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pH值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pH值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pH值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009-04-02 来源: 印染在线点击次数:840

pH值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保理念的加强,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绿色消费”的浪潮,全新的“绿色消费意识”大幅度地提高,在注重服装面料的美观、舒适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服装面料的安全环保性能。生态纺织品的安全环保指标较多,pH值是其中之一,用作检验生产过程中织物的酸碱度,已经引起厂家和商家的高度重视。迄今为止,已有许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出台,如欧洲的Oeko-Tex Standard 100、中国的GB18401-2003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美国的AATCC81-2001、日本的JIS L 1096-1999等。本课题主要是针对针织产品pH值的影响因素及控制进行探讨。

1 pH值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目前pH值是生态纺织品质量指标之一。正常情况下人体皮肤表面呈弱酸性,pH值约为5.5~6.0,可防止外界病菌的侵入,若皮肤表层的pH值超过人体皮肤适宜的范围,很容易引起皮肤瘙痒﹑过敏﹑炎症等疾病,甚至损害人体的汗腺和神经系统,影响人体健康。

纺织产品在染整加工中一般都要加入各种染料﹑助剂等,纺织品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处理,最终使纺织产品的表面的pH值不稳定达不到要求,从而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严格控制针织产品的pH值是非常有必要的。

2 纺织品pH值检测的相关标准及其差异

2.1 纺织品pH值的相关标准

(1)美国标准AATCC81-2001

《经湿态加工处理的纺织品水萃取物的pH值》( pH of the water-extract from wet processed textiles )

(2)德国/欧盟标准EN1413-1998

《纺织品-水萃取物pH值的测定》( Textiles-Determination of pH of aqueous extract,English Version of DINEN1413 )

(3)日本标准JIS L 1096

《纤维制品-水抽出液のpHの测定》

(4)我国国家标准GB/T7573-1987

《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Textiles-Determination of pH of the aqueous extract)

2.2 各标准之间的差异

AATCC 81、EN 1413、JIS L 1096和GB/T 7573标准之间的差异见表1~6。

表1 取样之间的差异

表2 萃取所需蒸馏水之间的差异

表3 样品萃取过程的差异

表4 pH计标定所用缓冲溶液差异

表5 试样萃取液pH值测定差异

表6 试验报告pH值表达差异

pH值的差异是由于各国标准中对试样进行萃取的方式和萃取试剂不同所造成的

(1)萃取试剂:美国和日本标准采用煮沸的蒸馏水;欧盟标准采用氯化钾溶液;中国标准采用未经煮沸的蒸馏水,相对于氯化钾溶液和未经煮沸的蒸馏水,经煮沸的蒸馏水(温度高)更彻底地将试样中的碱性物质萃取出来,使得萃取溶液中的OH-浓度增大,H+浓度降低,pH值增大,因此,按照美国和日本标准测得的pH值都明显高于欧盟和中国;

(2)萃取方式:日本在煮沸的蒸馏水中放入试样后,只是将其在室温下静置30min;美国在煮沸的蒸馏水中放入试样后又持续煮沸了10min,更容易将织物上的碱性物质萃取出来,萃取液中的H+浓度更易降低,所以,按照美国标准测得的pH值比日本略高;欧盟测定结果与水溶液相差不大,有更好的重现性,但是欧盟标准中振荡时间比中国标准增加了1h,萃取过程更加彻底,欧盟测得的pH值要略高一点。

因此,熟悉并掌握各国纺织品pH值检测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3 pH值的测定

3.1 使用的方法标准

本课题采用的测试方法为GB/T7573-1987《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该标准适用于任何形式的纺织品,例如纤维﹑纱线﹑织物等。

3.2 试剂的制备

3.2.1 三级水(或去离子水)

当温度在20℃±2℃时,水的pH值应在5~6.5范围,最大电导率为2×10-6S/cm,而且在使用前需沸煮5min,以去除其中的CO2,然后密闭冷却。如果不进行沸煮,溶于水中的CO2会与水结合生成H2CO3,H2CO3又进行离解产生H+,影响测试结果。而冷却时如不放入密闭容器中,会再次吸收空气中的CO2,起不到沸煮应起的作用。

3.2.2 标准缓冲溶液

标准缓冲溶液在测试溶液pH值过程中起到定位作用,用于对pH计进行标定,标定是实验的关键,如果标定不准确,就意味着实验数据没有可靠性。换句话说,标准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是实验的关键。日常采用的市售的标准物质成套缓冲剂系列,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说明配制,否则将影响pH计的标定。成套系列一般有pH4、pH7、pH9,这些缓冲溶液在各种温度下的pH值应接近待测溶液值,这样才能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应该注意的是,配制好的缓冲溶液要密闭保存,标定时倒出的部分溶液切不可再倒回去。

表7 缓冲溶液的pH值

3.3 试样的准备

从样品中抽取足够数量的试样,剪成约1×1cm的小块。

3.4 纺织品水萃取液的制备

称取样品2g±0.05g3份,分别放入洗净的三角瓶中,用100ml的量筒准确量取100ml 三级水(或去离子水),摇动烧瓶使试样完全浸润,然后放在振荡机上振荡1h。振荡的速度

对水萃取液pH值有一定影响,为了保证试样内部和水之间维持快速的液体置换,减小误差,振荡不可过慢,一般规定往复振荡器控制在60次/min,旋转式振荡器控制在30周/min.

3.5 pH值的测定

将萃取液分别倒入烧杯中,用酸度计测定其pH值,以第二、第三份萃取液所得的平均值作为试样数据,精确至0.05。

4 结果与讨论

4.1 实验结果

表8

品名花色号pH值

双面绒藏青7.40

土黄7.05

全涤珊瑚绒漂白7.75

象牙白7.40

咖啡7.40

天鹅绒漂白7.65

粉红 6.90

浅黄7.40

华夫格浅粉 6.95

浅兰7.20

双向弹力布漂白7.05

毛巾布米黄7.25

超柔布漂白8.50

酒红7.80

摇粒绒粉红7.30

黑色7.30

从表中的数据看出,不同的面料其表面pH值的趋向性也不相同,这与它们各自不同特点的染整过程有关,下面从几个主要环节分析其影响因素。

4.2 影响pH值的几个因素

4.2.1 前处理

(1)精练:精练的目的是去除棉纤维上的蜡、果胶质和油脂类杂质,通常用碱剂作精练剂,包括强碱和弱碱剂,不同的纤维要用不同的碱剂。

表8中全涤珊瑚绒、天鹅绒、摇粒绒、双向弹力布和超柔布等涤纶类针织物精练目的在于去除纺丝时的油剂和抗静电剂,消除内应力,使织物松弛收缩。它们采用的精练工艺是:纯碱(0~0.5%),净洗剂(0.5%~1%),浴比1:10,在80~90℃条件下处理40min。涤纶纤维的苯环和亚甲基键是非常稳定的,仅酯键对碱比较敏感,但由于物理结构上的特点,对碱还是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的。精练使用弱碱剂,用量较少,所以处理后对纤维损伤较小,织物经后道热水洗,冷水洗,pH值基本近中性。

毛巾布等棉类针织物精练的目的是去除蜡质和果胶质。精练工艺:烧碱(12~18g/L),亚硫酸钠(0~3g/L),磷酸三钠(0~1g/L),润湿剂(1~3g/L),浴比1:6,100℃×4h。精练的主要用剂是烧碱,在精练过程中,烧碱可与蜡状物质中的游离脂肪酸等产生皂化作用,生成可溶性皂而溶于练液中。为了增强乳化作用,在练液中还可以加入表面活性剂。至于其他杂质,如含氮物质、棉籽壳等也能在碱煮时加以去除。由于精练时使用碱性用剂,在高温条件下处理纤维,棉纤维发生一定程度的膨化,碱剂进入到纤维内部,精练后用60~70℃热水冲洗,最后用冷水洗净后出锅,可以大大降低布面的pH值。但仍有部分碱剂残留在纤维内部,所以布面略偏碱性。

(2)碱减量:全涤珊瑚绒、超柔布等涤纶类针织物碱减量的目的是为获得柔软手感,柔和光泽,较好悬垂性和保水性,且滑爽富有弹性,并能消除织物极光,提高织物的上染率,改善染色匀染性。减量工艺:NaOH(8g/L)、净洗剂(1%),浴比1:15,130℃×30min, 由于涤纶分子主链上含有苯环,大分子链旋转困难,分子柔顺性差,同时,苯环与羟基平面几乎平行于纤维轴,使之具有较高的几何规整性。因而分子间作用力强,分子排列紧密,纺丝后取向度和结晶度高,纤维手感硬、刚性大、悬垂性差,若将涤纶置于热碱液中,利用碱对酯键的水解作用,可将涤纶大分子逐步打断,由于涤纶分子结构紧密,纤维吸湿性差而难以膨化,从而使高浓度,高粘度碱剂难以进入纤维分子内部,碱的水解作用只能从纤维表面开始,而后逐渐向纤维内部渗透,纤维表面被腐蚀,出现坑穴,纤维本身重量随之减小,使织物弯曲及剪切特性发生明显变化。由于使用强碱剂这就造成织物表面pH值增大,虽然后道经过冲洗、酶洗等工序,但仍有部分碱剂残存在织物内部,造成布面偏碱性。

(3)漂白:毛巾布等棉类针织物漂白的目的就是去除色素,使织物具有洁白的外观,同时漂白还能将少量残存杂质如棉籽壳、果胶质、灰分等除尽,使织物的吸水性进一步提高。漂白工艺:H2O2(10g/L)、NaOH(4g/L)、氧漂稳定剂(4g/L)、净洗剂(1%),浴比1:10,98℃

×40min,漂白pH值在10~11时,白度、强力较高,漂白处理后布面pH值较高,但后道处理经过酸洗、酶洗等工序能中和布面的[OH-],使织物表面pH值近中性。

涤纶类针织物可用过氧化氢或亚氯酸钠进行漂白。纯涤纶针织物已较白,一般不用漂白。对白度要求较高的品种,常用荧光增白剂增白,以达到特白要求。其中超柔布漂白布面pH值很大,这主要是由其结构决定的,超柔布是一种超细纤维,其线密度极小,比表面积极大,手感柔软,悬垂性好,蓬松柔软。其织造时纱线之间挤紧,而纱线内纤维蓬松并形成丰满的外观。在化学处理时,烧碱在高温长时间处理后,残存在织物内部量较多,即使后道经过酸洗,热水冲洗等处理,布面碱性仍然偏高达到8.50。

4.2.2 染色

pH值对染色过程的影响也是处处可见。我们在进行棉纤维染色的时候,也存在pH值的影响,活性染料与纤维或水的反应,随pH值的不同而异。在中性染液中,染料与纤维或水的反应较慢,而在碱性条件下,反应进行加快,但若pH值过高时,会因纤维素负离子的增加,而使纤维与含有磺酸基的染料的斥力变大,同时染料会迅速水解,使染料在纤维上的固着率大大降低。因此,在保证固色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较低的pH值,一般pH值控制在10~11为宜。织物染色后必须去除与纤维没有结合的浮色,对活性染料而言,也就是要去除对纤维没有发生反应而已水解的染料和碱性物质等来提高颜色的鲜艳度和皂洗色牢度,活性染料对碱敏感性较强,若染后织物上碱未除净,在pH>8时,就易产生风印。因此,大都采用中性洗涤剂洗涤,对克服风印有帮助,再经酸洗,热水洗,冷水洗,使布面pH值可以接近中性。

同时,在进行涤纶织物染色时用分散染料染色,分散染料的结构不同,对酸碱的稳定性不同,不同pH值的染液常会导致不同的染色结果,影响得色深浅,严重的甚至产生色变,在弱酸性介质(4.5~5.5)中,分散染料处于最稳定状态,在碱性介质中,分子中含有酯基、酰胺基、氰基的染料在高温下易发生水解,使染料色泽发生变化,分子中含羟基的染料在碱性条件下,或分子中含有氨基的染料在pH值较低时,氨基会发生离子化,使染料的水溶性增加,染料的上染率降低,染色时用醋酸,磷酸二氢铵调节pH值。染后进行后处理,工艺程序与棉织物相同,皂煮用料可采用中性或弱碱性皂洗,后再经热水,冷水洗后,布面pH值可达到要求。

4.2.3 后整理和水洗

由于该道工序直接关系到最后产品的服用性能,因此在整理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服用需要所添加的各类整理剂也是五花八门,其中不乏含有酸碱性的整理剂。整理剂过少就不能达到理想的整理效果,过多则浪费资源,也影响最终产品的表面pH值。例如一般棉类针织物后整理都要进行柔软整理,改善手感。棉类柔软剂中的阴离子柔软剂在碱性条件下很稳定(pH>9),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使用较好,但是对低pH值及电解质、硬水比较敏感;对于树脂整理使用的催化剂作用主要是加速反应,降低反应温度和缩短反应时间,使用的锌盐催化剂对一些树脂添加剂有沉淀作用,并且当树脂整理液的pH值在5.5以上时,自身也会发生沉淀,因此在使用锌盐时,一般用醋酸调节pH值,使pH值小于5.5。

水洗过程在整个印染工艺中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可以去除表面附着的多余染料和整理剂,经过整理后的织物,表面附着较多的残存整理剂,这些整理剂杂质有水溶和不溶的,若杂质是粘着在织物、纱线或纤维表面。在水中虽不溶解,但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溶胀,因此水洗时首先是使这类杂质润湿,并发生一定程度的溶胀,使纤维与杂质之间的粘附力降低到最低限度,再靠机械力量的作用使之与织物分离。

如果织物上的杂质是水溶性的,杂质是以溶解状态存在于纤维、纱线之间以及纤维的内部,织物润湿后使杂质发生溶解,显然,提高温度可以提高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

之后再经几格水洗,由于织物上杂质的浓度比洗液中浓度高,因此浓度差使杂质由织物上向洗液中扩散,最终使织物上含杂较少,使得最终产品表面的pH值符合要求。

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微量元素是指那些在人的体重中含量在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这些元素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世界公认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 14 种,即铁、锌、硒、锰、铜、碘、钼、钴、铬、氟、硅、钒、镍、锡;另一类为生理功能尚不十分明确,或未予定论的元素,如锶、砷、铍、锗等;第三类是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如汞、铅、镉等。 微量元素的主要作用:一是参与物质代谢中各种酶、激素、维生素等活性物质的组成;二是酶的激活剂,促进体内物质代谢的顺利进行。人体需要有一定数量和比例的各种微量元素,如果摄入过多或过少使机体代谢功能平衡失调,都会产生疾病或加速机体老化。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其他酶系统的重要原料。缺铁会引起贫血,影响体内细胞代谢过程,导致肌肉无力,胃肠粘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食欲减退。动物血、动物肝脏、瘦肉、鸡蛋、紫菜及芹菜、桃、杏、广柑等含铁量较高。

锌:主要存在于人体骨骼、皮肤、性腺、脑垂体、胰腺和肝脏中。锌是核糖核酸聚合酶和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呈现活性的必需物质,故与蛋白质代谢有密切关系。锌也是合成胰岛素所必需的元素。锌还能使性激素的活性大为提高。人体如缺乏锌,会生长发育迟缓,味觉降低,性功能减弱,并诱发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含锌量较高的食物有牡蛎、动物肝脏、牛肉、羊肉、瘦猪肉、蛋类、黄豆、花生、杏仁、核桃仁、葵花子、胡萝卜、椰子、菠菜等。谷类外皮所含的植酸盐、蔬菜中的纤维素和水果中的果胶能阻碍锌的吸收。 铜:是机体内各种含铜物质的成分之一,一些铜蛋白,如血铜蛋白、肝铜蛋白、脑铜蛋白等,均需要铜。铜还能催化血红蛋白的合成。机体缺乏铜时,可出现中性白细胞减少、贫血、生长迟缓、情绪激动等,还会使胆固醇、血压及尿酸增高,影响糖耐量,引起心电图异常,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治疗机体缺铜,可多食用芝麻、豆类、猪肉、猪肝、鹅肝、鹅肾、牡蛎、萝卜、茄子、芋头、大白菜、油菜、菠菜、茴香、龙须菜、荠菜等食物。 硒:如果体内缺硒使某些肿瘤、冠心病、白内障等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显著增加。老年人经常食用花生、

简述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简述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酒精的性质 每克纯酒精可以产生能量7kcl,因为酒精本身只能提供能量而无其他营养作用,故又称这类饮料所产生的热为空热。酒精可溶于水及脂类,并可以快速扩散而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饮入的酒精很快在胃肠道吸收,其中一部分在胃部就被吸收,随即分布于全身的体液。人体对酒精的耐受性在个体间有很大的差异。 吸收后的酒精随血浆中的浓度高低在呼气中逸出并出现在尿中,这并不属于酒精的排泄而是一种简单的扩散,上述两者排出的总量是很小的。 2.酒精的代谢 酒精在肝内第一步被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这个过程需要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NAD+)即辅酶Ⅰ的帮助。在人体肝细胞中还存在微粒体氧化酒精系统(MEOS),这个系统存在于正常生理状况的机体中,随着饮入酒精的次数增加而使这个系统有增强的趋势,其中包括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某些药物的摄入也可影响该系统。 被上述酶作用产生的醛又被醛脱氢酶转变为乙酰辅酶A,后者在三羧酸循环中作为能量而被利用,或用于脂肪酸与胆固醇的合成。酒精作为能量而被利用可以代替糖或脂肪的一部分,但MEOS系统氧化酒精所产生的能量为游离热,不能被机体利用,而是直接作为散发热被消耗。 酒精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酒精在肝脏氧化,长期饮用酒精可引起嗜酒性肝炎,以后还可以导致肝硬化。 酒精也作用于血液系统,嗜酒者往往有贫血、血小板功能紊乱及白细胞减少等疾病,这是因为酒精对造血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酒精影响与造血有关营养素的吸收,如叶酸;另一方面酒精可能直接作用于血小板,以及骨髓造血过程,例如它可以影响红细胞对铁的利用。 酒精对胃肠道也有各种不良的影响,过量的饮酒可以引发急性胃炎,长期还可能导致胃排空能力下降。长期嗜酒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但这种疾病患者在食物中完全取消饮酒后可以得到康复。 酒精中毒也能引起急性和再发性胰腺炎,这类病者的主要症状为脂肪痢和消瘦,粪便中排出的脂肪相当也膳食脂肪含量的6%以上。估计除胰腺受影响外,酒精还促使胆盐和胆汁的排泄。 酒精也可影响小肠的超微结构和功能,出现肠腺和绒毛上皮细胞核增大的异常现象。 酒精对营养素的代谢影响 1. 酒精对维生素代谢的影响 酒精可影响水溶性维生素的代谢,导致肝与其他器官的损害,影响营养素的吸收,

饮食结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饮食结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006-12-11 10:27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65岁以前为中年人,65-74岁为中老年人,74-90才为老人。媒体报道,日本人均身高近年来的增长速度较中国快,为什么呢?与国人的饮食结构不同有很大关系。据此,认真研究国人饮食习惯与健康关系的内在规律,探索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从而从改变饮食结构来影响人类身体状况,成为了当今有关人士义不容辞的职责。 俄罗斯健康研究生物节律研究室沃尔切夫经研究指出:人类的寿命应该是280岁。但为什么目前人们的普遍寿命尚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呢?他把原因归结为人体内水分的流失。因为水可以提供我们呼吸的氢离子。随着水分的流失,体内有害物质不能很好地剔除,于是各种病理现象就产生了。研究结果显示:新生男婴体内的水分占其体重的86.8%,长大后占71%,年轻或成熟男性体内的水分占其体重的61%,而一个81岁的老人仅占49.8%。 那么,有人说了,不就是多喝些水嘛!此言差矣!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研究结果所指的“水”是脑浆、血液、滑膜液及其他润滑液之类,即中医称之为“津液”的东西。由此并不是简单地一天多喝几杯水就能解决问题的。平常我们所喝的水仅仅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并不能很好的补充骨、肌、脑及组织中的津液。那么,能补充这些成分的“水”从何而来呢?本文就这个问题展开论述。 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一直是承袭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说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中国营养饮食协会委员徐葛教授认为,国人目前的饮食结构大概为塔形结构:五谷占40%,蔬菜水果35%,肉果蛋奶类20%,其他5%。这个饮食结构仅是国人的饮食习惯,因而就有它的不合理性和局限性,它的底层特点就限制了营养成分的多样性,因而不能通用于全人类。因此,要想改善国人体质上的某些不足,要想使人类能达到自然年龄而“寿百数”,就只有从改变饮食结构来考虑。 如何改善饮食方法,使身体内所需营养要素能有效地从饮食中吸取和利用,也是很重要的课题:《素问·汤液醪醋论》说:“自古圣人之作醪醋者,以为备耳(以备不虞也)……邪气时至,服之万全。”汤液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中医认为,水之稀薄者为汤,稠厚者为液。饮食物中汤液是人体内津液的源泉。津液渗透浸润于肌肤腠理之间,以温养肌肉,充润皮肤;液,流行浸润到关节、脑髓海空窍,润滑关节,补益脑髓,润泽耳、日、口、鼻等窍。二者在周身环流的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因此常以津液并称,并不严格区分。 从以上来看,汤的保健作用大致有:1、能最大限度地提取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并易于吸收。2、增强机体的水储量,保持皮肤弹性,从而美容、抗衰老。3、能保证大小便通畅,利于毒素的排出,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外界不良因素对人体造成的潜在危害。4、养五脏、安神、增强食欲。5、其他作用随内容而异。 汤的原料比较丰富,五谷杂粮、肉蛋海鲜、花果蔬菜、矿物质等均可取用。其各自的营养成分正在不断地被发现、研究、提取和利用。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长寿,汤不离口。据此,人类的饮食结构应这样

体育活动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⒈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⑴对新陈代谢的作用体育锻炼时,体内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机体为了恢复能量,就要摄入、消化、吸收更多的营养以补充不足,而且摄入的能量往往超过消耗的能量,即出现“超量恢复”现象。消耗越多,超量恢复越明显。同时体育锻炼还能促进腹肌力量,有利于维持正常腹部压力促进消化吸收。因此,长期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消化功能,促进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 ⑵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体育锻炼时,全身血液循环加快,心脏和全身的供血状况改善。心肌细胞内的蛋白质和肌糖元增多,心肌纤维增粗,心壁增厚,心脏血容量增大,每博输出量增加,安静时的心率变慢,心脏的体积和重量增加。锻炼还可使冠状动脉口径增大,弹性增加,对预防冠心病起到积极作用。由于消耗体内大量脂肪,减少了心脏的压力,从而降低心脏病的发生。通过增加动脉血管的弹性,起到预防高血压的作用。 ⑶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体育锻炼时,机体消耗的氧和产生的二氧化碳均增多,为了满足肌体的需要,呼吸系统加倍工作,使呼吸肌逐渐发达,功能加强。同时还可扩大胸廓活动的幅度,增大胸围和肺活量,使安静时的呼吸频率变慢且呼吸深度加深。经常适量的锻炼还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⑷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支配下进行的。反过来,身体的每个动作及各器官的生理活动都可以对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作用。这种刺激作用可以增强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和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使大脑的兴奋性、灵活性和反应速度大大提高,视觉、听觉更加敏锐,记忆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增强,还可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⑸对骨骼、关节及肌肉的作用体育锻炼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可使骨变的更加坚强,对人体起到更好的支撑和保护作用。还可使关节囊和韧带增厚,加强关节的牢固性和对压力的承受性。通过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使肌肉对神经刺激产生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以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配合的能力改善,以致发挥出最大的运动效果,并可使肌肉粗壮,力量增强,提高抗疲劳和耐酸痛的能力。 ⑹对其它组织、器官及系统的作用体育锻炼可以刺激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及儿茶酚胺等重要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可以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提高健康水平。而且对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⒉体育锻炼对心理发育的影响 体育锻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情感,促进个性的完善和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体育锻炼有助于减轻或消除人的紧张烦躁或忧虑情绪;培养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形成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自尊心、自信心、顽强的毅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体育锻炼还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胜利的欢愉,产生心旷神怡的愉快心境。 长期进行健美锻炼,能够发达肌肉、增长力量;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改善体形体态、矫正畸形;调节心理活动,陶冶美好情操;提高神经系统机能,培养顽意志品质。

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简 易版

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粉尘在呼吸道的沉积 尘可随呼吸进入呼吸道,进入呼吸道内的 粉尘并不全部进入肺泡,可以沉积在从鼻腔到 肺泡的呼吸道内。影响粉尘在呼吸道不同部位 沉积的主要因素是尘粒的物理特性(如尘粒的大 小、形状及密度等),以及与呼吸有关的空气动 力学条件(如流向、流速等),不同粒径的粉尘 在呼吸道不同部位沉积的比例也不同,尘粒在 呼吸道内的沉积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截留 主要发生在不规则形的粉尘(如云母片状尘 粒)或纤维状粉尘(如石棉、玻璃棉等),它们可

沿气流的方向前进,被接触表面截留。 2.惯性冲击 当人体吸入粉尘时,尘粒按一定方向在呼吸道内运动,由于鼻咽腔结构和气道分叉等解剖学特点,当含尘气流的方向突然改变时,尘粒可冲击并沉积在呼吸道黏膜上,这种作用与气流的速度、尘粒的空气动力径有关。冲击作用是较大尘粒沉积在鼻腔、咽部、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上的主要原因。在这些部位上沉积下来的粉尘如不及时被机体清除,长期慢性作用就可以引起慢性炎症病变。 3.沉降作用 尘粒可受重力作用而沉降,沉降的速度与粉尘的密度和粒径有关。粒径或密度大的粉尘沉降速度快,当吸入粉尘时,首先沉降的是粒

饮食习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饮食习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发表时间:2006-2-10 作者:国际注册高级营养师张加强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生命,它是由最小的生命结构细胞构成。人的生存需要营养物质的支持,人摄入食物就是不断地补充生命必需七类基础营养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 每一个健康的人所需要的营养素远远不止以上七类,还有几十种的其他元素,有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等等,甚至还有一些我们没有发现的营养元素。什么样的人称得上健康?有人说,我没有病我就是健康的,对吗?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有严格的定义,并且还有健康的10个标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于完满的状况,而不仅仅是无疾病或不虚弱而已。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健康的人只占人口的5%。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健康的人呢?我想可能是跟一个“习惯”有关。做很多事情都有一个习惯,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当然,饮食也有一个“习惯”了。饮食习惯是生命早期形成的,对生命后期的惯性疾病有重要的影响。人的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规律,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有70%有疾病是由营养素失衡引起。我们的营养需要维护一个平衡的状态,不能太过,也不能太少,然而我们现在已过去的营养缺乏症过渡到了营养不均衡,以及不科学的饮食习惯比如传统的饮食意识,不讲营养均衡,都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很不良的影响,产生多种疾病,甚至死亡。落后的习俗、挑食、偏食、暴饮暴食都使我们营养失衡。 我们人体中有多种组成元素,常量元素有钙、镁、钾、钠、磷、硫、氯,微量元素有铁、锌、碘、铜、钼、铬、钴,它们都是我们已知道的机体必需组成部分,缺乏其中的一种,都会引起疾病,比如:锌是细胞分裂和免疫系统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可以防治前列腺肥大,保护皮肤和骨骼,维持正常的味觉和食欲,而我国居民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100克植物食品中只含锌l毫克左右,而同样的动物性食品含锌3—5毫克,所以,我国人口锌的撮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所以有的儿童智力发育差,注意力不集中,还有的成人视力差,前列腺肥大,还有我们熟知的钙,成人体内大约有1.2的钙,每天流失的钙大约有700毫克,成人的钙推荐撮入量800毫克左右,而我们每天钙的摄入量只有405毫克,加上我们习惯以谷类为主食,它含有大量的磷,更易与钙结合形成磷酸盐,更加减少了钙的利用率,我们也知道一些慢性病与缺钙有关,比如:高血压、骨质疏松、四肢麻木,腿脚酸软等等,所以中国人急需补钙。现在生活好了,人们对于吃的食物也越来越讲究了,吃的米和面要越精越白越好,殊不知在吃上了又精又白的米和面的同时,脚气病又找上了我们。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不当的饮食习惯就是健康的杀手,经济条件好了;人民的生活提高,人的应酬也多了,吃的东西也追求上“档次”了。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质的“三高”食品也越来越受欢迎了。然而,没有科学的饮食习惯,暴饮暴食,不讲究能量、营养元素的搭配,正是这些能量失衡导致了现代的“文明”病人越来越多,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等。 我随机调查了50户居民,绝大多数都不注意营养素的摄取,甚至有人不懂营养,有人认为只要吃饱了就行,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在他们看来只要吃饱了就养,有人认为只要吃饱了就行,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在他们看来只要吃饱了有营养。只有不到10%的家庭注意一些膳食的简单搭配.在我的调查中,还存在这样的一位朋友,张某,男,40岁,体重87公斤,身高1.74米,从事锅炉工作,血压170/98毫米汞柱,他说他经常头晕、乏力。他也知道自己的血压高,我问他注意饮食了吗?他说他照常抽烟渴酒,还喜欢吃猪肉,并且仍然喜欢吃盐比较重的菜。听了以后,我建议他尽量少吃盐,少饮酒,多吃一些含钾、钙和一些有降压效果的食物,他说,那样生活的多没有意思,喜欢吃的却不敢吃。真是无知者无畏。可见我们的营养知识多么的贫乏,其实人的身体就好比一部机器,如果我们平时对它的保养、

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气候对某些疾病是有影响的,如关节炎、心脏病。气候也会使人心情烦躁。 (2)湿度对人的影响:下雨天会使人情绪低落,当然,这种不好的情绪有些是因为社会因素。但研究表明,在湿气重的日子里,有较多的人会得忧郁症;阴天和下雨前的低气压会使学龄儿童坐立不安。 (3)阳光对人的影响:阳光对情绪确有益处,尤其是在冬天。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人们会更乐于帮助别人并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但夏季的暑热晴天例外。 (4)干燥的热风与情绪不佳有何关系:会增多精神失常现象,办事效率会降低,反应迟钝并容易发怒。这是因为这种风减少了空气中的负离子。 (5)大气压的影响:大气压的变化会引起许多健康问题。当大气压发生变化时,人体内的腔窝扩大,如:气压下降会使窦发生毛病,产生窦炎和窦膨胀;气压升高对人关节有很大影响;气压降低还会使人焦躁不安。 (6)极冷极热气候对心脏病人的影响:极度的温度,尤其是非常寒冷的天气会使人的心血管系统负担过重。冬季里死于心脏病的人会比其它季节要多。因为气温非常低时,血液从皮肤流入体内,心脏要用力拍压血液以保持身体温暖。另一心脏病人死亡高峰是在夏天,暑热使心脏跳动加剧,使人排汗增加,并使血压升高。极冷和极热的气候会使人的免疫系统负担过重,从而削弱人体的抵抗力。热天会使人极容易染上疟疾之类的传染病。感冒和呼吸道感染在冬天很常见,这是因为低温消弱了人体的抵抗力。 (7)少数人对气候特别敏感,但这些人对环境问题如噪音的污染也是敏感的。比较起来,老年人比年轻人对气候更为敏感,这是因为年纪大的人心血管系统衰弱。体重也一样,体胖的人在热天觉得很不好过,但体瘦的人在冷天也觉得够呛。在实验中,男人和女人对气候的反应几乎一样。 (8)空调器和干燥器的影响:这些设备造成人造室内气候使人避免极冷极热和极湿气候的影响,这是好的。但空调器吸收了空气中的负离子,这对大脑功能和情绪有不利的影响。空调器会产生大量的阳离子,在这样的空气中呆八小时会引起头痛。以往我们认为室内发生的头痛是因为一氧化碳,但现在研究证明阳离子增多也是原因之一。 在实验中,用离子发生器生产负离子可以提高办公人员的情绪。负离子空气对人的情绪很有好处。人们喜欢到山区去旅行的原因之一,是那儿的空气有大量的负离子。,暴雨前人们会异常活跃和兴奋。我们认为这又是跟空气中带电粒子变化有关,雷电可以增加大气中的负离子,负离子使人欢快。 (9)气候对睡眠的影响:怕热的人在暑天是难以入睡的。睡眠研究实验发现:当气压高于或低于正常时,人们就感到困倦,其道理如何还待研究。 (10)什么气候对身心健康是最理想的:气温在21℃上下,最好能有些微风和不太强的阳光。

论合理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江某某

论合理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江某某 摘要:合理的营养是人类的智力、身体潜能和社会活动能力充分发挥的先决条件。合理的营养能够使人精力充沛,体格健壮,工作效率提高,提高免疫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营养决定一个人的音容笑貌。注重营养和健康适当的人,既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同时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以下从食物营养类型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以及均衡膳食和合理营养的模式等方面论述了人类要维护自身的健康,就必须注意膳食和营养的道理。 关键词:合理营养膳食食物营养健康;营养素 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的智力、体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康复能力、身高、体重也都与营养饮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将引起很多疾病。所以合理营养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一、什么是合理营养 合理营养即适合各种情况(年龄、性别、生理条件、健康状态等)的食物、营养素供给量和配比。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的营养。[1]合理营养的意义在于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疾病,增强智力,促进优生优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物质。根据现代营养学的研究,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分为7类,即蛋白质、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对这些营养素不仅有量的需求,而且各营养素之间还应有合适的配比。

二、健康概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并据此制定了健康的十条标准:A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B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C 善于休息,睡眠好;D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E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F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G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H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I头发有光泽,无头屑;J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由此可见,人们不再把健康等同于没有疾病,反而保健的概念日益被人们广泛接受,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状态。[3] 二、合理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营养就是生命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所需物质以维待生命活动的过程。人类通过营养维持生命、保证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和完成各种活动。人类从胎儿开始直至死亡都离不开营养,人类体质的优劣与营养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对人来说,营养就是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这些维持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需的物质,叫做“营养素”。 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人体系统。构成细胞的物质来源于我们所摄取的食物中的营养素,它们被身体利用,滋养我们体内的细胞。细胞健康无疑决定了人的健康。目前已知的人体所需的四十余种营养素,我们可将其细分为七大类:一是碳水化合物,其功能是维持身体细胞的活动,主要来源于五谷类;二是脂类,其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主要来源于油脂类(食用油、脂肪、坚果类);三是蛋白质,其功能是维持身体细胞的活动,主要来源与于鱼、肉、豆、蛋、奶等;四是维生素,其功能是

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学院:管理学院班级:人力资源管理姓名:周蓉序号:14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益健康。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进步,生活水平的改善,思想观念也跟着转变,人们愈来愈注重生活生命的质量,自我健康意识我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自我身体的锻炼。 人体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和感觉器官等组成。体育锻炼是由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所完成,同时,体育锻炼又对各器官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一)改善运动系统功能。人体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增强骨组织的新陈代谢,改善骨的血液供应,可使骨密度增厚,提高骨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可使肌纤维增粗,肌肉毛细血管增多,改善骨骼肌的供血功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和保持运动系统的能力。 (二)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血管壁和血管的分布,心脏的容积增大,冠脉循环血量增加,提高每搏输出量,增强身体活动能力,改善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可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三)改善呼吸系统功能。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运动时的吸氧量,增强呼吸肌力量,提高肺泡的换气效率,增大肺活量,提高呼吸机能。 (四)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体育锻炼可以促使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增强消化道的蠕动,改善胃肠的血液循环,提高肝脏机能,使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更加顺利和充分。 (五)改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准确性,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缓解人体紧张情绪,提高生命活力,改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能量与氧气供应,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同时对人体的各种腺体结构和机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六)改善免疫系统的功能。适量运动能提高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加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增强呼吸道抗感染能力,预防和阻止病原菌的传播,运动产生的致热源可以抵抗外来病原体,抑制肿瘤细胞。 (七)提高人体适应能力。人体适应能力包括人对外界自然环境的适应力,对疾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法定职业病。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概括为三类: 1、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等。 2、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均可造成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 3、与作业环境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指不良气象条件,厂房矮小、狭窄,车间布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 二、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状态 一般情况下,职业危害因素常以五种状态存在: ①粉尘: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于0.1mm,主要是机械粉碎、碾磨、开挖等作业时产生的固体物形成。 ②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小微粒,直径小于 0.1mm,多为某些金属熔化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氧化凝聚形成。 ③雾: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为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而形成。烟尘和雾又称为气溶胶。 ④蒸汽:液体蒸发或固体物质升华而形成。如苯蒸气、磷蒸气等。 ⑤气体:在生产场所的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在空气中的气态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氨气、氯气等。 三、物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噪声即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声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1.1 噪声对人的危害 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筑的发展,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家庭设施(音响、空调、电视机等)的增多,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它已成为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噪声不仅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有人称噪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1听力系统。噪声的有害作用主要是对听力系统的损害。噪声作用初期,听阈可暂时性升高,听力下降,这是保护性反应;强噪声作用下,可导致永久性听力下降,内耳感音细胞遭损伤,引起噪声性耳聋;极强噪声可导致听力器官发生急性外伤,即爆震性耳聋。 1.1.2神经系统。长期接触噪声可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的平衡失调。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耳鸣、疲劳、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易怒等。 1.1.3 其他系统。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其他系统的应激反应,如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加重,引起肠胃功能紊乱等。

睡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睡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的好坏,也就是这1/3 的人生过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另外2/3 的人生旅程。 睡眠对于大脑健康是极为重要的。人一般需要有8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并且必须保证高质量。如果睡眠的时间不足或质量不高,那么对大脑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大脑的疲劳就难以恢复,严重的可能影响大脑的功能。如果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就应适当增加睡眠的时间,比如夏天午睡片刻,并且要设法改善睡眠状况等。 睡眠是消除大脑疲劳的主要方式。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 总之,一个人的一中,有三分之一多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政党的良好睡眠,可调节生理机能,维持神经系统的平衡,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环。睡眠不良、不足,第二天就会头错脑胀、全身无力。睡眠与健康工作和学习的关系甚为密切。

深度睡眠饮https://www.360docs.net/doc/d613409553.html,/item.htm?spm=a1z10.1.w1288 908-2414822266.5.KbZ5vS&id=186********通过调理身体改善睡眠质量,让你睡得好,睡得深,睡得香! 睡眠对人体的作用: (一)消除疲劳.储备能量物质,恢复精力 经过白天的工作和劳动,人体消耗了大量的物质和能量.人们会感到很疲倦。睡眠则可以使人迅速消除疲劳,使人体得到充分休息,从而恢复体力和精力。同时,睡眠时脂肪、糖原、蛋白质等的合成储存均明显增加,储备这些能量物质,为以后的活动动好准备,因此说睡眠能储备能量物质,有利于恢复体力和精力。 (二)保护大脑 睡眠时,由于整个机体处于抑制状态,故脑部代谢下降,大脑耗氧量减少,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和功能恢复。另外,脑组织细胞与供给脑部的血液之间的一道屏障—血脑屏障的保护功能在睡眠时有所加强,使血液中的细菌或其他有害物质不易经过血脑屏障进人大脑,从而使大脑得到保护。 (三)巩固记忆,促进智力发育

蛋白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蛋白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摘要】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复杂结构的物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的必须营养素,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蛋白质的英文是protein,源于希腊文的proteios,是“头等重要”意思,表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头等重要物质。蛋白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各种生命功能执行者的作用,几乎没有一种生命活动能离开蛋白质。本文从蛋白质的特点性质,生理学作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做了论述。 【关键词】 蛋白质,生理作用,饮食,健康 【前言】 蛋白质是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在机体中的含量比较稳定,一般约为18%,人体的任何一个细胞、组织和器官中都含有蛋白质,如皮肤,肌肉,内脏,毛发,韧带,血液等都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就是在骨骼中也有蛋白质。 蛋白质参与体内的代谢,具有催化作用,调节生理机能,运输一些重要物质,调控遗传过程。蛋白质维护机体的机能,比如肌肉收缩,免疫功能,调节体液及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提供能量。

蛋白质对人体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据机体的需要量适当的摄入蛋白质。缺乏或者摄入过多对人体健康都不利。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广泛,植物性食物及其制品,比如谷类,薯类,坚果类,豆科植物等;动物性食物及其制品,比如各种肉类,鱼,贝类,乳类,蛋类等;还有大豆类。 食物蛋白质的质和量、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关系到人体蛋白质合成的量,尤其是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孕产妇的优生优育、老年人的健康长寿,都与膳食中蛋白质的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概述】 蛋白质由C、H、O、N组成,一般蛋白质可能还会含有P、S、Fe、Zn、Cu、B、Mn、I等,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每一条多肽链有数百个氨基酸残基不等;各种氨基酸残基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支架和主要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活动的存在。蛋白质分为完全蛋白质和不完全蛋白质。富含必需氨基酸,品质优良的蛋白质统称完全蛋白质,如奶、蛋、鱼、肉类等属于完全蛋白质,植物中的大豆亦含有完全蛋白质。缺乏必需氨基酸或者含量很少的蛋白质称不完全蛋白质,如谷、麦类、玉米所含的蛋白质和动物皮骨中

锌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锌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10生物技术(2)曾庆辉201024112211 锌是必需微量元素中存在最广泛的元素,正常成年人体内锌含量虽仅0.003%(1.4~2.3 g)[1],但它却是人体100多种酶的活动中心。广泛分布于皮肤、毛发、血液、骨骼、肝、肾、胰等组织及睾丸、附睾和前列腺等器官中。锌对金属酶具有催化性、结构性和调节性功能[2],锌参与代谢的酶主要有碳酸酐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羧肽酶A等。在分子水平上,锌是调节DNA复制和核酸合成酶的必需组成成分。它们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转运物质和交换能量的“生命齿轮”作用。总之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锌。 锌对人体各组织、系统的影响 锌对眼睛及视力的影响:维生素A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对维持正常的视觉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维生素A缺乏或不足时,引起暗适应能力降低,夜盲症、角膜角化及视力障碍。锌是维生素A代谢的重要金属离子,参与维持眼组织的正常形态及视觉功能。锌缺乏时,引起视网膜杆体和锥体功能异常[3]。国外报道,体内缺硒、铜、锌与近视有关[4]。国内研究证实人眼中的锌含量最高,可超过21.86Lmol/g(眼组织干重)。人眼中又以视网膜、脉络膜含锌量最高[5]。近视眼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以谷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黄色人种中近视眼的发病率较高,这是因为谷物植酸含量较高,能影响锌的正常吸收,因此,结合锌在眼中的相对高含量及锌与眼的密切关系,锌缺乏可能是近视眼病因中值得考虑因素之一。 锌对口腔溃疡的影响:近年来研究表明,体内缺乏微量元素锌、铁常引起口角糜烂、口腔粘膜溃疡、粘膜出血等疾病,缺锌后口腔粘膜上皮增厚,细胞分裂增加,上皮出现角化,易于剥脱。使用葡萄糖酸锌片治疗慢性口腔溃疡及口腔复发性溃疡疗效显著。缺锌使含锌酶的活性降低,DNA聚合酶的活性受到干扰,可引起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障碍,随之细胞分裂及生长受到干扰,反应在代谢活跃的口腔粘膜出现缺损。口服锌制剂后,主要定位在创伤处,可加速其伤口的愈合。 缺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微量元素锌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和组织胺的释放,具有稳定各生物膜和溶酶体膜的作用。低锌时各种生物膜的稳定性改变,从而使膜的通适性增加,使心肌损伤加重[6]。 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锌是维持正常的免疫细胞和其他免疫器官的重要元素。Martin 等报道[7],缺锌状态下可出现淋巴源性细胞和髓样细胞源性细胞的死亡,补锌后此情况可被逆转。许多动物的实验也证明,缺锌可引起胸腺和淋巴结萎缩,导致淋巴样细胞的异常分布和胸腺激素的缺乏,同时体内TNF-α、IL-1、IL-6等免疫因子活性明显下降。Mengheri E 等用缺锌饮食喂养大鼠建立缺锌模型,发现锌缺乏特异性的影响了IL-2的活性。锌缺乏对NK 细胞的活性的影响,国内外学者也有研究,余勤等通过补锌对营养不良小鼠的实验中发现,补锌可以提高NK细胞的活性[8]。 锌对生殖系统的影响:近几年研究发现,性功能障碍与男性不育症和锌缺乏有直接关系。绪广林在对大鼠的缺锌模型实验中发现,缺锌大鼠的精囊腺发育不全,精子密度、活力、穿透力显著降低。补锌后,其症状与对照组差异不大。说明缺锌可以直接影响精子的质量[9]。另有研究发现缺锌时,脑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受到影响,使性腺功能减退,睾丸发育受阻。 锌对运动的影响 锌作为体内许多酶的辅基,在运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锌也是体内抗氧化剂的重要成分,可以保护机体细胞免遭自由基的氧化损伤。锌的缺乏会导致运动能力的下降。艾华等[10]在对缺锌大鼠进行运动训练实验中发现,缺锌引起大鼠体重,身长增长缓慢,身体瘦弱。在运动中主动性差,对运动意识和能力反应较差。其机制可能是,第一,锌缺乏导致体内许多酶的合成代谢发生障碍,酶活性降低,不能适应运动的需要。第二,锌的缺乏对神经系统产

合理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合理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摘要:从食物营养类型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以及均衡膳食和合理营养的模式极其对于人体重大意义几方面,论述了人类要维护自身的健康,就必须注意膳食和营养的道理。 关键词:饮食养生合理营养膳食食物营养 引言: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的智力、体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防病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身高、体重也都与营养饮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将引起很多疾病。所以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正文一、什么是合理营养 合理营养即适合各种情况(年龄、性别、生理条件、劳动负荷、健康状态等)的食物、营养素供给量和配比。合理营养可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健康和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劳动能力、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利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缺乏合理营养将产生障碍以至发生营养缺乏病或营养过剩性疾病(肥胖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根据现代营养学的研究,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分为6类,即蛋白质、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这些营养素不仅有量的需求,而且各营养素之间还应有合适的配比。

二、合理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营养就是生命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所需物质以维待生命活动的过程。对人来说,营养就是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这些维持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需的物质,叫做“营养素”。 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人体系统。构成细胞的物质来源于我们所摄取的食物中的营养素,它们被身体利用,滋养我们体内的细胞。细胞健康无疑决定了人的健康。目前已知的人体所需的四十余种营养素,我们可将其细分为七大类:一是碳水化合物,其功能是维持身体细胞的活动,主要来源于五谷类;二是脂类,其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主要来源于油脂类(食用油、脂肪、坚果类);三是蛋白质,其功能是维持身体细胞的活动,主要来源与于鱼、肉、豆、蛋、奶等;四是维生素,其功能是调节生理机能,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五是矿物质,其功能是建造和修补身体组织、调节生理机能,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六是水,其功能是调节生理功能,主要来源是饮料、汤;七是膳食纤维,其功能是预防人体胃肠道疾病和维护胃肠道健康,来源于各种植物性食物。 合理营养要求三大营养素供热占总热能的百分比为蛋白质10%~15%、脂肪20%~30%,糖类(碳水化合物)60%~70%。

家养宠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精)

家养宠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河南省驻马店市卫生学校朱英哲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常见人畜共患病的致病性、简单的生活史、感染途径、预防原则。指导豢养宠物的家庭能科学、卫生地与宠物相处。切实阻断传染病的感染途径,从而避免寄生虫病毒感染。 [关键词]人畜共患病; 寄生虫病; 传染源; 终宿主; 中间宿主;感染途径 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多元化,饲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人与这些宠物的接触就较为频繁,使得一些人畜共患病就不可避免地以不同途径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人,影响人体健康。 家庭豢养的宠物主要是犬和猫。现主要介绍一些由犬、猫传播给人的常见病的相关知识。 1.1弓形体病 弓形体病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成世界性分布,西方发达国家感染率高。弓形体病多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时多侵犯脑、心脏等。孕妇妊娠早期被感染,可引起新生儿脑积水、小脑畸形、早产、死胎等。弓形体无运动器,但能活动。滋养体对温度较敏感,50℃15分钟后迅速死亡,—20℃1.5小时后也丧失感染力;对一般常用消毒剂如l%来苏儿、3%石炭酸等都较敏感,接触一分钟内即被杀死。包囊的抵抗力较强,小鼠组织中的包囊可在4℃保存68天,而组织中的滋养体只能存活10天。包

囊加热30℃需30分钟后才死亡。包囊对蛋白酶的抵抗也较强,可存活8小时以上,而滋养体接触蛋白酶后即迅速被破坏。卵囊对酸、碱和常用的消毒剂的抵抗力都很强,但卵囊对热.干燥和氨水则较敏感,加热至50~55℃30分钟就能被杀死。 弓形虫寄生于细胞内,随血液流动,到达全身各部位,破坏大脑、心脏、眼底,致使人的免疫力下降而罹患各种疾病,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虫。任何动物食入弓形虫的包囊,卵囊或活体,都能受到感染而患弓形虫病。猫既是中间宿主,也是终末宿主,人及哺乳动物、鸟类等为中间宿主。猫是本病的主要的传染源,其粪便污染了饮用水,食物受污染,被人食用后即可被感染。猫、狗的痰、唾液、中都可能含弓形体,人与其接触,手脸被它们舌舔或咬伤也可以受感染。 预防上,要消灭病犬、猫。不与犬猫密切接触(尤其是孕妇)。积极开展人群弓形虫抗体的检测,及时发现病人。防止犬猫粪便污染食物、水源。具体的如下: (1)做好孕前、孕中检查。 (2)操作过肉类的手、菜板、刀具等,以及接触过生肉的物品要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 (3)寒冷(—13℃)和高温(67℃)均可杀死肉中的弓形虫。 (4)所有吃的肉类必须加温至67℃以上,并且不要在烹饪和试味过程中尝试肉味。 (5)家猫最好用干饲料和烧煮过的食物喂养,定期清扫猫窝,但孕妇不要参与清扫。

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内容:心理健康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知识点: 1、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心理健康与人的健康 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最佳的保健措施 4、亚健康的含义 5、“养生五难” 6、“七情”为哪些内容 7、心理暗示的作用和例证 8、保持良好心态的要点 任务: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剖析自己目前的心理状 态,进一步加深对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视,不断提高他们检测自 我心理状态和积极进行心理健康维护的能力。 方法:1、提问法 2、讨论法 3、述说体会法 4、自评法 5、量表测量法 步骤:一、导入新课 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法”让学生“自评”,调查学生: A觉得自己非常健康的 B偶尔染小病,但基本还算健康的 C处于“亚健康”的 D不健康的 二、新授课 (一)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专家认为,人的心理如何,对身体健康极为重要。那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人表现出来的“亚健康”状态,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现在的这个时代里,大多数人都是由于心理紧张、压力太大,再加上营养过剩、代谢失常或者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才形成了“亚健康”的状态,因此,要杜绝“亚健康”状态的产生,就应该经常将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 (二)心理健康与人的健康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实例或者述说自己的体会。 2、教师归纳: A心理活动影响神经系统(主要是脑),而神经调节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因此,心理因素能够对生理产生作用。能让人察觉的影响人的生理健康的心理活动通常是强烈的、快速的持久的。 B 在各种心理因素中,尤其以心理忧郁对身体健康的损害最为严重。

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 有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生活方式因 素和保健服务因素。 (1)环境因素环境对人类 健康影响极大,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 社会环境,人类一方面要享受它的成 果,一方面要接受它带来的危害。自 然界养育了人类,同时也随时产生、 存在和传播着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有害物质。气候、气流、气压的突变,不仅会影响人类健康,甚至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在社会环境中,政治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的进步与人类的健康紧密相连。例如: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废水、废气、噪音、废渣,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不良的风俗习惯、有害的意识形态,也有碍人类的健康。因此,人类要健康,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做好改善环境、美化环境、净化环境和优化环境的工作。 (2)生物因素在生物因素中,影响人类健康最重要是遗传因素和心理因素。现代医学发现,遗传病不仅有二三千种之多,而且发病率高达20%。因此,重视遗传对健康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心理因素对疾病的产生、防治有密切关系,消极心理因素能引起许多疾病,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保持和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医学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消极情绪如焦虑、怨恨、悲伤、恐惧、愤怒等可以使人体各系统机能失调,可以导致失眠、心动过速、血压升高、食欲减退、月经失调等疾病。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情绪,能经得起胜利和失败的考验。总之,心理状态是社会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反映,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3)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很早就认识到生活方式与健康有关,但由于危害人类生命的各种传染病一直是人类死亡的主原因,就忽视了生活方式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直到19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才逐步发现生后方式因素在全部死因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例如,1976年美国年死亡人数中,50%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