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围手术期管理

房颤消融围?手术期管理理

房颤已经成为新世纪流?行行病

Miyasaka.Circulation.2006:119

!?血栓栓塞(卒中占80%,外周?血栓栓塞占20%)–NVAF卒中率普通?人群的5倍

–VAF卒中率普通?人群的17倍

!?心功能下降

–由于失去?心房辅助泵功能

!?心律律失常?心肌病

–?长期的快速?心室反应所致

!预激患者房颤的危险

–快速?心房激动经旁路路下传?心室可能导致室颤

新发现的房颤

阵发性房颤1(能?自?行行终?止)

持续性房颤

(不不能?自?行行终?止)持久性房颤2

房颤的“3P”分类P aroxysmal AF

P ersistent AF P ermanent AF 1持续时间<7天,绝?大多数<24 hrs

2复律律?无效或?无指征

ACC/AHA/ESC. AF guideline, 2002

!查体

–?心律律绝对不不?齐

–?心?音强弱不不等

–脉搏短绌(缺脉)!ECG

–P波消失,代之以f波

–QRS波呈室上性

–RR间距不不等

房颤治疗的?目标

!减少栓塞及卒中事件

!控制?心率,缓解症状

(药物减缓房室结传导,如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维持正常?心律律

(抗?心律律失常药物)

(直流电复律律)

(外科迷宫术)

(导管射频消融)

导管射频消融

1982年年Scheinman消融His阻断SVT

AVNRT、

AVRT、AFL

90年年代初AF

对房颤的理理解…复杂的图谱SVT PAF CAF

Haissaguerre M et al. N Engl J Med 1998; 339:659-

666

房颤机制

触发灶触发或驱动阵发性房颤

绝?大部分触发灶位于肺静脉内

肺静脉肌袖

肺静脉是阵发性房颤主要

的消融靶点

PV

PV

阵发性房颤的主要机制

?大静脉肌袖快速电激动—驱动?心房—房颤发作—房颤终?止Haissaguerre—father of the focal trigger afib theory

I

II III aVR aVL aVF

房速房扑--------------------- ---------------房颤阵发性房颤的主要发?生机理理

APC APC→AF

房颤的消融策略略

!阵发性房颤--环肺静脉前庭作为靶点

(2个圈)

!持续性房颤--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基质改良

(2个圈+3条线+复杂电位)

Carto+Lasso指导下环PV前庭消融

成功率85%

简易易安全

围?手术期管理理!病?人筛选

!术前准备

!术中操作

!术后管理理

病?人筛选

推荐筛选标准:

年年龄<75岁,?无栓塞病史,阵发&持续性房颤

TEE示?心?耳?无?血栓,左房直径<55mm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适应症:

症状明显的阵发房颤(?一线治疗)

病史短、药物?无效的症状性持续性房颤(?一线治疗)

房颤合并?心衰(?一线治疗)

术前准备

!全?面检查

!抗凝治疗

!抗?心律律失常治疗

!?手术前最后准备

术前准备

!全?面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

实验室检查

–?血尿尿便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乙肝表?面抗原、Anti-HIV

–凝?血指标:INR、PT、APTT、TT、Fib

–甲状腺功能

影像学检查

–经胸壁超声检查

–胸?片:了了解脊柱是否畸形?肺?气肿?

–24?小时内经??食道超声检查

–16排以上多排螺旋增强CT或1.5T以上MRI,术前DICOM 3 连续层?面刻盘?心电图

–ECG

–Holter

图说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最新资料推荐------------------------------------------------------ 图说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图说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马长生医生 2019-11-27 21:54:56 房颤左心房导管阅读(5196)评论(1)分享到通过前面的几次介绍,大家可能对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这种介入性治疗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下面这些绘制的示意图,我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更加直观的印象(不代表真正的解剖关系,为显示清晰局部可能有夸张)。 图 1.心脏正面观,显示心脏的大致结构。 可以看到 4 条肺静脉开口于左心房,是连接肺与心脏的血管(肺并非实际位置及大小,仅用于示意肺静脉的作用)。 同时可见下腔静脉开口于右心房。 图 2.心脏反面观,即把上图翻过来看。 可见左心房、4 条肺静脉、下腔静脉及右心房。 图 3.如果把心脏比作房屋,其结构就如下图。 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及右心室 4间屋子。 二尖瓣是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门,只能向左心室单向开放。 同理,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门叫三尖瓣,也只能向右心室单向开放。 左心房与右心房、左心室与右心室之间是没有窗户的墙壁,互不相通。 左心房有来自于肺的 4 条走廊(肺静脉),左心室有通向全身的 1 / 3

走廊(主动脉),通向右心房的是来自于全身的走廊(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而右心室的走廊通向肺(肺动脉)。 主动脉走廊口和肺动脉走廊口也有小门,只能向走廊侧单向开放。 如果把血液比作房间里流通的空气(蓝色箭头),墙壁的阻隔保障动脉血液与静脉血液相互间不混合,而单向开放的门保障空气在房间内单向流通不能返回。 图 4.左心房与肺静脉局部,目前认为绝大多数房颤起源于肺静脉开口(仅标注了 4 条肺静脉中的 1 条),也是导管消融的部位。 图 5.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前需要完善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以除外左心房血栓。 食管紧邻心脏后方(左心房在人体内的实际位置是在心脏的最后方,即与食管相邻),将超声探头由口深入至食管内心脏水平就能清楚显示心房内的微小结构,有无血栓一目了然。 图 6.进行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时,在腹股沟(大腿根)进行股静脉穿刺(示意图仅显示右侧,实际术中需要穿刺双侧股静脉)。 图 7.由穿刺处送入导管。 图 8.导管进入股静脉,继而沿着下腔静脉直达右心房(下腔静脉与右心房的关系参看图 1~3)(心脏在人体内的大小及位置仅为示意)。 图 9.导管在房间隔进行穿刺(穿个很小的洞),由右心房进入左心房。

围手术期处理(2)

围手术期处理 一、合并症的围手术期处理 1.心血管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高危患者,术前完善心脏彩超,心梗6月内不建议择期手术,心力衰竭患者,最好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在实施手术。术前继续口服降压药物至术前,检测血压,控制血压在160/100mmHg以内。术前1周停用利血平等长效降压药,房颤伴心率>100者,术前应用心房纤颤伴心率增快(100次/分以上)者,术前应用毛花苷C或口服普萘洛尔,尽可能使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冠心病出现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以下)者,术前可皮下注射阿托品~1mg增加心率。 2.脑血管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近期有脑卒中病史者,择期手术推迟2周-6周。 3.肺功能障碍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高危患者,术前完善肺功能检查,术前戒烟,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择期手术推迟至治愈后1-2周,急诊手术,可加用抗生素,阻塞性肺疾病,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喘气发作者,择期手术应推迟。 4.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7天停用阿司匹林,术前2-3天停用非甾体抗炎药,术前10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血小板小于5×109 ,需要输注血小板,使血小板达到以上,脾亢所致者不建议输注。易栓患者术后需应用抗凝药物,间断气袋加压下肢。 5.肝功能不全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6.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药物选择,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非甾体抗炎药。 7.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停服2-3天停服长效降压药如氯磺丙脲,口服降糖药物或应用胰岛素至术日晨,术后禁食病人以静脉输注葡萄糖加胰岛素维持正常糖代谢,维持血糖轻度升高(,尿糖+~++),如应用降血糖药或长效胰岛素,均应改用短效胰岛素,可皮下注射,4~6小时一次。 8.营养不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轻34-28 中27-21 重<21)白蛋白低于30g/l,需应用肠内或肠外营养()。 9.妊娠期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10.小儿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二、异常辅助检查的围手术期处理 11.危机值紧急处理流程。 口头医患沟通(告病危)、复查或紧急处理(医嘱)、上报上级医师、请ICU及专科会诊---书面医患沟通、完善病历、必要时转ICU或上级医院-----追踪复查处理效果(3日内)。 12.血红蛋白低怎么办。 分析贫血原因,输血输血反应动态监测,红细胞补充量:(110-血红蛋白量)÷

50例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50例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5-08T10:48:51.4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5期供稿作者:马小菊蔡蕾黄水英 [导读]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约为0.4%。 马小菊蔡蕾黄水英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 510630) 【摘要】目的探讨房颤患者CARTO指导下射频消融术术前、术中及术后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1年1 月-2013年12月50例在我科住院接受CARTO指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房颤患者成功案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结果 50例患者术后护理措施到位,并发症得以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均无严重后果出现,患者均安全出院。结论加强房颤射频消融术前指导,术后严密观察并发症,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对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268-02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约为0.4%,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可引起心力衰竭、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射频消融是通过心导管将射频电流(一种高频电磁波)引人心脏内以消融特定部位的局部心肌细胞以融断折返环路或消除异常病灶,具有微创、有效、时间短、反应轻等优点[1]。经导管射频消融是近年来房颤治疗上的重大突破,首次消融成功率一般为70%~80%,目前已成为房颤的主要治疗方法。笔者介绍CATRO三维标测引导下房颤射频消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接受CARTO指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平均56.5±3岁,50例患者中10例单纯性房颤,合并高血压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8例,糖尿病5例。 1.2 疗效判定:手术三个月后不用抗心律失常药,无房颤发生为成功;术后不用抗心律失常药,虽有房颤发生但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或可被术前无效的抗心律失常药较好控制为有效;术后三个月,仍有房颤频繁发作,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善为失败。[2] 2 结果 射频消融术后,经过3个月随访资料显示:35例根治,10例二次手术后有效,5例无效。术中2例出现心动过缓性低血压反应,经处理停止操作后恢复;2例穿刺局部血肿,经积极抗凝治疗后痊愈;无尿潴留及心包填塞等其他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7 d。 3 术前护理 3.1 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导管射频消融疗的基本知识,交待术中的配合和术后的注意事项,介绍成功病例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术前一晚嘱患者使用阿普唑仑镇静,有良好的睡眠以应对第二天手术。 3.2 术前准备 1.完善检查:完善常规检查(血常规和尿常规)、肝功能、INR、血常规、心电图等, 2.术区备皮,保持皮肤清洁,有助于防止感染。 3.饮食护理:除第一台手术需禁食外,其他避免饱食。 4.用药护理:1)术前3d停用抗心律失常的药。2)遵医嘱Q12皮下注射克赛,为射频消融做准备. 5.术晨测血压、脉搏和体温。术前病人排空大小便,必要时术前半小时使用镇定剂。5.静脉通路:术晨在患者左下肢留置安全型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 4 术后护理 4.1 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及心电图变化。 4.2 伤口护理伤口加压包扎6-8小时,嘱患者平卧12h,穿刺侧肢体要求制动,必要时约束;严密观察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温度和感觉、伤口有无渗血等情况。 4.3 饮食护理术后嘱病人多饮水,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形成、防止尿路感染,鼓励早排尿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及时饮食,防止低血糖发生。术后予清淡、易消化、高纤维素、富含营养饮食,避免便秘的发生。 4.4 心理护理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术后注意事项,说明平卧、制动、绷带压迫以及心电监护的作用及必要性,多巡视病房,让患者体会到被关注的感觉,从而积极配合。 4.5 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有无鼻腔及牙龈或皮下组织出血,有无血尿或黑便。 4.6 并发症的护理 4.6.1 心包填塞心包填塞是消融术中威胁生命的并发症[3],胸闷和气促是心包填塞的首发症状,若患者出现出冷汗、烦躁、心率增快或减慢,应警惕心包填塞的发生,一旦发生心包填塞,立即经剑突下心包穿刺引流。 4.6.2 血栓栓塞最容易出现的是脑栓塞及肺栓塞,应观察患者的神志,有无胸痛及肢体的活动情况.肢体制动期间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局部按摩,24h后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4] 4.6.3 穿刺点血肿延长加压包扎时间,纠正了血肿增大。d.感染监测T,1次/6h,连测3天,伤口换药1次/d严格无菌操作,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加强营养。 4.6.4 尿潴留术后及时督促患者排尿,给予热敷或腹部按摩等诱导排尿。 4.7 出院健康指导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坚持使用一个月。房颤患者术后需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凝药物,如可达龙、华法林常规使用三个月,教会患者观察药效和不良反应,不可自行减量、停药,或擅自改用其他药物。服用华法林期间,定期门诊复查INR,控制在2-3之间。保护穿刺口,防感染,定期复查,出院1、3、6个月来专科复诊。 参考文献 [1] HAISSAGUERRE M,SANDERS P,HOCINI M.Catheter ablation of long-last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critical stnlctures for termination[J].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2005,16:1125一1137.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风险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风险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效果显着优于抗心律失常药和电复律。前面我们也分多次介绍了有关内容,主要是积极方面。但实际上,我们知道,患者在接受一项治疗之前可能更加关心的是这种治疗的风险。我们不能“老王卖瓜”,射频消融是一种介入治疗技术,介入操作都存在风险。当然,我们也并非“打官腔”。希望通过本文使患者更加理性地认识和选择射频消融术,也希望帮助已经接受了该项治疗的患者了解围术期需要注意观察的异常情况以尽早发现可能的并发症。 本期首先介绍导管射频消融术最严重、对患者影响最大的并发症,也是我们最为担心和关注的,研究报道的总发生率约为5%左右。 1.栓塞 血管本是封闭系统,血液里面的成分不能接触到外面的物质,一旦接触(割破、划伤等)就会在破损局部形成血栓以利止血。导管射频消融术属于介入操作,需要将各种导管沿血管送入体内,消融时心脏局部也会形成创面,因而有形成微小血栓的风险。此外,前面曾介绍过,房颤最大的危害在于心房内的血栓。术前经食道超声心动检查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心房血栓,是目前最精确的检查,但遗憾的是,它也无法做到100%。无论介入相关的微小血栓还是心房里房颤形成的血栓,在操作时均有脱落可能。血栓脱落后形成栓子,沿血流移动,直至到达口径较小的血管无法继续通行便堵住了,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栓塞。最严重的情况是栓子堵塞在脑血管发生脑栓塞,发生率不足1%,一般出现于术中或术后短

时间内,可以出现头晕、头痛、偏侧肢体无力、口齿不清等表现。如果阻塞的血管较小或阻塞时间较短(栓子自溶),不产生症状或症状自行消失,不遗留后遗症。仅有少数患者卒中较为严重,脑梗死面积大,甚至遗留后遗症。因此,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均要抗凝治疗,术中也会在血管内注入抗凝药物。患者在术后同样需要注意有无上述脑梗表现。 2.心脏压塞 前面曾经介绍过心脏的解剖及导管射频消融术操作的主要方式。我们知道,消融导管由股静脉进入体内,直达右心房,穿刺房间隔到达左心房,于肺静脉开口周围进行射频放电,使部分心肌坏死、瘢痕化,形成隔离带。心房壁的厚度远远小于心室壁,心肌含量也较少。射频消融就像在心脏内面做雕刻,仅使心脏里面部分心肌坏死而不能透壁。此外,射频放电时还有可能在消融局部发生微小爆裂。因此,在进行房间隔穿刺及射频放电操作时均有造成心房壁破损的可能,心房壁如果出现破口或穿孔,毫无疑问,心脏里面的血液就会涌出来,流到心脏外面的心包里。心包就像一个口袋,把心脏装在里面。心包内聚积大量血液会挤压心脏,影响心脏的功能。患者可以突然出现喘憋,伴随血压明显下降,甚至意识丧失。这种情况就被称为心脏压塞,是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1%左右。 心脏压塞大多发生于消融过程中,极少数可推迟术后数小时。这种情况一旦发生,需要立即终止介入操作进行抢救,措施为心包穿刺。一般由剑突下(俗称的“心窝处”)进针,向上穿刺进入心包,将血液释放出来,缓解心包里的压力。射频损伤造成的心房壁破口一般较小,多数能自行愈合。穿刺引流积血干净后留置引流管数日即可拔除,患者也会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通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伴有焦虑。 房颤时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室率,会使心房丧失对心室的辅助灌注作用,心输出量明显降低,使患者感到明显的不适;长时间的心动过速易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同时,长时间心脏的不协调收缩还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淤滞,易形成血栓,从而引发栓塞或卒中。所以房颤是一种需要积极治疗的疾病。 现阶段房颤治疗的目标是:1、转复房颤心律,使之恢复为窦性心律;2、控制房颤发作时快速的心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预防房颤的严重并发症:血栓栓塞或卒中。初发房颤一般先行药物治疗,治疗房颤的药物有: ?转复心律的药物(即抗心律失常药物)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主要是减慢快速的心室率) ?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 ?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如华发林)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房颤,诸如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PVAI),适合这种方法治疗的房颤人群包括: ?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或慢性房颤患者 ?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 ?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用药后出现严重副作用者 ?身体情况较好,能够耐受导管射频消融术 什么是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或称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房颤均和肺静脉有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人类有四根肺静脉从心脏后部汇入左心房(约占80%),少数病人可以多于或少于4根。肺静脉电隔离术(PVAI),即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周围静脉血管将直径约2.5mm的导管送入心房,在心房与肺静脉相连的部位发放射频能量,沿肺静脉开口消融一周,形成环形的疤痕,将异常激动限制在肺静脉,使之不能外传,从而阻断异常节律的传导路径,达到根治房颤的一种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心脏内其他一些部位也可发放异常冲动,这些部位同样也需要被隔离。 尽管药物较为普遍的应用,但是许多患者治疗效果并不满意。还有一些患者虽然药物治疗有效但不 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唯一能够既避免外科手术,又能够治愈房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导管射频融 治疗。射频消融的导管是一种细长的导管,可以通过人的外周静脉进入心脏。通过消除引起房颤的 心脏内异常电活动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项治疗需要专业的电生理医师进行。这项治疗在专用的导管 室进行,患者平卧于X-光手术床上,皮肤粘贴上心电记录电极,医生通过穿刺静脉插入导管直至心脏。

初识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初识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疾病,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以导致脑卒中或心力衰竭等致残、致死性的并发症,危害较大。前面提到,房颤的治疗包括抗凝、心室率控制及节律控制3个方面。节律控制治疗除药物及电复律外,还有相对较新但发展迅速的介入治疗方法——导管射频消融术。在此简单介绍,希望大家在了解这种技术后可以对其不再陌生或恐惧,以后还会将各部分分开来详细介绍,敬请期待。 一、什么是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外周血管将消融设备送入心脏,通过高频电流能量造成局部心肌坏死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其名字里包括一个“术”字,其实与外科手术不是一个概念,严格讲都不能算作手术,体表也没有明显的伤口,它是一种介入操作,只不过我们内科医生喜欢把这种操作也称作“术”,以区别于药物保守治疗。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是节律控制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减少或终止房颤的发作以改善症状和生活方式。它也是目前治疗房颤效果最好的内科方法,显著优于电复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 二、诞生与发展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诞生于1994年前后,灵感来自于治疗房颤的外科手术,可以说是个比较年轻的技术,算得上“90后”了,但成长却十分迅速。大约自1998年起,全球电生理室均开始尝试和改进这项技术,我国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也开始于这个时期。经过10余年的发展,该技术已经基本成熟。 三、原理

研究表明,房颤大多起源于肺静脉,少数可能来自肺静脉外的一些位点,因此隔离肺静脉的心电活动可治疗房颤。肺静脉位于左心房后方,是连接肺和左心房的血管,一般有4条(图1)。名字叫“静脉”,里面流动的实际是动脉血,肺静脉负责把肺里氧合好的血液输送回心脏。射频是一种高频电流能量,作用于心肌时可以导致局部坏死,此后以瘢痕组织替代愈合,从而截断传导通路。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森林大火时拔除树木和野草而制作的隔离带。沿肺静脉开口周围或邻近的左心房壁通过消融导管一点一点进行消融,使点连成圈,组成隔离带,将房颤病灶隔离开来,使之不能向整个心脏传导而达到治疗目的(图2)。经过这种消融治疗,多数房颤可以消失。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 前和术后注意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通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伴有焦虑。 房颤时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室率,会使心房丧失对心室的辅助灌注作用,心输出量明显降低,使患者感到明显的不适;长时间的心动过速易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同时,长时间心脏的不协调收缩还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淤滞,易形成血栓,从而引发栓塞或卒中。所以房颤是一种需要积极治疗的疾病。 现阶段房颤治疗的目标是:1、转复房颤心律,使之恢复为窦性心律;2、控制房颤发作时快速的心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预防房颤的严重并发症:血栓栓塞或卒中。初发房颤一般先行药物治疗,治疗房颤的药物有: 转复心律的药物(即抗心律失常药物)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主要是减慢快速的心室率) 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 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如华发林)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房颤,诸如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PVAI),适合这种方法治疗的房颤人群包括: 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或慢性房颤患者 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 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用药后出现严重副作用者

身体情况较好,能够耐受导管射频消融术 什么是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或称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房颤均和肺静脉有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人类有四根肺静脉从心脏后部汇入左心房(约占80%),少数病人可以多于或少于4根。肺静脉电隔离术(PVAI),即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周围静脉血管将直径约2.5mm的导管送入心房,在心房与肺静脉相连的部位发放射频能量,沿肺静脉开口消融一周,形成环形的疤痕,将异常激动限制在肺静脉,使之不能外传,从而阻断异常节律的传导路径,达到根治房颤的一种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心脏内其他一些部位也可发放异常冲动,这些部位同样也需要被隔离。 尽管药物较为普遍的应用,但是许多患者治疗效果并不满意。还有一些患者虽然药物治疗有效但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唯一能够既避免外科手术,又能够治愈房颤的 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导管射频融治疗。射频消融的导管是一种细长的导管,可以通 过人的外周静脉进入心脏。通过消除引起房颤的心脏内异常电活动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项治疗需要专业的电生理医师进行。这项治疗在专用的导管室进行,患者平卧于X-光手术床上,皮肤粘贴上心电记录电极,医生通过穿刺静脉插入导管直至心 脏。穿刺静脉的选择通常为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在X光的指导下,电极通过静脉 送到右心房,在右心房和左心房之间的房间隔处,医生会选择一个相对薄弱的位置 进行穿刺,这样导管可以直接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进行操作。而房间隔穿刺孔在术后可以自然愈合封闭。导管的尖端可以操纵定位,贴靠于心肌组织时可以记录局部心脏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风险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风险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效果显著优于抗心律失常药和电复律。前面我们也分多次介绍了有关内容,主要是积极方面。但实际上,我们知道,患者在接受一项治疗之前可能更加关心的是这种治疗的风险。我们不能“老王卖瓜”,射频消融是一种介入治疗技术,介入操作都存在风险。当然,我们也并非“打官腔”。希望通过本文使患者更加理性地认识和选择射频消融术,也希望帮助已经接受了该项治疗的患者了解围术期需要注意观察的异常情况以尽早发现可能的并发症。 本期首先介绍导管射频消融术最严重、对患者影响最大的并发症,也是我们最为担心和关注的,研究报道的总发生率约为5%左右。 1.栓塞 血管本是封闭系统,血液里面的成分不能接触到外面的物质,一旦接触(割破、划伤等)就会在破损局部形成血栓以利止血。导管射频消融术属于介入操作,需要将各种导管沿血管送入体内,消融时心脏局部也会形成创面,因而有形成微小血栓的风险。此外,前面曾介绍过,房颤最大的危害在于心房内的血栓。术前经食道超声心动检查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心房血栓,是目前最精确的检查,但遗憾的是,它也无法做到100%。无论介入相关的微小血栓还是心房里房颤形成的血栓,在操作时均有脱落可能。血栓脱落后形成栓子,沿血流移动,直至到达口径较小的血管无法继续通行便堵住了,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栓塞。最严重的情况是栓子堵塞在脑血管发生脑栓塞,发生率不足1%,一般出现于术中或术后短时间内,可以出现头晕、头痛、偏侧肢体无力、口齿不清等表现。如果阻塞的血管

较小或阻塞时间较短(栓子自溶),不产生症状或症状自行消失,不遗留后遗症。仅有少数患者卒中较为严重,脑梗死面积大,甚至遗留后遗症。因此,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均要抗凝治疗,术中也会在血管内注入抗凝药物。患者在术后同样需要注意有无上述脑梗表现。 2.心脏压塞 前面曾经介绍过心脏的解剖及导管射频消融术操作的主要方式。我们知道,消融导管由股静脉进入体内,直达右心房,穿刺房间隔到达左心房,于肺静脉开口周围进行射频放电,使部分心肌坏死、瘢痕化,形成隔离带。心房壁的厚度远远小于心室壁,心肌含量也较少。射频消融就像在心脏内面做雕刻,仅使心脏里面部分心肌坏死而不能透壁。此外,射频放电时还有可能在消融局部发生微小爆裂。因此,在进行房间隔穿刺及射频放电操作时均有造成心房壁破损的可能,心房壁如果出现破口或穿孔,毫无疑问,心脏里面的血液就会涌出来,流到心脏外面的心包里。心包就像一个口袋,把心脏装在里面。心包内聚积大量血液会挤压心脏,影响心脏的功能。患者可以突然出现喘憋,伴随血压明显下降,甚至意识丧失。这种情况就被称为心脏压塞,是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1%左右。 心脏压塞大多发生于消融过程中,极少数可推迟术后数小时。这种情况一旦发生,需要立即终止介入操作进行抢救,措施为心包穿刺。一般由剑突下(俗称的“心窝处”)进针,向上穿刺进入心包,将血液释放出来,缓解心包里的压力。射频损伤造成的心房壁破口一般较小,多数能自行愈合。穿刺引流积血干净后留置引流管数日即可拔除,患者也会

房颤的围手术期处理

房颤的围手术期处理 背景 ←导管消融已经成为房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已逐渐为国内医生认可和采用 ←开展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等复杂心律失常的医院逐年递增 ←大的心脏中心已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手术术式和流程 ←新开展该工作的医院还处于摸索中,对整个围手术期的流程还不甚熟悉 ←整理汇总大的心脏中心不同术者的手术处理流程可以帮助新开展工作医院的医生很快熟悉并顺利开展工作 围手术期的流程 术前准备 1实验室检查 ←血、大便、小便常规检查 ←肝、肾功能,血电解质 ←凝血指标:INR、PT、APTT、TT、Fib ←血源性传染病标志物指标:Hbsag,Anti-HIV,TP-ab,HCV-ab 2影像学检查 ←常规心脏扇超检查(必需) 左房内径(参考其值:对导管选择及操作作指导) LVEF(指导判断手术效果,指导冷盐水的合理使用和利尿剂的应用) 有无解剖结构异常(指导导管操作) 有无收缩活动异常(判断手术效果、风险) ←食道超声检查(必需) LA及LAA有无血栓(血栓是左房房颤手术禁忌) ←胸片,心脏CT或MR检查(建议) 明确左房、肺静脉的解剖结构及周围结构关系(指导穿间隔及腔内导管操作) 3药物治疗 ←华法林: 术前三天(第四天起)停用 ←LMWH: 术前3天开始使用(皮下注射),术前8-12h停用 ←胺碘酮:持续性房颤患者继续使用 ←Β-block ←CCB

←ARB/ACEI ←其他需要使用的药物 4、其它 ←详细采集患者的病史 ←收集患者EKG、Holter的资料 ←术前6-8小时禁食、禁水 ←常规术前30min留置导尿 ←向家属详细交待手术成功率、风险、预后及费用 ←备用导管室常用器材及药物(除颤仪,多导仪,刺激仪,心电监护,输液泵,心包穿刺包,氧气,造影剂及抢救车药物等) 术中的处理和对策 1、常规 ←病人观察:注意及时发现并发症及识别药物副作用 ←生命体征的监测:HR、BP、SO2 ←抗凝:预防栓塞 ←镇静和镇痛:避免LP移位及减少放电时患者不良体验 ←补液:注意心脏功能,不要忽略盐水泵入量 2、抗凝 ←完成房间隔穿刺后立即给予普通肝素3000U-5000U(50-100U/kg体重),糖尿病和其他高凝患者可以为4000U-5000U(75-100U/kg体重) ←以后追加给予普通肝素1000U/小时 ←灌注导管使用的灌注盐水以(盐水ml:肝素u)1:1或1:1至1:2比例配置 ←肝素盐水冲鞘(不常用) 3、镇静和镇痛 ←不常规使用镇静剂,必要时静脉使用安定(5-10mg/次) ←据病人疼痛敏感情况给予吗啡或杜冷丁分次(1-4mg/次)静脉推注镇痛 4、关于穿间隔 ←习惯用8.5F SL1的SWARZ鞘(以前曾使用Preface鞘) ←术者习惯用单导管法,故一般只有一次穿间隔过程 ←穿刺右侧股静脉→在PA位(正位)把导引钢丝送到上腔静脉→把穿刺鞘沿导引钢丝送到上腔静脉→退钢丝,把穿刺针送到鞘口→从上向下缓慢回撤鞘直到滑入卵圆窝(落空动作和感觉):可见针尖呈特征性点头样表现→在RAO45度下确定穿刺点的前后关系→在正位穿刺房间隔→取出穿刺针送导引钢丝至左上肺静脉(影像上看导丝出心影)→沿钢丝推送鞘过间隔到达左房,撤回导丝。 4、关于左房标测及消融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通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心悸、胸闷、乏力、 头晕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伴有焦虑。 房颤时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室率,会使心房丧失对心室的辅助灌注作用,心输出量明显降低,使患者感到明显的不适;长时间的心动过速易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同时,长时间心脏的不协调收缩还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淤滞,易形成血栓,从 而引发栓塞或卒中。所以房颤是一种需要积极治疗的疾病。 现阶段房颤治疗的目标是:1、转复房颤心律,使之恢复为窦性心律;2、控制房颤发作时快速的心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预防房颤的严重并发症:血栓栓塞或卒中。初发房颤一般先行药物治疗,治疗房颤的药物有: ?转复心律的药物(即抗心律失常药物)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主要是减慢快速的心室率) ?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 ?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如华发林)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房颤,诸如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PVAI),适合这种方法治疗的房颤人 群包括: ?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或慢性房颤患者 ?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 ?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用药后出现严重副作用者 ?身体情况较好,能够耐受导管射频消融术 什么是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或称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房颤均和肺静脉有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人类有四根肺静脉从心脏后部汇入左心房(约占80%),少数病人可以多于或少于4根。肺静脉电隔离术(PVAI),即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周围静脉血管将直径约2.5mm的导管送入心房,在心房与肺静脉相连的部位发放射频能量,沿肺静脉开口消融一周,形成环形的疤痕,将异常激动限制在肺静脉,使之不能外传,从而阻断异常节律的传导路径,达到根治房颤的一种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心脏内其他一些 部位也可发放异常冲动,这些部位同样也需要被隔离。 尽管药物较为普遍的应用,但是许多患者治疗效果并不满意。还有一些患者虽然药物治疗有效但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唯一能够既避免外科手术,又能够治愈房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导管射频融治疗。射频消融的导管是一种细长的导管,可以通过人的外周静脉进入心脏。通过消除引起房颤的心脏内异常电活动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项治疗需要专业的电生理医师进行。这项治疗在专用的导管室进行,患者平卧于X-光手术床上,皮肤粘贴上心电记录电极,医生通过穿刺静脉插入导管直至心脏。穿刺静脉的选择通常为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在X光的指导下,电极通过静脉送到右心房,在右心房和左心房之间的房间隔处,医生会选择一个相对薄弱的位置进行穿刺,这样导管可以直接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进行操作。而房间隔穿刺孔在术后可以自然愈合封闭。导管的尖端可以操纵定位,贴靠于心肌组织时可以记录局部心脏电活动,还可以进行心脏内的电刺激。其中一种电极尖端可以加热,进而用于消融掉导致房颤发作的异常心肌组织。这种消融仅仅对极少一部分心肌组织产生凝固作用。其产生的范围很小。尽管消融时产生的症状极少,但少数患者仍会有不适感。如果不适感较重,医生会应用一些镇静剂或止痛剂来缓解症状。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修订稿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通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伴有焦虑。 房颤时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室率,会使心房丧失对心室的辅助灌注作用,心输出量明显降低,使患者感到明显的不适;长时间的心动过速易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同时,长时间心脏的不协调收缩还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淤滞,易形成血栓,从而引发栓塞或卒中。所以房颤是一种需要积极治疗的疾病。 现阶段房颤治疗的目标是:1、转复房颤心律,使之恢复为窦性心律;2、控制房颤发作时快速的心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预防房颤的严重并发症:血栓栓塞或卒中。初发房颤一般先行药物治疗,治疗房颤的药物有: 转复心律的药物(即抗心律失常药物)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主要是减慢快速的心室率) 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 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如华发林)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房颤,诸如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PVAI),适合这种方法治疗的房颤人群包括: 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或慢性房颤患者 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 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用药后出现严重副作用者 身体情况较好,能够耐受导管射频消融术 什么是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或称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房颤均和肺静脉有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人类有四根肺静脉从心脏后部汇入左心房(约占80%),少数病人可以多于或少于4根。肺静脉电隔离术(PVAI),即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周围静脉血管将直径约2.5mm的导管送入心房,在心房与肺静脉相连的部位发放射频能量,沿肺静脉开口消融一周,形成环形的疤痕,将异常激动限制在肺静脉,使之不能外传,从而阻断异常节律的传导路径,达到根治房颤的一种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心脏内其他一些部位也可发放异常冲动,这些部位同样也需要被隔离。 尽管药物较为普遍的应用,但是许多患者治疗效果并不满意。还有一些患者虽然药物治疗有效但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 唯一能够既避免外科手术,又能够治愈房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导管射频融治疗。射频消融的导管是一种细长的导管,可以通过人的外周静脉进入心脏。通过消除引起房颤的心脏内异常电活动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项治疗需要专业的电生理医师进行。这项治疗在专用的导管室进行,患者平卧于X-光手术床上,皮肤粘贴上心电记录电极,医生通过穿刺静脉插入导管直至心脏。穿刺静脉的选择通常为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在X光的指导下,电极通过静脉送到右心房,在右心房和左心房之间的房间隔处,医生会选择一个相对薄弱的位置进行穿刺,这样导管可以直接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进行操作。而房间隔穿刺孔在术后可以自然愈合封闭。导管的尖端可以操纵定位,贴靠于心肌组织时可以记录局部心脏电活动,还可以进行心脏内的电刺激。其中一种电极尖端可以加热,进而用于消融掉导致房颤发作的异常心肌组织。这种消融仅仅对极少一部分心肌组织产生凝固作用。其产生的范围很小。尽管消融时产生的症状极少,但少数患者仍会有不适感。如果不适感较重,医生会应用一些镇静剂或止痛剂来缓解症状。

图说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图说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马长生医生2014-11-27 21:54:56房颤左心房导管阅读(5196)评论(1)分享到 通过前面的几次介绍,大家可能对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这种介入性治疗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下面这些绘制的示意图,我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更加直观的印象(不代表真正的解剖关系,为显示清晰局部可能有夸张)。 图1.心脏正面观,显示心脏的大致结构。可以看到4条肺静脉开口于左心房,是连接肺与心脏的血管(肺并非实际位置及大小,仅用于示意肺静脉的作用)。同时可见下腔静脉开口于右心房。

图2.心脏反面观,即把上图翻过来看。可见左心房、4条肺静脉、下腔静脉及右心房。

图3.如果把心脏比作房屋,其结构就如下图。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及右心室4间屋子。二尖瓣是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门,只能向左心室单向开放。同理,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门叫三尖瓣,也只能向右心室单向开放。左心房与右心房、左心室与右心室之间是没有窗户的墙壁,互不相通。左心房有来自于肺的4条走廊(肺静脉),左心室有通向全身的走廊(主动脉),通向右心房的是来自于全身的走廊(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而右心室的走廊通向肺(肺动脉)。主动脉走廊口和肺动脉走廊口也有小门,只能向走廊侧单向开放。如果把血液比作房间里流通的空气(蓝色箭头),墙壁的阻隔保障动脉血液与静脉血液相互间不混合,而单向开放的门保障空气在房间内单向流通不能返回。

图4.左心房与肺静脉局部,目前认为绝大多数房颤起源于肺静脉开口(仅标注了4条肺静脉中的1条),也是导管消融的部位。 图5.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前需要完善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以除外左心房血栓。食管紧邻心脏后方(左心房在人体内的实际位置是在心脏的最后方,即与食管相邻),将超声探头由口深入至食管内心脏水平就能清楚显示心房内的微小结构,有无血栓一目了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