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与机构创新设计

机械原理与机构创新设计
机械原理与机构创新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机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创新设计 题目:干粉压片机 学校: 院系:机电学院 专业:工程机械 班级:09级2班 设计者: 指导老师:胡启国 2012年5月 前言 1.1 干粉压片机的概述 干粉压片机是指利用传动系统将电动机的转速降低带动执行机构对粉末物质采取 上下进行加压而成片状。根据干粉压片机的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不同,干粉压片机可以分为单片式压片机,旋转式压片机,亚高速旋转式压片机、全自动高速压片机以及旋转式包芯压片机。 干粉压片机的使用行业很广泛。如制药厂、电子元件厂、陶瓷厂、化工原料厂等等,而且压片机还能用来做冲压设备。 压片机在欧美压片机出现的较早。而在国内到1949年,上海市的天祥华记铁工厂仿造成英国式33冲压片机;1951年,根据美国16冲压片机改制成国产18冲压片机,这是国内制造的最早制药机械;1957年,设计制造了ZP25-4型压片机;1960年,自行设计制造成功60-30型压片机,具有自动旋转、压片的功能。同年还设计制造了ZP33型、ZP19型压片机。“七五”期间,航空航天部206所HZP26高速压片机研制成功。1980年,上海第一制药机械厂设计制造了ZP-21W型压片机,达到国际上世纪80年代初的先进水平,属国内首创产品。1987年,引进联邦德国Fette公

司微机控制技术,设计制造了P3100-37型旋转式压片机,具有自动控制片剂重量、压力、自动数片、自动剔除废片等功能,封闭结构严密、净化程度达到GMP要求。1997,年上海天祥健台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研发了ZP100系列旋转式压片机、GZPK100系列高速旋转式压片机。进入21世纪,随着GMP认证的深入,完全符合GMP的ZP系列旋转式压片机相继出现:上海的ZP35A、山东聊城的ZP35D等。高速旋转式压片机在产量、压力信号采集、剔废等技术上有了长足的发展,最高产量一般都大于300000片/小时,最大预压力20kN,最大主压力80kN或10080kN。譬如,北京国药龙立科技有限公司的GZPLS-620系列高速旋转式压片机、上海天祥健台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的GZPK3000系列高速旋转式压片机、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的PG50系列高速旋转式压片机等。随着制造加工工艺水平、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提高以及压片机使用厂家各种不同的特殊需求,各种特殊用途的压片机也相继出现。譬如,实验室用ZP5旋转式压片机、用于干粉压片的干粉旋转式压片机、用于火药片剂的防爆型ZPYG51系列旋转式压片机等。 国内压片机的现状:(1)压片机规格众多、数量大;(2)操作简单;(3)技术含量较低,技术创新后力不足。国外压片机的现状:高速高产、密闭性、模块化、自动化、规模化及先进的检测技术是国外压片机技术最主要的发展方向。 1.2 干粉压片机的研究现状 1.2.1 压片机动力学分析及力的优化 文献[6]阐述了主加压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对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可采用图解法分析和解析法分析.在此,我们采用解析法,应用c语言程序进行分析。杆组法运动学分析原理,由机构的组成原理可知,任何平面机构都可分解为原动件、基本杆组和机架三个部分,每一个原动件为一个单杆构件.分别对单杆构件和常见的基本杆组进行运动学分析,并编制成相应的子程序,在对整个机构进行运动分析时,根据机构组成情况的不同,依次调用这些子程序,从而完成对整体机构的运动分析。 文献[10]阐述了各种方案的拟定。根据各功能元的解,动力源可以采用电动机、汽油机、蒸汽透平机、液压机、气动马达等;上下加压则可采用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连杆机构、液压缸等;送料可采用连杆机构、齿轮机构、槽轮机构等.这样可组合的方案达上百种。 文献[7]阐述了谐响应分析。分析动态响应实际上是解一个完整的动力学方程,它是一个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M]{x(t)}+[c]{x(t)}+[K]{x(t)}={P(t)} 式中:[M] 、[c]、[K]--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x(t)、x(t)、x ( t)--结点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向量,它们均为时间的函数。fP(t)卜一激振力向量,也是时问的函数。谐响应分析是用于确定线性结构在承受随时问按正弦规律变化载荷时稳态响应的一种技术。分析的目的是计算出结构在谐波激振力下的响应,即位移响应与应力响应,并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与系统激振力频率的曲线,称为幅频曲线。压片机工作时,冲头和压轮周期性接触,这样就会造成有周期性的激振力作用在整个结构上。当激振力的频率与压片机的固有频率接近时,就会发生共振。共振现象的发生不但不能保证冲压的加工精度,还会对冲头和压轮以致整个机床造成严重破坏,这是一定要避免的。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经过力的优化以后,避免了在第一、二阶固有频率处的共振现象的发生,虽然优化后,第三阶固有频率处的位移比其他频率处较大(1.8xlO4),但小于优化前该频率处的位移(2.1xlO4),更远远小于机器共振时的(1。6x10一),振动量降低了接近1O倍。(2)经过力的优化以后,由于对整体结构不存在激振力,所以一、二、四、五阶振型不会对动态性能产生影响。(3)由于该压片机的实际工作转数在每分钟4O一6O转之间,即工作频率为48 73Hz之间,而优化后在96HZ处振动量较大,远离工作频率范围,所以,机器处于安全良好的工作区域范围,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通过对压片机的模态分析,动力学谐响应分析,得出了压片机在不同工作频率范围下的响应,在此基础上对整体结构进行了力的优化,有效的抑制了共振现象的发生,解决了机器工作时振动和噪音的问题,分析结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全国大学生 第一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示 全国一等奖 北京化工齿动多功能平行 口钳北京化工齿动多功能平行 口钳 北京化工齿动多功能平 行口钳 大连理工机械式自动 节水水龙头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军地两用全自动担架车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军地两 用全自动担架车 东南大学自适应可翻转 探测车 东南大学自适应可翻 转探测车 东南大学自适应可翻转探 测车东南大学自适应可翻转探 测车 福大节流阀型高楼逃生 器 福大节流阀型高楼逃 生器 福大节流阀型高楼逃生器国防科大行星轮式登月车 国防科大行星轮式登月 车国防科大行星轮式登 月车 国防科大行星轮式登月车 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机器 人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机 器人 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 机器人 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机器 人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机器 人 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机 器人 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 机器人 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机器 人 哈工程仿生机器蟹哈工程仿生机器蟹哈工程仿生机器蟹 哈工程仿生机器蟹哈工大微定位仿生机器人 哈工大微定位仿生机器 人海军工程大学摆式特 种发动机

天津大学爬杆喷漆机器人天津大学爬杆喷漆机器人 中国农大菌液自动抽取 喷涂机中国农大菌液自动抽 取喷涂机 重庆大学半球体螺旋沟槽 数控研磨机 重庆大学半球体螺旋沟槽 数控研磨机重庆大学半球体螺旋沟槽数控研磨机 全国二等奖 北工大助力器北工大助力器北工大助力器长春理工轮足式机器人 长春理工轮足式机 器人 长春理工轮足式机器人长春理工轮足式机器人大连理工蚯蚓爬行器 大连理工蚯蚓爬行 器东北大学圆柱凸轮数控 铣削加工装置 哈工程螺旋传动管道机器人海军工程大学舰船探测者 海军工程大学舰船 探测者华东理工易拉罐有偿回 收装置 /华南理工健身洗衣机华南农大气动式龙眼去核机 华南农大气动式龙眼去核机南昌大学脉动式无极变 速器 上海交大可折叠崎岖表面自 适应障碍小车 上海交大可折叠崎岖表面自 适应障碍小车 西安电子科大新型球形机器人西安思源学院纱线卷绕 防叠机 西北工业大学方形区域喷灌 龙头 西南交大液压式无极变速器 西南科大环卫保洁西南科大环卫保洁清扫浙大虫虫小强浙大虫虫小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牛头刨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牛头刨床(1)待续 2008-11-21 02:13 目录 一、概述 §1.1、课程设计的题目---------------------------------------2 §1.2.、课程设计的任务和目的-----------------------------2 §1.3、课程设计的要求---------------------------------------3 §1.4、课程设计的数据---------------------------------------3 二、运动分析及程序 §2.1、拆分杆组------------------------------------------------4 §2.2、方案分析------------------------------------------------4 §2.3、程序编写过程------------------------------------------5 §2.4、程序说明------------------------------------------------6 §2.5、C语言编程及结果------------------------------------6 §2.6、位移,速度,加速度图------------------------------10 三、各运动方案的分析与评价 §3.1 方案一的运动分析和评价--------------------------12 §3.2 方案二的运动分析和评价--------------------------13 §3.3 方案三的运动分析和评价--------------------------15 §3.4 方案四的运动分析和评价--------------------------16 四、小结--------------------------------------- 19 五、参考文献---------------------------------20 一、概述 §1.1.课程设计的题目 此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牛头刨床的主传动结构的设计. §1.2.课程设计的任务和目的 1)任务: 1 牛头刨床的机构选型、运动方案的确定; 2 导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3 导杆机构进行动态静力分析; 根据要求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设计4到5种牛头刨床的主传动机构,使其可以满足牛头刨床的传动需要。 2)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是机械原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是以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为基础,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具体机械所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熟悉机械系统设计的步骤及方法,其中包括选型、运动方案的确定、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和整体设计等,并进一步提高计算、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以及查阅和使用文献的综合能力。 §1.3.课程设计的要求 牛头刨床的主传动的从动机构是刨头,在设计主传动机构时,要满足所设计的机构要能使牛头刨床正常的运转,同时设计的主传动机构的行程要有急回运动的特性,以及很好的动力特性。尽量是设计的结构简单,实用,能很好的实现传动功能。 §1.4.课程设计的数据 方案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剪板机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剪板机设计说明书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剪板机 成员 指导教师 2014年7月18日

前言 一.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设计一剪板机械,主要功能是能将卷料展开并剪成一定长度的铁板,即将板料作定长度的间歇送进,在板料短暂的停歇时间内,剪刀在一定位置上将铁板剪断。设计要求:原材料为成卷的板料。每次输送铁板长度为2000mm;每次输送铁板到达规定长度后,铁板稍停,以待剪板机构将其剪断。剪断工艺所需时间约为铁板输送周期的十五分之一,铁板停歇时间不超过剪断工艺时间的倍,;输送机构运转应平稳,振动和冲击应尽量小。 剪板频率为30次/分钟。 二.项目组成员及分工 目录 一.选题意义 (1)

二.原理分析 (2) 三.设计方案及选择 (3) 设计方案分析 (3) 设计方案选择 (3) (3) (5) 四.选用机构的尺寸设计 (7) 机构自由度计算 (7) 间歇传动轮系的直径与转速的确定 (7) (7) (7) 剪断传动机构的尺寸确定 (9) (9) (10) 五.选定机构的运动分析 (14) 位移分析 (14) 速度分析 (14)

加速度分析 (16) 机构运动循环 图 (18) 六.心得体会 (19) 七.参考文献 (22) 八.附录 (23)

一.选题意义 剪板机常用来剪裁直线边缘的板料毛坯。剪切能保证被剪板料剪切表面的直线性和平行度要求,并减少板材扭曲,以获得高质量的工件。板金行业的下料剪切工具,广泛适用于机械工业,治金工业,等各种机械行业,主要作用就是用于金属剪切在使用金属板材较多的工业部门,都需要根据尺寸要求对板材进行切断加工,所以剪板机就成为各工业部门使用最为广泛的板料剪断设备。 二.原理分析 剪板机分为送料机构,剪断机构,卸料机构三个部分,由一台电动机为机器提供动力。送料机构可以应用两个夹紧的皮带轮将卷状的板料加为直板。而剪断机构可以利用齿轮传动与杆件的联合传动带动刀具剪切钢板,并通过齿轮的变传动比使刀具达到规定的剪切频率。卸料机构则只需要皮带轮将剪切完成的铁板送之规定地点即可。 三.设计方案与选择 设计方案分析 铁板作间歇送进的机构方案设计,可从下述两个方面考虑机构的选择: ⑴、如何夹持和输送铁板,并使停歇时保持铁板的待剪位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 我们知道,目前,机械产品的国际竞争非常激烈,要保持和发展我国机械产品在机械市场中的份额,关键靠的就是创新。我们要摆脱现在在机械创新设计上的落后局面,就要我国机械人才的创新设计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困难的实践性较强的研究课题。要进行机械创新设计要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充分获取适用的知识;二是要使用符合创新设计思维并能激发创新思维的设计系统。设计过程充满了矛盾,所获取的知识应有助于矛盾的迅速解决,这就要求知识获取工具紧密集成到设计过程中,因此要统一研究知识获取工具与设计系统。另外,人类的创新设计思维模式是在长期的成功设计经验中总结形成的,因此设计系统必需符合创新设计思维规律。 案例一:新型内燃机的开发实例 一般圆柱凸轮机构是将凸轮的回转运动变为从动杆的往复运动,而此处利用反动作,即当活塞往复运动时,通过连杆端部的滑块在凸轮槽中滑动而推动凸轮转动,经输出轴输出转矩。活塞往复两次,凸轮旋转360°。系统中没有飞轮,控制回转运动平稳。 这种无曲轴式活塞发动机若将圆柱凸轮安装在发动机的中心部位,可在其周围设置多个气缸,制成多缸发动机。通过改变圆柱凸轮的凸轮轮廓形状可以改变输出轴的转速,达到减速增矩的目的。这种凸轮式无曲轴发动机已用于船舶、重型机械、建筑机械等行业。 旋转式发动机与传统的往复式发动机相比,在输出功率相同时,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旋转速度范围大以及结构简单等优点,但在实用化生产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随着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更多新型的内燃机和动力机械。人们总是在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而在开发设计过程中敢于突破,善于运用类比、组合、替代等创新技法,认真进行科学分析,将会使人们得到更多创新的、进步的、高级的产品。 案例二:圆柱凸轮数控铣削装置的创新设计实例 圆柱凸轮作为一种机械传动控制部件,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可靠等突出优点,但其加工制作比较困难。东北大学东软集团生产的医用全身CT扫描机,有一对复杂的圆柱凸轮,过去一直采用手工加工,不仅制造精度低,而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为此,负责机械加工的东北大学机械厂提出要研制一种精度较高、操作方便、成本较低的圆柱凸轮加工装置。圆柱凸轮数控铣削装置包括工作台直线运动坐标轴和工件回转运动坐标轴,在加工圆柱凸轮时,本装置根据数控加工程序控制工件作旋转进给运动和直线进给运动,通过普通立式铣床工作台的垂直运动进行切深调整,这样就可以实现一条凸轮曲线槽的连续自动化加工。 案例一图

机械原理创新设计_半自动晾衣架

机械原理创新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半自动晾衣架

目录 绪论 (3) 1. 课题的选定和要求 (3) 2. 课程设计目的 (3) 方案设计 (3) 1. 方案一 (4) 2. 方案二 (5) 几个重要的参数 1. 绪论 1.1 课题的选定和要求。 1.1.1 课题的选定 晾晒衣服是频繁而单调的工作。衣物的沉重、晾架的高度以及衣物在天气变化时的容易受到损坏和弄脏,这些问题一直烦扰着家庭主妇们。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晾衣架,其目的在于缓解举手晾衣的麻烦,避免天气带来的危害并充分利用阳光。但其实在很多方面并没有完全自动化甚至符合生活需求,只是适当的减少了工作量。以前,晾衣架最简单的一种是一根竹竿固定或悬挂在屋顶板下、窗外等地方;现在的居民很多是在天花板下焊接一根铁管作为晾衣架的挂具,晾衣服时,必须将衣服一件一件地穿上衣架,再用杈子将衣服挂在铁管上,工作效率低,又不方便,时常将衣服掉地弄脏,而且还不能充分利用阳光。即便近期出现的自动晾衣架,大多也只能通过升降来简化凉衣服的工作量,还不能同时实现升降并且伸缩屋内外这两方面的功能。针对以上提出的现象,经过研究调查,本人决定选择半自动晾衣架作为课题,设计可以同时实现升降和在屋内外伸缩的晾衣架。 1.1.2 课题要求 (1)晾衣架能自动升降以缓解举手晾衣的麻烦;

(2)晾衣架能自动伸出和缩回,既充分利用了阳光,减少事故隐患,又不影响整个小区的总体美观; (3)足够的承载力; (4)操作方便,省力。 1.2 课程设计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机械设计的全过程,得到根据功能需要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训练,初步具备的机构选型、组合和确定运动方案的能力; 2)以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为切入点,把机械原理课程各章的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起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 3)使学生掌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内容,方法,步骤,并对动力分析与设计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4)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算,绘图以及运用计算机和技术资料的能力; 5)通过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表达,归纳,总结的能力; 6)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方案设计 2.1 方案一 2.1.1 方案一结构示意图通过研究设计,绘制出方案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A 和 B。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全国大学生第一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展示 全国一等奖 北京化工齿动多功能平行 口钳北京化工齿动多功能平行 口钳 北京化工齿动多功能平行 口钳 大 连理工机械式自动节水 水龙头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军地两用全自动担架车 第二炮兵工 程学院军地两用全自动担 架车 东 南大学自适应可翻转探测 车 东 南大学自适应可翻转探 测车 东南大学自适应可翻转探测 车 东 南大学自适应可翻转探测 车 福 大节流阀型高楼逃生器 福大节流阀 型高楼逃生器 福大节流阀型高楼逃生器 国 防科大行星轮式登月车 国 防科大行星轮式登月车 国 防科大行星轮式登月车

国防科大行星轮式登月车 哈工并联与 分布控制机器人 哈 工并联与分布控制机器人 哈 工并联与分布控制机器 人 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机器人 哈 工并联与分布控制机器人 哈 工并联与分布控制机器人 哈 工并联与分布控制机器 人 哈工并联与分布控制机器人 哈 工程仿生机器蟹 哈 工程仿生机器蟹 哈 工程仿生机器蟹 哈工程仿生机器蟹 哈 工大微定位仿生机器人 哈 工大微定位仿生机器人 海 军工程大学摆式特种发 动机 天津大学爬杆喷漆机器人 天 津大学爬杆喷漆机器人 中 国农大菌液自动抽取喷涂 机 中国农大菌 液自动抽取喷涂机

重庆大学半球体螺旋沟槽数 控研磨机 重 庆大学半球体螺旋沟槽数 控研磨机 重 庆大学半球体螺旋沟槽数 控研磨机 全国二等奖 北工大助力器 北工大助力 器 北工大助力 器 长 春理工轮足式机器人 长春理工轮足式机器人 长 春理工轮足式机器人 长 春理工轮足式机器人 大 连理工蚯蚓爬行器 大连理工蚯蚓爬行器 东 北大学圆柱凸轮数控铣 削加工装置 哈工程螺旋 传动管道机器人 海 军工程大学舰船探测者 海军工程大学舰船探测 华 东理工易拉罐有偿回收 / 华南理工健身洗衣机 华 南农大气动式龙眼去核机

机械原理设计说明书-垫圈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垫圈内径检测装置 设计人: 学号: 班级:

目录 一、设计题目及设计要求 (3) 二、题目分析 (4) 三、机构设计、尺寸设计及其计算 (5) 3.1 推料机构(其中有平面连杆机构和齿轮系的设 计) (6) 3.2控制止动销的止动机构(其中有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 齿轮系的设计) (7) 3.3压杆升降机构的设计(其中有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系的设计) (9) 四、运动方案简介 (13) 4.1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的传动系统及其传动比分配的确 定 (13) 4.2 机构运动方案简图和运动循环图 (14) 4.3 从动件运动规律线图及凸轮轮廓线图 (14) 五、系统评价 (14) 六、设计小结 (15) 七、参考书目 (16)

一、设计题目及设计要求 设计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检测钢制垫圈内径是否在公差允许范围内。被检测的工件由推料机构送入后沿一条倾斜的进给滑道连续进给,直到最前边的工件被止动机构控制的止动销挡住而停止。然后,升降机构使装有微动开关的压杆探头下落,检测探头进入工件的内孔。此时,止动销离开进给滑道,以便让工件浮动。 检测的工件过程如图1所示。当所测工件的内径尺寸符合公差要求时(图1a),微动开关的触头进入压杆的环行槽,微动开关断开,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在压杆离开工件后,把工件送入合格品槽。如工件内径尺寸小于合格的最小直径时(图1b),压杆的探头进入内孔深度不够,微动开关闭合,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使工件进入废品槽。如工件内径尺寸大于允许的最大直径时(图1c),微动开关仍闭合,控制系统将工件送入另一废品槽。

机械原理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工件间歇输送机构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设计人: 指导老师: 2011 年 7 月 6 日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专业班级

一、课程设计题目:工件间歇输送机构 二、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1] 课程设计指导书 [2] 安子军机械原理[M].7版. 国防工业,2009 [5]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M].化学工业 2010 三、课程设计应解决主要问题 (1)通过机构设计满足间歇输送工件的运动要求 (2)优化结构设计,提高可行性以及机构工作的稳定性 四、成员分工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四、课程设计相关附件(如:图纸、软件等) (1)A2构件图 (2)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3)方案构件图三份 3D仿真图三

目录 1 课程设计任务 (3) 1.1设计题目 (3) 1.2设计要求 (3) 2机械系统运动功能系统图 (4) 2.1机器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4) 2.2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 (4) 2.3根据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4 2.4 机构选型 5 2.5机械运动方案的选择和判定 5 3系统方案拟定与比较 (4) 3.1方案一 (5) 3.2方案二 (8) 3.3方案三 (13) 3.4方案比较 (16) 3.5方案选择 17 4心得 17

1 课程设计任务 1.1设计题目 工件间歇输送机构 1.2设计要求 输送机主要由动力机构、间歇机构、传动机构组成。如图一所示,电动机输入动力,带动传动机构,通过间歇机构实现工件的间歇输送。 图1 间歇输送机构工作示意图

2机械系统运动功能系统图 2.1机器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由于机器加工的与产品的流水线效率的需要,间歇式传动显得必不可少!本设计旨在针对需间歇式传动的机构而设计的步长为840mm的各种方案,为其他机械提供基础。 设计要求:步长为840mm的间歇式传动 2.2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 若需完成840mm间歇式传动,必须要经过的三个步骤 1. 四级电动机n=1500r|min的输出机构 2. 将高转速的电机速度通过合理的减速机构,使之达到需求的转速 3. 低转速的输出机构,并使物体能够840mm间歇式移动 2.3根据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作品集

1助立椅 参赛学校: 华南理工大学 参赛者: 毕经元、xx、万明远,指导教师: xx、xx仪 作品内容简介本作品是一张方便老年人或者腿脚不便的人站立的椅子。主要是通过使用者上肢的运动来带动一面的动作,从而可以调整人的坐姿与重心,来减少下肢的运动来实现站立姿势。本机构主要用到了平面连杆以及其它一些机械结构来实现椅面的调整,来带动使用者的行动。并且如果使用者需要的话,在坐下来的时候也可以起到减少其下肢运动的作用。 主要创新点我们主要是考虑到老年人或者其他腿脚不方便的人群,在站起来的时候总是很费力;而且往往在坐下来的过程中也是一屁股就坐了下去。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我们将人站立过程中的手脚并用,该为手起到主要作用,方便特殊人群。 推广应用价值我们的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渐见凸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老年人日常行动的关爱也就更为重要了。而且对于特殊群体,比如下肢受伤,残疾等等的人群,我们的设计也可以助他们一臂之力。方便了使用者日常行动,而且也减轻了子女或者看管人的看护负担。 这样的话,他们坐下就不愁再站起来了。 2自动搀扶助步车 参赛学校: 青岛大学 参赛者:

王新刚、曹志强、郑虎阶、徐晟、孙海峰,指导教师: 师忠秀、庞严英作品内容简介本产品主要应用于腿部残疾、腿部骨折处于恢复期的病人。主要运用了自动检测和电器控制的原理;巧妙地将助步车和动力装置结合起来,实现了动力助步;并添加了单片机系统、光电检测装置以及继电器,可以自动检测病人的行动意图,并且实现了车随人动。该车充分考虑了不同使用者的需要,设置了多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另外,本车增添了多处人性化设计及安全保护措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产品的可靠性高;创新地利用支撑板代替双拐,这样可以减轻病人长时间拄拐带来的劳累;由于该车操作的方便性以及车身对人体的搀扶作用,病人可以独立使用,从而大大减轻家人及护士的负担。基本技术指标: 1、"整车指标: 速度0~ 0."5m/s连续可调;电机: DC12V、46rpm、P=15W。电源:12V、14Ah;光电开关: 检测距离: 0."1m/ 0."3m、DC 6~36V。 主要创新点 (1)系统能够自动检测人体的行动意图并自动启动相关系统进行动力助步; (2)本车实现了车随人动,提高了使用者的方便性和舒适性; (3)本车实现了在一定范围内的无级变速; (4)本车采用了多种工作模式以适应不同的使用人群; (5)独特的控制电路大大简化了控制系统;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第一篇:机械创新设计心得 有幸参加本次博亚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管是在准备过程中还是在比赛过程中,都学到了许多在平时的学习中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的东西。 参加比赛是对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锻炼。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很重要。总结自己团队的成败得失吸取成功团队的宝贵经验,个人觉得一个团队要取得成功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拥有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需要能够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长处,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这需要他能够准确把握宏观的方向也要注意很小的细节问题。 二,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不仅是个人能力有限,在思维的灵活、见识的广度、上个人都是无法和团队相比拟的。一个团结的团队会有不竭的动力,团员间互相鼓励保证了团队的旺盛的斗志。团员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使整个比赛过程更加协调。

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以及不灭的斗志。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说的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时候在最需要坚持时,我们往往忘记了这句话。生活最怕没有目标,做一件事,参加一个比赛亦如此。没有一个明确而有强烈的目标很难取得比赛的成功。 四、各方面的支持。来自自己的内心,来自学校,来自老师。 比赛表面上是一件件参赛作品的比较,实质是思维和思想的比拼。在比赛中能够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维习惯上得到改善则是最大的收获。创新,一个不曾间断过的话题,但怎么做到创新,怎么才能有一个创新型的思维却很少有人做到。 另外,在比赛过程中和其他学校学生的交流,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看到了现状。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帮助,给自己今后在一些事情上的选择上提供了借鉴。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2): 大三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去搞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本来比赛早就完成了,开学还将所有的比赛花费的发票递交了上去,最后学校还要我们写一篇比赛心得,

机械原理创新设计实习报告

机械原理机构创新设计实习报告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2011(1) 姓名:陶才万 学号:111404010059 同组成员:谭文奇谢光营 实习成绩: 指导教师:武权乔玉鹏 实习时间: 2013年6月 贵州师范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3年6月

一、实习目的 1.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有理论和技能解决问题。 2. 在实践中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及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理论。 3. 以实践巩固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二、实习任务 学生自己设计一简单机构,并在实习工作台上实现机构的运动,并照下机构的运动情况。 三、原理与设备 1.原理:利用杆件间的相互传动,实现机构的原本目标。 2设备:CQJP—D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台(参看“CQJP—D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台组件清单”) 1)齿轮:模数2,压力角20°,齿数为28、35、42、56,中心距组合为:63、70、77、84、91、98; 2)凸轮:基圆半径20㎜,升回型,从动件行程为30㎜; 3)齿条:模数2,压力角20°,单根齿条全长为400㎜; 4)槽轮:4槽槽轮; 5)拨盘:可形成两销拨盘或单销拨盘; 6)主动轴:轴端带有一平键,有圆头和扁头两种结构型式(可构成回转或移动副); 7)从动轴:轴端无平键,有圆头和扁头两种结构型式(可构成回转副或移动副); 8)移动副:轴端带扁头结构形式(可构成移动副);

9)转动副轴(或滑块):用于两构件形成转动副或移动副; 10)复合铰链Ⅰ(或滑块):用于三构件形成复合转动副或形成转动副+移动副; 11)复合铰链Ⅱ:用于四构件形成复合转动副; 12)主动滑块插件:插入主动滑块座孔中,使主动运动为往复直线运动; 13)主动滑块座:装入直线电机齿条轴上形成往复直线运动; 14)活动铰链座Ⅰ:用于在滑块导向杆(或连杆)以及连杆的任意位置形成转动——移动副; 15)活动铰链座Ⅱ:用于在滑块导向杆(或连杆)以及连杆的任意位置形成转动副或移动副; 16)滑块导向杆(或连杆); 17)连杆Ⅰ:有六种长度不等的连杆; 18)连杆Ⅱ:可形成三个回转副的连杆; 19)压紧螺栓:规格M5,使连杆与转动副轴固紧,无相对转动且无轴向窜动; 20)带垫片螺栓:规格M5,防止连杆与转动副轴的轴向分离,连杆与转动副轴能相对转动; 21)层面限位套:限定不同层面间的平面运动构件距离,防止运动构件之间的干涉; 22)紧固垫片:限制轴的回转; 23)高副锁紧弹簧:保证凸轮与从动件间的高副接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连杆机构b完美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任务书 题目:连杆机构设计B4 姓名:戴新吉 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11级3班 设计参数 设计要求: 1.用解析法按计算间隔进行设计计算; 2.绘制3号图纸1张,包括: (1)机构运动简图; (2)期望函数与机构实现函数在计算点处的对比表; (3)根据对比表绘制期望函数与机构实现函数的位移对比图;

3.设计说明书一份; 4.要求设计步骤清楚,计算准确。说明书规范。作图要符合国家标。按时独立完成任务。 目录 第1节平面四杆机构设计............................................ 1.1连杆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 1.2作图法设计四杆机构 (3) 1.3作图法设计四杆机构的特点 (3) 1.4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 (3) 1.5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的特点 (3) 第2节设计介绍.................................................... 2.1按预定的两连架杆对应位置设计原理 ................................ 2.2 按期望函数设计.................................................. 第3节连杆机构设计................................................ 3.1连杆机构设计..................................................... 3.2变量和函数与转角之间的比例尺 (8) 3.3确定结点值 (8)

机械手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2)水平面内转30度,手臂自转90度,前进50mm。

机械手的夹持器还有夹紧和放松动作; 机械手工作频率:20/min; 升降 0.3kw,摆动 0.1kw,伸缩 0.1kw,夹持 0.2kw。2执行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2-1 转角机构(实现平面转角0 30功能) 方案一 实现平面转角0 30的过程:电机带动不完全 齿轮运动,不完全齿轮带动全齿轮运动,与全 齿轮固结的四杆机构,使滚子在预先设计好形 状的槽内运动,左右运动的极限位置恰好是30 度。 机构评价: 优点:因为槽的形状固定,所以能保证在一个 行程内,机构的平面转角就是30度。 不完全齿轮的使用,为机械手在抓放物 体时留下了工作时间。 缺点:由于四杆机构的运动被槽限制住,最短杆 无法做周转运动,导致机构的回程要求齿 轮的翻转,必须在前面加入变速箱改变速 度方向。 方案二 实现平面转角0 30的过程:皮带轮传动给蜗 轮蜗杆从而使不完全齿轮,有间歇地带动完全齿 轮转动,齿轮通过杆拉动齿条,由齿轮来回往复 地带动固接杆转动0 30 机构评价: 优点:同样具有结构简单,传力较小运 动灵活,造价低准确地实现转角0 30的 要求,可以控制间歇实现循环功能。 缺点:磨损较严重,效率较低,齿轮尺 寸过大加工难。 方案三 30的过程:使用槽 实现平面转角0 轮实现平面转角30度,只要计算好槽轮 的槽数,就能在主动圆盘转360度时, 使从动轮转30度。机构评价: 优点:结构简单,外形尺寸小,机械效

率高,并能平稳的间歇地进行转位。 缺点:传动存在柔性冲击,且是单向的间歇运动,同样要求变速箱改变运动方向。 方案的选择与比较: 只有第二个方案能较好的实现对传动系统的功能要求在平面转动上能准确地控制在30度,制造简单方便。 §2-2 上升机构(实现上升100功能要求) 方案一 实现上升的过程:皮带轮传动,使蜗杆带动蜗轮,蜗轮和齿条配合。通过控 制蜗杆的半径,使转动一周后,使齿条上升100. 机构评价: 优点:蜗杆的轮齿是连续的螺旋尺,故传动平 稳,啮合冲击小。 缺点:啮合齿轮间的相对滑动速度较大,摩擦 磨损较大,传动效率较低,易出现发热 现象,常用耐磨材料制作,成本高。 方案二 实现上升的过程:皮带轮传动给蜗轮蜗杆 从而使凸轮转动,凸轮通过顶杆推动滑块滑 动,从而使工作杆上升100mm。 机构评价: 优点:结构简单,传力较小,凸轮不用太大就 可以达到所需要的高度。 缺点:效率过低,滑块容易磨损且一旦磨断严重影响上升高度,寿命不高。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作品设计说明书格式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 参赛作品设计说明书格式要求说明 1.总体要求 全文控制在8~15页以内,并按以下顺序编排:作品名+“设计说明书”、设计者、指导教师、学校名+院系名+学校所在城市+邮编、摘要、关键词、正文[可自行组织,但应包括下列内容:作品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设计制作中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的描述、作品实物或实物模型的照片、创新特色、预计应用前景等]、参考文献。可不加封面。采用word 2003版本编排。 2.页面要求 A4页面。页边距:上25mm,下25mm,左、右各20mm。标准字间距,单倍行间距。不要设置页眉,页码位于页面底部居中。 3.图表要求 插图按序编号,并加图名(位于图下方),采用嵌入型版式。图中文字用小五号宋体,符号用小五号Times New Roman(矢量、矩阵用黑斜体);坐标图的横纵坐标应标注对应量的名称和符号/单位。 表格按序编号,并加表题(位于表上方)。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4.字号、字体要求 油罐车注油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说明书[r1] 设计者:×××,×××,×××,×××,×××[r2] 指导教师:×××,×××[r3] (XX大学机电学院,西安710056)[r4] (空一行) [url=]作品内容简介[/url][I5] 通过实验设计了一套自动加油系统……(400—600字以内)。联系人、联系电话、

EMAIL (空一行) 1 研制背景及意义 在新疆塔里木石油基地,目前从油井打出的原油储存到储油罐后,从储油罐向油罐车注油时,一个人需站在油罐车上注油口旁观察油罐是否加满,而另一个人关闭阀门。因在原油内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硫化氢),从安全角度考虑站在油罐车上的人必须戴上防毒面具…… 2设计方案[r6] 2.1 电磁控制 用电磁控制比较容易实现,但是因为防火、防暴的原因,加油区不得用电,无法用电磁控制………… 2.2 气动控制 用气动控制,气源的空气压缩机也要用电,但可以将空气压缩机放置在远离加油区的位置。我们最终选择了这一方案。如图1所示,…… 气动方案设计时考虑的主要问题: …… 正文中表示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点、线、面的字母均用Times New Roman斜体; 表示法定计量单位、词头的符号、函数等,化学元素符号均用Times New Roman正体。 3 理论设计计算 …… 4 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 …… 完成制作后,作品实物外形照片见图9。 5 创新点及应用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有幸参加本次“博亚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管是在准备过程中还是在比赛过程中,都学到了许多在平时的学习中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的东西。 参加比赛是对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锻炼。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很重要。总结自己团队的成败得失吸取成功团队的宝贵经验,个人觉得一个团队要取得成功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拥有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需要能够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长处,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这需要他能够准确把握宏观的方向也要注意很小的细节问题。 二,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不仅是个人能力有限,在思维的灵活、见识的广度、上个人都是无法和团队相比拟的。一个团结的团队会有不竭的动力,团员间互相鼓励保证了团队的旺盛的斗志。团员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使整个比赛过程更加协调。 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以及不灭的斗志。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说的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时候在最需要坚持时,我们往往忘记了这句话。生活最怕没有目标,做一件事,参加一个比赛亦如此。没有一个明确而有

强烈的目标很难取得比赛的成功。 四、各方面的支持。来自自己的内心,来自学校,来自老师。 比赛表面上是一件件参赛作品的比较,实质是思维和思想的比拼。在比赛中能够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维习惯上得到改善则是最大的收获。创新,一个不曾间断过的话题,但怎么做到创新,怎么才能有一个创新型的思维却很少有人做到。 另外,在比赛过程中和其他学校学生的交流,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看到了现状。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帮助,给自己今后在一些事情上的选择上提供了借鉴。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 大三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去搞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本来比赛早就完成了,开学还将所有的比赛花费的发票递交了上去,最后学校还要我们写一篇比赛心得,今晚花了两个钟的时间写下了下来这篇比赛心得,真的有点长,转发到自己的博客上,见证下自己曾经的步伐。 转眼间,大三过去了,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的最后几天,我们的参赛作品——绿色环保自动吸尘黑板擦通过了答辩,最后得到了学校老师,领导的肯定,成为其中的一个立项项目,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自卸车倾卸机构创新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自卸车倾卸机构创新设计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 组员: 指导教师: 二〇一三年一月四日

摘要 摘要 我们组选择自卸车倾卸机构的创新设计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为了完成课程设计,我们首先查找了关于自卸车倾卸机构的发展史,了解了自卸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然后我们查找了关于自卸的国内外专利,并分析其机构,画出机构简图.知道了自卸车有各种不同的机构,并了解了现在常用的自卸机构以及自卸机构未来的发展趋势. 为了创新设计,我们现场对常见自卸车的自卸机构拍照.分析机构,并进行了运动链的一般化,数综合,特定化和具体化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得出27个可能的机构简图.在进行比较时,我们选择了一个不是当前流行类型的机构简图作为自己的创新设计.按对自卸车较为常见的要求:车斗最大倾角,机构纵深,液压缸伸缩距离,结构合理等,我们设计了创新机构的尺寸.在用inventor对其进行运动仿真后,发现结构运动平稳.然后我们又用matlab对机构进行建模,仿真.得出机构的角速度,角加速度等图形.发现机构角速度变化幅度不大,符合仿真动画,满足实际要求,因此,我们确定了我们的创新设计符合要求并将其作为最终的课程设计的方案.

ABSRTACT Abstract Our group chooses dump truck dumping mechanism innovation design as curriculum design questions.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course design, we first look for the dump truck dumping mechanism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dump truck,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present situation. Then we find about dump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patents, and analyzes the mechanism, draw the mechanism diagram. Know the dump truck, there are all kinds of different organizations, and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commonly used self-discharging institutions and self-discharging mechanism the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creative design, our site to the common dumper's self-discharging mechanism photos. Body analysis and the kinematic chain of generalization, several comprehensive, specialization and shape and a series of process that. At last, we give 27 possible mechanism diagrams. In comparison, we chose a not current popular type of mechanism diagram as their innovative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ore common to dump truck, car bucket maximum Angle of inclination, the agency depth, hydraulic cylinder expansion distance, 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so on, we design the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in the size of the inventor. The motion simulation, found that the smooth movement structure. Then we use MATLAB to mechanism modeling, simulation. Draw mechanism of angular velocity, angular acceleration and angular velocity change graphics. Find institutions range is not too much, in line with the simulation animation, meet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therefore, we determine our innovative design meet the requirements as their final course design schem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