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开展“体验式”绘本阅读活动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教育文档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自主探究是幼儿学习科学、培养科学素养、体验科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中,由于受接受式教育观的影响,教师一般采用“讲解演示――告知结果――反复训练――记住结果”的教学模式。
这种接受式教学,把幼儿看成知识的容器,幼儿很少有参与思考、探究的余地,迫使幼儿依赖教师,失去了自主性,同时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不利于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该如何更好地发挥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作用呢?笔者认为,如果能在科学活动中贯彻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的主张,就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一、解放头脑,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的创造力常常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起来。
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那些世俗的东西中解放出来。
二、解放孩子的双手,发展幼儿“做”的能力陶行知认为手的解放本来是人类进化的关键环节:“人类自从腰骨竖起,前脚变成一双可以自由活动的手,进步便一天千里,超越一切动物。
”在平时幼儿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幼儿自身对做的“过程”比对做的“结果”更感兴趣,动手做的过程给幼儿带来极大的满足感。
我们应当看到幼儿的许多创造行为就表现在动手创作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更多地关注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有利于增强幼儿再创造的信心。
为此,教师要多对幼儿说些支持鼓励的话语。
例如在蒙台梭利实验室里,听到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慢慢来,总会越来越好的。
”如此营造了良好、宽松的心理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孕育的创造幼苗定会茁壮成长。
三、解放眼睛,让幼儿善于发现周围的科学秘密陶行知极力主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说:“小孩不视便是瞎孩子。
”“我们要想创造新民族,只能提倡科学地看。
”幼儿园教师是一切活动的创设者,其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认识事物,并不是一味地牵着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的。
陶行知“六大解放”在科学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运用

2021年1月·第1期(总第665期)作者简介:郭英华(1977-),女,浙江舟山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科学教学与研究。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就是解放学习者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
“六大解放”教育思想符合新课改倡导的教育理念,能够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
对此,本文根据笔者自身的初中科学教学实践经验,介绍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初中科学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借此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提高初中科学教学质量。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科学创造思维教师将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运用到科学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创造来源于问题,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擦出思考的火花,有了思考的火花,学生才会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才能使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取合适的问题,利用问题为学生创设科学情境。
当然,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应该注意问题的设置不应超出学生的实际学习范畴,设置的问题也不能没有挑战性或难度过大,而应该让学生只要经过思考和探究就可以回答,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例如,在教学“物质的酸碱性”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处理信息,通过观察、实验知道物质有酸性和碱性之分,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并且可以确定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教师给学生营造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现在我们学习化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你们会发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尤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在很多平淡无奇的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刻的奥秘,只要我们用心观察、思考,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现在老师就带领你们去看看我们在生活中见过的化学现象。
”接着,教师将备课时准备的紫甘蓝和醋呈现到学生的眼前,将醋倒在紫甘蓝上,并引导学生观察紫甘蓝的变化。
新教师要活用“六大解放”教育思想

学前教海的机会,感受和内化绘本的教育内涵,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表现能力。
主题活动背景下的绘本作品《桃树下的小白兔》,通过一些幼儿熟识的动物形象,如小白兔、老山羊、鸡妈妈等,诱导幼儿步入温馨、有爱的动物世界,感受小白兔乐意与人分享的美好品质,以及动物朋友们回馈给小白兔的友善及支持。
师幼共赏绘本的过程中,教师连续展现几张缤纷美丽的桃花图启发幼儿想象:小兔还将花瓣赠予了哪些朋友?作什么用?充分鼓励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自由选择图幅、展开想象、大胆表达。
幼儿的回应颇为生动和精彩:“小松鼠收到了桃花瓣,做成了扇子,天热的时候可以扇扇风。
”“小瓢虫把桃花瓣当成伞,下雨天就不怕啦!”“花瓣还可以送给妈妈做面膜,妈妈的皮肤更好更漂亮。
”“送给弟弟妹妹做创可贴,味道很好闻,而且不怕受伤了。
”幼儿的回答充满温情和爱,这些正能量无须在课堂中正襟危坐地聆听,幼儿在绘本的阅读浸润中即能充分地感知,并且为之沉醉、获得共鸣。
通过阅读绘本时的想象和互动,深刻挖掘内涵,幼儿的语言表达表现能力也不断提升。
又如,随着大班幼儿认知经验的不断发展,辩证性思维特征逐渐彰显,我们加入了对绘本作品《田鼠太太的项链》的欣赏和解读。
这是个内容有趣跌宕的绘本故事,蕴含着一定的生活深意。
幼儿从生动简明的图幅中了解了田鼠太太的一系列行为,对其卖粮食来打扮自己的做法有比较深刻的思考,也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田鼠太太的做法究竟是对是错呢?“田鼠太太是女孩子,应该要打扮自己,但不能用所有的粮食去换。
”““她打扮自己没错,而且漂亮的东西是要一套才好看呢!”“可是她不应该卖掉粮食,那样鼠宝宝会饿肚子的。
”随着阅读的深入进行,幼儿在热切的互动中不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尝试辩证地去看待问题:田鼠太太最终晕倒在雪地里,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我觉得田鼠太太太虚荣了,再漂亮也没用,她都没法保护自己和家人。
”““田鼠太太不诚实,拿了别人的项链,她应该靠自己的劳动去换好看的裙子。
”“田鼠太太这个下场是她自作自受,她总是听信别人的话,自己不会判断对错。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发布时间:2022-04-28T05:32:31.54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1月1期作者:白娟[导读]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白娟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小学 215000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他们在幼儿时期接受的教育促使他们心中有着向善、向美和积极探索的本质。
因而,结合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学生能够解放自己的双手和眼睛,通过教师布置的多元化的课后作业,学生也能够解放时间、动手操作,进行多元化的学习。
关键词:陶行知;六大解放;小学语文;教学途径引言:在目前的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小学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之前学习的方法并不相同。
因而,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自由,才能够使得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并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本文结合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提出了教学措施。
一、鼓励学生预习,解放学生头脑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往往知识传授教学的内容和知识时并没有体会学生的感受,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1]。
这会导致学生的头脑被禁锢,甚至会按照教师的单一的思考方法进行学习,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行不通的。
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有适合自己的思考方式。
教师就应该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在课前有对知识的独特认识,并在课堂中进行积极的讨论。
教师可以布置课前作业,或者告知学生可以进行课前的预习。
在课堂中结合学生预习的相关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转变相应的策略,这能够解放学生的头脑,让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2]。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和阅读,不仅能够制造课文中苍耳妈妈通过让人携带的方式传播自己的种子,也能够找得到课文之外其他植物的传播方式,进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这能够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固定化。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与经典诵读教学

G)教苑“新”风〇梅ff的〃灸大解放〃繳裔思想与经典網读教学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杨娜【摘要】如今,诵读经典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小学语文 经典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可谓历久弥新,对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有一定的参 考。
【关键词】六大解放经典诵读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认识中华 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随着新课程改革 的实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受到了全国中小学的追捧,然 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经典诵读在开展的过程中也有 一些不足,一方面有部分老师、家长仍将应试作为学生学 习的主要目的,违背了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传承中华传统 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初衷,甚至使学生产生一种厌 恶的情绪。
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系统的指导,学生一开始 对经典诵读很感兴趣,一段时间后就缺乏兴趣,这就要求 教师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提高学生诵读的动力。
教育家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对经典诵读教学有着重要的启 迪。
一、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陶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要求解放学生的头脑、双 手、嘴巴、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这就要求我 们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师生平等。
在经典诵读的课堂,大 声诵读是比较常见的模式,但会有些孩子害怕自己读得不 好,不愿意张口,这时候老师可与学生一起诵读,带动学 生放声朗读,愿意站起来领读得就站起来,胆子较小的可 以选择自由读,齐读,跟读,学生甚至可以对老师的诵读 进行评价,教师欣然接受学生的意见,有了老师的榜样,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师生共勉,在这样一个宽松的 课堂氛围中,学生开口的自信心与诵读的能力也潜移默化 地得到提高。
二、 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陶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要求解放学生的时间、空 间,让学生在教学中主动体验、主动参与、主动感悟、主 动创造,成为学习的主人。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自然教育实施策略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自然教育实施策略摘要: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是幼儿园自然教育课程研究的重点,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在课程教学环节,融入陶行知教育的思想与观点,这些思想与观点会让幼儿对自然了解更为深入,而且在感受自然风光的时候,能够加深自己的认识,并在理解自然的时候,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这是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自然教育的关键点,同时幼儿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元素,这些元素会让幼儿想起自己生活过的地方,也就自然的勾起幼儿对于自然风光的记忆,相信大部分的幼儿都不陌生自然风光、大江大河的美丽景色,为今后提升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自然教育的整体层次提供有利的借鉴。
关键词: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幼儿园;自然教育前言:幼儿园开设自然教育相关课程,是鼓励幼儿走出室外,走向户外,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幼儿长时间在课堂之中,接受知识这种形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要在课程教学的形式上进行优化与调整,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鼓励幼儿在自然界之中探索,并敢于发现自然界之中的奥妙,以一种科学的手段与方式,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利用自然环境,引导幼儿融入到生成课程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阶段可以拓展利用的资源很多,除幼儿园内部的教育资源,还包括广泛的自然资源,比如说幼儿在自然环境之中,能够感受导一些自然环境的魅力,这是幼儿感知能力的具体体现,除此之外,幼儿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类型丰富的生成课程之中,幼儿一方面能够全情融入导自然环境之中,另一方面能够在生产课程之中积极参与,让自己在自然课程之中展现出最好的一面[1]。
二、挖掘社区资源,构建丰富实践活动课程课程游戏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幼儿身边的社区资源,因为每一位幼儿所处的社区有着显著化的差异,那么社区资源的种类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要关注幼儿对待社区资源的基本态度,从幼儿的基本态度出发,为幼儿设计出丰富的实践活动课程,所谓身体的参与,一方面是指用各种身体动作来探索自然,或走或跑,或爬或钻,或蹲或趴,或俯身或抬头……另一方面是指用身体动作对自然探究和发现的结果进行表征。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的具体实践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的具体实践作者:吴洁来源:《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24年第04期在幼儿教育阶段,需要充分关注幼儿成长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如教师可以基于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来设计教学内容,通过解放幼儿的时间、空间、大脑、双手、眼、口等方式来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实践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及时做出改变,全面认识和理解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并将这种教育理念有效应用和落实,这样才能全面锻炼幼儿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解放幼儿的双手,增加实践性教学活动在幼儿园教学当中,有些老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幼儿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当中忽视实践教学的价值与作用,这导致幼儿不能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做出全面的改变,在教学当中组织幼儿开展实践性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需要引导幼儿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幼儿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较少,因此教师在幼儿园中开展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小实验,并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幼儿提供相关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探索。
比如,在教学中组织幼儿了解静电,探究生活当中静电的产生。
在实践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为幼儿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材料,让幼儿根据这些实践材料进行探索和操作,在实践活动中慢慢摸索静电的产生。
幼儿需要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尝试来发现静电、感受静电。
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活动过程中,一些幼儿可能會产生放弃的想法,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引导的方式来帮助幼儿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用语言对幼儿进行鼓励,这样才能发挥出实践操作的价值,并使幼儿养成坚韧不拔的毅力。
解放幼儿的大脑,提升幼儿的创造性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思维培养较少,对幼儿创造能力的重视程度也较低,固有的教育模式容易让幼儿的大脑形成固定的思考逻辑,受到一定的束缚。
“六大解放”理念观照下的语文实践活动

“六大解放”理念观照下的语文实践活动作者:陈晓艳来源:《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4年第02期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要求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改革一年级的教育教学方式,合理安排内容梯度,通过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以及学习适应四个方面,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语文学科是学好其他各科的基础,然而就当前语文教育幼小衔接的现状,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过高、教学方式单调、儿童主动参与性不强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孩子更好地度过适应期呢?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理念”,即解放他的头脑,解放他的双手,解放他的眼睛,解放他的嘴,解放他的空间,解放他的时间。
他倡导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
这一理念充分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儿童主动参与,对于提升学习品质,促进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到小学正规课堂教学的转变。
2022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更应该强调实践性的特点,“实践”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用“六大理念”观照幼小衔接语文实践活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幼小衔接阶段的语文教学方式,让孩子在身体力行中探索语文知识,对于孩子更好地度过适应期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其身心健康、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言语实践,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刚入学的孩子还保持着学龄前儿童的特点,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
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赋予课堂活力,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言语实践,以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兴趣。
(一)创编歌谣,读得有趣拼音学习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第一道关卡,也是每个孩子必须学习掌握的知识,它是帮助学生认识汉字,说好普通话,开展自主阅读的重要工具,是小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开展“体验式”绘本阅读活动摘要:“体验式”阅读是在图画书的阅读活动中,幼儿以图画
书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自我体验的一种阅读活动。
它要求幼儿必须具备用眼、耳、手、脑多感官去体验的技能,在发现中启动思维,最后用语言、动作、图画等形式表达出来。
运用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指导幼儿如何在阅读活动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形式理解并延续故事内容,从而真正实现“阅读之体验”。
关键词:读画感知;体验情境;读后做书
伟大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
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眼睛、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时间以及解放孩子的空间。
”这一思想现如今已广泛运用在教育工作中,使得幼儿的创造力得到最大的发展。
作为教师如何在幼儿的绘本阅读中真正实现这“六大解放”呢?
“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项目。
单从字面上就
能给予充分的诠释:幼小、软弱的毛毛虫蜕变成坚强、漂亮的蝴蝶。
结果是美好的,可过程却是艰难、复杂、多变的。
“毛虫与蝴蝶”
影射出幼儿园孩子的图书阅读过程就是如此,一个孩子从对图画书的兴趣接触,继而坚持阅读到最后的理解延伸,这个过程不是一天、一月就能实现的。
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幼儿的阅读,从而真正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因此,我对幼儿进行了如下的阅
读尝试——“体验式”阅读。
所谓“体验式”阅读就是幼儿通过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达到自我体验的一种知识、经验、情感的获取方式。
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自我体验的一种阅读活动。
它要求幼儿必须具备用眼、耳、手、脑多感官去体验的技能,在发现中启动思维,最后用语言、动作、图画等形式表达出来。
一、解放幼儿的眼睛——读画感知,体验质疑
陶行知认为要解放小孩的眼睛,让小孩学会看、学会观察。
在“体验式”阅读中,“人”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同为载体的图画书也是如此。
阅读中人必须有对象可看,否则就是空看。
那教师就得引导幼儿如何自主阅读——在教师不讲解的前提下,幼儿自行阅读。
二、解放幼儿的嘴巴——读中领悟,体验情境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小孩的嘴。
要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
”
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体验式阅读尤其重视孩子(主体)与教材(客体)的自然融合,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而这种自然的融合,很大程度上依赖情境的创设。
“以情境为驱动,参与情境活动,学会在实践中运用语言。
”在幼儿园孩子的阅读活动中尤为重要。
三、解放幼儿的头脑——读后做书,体验快乐
陶行知先生就是把儿童头脑从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让儿童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不解放儿童的大脑,儿童的创造力就无从培养和发挥。
而在绘本教学中,只有将书和个人的体验串联,才能产生趣味和意义。
这是阅读最终的价值。
等到孩子认知发展更进一步,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会越来越重要。
就像是探索之旅,孩子会对一本书、一则故事做更深入的思考,进而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络与价值观。
当孩子能够延伸自己的情感,思索与经验,这样的阅读,就不只是热情而已,而是一种能力。
制作自己阅读过的故事书更是此举的重要体现。
在与孩子共读了绘本《没有不方便》之后,我抛给孩子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王阿明在我们教室,你会怎样做?孩子的思绪立即犹如奔驰的马儿,立刻沸腾起来了。
想法很多:“吃饭时我给他端饭菜。
”“睡觉时我帮他脱裤子。
”“画画时我帮他端小椅子。
”……各种富有爱心的“金点子”犹如海面上的浪花,一个接一个,一个比一个精彩。
于是我试着说“这么好的金点子,想让别人也知道,那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人提议“用笔画出来”。
于是在我的引导下孩子开始创作自己的图画书《假如阿明在我班》,内容各自都有,然后在同组组员的协商下,制作出封面、封底。
这样一本出自孩子之手,稚嫩而富有动力、简单而蕴涵深厚情感的图画书制作完成了,孩子在我装订的那一刻甚是激动地喊:“我们成功了!”“可以给其他教室的小朋友看喽!”句句实在的话语中体现出孩子体验自己创作所带来的快乐,好比自己就是一个天生的“小画家”!
实践证明,每个幼儿都具有无限的潜能与创造力,教师要真正地在教育思想、教育行为上做到“六大解放”,把教育思想运用于幼儿阅读实践教学中,要尊重幼儿独特的理解,要让幼儿自己珍视对教材、问题等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从而做到彻底的“解放”。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