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七章交换技术基础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七章交换技术基础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七章交换技术基础

第七章 交换技术基础

电话交换机的基本功能是交换信息,本章在理论上就影响交换能力的几种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话务量、呼损、网络内部阻塞和系统的呼叫处理能力

第一节 话务基本知识

一、话务量(话务负载或电话负载):反映交换系统话务负荷大小的量,指从主叫用户

出发,经交换网络到达被叫用户的任务

1、定义: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呼叫次数和平均占用时长的乘积

A=C T ·i t

单位为Erl :1Erl=1小时呼=60分呼=3600秒呼

其中C T 为T 时间内一群话源所产生的呼叫次数(随机变量) i t 为第i 次呼叫所用的时长。

2、影响话务量的因素:所取时间、呼叫强度、每次呼叫时长

例:从10点开始对某机键观察1小时,它在10点40分开始被占用,至11点释放,试求从10点40分至11点的话务量A 1,以及10点至11点的话务量A 2各为多少? 解: A 1 =C·t =1×(20/20)=1Erl A 2 =C·t =1×(20/60)=0.33Erl 3、话务量的特性:随机性、波动性 ①原发话务量Y 入:话源产生的话务量 A 入=

∑i

i t

n

或t N t T

n

T

t

n A N

i i

i ?=??==

∑=α)(1

其中:i n 为单位时间内由用户终端i 发出的呼叫数

i t 为用户终端i 发出的呼叫平均占用时间

假设所有终端在时间T 内发出的呼叫数及各次呼叫的平均时长均相等 ②完成话务量A 完:设备接受呼叫处理的话务量: A 完=t ?'α

α为单位时间内所有用户产生的总平均呼叫数 α’为单位时间内交换设备完成的总平均呼叫数

③忙时话务量:a=c×K×T/3600

c:用户每天平均呼叫次数

T:每次呼叫的平均占用信道时间

K=忙时话务量/全日话务量

当A入-A完≥0就出现了话务损失,即呼损B(造成呼叫失败的概率)

B=(A-A0)/A=

αα

α'

-

二、线束的利用度与线路的利用率

1、线束(线群):为话源服务的设备及其出线

2、线束的利用度:每一入线能够选用的线束的出线数,能选用的出线数越多,则利用

度D越高

①全利用度线束:线束的中任一出线均能被使用这一线束的负载源组中的任一负载源所达到;

即D(出线范围)=M(容量)[图中M=D=15]

②部分利用度线束:由分级复连方式构成的线束;即D(出线范围)

3、话路利用率:每条出线所负荷的话务量,也反映了线束的使用率

利用率不仅与利用度有关,还与线束的大小有关

当呼损与话务量一定时,利用度↑,利用率↑

当利用度不变时,线束↑,利用率↑

三、呼损

1、计算公式:

?E (A ):呼损 ?A :原发话务量

?n :全利用度线束的出线数

∑==

n

i i

n n i A

n A A E 1

!

/!

/)(

含义:当M 条话路全部被占用时,到来的呼叫将被系统拒绝而损失掉,因此电话交换是一种对电话业务采用明显损失制的服务系统 2、爱尔兰公式注意事项:

①只适用于全利用度线束;②话源数M 远大于系统的话路数N ;③话路数N 有限 该公式的计算很麻烦,一般不用,查爱尔兰呼损表 由该公式得出:

呼损E 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话务量A 增加,出线数n 也必须增加 话务量A 不变时,出线数n 增加,呼损E 相应地减少 出线数n 一定时,话务量A 增加,呼损E 会增大 例:教材P163例1

3、部分利用度线束的呼损公式(奥德尔公式)

4、数字电话网的全程呼损指标: ⑴数字长途电话网全程呼损≤0.098 ⑵数字本地电话网全程呼损≤

0.043

n

爱尔兰曲线

20

(A 完全-A 部分) (0.53E 1/ D

+0.47 A 部分/ D) n= +D 线束的利用率公式

A 完全 n

η=

= A 入(1-E) n

⑶数字市内电话网全程呼损≤0.027

⑷对端局和传输线的呼损指标:

①端局交换机呼损≤0.005

②汇接局或长途局交换机呼损≤0.001

③市内中继线和长市中继线≤0.005

④两长途局间≤0.01

⑤至PBX中继线≤0.005(0.01)

5、举例:

⑴某模块局至母局配备了2套30/32路PCM作为传输线,若要求该传输线的呼损E=0.001,求该传输线能容纳多大的话务量?设该模块局的用户呼出话务量为0.07Erl,用户呼入话务量为0.065Erl,问最多容许这个模块局装多少用户?

解:E=0.001,M=60,查表A=40.79Erl

N=40.79/(0.07+0.65)=302.15 ≈302户

⑵已知话务量为12Erl,利用度为10,要求呼损值为0.001,试计算要多少出线?

解:E=0.001,D=10,查表A=3.092Erl<12Erl

∴应采用部分利用度线束

M=(A完全-A部分)/(0.53E1/ D+0.47 A部分/ D)+D

=(12-3.092)/

(0.53 10√0.001+0.47*0.3092)+3.092

=31.68≈32条

⑶设E=0.01,改变N值,分别用爱尔兰公式求出对应的A,然后求出线束的利用率解:当N=5时,A= 1.361Erl,则η=0.272

当N=20时,A= 12.031Erl,则η=0.601

当N=50时,A= 37.901Erl,则η=0.758

当N=80时,A= 65.36Erl,则η=0.817

当N=100时,A= 84.06Erl,则η=0.841

当N=150时,A= 131.58Erl,则η=0.877

结论:在呼损一定的条件下,当线群较小时,其利用率较低;当线群容量扩大时,其利用率就逐步升高;当线群容量大到一定程度后,其利用率的提高已趋饱和,因此

①在电话通信网中,要尽可能地把小线群组合成大线群,以节约投资

②线群容量不必太大,以100出线为宜,否则会使呼损值增加,服务质量下降

⑷令出线N不变,改变E值,用爱尔兰公式求出相应的A,然后求出效率

解:当E=0.001时,A=9.411Erl,η=0.47

当E=0.01时,A=11. 092Erl,η=0.555 当E=0.05时,A=15. 249Erl,η=0.762

结论:当呼损增大时,在不增加出现数的情况下,其所能承担的话务量增加了,同时线群的利用率上升 四、局间话务流量的计算

决定各交换局间中继线的数量:引力法、吸引系数法、双因子变换法 1、引力法:α

ij

j

i i ij d C C k A ??

=

式中:C i 、 C j 分别为i 局和j 局的总呼叫数 d ij 为i 局和j 局的距离 K i 和α为常数(α=0.5)

两个局间的话务流量与发话局总呼叫次数和受话局总呼叫次数的乘积成正比,而与两局间距离成反比

2、吸引系数法:A

A A k A j

i ij

ij -=

式中:A i 、 A j 分别为i 局和j 局的总发话话务量 A 为全网各局总话务量之和 K ij 为i 局至j 局的吸引系数

两个局间的话务流量与发话局和受话局总话务量的乘积成正比,而与全网各局总话务量之和成反比;此法仅限于近期工程计算且电话网规模较小 3、双因子变换法

用话务量分布按一定规律进行变换,来达到平衡 例:设某市有2、3、4三个端局,其有关原始数据如下:

双因子变换法求局间话务量的分布解:①3局增容后的分布表

例:以上题所算出的局间话务量,求出各局间的中继线数

解:设各局间均为程控局,局间采用数字传输,可知P=0.005,由上题结果

A23=61.74Erl A24=231.44Erl

A32=57.81Erl A34=128.66Erl

A42=229.1Erl A43=116.41Erl

查表:

第二节交换网络的内部阻塞

一、网络阻塞的概念

有空闲的入线和空闲的出线,但网络内部的级间链路不通,致使呼叫损失掉的情况例:

发端(入)收端(出)

HW1TS2的a→HW3TS31

HW 2TS 1的s →HW 3TS 30

CMA1选择了7号单元,而CMA2也选择了7号单元,CMB3无法同时写入30和31,因此就出现了信息丢失 二、阻塞概率的计算

假设一个具有16条输入母线和16条输出输出母线,每条母线上均为256个时隙的TST 数字交换网络,每条入线的话务量为Y1,每条入线的占用概率为Y1,→每条链路占用概率为Y1

其等效空分模拟网络为:

用p 表示某一链路忙的概率,1Y p = 该链路空闲的概率为1q ,111Y q -=

在入线和出线间建立一条通路,则需要AB 和BC 间的链路均空闲。

T

T

S

C

即一条通路空闲的概率为:21112)1(Y q q q -=?= 那么一条通路忙的概率为:2122)1(11Y q p --=-= 交换信息是双向的,则需有二条通路空闲才行。 二条通路空闲的概率为:41223)1(Y q q q -=?= 二条通路忙的概率为:4133)1(11Y q p --=-=

当双方在同一输入T 级或输出T 级内,则建立通话需要在256个内部时隙中同时选2个时隙,有128种选择,那么通路阻塞(忙)的概率为:

1284112831])1(1[Y P B --==

当通话双方不在同一输入T 级或输出T 级内,则通路阻塞(忙)的概率为:

2564125632])1(1[Y P B --==

对于16条输入母线,通话双方在同一T 级内的概率为1/16,则TST 网络的阻塞(忙)的概率为:

256411284121])1(1[16

15

])1(1[1611615161Y Y B B B --+--=+=

当%348.0,6.01==B Erl Y 当%67,8.01==B Erl Y

当输入线上每线话务量较高时,交换网络的阻塞概率会很大。 计算公式为:L K L K Y T

T Y T B ])1(1[1

])1(1[1)1(21)2/()1(21-----+--=

其中:T 为母线数,L 为内部时隙数,K 为网络级数。 三、降低内部阻塞的方法及无阻塞网络

1、降低内部阻塞的方法:扩大网络内部的链路数,即使A 级扩散,C 级集中。 例:见P165

解:每条链路上的话务量为:Erl Y 4.02/8.01==

内部时隙数为:L=256×2=512

17512425641006.2])4.01(1[16

15

])4.01(1[161-?=--+--=

P 该网络可看成是无阻塞网络

注意:A 级接线器按n :m 扩散,C 级接线器应按m :n 集中,且m ≥2n-1(为无阻塞条件)

第三节 控制部件的呼叫处理能力BHCA

单位时间内控制设备能够处理的呼叫次数,(Busy Hour Call Attempts )与话务量一样是评价交换系统设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 一、BHCA 的计算 1、基本概念:

①系统开销:在充分长的统计时间内,处理机处于运行处理软件的时间和统计时长之比,即时间资源的占有率

②固有开销:与呼叫处理次数(话务量)无关的系统开销,例如各种扫描的开销 ③可变开销(非固有开销):与呼叫处理次数有关的系统开销,随话务量的变化而变化 2、计算公式:bN a Q +=

式中:a :固定开销;b :处理一次呼叫的平均时间;N :呼叫处理能力;Q :系统开销 例:某处理机忙时用于呼叫处理的时间开销Q 平均为0.85(占有率),固有开销a=0.29,处理一次呼叫平均需时b=32ms ,则可得呼叫处理次数为:

N 3600103229.085.03

-?+=

6300010323600

)29.085.0(3

=??-=

-N 次/小时

3、影响BHCA 的因素:

①系统容量:容量↑,固有开销↑,N ↓

②系统结构:处理机多,开销大;效率低的通信方式(串行口通信)开销大;某一级负荷重,N ↓

③处理机能力:指令系统功能强弱,主时钟频率的高低,存储空间的大小,I/O 口的类别与数量等

④软件设计水平:提高操作系统的效率和数据结构的合理性和选择执行效率高的编程语言,降低开销 作业:

1、 爱尔兰公式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2、 交换网络的内部阻塞是怎样形成的?

3、 无阻塞网络的条件是什么?

4、 BHCA 的基本概念和其基本计算方法?

5、 系统开销的基本概念。

6、设忙时从甲局流到乙局的话务量为10Erl,即甲局至乙局的中继线束在忙时平均有10

条中继线同时占用,若每次通话的平均时长为4min,问:①在4min内甲局向乙局平均发出几次呼叫?②忙时内甲局向乙局共发出几次呼叫?③忙时话务量等于多少分呼?含有多少小时呼?

7、某市话网内,甲局流向乙局的话务量为20Erl,乙局流向甲局的话务量为30Erl,若

呼损要求不大于1%,试计算甲乙局间单向的全利用度中继线

个中继线束中的两条中继线不能使用,试计算对服务质量的影响。

916条,试计算当母线上的时隙数L及每个时隙的话务量Y1分别为下列数值时的内部阻塞值:⑴L=512,Y1=0.8;⑵L=1024,Y1=0.8;⑶L=512,Y1=0.6;⑷L=1024,Y1=0.6;

程控交换技术作业答案

第一章 1. 我国电话网的结构。 答:现行的电信网采用等级制树型网络结构。 整个电话网分为国际(3级)、国内(5级)。 2.答: 话务量:是单位时间内平均发生的呼叫数和每次呼叫平均占用时长的乘积。 BHCA :是话务量最大的一小时的呼叫次数。 呼损率:是用户被丢失的用户呼叫次数和用户总呼叫次数之比。 服务等级:是系统所能达到的呼损率。用gos 表示。 第2章 1. 简述: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帧中继,信元中继。 答: 电路交换是依靠电路开关的变化、使通信双方共同使用一条物理的通信电路。 报文交换是把需要传送的消息作为一个整体,用存储转发的方式从一方向另一方逐点传送。 分组交换是把需要传送的消息(报文)分成若干个信息包;以信息包为单位,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传送到目的地;在目的地,把信息包组合成原来的消息(报文)提交给用户。 帧中继:把需要传送的消息(报文)分成若干个信息帧,用虚电路的方式进行传输。 信元中继:把需要传送的消息(报文)分成若干个等长的信元,每个信元长度为53个字节(48个字节是数据,5个字节是头部,头部包括用于路由的逻辑地址、信头效验码、优先级等控制信息),以数据报方式传输。

2.简述:PCM技术。 PCM技术: 1.模拟话通过防混叠滤波器,形成限带信号(300—3400HZ);用fs = 8 KHZ的抽样信号对限带信号进行抽样,形成脉冲调幅信号。 2.上述信号经过256位量化。 3.上述量化信号经过8位编码。 数字话每路模拟话变成数字话的标准数码率:8*8000=64Kb/s. 3. 常用的图象与视频信号压缩标准? 答: JBIG标准:是2值图象的压缩标准。 JPEG标准:适应于连续图象的压缩。 H.261标准:是在信息网中可视电话、电视会议的压缩标准。 MPEG标准:用于视频信息的压缩标准。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 摘要: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宽带及业务的要求也在迅速增长,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现有业务和新增业务,提供给用户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出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且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开始着手进行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实验。软交换技术又是下一代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中的焦点之一,已成为近年来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我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已经完成了有关软交换体系的总体技术要求框架,863计划也对有关软交换系统在多媒体和移动通信系统方面的研究课题进行了立项。 关键词:网关、服务器、软交换技术 1.软交换概念的提出及定义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CallManager、CallServer),实现PBX 功能(IPPBX)。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 PBX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IP 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软交换概念一经提出,很快便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ISC(International SoftSwitch Consortium)的成立更加快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步伐,软交换相关标准和协议得到了IETF、ITU-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视。 根据国际Softswitch论坛ISC的定义,Softswitch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设备和系统。因此,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与此同时,软交换还将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相连,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的业务。

ZXJ10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系统结构

计算机通信网络实验 ZXJ10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系统结构RIP协议原理及配置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2年9月16日

一、ZXJ10系统特点 1、基本概念 单板——指PCB电路板,包括MP和电源板等。 单元——由一块或几块单板组成,具备一定的功能。 模块——由一对MP和若干从处理器SP及一些单板组成。 1) 模块 外围模块——具备成局的所有功能。一般可分为近端 模块(常称为PSM)和远端模块(RSM)。 中心模块——一般是SNM和MSM的合称,有时也称为中心架。 操作维护模块——指的是后台的操作维护系统。 2) 交换局 若干个模块组成的一个交换局。 2、系统构成 3、系统特点 特点1: 模块化的系统结构 ●交换网络模块(SNM)Switching Network Module ●消息交换模块(MSM)Message Switching Module ●操作维护模块(OMM)Operation Maintenance Module ●外围交换模块(PSM)Peripheral Switching Module ●远端外围交换模块(RSM)Remote Switching Module 特点2:先进的组网方式 多模块作为交换局有两种情况: 情况一、网络第一级是中心模块 情况二、网络第一级是外围交换模块 特点3:全分散处理,集中管理系统 每个模块的处理器只能控制和处理本模块的资源和数据,而单元处理器运行交换机的一部分功能 特点4:完善的业务平台 特点5:丰富的接口 ZXJ10提供了Z、2B+D、30B+D、V5.1 、V5.2 等接口,可以被接入到不同的数字交换机和纵横交换机,具有很强的网络适应能力。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原理

§电话交换机的基本组成:话路系统和控制系统。话路系统包括用户电路、交换网络、出中继器、入中继器、绳路及具有监视功能的信号设备;控制系统包括译码、忙闲测试、路由送择、链路选试、驱动控制、计费等设备。 §话路系统的构成方式:空分方式和时分方式。空间分隔方式是指交换网络的每个连接通路各自占据不同的空间位置,互相隔开。时间分隔方式是指交换网络的各条话路具有不同的时间位置,各路话音的传输时间是互相错开的。 §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布线逻辑控制方式(布控方式)和存储程序控制方式(程控方式)。§程控交换机的分类:空分模拟程控交换机、时分模拟程控交换机、时分数字程控交换机。§模拟信号:信号的幅度取值不受任何限制且与原信息准确对应。 §数字信号:信号的幅度取值只能在数轴上有限个离散值上取值,且不准确地与原信息对应。§抽样是以一定时间间隔,取出连续的模拟信号的瞬时值。 §抽样定理:对于一个有限带宽的连续信号f(t),其最高频率为fM,此信号可由时间上相隔Ts<=1/2fM秒的各均匀间隔点上的信号值f(KTs)唯一确定。 §量化是将样值幅度取值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样值幅度取值离散的数字信号。 §均匀量化是将输入信号的变化范围等分为N级,其量化间隔是相等的。非均匀量化的量化间隔是不相等的,大信号区的量化间隔大,小信号区的量化间隔小,即量化间隔?V是不固定的。 §编码是将量化后的信号电平值转换成二进制码组。解码是编码的逆变换,是将二进制编码信号还原成离散的样值幅度信号。 §码元就是用占据时间相等的一些电信号波形来表示数字信息的这些电信号波形。 §码元长度就是一个电信号波形所占据的时间间隔。 §时分复用方式是将信道按时间加以分割,各路话音抽样信息按一定的次序轮流地占用某一时间段来传输各路信息。这一时间段称为时隙。 §在交换设备内部传输的码型为NRZ码,而在线路中传输的码型为HDB3码。 §在有线传输线路中传输的码型应考虑一下的要求: 1.在线路中传输的码型不应含有直流分量,且低频成份和过高的频率成份也不宜太多。 2.在传输的码型中应含有时钟信息。 3.要求传输的码型与信息源的统计特性无关。 4.在传输的码流中,应具有一定的检测误码能力。 5.码型的转换设备应简单易于实现。 §程控数字交换系统的功能:信令与终端接口功能,交换接续功能和控制功能。 §交换机的软件系统必须具有:实时效率;有多道程序同时运行功能;有保证电话业务不间断的有效措施。 §分散控制有容量分担或功能分担的工作方式。(分级控制系统和分布式控制系统) §处理机的配置方式采取备份的方式,最简单的备份方式就是双处理机结构。 §双处理机结构有三种工作方式:同步双工、话务分担、主/备用工作方式。 §容量通常以用户线数和中继线数来表示。 §呼叫处理能力以忙时试呼叫次数来表示,通常称作BHCA值。它是衡量交换系统处理机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它表明处理机能处理的用户在忙时摘机呼叫的次数。 §话务负荷能力是指在一定的呼损率下,交换系统在忙时可以负荷的话务量。话务量Y等于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平均呼叫次数C和每次呼叫平均占用时间t的乘积。

IP软交换技术介绍

程控交换机曾经是个很受欢迎的通信设备,因为有了它,电话进入了各个企业,人们的通信变得更流畅。这几年传统电缆被光纤取代,传统通信逐渐淡化,传统的程控交换机市场份额逐渐减少,慢慢被新型的IP软交换语音所取代。 那么什么是软交换呢?软交换就是利用软件技术,通过光纤网络,进行语音传输的一种技术。软交换可以安装在任何服务器上,像软件一样进行安装,需要有标准的通信协议,例如SIP语音协议;软交换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可以和IAD 语音网关通过IP网络连接,通过IAD网关上行通过IP方式和软交换服务器进行IP连接,下行可以出模拟电话线,接入传统的模拟话机。或者可以利用IP话机,直接通过IP网络注册到软交换服务器。 IAD+传统话机和IP话机这两种方式我们如何选择呢?这主要看我们软交换的综合布线方案,如果我们软交换综合布线有电话线的设计,那么可以采用IAD+传统话机的方式,将IAD部署在楼层机房,减少布线的距离,降低成本。如果我们综合布线的方案采用全部网线的方式,我们可以完全不用电话线,通过

IP话机的方式进行安装部署,直接通过网络和软交换进行连接。 软交换选择哪种方式?主要还是看客户的预算和最终想要的效果。软交换除了IP化,在组网和终端接入上有很大优势外。在增值应用和信息化扩展方面也有很多传统程控机不具备的优势。例如软交换可以和客户现有信息化系统进行对接,可以通过手机APP和PC端软件实现软电话功能(软电话就是通过软件客户端代理传统固话功能)。可以这么说,软交换是实现统一通信、融合通信的必备基础。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IP软交换系统逐渐进入了各大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系统。如果说有企业主需要这类系统,建议找专业的公司安装。

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技术规范书

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技术规范书 一、总则 本规范书适用于XX企业语音通信系统采购招标。本项目语音通信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为了XX企业内部通信、系统内部用户与外部(公众网)用户通信提供可靠平台。系统应具设备交换能力强、无阻塞、维护费用低、维护方便、增值功能应用丰富等特性,能满足XX企业多种业务的需要,具备充分的开放性、扩展性和技术上的领先性。本规范书提出了其型式、参数、性能、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具体技术要求: 1.1 投标厂商应对本规范书及所列标准要求提供技术先进的、可靠性高的、高质量的定型产品和软件,并提供完善的相应的服务。投标人建议配置的软、硬件产品应符合有关国际、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1.2 投标厂商必须清楚地在投标文件中将偏差(无论多少)表示在“差异表”中,如未对本规范提出偏差,将认为供方提供的产品符合规范书和标准的要求。 1.3 投标厂商必须执行本规范书所列的标准,有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4 投标人应根据本招标文件中提出的技术要求,在投标文件中提供投标技术方案,并具有完整的售前、售中、售后体系。 1.5 投标人应对本文件中各项要求进行逐条应答。如有与本标书不同之处的,要做详细说明。本标书未提到的设备指标也可以列出,但应附有详细具体的说明并提供技术建议和完整的解决方案及相应技术资料,以供评标参考。投标文件的技术部分至少应包含的内容: 详细的系统配置图和功能描述; 系统的构成,设备名称、数量、型号和生产厂家; 设备详细技术性能和规格指标; 备品备件和附件的名称及数量; 1.6 投标人承担本项目系统的集成,包括本标书招标设备和未列入标书招标的相关设备。 1.7 投标人应该说明提供给用户单位的技术支持、技术服务、人员免费技术培训等方面的范围与程度。 1.8 投标人应确保其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合法性。否则,由此引起的任何责任由其自行承担。

第三章 程控数字交换与电话通信网课后

2、电话交换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什么,各个阶段的交换设备的特点是什么? 电话交换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交换阶段;机电式自动交换阶段;电子式自动交换阶段。 特点: 人工电话交换机由人工完成接续,接续速度慢,用户使用不方便。但这一阶段电话机的基本动作原理和用户线上的接口标准直到今天还在使用。 机电式自动交换阶段与人工交换机相比主要有两点不同:为每个用户指定唯一的电话号码,通过拨号盘自动拨号;使用电磁控制的机械触点开关代替人工操作,自动实现线路连接。 电子式自动交换阶段采用逻辑控制方式,这种方式灵活性差,控制逻辑复杂,很难随时按需要更改控制逻辑。 3、程控交换系统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各组成部分完成的功能是什么? 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结构由控制子系统和话路子系统构成。 控制子系统:是交换机的指挥系统,交换机的所有动作都是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完成的。 话路子系统是由中央级交换网络和用户级交换网络以及各种接口设备组成的。 交换网络:实现不同线路端口上的话音交换。 接口设备:完成外部信号与交换机内部信号的转换。 4、设置远端用户模块有什么好处,远端用户模块和用户模块相比其工作特点有何不同? 好处:远端用户模块的设置节省了用户线路的投资,将模拟信号传输改为数字信号传输,改善了线路的传输质量。

不同:远端用户模块与用户模块相比,首先信号传输码型不同。远端用户模块距离远,需要采用HDB3码传输。另外,它放置在远离中央级且用户比较集中的地方,而且其功能通常还有两点特殊要求: (1)远端用户模块一般具有模块内的交换功能; (2)当远端用户模块与母局之间的PCM链路出现故障无法进行任何通信时,模块内部的用户之间可以正常通话;能继续提供 119、110、120和122等特种服务;至少能保存最近24小时 的计费信息,一旦与母局恢复联系可将计费信息转至母局。 5、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接口类型都有哪些? 数字程控交换机用户侧接口V类和Z类接口,数字程控交换机与其他交换机的网络侧接口A类、B类、C类及网管接口Q3接口。 6、用户电路的BORSCHT七大功能是什么,还有哪些功能在一些特殊应用是会用到? B(Battery feeding)馈电 O(Overvoltage protection)过压保护 R(Ringing control)振铃控制 S(Supervision)监视 C(CODEC & filters)编译码和滤波 H(Hybird circuit)混合电路 T(Test)测试 除去以上几个七项基本功能外,还有主叫号码显示,计费脉冲发送,极性反转等功能。 7、数字中继电路完成哪些功能? 码型变换:单极性不归零码——> HDB3(高密度双极性码)

第七章ATM交换技术

第七章ATM交换技术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ATM的定义及信元结构; 2.理解虚信道和虚通路; 3.理解ATM协议分层结构; 4.理解ATM交换的基本原理; 5.理解ATM连接的建立和清除; 6.掌握ATM交换机的组成; 7.掌握ATM交换结构。 本章教学主要内容: 一、ATM的基本概念 二、B-ISDN/ATM协议 三、ATM交换的基本原理 四、ATM交换机的组成 五、ATM交换结构 六、ATM连接建立和清除

一、ATM的基本概念 1.ATM的定义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即异步转移模式,被ITU-T定义为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B-ISDN的信息传输模式。术语“转移”包括了传输和交换两个方面,所以转移模式是指信息在网络中传输和交换的方式。“异步”是指在接续和用户中带宽的分配方式。因此,ATM就是在用户接入、传输和交换级综合处理各种通信量的技术。 2.ATM的信元结构 ATM信元的长度是固定的,而且信元的长度较小,只有53字节,分为信头和净荷两部分,信头为5个字节,净荷为48个字节。ATM信元的信头内容在用户-网络接口(UNI)和网络节点接口(NNI)中略有差别,如图7.1所示。(1)GFC:一般流量控制,4比特。仅用于UNI接口,用于控制ATM接续的业务流量,减少用户边出现的短期过载。只控制产生于用户终端方向的信息流量,而不控制网络方向的业务流量。 (2)VPI:虚通道标识,其中NNI为12比特,UNI为8比特。 (3)VCI:虚通路标识,16比特,标识虚通道内的虚通路,VCI与VPI的组合来标识一个虚连接。 (4)PTI:净荷类型指示,3比特,用来指示信元类型。 (5)CLP:信元丢失优先级,1比特。用于信元丢失级别的区别,CLP为1,表示该信元为低优先级,为0则为高优先级,当传输超限时,首先丢弃的是低优先级信元。 (6)HEC:信头差错控制,8比特,监测出有错误的信头,可以纠正信头中1比特的错误。HEC还被用于信元定界。

广州某公司数字程控交换通讯系统

目录 第一章XXX公司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解决方案 (4) 2.1 系统配置 (4) 2.2 通讯功能 (5) 2.3 系统稳定性 (5) 第三章系统功能 (6) 3.1系统功能(F UNCTION OF S YSTEM) (6) 3.1.1 支持中继连选功能(Hunting Line) (6) 3.1.2 外线分组(Tenant Service) (6) 3.1.3自动重拨(Automatic Busy Redial) (6) 3.1.4 经理-秘书工作组(Override) (6) 3.1.5自动回叫(Automatic Callback) (6) 3.1.6代接来电(Call Pickup) (7) 3.1.7 呼叫转移(Call Forward-All Call) (7) 3.1.8 呼叫跟随(Call Forward-Me) (7) 3.1.9遥距设定呼叫转移(Call Forward Remote) (7) 3.1.10跳线(Station Hunting) (7) 3.1.11 分机呼叫等级限制(Class of Service) (8) 3.1.12 授权密码(Account Code-Forced/Verified) (8) 3.1.13 分机通话保密功能(Privacy On All Call) (8) 3.1.14电话会议(Conference Calls) (8) 3.1.15会议录音(Voice Mail Conference) (8) 3.1.16 紧急呼叫话务台(Dial 0 For Attendant) (8) 3.1.17 连接广播系统(External Zone Paging―meet me‖) (9) 3.1.18储存拨号(Speed Dial) (9) 3.1.19 末码重拨(Last Number Redial) (9) 3.1.20停电保护和停电转移(Power Failure Protection & Failure Transfer) (10) 3.1.21 夜间锁定外线呼出(Automatic Day/Night Mode Switching) (10) 3.1.22 弹性编码(Flexible Numbering Plan) (10) 3.1.23 个人专线/部门专线(Direct Inward Termination) (10) 3.1.24 免打扰(Do Not Disturb―DND‖) (10) 3.1.25智能提示(Intelligent Announcements) (10) 3.1.26 定时提醒(Timed Alarm) (10) 3.1.27 本地话务台编程(On-the-spot Procedure Sets Up) (10) 3.1.28 WinAdmin (11) 3.1.29 外接告警输出设备(Alarm Indication of System Faults) (11) 3.1.30 背景音乐功能(Hold with Reacall ―Exc lusive & Non –Exclusive‖) (11) 3.2特色功能 (11) 3.2.1 自动路由选择(ARS) (11) 3.2.2 外线呼出控制(Phone Line call out control) (12)

程控交换技术复习资料

程控交换技术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电信网交换技术分为哪几种基本技术,各有和特点? 电信网交换技术分为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的特点如下: ○通信过程需要经过呼叫,连接建立,信息传输,连接释放过程。 ○信息的传输时延小,传输延时固定不变。 ○信息在通路中“为透明”传输,交换机对信息不储存,不分析,不处理,而是原封不动地传送。交换机处理的开销少,信息传输的效率较高。 ○电路资源被通信双方独占,电路利用效率低。 ○由于存在呼叫建立连接和连接释放过程,电路的接续时间较长,当通信时间较短时,网络利用率低。 ○存在呼损;即可能出现由于被叫方忙或通信网络负担过重而呼叫不同的情况。 ○要求通信双方在信息传输速率,编码格式,同步方式,通信协议等方面要完全兼容,也就限制了不同速率,不同编码格式,不同通信协议终端之间的通信。 分组交换分为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 特点如下: ○发送终端将要发送的报文划分成多个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然后接入网络节点(交换机,或路由器);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传输,每个分组含有目的地址,分组序列号,协议信息等,网络节点将分组逐步地发送到接收终端。数据报方式中分组交换机对每个分组独立地寻找路径,一份报文中的多个分组可能沿着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地,因而需要在目的地对分组重新排序,还原成报文。虚电路方式中,用户在开始传输数据前,通过网络建立逻辑连接(虚电路),而不是物理连接。一旦连接建立,用户发送以分组为单元的数据,将顺序通过连接的路径,经网路到达目的地。由于各分组在网络中是按规定的路径和发送的顺序传输的,因而不需要在目的地重新对分组排序。通信完成后,用户就立即释放连接。 ○分组交换网络能在不同速率,不同编码方式,不同协议的数据终端之间提供灵活的通信环境; ○网络负荷较轻时,信息传输延时较小,时延变化范围不大,能够较好的满足计算机通信的要求。 ○在一条物理线路上实现资源共享,线路利用率高。 ○可靠性高。分组传输可以在传输链路的节点中分段进行差错校验,使得信息在分组交换网中传输的差错率大为降低。由于分组通信的路由是可变的,当网络设备发生故障时,分组可主动避开故障点,故分组通信具有可靠性高的特点。 ○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相比,传输效率较低。因为对报文进行分组,对每个分组要附加目的地址,分组编号,校验码段,附加控制信息的,等,这样发送的数据除了有效数据,还要有附加的分组控制信息。造成传输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复杂;分组交换机对各种类型的分组进行分析处理,为分组选择路由,为用户提供速率,编码方式和通信协议的变换,为网络维护提供必要的信息。要求交换机有较高的处理能力。 ○时延较大。 2、面向连接网络和无连接网络之间的差别为: ○面向连接的网络对每次通信总要经过建立连接,传输信息,释放连接三个阶段,而无连接网络并不为每次通信过程建立连接和拆除连接。

程控交换与软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程控交换与软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班级:成绩: 实验一matlab使用基础 一、实验目的: ?掌握matlab启动方法、查询的查询方法; ?掌握matlab基本计算与绘图方法; 练习内容:基本信号源正弦波、方波、锯齿波等波形的定义与图形显示。 二、实验步骤: 1)启动MATLAB系统 (1)使用Windows―开始‖菜单启动。 (2)运行MATLAB系统启动程序matlab.exe。 (3) 利用快捷方式。 2)查询帮助文档 (1) 单击MATLAB主窗口工具栏中的Help按钮。 (2) 在命令窗口中输入helpwin、helpdesk或doc。 (3) 选择Help菜单中的―MATLAB Help‖选项。 ?MATLAB帮助命令包括help、lookfor以及模糊查询。 1.help命令 在MATLAB 6.5命令窗口中直接输入help命令将会显示当前帮助系统中所包含的所有项目,即搜索路径中所有的目录名称。同样,可以通过help 加函数名来显示该函数的帮助说明。 ?2.lookfor命令 help命令只搜索出那些关键字完全匹配的结果,lookfor命令对搜索范围内的M文件进行关键字搜索,条件比较宽松。 lookfor命令只对M文件的第一行进行关键字搜索。若在lookfor命令加上-all选项,则可对M文件进行全文搜索。 ?3.模糊查询 MATLAB 6.0以上的版本提供了一种类似模糊查询的命令查询方法,用户只需要输入命令的前几个字母,然后按Tab键,系统就会列出所有以这几个字母开头的命令。 另: ?演示系统 在帮助窗口中选择演示系统(Demos)选项卡,然后在其中选择相应的演示模块,或者在命令窗口输入Demos,或者选择主窗口Help菜单中的Demos

程控交换技术

程控交换技术 一、概述 1.1.通信网络 目前骨干网物理通道的构成:光纤,卫星和微波 现有网络:PSTN,CHINAPAC,CHIANDDN,CHINANET,CSTNET,CERNET。。。。。。 按交换方式网络分类: (1)电路交换,如PSTN (2)报文交换,如telex (3)分组(包)交换,如PDN,Internet (4)信元交换,如ATM 1.2.电话交换机的发展过程 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人工交换、机电交换与电子交换三个阶段。 人工交换机:借助话务员进行电话接续,效率很低。 步进制交换机(step bye step),标志交换机从人工时代进入机电自动交换时代。这种机电交换机属于直接控制方式,即用户可以通过话机拨号脉冲直接控制步进接线器做升降与旋转动作,从而自动完成用户间的接续。这种交换机虽然实现了自动接续,但存在速度慢、效率低、杂音大、机械磨损严重等缺点。 纵横制交换机,相对于步进制交换机做了两方面改进:(1)利用继电器控制的压触接线阵列代替大幅度动作的步进接线器,从而减小了磨损与杂音,提高了可靠性与接续速度。(2)由直接控制过渡到交接控制,用户拨号脉冲不再直接控制接线器动作,而先由记发器接收、存储,然后通过标志器驱动接线器,以完成用户间接续。这种间接控制方式将控制部分与话务部分分开,提高了灵活性和控制效率,加快了速度。 电子交换机就控制方式分: 布线逻辑控制(WLC,wired logic control)交换机,通过布线方式实现交换机的逻辑控制功能。通常仍使用机电接线器而将控制部分更新成电子器。属于机电式向电子式过渡的

中间产物。 存储程序控制(SPC,stored program control)交换机,将用户的数据和交换机的控制、维护与管理功能预先编成程序,存储到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当交换机工作时,控制部分自动监测用户的状态变化和所拨号码,并根据要求执行程序,从而完成各种交换功能。 程控交换机按使用用途分:市话、长话、用户交换机。按接续方式可分为:空分交换机、时分交换机。 程控空分交换机的接续网络(或交换网络)采用空分接线器(或交叉开关阵列),且在话路部分中一般传送与交换的是模拟话音信号,因而称为程控模拟交换机。这种交换机不需要进行话音的A/D转换,用户电路简单,成本低,主要用做小容量的模拟用户交换机。 程控时分交换机一般在话路部分中传送与交换的数字话音信号,因而称为程控数字交换机。 1.3.常见的交换机 国外: 美国AT&T:No.5 ESS 美国HARRIS:HARRIS—20—20 日本NTT:D60,70 日本NEC:NEAX-61

第7章 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练习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PKI管理对象不包括(A )。 A. ID和口令 B. 证书 C. 密钥 D. 证书撤消 2. 下面不属于PKI组成部分的是(D )。 A. 证书主体 B. 使用证书的应用和系统 C. 证书权威机构 D. AS 3. 在ISO/OSI定义的安全体系结构中,没有规定(E )。 A. 对象认证服务 B.数据保密性安全服务 C. 访问控制安全服务 D. 数据完整性安全服务 E. 数据可用性安全服务 4. PKI的主要组成不包括(B )。 A. 证书授权CA B. SSL C. 注册授权RA D. 证书存储库CR 5. 下列选项中能够用在网络层的协议是(D )。 A. SSL B. PGP C. PPTP D. IPSec 6. SSL产生会话密钥的方式是(C )。 A. 从密钥管理数据库中请求获得 B. 每一台客户机分配一个密钥的方式 C. 随机由客户机产生并加密后通知服务器 D. 由服务器产生并分配给客户机 7. CA属于ISO安全体系结构中定义的(D )。 A. 认证交换机制 B. 通信业务填充机制 C. 路由控制机制 D. 公证机制 8. PKI支持的服务不包括(D )。 A. 非对称密钥技术及证书管理 B. 目录服务 C. 对称密钥的产生和分发 D. 访问控制服务 9. 用于实现身份鉴别的安全机制是(A )。 A. 加密机制和数字签名机制 B. 加密机制和访问控制机制 C. 数字签名机制和路由控制机制 D. 访问控制机制和路由控制机制 10.身份鉴别是安全服务中的重要一环,以下关于身份鉴别叙述不正确的是(B )。 A. 身份鉴别是授权控制的基础 B. 身份鉴别一般不用提供双向的认证 C. 目前一般采用基于对称密钥加密或公开密钥加密的方法 D. 数字签名机制是实现身份鉴别的重要机制 11.传输层保护的网络采用的主要技术是建立在()基础上的()。(A ) A. 可靠的传输服务,安全套接字层SSL协议 B. 不可靠的传输服务,S-HTTP协议 C. 可靠的传输服务,S-HTTP协议 D. 不可靠的传输服务,安全套接字层SSL协议 12.目前,电子支付存在的最关键的问题是(B ) A.技术问题 B.安全问题 C.成本问题 D.观念问题 13.SSL协议层包括两个协议子层:记录协议和(A )。 A.握手协议 B.牵手协议 C.拍手协议 D.拉手协议 14.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是由谁来保证的(B ) A.厂家 B.认证中心 C.银行 D.信用卡中心 15.下列关于在SET使用的安全技术标准中正确的是( C )。 A.将定单信息和个人帐号信息分别进行数字签名,保证银行只能看到订货信息而看不到账户信息。 B.持卡人证书是由金融机构以数字化形式签发,并包括信用卡账号。 C.在SET中,最主要的证书是持卡人证书、支付网关证书 D.商家证书是由金融机构签发,可以随意修改。 16.防止他人对传输的文件进行破坏需要(A ) A、数字签名及验证 B、对文件进行加密 C、身份认证 D、时间戳17.(B )是由VISACARD和MASTERCARD合作开发完成的,在互联网上实现安全电子交易的协议标准。 A.SSL B.SET C.DES D.RSA

程控交换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名称:《程控交换技术》 系部: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开课时间:2011-2012 学年 1 学期一.设计题目:程控数字交换网络的阻塞率的仿真分析

二.主要内容与意义: 程控数字交换系统式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使先进的硬件与日趋完善的软件合于一体。程控交换系统的核心就是交换网络通常由若干级接线器组成,因而从交换网络的入线到出线之间将经过若干级网络内部的级间连线——链路。当呼叫由入线进入交换网络,若出线全忙,则该呼叫找不到一条空闲出线,从而该呼叫将损失。虽出现空闲,但相应的链路不通,呼叫也将损失。由于网络内部级间链路不通而使呼叫损失的情况称作交换网络的内部阻塞。我们可以增加网络各级的链路数量俩减低内部的阻塞的概率。当链路数量大到一定程度时,内部阻塞概率将等于零,即成为一种无阻塞的交换网络。通过仿真分析程控数字交换网络的阻塞率,可以更好的理解交换网络的工作情况和程控交换机的性能指标。 三.具体要求 1.课程设计的内容独立自主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排版整 洁美观; 2.设计选用的语言不限,推荐使用MATLAB、C或C++均可,编写出的程序, 必须有详细的注释说明; 3.通过仿真分析程控数字交换网络的阻塞率,给出理论曲线、仿真曲线、以及 理论曲线和仿真曲线的对比曲线。 四.进度安排 (一)16周课程设计安排: 星期一:讲解课程设计的内容,安排每一天的具体任务 星期二:查资料,研究Erlang B模型(呼叫阻塞清除模型) 星期三:确定课程设计方案 星期四:建立所选课题的仿真模型 星期五:写出程序程序设计思想,画出程序流程图 (二)17.5周课程设计安排: 星期一:编写、调试程序 星期二:编写、调试程序

数字的程控交换机系统

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 1、NEAX7400ICS 系列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简介 作为具备多媒体和网络功能的数字程控交换系统,NEC最新推出的NEAX7400ICS系列综合通讯系统能满足当前和未来XX园区通信系统的需求。它不但能提供功能强大的话务功能与现有公用网使用的各种语音、数据通信业务连接外,还可实现与公众电话交换网(PSTN)、分组交换网(PSPDN)、公用窄带ISDN网、宽带综合业务(B-ISDN)、ATM、CTI、IP以及无线PHS系统等各类综合通讯业务公用网的联通,又能组成包括卫星通信在内的专用虚拟通信网络,而且能跟踪通信技术发展的先进水平,提供面向未来的众多多媒体新技术、新业务。 2、NEAX7400ICS 系列用户交换机的优点 1)灵活的线数 NEAX7400ICS系列综合通信系统采用创新的模块化硬件和软件设计,可以提供64~512端口,最终达到24576端口,系统主CPU采用奔腾系列处理器,完全可以满足用户现在及将来发展的需求。NEAX7400ICS系列综合通信系统能够从最小配置扩展到最大配置,这种独特的扩展能力使系统能经济有效地随着用户需求的容量而进行扩容,极为方便。并可实现多租户,使多个公司共用一个系统。 2)积木式的结构

NEAX7400ICS 系列综合通信系统采用一种当今世界最新模块设计,在安装系统时,组件模块可以一个叠加在另一个上,相互之间通过光电缆连接,十分灵活。同时,该综合通信系统采用通用端口结构,可以灵活安装不同种类的中继、分机和终端线路板,包括模拟/数字电话/功能板及多功能数字终端、专用网E&M 和公共网接口、ISDN中继/用户接口、基站接口、IP、LAN网络和CTI、ATM 等最新功能所用的电路板。 3)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NEAX7400ICS系列综合通信系统满足ISDN的系统规格,符合IUTT(30B+D)、(2B+D)标准,可实现多媒体的三合一业务,完成声音、数据、图像等的传输业务。 4)宽带ATM业务 NEAX7400ICS系列综合通信系统提供局域网(LAN)接口和ATM,便于客户营建一个全面管理的高可靠性的宽带ATM网络,能传输音频、视频和图文数据的宽带高速大容量骨干网,使之成为一个经济的多媒体网络。 5)卫星通信(VSAT) NEAX7400ICS系列综合通信系统提供卫星通信接口,满足发的需要。6)信令 NEAX7400ICS 新型数字交换机可实现中国7号、1号信令、CCIS、FCCS。实现汇接、等位、直出、直入功能。 7)环路中继 通过环路中继板,可实现两地间的等位拨号,也可完成汇接功能。线路板间不加任何设备的电阻为2500欧姆。

软交换关键技术与协议

基于IP软交换的关键技术与协议 软交换技术结合了传统的语音网络的可靠性和新兴的IP技术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优点,能使现有公共交换电话网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使公共交换电话网稳步地实现向IP数据网的转移。 基于IP软交换的技术特点 软交换技术的产生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技术的发展: 一是IP技术应用于通信领域,成功地研究出基于VoIP技术的IP电话。 二是将电信网络中的互联设备——网关功能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只负责不同网络的媒体格式的适配转换,称之为媒体网关(MGW);另一部分是网关的所有控制功能单独设置,称之为媒体网关控制器(MGC)。 三是智能网技术。智能网将业务控制和呼叫控制分离,提出了独立于交换网络的业务控制架构。 上述三方面技术为软交换技术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如下: ·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软交换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使得呼叫控制功能与承载网络之间无过多的依存关系,这在当前多网并存的情况下,为实现承载层网络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软交换实现的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拆除会话)和信令互通(如从No.7到IP)等。 ·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它使业务真正地从网络中独立出来,为缩短新业务开发周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使软交换具备了灵活的业务提供方式,用户可以自行配置和定义自己的业务特征,不必关心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以及终端类型,真正实现“业务由用户编程实现”的设想。 ·采用开放式业务接口(API)及标准协议。软交换把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与业务应用层相连。各功能实体(控制层设备和传输层设备)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与通信,使业务提供者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相结合,实现业务转移。这样,下一代网络中的功能部件就可以独立发展、扩容和升级,也使各运营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全部或部分地利用软交换体系的产品,采用适合自己的网络解决方案。 软交换技术参考模型 图1为ISC(国际软交换协会)推荐的软交换技术参考模型,这一参考模型涉及到传输平面、控制平面、应用平面、数据平面和管理平面等五个平面。 传输平面处于最底层,负责语音视频等具体承载数据的传送,包括交换功能、逻辑端口功能、适配功能和物理信令功能等,与传输平面相关的参考点有A、B、C。其中:A为信令信道,采用IETF IPS7协议;B参考点处于逻辑端口功能和设备控制功能之间,采用MGCP、MeGaCo、IPDC、Q.931等协议;C参考点采用VSI、GSMP等协议。传输平面与外部的接口1采用TDM话路或分组链路,包括带内信令。 控制平面处于第二层,提供控制功能,如信令处理、承载连接控制、设备控制、呼叫腿(Leg)控制、网守(Gatekeeper)和代理信令等功能。其中:参考点D位于信令处理功能和数据库功能之间,采用TCAP信令;参考点E在信令处理功能和会话控制功能之间,采用TCAP信令,用于IN请求等传送,业务逻辑对呼叫的控制等消息传送;参考点F1、F2分别采用呼叫控制API和承载连接控制API,如TAPI、JTAPI等。控制平面与外界的接口2采用H.323(H.225/H.245)、SIP、TCAP(TCAP/SCCP/M3UA/SCTP/IP)等协议和信令。 第三层应用平面提供业务和应用控制功能,包括会话控制、业务逻辑、翻译、路由及策略等功能。其中:H参考点介于会话控制功能和业务逻辑功能之间,采用JAIN、Parlay等公共API;G参考点和I参考点采用TCAP、LDAP等协议;J参考点尚未定义。应用平面与外界的接口3采用H.323(H.225)、SIP、JCAT等协议。 数据平面提供数据库功能,如计费服务,其具体功能、参考点和接口另文讨论。 管理平面提供管理功能,包括对网络操作/控制、网络鉴权、网络维护和网络实体等管理,管理接口采用SNMP v2、CMIP等协议。 基于软交换技术网络的体系结构 基于软交换的网络体系结构分成媒体接入层、传输服务层、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软交换的核心位于控制层。 ·媒体接入层:设有各种网关,用于实现异构网络到核心传输网以及异构网络之间的互连互通。 媒体网关负责管理PSTN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互通,以及不同媒体、信令的相互转换(协议分析、语音编解码、回声消除、数字检测和传真转发等)。 信令网关负责提供SS7信令网络(SS7链路)和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交换(包括协议ISUP、TCAP等的转换)。 无线网关负责移动通信网到分组数据网络的交换。 软交换通过提供基本的呼叫控制和信令处理功能,对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在这些网关之间建立呼叫或进行已定义的其他复杂处理,并生成本次处理的详细记录。 ·传输服务层:提供各种信令和媒体流传输的通道。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混合网络的传输网可以是IP、ATM或其他任何类型的分组网络,但是更倾向使用IP分组网。 ·控制层:提供呼叫控制、连接控制和协议处理能力,并为业务应用层提供访问底层各种网络资源的开放式接口。IP网络用于传统数据业务时没有呼叫连接的概念,但是用于电信业务时,通信双方还是需要先建立某种联系(如确定对方端口地址)。这种联系控制机制在IP网络中被称为会话控制,类似于电信中的呼叫控制。 控制层组成主要是软交换设备。软交换通过与各种媒体网关的交互作用,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业务层融合。 ·业务应用层:决定提供和生成哪些业务,并通知控制层做出相应的处理。该层有多种业务生成服务器,提供各种业务控制逻辑,完成增值业务处理。 应用服务器提供执行、管理、生成业务的平台,负责处理与控制层中软交换的信令接口;驻留在应用服务器内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为下面的业务和交换功能提供接入和生成的手段;应用服务器也可单独生成和提供各种各样增强的业务。 媒体服务器用于提供专用媒体资源(IVR、会议、传真)的平台,并负责处理与媒体网关的承载接口。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混合网络采用分层、开放的体系结构,使上层业务与底层的异构网络无关,体现了业务驱动的理念,为实现多网融合和灵活的业务提供创造了条件。 与软交换技术密切相关的协议 软件交换技术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能够提供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集通信、信息、电子商务、娱乐于一体,满足自由通信的分组融合网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IETF、ITU-T、ISC、IPCC 制定并不断完善系列标准协议,如H.248/Megaco、SIP、BICC、SIGTRAN、H.323等。 1. 主要协议 (1)SIP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 IETF制定的多媒体通信系统框架协议之一,它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或多方多媒体通信,即多媒体业务域间采用SIP协议。SIP是在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和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SIP用来生成、修改和终结一个或多个参与者之间的会话。这些会话包括因特网多媒体会议,因特网(或任何IP网络)电话呼叫和多媒体发布。为了提供电话业务,SIP还需要不同标准和协议的配合,例如,实时传输协议(RTP)、能够确保语音质量的RSVP、能够提供目录服务的LDAP、能够鉴权用户的RADIUS,并实现与当前电话网络的信令互联等。 SIP协议借鉴了HTTP、SMTP等协议,还与RTCP、SDP、RTSP、DNS等协议配合,支持代理、重定向、登记定位用户等功能,支持用户移动。 (2)BICC协议(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protocol, BICC协议)解决了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分离的问题,使呼叫控制信令在各种网络上承载,包括MTP SS7网络、ATM网络、IP网络。BICC协议由ISUP演变而来,是传统电信网络向综合多业务网络演进的重要支撑工具,即电话业务域和多媒体业务域间采用BICC协议。 BICC协议由CS1(能力集1)逐步向CS2、CS3发展。CS1支持呼叫控制信令在MTP SS7、ATM上的承载,CS2增加了在IP网上的承载,CS3则关注MPLS、IP QoS等承载应用质量以及与SIP的互通问题。 (3)H.248/Megaco(Media Gataway Control Protocal) IETF、ITU-T制定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用于媒体网关控制器和媒体网关之间的通信。H.248协议又称为MeGaCo/H.248。 H.248/Megaco协议是网关分离概念的产物。网关分离的核心是业务和控制分离,控制和承载分离。这样使业务、控制和承载可独立发展,运营商在充分利用新技术的同时,还可提供丰富多彩的业务,通过不断创新的业务提升网络价值。 H.248/Megaco是在MGCP协议(RFC2705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特点发展而成的一种协议,它提供控制媒体的建立、修改和释放机制,同时也可携带某些随路呼叫信令,支持传统网络终端的呼叫。该协议在构建开放和多网融合的NGN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SIGTRAN IETF的一个工作组,其任务是建立一套在IP网络上传送PSTN/ISDN信令的协议,SIGTRAN协议包括SCTP、M2UA、M3UA,提供了和SS7 MTP同样的功能,SIGTRAN协议栈如图2所示。 ·SCTP:流控制传送协议,用于在IP网络上可靠地传输PSTN信令,可替代TCP、UDP协议;SCTP在实时性和信息传输方面更可靠、更安全;TCP为单向流,且不提供多个IP连接,安全方面也受到限制;UDP 不可靠,不提供顺序控制和连接确认. ·M2U A:MTP2用户适配,支持MTP3互通和链路状态维护,提供与MTP2同样的功能。 ·M3UA: MTP3用户适配,支持MTP3用户部分互通,提供信令间编码和IP地址的转换。 ·SUA:信令用户适配,支持SCCP用户互通,相当于TCAP Over I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