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美事件引发红十字会信任危机

郭美美事件引发红十字会信任危机
郭美美事件引发红十字会信任危机

行政案例分析报告

——“郭美美事件引发红十字会信任危机?

学号姓名

案例简要:

2011年6月20日,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孩引起了众人瞩目。她在微博上经常展示自己的生活照,从中能看到,她开玛莎拉蒂跑车、在别墅开生日会,皮包、手机、手表都是昂贵的奢侈品。而她微博认证的身份是“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正是这一点,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一个年仅二十岁的女孩就当上了总经理,并拥有名包豪车,财产来源是否和“红十字会”有关?一时之间,网友们展开了“人肉搜索”,各种与郭美美、红十字会有关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真假难辨,真相不明。之后郭美美接受调查,郭美美连发三条致歉微博称,“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称谓是自己杜撰出来的。面对舆论质疑,红十字会没有缄默,接连三次回应,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红十字会只是说明,而不是证明,只是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没有提供翔实证据。

案例分析:

一、“郭美美炫富”受到社会关注的内在原因

郭美美事件讲的其实不是一个炫富女炫出祸的悲惨故事,而是关于大众仇富及公益信用破产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人人都是福尔摩斯,希望挖掘出心中一直所有怀疑的事情,郭美美只是引子和线索。

那这个事件为什么能引起全民关注,甚至到了要出动警察的地步?因为它结合了当下大众的多种不满和戏剧

从郭美美事件谈事件营销策划成功四要素

从郭美美事件谈事件营销策划成功四要素 郭美美炫富事件彼彼皆知,这是娱乐圈的一大新闻,也是各界关注的事件,郭美美也因此而出名。虽然是一次娱乐事件,可这里也有些其营销策划的成功,请阅读企业管理网为大家整理了从郭美美事件谈事件营销策划成功四要素。 据报道,最近一段时间,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网友颇受关注,因为这个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20岁女孩,其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由此而引发部分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博主郭美美Baby年仅20岁,新浪微博的认证名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在微博上多次发布其豪宅、名车、名包等照片,2011年6月20日被网友发现,被指炫富。红十字会的经理身家居然如此富有,不由得让众多网友起了猜疑,我们捐给红十字会的钱到哪去了? 由此而起的争议之声让事件的主角郭美美一时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微博粉丝也窜升到近60万。有网友更是指出,这一事件彻头彻尾是一个由网络推手炒作的事件营销。作为研究事件营销方面的专家和企业的顾问培训师,刘杰克老师一直对本领域关注有加。在本文中,我们将不讨论道德,善恶或是黑幕之类的问题,而只是从营销角度借此事件与大家探讨下到底什么是事件营销,事件营销成功的关键要素又有哪些? 我们先来看看事件营销的定义,根据刘杰克老师原创课程《营销三维论》,所谓事件营销,是指企业通过主动策划或借势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个人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销售或

提升个人形象的手段和方式。由于这种营销方式具有受众面广、突发性强,在短时间内能使信息达到最大、最优传播的效果,且费用低廉,近年来越来越成为国内外流行的一种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手段。 既然事件营销具有如此的优势及重要性,那么我们接下来就再来看看事件营销要想运作成功的一些关键点。刘杰克老师认为,虽然决定事件营销成功的关键要素很多,但以下四点无疑具备很强的代表性: 一、事件营销要有显著性 新闻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的知名程度越是著名,新闻价值也越大。国家元首、政府要人、知名人士、历史名城、古迹胜地往往都是出新闻的地方。所以,我们往往能看到,北大砍棵树,清华的老楼重新起个名字,都很容易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而在中国这个慈善尚不够透明的国度,中国红十字会无疑也是大众最为关注的焦点机构之一。正因为如此,郭美美事件借助红会对公众的影响力,迅速成为了大众瞩目的焦点。 二、事件营销要有接近性 越是心理上、利益上和地理上与受众接近和相关的事情,新闻价值越大。一方面,红会的钱是由企业,由公众捐助而来,与公众具有天然的接近性。另一方面,郭美美事件的主角作为当前网络时代主流人群的同龄人,跟他们无疑也具有心理上的接近性。20世纪90年代后期,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事件营销带来了巨大契机。通过网络,一个事件或者一个话题可

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背后的管理体制根源

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背后的管理体制根源 摘要: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使红十字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 严峻的挑战,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全方位的思考和努力,其中,管理体制的错位是当下红十字会信任危机频现的一个重要根源。虽然红十字会为之已做出诸多重要探索,但距离理顺体制、还原其社团本色、使其公开透明地运行之目标还任重道远。 关键词:红十字会;信任危机;管理体制 红十字会与联合国、奥委会并称世界三大国际组织。但与联合国、奥委会的妇孺皆知相比,国人对红十字会的认知度相对较低。2011年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把中国红十字会推上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在公众的质疑声浪中,红十字会遭遇到了近年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郭美美事件”挫伤了包括红十字会在内的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使其募捐救助工作遭遇严重困境,据统计,“郭美美事件”后,6-8月公众通过慈善组织进行的捐赠总额为84亿元,比3-5月的626亿元下降866%。[1] 看已经尘埃落定,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刚刚开始。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对于危机事件中红十字会的现实认知,更多的是出于感性和情绪,而较少有理性的思索和关怀。对于一个饱经历史沧桑,具有国际性特征而又身处社会转型加速期的人道救助团体而言,剖析其信任危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绝非易事,本文试图从管理体制的视角,对此略作管窥,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的严重错位 中国红十字会是国际红十字大家庭中的一员,始建于日俄战争中的1904年,历史悠久,成绩卓著。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可见,红十字会本质上是一个社团组织,具有社会性、公益性和民间性,因此红十字会的管理理应体现出社会力量和民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在阳光下公开透明地运行。但现实中,这样一个具有久远传承和深厚历史积淀的社团长期存在着管理体制严重错位的问题,而且,这样的问题直至今日仍未得到完满解决。 新中国建立伊始,出于巩固政权和安定社会的需要,政府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林林总总的慈善机构进行了全面整改,其中绝大多数都以“封建组织”、“反动组织”和“宗教性组织”的名义而取缔,红十字会是为数不多的得以继续延承的社会团体,但彼时的红十字会却在特殊的背景下被赋予了不同以往的身份内涵,1950年改组后的红十字会成为“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人民卫生救护团体”,隶属卫生部,成为其下辖的一个业务机构。[2]会基本上已经迷失了自我。当然,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下,这样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但红十字会的社团本性和民间特征并没有在之后的历史演进中 得到逐步的彰显,虽然在主管部门和隶属关系上有所变更,但都是体制内的变化,红十字会基本没有改变政府职能部门的身份界定。

行政案例分析 郭美美事件

行政案例分析 ——郭美美事件引发红十字会信任危机 姓名:谢明辉学号:1443001417488 案例简介: 2011年6月21日,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网友颇受关注,这个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20岁女孩,其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其真实身份也众说纷纭,有网友称她是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的女儿,由此引发很多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通过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郭美美事件发生后,公众通过慈善组织进行的捐赠大幅降低。3~5月,捐赠总额为62.6亿元, 6~8月总额降为8.4亿元,降幅86.6%。直接引爆了广大公众对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 案例分析: 郭美美事件为何能在慈善界引起这么大的波澜 对于慈善,这是我们的愿景:法律规范、政府监管、公众监督、组织善治、行业自律、社会选择、平等竞争、优胜劣汰、合作共赢。而这幅美好图景,需要慈善从业者、社会管理者、媒体,以及包括你我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绘就。一切慈善事业,资金无论是公开招募,还是个人出资,都应该做到透明公开。公开招募,涉及到公众捐献是否被有效管理和使用;个人出资,涉及到相应款项是真实投向慈善,还是借慈善为逃避征税的手段。长期以来,红十字会的活动缺乏公开性。近几年,帐篷问题、发票问题、天价吃喝问题等等,在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红十字会间有所闻。6月27日,审计署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红十字会有多项资金管理问题。中国红十字会是特殊的社会救助团体,它既连接着独立、中立的国际人道救援组织,又与中国各级政府有密切关系。中国红十字事业的信用,既关系到红十字在中国的形象,也关系到中国政府的信誉。同时,红十字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取决于公民的投入。当公民对它产生重重疑虑,它就不可能得到人们内心的支持。“郭美美事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引起巨大的关注。中国红十字会需要以确切信息证明与“郭美美”无关,但即便真的无关,也需要严肃正视自身的问题。, 该案例中暴露出中国红十字会在运行与管理过程中问题 舆论对郭美美种种炫富行为的反应,恰恰凸显了红十字会,这个作为承载着公众善心的公益机构在运行与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一是慈善组织运作不够透明。慈善组织要获得发展,慈善机构的公信力至为关键,其中又以资金管理的严格、规范、透明至关重要。而在我国慈善组织发展过程中,一些慈善捐款最终的使用不透明,甚至一些捐款被挪作它用,一些慈善捐款到底募到多少钱,谁捐的,

对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的思考

对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的思考 陈玉倩 (湖南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长沙,410205) 摘要: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引爆了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在此事件之后中国红十字会收到的民众捐款呈直线下滑趋势。本文针对本次信任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应对措施进行了阐述,希望中国能重建一个真正透明、廉洁、有公信力的红十字会。 关键词:中国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信任危机 一、引言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中国红十字会的存在。在那时小小的我心里,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都是善良的天使,她们以救助他人为己任,无私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后来我逐渐明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并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而依照相关法律,中国红十字会的职责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开展救灾的准备工作;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进行救助; ②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参与输血献血工作,推动无偿献血;开展其他人道主义服务活动; ③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④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 ⑤宣传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 ⑥依照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完成人民政府委托事宜; ⑦依照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 以前人们只要有捐助的想法,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红十字协会。然而,这样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组织,近年来却危机频发。

2011年6月20日,微博昵称“郭美美baby”的一名90后女孩在网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引起轩然大波。虽然事后据调查结果显示郭美美以及郭美美的资金来源都与中国红十字会毫无关系,但是由“郭美美事件”引发的红十字信任危机却并没有结束。我们可以看到,自6月下旬“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发生后,社会捐款数以及慈善组织捐赠数额均出现锐减。民政部最新统计数据表示,当年全国7月份社会捐款数为5亿元,和6月相比降幅超过50%。慈善组织6到8月接收的捐赠数额降幅更是达到86.6%,其中深圳佛山红会在事件后所收捐款几乎为零。 而在“郭美美事件”发生之前,已经有类似的事件发生。2008年5月,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时期就曾爆出中国红十字会用1300万元购买1000顶帐篷的丑闻,红十字会对外发表声明称万元帐篷系谣传。2011年4月,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一张数额为9859元的餐饮发票在微博上被曝光,立即引起了网友的围观和质疑。只是“郭美美事件”引起的社会舆论反响更大,成为了红十字会信任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二、事件原因 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缺失 红十字会从根本上说是非盈利的人道组织.具有社会性、公益性和民间性,因此红十字会的管理理应体现出社会力量和民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在阳光下公开透明地运行。但现实中,这样一个具有久远传承和深厚历史积淀的社团长期存在着管理体制严重不健全的问题,与国家体制相同,都实行科层制。从中央到县一共有四个级别,但各级红会的人力调配和经费保障都和总会没有关系。它并没有将民众和社会的力量纳入其管理者的范围中,这就造成了红会管理机制的失序和混乱。 ②善款来源与去向没有公开透明化 作为一个人到组织的慈善机构,它的善款如何处理是社会民众最为关心的,他们有权了解具体的捐款人名称和捐款数额,以及这些善款到底是如何处理的,帮到了哪些群体或哪些人。然而这些在中国红十字会的官方网站中根本无从查起,其官方网站中只有每年的一个预算和决算表,都是比较笼统的收入和支出的数据,并不具体。

郭美美事件反思

郭美美事件反思 导读:范文郭美美事件反思 【篇一:从郭美美事件反思中国社会】 从郭美美事件反思中国社会。很多人骂她真是因为她和红会有关么?我相信80%以上骂她的人更多的是羡慕嫉妒恨。他们羡慕郭美美有名车豪宅、他们嫉妒郭美美可以成名、他们更恨为什么自己不是郭美美,如果给这些人几百万他们在半小时内就会变成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郭美美,这就是中国这个气人又笑人的社会。 【篇二:郭美美事件引发的反思】 我觉得捐款要慎重啊,你想啊,如果捐的钱被用来养活一堆蛀虫,养肥蛀虫后把更多本应该用来救助别人的爱心钱拿来买房买车买奢侈品从而推高物价,我觉得这是对自己血汗钱的浪费、对需要帮助的人的残忍、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我坦白,我没主动向机构捐过款,也没献过血,因为啊,我根本就没资格捐啊,我何德何能啊,人家红十字会的一个什么协会的一个小姑娘的一个包包我都买不起,我去捐款不是丢人现眼去嘛i。但我不承认我麻木冷血啊,我也做些自以为有意义的事,看到老人小孩卖

自己结的瓜果啥的,能买就买点;确定是真乞丐而不是丐帮的,我也看情况给点钱;我也曾买过饼干和矿泉水给睡在天桥的老人家,趁他睡着了,东西放下我就走,这样我也心安,真要看着他的眼睛我还真不一定敢给,不想他失去尊严,哪怕他不在乎我还是要替他在乎。当然了,我做的这些和天朝红十字会比真是让人笑掉大牙了。 【篇三:郭美美事件的各方公关反思】 一般我上网很少扎堆,我只从网络里关心我感兴趣的东西,什么凤姐芙蓉偶尔被动的跳入眼帘,很少去关心来龙去脉,最近郭美美这名词铺天盖地,起初也没什么在意,以为又是一次标新立异的炒作和无聊的作秀,可当发现红十字会猴急的样子,我的兴趣和好奇被激活了。 郭美美却也不辱其名,可显然美貌与智商成反比,父母宠爱自然不必说,出了社会也凭年轻美貌让无数公子皇孙拜倒石榴裙下,万千宠幸的她,还真以为这社会就是围绕她转的,有人养有钱了就留着慢慢花慢慢数,别出来馋人呀,想出名可炫富这招也老套了点,炫富也可以理解,不就想招名利招汉子嘛,也不怕招个劫匪被财色兼收什么的?在这功利社会里,这些所作所为再正常不过了。你郭美美炫也就炫憋,你认证一个什么不好,黑十字呀,纳粹的铁十字呀,随便你玩,干嘛你非要一个红十字?这下你可给人太大的联想空间了,知道惹祸

中国红十字会改革—左右为难,举步维艰_3000字

中国红十字会改革—左右为难,举步维艰_30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小学作文作文网 危机催生的改革 2011年6月,郭美美成为热点人物,中国红十字会遭遇有史以来最大信任危机。舆论普遍质疑官办慈善机构不透明。在整个危机处理中,旧体制与公众期待之间,鸿沟愈深。 “郭美美事件”给红十字会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统计显示,事件之后的两个月,红十字会募款额即跌入冰点,整个2011年,全国红十字会系统接收国内捐款17.78亿元,境外捐款2.14亿元,较前一年大幅下降65%。

赵白鸽临危受命,探讨改革之路。 “任重道远,但我们必须向前走。”2012年8月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任未满一年的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重申改革决心。 两天以前,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改革思路:理顺政府与红十字会的关系,积极推进红十字会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造公开透明的红十字会,全面建立综合性监督体系。 以此为节点,在经历一系列信任危机后,中国红十字会踏上变革之路。 清理不规范的冠名,纯洁红会组织。 在以“郭美美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红十字会信任危机

中,任何一个地方红十字会、关联机构、合作企业的“差池”,都会危及红十字整体品牌,倒逼中国红十字会出面救火。因此,在总体改革之前,中国红十字会对于关联机构的整顿已经开始。 近些年,国内各地红十字冠名医院丑闻频发。自今年2月起,中国红十字会开始对冠名医院展开清理,此后两个月间,原先遍及全国的2360多家红十字冠名医疗机构,减少至1603家。进入5月后,中国红十字会联合卫生部发文,要求全国各地评估各冠名医疗机构的管理现状,发现并整改存在的问题,对严重违规者取消冠名权。 增加信息的透明度 红十字会也试图改变信息不透明的状况,这一点曾在“郭美美事件”中饱受抨击。2011年7月31日,中国红十字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试运行。按照赵白鸽披露的时间表,2012年底,捐赠平台和筹资管理系统基本版上线,一年后推广到80%的省红十字会,再用一年时间,所有的功能上线,

中国慈善组织信任危机成因及其对策思考

中国慈善组织信任危机成因及其对策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慈善组织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出现了不少影响其自身发展的问题。信任危机无疑是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本文将结合近年来慈善组织的发展状况,分析其信任危机的成因,并以此提出化解危机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慈善组织信任危机成因对策 慈善组织主要是指以从事慈善事业,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非政府组织,具有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增强社会自治能力,进行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等功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慈善组织在社会救济、扶贫开发、救灾抢险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扶危济困,互帮互助精神的弘扬以及社会资本的积累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近年不断出现的有关中国慈善组织的丑闻事件,如2001年的“中国妈妈” 胡曼莉盗用慈善组织名义谋取私利,“希望工程”善款被人侵吞,2002年山东一民办孤儿院院长董玉阁因诈骗罪锒铛入狱,以及2011年中国红十字会因“郭美美”引发的相关丑闻等,均使中国慈善组织的信任基石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 一、慈善组织信任危机的成因分析 (一)慈善组织工作宗旨的要求与其实际中组织行为的差距 慈善组织与私人企业的最大不同是,慈善组织是致力于慈善事业,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类非政府组织。慈善组织的诚信问题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社会把一部分重要的社会职能——启迪心智、扶危济困、升华灵魂、保护健康和安全托付给了这些组织。而这部分社会职能所包含的意义则深刻地体现在绝大部分慈善组织活动宗旨的内在要求上。因而,慈善组织能否践行组织宗旨,能否履行工作职责将关系着自身形象与信誉的能否维系,乃至组织的生存和长远发展。而近年来不少借慈善之名、公益之名而行私欲之实等偏离慈善组织使命的行为,无疑在不断地削弱甚至摧毁着慈善组织的信誉基石。 (二)信息不对称加剧社会的不信任 慈善组织的运作与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若是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就有可能在慈善组织与公众间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引发公众的误解与质疑。当谣言飞起,势必引发人们不断地猜测与怀疑,加剧社会对非政府组织的不信任。2011年6月,一个名叫郭美美的女孩打着“中国红十字会”的招牌在网上炫富,尽管事后经多方查证并非其所自称的“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但是,此次事件还是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红十字会持续关注与质疑,并导致了中国红十字会自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信任危机。

2019年郭美美事件简介范文

2019年郭美美事件简介范文 篇一:郭美美 行政案例分析报告 ——郭美美事件引发红十字会信任危机 学号:1343001451454姓名:唐敏 案例简介: 20XX年6月20日,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孩引起了众人瞩目。她在微博上经常展示自己的生活照,从中能看到,她开玛莎拉蒂跑车、在别墅开生日会,皮包、手机、手表都是昂贵的奢侈品。而她微博认证的身份是“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正是这一点,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一个年仅二十岁的女孩就当上了总经理,并拥有名包豪车,财产来源是否和“红十字会”有关?一时之间,网友们展开了“人肉搜索”,各种与郭美美、红十字会有关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真假难辨,真相不明。之后郭美美接受调查,郭美美连发三条致歉微博称,“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称谓是自己杜撰出来的。面对舆论质疑,红十字会没有缄默,接连三次回应,但效果并不理想,

原因就在于红十字会只是说明,而不是证明,只是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没有提供翔实证据。 案例分析: 对于慈善,这是我们的愿景:法律规范、政府监管、公众监督、组织善治、行业自律、社会选择、平等竞争、优胜劣汰、合作共赢。中国红十字会是公益慈善组织,是国内接受善款最多的慈善机构。 “郭美美”对于网络和公众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存在于网络的人。倘若“郭美美”只是个有钱人家的孩子,在微博上炫耀一下自己富有的生活,公众未必会过多理会。然而,牵动公众神经的内幕如果真的存在,事情便不再简单。中国红十字总会的声明,并没有打消所有人的疑虑,声明没有任何内容来说服公众去相信真相。作为一个社会的公益机构,承载着中国慈善事业名誉的公益机构,中国红十字会有责任向社会用事实来证明。在原本缺乏信任基础的情况下,“郭美美事件”犹如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将中国红十字会引入舆论漩涡。公众对红十字的信任度达到历史最低点,随之而来的就是红十字历史性新低的捐款额。 一、郭美美炫富门受到社会关注的内在原因

中国红十字会危机公关策划

红十字会信任危机公关活动策划书 陈驰09113094 09市场营销

红十字会信任危机公关活动策划 活动背景: 2011年6月20日,一名微博昵称为“郭美美Bany”的人在其微博上发布多条炫富内容,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并声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商业总经理。随后引起了网民对于红 十字会的一片质疑与猜疑。 网名陆续在微博上发出猜疑,怀疑郭美美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的女儿,并由 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质疑与责骂。 随后,红十字会立即做出反应,展开危机公关,立刻在网络上以及多家媒体上宣布郭 美美与中国红十字会无任何关系,并且也没有商业总经理这一职位。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 江也出面声明,郭美美不是其女儿并且自己也没有女儿。 最后几天,红十字会通过各宗渠道表达自己真的的声音,并且郭美美也在各个媒体公 开表态和红十字会并无关系以及其微博炫富的始终。 尽管郭美美时间稍微平息了一些,但是却引发了一系列对红十字会的猜测与质疑。并 且自郭美美事件后,各级红十字会捐款数量大幅下降,红十字会走入了民众的信任危机。活动目的: 1、通过公关广告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加强红十字会与目标受众之间的交流。 2、通过一系列公关广告,让目标受众了解一个真实的红十字会,逐步恢复民众对红 十字会的信任。 3、通过公关广告向目标受众表明进一步增强善款使用的透明度以及相关人员的监管, 鼓励目标受众向红十字会捐款,半年内捐款数量恢复到同期水平。 4、通过公关广告向目标鼓励目标受众尽可能多的参加义务献血、红十字志愿者等活 动。 活动主题: “三心”——爱心、信心、责任心 本次红十字会公关活动主要通过公关广告表现出来,整个系列公关广告围绕爱心、 信心、责任心“三心”来宣传红十字会及其工作人员在备灾救灾、卫生救护知识培训、 社会服务、传播国际人道法及红十字运动基础知识、推动无偿献血和红十字青少年 道德教育、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预防艾滋病等工作中的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形象。具体

浅析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

浅析中国社会中的信任危机 ——读《现代性的后果》有感 摘要:现代社会增强了社会成员的流动性,使社会成员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活动永远局限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同时也使得原本可能毫无关系的若干人发生了联系,那么这些人之间产生信任的基础就与传统社会熟人之间的信任区别开来,也引发了现代社会中的信任危机。 本文以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为出发点,首先介绍了吉登斯有关信任的研究。其次,结合本书的内容将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归于两大类:主观方面——社会成员自身的本体性不安全;客观方面——抽象体系入口处的糟糕体验。最后,在建立个人信任、促进代理组织的完善和加强对代理组织的监督三方面尝试性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信任危机抽象体系入口处代理组织 一、信任危机的出现 虽然社会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人与人之间却越来越疏远。我们去农贸市场买菜,担心菜农缺斤短两,因此在农贸市场专门设了公平秤;菜农在收我们钱的时候,尤其是面值较大的钞票总要左看右看就怕收到假币,因此有人专门设有验钞机。这一来一回间,充分表现了彼此间的不信任。现代社会中的信任危机在无形中增加了社会交往的成本。 信任危机表示社会人际关系产生了大量虚伪和不诚实,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严重危机的用语,指一定社会或群体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被人们所遵守,人与人之间缺乏一种道德的联系和约束,彼此都无法相信对方的真诚和忠诚,因此不敢委以对方以重任的现象(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 信任危机增加了社会管理难度,社会交往成本。在信任缺乏的现代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是受害者:民众输金钱、输感情,政府的信誉、形象受损。建立完善的社会信任体系,不仅仅是法律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道德体系和价值观体系的建立。

从郭美美事件看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

从郭美美事件看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 一、事件回顾 第一阶段:郭美美微博炫富,引发微博用户广泛议论和强烈质疑,并对其进行人肉搜索。第二阶段:中国红十字会在网络上对“郭美美”事件作出回应和解释。 第三阶段:网民仍然怀疑作为郭美美的钱财来源,质疑中国红十字会募集到的善款的去向。网民调查,出现新的质疑,引发网络舆论。 第四阶段:传统媒体跟进,引发了社会民众更广泛的反应。 第五阶段: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慈善事业整体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 二、事件分析——网络媒体在舆论引导上的利与弊 利: 互联网的及时、互动、海量的特点,解决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时间、空间的限制,从技术上赋予了公民公开表达的权力,从而使公民有了表达意见的平台,能引发舆论。 武汉大学教授沈阳对此事发表了意见: 天涯在此次事件中充当了人肉搜索大本营,信息公开的发源地,网友娱乐的公开舞台。而微博则提供了一个信息快速扩散,形成事件引力的急速传播平台。微博在汇聚意见领袖的观点的同时,也给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发声的话筒。因此微博起到了挖掘机和发大器的作用。 在互联网平台上,每个人都有表达意见的机会,网民可以提出质疑,进而对公共人物进行监督。在此事件中,对于郭美美及红十字会的质疑,引发舆论浪潮,继而引起社会对红十字会的关注与调查,这是网络舆论的积极一面。 弊: 互联网上网民众多,良莠不齐;进入互联网的门槛很低,传播迅速,信息真伪难辨。 互联网上的谣言泛滥、侵犯隐私、群体极化成为网络媒体舆论引导的阻力。 1、从郭美美事件扩散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人肉搜索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人肉搜索”,借助全体网民的力量,固然可以让恶人无处逃遁,但也常常伤及无辜,更有甚者会触及法律底线。 事件中,网民对郭美美的网络搜索及各种调查,无疑是一种人肉搜索,后来网民对其进行语言攻击,引发一场网络暴力。 中国特色的网络“人肉搜索”是中国公权力不彰的一种网络代偿现象。如有过当行为自有现行法律去规范。有些人无视公权力不彰之现实而紧盯“人肉搜索”的负面作用,无疑是作恶者的帮凶。 2、在郭美美事件中,网友的不少猜测后来都被证伪,网络成为谣言的集散地。 3、郭美美事件后被证实秦火火、“立二拆四”等是幕后推手。 网络推手,又名网络推客,网络策划师,懂得网络推广并能应用的人。推广的对象包括企业,产品和人。 目前国内网络推手已经逐渐走向组织规模化,不少网络推广团队公开声称承接以下项目:“歌手艺人网络上全面推广、为个人博客网提高流量、为歌手或企业或个人代笔写作(职业枪手)、事件的炒作与宣传”。

案例分析报告_郭美美事件引发红事会信任危机

案例分析报告 郭美美事件引发红十字会信任危机 学号:1343001451510 姓名:侯丹妮 案例简要: 2011年6月20日,微博上有一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孩在网络上大肆炫富而引起众人的瞩目,因为其顶了一个“红十字商会总经理”的称号,将中国红十字总会卷入了一起舆论漩涡之中。公众和传媒顺藤摸瓜,挖出了郭美美与中国红十字会及相关人员之间真假难辨的诸多内幕。尽管中国红十字总会和其他涉及的个人和组织纷纷发布了各种声明,试图澄清事实真相。撇清与郭美美的关系,但是面对强烈的质疑,这些声明能起到的作用十分微弱。最终将愤怒的矛头指向了中国红十字会的内部腐败,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爆发。危机公关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而红十字会在此次危机事件中采取的一系列危机公关并不尽如人意。通过“郭美美炫富”的事件案例进行分析,论证企业应该重视公关危机的处理,在危机到来之时做好内外公关,将危机转化为契机。 案例分析: 一·公关目标: 公关目标是指组织通过策划和实施公关传播活动所追求和渴望达到的一种状态或目的。是公关关系全部活动的核心和公关工作努力的方向。而此“郭美美炫富”事件的公关目标就是要消除事件对慈善组织红十字会的不良影响,努力树立红十字会的正面形象,总的来说就是要让国家有关部门满意,让媒体满意,让工作信任。 二·红十字会危机公关情况分析 危机公关是衡量公关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等其他组织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选择有效的危机公关才能争取最短时间化解危机,化解危机为机遇。 (1)及时发布有效信息,化解公众敌对感,红十字会在此次危机中,反应不可谓不快,但是为什么仍在长时间处于被动局面?及时发布信息只有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发布信息除了及时,必须要有效,只有及时与有效结合,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红十字会意识到事件的重要性,在第一时间发布声明,问题在于,所发表的声明中急于撇清与郭美美的关系,而面对公众与传媒的质疑确没有任何解释,使问题越描越黑。相对而言,几年前发生在蓝月亮的荧光增白剂危机中,蓝月亮在第一时间发布其产品所含荧光增白剂符合行业标准,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与此同时发布相关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辅助证明产品的安全性。在及时发布信息之后,最大程度保证舆论的平衡,避免出现导向完全一边倒的最糟糕情况,避

红会革新难题待解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56982358.html, 红会革新难题待解 作者:罗屿 来源:《小康》2013年第07期 一切与红十字会有关的事件都首先被打上了问号。“百年老店”中国红会如何重拾公众信任,成为其自我革新的紧迫任务,如何完善制度建设、品牌管理、信息公开?或许,拯救红会也是拯救中国的慈善组织与慈善事业 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官方网站上,5月27日,发出了一则招聘工作人员的公告。提出 的应聘要求,无外乎身体健康、责任心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等等。而针对微博编辑这一岗位,任职条件也只是强调了应聘者应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等。 但作为红会官微的“打理者”,仅仅具备这些显然不够,至少还得拥有一颗相对“强大”的内心。 增加微博粉丝量,是红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上任后的一个心愿。 而从现在的情况看,赵白鸽不知该喜该忧。红会新浪官微粉丝总数显示23万,只是若点开每条微博评论,看到的几乎是满屏骂声,即便是6月16日发出的一条父亲节祝福信息,得到的也是很多网友的一个字评价——“滚”! “红颜”祸水,阴霾不散 2011年夏天前,红会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的形象,即便谈不上高大伟岸,至少也有一种 被“善”笼罩的光辉。这一点,从2008年汶川地震时的一些数据,多少可以印证——当时,红会曾创下筹款奇迹,累计收到用于汶川地震的国内外捐赠款物合计人民币42.97亿元。 与之相对应的,是红会在汶川地震时的表现。他们紧急派遣6支医疗队和2支心理救援队赶赴灾区。据不完全统计,各省级红十字会共派出107批紧急救援队、37批心理救援队,为 灾区近23万群众提供了紧急的医疗救援服务……另外,红会还充分发挥民间外交作用,协调安排德国红十字野战医院和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医疗队180余人来华开展救援工作。这些行动为红会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然而,几年之后的雅安地震,红会表现依旧积极,但境遇却有天壤之别。2013年4月20日雅安7.0级强震发生两小时后,红会派出第一支队伍赶赴灾区调查灾情。当天傍晚,赵白鸽亲自带队赶赴震中芦山县,指挥红十字救援救灾工作。 只是,这一次红会收获的并不是鼓励与支持,而是无休止的质疑与责骂。喝倒彩的大拇指倒竖图以及“滚”字,成了红会微博评论中,最频繁出现的字眼——无论其发布赈灾信息,还是呼吁外界捐款。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班级:12经贸英语2班学号:12090316 姓名:王婷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诚信已不仅是一种伦理范畴,而是在伦理范畴的基础上,又赋予了法制内涵,实现由道德自律向法律规制的转化,最终筑就诚实守信这一道德准则的法律化。中国当前社会诚信状况令人忧心。国若无信,国何以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如何实现传统诚信的现代化转化,重新确立起人们对现代诚信文化的信仰,进而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真正建立,始终是中国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诚信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原因,提出前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对策建议。【关键词】诚信缺失现状原因对策 一:当前社会诚信的现状及其导致的问题 (一):现状 为了解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瞭望》新闻周刊联合国内专业调查研究机构于2011年2月11日至2月14日,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5个大中城市展开了民意调查。数据显示,被访者对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总体评价较低,仅有4.8%的被访者评价“好”48.7%评价“一般”接近半数46.6%被访者认为社会诚信状况“差”甚至“很差”。对此数据持质疑态度的同时,也许更多的是一种反思。诚信缺失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加大社会的运行成本,引发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安定。从诚信主体来看,社会诚信主要包括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这三类主体在当前社会的诚信指数均不乐观。当前社会存在着各类诚信问题,政府有的单位制造虚假增长指数者,企业界有的企业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者,教育领域有的院校学术造假者,等等。有研究者对政府诚信缺失方面进行了归纳,主要体现为有的地方政府或有的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暗箱操作、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虚报成绩等。企业诚信缺失主要方面表现在:有的企业任意逃废银行债务,银企之间陷入信用危机;企业之间失信赖账,商业信用日趋萎缩;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会计人员做假账,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发布虚假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和消费者;偷税、漏税、走私、骗汇、骗取出口退税屡禁不止。政府和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作为个体的人

郭美美事件对中国红十字会社会公信力影响的调查报告

郭美美事件对中国红十字会社会公信力影响的调查报告 作者:全民调查网 调查背景:2013年4月25日报道,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新闻发言人王永表示,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拟于5月中下旬,重新启动针对郭美美事件的调查,并邀请社 会公众同步参与。 调查目的:了解郭美美事件对中国红十字会社会公信力的影响 调查方式:全民在线调查网网页随机浏览者 调查时间:2013年4月25日—2013年6月3日 调查样本:共有1158人参与调查 郭美美事件持续发酵,传闻纷飞,中国红十字会及其多个合作伙伴相继被卷入“无法自证清白”的尴尬境地。在雅安地震发生后,急需物资供给之际,但大众对慈善事业的信任也达到了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全民在线调查网上线相关调查,了解郭美美事件对中国红十字会社会公信力的影响。分析结果如下: 1、大部分人认为红十字会的捐款被郭美美背后的有关人士和单位据为己有。 图1:您认为郭美美炫富事件中的郭美美或者其幕后人物真的将红十字会或者下属单位的捐款据为己有了吗? 数据显示:有73.3%的人认为红十字会的捐款被郭美美背后的有关人士和单位据为己有,26.7%没有表明立场。这说明郭美美事件使大部分人质疑善款的去向。 2、大众认为郭美美无非就是想出名,炫富和进娱乐圈而制造了该事件。 图2:您认为郭美美炫富是想达到以下什么目的?

数据显示:大部分人认为郭美美炫富主要是为了出名和进娱乐圈,揭露红十字会丑闻只是附带引起的效应,比例只有26.7%。 3、大众普遍认为郭美美炫富事件致使红十字会的声誉影响严重。 图3:您个人感觉,郭美美炫富事件影响红十字会的声誉有多严重? 数据显示:大众普遍认为郭美美炫富事件致使红十字会的声誉影响严重,比例为100%。 4、郭美美事件致使大众对红十字会的信任度前后悬殊,严重影响红十字会的社会公信力。 图4:事件之前,您对红十字会的信任程度是怎样的呢?图5:事件之后,您对红十字会的信任程度是怎样的呢 数据显示:在郭美美事件发生之前,有73.4%的人信任红十字会,信任度比较高,在事件发生后大众普遍表示不信任红十字会,前后信任度悬殊,严重影响了红十字会的社会公信力。 5、对大众影响较大的不是郭美美事件炫富的本身,而是事件涉及到的人物和红十字会的辟谣解释以及接受调查的态度

信任危机案例

企业信任危机 从2008年爆出的三鹿奶粉掺加三聚氰胺事件,到近期出现的“瘦肉精”事件以及“染色馒头”事件,一次次食品质量安全事件让消费者变成受害者,很多消费者正遭受着所谓品牌食品的“侵蚀”。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民生。今年1月,《小康》杂志发布的年度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显示,半数以上公众对食品“没有安全感”,近期频发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也在不断拷问着我们:食品安全事件的症结究竟何在?因食品质量引发的事故正给我们敲响警钟:中国的食品安全到底怎么了。 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在传统道德氛围里,这不应该是一个问题。然而,在今天却成为一个道德选择难题。从2006年“彭宇案”,到今年“殷红彬案”、“许云鹤案”,这一难题由于执法因素的介入,变得使人更加困惑。不久前,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专业技术指导也无助于破解社会道德难题。 不是吗?当你打开水龙头,要相信里头流出来的水没有毒;过马路,要相信所有汽车都会在亮红灯的时候停下来;坐高铁、地铁,要相信它不会突然追尾;就是你睡觉,也要相信这屋不是“楼脆脆”;遇事报警,要相信警察不是盗贼的同伙……如果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喝白水也怕有害元素,我们还能吃什么? 讲小道理,如德国社会学家卢曼所说:“当一个人对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时,早上甚至会没办法从床上爬起来。”讲大道理,一个缺乏信任的民族没有希望,一个缺乏信任的国家没有未来。大到社会,小到个人,没有信任,便如大海里的船,看不到航行的标识。 医患信任危机 今年9月15日,曾在同仁医院就医的书法家王宝洺,举刀砍向该院耳鼻咽喉科部主任徐文,身中十余刀的徐文肌腱断裂,颅骨、尺骨、胫骨骨折,并大量失血。经全力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 据媒体报道,此次血案肇因于一起长达三年的医患纠纷,王宝洺认为同仁医院的手术失败导致其残疾,之后试图通过各种路径讨要说法,索赔1700多万元。然而因为医患双方所提供病历的真实性问题,三年从未开庭。最后,王宝洺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 同仁医院血案并非偶发孤例,就在一个多月前,东莞市长安医院也发生砍杀医生事件,导致一死一伤。 砍人者卢某年初因面部痉挛到长安医院就诊,医生刘某为其诊治,但病情未见好转。卢某于是辗转到广州、北京等地多家医院就诊,前后共花费3万多元(其中在长安医院花费为136元),卢某觉得用了3万多元跑了多家医院诊治,病情均未见好转,对医生怀恨在心。

现代性视域下我国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

现代性视域下我国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 近几年,信任危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事实。早在25年前,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就对现代性社会的信任问题做出了精辟分析。本文以其《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为引,将书中所阐述的内容加以归纳概括,认为信任危机的产生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原因,即时—空分离、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制度性存在的乏力以及个人存在的孤独,在简要分析各个原因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现实社会状况,加以剖析我国社会信任危机发生的根源所在。 标签:现代性;信任;信任危机 毫无疑问,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生活中一系列失信行为的出现,信任危机这个新词悄然而至并为现存社会不良现象盖棺定论。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让人们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产生信任危机,“南京彭宇案”的发生让我们反思道德信任危机,而社会中大量“李刚们”的出现则触及了我们对政府的信任危机。这些出现在不同维度的信任危机不禁让我们反思,在当代中国的现代性社会中,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信任危机现象?就我认为,究其根本在于我国现代性社会进程中发生的“断裂”。 所谓断裂,作者吉登斯给出的解释是指现代的社会制度在某些方面是独一无二的,其形式上异于所有类型的传统秩序[1]3。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的经济生活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制度正经历着现代性转型的阵痛,人们的社会文化也进行着现代性的变迁,而这些变化交织在一起,难免会使人们在思想上出现怀疑情绪,在行动中生发失信行为。 一、时—空分离 在前现代社会,“什么时候”一般总与“什么地方”相联系。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社会生活的空间维度都受“在场”的支配[1]16。而在现代性社会中,时间从空间中分离出来,社会生活更多地表现出“缺場”的情境。也就是说,前现代社会中的空间充满着实践,一个微小的空间就可以对人们的身体乃至情感和心理产生约束作用。而在现代,地点变得捉摸不定,我们更多看到的是通讯、信息,特别是新媒体在现实环境中的无所不在。这种在时—空分离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对不确定的时间的无限穿越而被重构的关联中“脱离出来”的现象,我们称为脱域。当脱域一旦再嵌入机制,就会形成由象征标志和专家系统两种类型组成的社会抽象系统。这一抽象系统,不仅从根本上动摇了“在场”这种传统熟人社会的交往方式,而且让作为信任基础的承诺本身也发生着变化,即从前现代性的当面承诺更多地变成了现代性社会中的非当面承诺。 当面承诺更多表达的是传统社会中有限的熟人交往关系。这种承诺不仅有“在场”作为保障,更有熟人社会中的传统、风俗、习惯为依托,因而人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一种值得信任的承诺。而时—空分离所带来的非当面承诺,使得

什么是郭美美事件

什么是郭美美事件 篇一:如何看郭美美事件 如何看郭美美事件 “郭美美事件三天毁掉红会一百年”这是11月5日红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在搜狐企业家论坛作的“慈善革命:都是?郭美美?惹的祸?”的主题演讲中相关言论。对于该言论,我的看法是:郭美美确实引发了红会的全民的信任危机,但却不是最根本的原因。郭美美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红会本身的管理体制的缺陷、信息的不透明不公开以及失败的公关危机应对才是导致红会一步步陷入信任危机的关键。 我们从红会在整个信任危机的处理中不难看出其公共危机处理的不当之处: 一.应对危机严重滞后 客观地说红十字会的第一则声明在时间节点是比较及时的,但却并没有完全对相关谣言有个预判。6月21日晚,网友开始疯狂转发“郭美美baby”“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炫富微博,而郭美美之所以引发网民如此关注,主要原因是其微博身份认证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6月22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表声明,称:“中国红十字会系统没有叫"红十字商会"的机构,也未设"商业总经理"的职位,更没有"郭美美"其人。三个“没有”似乎并不足以消除人们的疑问。而红会却对此视而不见,结果给谣言以巨大的传播空间。

二.错误界定监督者的角色 红总会在“危机公关”过程中错误地界定了监督者的角色,以明显失当的言辞给网友的关切和善意“泼墨”,势必加剧危机。诸如“偏激”、“不理性”、“不文明”、“捕风捉影”、“恶意炒作”等负面词汇,以及祭出“追究法律责任”的大旗,都充分暴露了红总会对质疑者的敌视情绪。这无疑让公众加剧他们的“愤怒”和“不信任”。作为一个慈善机构公众的信任与支持是其得以发展的根基,这样伤害公众的的感情只怕是自己毁掉了自己。 三.“只给声明,不给证明”, 红总会“只给声明,不给证明”的危机公关手段,虽然符合这个官办垄断慈善机构的一贯作风,但无疑于将自己推向了更深的泥潭。在红总会三番两次的声明和新闻发布会中,我们看到的只有红总会急于撇清关系的意图,而没有能自圆其说的实证。举个简单的例子,公众非常关心红总会下属的商业系统红十字会与天略集团之间的合作是否有违规之处,红总会只要如实公开包括财务在内的真实信息,就不必再费口舌之争,可惜类似的公开信息至今仍未看到。不知是红总会不愿公开,还是不敢公开,这势必给公众留下想象空间。事件发生后公众对信息的巨大需求得不到满足只会导致流言跑在事实的前面,而流言的传播速度之快是很难得到控制的,这样势必让危机愈演愈烈。四.被动应对,诚意不足,错失良机。 红会在事件发生后尽管声明不断,还想用法律捍卫威信,但并没有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