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论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

论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
陶行知曾说过:“教育是使人逐渐适应社会性,从而使他们成为通情达理,忠厚而有德行的人。
”他提出了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包括:
一、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鼓励孩子发现事物的真实性,帮助他们
利用所有可以使用的信息思考和行动。
二、让孩子有冒险的欲望:鼓励孩子做改变,克服挫折,获得成功。
支持他们主动参与,敢于探索,做出来创新的尝试,不断探索发现未
知的世界。
三、肯定孩子的创造力: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想出来的新点子,不轻视他们,可以适当给予表扬。
四、教会孩子识别并解决问题:让孩子学会思考,尊重别人的价值观,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思路,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发展对排
除问题的能力。
五、鼓励孩子思考社会问题:让孩子思考社会问题,不害怕提出疑问
和异议,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好奇心,学会采
取行动,发现并解决问题。
六、鼓励孩子参与创新活动:通过参加创新活动,让孩子学会探索新
领域,向更宽阔的创新范畴靠拢,学习怎样将创新与老本行结合起来,以便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产生新的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提出的这六大解放,可以为孩子更有效地释放创造力,提高孩
子的创新思维,为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采取这样的方式培养
孩子,不仅能够让他们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性,也可以
激发孩子发现世界的好奇心并向挑战更大,朝着更高更远的地方探索。
“解放”儿童发展创造力

“解放”儿童发展创造力《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使得对学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特别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发挥重要作用。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即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双眼,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明确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从中看出发展学生创造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解放”儿童,发展创造力。
关键词:解放学生创新创造在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几点个人的浅薄认识:一、解放学生的“头脑”1、转变角色,树立“组织者”角色要解放学生的头脑,使学生敢想、善想,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摒弃教师“至高无上”的权威,树立“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
”的观念,“主要”要有学习的自主权,拥有课堂的主动权和占有活动的民主权。
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角色,就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面对“主人”,大度一点,豁达一点,民主一点,开放一点,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一个自主表现的空间,给学生言行的自由性,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挑战教师,有了教师角色的直下转换,才会创出新的课堂。
2、营造民主氛围,给学生发挥创造潜能的机会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数学产生兴趣。
师生的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才发挥更大的创造潜能。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因此,教学中,我努力破除“惟师”的陈旧观念,走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促膝长谈,对每一位学生都抱有真诚期望。
反之,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
二、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会的嘴巴,使学生有发表、提问的自由。
试解读陶行知的解放儿童创造力

试解读陶行知的解放儿童创造力引言:创造力,自由带来的芬芳!曾经有谁说过:思想的自由就是最高的独立。
是的,自由像是玫瑰的芬芳,淡到只有你用心去体会才能感受到她沁人的芬芳!而创造力就是这段香气,这样的香气能让生命的智慧爆发出无穷的力量。
陶行知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是的,通过这短短的一句话就已经告诉我们他为什么要重点强调解放儿童创造力了。
为什么是解放,而不是挖掘?为什么是儿童,而不是人类?这样的疑问我相信只有追溯到那旧中国旧社会才能说清楚吧!陶行知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因此他提出了关于创造力的五大解放。
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头脑,简单的来说就是思维的创造力,陶行知把解放头脑放在第一位也充分说明了它的重要性了。
旧中国就像是一个大熔炉,不管你出生时的脑袋是方的还是圆的,在你生命结束之际你会发现,别人的脑袋是什么样你的脑袋就是什么样。
这也只是个具体的比喻,试看那时及那时以前的大部分的孩子,何来创造力可言?孩子的创造力早已被封建迷信、成见所束缚。
知识之岛再大,没有了创造力,他也就是一个荒岛,毫无生机的荒岛罢了。
因此,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以后的教育身上,这就是那时的先进知识分子所做的一个梦,陶行知的开辟幼稚园新大陆的思想、鲁迅的救救孩子的呐喊等等。
今天我们看着天真烂漫的孩子,还忍心给他们套上枷锁吗?解放小孩子的双手劳动作为人类最原始的活动,现在的我们似乎在扼杀它的积极性,孩子们需要劳动,需要动手,他们天生喜欢摆弄他们的双手。
陶行知说如果我们把双手束缚起来,就不能执行大脑的活动,那我们费尽全力去解放头脑又有什么意义呢?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无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那他们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
这是林格伦告诉我们的,对此我也是十分赞同的,为了孩子的创造力不被抹杀掉,我们是不是应该收起我们的教鞭或是戒尺呢?家长们是不是应该放弃你们所谓的疼爱和保护呢?让孩子自己去挖掘生活的真谛,体验生活的艰辛,那样他们可能会更加幸福!解放孩子的嘴相信好奇心永远是创造力的根源,好奇的目光能够看到这世界他想看到的东西。
简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内容

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内容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教育改革家,也是一位重视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先驱者。
他提出了一套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方法,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六大解放内容。
1. 解放思维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和填鸭式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
他主张解放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和创新。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和探索精神。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 解放情感陶行知认为,情感是人类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之一,对于培养儿童创造力至关重要。
他主张解放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积极和自由。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实践活动和游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和成就感。
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理解,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3. 解放身体陶行知认为,身体是儿童创造力的基础。
他主张解放身体,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艺术表演。
通过锻炼身体和培养艺术修养,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体育课和艺术课,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艺术表演。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和俱乐部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通过锻炼身体和培养艺术修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解放语言陶行知认为,语言是儿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工具。
他主张解放语言,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交流和沟通。
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简述陶行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的五个方面

简述陶行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的五个方面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其主要观点是:
(1)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2)重视幼儿教育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5)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具体包括五个方面: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
此题需全面把握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学习。
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生产、风土人情为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主要内容,参加种植、饲养等劳动,让儿童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游戏,培养出具有“生龙活虎的体魄、活活泼泼的心灵”的儿童来。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
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比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
”。
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启示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在长期的儿童教育研究与实践活动中,他创立了自己的儿童教育理论,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是他儿童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教育思想概述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认识了儿童的创造力,就应进一步将其解放出来。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呢?他提出了“六大解放”的建议:一是解放儿童的眼睛。
陶行知指出,应该培养儿童对大自然进行观察,对大社会进行分析,在大自然、大社会的怀抱中,陶冶性情,锻炼意志,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解放儿童的头脑。
陶行知认为,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必须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三是解放儿童的双手。
陶行知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的弊病是“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残害了儿童的创造力”。
要根绝这个弊病,就必须解放儿童的双手。
四是解放儿童的嘴。
陶行知认为,中国一般的习惯是不多说话,儿童没有言论自由,大人说什么,小孩就听什么,就照着做,久而久之,使儿童养成一种盲从陋习。
这种情况是不利于儿童成长的。
他指出:“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
”五是解放儿童的空间。
陶行知认为:“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个鸟笼,改良的学校是一个放大的鸟笼,”“我们要解放小孩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六是解放儿童的时间。
陶行知说:“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发挥他的创造力。
”二、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启示(一)转变观念,明确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中长期重视基本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对艺术美的感受力、表现力的培养。
陶行知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陶行知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教育学家,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自己的教育方法,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陶行知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陶行知教育孩子的方法第一,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发挥儿童的创造精神。
陶行知认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
只有承认儿童创造力,才能谈得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所以,教育者要启发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首先真诚地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创造力,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他提倡的“教学做合一”实际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他提出要引导人去做,引导人去想,引导人产生新的价值的,有助于培养创造性的新的教科书来。
教学中,育才学校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引导,因材施教。
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提出了儿童创造力“六大解放”的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撕掉束缚儿童创造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的层层裹头布,让儿童去想、去思考,解放儿童的双手,打破封建教育不让儿童动手,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传统,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解放儿童的眼睛,不要让儿童“带上封建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
教育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界、大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养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解放儿童的嘴,陶行知认为“儿童应当有言论自由,有话直接和先生说,而且高兴和心甘情愿和先生说。
首先先生知道儿童们的一切痛苦”。
儿童只有有了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1924年,他在《每事问》一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
人工胜天工,只有每事问。
”发明创造的起点就是问;解放儿童的空间,因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鸟笼式的学校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解放儿童的时间,“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时间的解放,可以使儿童有时间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积极去创造”。
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案精选三篇

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案精选三篇创造力是孩子学习的动力,是孩子重要的潜能之一。
所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创意方案(一)2-6岁是创造力思维方式和人格培养最适宜的年龄,家长应该抓住这个阶段,多陪陪孩子,探究身边的世界。
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提出:“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1、解放儿童的头脑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思考力,为他们提供实现所思所想的机会和空间。
2、解放儿童的双手双手是大脑的执行官。
不再事事包办,让孩子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多用双手探索和尝试。
3、解放儿童的眼睛保护孩子看世界的热情,用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迎接未知。
4、解放儿童的嘴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引导孩子正确地表达观点和情感。
5、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探索世界,在更加广阔的空间里,孩子会飞的更高。
6、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孩子有发呆和自我探索的时间,这样他才能消化所学,并发现更多可能。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会让他一生都感到幸福和快乐,还不赶快开始~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创意方案(二)每个孩子都具有创造力,创造力是孩子智慧的泉源,也是促进潜能发展的原动力,是将来孩子卓越发展的基础。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几种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方法。
1.让孩子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精力越集中,创造力就越强。
不妨让孩子多做些手工活,比如折纸、穿珠、编织等。
2.给孩子示例直观模型。
例如让孩子学画动物,就领他去动物园去观看动物,给孩子最直接、形象的展示。
3.向孩子提出一些假设问题。
比如:“小狗掉到井里该怎么办?”“宠物吃了塑料的玩具苹果怎么办?”“发生地震该怎么办?”别忘了,对孩子的回答要给予鼓励。
4.利用创造性解答问题的方式讲授科学知识。
不妨一起讨论在失重的外层空间将怎样绘画?月球上氧气太少,如果到了月球上该怎样生活?5.为孩子的想象力加油鼓掌,积极培养他们用独特的方法观察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明确提出“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要进行“六大解放”。
其关于儿童的“六大解放”独创而深入的探讨则(应删除)为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而(增加)这些建议在今天看来仍有无限的生命力和应用价值。
(一)解放小孩子的头脑
陶行知尖锐地指出“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不仅仅是儿童,青年、成人也是被这种种“裹头布”(加引号)束缚着,这严重阻碍了整个中华民族创造力的发展。
唯独解放头脑,创造力才能得以发展。
因此,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首当其冲(成语不对,应改为:首先应当做的就是)的是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要像中国(加:封建社会下的)女子勇敢的撕下“裹脚布”一样,将这层层“裹头布”从儿童头脑中撕下来。
同样地(改为的),中华民族的创造力要想突围而出,在国际舞台上有一席之地,也必先把“裹头布”解开。
(无关联,缺少过渡语)陶行知借用三明主义中的话,为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他认为“思想贯通,便等于解放头脑”,而人只有发生(原话?)思想,思想贯通,以后才生信仰,才生力量。
因此解放头脑是发展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唯独从头脑里解放出来的创造力,才能战胜敌人(敌人是谁),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二)解放小孩子的双手
陶行知一贯重视手脑并用,手脑相长,。
(用句号)在他看来“手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他提到自从有了可以自由活动的手后,人类才能创造工具武器文字,并能够从事更高的创造活动,这使得人类进步便(删)一天千里,超越一切动物。
假如把双手束缚起来,人类就不能执行头脑的命令。
我们要在头脑的指挥下用手使用机器制造,使用武器打仗,使用仪器从事发明(仪器怎么发明,改为测绘?)。
而中国对于小孩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
要避免这种弊端的出现,就必须解放儿童的双手。
陶行知以与朋友太太交谈孩子把金表拆坏一事为例,说明如何解放小孩子的双手,满足儿童的好奇心。
他还以爱迪生的母亲关心爱迪生成长的故事为例,说明长辈们不要轻易否定了儿童的创造力。
主张我们要像爱迪生的母亲学习,让孩子有动手的机会,解放儿童的双手,这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解放儿童的眼睛
陶行知十认为传统的封建(重复?)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无益于社会的“小书呆子”。
他提出不要让儿童:“戴上封建的有色眼镜,使他们眼睛能看事实”。
让儿童观察和分析大自然、大社会, 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要看世界》一诗中,他还写道:“我是一个大孩,我要看看世界,和大家一同来改造世界。
”儿童只有通过观察事物和现象,才认识自然、社会、人生,并产生探索真理的动机,进而发生创造活动。
(四)解放小孩子的嘴
陶行知以他曾经写过的这样一首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禽兽不如人,只在每事问。
”以及“孔子入太庙,每事问”为例(红色为加),来说明“问”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地位。
并且他进一步强调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加儿童的知识。
因此要允许小孩问问题,解放小孩子的嘴。
陶行知批判地指出中国(加人?)一般习惯是不许小孩多说话,大人说得话孩子只要照做就可以鼓(?),这使儿童的好奇心受到了压制,削弱了儿童的创造力。
在陶行知看来,大人要使“小孩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得自由”,不仅要准许他们问,而且要鼓励他们问,这才能充分发挥他
们的创造力。
(五)解放小孩子的空间
陶行知批判现在的学校如同鸟笼一般,即便有一棵树,有假山,有猴子陪着玩,但依然不是鸟的家乡,鸟的世界。
森林、海阔天空才是鸟的世界。
在鸟笼式的学校里,培养小孩用的是“干腌菜的教科书”,致使儿童的精神营养极其贫乏,更(副词累赘,可删)不利于儿童发挥创造力。
“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因此我们解放小孩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
”正如其所提倡的,大自然(加、号)大社会是活教材,创造的教育要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在大自然大社会中搜集丰富的资料,开阔自己的眼界,从而为其创造力的发挥提供资源和能量。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
陶行知批判一般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即便是小学的儿童也被各种考试充斥着,他们为了考试受家长和教师的双重夹击,几乎没有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宝贵知识。
儿童的这一路赶考反而将自己应该做的有意义的事情赶掉了。
“赶考首先赶走了健康,赶走了对父母之关怀,赶走了对民族人类的责任,甚至于连抗战之本身责任都赶走了。
”因此他坚决反对过分的考试制度存在。
学校将儿童的时间全部占据,使儿童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养成倾向?改为习惯?),等到成年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
时代(是社会?还是其他意思)要求把儿童从片面追求升学率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使他们的知情意(原文?)及个性得以健康的发展,这样其才有发挥创造力的可能,譬如一个茶杯要有空位方可盛水(后面再加一句话,结尾收束全文,要不太突兀了)。
参考文献:陈昌铎.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3 《创造的教育》,载《陶行知全集》,第二卷,6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