巫婆、官绅还坏。 生:也许会派人把骗人的巫婆、官绅抓起来。 …………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课文的生词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抓住西门豹的言行的句子,领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巧妙,体会出西门豹有着非凡的管理才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抓住描写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言行的句子,领会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 2、感受西门豹非凡的管理才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引出西门豹。(板书,课件出示西门豹)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瞧,他是谁呢? 2、交流有关西门豹的资料。(为什么说西门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呢?谁能来说一说你对西门豹了解多少?) 3、师揭题,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西门豹治邺的课文。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两遍。) 4、看到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副板书:为什么治?怎么治?结果如何?)师: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带着问题是深入学习课文的一种好方法。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过渡: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前,老师要先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

1、同桌交流摘录笔记。 2、全班交流摘录笔记。 (1)摘抄了哪些好词?为什么要摘抄这个词?(联系课文内容或认为这个字不好读,不好记都可以。) (2)读生字词,注意字音。(老师也摘抄了一些词语,谁能来帮我读一读?)(3)摘抄了哪些好句?为什么摘抄这个句子?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课文分为几段?各段讲什么? 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过渡:(1)以前的邺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后来呢? (2)前后的变化大吗?(大!)邺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多亏了谁的管理?到底西门豹是怎样管理邺的,这在课文的第几部分?(2)好,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这部分的内容。请先看看自学提示,谁能来读一读?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1)自由朗读课文10-12自然段。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言行的句子。 (3)想一想,西门豹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 2、生自学课文第二部分。 3、谁能来说说西门豹惩治巫婆的言行的句子。 4、课件出示句子: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1)西门豹说什么?指名读句子。 (2)西门豹为什么说“这个姑娘不漂亮”?(为了救出新娘。)

西门豹治邺公开课

西门豹治邺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2.结合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 3.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荒芜”“官绅”“提心吊胆”等词语,了解西门豹是如何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难点: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巧妙性。 三、教学准备 西门豹及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概括大意,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意思。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巫婆”“官绅”“河神”等生词。 难点:给文章分段并概括大意。 (三)教学过程 导入:观察书上两幅图,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猜一猜哪个是西门豹----戴官帽,披大披风的,且感觉为人正直(一幅图上对百姓笑脸相迎,

另一幅图对恶霸绝不留情) 1.简介西门豹及邺城 西门豹:姓西门名豹,是有名的政治家,魏国人。一生最著名的功绩是在邺城任县令时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习俗,发动群众开渠灌溉的事。 邺城在今天河北省,由于当时百姓对自然的规律不是很了解,便以为晴雨旱涝都是由神来掌控,所以非常迷信鬼神,于是便出现“巫婆”“河神”等说法。 “巫婆”:迷信中鬼神的代言人“河伯”:掌管河的神灵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西门豹在邺城破除迷信,惩办恶人,开渠修水利的事。 (2)据此给课文分段 调查情况---------惩办恶人----------兴修水利 3.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田地荒芜娶媳妇巫婆官绅水渠灌溉提心吊胆求饶淌血漳河面如土色 4.学习本课第一部分:调查情况(1至9自然段) A 文中第一幅图反映的是哪个自然段的内容?(1自然段) 找动词(到、看、找、问)老大爷,说明他关心百姓疾苦。 了解到的情况: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B 问原因

《西门豹治邺》教案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治邺 教学目标: 1、了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详略安排。 教学重难点: 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讨论、交流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具:课件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西门豹治邺的两件事,分别是:破除迷信和兴修水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定向导学 请孩子们用心自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过渡:让我们带着目标,愉快地开启本节课的学习之旅。 三、自主学习(品读感悟) 内容:1—9自然段 方法:读画思批 时间:5分钟 思考: 1、西门豹初到邺地是如何做的? 师:孩子们,通过学习,我们发现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罪魁祸首是谁? 生:巫婆和官绅 师:是他们害得老百姓家破人亡、背井离乡。

过渡:两千多年前,由于科技不发达,老百姓对鬼神的传说深信不疑。那么, 西门豹究竟想到了什么妙计来既惩治巫婆官绅又教育了百姓呢?请同学们合作 学习10-12自然段。 四、合作交流 内容: 10—12自然段 方法:读画合作探究 时间:4分钟 思考: 1、西门豹是如何惩治恶人,破除迷信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官绅头子抓起来杀掉呢? (1)交流两个问题。 (2)师: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其余的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想象一下,他们会怎样说? 学生发言 (3)师:假如你就是站在漳河边上的老百姓,你明白了吗?(追问) 你明白了什么?(老师扮演西门豹,向学生发问这位老乡你明白了什么?\你呢?) 学生发言 (4)师:西门豹将计就计,及惩治了巫婆官绅有教育了百姓,他真是一个()的人呀!(学生发言) (5)师:让我们带着对西门豹的敬佩再来读读他的话吧! 指导朗读(一人读旁白,其余读西门豹的话) (6)师:惩治恶人,破除迷信以后,西门豹又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呢? (齐读最后一段) 六、质疑探究 孩子们,对于这篇课文,你还有不明白的吗?请提出来。 1、预设问题: 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2、老师有一个问题不太明白,想请教一下你们: 西门豹治邺做了两件事:破除迷信和兴修水利,哪件事详写,哪件事略写呢?(学生回答)为什么详写破除迷信,略写兴修水利呢? 破除迷信是兴修水利的前提,不扫除恶势力,迷信邪说还会继续迷惑百姓,西门豹的威信就树立不起来,兴修水利就很难进行,所以课文详写破除迷信,略写兴修水利。 写作方法渗透: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要做到详略得当。 七、小结检测 1、小结:师生对接:同学们,因为西门豹相信科学,才会调查研究,发现症结所在。因为西门豹相信科学,才能将计就计,惩治恶人,破除迷信,教育百姓。因为西门豹相信科学,才能兴修水利,造福百姓。 2、同学们,在我们身边,也常常会发生一些因封建迷信而,酿成的悲剧,法轮功剖腹取法轮,使人走上不归路,生病不就医,祈求神灵保佑,耽误最佳治疗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治邺》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破除迷信”。意思是实事求是,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西门豹治邺》是两篇主体课文中的第一篇,通过西门豹这一形象对儿童进行感染和教育,力求在学生心中埋下尊重科学反对迷信的种子。 学期分析: 对于封建迷信活动,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了科学地认识和了解,在阅读中能揣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生活并宣传破除迷信活动,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西门豹治邺的过程。 2、技能目标:体会人物的心情、思想、品质,能够辨别迷信和科学。 3、情感态度目标:树立科学的思想价值观,提高抵制形形色色迷信的重要 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门豹是怎样治邺的 难点:西门豹是怎样治邺的,体会西门豹治邺的妙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九单元,本单元的主题词是什么?什么叫迷信? 破除迷信 迷信泛指盲目的信仰崇拜 孩子们都回答的很好,既然要破除迷信,那么迷信肯定是不好的。 二、那迷信究竟有什么危害呢?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邺这个地方因为迷 信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西门豹治邺》 (板书课题《西门豹治邺》,学习“豹”的书写和“邺”的读音) 三、在开始学习之前,首先学习本文的生字词 魏(书写)芜(组词)巫(笔顺)漳磕 渠灌(形近字)

提心吊胆、面如土色(意思、程度) 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文。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在两千多年 前,科学不发达,人们不了解天灾人祸形成的原因,无法解释生老病死等各种自然现象,以为是老天爷、神明、鬼怪在做法,所以那是巫术盛行,求神拜佛就很平常了,迷信思想就很猖獗,危害着老百姓的生活。 四、通读全文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整体感知) 西门豹到邺,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发现是官绅和巫婆勾结,危害百姓,因此西门豹巧妙设计破除迷信,造福百姓。 五、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再次浏览课文,编写本文的阅读提纲。 (1——9)记叙了西门豹调查研究的情况。 (10——12)写西门豹亲临河伯娶亲现场,当众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过程。 (13)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如果我们给每一部分取一个小标题,你看应该怎样取合适呢?<同桌合作>提示:根据阅读提纲来取标题 <板书:查因——惩恶——治水> 六、那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第一部分查因,自己阅读课文1_9自然段,回答西 门豹问了老大爷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从这些问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回答每一个问题之前,先一起朗读老大爷的话,从原文中概括信息)? ①到了那里,西门豹看到天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 怎么回事。<邺的问题是河伯娶媳妇闹的> ?这句话没有使用问句的形式,你能把它转变成疑问句吗?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表达这句话的意思。“日积月累” ②“这话是谁说的?”<首恶是巫婆和官绅,危害百姓> ③“新娘是哪来的?”<媳妇是穷人家的孩子。娶的过程> ④“那么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 <结果“年年闹旱灾”,河伯实际上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思考,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西门豹通过老大爷的话来了解邺,调查原因) 六、总结。 将老大爷和西门豹的对话分组读一次,在读中体会。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西门豹治邺(课堂实录)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西门豹治邺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治邺?大家回忆一下,西门豹初到邺地方,看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 生: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板书) 师: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摸清底细后,破除了迷信,惩治了恶人。大家再想想,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足智多谋、遇事冷静、做事之前考虑周全,说话讲艺术,刚正不阿,两袖清风。 (此处,不能让一名学生全部说出,一人能说一到两点就行。) 师:你对西门豹了解很多,他确实是刚正不阿,两袖清风。但是,我想问问你们(此处语速要慢)——对一个人物的评价要来源于对他的描写,那,你们说说,描写一个人通常要从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生:语言,动作,外,神态,心理。 师:说得好!那么课文对西门豹的描写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的? 生:语言(可能有学生说动作) 师:他一定在那里沉思! 生:还有语言,动作。 师:有心理描写吗?还有什么?还有么? 师:作者对西门豹的语言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就是想通过对他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那么就让我们好好品味他的语言,看看这样的语言描写好在哪里?好,打开书,找出语言描写的句子,读一读

说一说,西门豹的语言究竟巧妙在哪里?神奇在哪里?课件有一张打出:西门豹的语言究竟巧妙在哪里? 二、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并朗读描写语言的句子,体会其语言艺术性,并加以记录。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训练过程:一练说,二练读,三再说,四再读。 师:通过品读,同学们体会到了西门豹的语言究竟巧妙在哪里吗?生:第一处有四句话,(课件呈现)。 师:好!这是一个完整的问话过程,请你朗读一下,然后谈谈理解。师:读的情真意切,读出了父母官的爱民如子、体恤民情,读出了老人的无奈与悲凉。 师:简单的四句问话,你认为还巧妙在哪里? 生:层层深入……问的准确,全面;清晰明了,直击要害。 师:这四句话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思维严谨、考虑周全的人,这就是语言描写的魅力。 师:他的其他语言呢? A: 生:我是抓住“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来体会的,西门豹说“送送新娘”其实是送巫婆上西天,送新娘回家,他是一语双关(这个词由师说) 生:我觉得西门豹说这话时是带着讽刺的口气,其实他并不认为河伯灵。而且他说这话时已经想好了怎么做,是胸有成竹(这个词由师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公开课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6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豹、芜、娶”等12个生字,会写“豹、魏、派”等13个生字,理解“田地荒芜、担心吊胆、磕头求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破除迷信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办法的巧妙。 授课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通读课文,掌握课文整体结构,理清段落大意。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互相认识一下好吗?自我介绍:我姓×,名叫××。你们也能用老师刚才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吗?点名

叫几名学生自我介绍。很高兴认识大家,原来我们的姓名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姓都是一个字。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古代的人,他的姓有两个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26 西门豹)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习生字。 座位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2)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豹、芜、娶、媳、巫、绅、旱、徒、磕、淌、凿、溉”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徒”读(tú)要读成(dǒu),“媳”读(xí)不要读成(x ī),“凿”为平舌音,“绅”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3)书写“豹、魏、派、娶、媳、妇、淹、硬、逼、浮、旱、徒、饶” 字形难点:“豹”的偏旁是豸旁,“派”的左半部窄,右半部宽。“旱”的上半部是“日”不要错写成“目”。“徒”的偏旁是双人旁。“媳、妇”人女字旁横不出头。 2.再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在旁边打个小问号。 (1)小组学习(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 (2)汇报 理解词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